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里想到,回国不到二年,动乱年代开始,遭受了家庭巨变。悠悠奶奶和姥姥是好朋友,她临终拜托姥姥,才让爸爸脱离出来。
从动乱开始,家里就和姑奶奶断绝了音信,至今也没联系上。
妈妈叹了口气:“你爷奶可是真冤枉,倒在了自家人的陷害下。要是让你姑奶奶知道了,保证饶不了你二爷一家。”
妈妈口里的二爷家,并不是悠悠爸爸的亲二叔,是悠悠曾祖父哥哥的二儿子。
悠悠的曾祖父有个庶出的哥哥,是同房丫鬟生的。他虽然是长子,可是由于是庶出,从小不受重视。
自己也不争气,一点小聪明都用在了争夺谋划家产上。被老人早早的分了出去,排除在家庭重心之外。
也该他倒霉,人缘不旺。连着生了几个儿子,都没能活过周岁。
为了孩子,他们是什么办法都想了。悠悠爸的这个二叔,是得到了高僧指点,必须跟在悠悠爷后面排行做老二,还别说真的活了下来。
为此,悠悠的这位二爷从懂事就抱怨,说他才是长房长孙,下人胆敢称呼他二爷,立马乱棍打出去。
他从小娇生惯养,不学无术却一肚子坏水。妻妾成群,生了一大堆孩子,解放后生活都成了问题。
妾全部走了,可是孩子都给他留了下来。看到哥哥家因为主动捐献家产,依然风光依旧,心里更加的不平衡。
六六年动乱开始,他总算是找到了机会,亲自揭发悠悠爷爷在抗日期间,给日本人当汉奸。
抗日期间,悠悠爷爷确实和日本人有联系,主要是医术上的沟通,也利用日本人的渠道,给共产党提供了大量的紧缺药物。
解放后,国家对这些都有定论的。可是动乱期间,一切都乱了套,革命小将热血沸腾,造成了多少冤假错案。
悠悠的爷奶由于是被亲人揭发的,当天就被殴打昏迷,等悠悠爸爸托人找到他们的时候,已经回天无力,两位老人没能熬过来,含恨离开人间。
据说,是被悠悠二爷的孩子,重击致命的。不过,当时的情况比较混乱,无人指证也没法追究。即使有人指证,公检法都受到了冲击,也没人管这种事情。
俗话说的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动乱期间,悠悠二爷家跟着闹腾得厉害的孩子,在动乱期间,一死一伤,伤的那个被打成高位截瘫。
从七七年开始,随着冤假错案的大量平反,一些在动乱期间有人命的残暴人员,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悠悠二爷家又进去了一个,据说被判了个无期。
第440章 维修
“这哪是亲人啊,简直是仇家。还是新中国好,婚姻法规定了一夫一妻制,避免了多少家庭恩怨。
人人都追求妻妾成群,殊不知这也是家庭祸根,多少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兄弟相残,都是因为妻妾相争引起的。
你爷奶就是不乐意看到你二爷一家子吵闹,才搬出来住的,他们轻易不回老宅,就这也没躲过去。唉,那一家子就是个祸害。
你姑奶奶那暴脾气,要是在这里,估计也躲不过去。她老人家要是回来,指不定怎么闹腾。
都说悠悠你随姥娘,其实你爸说的对,你还是随你老吴家的根,特别是你这性子,简直和你姑奶奶一模一样。
好的时候怎么都行,要是恼了,就不管不顾的。作为一个女孩子,你这性格,早晚得吃亏。
这么多年没音信,也不知你姑奶在外面过的怎样?你爸在这世上,就剩下这一个亲人了,但愿能早日联系上。”
妈妈边说边叹气,悠悠头一次听人说自己随姑奶奶。长这么大,悠悠听的最多的是自己随妈妈,模样和妈妈小时候一样。
和自己家熟悉的人,都说悠悠随姥姥,主要是性格随姥姥,妈妈是头一个说自己随姑奶奶的。
悠悠姥爷的工资高,十五年共补发了42000多元的工资。姥爷的退休手续也办好了,退休工资比原来的还低,每月刚二百元。
现在这个年代二百元的月工资,就算是高收入了。
吃过午饭,一家人重新回到了怡园,刘老他们也跟着来了。爸爸委托御和园管理处的同志,找了个施工队,帮着收拾怡园。
毕竟,怡园作为办公场所,做了好些改动,作为家用,还是得改回来。
御和园的施工队,经常从事园林和景区的维修,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有经验的。
楼房的内部也进行了整修,虽然没有大的改动,以前好多的娱乐设施都废弃了,爸爸还是决定都利用起来。
看到迪迪兴奋的模样,爸爸更加的坚持自己的想法。“以前是没有条件,现在有条件了,能给孩子们提供的,就得让孩子们享受到。”
幸亏以前的各种娱乐设施都存放在储藏室里,搬出来都能用。这些全是欧式进口设备,在悠悠眼里,都是价值连城的珍藏品。
刘老他们看到这里宽大的储藏室,就有了想法。“夫人,咱们那里的家具,已经放不下了。这里的储藏室地方大,不如把那些家具放到这里吧。”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这两年,京都作为国家的中心城市,人们的生活提高的比较快,淘汰旧家具的人多了。好些人家真是按卖柴禾的价格,处理旧家具。
刘老他们雇佣了一批下乡返城人员,专门收购这些旧家具。即使是损坏的,也收回来。
哥几个还组建了一个木工队,聘用退休的老木匠,对收回来的家具,进行修整。大部分损坏的家具,都被修理成了完整的家具。
损坏严重的,拆了作配料,特别是那些名贵的木料,现在有钱也没处买,刘老他们都收拾好了,保存起来。
也就是刘老他们懂行,知道这些木料的珍贵,才格外的重视。
再说了,姥姥和悠悠另有小心思,这些家具只要是挪地方,悠悠就能作弊。这些东西放在那里,也不如放在自己的空间里,那可是珍藏物品的宝地。
到了后世,这些名贵的木料,可是比黄金都贵重,价格更是高的离谱。
进入新世纪后,年近八十的姥姥,几乎成了硬木家具的代言人。姥姥手里的出品,件件是精品。
每当姥姥说起自己收藏的家具,都会提起刘老他们。说要不是老哥几个,自己根本不会有这些收藏。
年过九十的老哥几个,手底下都有价值过亿的收藏,可是他们躲到韩屯村,悠闲的颐养天年。就连他们的儿女,有时也找不到他们。
晚上回到家里,温教授他们就找来了,他们也给姥爷带来了聘书,聘请姥爷做京大考古系的名誉教授。
姥爷肯定是拒绝的,他把自己回韩屯养老的想法说了出来。可是,温教授他们还是把聘书留了下来。
“艾老,我们又不安排您教学任务。您总得回京都吧,凑您的时间,有空闲了给同学们讲个专题课,把您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大家。
艾老啊,您可是咱们考古界的泰山北斗了,能亲耳听到您的教导,够大家受用一生的。
学校今年招收研究生,应届生有推荐指标,婉莹是接着读研,还是留校教学,艾老和夫人您们给个意见。
您老现在虽说退休了,工资也不低。再说了,您们家里也不缺钱,我们哥几个认为,婉莹还是接着读研的好。
要说婉莹现在的水平,比我们系的副教授也不差,可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前程,读研很有必要。毕竟研究生的学历,对以后的就业、评职称和调资,都是个硬条件。
现在,婉莹也可以留校,不过若是研究生留校,第二年就能聘副教授,本科生最少得六年后才行。”
要是读研的话,妈妈开学后就接去研究生班了,节省了半年的学习时间。妈妈这届学生是78年2月入校的,四年的学制,毕业时间是81年12月。
现在高考和研究生恢复了夏季招生,妈妈他们作为应届生,可以提前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推荐生也是如此。
考古的研究生是三年的学制,虽说研究生的生活补贴较高,可是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还是希望就业,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就想妈妈班里的徐文婷和侯兰英,肯定是选择就压。班里的好多男同学,家庭也不富裕,男同志更是家里的顶梁柱,愿意继续读研的不多。
不过刘冉阿姨,是有条件读研的。再说了,研究生也可以结婚,这项规定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听了温教授他们的分析,姥爷征求了悠悠爸妈的意见,当场就决定让妈妈继续读研。自家的条件,根本用不着妈妈挣钱养家。
第441章 结婚
即使没有姥姥的公司,光靠爸爸和姥爷俩人的工资,也算是高收入家庭,一家人也能生活的很好。
特别是悠悠爸,部队的福利好,家里的生活质量也有保证。另外作为知名医生,爸爸即使不收红包,还是经常有人主动送礼上门,而且好些是推都没法推。
就像是老首长,每当有好吃好玩的,凡是他认为是好的东西,就划拉过来,直接让人送到悠悠家。
那老人家从来不怕别人议论,他的口头禅就是:“老子拿命换来的江山,一不图当官二不图钱,吃点喝点还不由着老子来。再说了,老子七十多了,还能活几年,紧吃还能吃多少。”
老首长活到了104岁,一辈子的追求,除了打胜仗就是吃喝。
姥爷的事情办完了,接下来就是爱民舅舅的婚事。在爱民舅舅的婚事上,最热心的就属老首长了。
他自告奋勇的当红媒,姥爷办完手续后的第二天,大家凑在一起,商量爱民舅舅的婚事。
爱民舅舅的恋爱报告已经批下来了,老首长的意思是速战速决。他大手一挥:“爱民,我告诉你,结婚和打仗一样,得抓准时机。
不是有那么句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马上要回部队,冉冉也快开学了,要我说啊,你们就趁着冉冉开学前这几天,把婚结了吧。
刘家那面我去说,你们这边抓紧时间准备,爱民的婚事咱也来个速战速决。俩孩子认识两年多了,革命友谊深厚,要不是上学,早就该结婚了。”
老首长安排完,就去了刘冉家。姥姥带着舅姥娘,直奔华侨商店。这次是爸爸给的外汇劵,他帮助一名华侨,治好的多年的风湿病。
那位病人知道外汇劵的用处,他带回来的外汇,主动找爸爸兑换人民币,以示感谢。
爸爸补发了十五年的工资,手底下刚好有钱。再者,妈妈放假回家前,把家里剩余的钱,都交给了爸爸。
所以,爸爸的手里,存了好多的外汇卷。
华侨商店里,珠宝玉器件件是精品。现在,国人还没有意识到玉器珠宝的价值,国家为了换取外汇,各种名贵的玉器珠宝主要在华侨商店出售。
这些名贵的珠宝玉器,在悠悠看来,价格简直是白菜价。一对祖母绿的翡翠手镯,才二百元。
镶翠的白金项链,没有超过300元的,戒指和耳环更便宜,都不足百元,手链也就是一百多元。
项链、戒指、耳环加手链,一套首饰下来,还不到伍佰元。
红宝石、蓝宝石的首饰,价格和点翠的首饰价格差不多。
舅姥娘头一次见识珠宝首饰,看那件都好,最后,她老人家买了十套,给四个儿媳和四位孙女,加上悠悠和妈妈,每人一套。
相比较而言,还是纯金的首饰比较贵。自79年11月国家上调金价后,80年7月国家再次上调黄金的价格,每克黄金价格16元。
现在黄金首饰的款式,还是以重量足为主。手镯基本上都是足两的,不过是原来的十六两,每个金手镯重31。25克,价格500元整。
现在的金首饰,时兴五件套。两个手镯、一对耳环、金戒指、项链和吊坠。一套金首饰,价格最低1500元。
舅姥娘倒是舍得,她总共买了十二套金首饰,给悠悠姥姥和自己也买了一套。
玉手镯也买了十二对,另外还给每个男孩子买了个玉坠。
光是首饰,舅姥娘买了3万元的。另外,还买了好些布料。据温教授他们几人的夫人说,现在京订婚流行送布料,一般是四套衣服的布料。
舅姥娘给刘冉买了六套衣服的布料,两套真丝、两套亚麻、两套毛料。
另外给刘冉的家人,每人也买了两套衣料,一套织锦缎一套毛料。
尽管现在的物价便宜,这些布料也花了二千多元。
舅姥娘还给刘冉买了一块瑞士欧米茄手表,这也是听温教授夫人说的。
另外,购买了好多的巧克力糖以及进口零食,这些都是给孩子们准备的。
听老首长说,刘冉的家庭,可是个大家庭,她爷爷是部队的核心人物,下面五个儿子,党政军都有。
刘冉的爸爸是老大,也在部队工作,现在是军级首长了。四叔是京都市的市长。刘冉自己仨个哥哥,四个叔叔家都是男孩子,家里的男孩子一共16个,只刘冉一个女孩子。
刘冉是家里的宝贝疙瘩,全家人都拿她当心尖子看待。怕她吃苦,从小注重培养她学习,即使是高中毕业在家待业,也没让她参军。
全家人都知道当兵苦,当军人的妻子更苦,本来不乐意她找军人当对象。
哪知道她在学校,听了爱民舅舅的英雄事迹报告,再加上悠悠妈的关系,和爱民舅舅接触的比较多,由爱慕发展成恋爱关系。
自79年南疆保卫战开始后,爱民舅舅在部队,算是出了名,特别是今年在战场上临阵任命团长,更是名声大噪。
刘冉家里开始不知道,爱民舅舅打了恋爱报告,刘冉才把家里的情况告诉了爱民舅舅,也对家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她家里人倒是没反对,全家人都长吁短叹,没想到从小在男孩子堆里长大的她,在学校还是找了个部队的军人。
爱民舅舅除了没有家庭背景,各项条件都优秀,刘冉家人倒是没挑出毛病来。
刘冉的爷爷,对爱民舅舅特别满意,他亲自观察了爱民舅舅好几次,最后终于吐口了。爱民舅舅的恋爱报告,才被批准了。
舅姥娘各种东西买齐全,花出去了35000多元。把所有的营业员,都惊动了。
她们私下里议论:“听口音,也不像是归国华侨啊,就算是平反的高干,一次也补发不了这么多钱。”
“可能是家里在国外的人回来了,要不哪来的外汇卷。一次就用了这么多。”
姥姥也买了一套纯金的首饰,作为给刘冉的见面礼,悠悠妈给刘冉买了一套红宝石的首饰。
第442章 上门
老首长办事真是利落,当天就把事情定下来了。9月10日订婚,9月16日结婚。中间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主要是爱民舅舅的假期有限,他国庆节后,就得去部队报到。
一家人都忙了起来,当天的下午,舅姥爷就打电话,把爱民舅舅结婚的事情,告诉了其他的三位舅舅。
三位舅舅全部表示,把工作安排好,尽量的提前进京,帮着爱民舅舅准备结婚的事情。
红英舅妈告诉舅姥娘,她在家做十床被子,再给刘冉舅妈做两身棉衣。
姥爷让刘老找了两个工程队,抓紧时间收拾房子,把爱民舅舅的四合院,重新的整修一遍,最起码得把新房装修好。
其实现在的装修就是简单的收拾一下,用的都是天然的原材料,根本不存在甲醛超标的问题。
爱民舅舅的二进四合院,本来就是舅姥爷购买的院子中,最好的一个。
趁机把爱国舅舅的四合院,也一快收拾了出来,舅姥娘买的院子基本上都在这一片,爱国舅舅的院子和爱民舅舅的紧挨着,就在一个胡同里。
舅姥爷准备趁着大家都来京,把各家的院子都收拾出来。正好找了两个工程队,收拾起来也方便。
另外就是家具了,老式的硬木家具,姥姥那有的是,和四合院配套的家具,还是硬木家具合适。
可是姥姥那里,收购的都是以前的旧家具,新的硬木家具,现在可是没处买去。新式家具商店里有的是,就是和四合院不配套。
爱民舅舅征求了刘冉的意见,她中意的是欧式家具,华侨商店就有买的,最大的问题解决了。
大伙都忙了起来,全部住到了爱国舅舅的院子里。刘老他们帮着选了一套硬木的家具,把爱国舅舅家收拾的古香古色。
家里的女同志那通忙,悠悠开车带着大家,到处购物,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桌布窗帘、洗刷用品。忙活了到9月9日,还觉得缺这少那的没置办齐全。
9月10日吃过早饭,老首长就来了,家里人都准备好了。头一天晚上,悠悠和姥姥就把家里人穿的衣服,给准备好了。
悠悠爸和爱民舅舅穿的是军装,舅姥爷和姥爷穿的是毛料的中山装。
姥姥和舅姥娘穿的是真丝衬衣,纯毛的直筒裤,薄毛呢的外套。
妈妈和智慧姐也是真丝衬衣,毛料裤子,外面穿的是亚麻短风衣,悠悠是格子薄毛呢的连衣裙。
迪迪穿的是休闲服,是悠悠在后世的商城里拿的,款式和现在的运动服差不多,就当是国外的运动服吧。他的鞋子,确实是在华侨商店买的外国名牌运动鞋。
大家穿的皮鞋,都是在华侨商店买的外国名牌,女式的皮鞋是软皮半高跟鞋,悠悠穿的是软皮的靴子。
舅姥娘穿上走了一圈,笑呵呵的说:“外国的月亮比咱们的圆不圆我不知道,反正外国的皮鞋比咱们的穿着舒服。
我还怕穿上皮鞋走路别扭,这外国的皮鞋,比咱做的布鞋还得劲。”
舅姥爷说她:“你啊,这胆子是越来越大,要是头两年说这话,保证给你扣个崇洋媚外的大帽子。”
悠悠纠正他的说法:“舅姥爷,现在可不行扣帽子了,现在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月亮还是外国的圆。凡是和外国粘上关系的,都是好的。”
姥爷听了直摇头:“这忽左忽右的,真让人拿不准。不过这两年总算是越来越好了,可千万别再变了。”
给刘冉家的礼物,装在两个红色的皮箱里,这可是真正的皮箱,在华侨商店买的真皮手提箱。
爱民舅舅和爸爸分别开着一辆吉普车,加上老首长带来的,一共三辆吉普车。
刘冉家也住四合院,在皇城的西北部。估计这一片的四合院,住的都是关键人物,胡同口就有站岗的,刘冉的家门口也有人站岗。要不是有老首长带着,悠悠他们连胡同也进不来。
刘冉家在京都的人,今天估计都来了,刘冉的父母带着家里人,都出来迎接。
刘冉家的人个子都高,看着一片的绿军装,还真是挺震撼的。
刘冉的爷爷和奶奶也迎出了屋门,两位老人七十多岁的高龄,精神矍铄,身体健康。
老将军老远就笑着打招呼:“欢迎欢迎,早就盼着你们进京,今天总算是见上了。”
刘冉的奶奶拉着姥姥的手,笑着打招呼:“艾夫人,自打听小冉说起您,我就想着啥时候能见一面,谁料到咱们成亲家了。”
刘冉的母亲,拉着舅姥娘的手,和她并排走在老人的后面。刘冉的弟弟,把悠悠爸和爱民舅舅手里的皮箱,接了过去。
老首长给大家相互做了介绍,刘冉家老少加一起,一共42口人。今天在来这里的,就有27口。
刘冉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上面8个哥哥,下面8个弟弟,她在中间。上面的哥哥已经有6个结婚了,下辈的孩子就生了10个,也全部是男孩子。
所以说,刘冉是他们家里,老少三辈中,唯一的女孩子。她在家里的地位,可想而知。
悠悠在心里,默默为爱民舅舅点蜡,这要是得罪了刘冉舅妈,这一大群娘家人兄弟,一人一拳,也得把爱民舅舅给修理惨了。
不过听老首长介绍,刘冉的四个叔叔,解放战争中牺牲了一个。这次的南疆保卫战,刘冉又失去了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
悠悠看着眼前的老人,肃然起敬。这才是国家的支柱和栋梁,解放战争期间,牺牲在所难免。可是到了现在,特别是他们这样的家庭,还牺牲两个子孙,可真是高风亮节。
刘冉的父母是家里的老大,和老人住在一起,刘冉的二哥一家也住在这里。
进了院子,男同志在二进的厅堂里喝茶,刘冉的奶奶带着妇女去了刘冉父母住的后院。
姥姥把带来的皮箱打开,拿出了给大家的礼物,先让刘冉把零食给了孩子们。
孩子们看到包装精美的零食,全都开心的吃起来。刘冉的五婶看着食品的包装,惊讶的说:“这些零食都是在华侨商店买的,亲家,您们真是太客气了,小孩子家家的,花这冤枉钱干啥。”
第443章 置办
当她们看到舅姥娘带来的礼物,简直是惊呆了。特别是在看到舅姥娘和姥姥妈妈她们,给刘冉准备的首饰后,她们更是震惊。
刘冉的奶奶说:“艾夫人,我知道你们看重冉冉,可也不能这么破费。爱民弟兄四个,你们不能把家底都给了小儿子。”
舅姥娘笑着解释:“婶子,您老放心吧,我啊,不偏不倚,每个儿媳都给买了。爱民他三个哥哥结婚时,家里困难,谁都没有首饰。
再说了,那时候就是有钱,想买也没地方买去。这次来京,我趁着冉冉他们订婚的机会,她妯娌四个每人两套。
婶子,我也没出过门,对京都的情况不清楚,弄不明白京都办喜事该准备哪些。
俺秀芹妹子,离开京都也十五六年了,对现在的情况也不清楚。
您们啊,多提醒着俺,咱得把俩孩子的婚事办好了,不能让冉冉受委屈。别让孩子因为找个农村的对象,就被人瞧不起。
您们也别给俺省钱,以后咱就是一家人了,俺也不瞒您们,对俺们来说,只要是花钱能办成的事,它就不是个事。”
刘冉的二嫂惊讶的问道:“婶子,光是这些首饰,就得二万多,您们村里的收入可真高。”
舅姥娘笑呵呵的回答:“别看我们村子小,收入还行。不过,俺家还有其他的收入,是秀芹妹子带着家里人做生意挣的。
婶子,您们可别笑话俺,也别说俺瞎显摆,俺秀芹妹子,带着俺们一家子,还真挣了不少钱。”
刘冉的奶奶拍着姥姥的手:“我就说吧,艾夫人巾帼不让须眉,不管在那里,她都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姥姥被她夸的都不好意思了:“婶子,您老这么说,我可担不起,这些年,要不是娘家人帮衬着,我们一家子根本撑不过来。
这生意也是娘家人帮着,才干得起来。不然光靠我这五十多岁的老婆子,可是不行。”
接着,姥姥她们就商量起爱民舅舅他们的婚事来。刘冉阿姨不好意思,带着智慧和悠悠去后面的花园里玩。
刘冉家住的四合院,是个三进的大院子,面积足足的有十亩。关键是后面的花园大,花园里有个流动着的活水池塘。池塘的北面,还有个用石头堆砌起来的假山。
花园里的花草和树木之间,曲径通幽,连接着几座花厅,处处透露着精致和典雅,看来是有专业人士管理。
和这里比起来,悠悠家的花园,就有些不够看了,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看来,不论是那个社会,都有特权阶层的存在。悠悠发现,刘冉阿姨的家里,光是服务人员,就有十多个。
不知是今天特别安排的,还是平时都是这么多。
中午的饭菜特别的丰富,男女老少一共四桌。比后世的私房菜,档次还高。
悠悠回家后才知道,今天冉冉阿姨家,请的是做国宴的师傅。
悠悠自觉吃亏了:“姥娘,您老也不告诉一声,早知道就多吃点。真是亏大发了,再想吃不知道等到哪年哪月。”
姥姥笑话她:“你吃的还少啊,我都替你害臊,这么大的姑娘了,也不知道矜持点。”
悠悠着急的问:“姥姥,我今天表现的还不够好吗,咱装了一天的淑女,笑不露齿,行不带风,低声说话,小口吃饭,我容易吗。”
大家听了,都笑喷了。姥姥指着她:“敢情这就是你的淑女标准啊,你啊这辈子也难成淑女了。”
悠悠傲娇的一抬头:“不当就不当,淑女哪有我高大上。淑女会开车吗,淑女有我趁钱吗,淑女会说外国话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那得憋屈死我。
早知道做淑女这么难,今天就不装了,实在是亏了。”
舅姥娘把悠悠搂到怀里:“悠悠啊,别听你姥姥的话,今天你冉冉舅妈家的人,都夸智慧你们姐俩,说你们聪明漂亮有礼貌,比早先的大家闺秀都强。”
妈妈接过来说:“妗子,快别夸她了,她就在外人面前能装,在家里比男孩子都泼,大家闺秀可真的和她没法比。”
爸爸给闺女撑腰:“悠悠,咱不当大家闺秀,咱和你姑奶奶学,还是泼辣点好,你姑奶奶啊,从小可是一点亏也没吃过。”
悠悠赶忙顺杆爬,“好,我听爸爸的,不当淑女了,我就当辣女了。”
“闺女,还是你说的好,咱往后就当辣女。”还是爸爸好,被人挺的感觉特棒,悠悠赶忙对爸爸竖起了大拇指。
爱国舅舅一家是第一个到的,9月12日他们就到了。主要是今天是中秋节,爱国舅舅作为家里的老大,他专门在今天赶来,就是为了陪着父母过给团圆节。
接着爱军舅舅他们也来了,援朝舅舅一家是最后一个来的。孩子除了昊昊和志远、志亮三个上高中的没来,其它的全来了。
舅姥娘把给舅妈和孩子买的首饰分了,还把各家院子的钥匙给了他们。两个建筑队白天黑夜的忙乎,争取在京期间把各家的院子都收拾出来。
姥姥把他们领到刘老他们住的院子,让他们自己挑选中意的家具。他们看着满屋子的家具,都惊的不行。
胜男舅妈说:“姑,您还真有眼光。这京都的老家具,可比咱临水的强多了。”
几位舅舅也没客气,各自挑选了合眼的家具,他们听刘老说了收购的价格,都觉得非常的便宜,也没太当回事。
几家人都让刘老他们当参谋,刘老哥几个可是老行家,眼光比几个舅舅强多了。
经过他们的指点,各家的院子都收拾的很到位。加上配套的家具,整个院子都显得很有韵味,让人看了就觉得舒服。
后来,他们的二进小院,都增值到几千万。最值钱的还不是院子,而是里面的硬木家具,到了那时,大家才是真的佩服姥姥,简直到了迷信的地步。
各家的院子虽然都收拾了,可是大家还是住在爱国舅舅的院子里。反正也呆不了几天,住在一起方便。
第444章 婚礼
二进的四合院,光是房间就有19间,除了二进的四间倒坐房,做厨房杂物间和浴室,其他的都能住人。
舅姥爷和姥姥她们住在正房的东西卧室里,爱国舅舅住东厢房,悠悠家住西厢房。爱军舅舅和援朝舅舅他们,住第一进的四间房子里。
东西厢房都是三间,靠近正房是两间的通间,客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