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再难平凡-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小苗也要,只要没有伤了根的都可以。”唐爷爷对孙女的回答没有否认,大家也就认同了。都决定还给带种子出山。
乡亲们都离开后,爷爷拉住了七七的手。“告诉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多的种子?”
“七七觉得,我们家可以在地里种上药材。这样也不用爷爷受累干活,种出的药材还可以卖给师傅。而且,将来种好了。爸爸和妈妈也就不用再出去挣钱了。这样不是很好吗?”唐玉辰歪着脖子一脸天真的样子。
唐礼成盯着七七久久不言语。
“爷爷?”唐七七对于这样的目光有些担心。那里有开心,有回忆,有惊讶,也有无奈。别问七七为什么能看出这么多情绪,她就是看懂了。她知道爷爷此时的心情很复杂。
她也没有打扰爷爷的回忆。悄悄地离开,回房间整理得到的药材种子了。
第十八章归来
公历1990年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天气晴好。
爸爸的信上说到的回来日期就是今天。奶奶吃过早饭后就开始准备些小点心,备着爸爸妈妈进门时饿了,先垫垫。而她又去爸爸妈妈的新房间,升起了炉子,怕他们进门时冷到。
即使早已经收拾好,可奶奶还是不时的检查一下,看看哪里没有弄好。一会儿又出现在厨房,看看煮的肉和备的菜。
爷爷坐在堂屋的椅子上抽着烟。不时的看看来家里方向的路。桌上放着他不离身的收音机。里面正在播放着新闻,关于亚运会的筹建和政协会议的筹备。不时的穿插一些过年的话题。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资讯。
唐玉辰还是在自己的房间看书写字。没有因为师父不在身边监督而放松自己的要求。生活已经在她的面前展开了一条康庄大道,只要她持之以恒在师傅和师兄们的帮助下,相信她的未来不是梦。
一个上午就在奶奶的忙忙碌碌;爷爷的不动如山中度过。爸爸妈妈并没有在大家的期盼中出现在午饭之前。
吃过午饭,大家还是继续着上午的事情。时间也在焦急的等待中越来越慢,仿佛停止了一样。
奶奶的晚饭一直没有煮,只希望等爸爸他们进门后现做。爷爷怕唐玉辰饿着,让她吃些点心垫垫。
时钟在走到八点的时候,山下的路上终于有了声音。
奶奶忙跑到门口看看,爷爷的脖子抻的老长。唐玉辰也雀跃的跑到了奶奶的前面,向着山下的方向踮脚。因为时间是晚上,天上又没有月亮。只能看见一个亮着车灯的摩托车往山上的方向冲来。
“吱——”一阵刹车声传来,摩托车停在了堂屋的门口。就着屋里的白炽灯光,看见了摩托车上下来的三个人。
“阿妈!阿爸!”爸爸有些哽咽的声音响起,见到门口的唐玉辰,高兴的抱了起来狠狠地亲了一口,嘴里叫着宝宝。一股浓浓的酒味传来。
“阿妈,阿爸。”妈妈的声音也响起。
“阿爸阿妈,这是送我们回来的阿山。阿山,这是我阿爸阿妈。”唐建宏抱着女儿,为父母介绍送他们回来的摩托车司机。
“阿伯阿姆好!”摩托车司机礼貌的点头打招呼,爷爷奶奶点了点头。唐玉辰呆在爸爸的怀里做她的隐形。
阿山和陈兰卸下了车上带的东西,打了招呼就要回家了。爸爸妈妈谢过他,并说有时间请他喝酒后嘱咐他路上小心。
一家人送走了阿山后,进了屋子。
“老婆子,快去做饭,孩子们该饿了。”刚坐下,爷爷就叫到。
奶奶忙停下要问爸爸的动作,急忙的奔厨房去了。
“阿妈别忙,我们已经吃过了。”唐建宏想拦住奶奶。
“吃过了?在哪儿?”爷爷的声音有些伤感。
唐建宏意识到了什么,没有开口只是低着头。陈兰瞪了他一眼,就开口说:“在我妈家。”说完还得意地抬了抬头。
爷爷的脸落了下来。厨房里奶奶雀跃着做饭的声音也停了下来。
屋子里很安静。
陈兰没事人一样的看着自己的手,不时的理理发。看的出来,她过的很好,双手又白又嫩,脸上的皮肤也比在家时好了很多。身上穿的是一件红色风衣,把她的丰满展露的淋漓尽致。现在她的身上已经没有农村人的影子了。如果不开口说话,她就是个地道的城里人了。难怪她要“骄傲”。
爷爷看见了她的变化,也看见了儿子的变化。灯下的唐建宏是一身蓝绿色西装,脚上的皮鞋擦得铮亮。一副成功人士的打扮。再看看地上他们拿回来的东西,虽说没有打开,可是看那个大小,心里也有数了。
看来幺儿这两年要混得不错呀。
“唉!”唐礼成叹了口气,忍了忍心口的气闷。摆摆手,“你们住在原来你哥的屋子里。屋子都收拾好了。你们也累了,早些休息吧。有什么明天再说。”说完谁也不看,进了自己的屋子。
唐玉辰挣脱了爸爸的怀抱,随着爷爷的身影进了屋。她不是个真正的小孩子,当她闻到爸爸身上的酒味时,她就有了这种预感。只是她还在给他们找借口,或许是在城里遇到了熟人?或许太饿了在外面先吃点?只是没想到妈妈会这么“诚实”,或许她不削掩饰吧。
进屋后,唐玉辰见到了捂着心口的爷爷。她知道爷爷是气到了。她这个不相干的人都气的不轻,何况他这个生身父母呢?只是想到他们刚进家门,怕累了几天也没好好休息,所以强迫自己忍忍。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七七的小手一下一下的给爷爷顺着气。一脸担心的看着爷爷的脸色。她真怕爷爷的身体吃不消啊。已经73岁了,身体再好也是不如年轻人了。记得前世老家有句古语“七十三,八十四。”是说这两个年头是老人的一个坎。很多老人都会在这一年里有所损伤,更甚者老去。或许是迷信,但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儿女们也都会在这一年里多关注老人。唐玉辰希望爷爷在这一年里能没事。
唐礼成的心里是难过的。他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很失败,儿子一个两个都是这样。从前在村里,自己不说是全村的楷模,可也不能被谁小看了去。大家都说他公事认真,家事和谐,办事让人信服。现在为什么儿子会这样?连自己的孙女都瞧不起他,是的瞧不起。在刚刚儿子没有回答,媳妇却回答时,孙女的眼里是不削的。
抱紧孙女,唐礼成只希望孙女能给他争气。他有两个儿子,又有两个孙子。儿子他已经不抱希望了。孙子不在自己的身边,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眼前只有孙女了,如果说以前他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的话,那么在经过女儿和孙女,与儿子们的对比后,他已经完全想开了。也抛弃了那个想法,一定要好好培养孙女,就由她来完成祖辈的心愿吧。想想两个儿子,唉!儿大不由爷呀!
“老头子吃饭了!”奶奶比平时还要洪亮的声音传来。
“好!”爷爷的回答也要比原来更大声。恨不得整个村子都听到。
第十九章交待
祖孙三人,谁也没理坐在那的唐建宏,竟自吃着饭。
陈兰已经回屋了,东西也拿回了自己的屋子。桌子上放着给爷爷的白酒,给奶奶的5公斤面粉,和给唐玉辰的书包。谁都没有动。
唐建宏见大家吃好后,才开口。
“兰子怀孕了,已经三个月了。”等了一会儿,见没人接话,他又说道:“今天是我不对,想她已经三年没见她爸妈了,又怀孕心焦,所以就……。”唐建宏停顿一下,希望谁能接话。大家继续无视他,只是默默的听着。你不知道解释就是掩饰吗?七七在心里腹诽。
唐建宏的脸上有了无奈,他没想到父母会这么大的反应。是没想到还是不重视?这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我这两年没有在原来的厂子干,怕你们担心所以没有告诉你们。我跟了个广东佬搞基建,从他手里接一些小活。手里也有了一些人脉和经验。来年再出去,我想成立个公司。自己当老板,自己说的算。”见大家还是没什么表示,唐建宏也没有了说下去的欲望了。
从兜里拿出二百块钱,递给奶奶。“如果不开公司的话,要多些钱。只是现在……所以这次回来带的有些少。阿妈,您别嫌弃。”
奶奶看看爷爷,爷爷接过来话:“钱你自己留着吧,我们也不缺。还是贴补点你丈母娘那边吧?你丈爹身体不好。”爷爷没有要钱。
唐建宏的脸色有些不好。钱不知递给谁。
“爷爷,我要钱。我过年的新衣服还没买呢?”七七接过了爸爸手里的钱,放在桌上。唐礼成也没说什么,他知道孙女这么说的目的。
唐建宏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他也不知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个样子,听女儿说的话。他的心里也很难过。
“原本是要给你买衣服的,只是怕买小了不合适。所以打算回来在集上给你买。明天就领你去赶集。”
爸爸的解释,听的七七更难过了。难怪俗语说‘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爸。’自己的亲妈不喜欢自己。原本喜欢自己的爸爸也被影响的不喜欢自己了。可笑自己还在师傅开导下,想这次他们回来好好亲近一下。自己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美了。
“广东的衣服能和集市上的一样吗?七七现在都是在重庆买来穿的。集市上的谁穿呀?”奶奶看见了孙女眼里的伤害,心疼的大声说。她要儿子和媳妇好好听听,也好好想想,谁是他们的亲儿。
爷爷眼里的失望更浓了。唐建宏的脸上也有了羞涩。好久之后,爷爷才叹了口气。仿佛要把所有的伤心难过都吐掉。
“今天的话既然都说到了这个地步,那么我们也就把话说开吧。明天打电话让你哥哥姐姐都回来,我想把后事交代一下。”
“老头子?”奶奶被爷爷的话给吓到了。刚想开口,就被爷爷摆手阻止了。
“我们也不是小人了。你们都不在身边,万一我和你阿妈有个好歹,也好有个章程。”爷爷站起身子挺了挺已经不再挺拔的背。“现在就去卖店打电话,明天就叫他们全家都回来。”说完爷爷就大步流星的离开,仿佛慷慨就义的烈士般义无反顾。背影里一种悲壮透出来。
唐玉辰的眼泪流了下来,这是她重生以来第一次流泪。爷爷给她的感觉,就是一种英雄迟暮的无奈与悲壮,让她心疼。
奶奶也一脸悲伤,没有再理幺儿,紧随爷爷的脚步离开。
唐建宏显然没有料到会听到阿爸的这个决定。他愣在了那里,看到阿爸离开的背影时,他的心里涌上了一阵心酸。他并没有做什么让人如此决裂的事啊?为什么阿爸要在他今天刚进家门的时候就说这样的话?这样被大家知道会如何说他?为什么不能为他考虑一下?
唐玉辰看出了爸爸的怨怼,她摇了摇头。都说女人结婚是二次投胎,这话她认同。看来男人结婚也是二次投胎,看看她这个身体的父母,不就验证了这句话吗!她现在倒是赞成爷爷的快刀斩乱麻了。
没有理会爸爸的发呆,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屋子插好门。真好,不用再面对那两个人了。
进到空间,排除杂念,理顺气息。运行开了师傅教的功法,看来还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来的更切实际些。她真恨自己的年龄,想为爷爷奶奶擎起一片蓝天都不行。看着空间里药田已初具规模了。如果这里的药也像一些书中写的那样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该多好啊?这样就不担心爷爷奶奶的身体了。
想象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唉!
唐建宏单独坐了好久,才想起阿爸的吩咐。
唐爷爷以前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唐建宏兄弟也都不敢违抗他的意思,积威已久。唐建宏没想过去违背阿爸的吩咐,即使不愿意也还是给哥哥姐姐打了电话。
电话里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这是老爷子的吩咐,明天务必赶回来,有大事宣布。
这一晚,三家都没有睡好。知道为了什么事的,心情都很无奈与悲伤。不知道的则在猜测什么原因,让老爷子发话。
爷爷和奶奶也很久没有睡着,奶奶几次想说话,可是都无从说起。
唐礼成眼盯着屋顶,默默的回想自己的这一生。
第二十章回忆
唐礼成是1927年生人,家里兄弟五个,他是老大。那个时候都吃不饱饭,为了把家里的粮食节约起来。他毅然的到药铺给人当个伙计,那时他只有八岁。
爷爷临死的时候交给他一些老祖宗的遗物,看过后让他更坚定了这个决定。
他的爷爷活着时,是唐家村的族长。虽说那时没有以前的风光,可也不像现在的落寞。唐家在明清两朝时是有名的中医世家。后来因为一位老祖给慈禧医治时得罪了她,被灭族,族地所在地是陕西汉中。他们这支,作为旁支又远离宗族,才幸免于难。为了生存族人改了姓氏,直到慈禧死后才开了族谱,改回姓唐。
只是老祖宗的技艺也失传了。当时连识字的子孙都没有几个了,更何谈延续医术?爷爷交给他的,是他们这一支藏起来的五个古方。据说是老祖宗和李时珍研发出来的,只是真假就不是他能判断的了。
因为他在药铺学徒,又识字,爷爷临走时才决定在众多的子孙中挑中他,传给了他。他现在还记得爷爷拉住他的手,殷切的望着他,希望唐家能在自己孙子的手中再度腾飞。当时他的手被爷爷抓的很痛,直到他点了头。爷爷才不干的放开了手,闭上了眼睛。
那个年代生活都很艰难。二弟13岁的时候参了军,跟着部队走了,从此便杳无音讯。
三弟也在两年后,跟了部队走。解放前随部队回来了一次,之后再就没了音讯。
四弟当时饿的没办法,自己跟了个皮匠走南闯北,混了口吃的,也没了消息。
五弟一出生,阿妈就没了。阿爸没办法,把他送给了当时的游医,希望他能活下来。
他的兄弟们都离开了,家就只有他来守着,希望有一天他们回来,还有一个家在。解放后他也四处打听,希望能得到他们的一丁点消息。可是他等了这么久,都有些灰心了。
53年,阿爸在期待、自责中闭上了眼睛,临死还让他一定要找到他们。那时他有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五岁,二儿子刚出生。
接下来的自然灾害,让他又失去了二儿子。现在只要一闭上眼睛,二儿子临死时那大大的眼睛,嘴里念叨着‘饿,饿’的样子还仿佛在昨天。死的时候七岁,可抱起来还没有十斤。轻飘飘的,仿佛风一吹就能刮跑。婆姨刚从这个打击中缓过来,四儿子又得了脑炎离开。一下子就让婆姨晕了过去,精神也开始不好起来。后来还是女儿的哭喊声把她惊了过来,为了活着的人,生活还得继续,苦日子还得过。
后来生活一点点的有了起色,幺儿也来到了这个家里。
为了他,婆姨不论什么东西都吃,也不管有没有毒,能不能吃。哥哥姐姐也是有口东西都留给他。为此大儿子进城给人当学徒,早早担起了养家的担子。不到二十岁,经人介绍认识了大儿媳妇。
大儿媳是城里人,家里条件虽不好,可也比他们家强。当时大儿子不同意,还是自己硬压着,才结了婚。两人磕磕绊绊的,没少打驾,还是后来有了孩子才好些。
女儿是个有主意的,看上了李志刚。小李子也是个好样的,对自己和婆姨那是没说的。自己也拿他当儿子,这几年更是多亏他们的帮衬才好起来。
幺儿的婚事也是他自己看好的。当时老婆子没看上陈兰,觉得她的目光不正,是个不安分的。还是他做的主,支持幺儿。他不想大儿子的遗憾再在幺儿身上发生。可是谁知他又一次做了错误的决定,唉!
开始时陈兰还是不错的,对两个老人孝顺,家里的活计也是抢着干。老婆子也渐渐地接受了她。可是好景不长,没到一年。她因为儿子的宠溺,加上怀孕,就有些不把老婆子放在眼里了,对他倒还不敢有微词。后来孩子没站住,幺儿对她的宠爱更甚了。
因为几年没能生个孩子,陈兰还不敢做的太过火,只是偷摸的往娘家拿些东西,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是后来孙女的降生,却让他对这两口子失望了。陈兰对孩子的不闻不问,让他心寒,一个女人对自己的骨肉都能不闻不问,还能对谁好?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都不爱,她还能爱谁?幺儿被她迷住了眼睛,没有认清这个女人,可他认清了。他把孙女留在身边,就是为了弥补这个没有母爱的孩子。
幺儿的软弱让他齿冷,原本他对幺儿是寄予厚望的。大儿子和女儿都没上过学,只是自己教会了一些字,能看个信啊什么的。幺儿的聪明,让他顶住压力攻他读书,一直到初中毕业,还想着让他接自己的班,也当唐家村的村长。没想到媳妇看上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他也放弃了这个家。
他也希望幺儿夫妻恩爱,只是幺儿的怕老婆还是让他无法接受。当别人说他怕老婆,他还辩解说,这不是怕是爱。他这辈子不懂什么情呀爱呀的,可他知道做男人要挺直脊梁,上对得起父母下对得起子女。
当父母的都希望子女好,他原本也是,只是这次幺儿回来后的变化让他的美梦破碎了。媳妇对孙女的无视,他已经麻木了。只是他没想到原本挺爱孙女的幺儿,现在对孙女的爱也好似施舍一样。
晚上孙女眼里的决绝他看见了。那是个要强的孩子,而且也是个不凡的孩子。不然也不会在三岁的年纪就这么聪明,被李青苏看上,收了关门弟子。李青苏是谁?或许他以前不一定清楚,但是经过近半年的接触,生活在一起,他知道那不是个简单的人,看看他接触的都是些什么人?他的几个徒弟都是什么人?想想,他都要上门主动收孙女为徒,可见孙女的资质了。
这两个无良的父母却对此视而不见,他期盼他们后悔的一天,如果他还活着,他一定要好好大笑一回,让他们有眼无珠。
孙女是不会再理会他们了,也好,免得将来再受他们的气。
为了孙女,他也要好好活着。她还那么小,还需要亲人的陪伴。既然她的父母不待见她,那就由他们祖父母来爱她吧!她不是个孤儿,她有他们。以前那么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何况现在有了她师傅的帮助,他有信心能把孙女养大。
想到明天?
或许是个值得期待的日子。
【昨天写的三千多字,因为停电全部报废了。我只得悲催的补救,所以今天会少些,希望大家见谅。】
第二十一章分家上
时光,不会因为你的期盼而早到一分钟;也不会因为你的担心而慢了一分钟。它有自己的规律,也有自己的原则。
腊月二十八,满中国都在为春节忙碌着。唐家的人们,也在忙碌着,只是他们的忙碌显得仓促,显得担心。
早饭是唐奶奶做的。七七和爷爷早就起床了,忙着自己的事情,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唐建宏夫妇吃饭的时候才出现。唐建宏的脸上有些羞涩,为自己的晚起;而陈兰的脸上一副坦然自得,接受的理所应当。
爷爷没有看任何人,也没有任何的交待,仿佛这一切都是透明的。
大家都低头吃着饭,不知饭菜的味道。当然,陈兰除外。她说奶奶的菜过火了,咸了……。
爷爷低头吃饭的背挺了挺,头上有青筋暴起;奶奶拿筷子的手攥得更紧了,没有言语;七七自我安慰,把她的话当个屁给放了。
唐建宏的脸色有些不高兴,不知是因为媳妇还是因为老娘。
陈兰白目的吃着,不住的点评,不时炫耀她在广州的多彩生活。
“啪!吃还堵不住你的嘴。吃现成的还有意见,自己做去,广州好你还回来干什么?”唐礼成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摔了筷子。
“我现在可是怀着你们幺儿的儿子,难不成还让我自己干。”七七都为陈兰的白目喝彩了。
“你的儿子。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自己的儿子都指不上,还谈什么孙子?”唐奶奶也爆发了。昨天晚上,老头子半宿没睡,就是因为这两个人。她或许不聪明,可她不糊涂。这样的儿子媳妇她和老头子还能指他们什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受她的气?
“闭嘴!”唐建宏见老婆还要说,就瞪了她一眼。安抚的看着阿爸阿妈。“阿爸,别生气。有什么事您就吩咐?”
唐礼成没有再说话,慢慢的吃着自己碗里的饭。奶奶也不再说什么,忙着自己的事。七七是个孩子,没有人会去看她的态度,她也乐得自在。
一顿饭再听不到除了吃饭以外的声音。陈兰终于看清了形势,早早的放下了碗筷,又自己一个人回了屋子。
七七帮奶奶捡过碗筷,就回到房间练自己的书法了。
唐建宏随后跟了进来,他似乎想弥补什么,拿起七七放在桌子上写过的草纸,愣在了那里。他没想到女儿的字会写的这么好?当然是对四岁的孩子来说。看看女儿的姿势,他有一种这是大人在写字的错觉。他不由得仔细看了看她,三年的时光让当初的小奶娃彻底的变了个样,小脸白白净净的,个子有90多厘米,衣服穿的干干净净,看样子是新买的,料子不错,样式不比广东的差,看来自己真是小瞧了女儿。因为他知道阿妈是买不出这样的衣服的,也心疼买衣服的钱。
听说拜了个老中医为师,想来这一切变化都是因此了。女儿的运势似乎不错呀?或许对自己的将来会有帮助呢?唐建宏的嘴角不由得翘起。
“宝宝,想爸爸了吗?”
听到唐建宏的呼唤,唐玉辰打了个冷颤,摸摸胳膊上的鸡皮疙瘩,她有些无语。你说你能不能不要用这种大灰狼诱惑小白兔的语气说话呀?还真是和妈妈陈兰一样的极品。
“我叫七七,爸爸!”七七的‘可爱童音’响起,话说她还真不适应这样子说话。不过看在爸爸很享受的份上她认了。
“七七告诉爸爸,师傅都教了什么呀?”唐建宏坐到屋子里唯一的凳子上。想拉过女儿,又怕被拒绝。
“师傅教七七写字、认药草、打太极拳,还有看病。只是七七还小,还不能看病。”七七摸着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小孩子想炫耀,又没真本事的样子,表现的淋漓尽致。七七在心里对自己挑了挑大拇哥,演的不错。
唐建宏也没指望能从她口里知道什么,他不认为四岁的孩子懂什么。他只是来联系感情的,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他还是很喜欢的。
七七无奈的回答着唐建宏一些名为关心实为打探的问题,心里却在想,这是折磨,赤裸裸的精神折磨。她不想和爸爸说话,她只想写字,看书。谁来救救她?让她远离这个现在‘父爱’泛滥的人,他的父爱已经缺席了三年,她不介意继续缺下去。各位大神们在家呢吗?听到她的呼唤了吗?
在七七的千呼万唤中,终于传来了奶奶叫她的声音。
七七有些‘恋恋不舍’的看看爸爸,仿佛离开他是多么的让人无奈,让人伤心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七七的表情满足了唐建宏的虚荣心,他认为自己还是成功的。女儿对自己的留恋,表明自己的联系感情行动成功。他大方的让七七离开去找奶奶了,自己一个人回到了他和老婆的房间。他现在有些不知如何面对父母,所以采取了躲避。
奶奶拉着七七的手,上下仔细的检查看看。弄得七七哭笑不得,自己只是陪便宜老爸说会儿话,没那么恐怖吧?爷爷去村子里,叫人了。
今天的事,爷爷看样子是要往大了弄呢。
八点半的时候,大伯一家和姑妈一家就到了。爷爷和三爷爷,七爷爷也回来了,爷爷的脸色有些不好,不知是为了什么?三爷爷和七爷爷是族里的长辈,谁家有个难断的事,都要叫上他们和爷爷,他们和爷爷也算是身经百战了。
大伯和姑妈等人见这阵势,都知道了事态的严重。唐建宏的脸上,出现了不快的表情。这是打他的脸呀。他刚进家门,就闹这么一出,让大家怎么看他?他今后还怎么在乡亲们面前说话?阿爸为什么要这么做?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越想唐建宏的脸色越难看。哥哥姐姐也用怀疑的眼光看他,更让他无名火起。
“七七,找好纸笔,一会儿让你二哥写。”唐礼成吩咐孙女。见孙女拿出了毛笔纸张,对二孙子点了点头。
唐玉奇为难的看着毛笔,“七七有铅笔钢笔吗?我不大会毛笔字。”说完有些不好意思。
唐礼成也没想到会这样,家里只有毛笔,只能无奈的说:“七七你来写,不会的字问哥哥。”
大家都有些不能接受的看着七七,三爷爷和七爷爷对视了一下,显然对唐爷爷的吩咐有些不相信。唐建宏到是有信心,他知道女儿的能力。
七七没说什么,站到了小桌子前,磨起了墨。看着她熟练地样子,大家眼里的怀疑减去了一些。唐玉奇凑到了妹妹面前,好奇地打量这个只见过几面的妹妹。大堂哥站在大伯身边,表哥和表姐也凑到了七七的跟前。
第二十二章分家下
唐礼成见大家都到齐了,就开口说:“大过年的,原本不应该这个时候说分家的事。只是我和老婆子都老了,也不知道有没有明天。难得今天人这么齐,所以趁我们还没糊涂就早点把家分了。”
看看惊讶的大儿子和女儿,他没有任何解释。“我们家的情况,都在这摆着。两个儿子,一视同仁。老大为这个家里付出的最多,阿爸心里都清楚,一直对不起你。可是那个时候条件都不好,我也没能力呀。丫头这几年也帮衬了不少,阿爸也都记得。”说着老人看了看有些难过的儿女。
“幺儿呢,最小。从小哥哥姐姐就让着你,有口吃的都挂着你。你以后有了条件多帮衬他们一下。我和你阿妈生了五个子女,只剩下你们三个,只希望你们能互帮互助,我和你阿妈也就满足了。
你们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我们作为老人也没帮什么。如今把这个家分了,希望减轻你们的负担。”爷爷喝了口茶,接着说。
“今天把你三叔和七叔请来,就是为了做个见证,免得我们闭眼了你们为了点东西打麻烦。建君是个女儿,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分家就没你什么事了,你和志刚也给做个见证。
这里的东西你们有看好的,整理出来一起分了。房子谁也不给,我和你们阿妈无论哪个先离开,都不离开这儿。都不在那天,谁发送谁得利。两人一起,就把房子卖了平分,也没什么说的。
当初老大那会儿,家里没给什么东西,如今幺儿分出去也比照老大的标准。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过后我不希望听到什么公不公平的说法。”
话音落下,陈兰就不高兴的开了口,“阿爸我不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