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校花凶猛-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收购太阳微系统是为了将西海岸资本变成一个站在云端的科技金融企业,会利用太阳微系统在云端硬件服务器和软件系统的技术优势构建金融云!
而MIPS将会成为西海岸资本布局移动计算的源头厂家,未来会进一步增强它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为移动计算的普及和成本大幅度下降做出更多贡献。
这番话是柳若依的打算,在托尼。蔡嘴里就变成了半真半假的表态。
不管如何,科技界对于西海岸资本这个新手的介入总算有了一些直接的认识。
当然大部分还是看衰西海岸资本的入主。
在他们看来,这些规划方向基本上很难实现。也许再过俩三年,这俩家公司就不得不再次卖身了。
而西海岸资本除了赔上大笔现金,不会收获任何东西。
太阳微系统的大企业病已经病入膏肓,不是换一个人就可以起死回生。
除非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将大量只会吞噬研发费用却没有多少市场的产品研发砍掉,首当其冲就是耗资巨大的自研SPARC芯片的项目。
然而西海岸资本已经声明不会这么干,将自己的手脚捆住,那么唯一起死回生的机会其实就被自己葬送了。
MIPS倒也罢了,现在的研发投入和收入相减后还有剩余,私有化后也不会成为负担。
但是太阳微系统,西海岸资本的确是太自信过头了。
oracle原本准备出手,不过那是针对IBM,他们不希望落入到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手里。
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标的其实有些鸡肋,里面的东西其实没有什么值得他们惦记的,唯一担忧的是怕这家公司被竞争对手IBM买下。
因为SUN手里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开发语言的知识产权,oracle的产品几乎都是建立在这个开发语言基础上。
如果IBM获得这个开发语言的版权(这个名词内含敏感字母组合,你们懂的)来搞事的话,显然对于oracle来说是极其不利的事情。
但是如果是旁人出手,那就是问题不是很大了,尤其是在科技界几乎没有什么名声的西海岸资本,一看就是一种投资商。
顶多就是一个授权费用问题,这个都是由陈规可以遵循,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相反买下来后,服务器硬件那部分业务是完全不感兴趣,多半是分拆卖掉的处置。
所以他们现在就算想出马竞购,都不敢向西海岸资本那样承诺不裁员,将这个巨大的包袱背着。
由于有柳若依战略上的清晰考虑,并购小组才会给出优厚的条件,让竞争对手都没法出场。
这样,在这俩家公司的董事会中顺顺利利得到了通过,接下来让有关部门批准就完事了。
由于不涉及到反垄断条款,这个审批就相对比较容易。最多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就会完成整个私有化历程。
不过收购协议签订后,柳若依这边的西海岸资本就开始派人接管了董事会。
至于管理层,现在的策略是一个都不动。只是根据不同的岗位开始设置KPI。
当然最近三年的经营指标KPI设置也相当宽松,能够稳中求进就是合格。
MIPS方面研发,增加1亿美元进去,主要是在香江建立亚太研发中心,抽掉人手和招聘新人来开发面向移动应用的新型号,同时负责旧型号的工艺流程优化。
首当其冲的就是为HTCG2开发一款新型号处理器,让G2可以取得比其他手机更好的性能优势。
G1在电盈的销售大受好评,内置的第一代“微信”WhatsApp受到了用户的追捧,首批50万只上市后很快就销售一空,让HTC那边是喜出望外。
而WhatsApp的激活注册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中很多都是口碑相传。对于柳若依的第一步移动互联计划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开局。
不过这同MIPS亚太研发中心没有太大关系。
之所以将这个移动处理器研发中心设在香江,主要是贴近加工厂。
毕竟从目前的客户群来说,MIPS在某些特殊领域的使用还是相当广泛,其中香江龙工厂本来的大客户博通也是MIPS的大客户,这下把研发抵进工厂,对于未来优化就更加有好处了。
按照原来的初始设计,他们用的74k内核的芯片系列是采用65nm制程在生产,换掉原来代工商后,使用龙工厂产线就需要重新调整换成了45nm制程。
届时在效率和功耗都有了更好的表现,初步估算性能最少提升百分之二十以上,功耗会下降将近百分之十五。
这样对于MIPS、博通和龙工厂来说三方都是赢家。
龙工厂现在的良率提升上来了,产能却还没有太多增加,就是客户太少,代工的产品也不够多。
所以现在才可以为一些原本65nm制程客户提升更好的工艺,导入到45nm制程中来,对于龙工厂来说存在一定的费用和产能占有,其实有些不大划算,但是产能本来就空闲着那就另当别论了,多少也是一个创收的好方法,和磨合设备提升良率的一个机会。
如果不是有不同产品来测试验证,有些工艺制程是很难提升上去的,毕竟产线调优是一个相当看重经验积累的。
如果积累多了,别的不说,这条45nm产线经过微幅调整某些工艺环节后满足40nm制程生产都不是问题。
这就是一些额外的好处了。
相比之下,MIPS3224K34K内核的这些低端产品,原来是采用130nm或者90nm制程工艺生产的,如果有合适的产品正好是内地中鑫国际的菜,可以直接将这个业务对接过去。
有了mips原生技术团队的支持,未来生产制造MIPS芯片就会具有比别家更好的优化。
特别是新制程适配上,优化是非常惊人的,比如M4K内核采用180nm制程工艺就可以生产,但是mWMHz指标是0。37,但是换成了90nm制程工艺生产,这个指标立马可以降低到0。06,直接提升几倍!对于某些功耗敏感的微型设备来说,这可是翻天覆地的改进了。
第508章 计划有变
除了MIPS的亚太研发中心,太阳微系统也将在香江建立自己的亚太研发中心,并且会在京城和鹏城分别建立研究院,将研发体系逐渐朝着更低成本的地区进行转移。
其中亚太研发中心负责亚洲区的半导体芯片研发,依托现在香江逐渐开始形成的硬件开发环境,为太阳微系统公司下一代服务器研发新型号芯片。
京城研发中心这边则庞大的负责软件研发工作,太阳微系统涉及的软件从操作系统到应用程序,堪称全球软件产品线最长的公司。
鹏城研究院则是为SPARC开放生态化商业推广进行技术支持,包括Sparc软硬件。
简单说太阳微系统自从在2005年开源了SPARC硬件设计,2007年推出最后一代SPARCT2处理器后,已经撒手不再继续演进SPARCT2,但是这支研发队伍仍然还在,柳若依当然不会将他们闲置。
为了榨干SPARC最后一点油水,柳若依想让他们尝试能不能通过开源模式,继续让更多联盟成员来推进SPARC的进一步发展,延长SPARC生态的生命周期,为了促进这个目标,柳若依决定将Solaris系统一并开源!
鹏城研究院就是领导这俩个开源项目进展的主阵地,未来柳若依给他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个开源继续演进SPARC体系生态,为后面建立一个SPARC云的IaaS努力。
太阳微系统未来的目标就是一个云服务提供商,兼容原来Solaris应用是其中一个方面,这一方面是为了兑现对原来SPARC客户的长期运维承诺,一方面也是接下来老客户Solaris应用上云的需求。
至于香江的亚太研究中心和美国的硬件研发团队,将会在MIPS64基础上研发新一代廉价高性能低功耗服务器的新处理器。
未来基于Linux的云服务,将会以这个MIPS64+Linux平台展开,如果能够成功,太阳微系统必将迎来自己的第二春。
以MIPS64内核为基础的新服务器,功耗方面将会大幅度领先X86服务,太阳微系统手里现在有大名鼎鼎的数据库MySQL,web服务器,甚至连有办公应用也有staroffice,可以说微软有的东西太阳微系统也有,甚至更多。。。
如果这些通通变成云服务,那么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云服务市场机会。
柳若依虽然对于技术不太了解,但是亚马逊的云服务和微软后来的云服务可是未来他们的支柱之一!
MIPS的作用,到了这里,才真正看出了它的巨大潜力和作用。
而唯有太阳微系统这种软硬件研发实力都是业界前列的巨擘,才能承担起MIPS64朝高性能低功耗服务器处理器演进的重任。
而将这个重任放到香江的亚太研发中心为主,美国团队为辅,自然不无为吴祖华团队的通用处理器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便利。
作为国家队的主力研发队伍,柳若依清楚有些事情是对她都要有所保留的,吴祖华虽然没说清楚为什么一定要推进通用处理器的发展。
但是柳若依何等聪明,有些事情就装着不知道难得糊涂,所以她才会为吴祖华留下通用处理器的研发经费口子。
甚至未来这个公司赚的钱全部填补这个口子她都没有什么意见。
有些事不是说非要赚钱才有意义。
为了某些特殊应用的安全,柳若依损失点经济利益也没啥。
这也是她买下MIPS的另外一个考虑,毕竟买下来后对于该公司的研发布局和专利处理才会有更多的灵活性。
X86已经被短路了,短期无望,长期也别想追上。真正还有较多配套应用的,还得是RISC的MIPS和前面开源的SPARC,不过SPARC开源的时间有点晚,大家没赶上,加上那个体系复杂性和未来的前景比MIPS应该更惨。
至少MIPS32可以在轻量级嵌入式应用中大显身手,MIPS64又能在服务器和超级系统中发挥作用。
俩者之间共通性也比较大,相当于俩大领域的应用都兼顾了。
对于绝大部分航天航空来说,MIPS32就是最好的选择,而对于更高级的指挥系统,预警雷达系统MIPS64才是重任担当。
吴祖华团队能够吃透每一个硬件的逻辑设计,自然不会有采用X86那么随时可能被黑的危险。
这些事情柳若依懒得去想。由得吴祖华他们去折腾,只要按照柳若依给他们指示的康庄大道走出来,未来他们将会从应用市场拿到不少的利润贴补特殊市场应用的研发投入。
吴祖华的团队重构很快,根据柳若依的投资情况,拉出一帮人出来成立了一家高森半导体科技。
现在手头有钱了,加上柳若依这边左手倒右手,MIPS将旗下的各种内核都授权给了高森半导体。当然价钱还是按照常规商务价结算,反正都是柳若依投入的钱。
这些内核都是应用很成熟的内核,配套开发工具什么的周边也齐备,吴祖华的高森半导体拿到了MIPS3274K内核后,仔细评估了解这颗内核后,确认这是非常适合改造为高端多核媒体处理器。在这个内核基本上可以解决高清1080P和杜比环绕立体声处理的浮点运算算力需要。
而低端的视频处理,则采用MIPS3224K就够用了,支持720P以下的视频编解码需要,适合当前所谓的高清晰有线数字机顶盒的需求。
而且这块内核弹性非常强,130nm制程工艺就可以生产出625MHz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满足720P编解码需要。如果想要更好的性能,更换为90nm制程工艺就可以突破1GHz更高性能,甚至在40nm工艺制程下有客户推出了1。4GHz超高频率M24K来,完成H。264和1080P解码都没有问题。
对于机顶盒这种插电设备来说,当然可以用更高频率处理器获得更快更好的处理速度,但是对于供电紧张的摄像头,则功耗越小越好,成本越低越好。所以这个时候625MHz的M24K处理器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吴祖华倒是说到做到,将研发分成了三大块来执行,视频解码这边,M74K和M24K高低组合同时研发并进,为视频解码客户提供单芯片解决方案,替代TI等原来的昂贵方案,成本最少要低于竞争对手三分之一以上。
M24K相对简单,同时也降低芯片生产成本,瞄准IPTV、HDTV终端播放器和数字电视市场应该很有竞争力。
这块研发相对来说也有些难度,并且这边在视频解码方面原来没有搞过,不过作为体制内第一强军,吴祖华也有办法,手里有钱后将兄弟院所中搞视频解码芯片的直接招来一个大团队联合攻关。
研究经费吴祖华的高森半导体出,而未来呈报技术成果方面双方共享,但是知识产权要归属出资方高森半导体所有,相对这个时代来说,吴祖华这个条件也不算苛刻,谁出资谁说了算。
起码给兄弟院所一个不缺经费的研发条件,未来在搞出科技成果后,各种评选方面体现上好处极大,也方便了他们未来申请更多的经费支持。
但是吴祖华好处更大,有更强的研发队伍,更多的熟练工程师,而且未来还可能因为这些项目直接将对方的人手转变成自己人手的可行性。
这个小算盘吴祖华还是非常精通,承诺了经费开支,只是一个小头而已。未来打开市场后的收益才是大头进项。
吴祖华更重视的通用型CPU方面,拿到了最新的MIPS64内核型号,他们才对比发现自己差距实在是有点大,原来闭门造车弄成的东西虽然能够用,但是比起人家的东西来说,无论是可靠性,稳定性还是性能和功耗,全面都是碾压级差距。
当然这个事情非常自然,MIPS再差,也是演进了几十年的成果,其中有一段时间出货量还是全球最多,取得这种积累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吴祖华他们闭门造车几年就赶超别人才不正常!
有鉴于此,吴祖华他们果断推翻了原来的3A设计,准备在最新的内核设计基础上从头开始消化吸收,吃透后重构,增加了一些自己研发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新东西,同时裁剪掉一些不需要用的东西,让它在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这样不但可以大幅度节省研发时间和成本,而且研发风险也降低了很多。所谓的自主控制,如今硬件源码都掌握了,这也基本上就算是自主控制了。
相比原来4核1GHz的原始设计,新内核的起步从4核开始,有8核和12核高性能可选,未来几年的技术路线图更是到了64核的规划!
而且单核的主频也是直接从65nm制程工艺1。5GHz起跳,换成45nm制程的话,可以达到2GHz!
支持的内存方面,也是DDR2和DDR3都可以选择进行支持,为了获得一颗更高性能的CPU,吴祖华毫不犹豫选择了4核45nm制程工艺和DDR3内存作为新3A的技术基准。
第一个是中鑫国际的龙工厂有这个条件,第二这个成果显然将会是爆炸式突破性影响,对于未来这个项目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影响。
作为研发体制内领军者,吴祖华压力其实很大,因为他的竞争对手也在努力赶超,作为国家队主力他们虽然先行了一步,但是由于机制不同,经费保障方面比起友商要差不少。
所以对手已经抢先拿出来了1。4GHz的产品,本来的3A计划如果没有柳若依,就算实现了流片也都会落后于对方的单核技术参数,正因为这样才会在核上抢先对手拿出4核来,用核心更多创造更高的算力。
现在虽然有8核和12核可选,但是4核他们研究了这么长时间,把握更大,何况单核主频参数已经超越了对手,在内存的吞吐率上也是压倒性的优势。
选择4核更有把握在今年内就有可能实现流片,如果赶在国庆前面,那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3A团队已经准备封闭式开发了。
作为高森半导体当家人和CPU研发国家队领军者,吴祖华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这也是他非常爽快就提供优惠条件和研发经费把视频解码研究团队友军招来的另外一个重大原因。
人手实在开始短缺,柳若依规定的市场指标吴祖华答应了就不会打马虎眼。
否则如果人手够用,他肯定是会吃独食的。
体质内现在拿到经费都不容易,谁也不会轻易放手。好不容易现在手头宽裕了,吴祖华也是要守住手中粮草不乱浪费掉。
直到高森半导体能够盈利才敢真正松一口气。
从这个意义上说,吴祖华也真是感谢柳若依为他们指出一条可能会赚钱的路子出来。
只不过这俩友商之间,信息还是有些互通的渠道,得到了这边搞定高性能单核处理器原始设计,友军那边也发狠重新调整了研发计划。
原本是8核的,但是考虑到单核的主频是争不过这边了,那么在内核上就再堆砌一倍上来,上16核!
用4倍的内核数,堆出处理器浮点处理性能可达141GFLOPsDP!按照情报来看,新3A这边推出来的处理器浮点处理性能最多128GFLOPsDP!
虽然看起来计划要落后一年了,但是没关系,性能指标超过去就是胜利!
京城和江南之间暗中较劲,局外人是很难了解到的。柳若依更没有想过,自己的这么插一杠子后,已经像蝴蝶翅膀那样对内地的这场CPU竞赛施加了影响后,已经有了一些微妙的改变。
带着多种使命的吴祖华团队在负重前行。
而太阳微系统和MIPS研发的重新布局,由于并没有直接影响到原来员工们的蛋糕,一切都显得波澜不惊。
香江这个地方对于不少美国人来说,也不是一个很难受的地方,所以俩个亚太研发中心落地在这里,很多人甚至还会主动提出到这里工作一段时间,权当换一个环境。
对于托尼。蔡这个新的董事会主席提供的研发战略方向上的,俩家公司的CEO都选择执行。
在他们看来,这个不算什么,既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权威,也不会对公司造成伤害,亚太地区未来将会是主要市场之一,很大公司已经在那里设立了分支机构,太阳微系统本来也有内地的研发机构,只不过没落后就缩减了。
现在重返亚太,对于施瓦茨来说也是轻车熟路。
第509章 硕果累累
经过破产重整,奇梦达的德国萨克森工厂率先恢复元气,全力生产GDDR5显存抢占市场。
现在奇梦达的GDDR5是全球性能最好的显存,尽管别的存储器过剩严重,但是在GDDR5上市场空间还是很好,之前奇梦达只有SS公司这个竞争对手才有一争雄长的能力。
通常在这个领域落后半步的SS公司靠成本来压制奇梦达的优势产品,挤压奇梦达利润空间试图拖垮对手。
在原来那个时空,他们显然做到了。
但是这一次他们这个战术明显有点失灵。
面对这个当前极少还是有较高利润的高端存储器市场,易主后的奇梦达完全是火力全开,不但萨克森工厂全力生产,同时还分出一部分交给了香江的龙工厂!
这样奇梦达可以确保GDDR5能够足量向他的客户交货,而之前萨克森工厂全力生产都有些供不应求,只是产能的增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奇梦达高层就算看到这个市场很好,也不得不无奈看着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填补。
现在的奇梦达有了龙工厂相助,产能可以按照业界刚需去匹配,为了在这个市场占得更多的份额,产能上来后奇梦达还下调了一些价格同SS公司拉平价差!
这个放血的大招一出,使得SS公司的GDDR5利润空间瞬时被极大封杀,价格拉平后GDDR5产能朝着奇梦达集中度越来越大,毕竟价格差不多,谁不愿意用更好的,特别是龙工厂那边更加先进的制程工艺后,大家发现超频的空间更大了,更愿意选择FABdragon出品的顶级产品。
如果SS公司他们试图再降价拉开差距应对夺回市场份额,那么这块也不复再有较大盈利空间。
在这场还看不到尽头的流血战争中,奇梦达已经满血复活,无惧任何挑战者流血战斗。
柳若依收购后,为奇梦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链保障,包括注资、债券发行、贷款等融资渠道全部开放,永祥银行提供足额资金。
有了这么一个后盾,无论是慕尼黑的研发中心,还是萨克森的工厂全部快速恢复元气,其实就是一个人心问题,本来这些地方就是一个人都没有流失,人心一定下来,基本上就恢复了。
对于大老板要求抽点一部分精英正在筹建的香江先进移动存储技术研发中心,被抽掉的工程师们也毫无怨言接受了指派。
作为未来奇梦达NAND存储器的主要研发中心,香江研发中心肩负起向移动存储领域进军的战斗。
加上奇梦达在内地的研发中心也要强化,承接过去PC端内存,现在主要是DDR2和DDR3内存的研发工作。
而慕尼黑总部研发中心将全力以赴在GDDR5和超低功耗LPDDR研发,这样他们就放开手脚朝着存储器顶端冲锋了。
第一代移动应用的LPDDR已经研发出来,连流片样品都有了,正在密集测试过程中,现在研发组一方面是继续完善和优化LPDDR一代,另外也专门项目组正在跟着LPDDR2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展开了大规模研发第二代的LPDDR2基础技术。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经过测试验证复杂环节和同工厂制程工艺调整匹配,最迟3个月第一代LPDDR就可以大规模量产,但是显然这还不是一个成熟产品,后续研发提升的空间还比较大。
初步预订这个产品放到萨克森工厂和龙工厂的俩套制程工艺进行量产,由于工艺不一样,萨克森工厂50nm和龙工厂的45nm制程工艺需要派专业工程师提前进行工艺制程的协调改进。
存储器进来后,越发增加的业务量,让香江龙工厂的产能逐渐开始饱和起来。好的一方面是让投资人看到了赚钱的希望。
但是对于正在研发32nm制程工艺的研发工程师们来说,这确实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
他们在这个工艺上突破了流片后,对于试产的超低良率却迟迟找不到改进的方向,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是最为煎熬的时刻。
明明感觉就要抓住突破的门槛了,但是就是找不到突破的具体方向之所在。
这种感觉真让人发疯。
幸亏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张如金带着一个神秘的客人回来了。
梁吉松。TMS制程工艺的顶尖高手和负责人之一,江湖人称技术狂。
由于晋升上的问题,失败的梁吉松已经被SS公司暗中说服,准备远走高飞。
不过由于老张内线情报功夫扎实,这个消息提前透风出来后当机立断给柳若依申请了权限。
秘密回岛内活动了一下,原本对于投奔高丽还是有点心理膈应的梁吉松果断换马。
香江龙工厂现在在业界已经有了名气,张如金开出技术副总裁位置对于他来说是求之不得。
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当然,现在的梁吉松还是树大招风。直接入职龙工厂是不可能的,中鑫国际同友商关系已经恶劣得不行了,一场耗资巨大的知识产权官司还在如火如荼……如果没有柳若依的介入,原来的时空中中鑫国际率先撑不住认怂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割地赔款,并且被干掉统帅来认输,从彻底丧失同友商竞争的能力。
在这个时空,柳若依强硬地坚持打下去,这种官司只要有钱,打十年八年没有结果的情况太多了,等到十年八年后局势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这种同样等于俩边同时流血的场外争斗,最终还是要看双方财力是否跟得上放血的速度。
对于这个问题,柳若依几乎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对方,奉陪到底!
不过场面上,张如金还是要有所保留,不要吃相太难看,所以安排梁吉松的第一站是到了香江科大进行战略性转移,在张如金运作下成为电子工程系的一名教授。
当然作为一个教授的科研项目,梁吉松研究的领域还是制程工艺的“科研项目”,真正落实的“科研”设备自然就是香江的龙工厂的设备了。
这种动辄一台技术数百万美元上千万美元一台的设备,香江科大就算再有钱也不可能搞一套出来,研究这块的教授或者学者,几乎没有人是让高校自己置办的。
全世界都是这样。
所以这个奇妙的安排,友商老总就算是气得暴跳如雷但是又无可奈何。
你都把我投闲弃置了,还不能让我去教书育人混口饭吃啊?天下就没有这个道理,真敢说出来反对的话也是分分钟被学术界口诛笔伐犯众怒。
梁吉松当然有一个正儿八经的课程带着,至于课程之外我干什么科研项目谁管得着,反正搞科研是教授的天然职责之一,再怎么都是没有闲话可讲。
高手出马果然就是不一样,困扰龙工厂32nm良率问题很久的根源。
在梁吉松出手后,很快就被梁吉松找到了根源流程上,毕竟这块他遇到的场面更多,找问题比起张如金手下这些二流高手强悍多了。
事实上在原来的时空中,困扰SS公司的从28nm制程工艺向14nm制程工艺挺进中的问题,也是此人一力领衔解决,将SS公司制程工艺快速拉平。
找到问题所在后,尽管要解决还需要更多的试验慢慢找到合理的配置参数才可以解决,但是比起之前茫然不知,方向明确那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张如金看在眼里,那是大大松了一口气,这人捞得太值了。
不过这也是托柳若依的福气,如果不是有香江龙工厂这么好的条件,和给出来极为慷慨的期权池,他再多三张嘴都没法说服这样的将才过来。
如果现在还是仅仅蜗居在金海的落后产线上,梁吉松这样的人才就是给他一个总裁都不见得可以说服。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梁吉松就是空有一身本事,奈何设备买不来也没有用武之地。
柳若依并不知道,这人在他上一个时空就是因为这样远走高丽,为SS公司带出来媲美TMS的先进制程工艺。硬生生地抢走了很多TMS的大单,损失数以十亿美元计算。
不知道在那个时候TMS高层有没有后悔逼走这样一名半导体制程工艺的猛将!
或许更多是恨吧。
然而现在,轮到对手头疼的对象就很快变成了龙工厂。
45nm制程工艺的良率在梁吉松的调教下,很快突破新高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样的良率已经进入非常理想的爆发期。
龙工厂加工成本越来越低,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月产出45nm制程的300mm晶圆已经开始接近2万片水平,这样月营收突破1亿美元将只是时间问题了。
两条产线全力运行的话产能将会达到5万片每月的设计容量,当然这样一来各种研发测试什么的就会不复存在了。产线将会一直运行不会等待进行测试验证。
目前来说,如果业务饱满,第一条45nm产线可以进入满负荷设计产能运作,月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