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1988-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尹指导把脸凑过来,贱兮兮地笑,“你干嘛这么紧张?是不是怕我走了以后就没人保护你了啊?”
“你走了倒好,每人在我耳边聒噪,我多清净啊!只不过,尹指导啊,我真不知道你是这种,这种恋母情节严重的人。”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谁恋母了?谁恋母了?哎哟——!”小尹指导惨叫着捂住腰。
“怎么了怎么了?”张小蕙吓了一跳,“要生了吗?”
“去死!我腰快断了!”
“腰怎么了?”
“你是傻子吗?”小尹指导宛如喷火龙,唾沫星子都喷到了张小蕙的脸上,“当然是被刚才那个蛮子打的啊!”
“哈?那你到现在才说?刚刚一直在逞英雄啊?”张小蕙又好气又好笑,“我看啊,不是人家欧阳大小姐对你有什么暧昧,是你自己对人家有暧昧,你这恋母狂!”
“你这恋弟癖!”
“恋母狂!”
“恋弟癖!”
压在心上的巨石被搬走了,没心没肺、没完没了斗嘴的日常,又开始了。
除了见过欧阳戒慈本尊的张小蕙和小尹指导,无论是林天佑还是彩春和彩春妈,抑或是小兰,还有在电话里喋喋不休的林恒远,他们都不相信施成钢真的会放过“香苑”,放过“小白龙点心厂”。
只不过,他们的这种担心没有持续多久,就被发生的事实彻底说服了。
省纪委接到关于施成钢贪污受贿的举报,介入调查,并很快就查出了问题。
只是,问题不是特别大,所以他被取保候审了。
这恐怕是那位被背叛的大小姐对她爱过的人的最后的仁慈吧?
张小蕙想。
原本命悬一线的餐馆和点心厂都保住了,张小蕙这才有心思打电话去问齐忠山水村的蔬菜的种植状况。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得知很多人家在种植过程都出了或大或小的问题后,张小蕙忍不住埋怨,“齐叔,你怎么一直都没告诉我呢?”
齐忠苦笑,“你自己都一个头两个大,我们怎么好意思再来打扰?地里种的东西,再出问题,到秋天还是多多少少会有些收获的。不像你的餐馆和点心厂,稍稍一分心,就会被那些蝗虫给啃光了。还好,连老天都站在你这一边,那个最大的蝗虫被调查了。”
不是老天站在我这一边,是有个大人物站在我这边。
张小蕙淡淡一笑,“我买些农药和化肥,马上来村里。”
“好啊,我们大家等你。”
挂完电话,张小蕙急急忙忙去采购了一些复合肥,又去了卖农药的地方。
山水村的温室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和辣椒,温室黄瓜最怕得的是霜霉病,西红柿则是晚疫病和脐腐病多一些,至于辣椒,很容易招蚜虫。
张小蕙对照这些症状挑了些农药,又买了些黄板,准备让大家挂在温室里,诱杀蚜虫。
她坐着张一涵的车到村口的时候,看到了在那里翘首以盼的乡亲们。
她的心里十分愧疚,大家把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她却在那里忙自己的事,将他们的事丢在了脑后。
不过说真的,随着点心厂的规模增大,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繁杂,她一个人兼顾这么多的事,还真有些分身乏术。
更何况,无论是于管理而言,还是于温室蔬菜的种植来说,她都是半瓶水,就这么现学现卖也不是个事。走到这一步,是该考虑人才问题了。
下了车,张小蕙被大家伙儿簇拥着往温室所在的那片区域走。
“小蕙,先去我家温室看看吧,不知道怎么回事,光长叶子不结果。”
“你家那不算什么,还是去我家看,我家的辣椒上生了好多的虫,眼看就要把辣椒给吃光了。”
“行,行,我一家一家全部都看,啊?”张小蕙宽慰他们。
陈小岩家的地在最边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当然是先去看他家的菜了。
一进温室,张小蕙吓了一大跳,这哪是进温室了啊,简直是进了热带雨林了。他家的西红柿长的几乎要顶到温室的顶部了。
“水浇的太多了,以后要注意控水,需要掌握的一个原则就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
一个大热天还把两只手抄进袖子里的女人幸灾乐祸地说,“嘿嘿,小岩建了个温室,就像四十岁的老光棍娶了个新娘子,心那叫一个热啊!有事没事就往温室里跑,三天两头给菜浇水、施肥。我还以为,老天爷都会被他的苦心给感动了,让他种出的菜变成个人生娃娃呢。没想到啊,我家的西红柿都快把杆子压弯了,他的西红柿还不知道在哪个旮旯等着投胎呢。”
她这一席话,说的陈小岩红了脸。
陈大川看自己的父亲被奚落,赶紧帮腔,“我们家不靠天吃饭,老天自然不会让我们家的地里长出人生娃娃来。大妈家的西红柿丰收是有道理的啊,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吗,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这女人是村里除了王狗圆之外的第二懒人,还好她有个勤劳踏实的男人,所以给家里建了温室,然后交给她打理。
女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水也浇的不及时,肥也不怎么施,却反而给她歪打正着,没有造成西红柿的徒长,所以早早结了果。
这不是被老天眷顾的瞎家雀是什么?
听了陈大川的话,众人发出了哄笑声。
女人并不以为意,脸上仍旧笑嘻嘻的,仿佛大家笑话的不是她一样。
第一百九十六章 对症下“药”
“咳!”张小蕙干咳一声,希望能把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这里。
“你们都别吵吵了!小蕙大老远跑来,可不是为了听你们说俏皮话。”齐忠说。
“那我继续说了,这一温室的西红柿没长好,不光是因为水浇的太多造成了徒长,还有个原因就是没有打顶。”
“打腚?”陈大川觉得莫名奇妙,“这西红柿原来是个欠揍的啊?还得打它的腚它才长得好。只是,这细细长长一根的,哪里是腚啊?”
他说着,还拉过一株西红柿苗仔细研究了起来。
张小蕙哭笑不得,“不是!打顶的意思是要把西红柿苗的头给掐掉,这样它就不会长太高,光长个儿不结果了。而且,侧枝不能留太多,花也不能留太多。”
她动手掐掉了面前的一株西红柿的头,还掐掉了几穗花和几根侧枝。
“哎哟!”陈小岩心疼了,“这都要掐掉啊?好不容易长好的,太可惜了!”
“别心疼啦!”张小蕙笑,“西红柿必须像这样整枝,如果不整枝的话,就算长到冬天去,你这一温室也结不了一个西红柿果,只有一大片西红柿林。”
“好吧,”陈小岩叹了口气,“听我们的专家的。”
“哎,我哪是什么专家啊?只不过是赶鸭子上架罢了。过些日子啊,我给大家联系真正的专家,让他们来给大家讲一讲。”
张小蕙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就整个山水县来说,山水村算是最先开始进行规模化温室种植的,作为先锋,他们根本没处去借鉴经验。
而山水县也没有个农业学校什么的,可以请到专业的老师来。
要请专家,只能把眼光放到外县去,可她一直困在这小小的山水县城,都不熟悉外面的情况,不知道该去哪里。
等她回到城里,得好好筹划筹划这件事。
离开陈小岩家的温室,去到的第二个温室里种的是辣椒。长势非常好,有些植株已经结了绿绿的羊角椒,可惜的是,好多植株的叶片、茎杆,甚至是刚结的小小的辣椒上,都爬满了小小的蚜虫。
这种虫非常小,单独存在的时候,基本可以让人忽略,但是,像这样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就看得人头皮发麻了。
这怎么行呢?像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这一温室的辣椒都要成为蚜虫的王国了。
“这个,你有没有用过杀虫剂?”
“用了,我去集市上买了好几瓶杀虫剂,都用光了,还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看来真的很顽固啊,还好,她带了烟雾剂。
张小蕙拿出一瓶烟雾剂来。
“晚上太阳落山以后,你把棚膜放下来,在温室里隔几米放一片,然后点燃了。闷上一晚上,明天早上再揭棚膜。”
“这个,是用烟熏?”
“对啊,所以叫烟雾剂。”
“能好吗?我都愁死了,这好好一温室的辣椒,眼瞅着能卖钱了,却被这些虫子害了。”
“烟雾剂很有效的。”张小蕙安慰他,“明天起来看效果吧。”
实在不行的话,我也没招了呢。
她把这样的大实话咽了下去。
毕竟还有好的可能不是,就这么寒别人的心可不好。
就这样,“张技术员”走东家串西家,忙了一早上,中午就在打谷场上跟大家一起吃饭。
大家边吃边聊,张小蕙随口问了一句,“我想着组织大伙儿去其他种温室的地方参观,学习学习人家的经验,你们愿意去吗?”
“当然愿意了,就是不知道该去哪里学。”
“听说西河县好像也有人种温室的。”
西河?
张小蕙记住了这个名字。
“具体情况有谁知道啊?”她问。
大伙儿都一个劲儿摇头,“不知道啊!”
拿着个黄铜水烟壶,无所事事地遛弯的王狗圆路过,听到了他们的话,得意地笑,“巧了,我知道,快来问我。”
“问个屁,知道就赶快说。”陈大川在村里最瞧不上的人就是这个懒汉了,对他说话就从来没客气过。
王狗圆拿水烟壶指他,“这是问人话的态度吗?我告诉你我生气了,今天,除非小蕙求我,否则我什么都不会说的。”
跟陈大川摆完脸子,王狗圆对着张小蕙笑出一口黄牙,“嘿嘿,小蕙妹妹,你求我一下呗。”
若在平时,张小蕙可能还有跟他开玩笑的心思,但今天她实在是太累了,再加上说了那么多话,说的她口干舌燥,现在看王狗圆这副色迷迷的德行,心里不由得窜起一股怒气。
不说拉倒!
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家伙!
不就一个西河县嘛,明天我买车票直接过去看,
见她拉着脸不说话,王狗圆“切”了一声,悻悻地走了。
“小蕙你别生气,别理那种人。”有婶子拉着张小蕙说。
“就是,管能当自己女儿的孩子叫妹妹,还真有脸。呸!”陈阿姨对着王狗圆的背影啐了一口。
张小蕙笑着摇摇头,“没事!”
吃完饭,又忙了一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她才在张一函的提醒下与乡亲们告别。
一坐上车就开始打瞌睡,惹得驾驶座上的张一函忍俊不禁地笑了。
“笑话我呢?别笑啦,真的是太累了。”
“不是在笑话你累,是笑你心太大了。”
张小蕙闭着眼睛,只觉口齿缠绵,眼皮重的像压了个秤砣,“这是什么意思啊?”
“每次你用我的车,尹哥都紧张的跟个什么似的。路上要小心啊,天黑之前必须得到城里啊,说个没完。”
“我以为他是个大大咧咧的性格呢,没想到还有这么“慈母”的一面。”张小蕙闭着眼睛,嘴角向上扬起漂亮的弧度。
“是啊,我也是第一次见他这样。真的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母的感觉。”
“那位欧阳大小姐说的非常对。”
“她说什么了?”
说什么了呢?张小蕙昏昏沉沉的脑子已想不起原话了。
“好像是说,有尹堃这样的朋友,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分。”
有你这样的朋友,可不是尹哥的福分。那个仿佛铁打钢铸的人,从此就有了软肋了呢。
张一函看着那人孩子般的睡颜,动了动嘴唇,最后还是将这句话咽了下去。
第一百九十七章 西河县的同行
当一个人处在顺境的时候,仿佛真的可以想要什么就来什么。
回到山水城的第二天,张小蕙因为太累,所以迟了半个小时才去厂里。
路过点心店的时候,被阿礼叫住了。
“这里有一位来自西河县西河村的客人,我想,你还是亲自来跟他谈一下的好。”
因为刚经历过“施成钢事件”,张小蕙还以为又有故意找茬的上门了呢,皱了皱眉走了过去。
来者是客,即使是来找茬的,基本的礼貌也不能少,她笑了笑,对那个矮矮的、黑瘦的男人打了个招呼,“你好!”
刚刚走过来的时候,她以为来挑衅的是一个彪形大汉。看到这男人的时候,心里不由得有些犯嘀咕。
是谁给这个比阿礼矮了一头,窄了三分之一的人的勇气来挑事的?梁静茹吗?
就算他有勇气来挑事,阿礼也完全可以压制住啊,为什么要叫她来?莫非,这男人有什么讹人的独门秘籍?
“你好,你好,没想到能见到传闻中的张老板,真是太荣幸了。”男人笑的憨厚。
能这么笑的,应该不是坏人,自己这一点分辨力还是有的。
张小蕙笑了笑,“您太客气了!”
“车铜锁先生家是种温室的,已经种了七年了,非常有经验。今天他来,是给他们村采购点心的,需要的量比较大。”阿礼说,“我觉得你这样一会儿看点心厂,一会儿跑去乡下看温室的种植,实在是太辛苦了。不如借这个机会,带几个人去车先生家现场取取经,这点心啊,就当做参观的费用好了。”
这小子,简直是她脑袋里的虫啊!
张小蕙激动坏了,真想冲过去,拥抱一下这毛发稀疏,一副老大爷样的孩子。
“不用,不用,点心钱我照付,你们来参观,我们也非常欢迎。我们村里啊,加上我,总共有五家人种温室。每家六个温室,总共是三十个,还是比较有看头的。”
“收入怎么样?”阿礼嘻嘻一笑,“当然,我就随便问问,不好说的话您可以不回答。”
“这个嘛,”车铜锁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么给你们说吧,七年,六个温室,我养活了我一家十口人,供我的两个儿子读完了大学。”
车铜锁说一句,阿礼就赞叹一句,表情浮夸,让张小蕙忍俊不禁。
不过,她自己听车铜锁这么说,心里也很激动。
她想着,如果这些话让山水村的乡亲们听到,肯定会大大增长他们发展温室产业的决心的。所以,去西河村参观,不光是简单的学习种植经验的事,更是一个树立信心的好机会。
她和齐忠两个人再会“忽悠”,也抵不过一个“同行”的现身说法啊!
主意已定,她详细跟车铜锁商量起了参观事宜。
车铜锁也是个热心人,他建议张小蕙先自己过去看看然后再做计划。
张小蕙略一思索就同意了,她打电话给张一函,让他租了辆货车,又雇了几个人,将车铜锁要的点心装上车,然后就出发去西河县了。
西河县算是离山水县最近的一个县了,如果路上顺利的话,他们今晚就可以回来,因此,张小蕙也没有准备什么旅行要带的东西。
从山水县城到西河县西河村的路,要比从山水县城到省城的路况好多了,因此,这一路上,张小蕙没有被颠簸得睡过去,而是看了一路的风景。
附近几个县的风景都差不多,满目都是黄土,只不过,离山水县越远,离西河县越近,能看到的绿色植物就越少。
西河没有河,这是山水县的小孩都知道的事。
周围要是有西河人,大家都会统一叫他们“干西河家”,就像叫浙江人为“浙江家”,叫云南人为“云南家”一样。
张小蕙也是听着“干西河家”这个词长大的。
在点心店里跟车铜锁聊的时候,她竟然将这个词给忘的一干二净。
现在,车子一路向前,她看着那越来越干涸的黄土地,心里有了一丝的怀疑。
张一函很容易就捕捉到了她的情绪。
“怎么了?”他问。
“西河县那么干旱,他们是怎么发展温室产业的啊?”
张一函笑了,“你这是,吃饱了记起碗里没放盐了?被人打倒的时候记起拳怎么打了?“
张小蕙被他说的脸一红,“刚刚一心想着要带大伙儿去参观学习的,而且,表面看起来,车铜锁也是个可靠的人。现在,看看那晒的趴在地上的植物,我都有些心虚了。”
她的下巴朝车窗外努了努。
张一函顺着那方向看去。
这个动作吓得张小蕙尖叫,“你好好开车!”
“没关系的!”
“有关系的,怎么没关系?悲剧都是在一瞬间发生的。”
张一函本来还想开开玩笑,看她的脸色都有点白了,心里一动,“你怎么回事?不是“张大胆”吗?尹哥担心你,你自己不担心自己。怎么突然这么胆小了?”
“我身体不疲累,脑子清醒的时候都是很胆小的。”
“噗——!张一函乐了,“看来尹哥的担心根本不是多余的。”
“唉,你可别笑了。现在怎么办?万一过去什么都看不到,就看到满目的黄土,那老实人露出个憨厚的笑容说,“我就是逗你玩儿”……“
“那有什么要紧?就当去西河村旅行了一趟。
“可是,我都答应他们不要这一百二十箱点心的钱了。”说到这里,张小蕙觉得心在滴血。
呜呜呜,她一百二十箱沉甸甸的、香喷喷的点心啊,就这么热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别担心,如果到时候什么都看不到,我负责帮你把钱要回来。”
“不好吧?都已经说好了呢!说好又反悔,显得特别不厚道。”
“是他们先不厚道的!”张一函斩钉截铁地说,“你做生意不能这么心软。当然,对好人应该心软的,但是,对于骗你的人,就应该学刘备。”
张小蕙莫名其妙,“刘备?关刘备什么事?当着下属的面摔阿斗吗?”
张一函摇摇头,“一看你就光知道挣钱,根本不看书。有本书叫《厚黑学》,我建议你好好看一看。”
哦哦,李宗吾的《厚黑学》啊,她知道的,但是一看那名字就有生理性厌恶,上辈子她没看,这辈子也不会看的。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车子进了西河县城,看着那整洁的路面,路旁在风中摇曳的金丝柳,以及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楼,他们都露出讶异的神色。
第一百九十八章 别人家的温室基地
“很久没来西河了,没想到现在是这个样子啊。”张一函说。
“是啊,看起来真不错!我从来没来过这里,但是听说特别穷,比咱们山水县穷多了。现在看起来,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啊。”
“是那么回事!就是这几年的变化大而已。”张一函笑着摇摇头,“只是,这变化也太大了,简直都认不出来了。我曾经以为,这地方没救了,这里的人得世世代代苦下去。到底是从哪里来了个神仙,把这苦哈哈的地方变成了“塞山江南”?”
虽然这县城看起来很不错,张小蕙还是有点担心,“不知道这“塞山江南”有没有跟车铜锁说的一样的,大片的,种的特别好的温室。”
“没事,是骡子是马,马上就能知道了。”
车铜锁的车离开了县城,朝西河村的方向驶去。
张一函开着车跟了上去。
西河村离县城只有五公里,他们很快就到了。
看到盖着好多新房子的村子,张小蕙的心里稍稍有了点底,但是,车铜锁的车并没有进村,而是朝着村外开了去。
约莫走出一公里的样子,他们就看到了整齐排列的一个个的透明温室。
有农民拿了用塑料袋做成拖把头的长拖把,站在温室的墙上,仔细地掸去棚膜上的杂物,以便让更多的太阳光透进温室里去。
在前世,张小蕙只在新闻报道里看过这样的镜头,那是报道某个蔬菜大省的。
就这一个细节,就可以知道人家实在是专业啊,比她这半吊子的“专家”要厉害多了。
“来对了?”看着她的神情,张一函会心一笑。
张小蕙也笑,重重点头,“来对了!”
车铜锁热情地过来,招呼他们去自家的温室喝水,休息。
他家的每个温室都盖了缓冲间,其中一个缓冲间被改造成了休息室,里面有一张小床,一张小桌子,还有做饭用的灶具。
在这里,张小蕙见到了车铜锁的老婆,一个比车铜锁高出一头,一看就很精明能干的女人。
她的样子,让张小蕙想到她的小伙伴儿秀秀,也是这样高挑的身材,也是这样被阳光晒成栗色的脸。
车铜锁的老婆给他们倒了茶,还端来了一盘花卷,让他们垫垫肚子。
张小蕙原本想客气一下,可是肚子是真的饿了。
她在肚子发出“咕咕”的叫声之前狠狠地吸了吸肚子,将那会令人尴尬的叫声给扼杀在了摇篮状态。
在张小蕙和张一函吃东西的时候,车铜锁打发他老婆出去,不一会儿,就将几个种温室的同伴都叫来了。
都是很朴实的庄稼人,听到来了外县的客人,都乐呵呵的来了。
有个还摘了些自己温室里的带着刺的黄瓜,一来就往张一函和张小蕙手里塞。
“尝尝,新鲜得很。”
张小蕙一口咬掉一截,赞不绝口,“好脆!还有一股清甜的味道,真好吃!”
“你下着花卷吃,更好吃,平时我们都是这么吃的。只是我家的黄瓜刚摘了一茬卖掉,所以没有给你们摘。”车铜锁的老婆有些歉意地说,“等你们以后来啊,肯定让你们吃个饱。”
“我不光要来,还要带一大波人来,希望大家别嫌我们烦。”
“那哪能呢?都是庄稼汉,不容易啊!我们很愿意把我们自己的手艺教给其他县的兄弟。”一个穿着白衬衫的男人说。
他做着这样水里来泥里去的活,却能把白衬衫穿的平整又干净,实在是个奇迹。
张小蕙在心里感叹。
“他叫王益中,是我们几个的头,当初,就是他带着我们找技术,找材料,建起日光温室的。”车铜锁介绍说。
“原来是带头大哥啊,失敬失敬!”张小蕙开玩笑地说。
“我也是不得已啊!”王益中叹气,“当时,我在深圳打工,赚的钱也不少,可是家里没人照顾。两个皮猴子简直要上天,把他们的妈气得天天哭。学习也不好,眼瞅着都要被开除了。我就想着啊,这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古人说的好,挣钱不如养后人。后生娃不争气,挣再多钱也不够他们败的。所以啊,我就辞了职,回到了家。男孩子再皮,也是怕老子管的。我一来,他们就老实了,书也念的认真了。可家里这么多的人,靠地里出产的那点东西,根本就养活不了。我以前去过山东,在那里见过人家做这个日光温室,就动了这个念头。跟他们几个一说,还都同意,这不就说干就干上了。”
“大家也是穷怕了!”
“可不是,辛苦一年,顿顿还只能吃馒头,连一丝荤腥都见不了。孩子们瘦得,那腿跟筷子似的,这当爸当妈的人,心里哪是个滋味啊?”
大家纷纷说着过去的事,说到心酸处,有女人红了眼眶,声音都哽咽了。
王益中赶紧制止,“干什么?这是干什么啊?怎么还淌上眼泪了?人家小张是想要带人来咱们这里学技术的,你们这样子让人家怎么想?还以为你们不乐意呢。”
“这不是你先“说那过去的事”的吗?怎么还怪上我们了?”车铜锁的老婆笑着说。
“对对对,是我起的头。不说了啊不说了,小张啊,我们带你随便转转。你要是觉得有带人来的价值,我们是十分欢迎的。你要是瞧不上呢也没事,我们这小打小闹的,本来也没什么看头。就随便看看啊,随便看看。”
张小蕙客气了几句,和张一函跟着王益中在他们的温室园区随便走了走。
稍稍一转,就知道大概了,她只想把施成钢的话送给王益中,“过分的谦虚是骄傲的表现”啊!这还没看头的话,那他们山水村的那温室园区就更加什么都不是了。
三十座日光温室,整整齐齐地排列成五排,温室与温室之间的路虽然没有硬化处理,但也铺了石子,下雨天也不会泥泞。路两旁栽了红叶李,现在花期已经过去,结了小小的果实。
一条从不远处的山上下来的小溪被引流,从这个园区的正中间流过,保证了所有温室的灌溉。
只是,那座山看起来都是大片大片的焦土,植被稀少,却有溪水流下来,实在是一件可以称为“奇迹”的事。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天爷赏饭吃”?
张小蕙暗想。
第一百九十九章 见面礼
接下来,王益中带他们随机走了几个温室。
每到一个温室,都是硕果累累的,红的西红柿,绿的黄瓜,紫的茄子,果形好,色泽美,光是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太棒了!”张小蕙忍不住赞叹,“这品相,就算供应给星级大酒店也完全没问题。”
王益中笑,“这都是经过血泪的教训换来的。有一年,全园区百分之七十的温室黄瓜都得了霜霉病,我们使尽浑身解数抢救,最后证明都是无用功。眼睁睁的看着一温室又一温室已经挂了果实,用不了多久就能上市的黄瓜大片大片地枯死,大伙儿心里的那个急啊……”
“经历了风雨,就能见到彩虹了。”
“可不是吗?后来,大家认真总结经验,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还是买了种植方面的书来认真学习。实践经验加上理论指导,以后就再也没遭遇过这种毁灭性的打击。大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我们遭遇过的事,不希望其他人再遭遇。既然你们有心来学习,那我们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多好的人啊!
张小蕙几乎要热泪盈眶了。
“谢谢,非常感谢!”她说,自己也觉得语言在这种情形下实在太苍白了。
告别的时候,王益中硬是要把点心钱给张小蕙。
“你小姑娘家,做生意不容易,哪能白拿你的点心呢?”
“小丫头这是给咱们给参观费呢。”车铜锁的老婆笑嘻嘻地说。
“那就更不能要了!咱们这里又不是什么收费的旅游景点,山水村的朋友们来参观,那是看得起咱。这要是收了费,还不得被人笑话咱们只认钱?”
“不是,不是,”张小蕙急了,“这不是参观费,是我送给朋友的见面礼,希望以后我们大家互通有无,常来常往。”
“是啊,收下吧,礼轻情意重,也是我们小张老板的一片心。”张一函帮腔。
王益中笑着环视一遍他的同伴们,点了点头,“既然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我们要是再不收,那就是矫情了。小张老板回去跟你们村里人商量一下,来的前一天给我们打个电话,我们随时恭候同行们的大驾。”
张小蕙和张一函与西河村热心的农户们告别,踏上了返回山水县城的路。
一开始,天还是亮的,然后,仿佛是在一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