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保安团(山人)-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已经有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1。8万人,而日军竟然只派了不足千人的“一木支队”去扫荡。为什么派这么一点人去呢?因为当时日军非常瞧不起美**队。
战后美军缴获了日本关于南洋作战的经验指示,上面写到:对手(指美军)是比中国兵还差的懦夫。纵然有好的武器也因为人员的差劲而发挥不出来。
日军指挥官甚至认为,只要他们一登上瓜岛,美军就会屁滚尿流地逃走。在这种狂妄的态度下,一木支队登岛之后很快向美军阵地发起了冲锋。结果一头撞在美军的火力网上,总共才960人的队伍,竟然当场战死777人,死亡率达到85%。
此次失利让日本恼羞成怒,再次发起反扑,但运输和补给不力,每次投放的兵力有限,最后搞成了添油战术。不仅没有把美军赶下海,还让自身伤亡惨重。当然,这种自杀式打法给美军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军对战争和日本人的恐惧感也慢慢消失了。
特别是在一次战斗中,美军情报部门缴获了一份日军士兵遗留的笔记。上面清晰地记载了日军这些天粮弹两缺的情况,还特别写明了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上级命令的无奈与愤恨。
美军如获至宝,马上在部队大肆宣传。通过这份日记,让美军士兵们意识到,日本人也是血肉之躯,挨了子弹照样会死,并不是什么特殊材料制造的。而且日本人跟他们一样,也怕死。所以经历过瓜岛战役之后,美军地面部队终于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然而在这个时空里,由于缺乏航母支援(航母都被调到北太平洋了),麦克阿瑟上将一直没能向瓜岛发起反攻,瓜岛战役也就无从打起。所以美军还是跟以前一个怂样。
从此次失利来看,没有经历战火淬炼的美军必须得补交上一份学费。
周参谋长沉默片刻,突然提醒道:“总司令,看来我们休整三个月的计划恐怕是要泡汤了。”
郑卫国在心里把抢功的美军将领暗骂了一百遍。出了这种事情,肯定会动摇美军攻占日本本土的决心,甚至影响白宫“先日后德”的政策。虽说让美军直接退出北太平洋不太可能,但是围而不打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看来必须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来坚定盟军首脑们的信心了。
见郑卫国脸上阴晴不定,廖耀湘忙道:“总司令,那您忙,没事的话我就先回去了。”
“等等,谁说没事了?”郑卫国摆手道:“参谋长,你马上通知在沈阳的军长以上军官开会。”
ps: 这章算是最后一章过渡和交待背景的章节吧,接下来就不写这么细了,不然写一百章也写不完。嗯,到时候截取几个片段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五百三十四章 兄弟阋墙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翻越高山,横渡大海,直插敌人心脏。
中华好儿女,勇敢向前,旗帜要插在富士山上。
登上东瀛列岛,把倭寇全杀光,全杀光!
……
1943年4月,乍暖还寒时候,第二战区再次吹响了反攻的号角。远东方面军、新五军等部从朝鲜半岛东、西海岸同时向对岸敌军发起猛攻。
日本驻朝鲜军当时有第三十四、第五十八军以及第一二〇、第一五〇、第一六〇、第三二〇师团、第一二七混成旅团等部,共有9个师团、3个旅团,加上警察什么的,总计十五万人。以上月良夫中将为司令官,井原润次郎中将为参谋长,司令部设在汉城。
尽管这么多部队,还有以百万计的日本侨民,但是看番号就知道,日本驻朝鲜军根本没有像样的部队,远不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握有制空、制海权的我军对手。
将士们高唱着由郑胡子改得面目全非的《东瀛倭寇全杀光》,以猛虎下山之势强渡鸭绿江、图们江。在战士们的英勇奋战之下,仅仅用了不到三个小时便全线突破了敌军的防线,然后利用机动优势快速突入敌军纵深。
其中东路军(远东方面军)在美军舰队的运送和掩护下,连续采用两栖登陆作战,接连在端川、兴南、元山、旧邑里、江陵、三陟等地抢滩登陆,彻底打乱了日军的防御部署。
西路军(以新五军为主)虽然缺乏两栖作战能力。但总司令廖耀湘调度得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我军火力凶猛,机动能力强的优势。
他以轻步兵为利刃,在朝鲜内应的带领下沿山间小路快速穿插敌后;同时以装甲兵为战斧、铁锤,沿公路、铁路向前推进,向对手发起了一波又一波凶狠的攻势,直至彻底击溃对手。
两路大军互相呼应配合,最终将敌军主力压制于清川江、大同江之间,全部歼灭。随后廖耀湘又率领大军继续南下,解放了北方重镇——平壤。兵锋直逼开城、汉城。
与此同时。早已潜回朝鲜各地的义勇军将士们也纷纷举兵响应,他们四处发动攻击,就连最南面的滏山港,最偏僻的济州岛上朝鲜民众也开始奋起反抗。使得日本在朝鲜半岛四十多年的统治瞬间土崩瓦解。
而美军二十多艘潜艇早已悄悄潜入对马海峡。任何试图横渡的日本船只。不管是航空母舰还是小舢板,均被精力过剩的美国大兵们击得粉碎。
眼见又是一场摧枯拉朽的胜利,无论是国内民众还是国际盟友无不欢心鼓舞。就连一直对郑胡子不满的英国人和麦克阿瑟(在美援分配上有冲突)也发来了贺电,祝他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沈阳,第二战区作战室。周参谋长亲自拿着笔和尺子在地图上写写画画,突然激动地一拍桌子,兴奋地大叫道:“好,打得好!看来最多两个月,我们就能取得朝鲜战役的全面胜利了。”
郑卫国也欣慰地点了点头,只要拿下朝鲜,日本本土的屏障便不复存在。而且朝鲜半岛一直延伸到黄海与东海的交界处,可以直接切断日本本土到冲绳群岛、中国、南洋等地联系,彻底孤立日本,断绝它的工业原料和从境外补给粮食的可能。
“总司令、参谋长!”程政委突然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悲愤地嚷道:“不好了,华北出大事了!”
郑卫国和周参谋长大吃一惊,忙问道:“怎么回事?”
程政委气呼呼地说:“我们一心想抄小鬼子的老巢,可有些人倒好,竟然在暗中算计我们的老巢。你们说,这算不算汉奸!”
郑胡子起身给程政委倒了一杯咖啡,安慰道:“老程你别急,到底是什么情况?你慢慢说。”
程政委想是气坏了,也没细看,抓起杯子就猛灌了起来。“啊,呸,呸,呸!”等喝下肚才觉得不对劲儿,吐着舌头大叫道:“啊,好苦,好苦,什么玩艺儿这是!苦胆汁子啊,怎么这么苦,呸,呸!”
郑卫国和周参谋长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周参谋长忙给程政委倒了一杯白开水,笑着解释说:“这是咖啡,美国人喝的饮料,就跟我们的茶叶一样。” 又打趣道:“你不是常说长征最苦吗,怎么还有嫌苦的时候?这个跟长征相比哪个更苦?”
程政委接出杯子漱了漱口,摇头道:“这哪能比?长征虽苦,可咱儿心里有个盼头!这玩艺儿苦得我舌头都麻了,有什么好喝的?”说着又拿起杯子看了看里面黑糊糊的东西,憎恶地说:“啧啧,洋鬼子就喝这苦东西?怪不得稀罕我们的茶叶!”说着忙把咖啡杯子推到一旁。
郑卫国笑道:“喝习惯就好了。”又问道:“你刚才说华北怎么了?”
程政委一拍大腿,着急地说:“看这茬儿打得,差点儿忘了大事!总司令,据可靠情报军政部正在秘密调集部队在陕西、河南、江苏集结,准备趁我二战区主力北上之即偷袭华北。”
“什么!”郑卫国和周参谋长相视一眼,都是一脸震惊!难道常凯申敢在这个时候悍然挑起内战?
程政委又道:“唉,如果光是遭殃军就算了,更可恨的是小鬼子也在山东、江苏、安徽三省集结,我担心这里有阴谋!”
周参谋长想了一下,摇头说:“应该不至于吧!现在日本大势已去,相信委员长不会蠢到跟日本人结盟的。”
程政委哼了一声,说:“反正我是信不过他,这事儿咱们不得不防!”
周参谋长又对郑卫国说道:“总司令怎么看?”
郑卫国仔细回忆了一下当年抗战的情形。心想委员长当年都没投降,本时空内应该不会做这种傻事儿吧?
不过现在第二战区发展太快,不仅对日本构成了致命的威胁,也从内部对常凯申的地位构成了挑战。就凭郑胡子的实力和战功,搁在历朝历代都称得上功高盖主。说实话,委员长能忍到现在,已经算很有涵养的了。
这样看来,日本想要解决当前的困境,必然会不择手段地来对付郑胡子和第二战区。“以华制华”这样惠而不费的手段肯定在他们的考虑当中。
想当年,他们可以支持桂、粤两系以抗日为名反蒋。现在为什么不能支持常凯申“灭郑”呢?说白了。有利益就有源动力。
而委员长是向来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借刀杀人也是他的强项。如果能借日本人的手消灭“内患”,何乐而不为呢?至于第二战区会不会因为后方不稳而溃败,根本不在他的考虑之中。反正已经放弃过东北一次了。再放弃一次又有何妨?
程政委一拍桌子。赞同道:“总司令说的对,蒋该死和小鬼子肯定就是打得这个鬼主意!”
周参谋长却摇头说:“虽然双方确实有合作基础,但委员长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就不怕全国民众的反对吗?”
郑卫国摇头说:“为什么一定要公开联合呢?”
虽然公开的联合确实不太可能。但是众目睽睽之下的世界杯还有球队明目张胆踢“默契球”。以委员长和日本人的智商,完全可以采用更高明的手段。
而且**是有过这方面劣迹的,比如张荫梧就曾趁日军扫荡八路军根据地时,出兵抢占八路的地盘,美其名曰“光复”。晋绥军的梁培璜甚至直接配和日军进犯八路军的根据地。而且山东八路和**摩擦的时候,日军竟然出兵增援**。
周参谋长一听,脸色也不禁凝重起来,不安地说:“总司令分析得很有道理,看来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唉,委员长为何要选在这个时候动手呢?相煎相急啊!”
郑卫国冷笑一声,反问道:“这还不简单,等抗战胜利之后他们还会有机会吗?”
周参谋长想了想第二战区恐怖的发展速度,摇头道:“唉,看来委员长已经把我们第二战区当成他的敌人了,直欲除之而后快!”又有些为难地问道:“总司令,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要不要抽调部队回援华北?”
郑卫国沉默片刻,问道:“老程,朱老总他们是怎么打算的?”
程政委有些郁闷地说:“朱老总认为我战区主力南下只会激化矛盾,而且会损害中国在反法西斯同盟的地位,所以不赞成我们南下。”
郑卫国叹了一口气,点头道:“嗯,朱老总的看法是对的!”
如果只是八路军与中央军爆发冲突,那只是党派矛盾,区域矛盾。可如果一个战区与中央对抗,那就是红果果的分裂了。如果抗战已经结束,那分裂就分裂,大不了提前打一场解放战争。
可现在大敌未去,兄弟阋墙,高兴的只会是日本人。而且现在国际形势非常微妙,英国人正在大肆游说白宫和参众两院,试图让美国恢复之前的“先欧后亚”政策。
相比黄皮肤的中国人,美国人肯定对同文同种的英国人更有好感,所以郑胡子已经感受到了美国政府在战略上的动摇,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万一美军真的调整了战略,郑胡子之前所有的部署只怕都要付诸流水。中国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和牺牲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只剩下被战火蹂躏的国土!
怎么办?
郑卫国皱起眉头在作战室踱步,竟然就这样来回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他理清了头绪,沉声道:“老程,你马上跟朱老总还有延安方面联系,如果**挑衅,请他们暂且忍耐。必要时外围的根据地也可适当让出一些。”
程政委不甘心地说:“万一他们得寸进尺呢?”
郑卫国哼了一声,说:“那就怪不得我们了,核心根据地关系到二战区的存亡,绝对不能让。你转告朱老总,如果非打不可,那就一定要打得干净漂亮。”
程政委咧嘴一笑,说:“除恶务尽嘛,这个道理谁不明白?”
郑卫国点了点头,又对张文白说道:“文白,你马上飞回重庆向委员长述职,请他看在国家利益、民族大义的份上不要太出格。”
张文白忙道:“请总司令放心,卑职一定竭尽全力阻止内战的爆发!”
郑卫国点了点头,又道:“美方提出要召开一个中美之间最高规格的会议,以便划定战后环太平洋地区的格局。到时候罗斯福总统会亲自赶过来,而中国方面,我们仍然会尊委员长为唯一的领袖,请他代表五亿中国民众出席会议。”
张文白大喜道:“这就好办了,我想委员长一定会动心的!”
周参谋长插嘴道:“文白兄,如果能说服委员长最好。如果不能,也要尽力拖延时间。”
张文白忙应下。
郑卫国走到地图前看了看,无奈地说:“这种把命运交给别人来裁决的滋味儿真不好受啊!如果我们能抢在军政部动手之前光复朝鲜和北满,我想事情必然会有重大转机,到时候委员长就算想动手也得掂量掂量。”
周参谋长焦虑道:“太难了,光复朝鲜至少需要两个月,光复北满至少需要三个月,而中央军与二战区近在咫尺,只怕一个月的时间就够了。”
“一个月!”郑卫国猛得一拳砸在墙壁上,命令道:“备机,我马上去汉城上空督战!”
ps: 事情很顺利,所以提前赶回来了。现在更不算晚吧,呵呵
第五百三十五章 惊变
从空中俯瞰大地,朝鲜半岛南下的公路上挤满了逃难的人群。他们把手头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利用了起来,汽车被堵在各种牲口拉的破车之间动弹不得。沿途不时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倒在路边,成群的野狗正红着眼睛在附近徘徊。
郑卫国仔细观察了一下,不禁皱眉道:“下面都是什么人?”
参谋忙答道:“报告总司令,据我们的侦察人员报告,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居住在朝鲜半岛的日本侨民,还有些则是在日据时期替日本人卖命的二鬼子。”
他看了郑卫国一眼,又小心翼翼地说:“朝鲜义勇军和民众非常仇视这些人,抓住之后通常都会虐杀,所以……”
当初日本吞并朝鲜之后,为了对半岛加强控制,曾大量移民朝鲜。而这些移民自以为高人一等,经常欺压朝鲜的原住民。
以前是有日军驻军撑腰,朝鲜人受了欺负也只能自认倒霉,但矛盾却一年一年积攒下来了。现在日本驻朝鲜军被第二战区打得落花流水,朝鲜民众自然要新仇旧账一起清算了。
积累了近五十年的矛盾一旦被点燃,当真非同小可。杀红了眼的朝鲜义勇军和普通民众就像五十年前日本人做的那样,四处追杀日侨以及曾经帮助日本人镇压、奴役朝鲜的帮凶走狗。据说手段极为残酷,情报处的官员已经多次向郑卫国请示是否要制止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人道主义灾难。
“不提倡、不报道、不支持、不反对!”郑卫国略作思索便为此事定下了规矩,又吩咐道:“这里不用看了。我们直接去汉城!”
“是,总司令!”
很快,郑胡子乘坐的b24轰炸机已经来到了汉城上空。此时汉城仍在日军控制当中,不过他们并没有对空射击,甚至连防空警报都没有拉响。
飞行员嘟囔了一句,不高兴地说:“日本猴子太没礼貌了,我们来了半天竟然连音乐和焰火都没有!”
副驾驶笑道:“这些可怜的家伙,估计都被连日来的空袭炸得麻木了吧!”
飞机员耸耸肩膀,笑道:“或许吧,要是让下面的日本人知道我们的飞机上竟然有这样一位大人物。说不定会更热情一些。”
副驾驶讥讽道:“知道了也只能干瞪眼。他们的防空火力早完蛋了,最多向我们吐唾沫!”
由于半岛北部的难民不断涌入,汉城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超级难民营,再加上美军机群的连续轰炸。整座城市都变得乱七八糟。就在城外不足十公里处。一些朝鲜人组成的游击队已经公开活动。不时响起阵阵枪炮声,让城内的日本人惊恐不已。
这种情况下,就算傻子也知道汉城已经不安全了。所以那些难民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选择继续南逃。
在汉城的南面,一道道洪流自疯狂地涌向汉江。那里有一座桥梁,是通入汉江南岸的唯一通道。桥头堡附近乃至整个北岸都挤满了逃难的人群。
郑卫国看了一会儿便没兴趣了,指着汉江上面那座唯一的桥梁说道:“炸了它!”随后便返航了。
几架b17轰炸机领命而来,迅速锁定了目标。
“目标前方桥梁,投弹!”
轰隆隆……一连四枚超级重磅航弹落了下来,汉江大桥很快被炸成数截,然后和挤在桥上的数千日本人一起掉进了汉江。
汉江大桥被炸断之后,不仅没能阻止日本军民逃窜,反而加速了这种恐慌。没来不及渡河的日本人四处疯狂地搜集船只,甚至只是一块门板,一只水桶,一根木头也要拼命游到对岸,生怕留在北岸会被复仇的朝鲜义勇军屠杀。
事实上,当时离汉城最近的中**队也远在开城和春川,足足在三天后才与朝鲜义勇军一起进城。由于溺亡人数太多,汉江两岸很快飘满了尸体。
“根据我的判断,日本驻朝鲜军已经丧失了战斗意志,我们的作战方案可以更大胆一些。”回到沈阳的郑卫国决定采用一个较为冒险的方案——直接在半岛南部的蔚山、釜山登陆,一举歼灭半岛上的残余日军。
周参谋长沉吟片刻,赞同道:“如果能实现这个战役目标的话,必将大大加快光复朝鲜的进程和减少人员伤亡。不过釜山和蔚山离日本本土太近,制空权上必然有一番激烈争夺。”
郑卫国点头道:“嗯,看来必须做一些准备工作。”
随后,中美联军开始加快在三陟等地修筑野战机场,以便于p38战斗机可以就近支援。三陟在汉城正东,濒临日本海,相对于中国安东(即今丹东)等地的机场,至少节省了三分之二的航程。美军方面也专门调拨两艘主力航母在内的特混舰队,并由美海军第一悍将哈尔西亲自率队增援。
然而就在准备工作进行地如火如荼的时候,华北方面再次示警。作战室内,程政委和一位社会部的同志一脸凝重地向郑卫国汇报了情况。
“据可靠情报,常凯申已经亲抵洛阳,这是他们昨晚召开会议的记录,请郑总司令过目。”
郑卫国接过一看,发现常凯申这次计划非常周详,在华北角逐失败的阎老西儿、张荫梧、沈鸿烈等人都参与了此次会议,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而且其部署处处针对第二战区,对云集在苏、鲁、皖地区的日军主力却没有相应防范,也透露出了一丝诡异。
他沉默了片刻,又问道:“文白没有消息传回来吗?”
“张文白将军刚回到重庆便被一群便衣带走,其家人也被监视居住!”
郑卫国脸沉如水。在屋内踱了几步,声音嘶哑地问道:“怪不得一去就没了音讯,人还活着吗?”
“我们的人没能见到张将军,不过种种迹象表明,人应该还在。重庆的同志正在想办法营救。”
郑卫国松了一口气,连声道:“活着就好,活着就好!我们已经对不住两位朋友了,不能让文白再出意外。”
程政委焦虑地说:“军政部明显加快了兵力部署,其中一线部队已经基本到位,只怕总攻的时间比我们之前预计的要大大提前。而且日军已经在山东与我军交火。情况非常危急!”
郑卫国感到头痛不已。为什么国人就非要窝里斗不可呢?他揉了揉脑袋,又问道:“美军是什么态度?”
作为中国战区的最高指挥官,常凯申这次不仅调动了中**队,还调来了隶属于美国陆军的第十四航空队。当时。第十四航空队在华中地区承担防空和轰炸敌军的任务。而在华北则是由直接隶属于第二战区的第十六航空队负责。
这让郑卫国有些哭笑不得。真要打起来,美军会怎么办?是两不相帮,还是捉对儿厮杀?
一直默不做声的周参谋长汇报道:“美国方面应该已经知道了这个情况。不过美国政府和罗斯福总统并没有表态,只是北太平洋战区司令阿诺德上将非常愤怒,这是他写给我们二战区的抗议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美军内部其实也有着巨大的派系斗争和利益斗争。就拿眼下的战争来说,如果能够尽快拿下日本,阿诺德那一系自然会分到最大的一块蛋糕。反之,如果“东西并进”计划受挫,原本到手的利益只怕也要吐出不少。
程政委有些不满地说道:“这事儿又不是我们挑起的,干嘛向我们抗议啊?”
郑卫国匆匆把信看完,笑道:“这老头还蛮有意思的,他在信上说因为我们是盟友,所以才向我们抗议。至于委员长那边,他已经只剩下愤怒了。”
众人一听,都有些欢喜,忙道:“这么说美国人是在站在我们这边啰?”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美国方面为消灭日本已经付出了这么多,自然不希望平生波折。而且不管东西对进计划是否继续,中国分裂对盟军阵营都没有好处。所以接下来美国政府肯定会向委员长施加压力。”
这就好比历史上的“皖南事变”,罗斯福总统当时便警告常凯申“要援助就不要打内战”,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中国内战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当年的g党实力弱小,美国人的警告也是点到为止,而现在的第二战区已经有了跟重庆分庭抗礼的实力,美方的动作也要强烈许多。
随后不久,第十四航空队司令陈纳德将军被迫辞职。陈纳德将军为中国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跟常凯申夫妇走得太近,五角大楼担心他会因为私谊而损害美国利益,所以将他调回美国,并在中国组建驻华空军司令部,统一指挥第10(在东南亚)、第14和第16航空队。
为此,罗斯福总统还任命卡尔逊为总统特使,专程赶赴沈阳向郑卫国做出说明。
卡尔逊解释说:“郑,作为朋友,很抱歉我不能够帮助你什么。中国内战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我们不得不这么做。”
郑卫国点头道:“嗯,内战同样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所以我可以理解。不过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贵国空军的支援,我不知道我的命令在第16航空队是否还有效。”
卡尔逊斟酌了一下字句说道:“只要是对付日本人,任何时候都是有效的!”
程政委突然问道:“如果常凯申政府向我们的根据地发起进攻呢?”
卡尔逊回答说:“我们已经向重庆方面表明了态度,我想委员长先生应该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郑卫国和程政委相视一眼,眼神中都流露出一丝忧虑。美国人根本不了解常凯申,就跟斯大林不了解太祖一样。或者说西方人总以为中国还是满清,只要他们想怎么样,就得怎么样。
像历史上,美国政府对常凯申政府浪费了他们的美元感到无比愤怒,所以想扶持孙立人来取代常凯申。可是常凯申轻而易举地便将孙立人送进了监狱。涉及根本利益的时候,常凯申怎么可能轻易屈服呢?但这个话郑卫国也不好明说,因为说得多了反倒会让美国人误会是他在挑起内战。
不出郑胡子所料,美国人的举动并没有动摇常凯申委员长的决心,“整理华北军政”的计划仍旧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当中。而且国内民众也有不少人支持,毕竟重庆现在是合法政府,打着统一军令、政令的旗号还是很能迷惑一些人的。
就在1943年4月的最后一天,华北形势终于达到了临界点。常凯申委员长亲自乘坐“美龄”号视察了豫东地区,汤恩伯的部队正在那里跟新四军四师对峙。随同的还有四架中国空军的p40战机随同保护。此次视察被认为是内战的前奏。
然而,就在机队返航时,两架日本“隼式”战斗机突然从斜刺里窜了出来。
护航大队长高松云惊呼道:“不好,是日本飞机!”
“第一小队掩护委座专机撤退,李长城随我迎敌!”
“是,队长!”
尽管飞机性能远不如日机,但是高松云与僚机李长城还是勇敢地迎了上去,并且通过向右翻滚避开了日机的致命一击。
可等他们再次拉升时,只回头看了一眼便惊得魂飞魄散——不知道从何处又冒出两架“隼式”战斗机,“美龄”号正冒着黑烟正螺旋状快速坠地……
1943年4月30日下午两点,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常凯申同志遇难于河南项城上空,随同人员还包括军事统计局局长戴雨浓同志。
ps: 呃呃,从这章起正式进入陨石填坑节奏,这么写可以么?
第五百三十六章 沈阳公告
常凯申同志的离奇遇伏和死亡立即在国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各种阴谋论一时间甚嚣尘上。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常凯申死后留下的巨大的权力真空——谁来填补?
国家元首没有问题,因为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是林森。不过国民政府当时的体制跟现在的印度有些类似,国府主席只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不负责实际政治责任。
而常校长当时同时兼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长、国民党总裁三个最重要的职务,握有实际而且是绝对的权力。于是这党、政、军三个要职很快引发了国民党内部的激烈争夺。
乱世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军权。当时的军事委员会除常校长以外,还有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白崇禧,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政治部长陈诚,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作战部参谋长封裔忠等。
此外地方上还有陕西的胡宗南、河南的蒋鼎文、汤恩伯、广东的张发奎、江西的顾祝同、湖北的李宗仁、湖南的薛岳、云南的龙云等等都是手握重兵、雄踞一方的实力派。当然,地方上实力最强的还是光复北中国,拥兵近百万的郑胡子。
由于互相牵制,谁也无法占据绝优势。在明争暗斗数日之后,何应钦等人终于在美国大使的调节下达成妥协。决定由职务最高、人脉最广的何应钦接任军事委员会委会长,并给了实力最强的郑胡子一个副委员长的安慰奖。何应钦留下的总参谋长由副总参谋长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