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保安团(山人)-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吧,高顺成突然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的脑门,眼睛一闭就要扣动扳机。大伙儿这才发现情况不对头,不少人吓得惊呼起来。说时迟那时快,明明还在两个身位之外的赵连长突然飞起一脚将手枪踢掉,并顺手抄了过来。
  赵连长用手掂了掂手枪,讥讽道:“哟,高师长你就这么急着寻死,不给大伙儿说两句?”
  高顺成苦笑道:“要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俺自打贩盐那天起就没想过善终。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的。”说完,他故作豪迈地大笑几声,没想到刚出口就变了音,听起来一点儿也不豪迈,而是透着几分凄凉。
  恰在这时,酒保进来问道:“各位老总,菜都做好了,请问是否要端上来?”话还没说完,他突然感到气氛有异。吓得打了个寒战。
  程政委见状,低声道:“司令,要不先开席吧!”
  郑卫国点点头说:“好!大伙儿先入席,有什么话填饱肚子再说。”众人不敢不听,忙各就各位坐好。
  赵连长见高顺成还赖在位子上不走,喝道:“把他们两个拖走,免得坏了大家的胃口。”
  郑卫国却挥手道:“不用了,让他们也入席吧!”
  赵连长他们感到非常不解,一脸困惑地松开了手,不过还是仔仔细细地搜查了一遍。将高顺成的两只盒子炮还有色宗峰的迷你手枪全部收缴了。
  高顺成拱手道:“多谢司令让俺做一个饱死鬼。这份情谊俺领了!”说完,就像从饿牢里放出来的一样大口吃喝起来。
  色宗峰就没有他那么好的胃口,呆呆地坐在席上,失魂落魄的。连筷子都没拿。郑卫国打趣道:“色老先生怎么不吃啊!说起来这酒宴还是您老人家做的东。你不动手。咱们怎么好意思?”
  将士们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色宗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忙摆手道:“不敢,不敢!”
  郑卫国也懒得再理他。转而和程政委一起安抚各界代表,表示此次事件与他们无关,让他们安心就业、生活。这些人都是当地的“头面人物”。只要他们不捣烂,局面就不会有大的变故。当然,如果有人硬是要搞什么小动作的话,郑卫国也不怕。
  夜猫子、马本斋等一些军官则自成一桌,就这次行动中的一些问题攀谈起来。军官嘛,当然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讨论的就是怎么打仗。
  别看这次救援行动是被迫的,却很好锻炼了部队的应急能力。各骑兵部队更是大放异彩,其机动能力在行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像在冀中这样的大平原上,骑兵部队的威力极大,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汽车。
  一说起打仗,夜猫子就特别兴奋。他这个人是个“人来疯”,人越多越来劲儿,直吹得唾沫横飞,愣是把一段平淡无奇地行军过程吹得惊险无比,唬得不明真相的群众一愣一愣的。其余的人则在一旁偷笑不已。
  散席后,程政委把县委、县政府叫过去开了个小会,主要任务是安定人心,防止有人借机生事。郑卫国则负责军事上的事情,让王光文副师长暂代游击一师师长,会同叶、马两部控制局势。
  程政委忙完工作后找到郑卫国说:“司令,现在局面已经趋于平稳,不知色宗峰等一干人犯您打算怎么处理?”
  郑卫国笑道:“汉奸还能有什么好下场,挑个黄道吉日送他们上路吧!”
  程政委哈哈一笑,然后正色说:“司令,我是认真的。我个人觉得色宗峰和高顺成可以不杀,只处决高宁子一个人就行了。”
  郑卫国皱了皱眉,说:“你是担心任丘县和游击一师发生动荡?可是我今天在席间试探了一下,发现他们的影响力似乎被高估了。而且这二人勾结日寇,阴谋叛乱,证据确凿,杀之并不为过。我相信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杀了这两个家伙,一了百了,还可以以儆效尤!”
  程政委点点头说:“这是当然,不过我们在冀中发展的时候还不长,人心未附。如果能趁机展现我军宽厚的一面,必然能得到更多的认同。别的不说,像游击一师的将士们要是看到连高顺成都不杀,就不会担心被牵连了。这样一来军心稳固,也便于我们收编。”
  郑卫国有点儿心动了,点点头嗯了一声。
  程政委又接过劝道:“如果只是为了出一口气,杀人自然是最简单的办法。可要想在冀中扎下根来,就不能光靠杀人。”
  郑卫国叹了口气,说:“好吧,那你打算怎么安置这两个人?关起来,还是送到晋察冀?呃,就送到晋察冀去吧,让聂司令员去头痛,哈哈!”
  程政委摇了摇头,说:“按我的想法,色宗峰可以罚没他一部分财产,然后由冀中行署聘为参议。至于高顺成,可以到军区或者统战部去工作,便于我们向伪军发动宣传工事……”
  “等等!”郑卫国有些无礼地打断了他的话,惊讶地说:“你的意思是不仅不杀,还给他们一个官做?这是不是太过了?让战士们怎么想?”
  程政委说:“这就跟整编一样,战士们可以不理解,但我们必须做通他们的工作。司令员,您现在是独当一面的大员了,可不能意气用事!”
  郑卫国想了一下,有些郁闷地说:“或许你是对的,不过我总得有些不爽。这样吧,抽时间我们把军政委员会的同志们召集起来开个会,听听大伙儿的意见。”
  程政委正待说话,一名通讯员匆匆赶来,说:“司令,王主任从蠡县发来急电,说冀南部队奉命护送一批物资和人员北上,即日可到冀中。”
  郑卫国大喜,连声道:“好!太好了!哈哈,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盼来了!”
  程政委奇道:“司令,是什么好东西让您乐成这样?”
  郑卫国哈哈大笑,说:“老程,过两天你就知道了!”
  ps:  非常感谢命里注定赠送的章节,效果也很好,几乎刚赠送就全部被领取了。以前哥灬哥赠送的章节还有两份没有认领,没有订阅的朋友们尽快认领吧,老挂在那里我都不好意思了。免费的都不要?哈哈!
  同时非常感谢qwfs9999所投的月票,感谢大家一直坚持在看本书,谢谢!


 第三百零五章 自我批评

  任丘县城,一辆囚车在骑兵的押送下缓缓前行。囚车里关押正是前游击一师第五团团长高宁子。经过公审,军区决定以杀人罪、强奸罪、抢劫罪、叛国罪等数罪并罚,予以当场处决。
  此时的高宁子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神气,正耷拉着脑袋被锁在车上,背后还插着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杀狗汉奸高宁子”。其中那个杀字写得特别大,杀气四溢,很有威慑力。
  街道两边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不过不是来送行,而是来围观看热闹的。由于来的群众太多,后面的人根本看不到。于是就拼命地往前挤,导致场面非常混乱。这让负责担任警戒任务的保安一师官兵压力山大,生怕发生踩踏事故或者引发骚乱。
  “打死这个土匪!”
  “高宁子,你他妈也有今天!”
  “老天有眼,恶有恶报!”
  ……
  看着囚车过来了,群众的情绪非常激动。不少人一边大声喝骂,一边将菜叶子、烂番茄之类的杂物狠命地砸向囚车。骑兵战士们吓了一跳,慌忙闪开,生怕遭了池鱼之殃。这一避让使得高宁子完全暴露在大伙儿的“火力”之下,很快就被砸成了个猪头。
  高宁子凶顽得很,这个时候竟然还敢跟群众对骂,结果彻底地激怒了围观的人群。一些人抄起家伙就要往前冲,要不是保安一师的官兵们竭力维持秩序,只怕这小子就要被当场砍死。还有一些性急的人已经开始燃放鞭炮。场面一度失控,把负责安全工作的赵云祥他们吓出了一身冷汗。
  郑卫国和程政委等人在一处酒楼上观看,感慨道:“这个高宁子也算是死有余辜了,我还没有见过民愤这么大的土匪。”
  站在一旁的任丘县委书记忙点点头,说:“嗯,是啊!这个人罪大恶极,早就该处决了。”他顿了顿,又小声问道:“司令,色宗峰和高顺成会不会处决?”
  郑卫国和程政委相视一眼,苦笑着摇了摇头。经过冀中军政委员会讨论决定。色宗峰、高顺成二人免于死刑。各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罚没家财。这个决定惹来很多非议,因为民间和部队里面要求处死色宗峰和高顺成的呼声很高。毕竟是抗战时期,汉奸是人们最为痛恨的。某种程度上甚至比鬼子还拉仇恨值。
  色宗峰的大院外时常就有一些人不怀好意地围观着。要不是有部队戒严。说不定当天就被愤怒的群众抄了家。高顺成的老婆却没有去骚扰她,估计是大伙儿不愿意却欺负一个女人。
  不过也有人给色宗峰、高顺成两人求情,要求减免刑罚甚至完全赦免。中央统计局就发来公文。称色宗峰早年为其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要求予以特赦。鹿钟麟则希望把高顺成调到冀南去“戴罪立功”。对于这些无理要求,郑卫国自然是通通严辞拒绝。
  说话间,囚车已经缓缓地移动到了东门外的空地上。不少人已经早早地站好了位置,只等着最激动人心的那一刻。
  “放开俺,放开!老子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高宁子被两名战士从囚车里拉了出来。他开始拼命地挣扎,却怎么也挣脱不开,急得大声喊叫起来。
  战士们将高宁子押到了行刑点,然后将其摁倒在地。负责行刑的战士端起步枪站在后面,咔咔两声将子弹上了膛。死神一步步逼近,终于压垮了高宁子的神经。他开始大叫饶命,不过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招来了不少讥讽。
  “切,俺还以为是条汉子呢,原来也是怂包!”
  “杀他十回也不为过,还想饶命!”
  ……
  人群一边议论着,一边伸长脖子去看,眼睛一眨不眨,生怕错过了最佳时机。呯!随着一声枪响,高宁子喊叫的声音戛然而止,一头栽在了血泊里。战士们上前例行检查,只见他的脑袋多了两个大血洞,已经是死得不能再死了。
  大伙儿看得真真切切,惊呼一声后慌忙把脖子缩了回来。紧接着,空地上突然响起了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些人甚至开始欢呼起来。这是任丘县的乡亲们在庆祝军区除掉了一个恶霸。热闹了一阵之后,群众们终于开始散去,毕竟各有各的生活。
  见局面恢复正常,赵云祥擦了把汗,笑骂道:“他娘的,枪毙个土匪比打仗还累!”
  马彪副师长说:“师座,我们快去向司令员复命吧!他们马上就要走了。”
  赵云祥点点头,说:“好,我们现在就去!”
  郑卫国他们确实已经在开始收拾行装了。德国人送来的物资和人员已经进入了根据地。这是关系到根据地发展的战略问题,他必须得亲自去一趟。
  离别之际,赵云祥、马彪、范子侠、王光文四人匆匆赶来送行。程政委挥挥手说:“都别送了,回去吧!加紧把整编工作做好!”
  游击一师已经确定整编为河北保安第一师第三团。王光文任团长,朱潘显任政治委员,张海春任参谋长,朱利任政治部主任。朱潘显和朱利是晋察冀派来的干部,前几天在竞选中击败鹿钟麟的人选得以履新。张海春也出身东北军,并且在东北讲武堂就读过,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
  赵云祥师长说:“司令,程副司令,你们随行人马太少,要不我再调一个营护送你们到蠡县吧。”
  郑卫国说:“不用了,已经有部队随行了。”
  马彪奇道:“哪支部队?骑兵旅不是先回去了吗?”
  郑卫国朝旁边指了指,笑道:“喏。说曹操,曹操到!”
  大伙儿忙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队打着绿旗,戴着平顶小白帽的部队整整齐齐开了过来。为首一人正是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
  赵云祥打了招呼,奇道:“回民支队不是二分区的吗?”
  郑卫国解释说:“军部打算以回民支队为基础组建一个直属教导旅,并由马司令员担任旅长。”
  他原本只是想调马本斋到军部,回民支队仍归二分区战斗序列。但马本斋本人舍不得离开回民支队,郑卫国只好“打包”带走。当然,这样一来二分区损失就大了,郑卫国必须从别的地方予以补偿。好在回民支队也是冀中最好的几支部队之一。这个交易并不吃亏。
  赵云祥恍然大悟。拍了拍马本斋的肩膀,笑道:“好啊,口风这么紧,升官了也不说一声!”马本斋虽然早早地当上了司令员。但回民支队目前只有一个营的规模。所以当上旅长是妥妥地升职了。
  马本斋对官位并不热衷。只是憨厚地笑了笑。事实上,他甚至还有点儿担心,怕在总部就捞不到仗打了。毕竟教导旅是要拱卫军部安全的。而以郑卫国的身份再亲临前线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郑卫国挥挥手说:“好了,送君千里,终需一别,你们都回去吧,加紧整编!”
  赵云祥等人忙立正站好,敬礼道:“请司令员放心,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开拔!”随着马本斋一声令下,部队开始启程。一路急行到高阳县才停下来休整,吃过午饭后又继续南下,并于当天下午回到了蠡县。
  周参谋长率部在北门迎接,见郑卫国他们平安归来感到非常高兴。他这几天一直都很内疚,认为是自己工作失误才导致郑卫国一行身陷险境,所以一回指挥部就向大家道歉,并当众做了检讨。
  等他把话说完,程政委也接过话头,并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认为自己的责任更大。王主任很快也加入进来,三人为此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郑卫国打趣道:“哟,有人为了屁大点儿功劳争得头破血流。你们倒好,连失误也争起来了。”
  程政委不以为意,笑道:“批评与自我批评嘛,只要这样才能找出自身的失误并予以纠正。司令员,您可别小看,这可是我们胜利的法宝之一啊!”
  郑卫国感慨地说:“嗯,这样说的话,此次‘色高事件’我也是有责任的,而且责任最大。所以,在这里我也要向大家检讨。同时,也请你们在接下来的时间监督我,帮助我改正错误。”
  周参谋长忙道:“司令员,这怎么能怪您呢!要不是您临机决断,任丘的局势哪儿能这么快就平定下来?”
  郑卫国摆摆手说:“不过是将功赎罪罢了,并不能就此否认之前犯下的过错。事实上,这次行动我确实是太麻痹大意了。连战连捷让我丧失了应有的警惕,险些给抗日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程政委忙劝道:“司令!”
  郑卫国挥手打断他的劝阻,接着说道:“我知道你们是为了维护我的威信,但身为军人,我不能自己欺骗自己。错了就是错了,我有勇气去面对。”
  他坚持向大家做了检讨,程政委他们听了之后很受感动,并起身鼓掌表示支持。这大概就是太祖说的,有了过错作诚恳公开的自我批评,不仅不会丢面子,反而有助于弥补过失,从而取得大家的谅解,威信还会更高。
  这次会议算是为“色高事件”画上了一个句号。不过抗战事实上才刚刚开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冀中的局势将逐步恶化。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人牺牲,有人退缩,还有人变节。所以这不过是将来局势的一个预演罢了。
  程政委他们也预感到了危机的到来,忧虑地说:“武汉的局势很吃紧,依我看最多能撑到今年年底。”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这是最乐观的预计了。据我判断,如果局势持续恶化十月份就有可能沦陷。日军在攻克武汉之后,必然会回师华北对付敌后根据地,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壮大我们的实力。”
  周参谋长说:“能不能让德国人再送一批物资过来?”
  郑卫国说:“我正在想办法。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外国人总是靠不住的。”
  程政委想到郑胡子之前说的,忙问道:“不是有一批物资快到了吗?现在到了哪里?”
  周参谋长说:“已经到一分区了,按计划明天就能到蠡县。”
  程政委欢喜道:“真是太好了。司令,这批物资都是些什么东西,数量多不?”
  郑卫国摇头笑道:“明天一起去看吧,说实话具体是什么东西我也不太清楚。”德国人当初承诺过会相应的物资过来,但之后又发电称不能保证全部满足要求,再加上李宗仁长官半路打劫,所以究竟是些什么东西郑卫国也不清楚。
  ps:  关于色宗峰、高顺成的处理作一个说明。很多人看过上一章节之后表示色、高二人罪大恶极,必须处决,有人甚至认为汉奸应该杀全家。这些观点山人表示理解,但却不能遵从。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个人不是小喽啰,杀与不杀必须考虑政治影响。而政治是一门讲究妥协的艺术。
  就好比印尼和菲律宾,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痛恨他们,可一旦他们发生天灾,中国政府还是要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所谓的政治影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郑胡子在平安县的时候,还可以靠着一腔热血去战斗,但当他身为冀中军区司令员之后就不得不从政治的层面上去考虑问题了。
  这是他“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如果适应不了,那他就不配掌控冀中这么大一块地盘。在本文中,郑胡子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那他就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出一口气而杀人。毕竟杀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当然,有不同意见的朋友欢迎指正和批评。无论如何,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和支持本书,谢谢!


 第三百零六章 来者不善

  蠡县南郊有一座奶奶庙,历史久远,也不知道是供的哪位神仙奶奶,香火还挺旺的。寺庙周边比较空旷并无其它民宅,便于保密,所以本次接收物资的地点就选在这里。物资将集中到此处再分流,以免引起日伪特务的注意。
  根据路程推算,运输物资的车队大约要到下午才能抵达。不过郑卫国他们等得心急,吃过午饭后就早早地赶到奶奶庙等候。包括杨教授在内一个个眼巴巴地翘首以待,恨不能望穿秋水。当然也怪不得他们心急,主要是根据地的物资太过匮乏了。
  本来97军的物资供应还是很充分的,但连番战斗损失很大,特别是有些战斗不仅没有缴获,还要消耗大量的枪支弹药,再加上部队又连续扩张,存储的物资已经快要见底了。
  主力部队尚且如此,各分区的情况就更糟糕了。一些老部队还好,但新征招的士兵连人手一枪都做不到,实弹训练也没法保证。这实在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正等得心焦,一名通讯员噌噌噌跑来报告,说:“报告司令,骑兵连已经跟运输物资的大车队接上了头。据他们估计一个小时之后就能到达。”
  郑卫国点点头,说:“好,我知道了,去吧!”
  杨教授有些兴奋地问道:“这个大车队总共有多少辆大车?”
  周参谋长答道:“据一分区报告,一共有五十五辆。其中五十辆大车上是运的军火。另外五辆是随行德国专家的私人物品。”
  程政委惊讶地说:“有这么多军火?司令之前不是说物资很少吗?”
  郑卫国笑了笑,说:“确实不多,你别看有五十辆大车,其实每辆大车也就载重一吨多点儿,总共不过六十吨左右的物资,只相当于一节火车皮。”
  程政委他们欢喜地说:“六十吨也不少了!”
  “对,已经很多了!俺们在晋察冀的时候从来没弄到过这么多。”
  “是啊,不少了,不少了。要是在太行山,够一个军分区打几年的游击了。”
  ……
  周参谋长说:“可惜让李宗仁长官拦腰宰了一刀。不然就有一百二十吨了。”
  程政委听说一下子就少了一半。肉疼不已,气愤地说:“还有这事儿?这不是拦路打截吗?能不能想办法要回来?周副主席眼下就在武汉,要不请他出面想想办法?”
  郑卫国笑着摇了摇头,无奈地说:“武汉会战正打得激烈。物资早已被各部队爪分。怎么可能要得回来?再说李长官也没白要。他帮我们弄到了一批军用机械,放在冀南没运过来。”那批机械相对较大,所以郑卫国打算送到太行山上的兵工厂去。就没运到冀中。
  程政委有些不甘心地点点头,遗憾地说:“太可惜了!足足六十吨啊,这样的好事儿就连八路军总部也没捞着过几回。”
  历史上,八路军曾接过三笔“大单子”。第一次是太原会战时,傅作义将军见太原马上就要沦陷,担心物资被日军掠夺,便让周公想办法把太原周边的仓库搬空。这点小事儿自然难不到他老人家,于是立即动员民众搬运,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第二次是日军大举进攻晋南,卫立煌率部抵抗最终失利,遂下令将临汾等地的**军火“转让”给了八路。朱总司令当时身边只有两个连,却愣是抢在日军前面把物资搬了个精光。
  第三次是卫立煌去延安看望养伤的林师长之后,深受感动,下令给八路军补充了一百万发子弹,另外还有数目不详的其它军用物资。
  这些情况郑卫国自然是清楚的,就开玩笑说:“好歹也捞着几回啊,你在晋察冀的时候就没开过洋荤?”
  程政委苦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洋荤呢,实话跟你说吧,自打115师分兵以后,整个晋察冀得到的补给加起来都没超过五十辆大车。”
  王主任说得更加可怜:“上级哪有补充?哪一仗不是靠咱们自个儿缴获?说句不好听,完全就是等米下锅啊!”
  郑卫国惊讶地说:“有这么严重?”历史上这么困难不奇怪,聂帅当年给延安写信说得那才叫一个凄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可郑胡子穿越以后发了不少福利啊,物资怎么还是这样紧张?
  程政委解释说:“八路军总部目前重点发展平原地区,晋察冀大多都是山区,分到份额自然就少了。”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部队扩张太快。郑胡子帮忙弄到的武器越多,八路发展地就越快。有多少枪就敢拉多少人,所以不管补充多少还是缺武器。
  郑卫国点点头,心想原来如此,可是再一想突然发现不对头,忙问道:“那我们冀中呢?冀中也是平原啊,能分到多少份额?”
  程政委呵呵一笑,说:“没有!”
  周参谋长一听,忙眨巴眨巴眼睛说:“这个可以有!”
  杨教授也说了句公道话:“对,应该有,一视同人嘛!”
  程政委摊开双手笑道:“实不相瞒,我来的时候聂司令员就给我透过底了,以后冀中那一份归晋察冀。不然的话凭什么把冀中这么大一块肥肉让给97军呢?”
  郑卫国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总算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不过坚持巩固山区的思路是对的,毕竟平原地区易攻难守,迟早会沦陷。就算是冀中,郑卫国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守住。
  杨教授突然想起一事,又问道:“晋察冀军区不是打算在冀东搞一下子的吗?准备什么时候动手?”
  程政委说:“我走的时候还没定下来呢!对于具体怎么弄,大家还有争议。”他看了郑卫国一眼。问道:“听说司令员对此持反对意见?”
  郑卫国点点头,说:“不错!冀东处于日寇统治的中心区,长城、大海、京津铁路将其堵得密不透风。这样的地形在军事上是一块死地,大部队很难发展起来。”
  程政委面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说:“是啊,聂司令员也有这方面的顾虑,担心暴动遭到日军镇压。抗日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损失太大的话,可能会打击我抗日军民的信心。”
  这一点郑卫国并不担心,毕竟历史上暴动是成功了的。而且效果惊人。他回想了一下。说:“依现在的情况,暴动应该没有问题。关键是暴动之后怎么办?”
  程政委笑道:“只要暴动没有问题,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司令,您可能不知道。冀东民间的枪枝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至少二十万条步枪。”
  郑卫国和周参谋长异口同声地说:“有这么多!”
  程政委点点头。很肯定地回答说:“这还是登记在册的,如果算上各家各户偷偷藏起来的,只怕还要翻一翻。”
  郑卫国奇道:“登记在册?难到当地政府还做过统计吗?”
  程政委笑道:“不然从哪儿来的数据?”
  原来冀东当地匪患严重。各村都组建有自卫队,几个村或者十几个村有联合民团,区里有自卫团、保卫团等各级民团组织。这些武装属于村民自建,名义上归属于日伪政府,但实际上有很强独立性。
  除此之处,冀东还有以开滦煤矿为核心和代表的大量矿区。这些矿区大部分属于英国人,一部分落在日伪当局手中。矿区本身有资方组建的护矿队,也有地下党组织的工人武装。总之枪枝弹药极多,只要占领就不愁发展。
  郑卫国说:“嗯,这确实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不利用一下实在有些可惜。”
  程政委说:“是啊,所以北方局才要求冀东地下党加紧准备,打算给鬼子来个中心开花,哈哈!现在日寇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武汉,冀中守军的实力削弱得很厉害,正是动手的最佳时期。一旦错失了这个机会,以后想要发动就难了。”
  郑卫国点点头,心想冀东大暴动看来是势在必行了,只是之后的悲剧又该如何挽救呢?他想了一会儿,但这件事情太过复杂,加上敌我力量悬殊,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正头痛的时候,骑兵通讯员再次赶来报告,称运输车队已经在一里开外了。程政委兴奋地说:“走,一起去迎一迎吧!”
  郑卫国笑道:“好吧!”
  走出庙门,映入眼帘的一条由马车组成的长龙,五十多辆大车首尾相接,浩浩荡荡地排出老远。
  车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箱,外面还用油布包着,看起来颇为壮观。大伙儿看得两眼发光,一个个低声议论着,欢喜地合不拢嘴,恨不得马上就跳上马车掀开棚子看个究竟。
  一名八路军干部小跑过来,敬礼道:“郑司令,程副司令!冀南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张德安奉命护送物资和人员,目前全部安全抵达,无一损失,请指示!”
  郑卫国回敬了一下,高兴地说:“做得很好,我会向冀南陈司令员给你们请功。张营长,你们一路也辛苦了,先去休息吧!柱子,你去招待一下!”
  张营长他们忙欢欢喜喜地离去了,在路上的时候他们就议论纷纷:早就听说冀中的伙食好,这回一定得好好见识一下。回去再说给战友们听,馋死那些家伙。
  交接完毕,又有十几名德国人走了过来,要求面前97军的最高长官。郑卫国热情地说:“我是97军军长郑卫国,欢迎你们的到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