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校花凶猛-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创业后才知道创业是何等艰难,何况这企业运营方面的时期,本身还不是他的长处,原本年轻气盛想出来做点大事的想法,经过一年多折腾,现在基本被到处缺钱磨平了棱角。
“常总好,请坐!”对于客人,柳若依和赵少东一向还是很有礼貌,并不因为是准备收购他的金主而失礼,“常总喜欢喝咖啡还是茶?”
“随意吧。。。”常宏看起来有些紧张,随口说完才发现有点不对,对于主人来说,随便可是最难办的,“啊,来一杯茶吧,咖啡加班喝得太多,医生说像我们这种情况,尽量少喝一点为好。”
常宏改口后,顺便解释补救了一下自己刚刚的失礼。
“呵呵,看得出来,常总很敬业,”柳若依一看常宏那对黑眼圈笑了笑,对着会议室边候着的贴身代理喊道,“薇薇安,给常总倒一杯茶过来。”
趁着这个小小的时间间隙,柳若依看似随意地问道:“常总,不知道卢总这边有没有将我们的情况同你介绍清楚?”
“卢总简单介绍了一下,说极光文化希望收购一家特效公司或者工作室,将其打造香江的工业光魔,”常宏说起这个眼睛都在放光,“如果极光文化肯投资设备和聘请一些好莱坞顶级高手,那我是非常乐意加入极光文化旗下一起做好这件事的。而且相信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
进来的时候,柳若依初看常宏这个面相,就知道他是一个技术宅,这种人能带着一个团队在香江特效这个狭小市场还能活下来,基本上算是异数,一方面可能遇到欣赏他的人了,另外一方面手底下肯定还是有点真功夫。
要不真带不动这个团队,以香江现在的工资行情,一个工程师怎么着也是要4万美刀每年左右的成本。
对于这种人,柳若依觉得是最合适收购过来发展。
现在听常宏的回答,果然是浓浓的技术宅范儿,柳若依一听,就听出来这种人绝对是做事很有情怀那种,对于特效这个工作是真爱的人。
要不今天找他来谈收购的事情,居然都不先关心关心收购价格的问题,一说起技术就眼睛发亮。
“我们做特效这个行业是非常认真的,资金投入方面不是问题,我不知道卢总有没有同你提过,如果收购过来后,第一个项目就是承接ATV一个数千万的电视连续剧特效大单,设备和好莱坞的高手也不会是问题,我们准备从工业光魔或者数字领域去挖一两名领军级别的高手来指导团队技术提升。”柳若依像是许诺一般地对常宏说道。
这事常宏不提,柳若依都会找到好莱坞去,全球最顶级的特效高手显然不是在香江或者内地可以找得到的。
“那真是太好了,我早就盼望能够跟着好莱坞的特效高手学习学习,其实我们在一般性特效处理环节,如果设备跟上来的话,基本上是没有太大问题了,可是在创意和设计、以及动作捕捉和再现上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如果有机会跟着好莱坞高手做几个项目,我想我们团队就可能快速成长成为一支香江高水平特效团队了。”
常宏一边说,一边兴奋地搓着手,看得出来,柳若依的这个承诺很对他的胃口。
常宏受控于资金压力太久,别说请好莱坞特效高手指导,就是一些比较顶级的设备都买不起,比如动作捕捉相关的那种动辄上百万美元的高端玩意,过去更是只有在脑袋中想一想。
一会的功夫,等薇薇安端来一杯茶,常宏同柳若依这块已经聊得很投机了。
毕竟,柳若依前世同这样的技术宅类型创始人接触不少,知道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什么样的话题才是吸引他们的话题。
大家就这么愉快地聊了半个多小时后。
柳若依才转进到今天正儿八经的主题上。今天可是要搞定双方收购的细节。
由于事先卢步平的初步沟通工作达成了意向,这次常宏也带来了矩阵视觉的财务报表和资产清单。
柳若依接过这些报告,简单地翻看了一下后笑了。
“根据财务报表,你们过去一年中营收1050万,利润是负300万,净资产方面是购买价800万的特效制作相关设备和软件,这个数据没有问题吧?”
“没问题,你们可以随时核实。”常宏收回激动的心情,回到了今天的主题上。
从报表看,矩阵视觉还真是惨淡经营,利润之所以是负数,主要是收入除去团队的人工+房租后,剩下的钱都还不够增加的设备和软件,800万设备和软件中有一部分还是团队自己凑钱买的。
有这样的经营表现,常宏表现出来急于卖公司投靠就非常有道理了。
“常总,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这个特效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面向香江娱乐圈,而是要面向亚洲市场,做成亚洲的工业光魔。既然常总对于我们这个大目标没有意见,也愿意极光文化对矩阵视觉的收购,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谈谈收购的价钱,”柳若依放开刚刚拿过来的矩阵视觉财务报表和资产清单。
这个报表对于收购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参考意义了。
“那么在收购的价格上,常总有什么目标价位吗?”柳若依问道。
对于常宏这种初创型公司,如果按照常规的财务数据来估值,对于视觉特效这种柳若依都不知道怎么给估值才合适,这个糟糕的财务数据只是说明公司还处于极其早期的阶段,根本没法在财务数据基础上进行评估。
从风投的角度来说,这种公司纯粹还是看人,投资完全是看这个团队和创始人潜力和这一行的市场发展前景。
如果团队给力,市场广大,单单就这样一个团队给出几百万到几千万美金都有可能。
“我们希望的估值是。。。。。,”说起这个问题,常宏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不过这事涉及到兄弟们的利益,常宏又不得不说,“坦白说,除了滚动发展,咱们矩阵视觉的好些设备都是兄弟们自己掏腰包凑钱置办,我们希望能够连设备带着人估值一千万打包卖掉。”
说完,常宏都还有点底气不足的样子,紧张地看着赵少东和柳若依。
他们购买的设备是花了800万,可是已经购买用了一年多,从设备价值上来说,恐怕六折资产都剩不下,这一千万,大部分还是看着他的团队份上,而且常宏对这一千万怎么花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
如果换一家公司来收购,这个价格显然有点高了点,毕竟按照正常的财务数据来说估值,恐怕连500万都够呛。
“1000万打包价格没问题。”柳若依一口答应道,同这种商场菜鸟谈判,柳若依都不好意思欺负他。
坦白说,卢步平提供的初步报告中说这是一个专注于技术和事业的团队,柳若依还没有啥印象。
但是在见到真人接触一下后,柳若依是完全心里有数了,这就是未来自己特效团队最好的项目经理!一个醉心于自己理想的人。
而他的团队,也是情怀多于金钱的团队,这样的人值得尊重,所以柳若依对常宏的报价一口答应下来,对于柳若依来说,这点钱真不算贵了,光是这个团队就值得了这么多。
能够碰到常宏这种娱乐圈的技术型小团队的机会很小,毕竟现在这个时代,情怀这种东西是越来越少了。而作为融艺术和高端技术于一体的特效事业,如果没有情怀只有对金钱的欲望,显然是很难走到业界顶级的水准去。
按照常宏的说法,这些设备有些还是大家伙凑钱买的,拿到这笔钱,常宏其实并不是为自己,而是补偿大家在跟着自己以来的人力和资金的投入。
“谢谢!谢谢Annie小姐理解!”常宏没想到极光文化这边这么好说话,这样一来,他对于兄弟们就有一个交代了。
不过让他惊喜的还不仅仅于此。
“考虑到常总和矩阵视觉员工过去一年中工资发放这块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我们极光文化在收购价之外,额外为矩阵视觉员工补齐过去按市场价不足的工资部分,人均大约20万港币,至于具体如何分配这笔补偿奖金,常总说了算,未来常总将作为矩阵视觉香江团队的技术总监,这样安排常总没有问题吧?”
肯自己筹钱都要买设备发展的团队,如果不是真的志同道合热爱这一行,那是真做不到。
柳若依当初看到卢步平报上来的俩家候选特效小公司中,一看到矩阵视觉这个操作方式,就知道自己算是捡到一个宝了。
这样富有激情和热爱的团队,哪怕现在技术底子差些,给他们创造条件后也会很快赶上来。
这才是真正想做事情的团队。
对于这样的团队,柳若依当然希望他们能够真心实意留在极光文化旗下长期,所以才会有收购价之外的员工补偿奖金!以此让常宏团队快速融入到极光文化之中。
常宏完全没有想到极光文化还有这样的举动,他激动地站起来,认认真真对着柳若依和赵少东鞠了一躬。“我代表兄弟们,谢谢公司和俩位老板了!”
柳若依能够直接做主给他们一笔额外的钱,不管表面称号是什么,在常宏心里,那就是老板了。
何况这笔意外之财,对于常宏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兄弟们辛辛苦苦干了这么久,拿的是这个行业最低的工资不说,很多人还拿出自己的积蓄凑钱买了设备!
现在似乎找到了一个相当靠谱的大树靠着,终于可以让兄弟们生活不那么艰难了。
虽然是大多数都像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狗,但是也有几个有家有老婆孩子要养,一起吃了这么久的苦,今天终于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卖公司的钱和补偿奖金合在一起,大家这一次,说不定够首付款来一套蜗居大的房屋了。
至于自己从总经理变回技术总监,常宏一点都不在乎,他本来就是搞技术的,出来开公司不过是赶鸭子上架才做了这个总经理。其实常宏是非常不适应的。
所以矩阵视觉虽然依靠常宏的技术能力和个人感召,在小公司中独树一帜靠情怀聚集的人马居然算比较强大的了,但是业务方面也就是靠着ATV生存,在ATV做出口碑后一直同ATV合作做些电视剧特效和广告特效惨淡度日,现在还没有能力开拓出来其他大的渠道。
第427章 论挖墙脚的正确打开方式
京城。
盯上了《英雄》特效总监的柳若依带着赵少东,通过张老谋找到了即将回国的皮尔特。
“皮尔特先生,将来这个特效公司在人力物力和资金方面都完全没问题,在软硬件设备方面,我们将经过几年建设后争取达到甚至超过工业光魔和数字领域这样顶级特效公司的水准!”一番简短沟通寒暄后,赵少东大言不惭地许诺道,
“至于人员方面,我们会形成美利坚、香江和内地分工协作的几大团队,初期就像皮尔特先生在《英雄》剧组做的事情一样,高端复杂的设计和创意由美利坚团队完成,次复杂的一些特效场景交给香江团队,而需要大量人工的底层工作任务,则暂时交给内地团队。”
“但是,这是限于初期俩三年的发展来说,未来我们希望皮尔特先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传递给香江团队和内地团队,让他们能够快速成长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可以同工业光魔、数字领域抗衡的新生特效力量。”
“皮尔特先生,华夏人具有的学习能力和刻苦能力,我想您已经有所了解了,我希望这几个团队未来都能同步成长,而作为领头羊,皮尔特先生你也会分享到他们成长的果实。”
对于未来的打算,赵少东也没多想,先朝着理想的方向使劲儿吹一波再说。
起码都把极光文化对于矩阵视觉的未来愿景同皮尔特说好,看他是否愿意真心实意带着这个团队成长。
所谓领军人物,绝对不是自己一个人厉害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能够带出一大堆独当一面牛逼的人才来。
在赵少东此刻看来,如果要同工业光魔这种好莱坞怪兽级别的特效公司相提并论,单单一个皮尔特显然远远不够。
矩阵视觉需要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皮尔特这样的人才才行,未来矩阵视觉不仅仅是亚洲争雄,等待羽翼丰满,还要杀进好莱坞,那才是赵少东想干的事。
赵少东在这里尽情畅想,旁边皮尔特听了却倒吸了一口凉气。
赵少东的伦敦腔英语他当然完全听得懂,但是对方一上来就对标工业光魔这种特效界扛把子的大牛,这份雄心壮志与其说是愿景,还不如说的幻想。
因为养活一家特效公司有多难,作为业界资深人士的皮尔特是知道的,虽然说特效工程师很赚钱,如他这样的独当一面高手年薪通常超过20万美元,但是这是员工赚钱,特效公司基于昂贵的设备和高薪水的员工和巨大的工作量,最终公司收益方面却未必理想。
而以皮尔特的了解,华夏内地这边的电影特效市场,撑死也就俩仨亿人民币了不起了,赵少东说的这个发展规模听起来热血沸腾,实际操作过程中,皮尔特相信一定赔得裤子都要当掉!
这不太像是一个认真做事的团队。
这种团队就算是给再高的年薪,如果事业做不下去失败了,那么一切都是白搭,皮尔特可不想来一个只能存活一年或者俩年的短命公司工作。
哪怕是给他一个CEO头衔都没有用,老板想法错了,那就是方向错了,皮尔特不相信自己还能在错误的方向上搞好一个特效公司。
虽然皮尔特在心里给赵少东这番热血澎湃的宣言判了死刑。
“理查德先生,我想我恐怕没有这个能力,做得到理查德先生设想得这么大的规模,可以同工业光魔、数字领域这样业界大佬相抗衡。”
耐着性子听完赵少东的吹牛后,皮尔特说道,说完,看样子就准备起身告辞了。
刚刚涉足这个行业,就做一副干掉业界老大的样子,对于愣头青们来说,这是最好的鸡血!但是对于皮尔特这种业界资深人士来说,这太不切实际了。
柳若依在一边听皮尔特这样说,察言观色一看这个架势心里咯噔一下,这画风不对啊,恐怕要遭了,赵少东这是遇到了一个不喜欢吹牛皮,而习惯脚踏实地的技术宅了。
她前世在美利坚留学呆了不短时间,还在美资投行干了差不多十年,对于那边人的思维理解得比赵少东显然要透彻得多,吹牛这种事,当然是谁都会,但是在这种场合,大家更看重的是可行性,漫无边际的话容易让人看轻,认为你根本就没有认真研究过在随口胡说。
“皮尔特先生,”柳若依只能站出来打圆场。
“理查德先生这是为我们未来的特效公司树立一个理想的追赶目标,但是眼前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坦白说,矩阵视觉手里已经拿到了一个不少于4000万港币的订单,但是以矩阵视角现在的力量无法完成这个订单,所以我们才邀请皮尔特先生加盟。”
柳若依将实在的东西提前说了出来,“未来三年中,极光文化旗下的电影和电视剧将至少再为矩阵视觉提供总额1。5亿港币以上的订单,如果将矩阵视觉交给皮尔特先生来经营的话,皮尔特先生有能力在三年后实现盈亏平衡吗?”
原本去意已决的皮尔特听了柳若依的话,止住了起身的念头。
这才是做事情的正确节奏,而不是赵少东那样随意畅想。
3年俩个亿港币左右的订单,按照现在港币的兑换率,大约将近3000万美元。
皮尔特以自己对于三个地方不同人力费用快速心算了一下,香江这20来人,人均年费用5万美元,3年下来这最少就需要300万美元。
而靠香江这个团队显然搞不定那么多高端复杂镜头的,自己在美利坚那边至少还得招收10余名高级熟练工程师,人均年费用不小于10万美元,这样3年下来至少又是300万美元;
面对香江和美利坚如此昂贵的人工,在内地自然也需要招收大量人手来做一些重复性高的低端工作量,考虑内地数字工程师开出来的人工现在大多不足1万美元,皮尔特计划聘请100人团队,这样3年下来又是300万美元。
加上一下人力方面其他杂支,人力计划开支至少要1000万美元左右。
剩下的2000万美元,如果从头开始,那么够买设备计划花去1000万美元,才有可能建立一个起码的特效开发设备环境。
当然这点钱就没法兼顾各个地方团队都能够配齐一套了,昂贵的核心设备只能是买一套先抵着用,等待财务好转才添置。
而剩下1000万美元的作为房租和各种费用开支,这样概算下来似乎还真有可能实现盈亏平衡的机会。
“如果公司在设备这块能够单独投资的话,我个人是有信心实现盈亏平衡的。”皮尔特仔细盘算了一番后,再度将自己的预算放大了一些,回复柳若依道。
额外要求投资1000万美元左右的设备,让皮尔特有余力在生意好的时候增加一整套核心设备来应对,这个显然更加妥当。
作为一个有头脑的经营者,绝对不会将自己逼得没有退路。皮尔特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人,更是对于留有余地具有天然的直觉。
“如您所愿,皮尔特先生,如果我们对矩阵视觉注资不超过一亿港币,每年为矩阵视觉提供不少于7000万港币的特效订单,矩阵视觉能够做出类似《哈利波特》这样的魔法特效来吗?”柳若依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如果说是这样,那就没有问题了,我确信一定可以搞定《哈利波特》这样水准的特效。”回到自己的老本行,皮尔特还是非常自信。
柳若依给出来的这个承诺,在皮尔特看来这才是靠谱的承诺,有了这个基础,皮尔特相信自己有能力将初生期的这个什么矩阵视觉带到成熟。
柳若依说的这些,正是她对于矩阵视觉真实的规划,在柳若依看来,继《哈利波特》后,她将逐渐把金先生的武侠开始重新拍摄,版权这块极光文化已经拿下来。
在柳若依前世那个时空,尽管很多人吐槽,但是不得不说金先生的重拍武侠片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只是从特效来看,多个版本的武侠特效都差强人意,甚至被吐槽5毛特效的也不少。
单单金先生的这十多部武侠片,就足够极光文化折腾好几年的了。
何况柳若依除了盯着国内的这些老IP,对于刚刚冒头的网络文学,现在也让工作室那边进行了关注,并且已经投出了一些天使风投资金去扶持网络文学的发展,这块市场她肯定不会让给第三方掌控,只是现在才刚刚冒头,柳若依拿到了天使投顶格25%原始股份后就处于随时跟踪状态,对于接下来的A轮,B轮,肯定也是不会放过的。
前期投入不能再多了,再多的话创始人们就会失去精进的雄心大志了。
除了真人影视剧,柳若依的版图中,还有动画片这个重要板块现在还没有资源去实现,但是极光文化绝对不会完全缺席的,在柳若依脑海中保留的好莱坞好几部经典的动画片,剧情和梗概柳若依早就记录下来,未来特效部门成熟以后,这些都是柳若依攻略好莱坞的神兵利器!
所以回过头来看,柳若依说三年内每年给出7000万港币的特效订单还真不是虚言,极光文化未来的影视剧真有这么大的需求量,未来极光文化发展壮大后,这样的订单会更多。
正因为这样,柳若依听到卢步平诉苦求援的时候,才会一下子就想到自己来做!
虽然说这个特效行当就算再过十年赚钱都不会太多,了不起就是出一俩个独角兽,绝对不会产生一个巨无霸出来,比起企鹅、网聚来说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对手。
但是对于极光文化来说意义却很大,很多柳若依设想中的影视剧,终于可以摆脱5毛特效的困扰了,而且这是自己的团队,未来在极光文化冲击影视剧越来越庞大市场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技术底牌!
一年上千亿的市场,现在谁敢想象!但是柳若依就从那个时空走过,心中无比笃定未来这个市场的前景,所以对于走上娱乐圈中争霸的这个游戏,柳若依才会越来越有兴趣。
毕竟这一行才是拼关系最少的,相当于柳若依这种一穷二白出生的人来说,脑海中的东西也就是这个行当和金融业更加能够具有可操作性了,
现在柳若依正是通过这俩者之间的结合,走在了一条谁都想象不到的大道上。
这条路上已经开始同柳若依另外一个时空产生了微小的差异,为了让自己的娱乐帝国根基更加稳当,柳若依选择在技术方面进行必要的投资。
“既然是这样,那么皮尔特先生,现在你有信心当然这个矩阵视觉的CTO吗?”柳若依看皮尔特终于改变了想法,才开始追问道。
经过这番交锋,柳若依已经看出来皮尔特真是一个干实事的人,对于自己的能力有着清晰的认识。
但是,这样的人柳若依不会将公司经营权给他,而是将技术这块交给他。对于技术,需要脚踏实地,而经营则需要天马行空和脚踏实地进行完美的结合。
“没问题,我愿意接受贵公司的这个工作邀请。”皮尔特一听是CTO而不是原来想象中的CEO,虽然有点诧异,不过最终点了点头,答应下来柳若依的邀请。
显然,皮尔特对于担任CTO接受程度也挺高的。毕竟他主要还是搞技术为主,一直以来其实都没有担任过部门经理一类的职务。
柳若依说的这些东西,对于皮尔特来说才是实在的东西,在这里,虽然柳若依看起来比赵少东年轻多了,但是皮尔特显然是觉得柳若依才是真正的企业经营者,务实、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旁边的赵少东完全没有想到,因为自己一时间的发散思维,在皮尔特脑海中已经被看成是夸夸其谈的纨绔子弟了。
否则肯定是会跳出来喊冤,老子好歹也是剑桥出来的研究生啊!
只不过习惯性嘴滑,无心之失而已,只怪皮尔特这种人没有理想,不懂我们赵大少。
不过这些都不要紧,只要达到了目的,赵少东也不会觉得自己曾经一度将这个事搞砸,皮尔特再耿直也不会当着老板的面将自己的鄙视表达出来。
这不是耿直,完全就是发傻了。
柳若依虽然心知肚明,不过这事她自然也不会说。只是柳若依想到下次挖角美利坚的时候,是不是自己单独一个人出马更加有效一些?
不过这个想法,也就是一闪而过,像皮尔特这种技术宅想必也是少数,大家还是需要有一个远大目标追求,觉得事业更加高大上一些和更有奔头吧。
第428章 水土不服的哈利波特
尽管投入到《哈利波特》特效预算的钱,还远不够重新建立一个特效公司的一半,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手头并不是太缺钱的柳若依,更看重的是在影视剧这块的生态整合。
现在终端有播出的俩个卫视平台了,一个是琼海卫视的综艺栏目和影视剧栏目,目前都取得了很好的内地收视率,在内地卫视频道异军突起。
另外一个平台就是刚刚入手的ATV卫视台,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当然不是很妙,收视率已经低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广告费连运营费用都保不住了,造成了年年亏损。
对于柳若依来说,当然不能按照ATV作死的老路走下去了,所以ATV到了柳若依手中后第一步就是调整了ATV的战略方向。
从原来新闻资讯和引进电视剧为主,改成了取消新闻资讯,现阶段转播其他台新闻,未来彻底取消同新闻相关的栏目。
这样不仅仅是砍掉了ATV很大一块人力开支,毕竟养活一大堆香江的新闻记者和编导不容易。现在这个“锅”甩给了更需要新闻的大门户网聚去背。
这样改正战略后,ATV集中精力和财力在“音乐”“综艺”和“影视剧”上面,自然需要在综艺和影视剧方面有大的建树才能拉回观众。
不过现在有的人还没有想明白ATV为什么悍然彻底地放弃新闻资讯,对于他们来说,新闻才是一个电视媒体的内核,不能指点江山、直击真相算什么电视人。
这样的人不仅仅是外界对ATV有情怀的人捶胸顿足,在极光文化内部,也颇有些人感到遗憾。只不过对于这样的质疑也好、期待也好,柳若依不做任何的解释,简单粗暴就让卢步平下手了。
别看ATV孤悬海外,但是参与这种舆论的事情没有直接管控,吃枣药丸,同内地走不到一块儿的话,在内地何谈愉快地落地?
至于交给网聚做新闻,人家在内地有一整套操作流程规范约束,屁股再偏一些都是跑不了主格调的。
在这方面,柳若依通过赵少东其实已经给丁石很好的建议,喜闻乐见的事情大家可以多报道,敏感话题,网聚方面就别瞎参合了。
一句话,网聚这种门户,做一个有温度的新媒体,比做一个有态度的新媒体要安全得多。现在网聚的股份基本上都掌握在丁石和赵少东的手里,基本上不需要看其他任何人的脸色行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丁石如果不是自己脑残,赵少东的这个委婉建议应该是可以心领神会的。
大家做得这么辛苦,终究还是以发展自己为主,其他的东西,网聚这种背景单纯的门户就老老实实认清楚现实远离为好。
柳若依虽然前世今生都同那块没有太多交集,但是风险之处,柳若依当然很清楚,还是回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将自己手中的神情做好。
娱乐圈这块事情已经够多够让人忙碌的了,随着极光文化的发展,会发现自己的短板越来越多,需要涉及的领域也开始不断扩展。
像特效这种事情,极光文化现在还真不好绕开,未来多少影视剧都需要特效支撑,柳若依对此心中有数,砸钱进去如果可以听到个响,柳若依都心满意足,至于这块想要赚多少钱,柳若依真不指望了。
皮尔特拿到了自己提出的条件,心满意足回去辞职了。尽管到矩阵视觉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暂时有些说不出口。
不过美利坚对于这种人员流动还是非常宽容的,皮尔特的几个铁杆一些的朋友打听到一些实际情况后,对于皮尔特的游说还是非常心动。
毕竟皮尔特承诺年薪可以提升30%,还是在美利坚干活,只不过换一个城市生活而已,对于美利坚的人来说,这个完全没有问题。
能够支撑着太平洋俩岸不同团队做事的公司,再小也是一个有钱的主儿,反正对于这些高级数字工程师来说,现在也不愁找工作,实在干不下去了再换地方也不迟。
美利坚人可不是东洋人那样死心眼,要讲从一而终,当然现在的东洋人也开始慢慢变了思维,很多公司也不讲从一而终了,因为东洋走下坡路十多年来,很多公司发现自己首先没法对员工从一而终了。
皮尔特回家一趟有了这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