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再难平凡-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生之再难平凡
作者:玉涵惜
文案:
她不知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她重生了,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家庭,好吧既来之则安之。
只是为什么会这样,妈妈为什么不喜欢她?唉!叹口气咱认命。
意外得到了前世的木珠手链,只是这是什么情况?自己这是在哪?为什么见不到其他人?。。。。。
好吧,咱坦然受之。
翡翠,咱能凭借空间帮助能百发百中,要不要继续。。。。。。


 
第一章出生
    唐玉辰只感到一阵强大的吸力把她紧紧的吸着。又一阵挤压,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身上一凉,屁股上一下拍打。谁这么无良打姐的屁股,不想混了。
    “哇!”唐玉辰一愣,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想叫,只能哇哇叫。
    “是个女娃,身体健康。”一个低沉的女人声音。
    “谢谢,谢谢!”好听的男音响起,听的出高兴。
    “哼!”
    这是怎么回事?听起来不高兴。唐玉辰只觉得很累,再想听听他们说什么,却力不从心的一阵黑暗袭来,睡了过去。
    当唐玉辰再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
    “这孩子不会有毛病吧,怎么睡这么长时间?”那个好听的男音响起。
    “没事,刚出生的孩子都这样。能睡好,长的快。”一个苍老的女人说。
    唐玉辰静静的听着,他们的口音似乎是四川的。因自己做业务的时候,全国各地的人都接触过。会听也会说。只是自己为什么会在这?
    想起来了,自己在回公司开会的时候出了车祸,当时只感觉一道白光,就失去知觉,再有知觉时就是现在了。
    看来自己是重生了,只是自己到了另一个家庭。自己是东北人,到了南方也不知适不适应。
    好饿呀。“哇哇…”
    “孩子饿了,兰啊,喂喂孩子吧。”
    唐玉辰被抱进了一个散发奶香的怀里。一个温暖的奶头伸进了她的嘴里,很粗暴。
    一边吸着奶,唐玉辰一边纳闷。这个妈妈似乎不喜欢自己呀。
    吃饱喝足后,唐玉辰再想,这是一个什么情况。想着想着她又睡着了。
    五个月以后,唐玉辰已经会坐着了。虽然她知道坐早了,将来的臀部会大,但是她躺够了。在这五个月当中,只有爷爷、奶奶、爸爸有空的时候抱抱自己,妈妈从来没有抱过自己。如果不是自己是重生过来的,恐怕要以为是捡来的了。
    通过这五个月的了解,现在是1986年,这里是重庆的郊区,说是郊区去市里却要步行翻过一座山再坐一段车才能到。这个家很贫穷,加上自己五口人。爷爷叫唐礼成,在这个不足二百人的小村子当支书,奶奶唐许氏,两老有五个儿女,困难时期没了两个。爸爸叫唐建宏,有一个哥哥和姐姐。大伯叫唐建立,姑妈叫唐建君。大伯一家在重庆市里,大伯是个工人,有两个儿子。一家子勉强糊口。姑妈嫁给了一个工人,也在市里。有一儿一女,在家相夫教子做做零活贴补家用。
    妈妈叫陈兰,是隔壁村子的。她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家里很困难,外公身体不好,外婆脾气暴躁,重男轻女。想来妈妈也是受她的影响。在满月的时候,小舅舅来接妈妈和唐玉辰回的娘家。
    到了那里,唐玉辰才知道自己多幸福。唐家在许加的眼里就是地主。妈妈的两个妹妹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嫁了人,妈妈是为了帮家里才在二十岁结的婚。小舅舅今年十四岁,在读六年级。个子能有一米三左右。妈妈的个子也就一米五多些。
    外婆家很穷,只能喝上米糊。好在自己吃奶,不然还真是难办。
    在外婆家只住了一天,就回了唐家。
    妈妈是个美女,白白胖胖的,很耐看。当时就因为唐家条件好,才嫁给爸爸的。爸爸不算英俊,个子也就一米六五,还算白,初中毕业。有点文化,平时爱看点书,妈妈不识字。爸爸的脾气很好,声音很好听。
    唐家住在山坡上,最近的邻居在坡下,说话基本用喊。所以这的人肺活量都很大,声音洪亮。平时都是自给自足,需要什么东西就到另一个村子,那里有个集市,每三天一集。人很多,在两个月前,唐玉辰再奶奶的背篓力赶了一回集。
    现在是十二月了,再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
    唐玉辰的名字是爷爷给起的,取唐与陈的意思。很无奈,还是和前世一样的名字。只能自我安慰,好歹叫顺口了。
    有时唐玉辰会想,既然自己在这,那么原来的唐玉辰呢?前世的父母呢?原来的自己现在是五岁,她还在么?现在的家庭和自己前世的家庭没法比,前世父母攻自己读书都很费力,现在的家庭能让自己读书吗?虽说自己不在乎那个学历,但也不想让人家认为自己是妖孽,不读书就识字。如果真是那样,她相信,她的妈妈会大义灭亲的。
    听来串门的邻居说,在有她之前妈妈怀过一个男孩,在五个月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给摔没了,空了两年才有的她,没想到还是个女娃。
    唉,自己怎一个倒霉催的。
        
第二章商量
    南方的冬天真是让唐玉辰受不了,你说冷吧,没有结冰;不冷吧,让人不住的打冷战。尤其是她这样的小身板。
    地里的活都干完了,大人们开始忙碌过年的事。
    今天是腊月十八,又是一个集,妈妈和奶奶一起去赶集了。爷爷在村里,爸爸在家看他。
    “宝宝,这是床,这是柜子,这是门、、、、、、”
    “有人么?有人在吗?”
    “三婶来了,有事吗?”唐建宏抱着女儿迎了出去。
    “五小子在家呢,我是想问问你家年猪肉定了吗?我家二十二杀年猪,你家要来点么?”
    “我不清楚我爸妈的打算,等他们家来了,我给你个准信。”
    “行,三婶就等你的信了。”说着唐三婶就往外走,边走还边说:“你家的女娃子越来越漂亮了,向她妈。”
    “听见了吗宝宝,我们像妈妈一样漂亮,将来是个美女。”唐建宏最喜欢别人夸女儿,他是真的喜欢这个孩子。阿爸阿妈也喜欢这个孩子,他真是想不明白自己的老婆想什么,反正他们年轻,过几年再要个儿子,也不违反国家政策。可她自从女儿生下来以后,她除了喂奶,再不看一眼。孩子也不找她,平时跟着阿妈也不叫,饿了叫两声,饱了就睡。很省心,阿妈说没见过这么好带的孩子。
    看着女儿乌黑的打眼睛,有时他再想,真是个六个月的婴儿吗?她给自己的感觉,怎么说呢,很聪明。能听懂大人的话。每次他这么说阿妈都说他想多了,可是他就是有这种感觉。
    看着女儿睡着的笑脸,他的心都要化了,嘴角不自觉地上翘,有个自己的骨肉真好。
    当唐玉辰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饭的时间了。妈妈和奶奶早已经回来了,她们买了很多年货,给唐玉辰买了一块花布,奶奶有时间的时候给她做棉袄。妈妈和爸爸再说话。
    “我今天在集上见了我妹和她的一个同学,她同学说现在广东那边可赚钱了,她的一个亲戚去年就存了三千块,过了年她和她男人也去,我妹也说回去和妹夫商量一下。不如我们也去,在家里种地也没什么收入。每天还累死个人。明天我去我妹家,和她一起去她同学家,和她们定好。过了年,我们也去广东咋样?”
    唐建宏没有言语,低头抽着烟。不时的吐口烟圈。他的一些同学也有出去打工的,也有来找他的。可他都没答应,他有他的考虑,哥哥和姐姐都不在家。万一他再出去,阿爸阿妈谁照顾?孩子还小,带着没人看;不带,老人要受累;哥哥姐姐也不能让啊。唉,他叹了口气。
    陈兰看着唐建宏不说话只是抽烟,她的火气就往上涌。
    “行不行你倒是给个话啊?光抽烟就有主意了?一扁担压不出个屁,你真是窝囊到家了。”
    唐建宏瞧了一眼陈兰,抱起已经醒来的女儿。出了自己屋子。
    陈兰气的把手边的竹篓摔到了地上。嘴上骂骂咧咧,一会又有一个摔东西的声音。
    “女儿,咱可别学妈妈。女人还是要温柔的,你妈她是个例外。爸爸就喜欢这样的。”唐建宏嘴里说着话,抱着女儿近了阿爸的屋子。
    “怎么又摔上了?刚刚不是还好好的,因为什么呀?”奶奶接过了唐玉辰,问着自己的幺儿。
    “阿爸呢?”唐建宏做到了椅子上,接着抽起了烟。
    “你阿爸去你三婶子家,定了十斤猪肉。跟阿妈说说为什么?”奶奶亲了亲孙女,嘴里说着小乖乖,眼角看着自己的幺儿。
    “她来年想出去打工。”
    “啥?她还真是什么都敢想,家里的地咋弄?娃咋弄?她嘴一张啥都敢说,也不想想后果。”奶奶也被气到了,把孩子放到了床上。坐到了另一张椅子上。
    “幺儿媳妇,摔啥子呦?”院里传来了爷爷的声音。
    “没啥,不小心弄掉了。”陈兰赔笑的声音传来。
    唐奶奶撇撇嘴,这个儿媳妇是个欺软怕硬的主。这个家里她就怕老头子。
    唐爷爷进了屋子,瞧了一眼幺儿。坐到床边,逗弄起孙女。唐建宏看看阿爸,想说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唐奶奶看看幺儿,见他没有要说的意思。摇了摇头,这个儿子哪都好。也聪明,也会说话会办事。就是怕老婆,在老婆面前没什么底气。
    唐玉辰看看爷爷,又瞧了瞧奶奶和爸爸。想打破这个僵局,又觉得这是大人的事。自己还不会说话,就是会说话,也没有她的话语权。
    唐爷爷抱起了唐玉辰,“宝宝,想爷爷了吗?今天都干了什么呀?”
    唐玉辰啊啊呀呀的和爷爷说着只有自己懂的话,双手比比划划的。逗乐了爷爷,“宝宝是要告诉爷爷什么呀?”
    唐奶奶也被孙女的可爱给逗乐了。拿着今天买的晃当,在孙女面前比划着。一见孩子伸手要够到,就拿远些。逗得孩子啊啊直叫。
    唐玉辰这个郁闷呀,她说我容易吗,三十好几的人,为了给大人解闷,装小白,装可爱。唉,这真不是人干的活。
    “怎么回事?”唐爷爷的声音响起。
    唐建宏敲了敲烟袋,站了起来。“她今天赶集遇见了熟人,说过了年要到广东打工。”
    唐爷爷顿了一下,接着抱着孙女,看了看幺儿。“你什么意思?”
    “我听阿爸的。”
    “这事等你哥哥姐姐回来再说。”
    “唉!”
    “老婆子,晚饭好了吗?”
    “好了,就等你回来呢。”
    晚上躺在床上,唐礼成望着屋顶。好久以后才叹了口气,“你说,让他们走吗?”
    “走哪去?这个家不过了,你马上就七十岁了,我也六十八了。家里的田谁种?”唐奶奶翻了个身。
    “过了年,我就下来了。现在改革开放,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挣得比种地多。我怕耽误了孩子。”
    “那地咋办?”
    “看看再说吧。”翻了个身,唐礼成闭上了眼睛。
    这屋小两口也没睡。
    唐建宏看了看老婆,见她背对着自己,不由得叹了口气。
        
第三章过年
    后来谁也没再说起这个话题。好似重未发生过一样。但是唐玉辰知道,这件事,每个人都放到了心里。
    她见到妈妈再偷偷的准备衣服等物,而且还偷偷的藏了钱。
    爸爸经常抽闷烟,一袋接着一袋。比平时多了好多。
    奶奶时常愣神。有次做菜时还放多了盐,被爷爷给骂了。
    爷爷的笑脸也少了很多,只有在逗自己的时候才会笑笑。
    年就这样,在一家人既期盼又担心的情况下来到了。
    大伯一家是在腊月二十八那天回来的。大伯母是重庆人,所以有些瞧不起唐家人。两个堂哥还好,只是不大说话。
    大堂哥叫唐玉伟,过了年十八岁。初中毕业,到了大伯的厂子。先干临时工,等两年后,大伯办个内退,让他正式接班。他有一米七的个子,脸上有两个青春痘。与人说话总是低个头,有些害羞。
    二堂哥叫唐玉奇,过了年十五岁,刚上初一。据说书读的挺好。人也开朗些。脸上有个酒窝,不笑不说话。很讨人喜欢。
    大伯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不怎么说话,只是笑。看的出是个好脾气。
    大伯母典型的城里人,脖子上扬。看人用眼角,别人问十句,她回答一句,就觉得是给你面子。穿着一件黑尼大衣,很有派头。坐那都怕脏了衣服。这个家里她也就只给爷爷面子,连奶奶都大理会。
    大伯一家到了后,妈妈和爸爸的矛盾更大了。晚上,妈妈总是会趁人不注意掐爸爸一把。爸爸邹邹眉头,没言语。晚饭是奶奶自己做的,大伯母当自己是客人没伸手;妈妈见她不干,说自己不舒服,也没干。大伯无奈的摇摇头,帮奶奶烧火;爸爸则帮奶奶切菜。爷爷看了看两个儿媳,没说什么。
    吃过晚饭后,一家人围着桌子坐。爷爷抱着唐玉辰,“今天大家都在,我有事情要说。过了年,我就下来了。我和你阿妈身体还好,建宏两口子要出去打工。我们没意见。每年往家里邮寄些生活费,老大家呢,每年也给五十块钱。我们老了,也干不动了。以后过年呢,你们回来就得你们张罗。如果不能,也就别回来了。你妈累个好歹的,你们也跟着着急上火。你们也都不宽裕,再让你们拿医疗费,你们也难不是。有那个孝心,多干点活,多给点生活费。老二家呢,孩子还小。你们走也别带了,在外面也不容易。孩子在家,你们每年拿二百块钱。挣得多了再多拿点,也是你们的孝心。”
    说完爷爷看看大家,低头逗弄着小孙女。不知为什么,一想到小孙女离开就心里不舒服。只好自己累些了。再说那个妈,唉,也怕孩子吃苦。
    大伯母甩开大伯的手,整了整衣服。昂着头说:“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挣得的,老人没帮我们一下。老了凭什么让我们拿钱?我们也不宽裕,大的刚工作,又要交女朋友,将来再结婚,哪来的钱。小的读书也要钱,我和你儿子挣得不多。五十块钱就是我们一个月的工资。还让不让我们一家四口活?”
    “老大你怎么说?”爷爷只是看了看大儿媳,对着低头抽烟的大儿子说。
    奶奶想说什么,被爷爷瞪了一眼,又闭上了嘴。
    大伯母瞪着大伯,不想让他说,可是大伯没有看她,掐灭了卷的烟。说:“好,我拿。”
    “这日子没法过了,你有多钱,你说拿就拿。还让我们怎么活。”大伯母放下了她城里人的矜持,做到了地上。拍着大腿,一边骂着大伯一边摸着眼泪。
    唉,爷爷叹了口气“你也有儿子,你问问他们,他们也是和你一样这么认为的吗?你再想想,那个孩子是一生下来就能养活自己。不需要父母的付出?你如果认为老大不是我们的儿子,那么这五十块钱你就不用拿。”说着唐爷爷抱着自己的小孙女站了起来,“老婆子,走我们回屋去。”带头离开了堂屋。
    奶奶用围裙角擦了擦眼睛,没有看任何一个人。
    进了爷爷奶奶的屋子,爷爷坐在椅子上不发一言,只是呆呆地盯着眼前的水杯。奶奶靠着床头坐着,不时的擦擦眼睛。听不见堂屋的声音,唐玉辰看了看两位老人,在心里为两位老人心疼。她在心发誓,只要自己活在这个世界就要对这两个老人好。她知道刚才老人说让把她留下是为她好,想想出门在外大人都不容易,更何况她这个小奶娃。再加上妈妈的态度,搞不好她还要受虐待呢!所以她要抱住爷爷这个大腿,或许苦点或许累点,但是她不用担心受虐,当然,这是指心里。妈妈虽然不待见她,想来也不会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
    时间仿佛都静止了,一时只听见钟摆的塔塔声。
    一会儿之后,听见了大伯母的呜咽声。拉开椅子的声音,及踢踏离开的脚步声。
    这个家虽说穷了些,那也是相对的。在这里,唐家也是富户。所以唐家有四间房,每家一间加一个堂屋。大伯家的令走一个门,平时都上锁,只在他们回来时打扫一下。
    二十九这天,大家都早早起床。也没有什么交谈声,只是默默的干着自己的活。只有唐玉辰,坐在爷爷屋的床上,看着面前的二哥。自己是他今天的任务。对了,自己昨天睡在了爷爷屋。饿了就喝了些奶奶给冲的米粉,这是用当地的线米炒熟了以后磨成粉放那的,等需要的时候,要一勺用开水冲一下就好。没什么味道,家里也没糖。所以开始的时候,唐玉辰还真是难以下咽。后来也就习以为常了,可见人的适应能力多高。
    昨天没回父母的屋子,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商量的。今天,每个人的各司其责。大伯母也帮奶奶的准备起了贡品,明天就是初一。今天下午就要上祠堂拜祭祖先,唐家村都是姓唐的,都是一个祖先,也就共有一个祠堂。
    祭祀是没有女人什么事的。
    下午吃过团圆饭后,男人们就去了祠堂。两个堂哥也去了,唐玉辰和奶奶一个屋子。妈妈和大伯母各自在自己的屋子。谁也没有说话的意思,现在这个时候电视还很少,唐家村里一台都没有。家里只有爷爷的一个收音机,还是爷爷的工作需要。想来前世这个时候,自己家已经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虽然和现代的高科技没法比,但在当时,那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唉,前世不堪回首。
        
第四章客来
    一夜无话。
    初一一早,唐玉辰穿上了奶奶给做的花棉袄花棉裤,头上稀稀落落的几根黄头发,也被奶奶沾水给梳服帖了。人也显得精神起来,脸上没什么肉,脸色还算不错,白里透红。眼睛很黑不算大,像爸爸。鼻子和嘴巴像妈妈,总的来说,先天条件还算不错。只是看父母的身高,想来这辈子是不能像上一世那样,长到一米六八了吧。还记的当时和朋友说起个子时,自己的言论。自己这个个子是二等残废,做模特身高不够;想小鸟依人,又显得不伦不类。做衣服还费布料,想柔弱,看看自己的个子。只能咬牙坚强。唉!
    当时气的好友一顿胖揍,说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说我是故意气她,因为她将将一米六。不少工作都干不了。因为要求一米六二以上。呵呵,当时自己那个美呀。只是这现世报也来的太突然了。好想那些损友啊。
    全家的收拾好后,年轻的一辈给长辈拜了年,领了红包。然后在大伯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下坡,给族里的长辈拜年。唐玉辰是在爸爸的怀里。她觉得爸爸报的有些用力,而且不时的亲一下自己,有些不舍,有些无奈。
    初二快中午时,姑妈一家才赶到。一进屋表姐就嘟着嘴,嚷嚷着累,表哥还好,只是坐着吃糖块。姑父是个黑瘦的高个子,能有一米七多一些。在别处或许不算高,但是在姑妈的身边,在唐家,他就算最高的了。姑妈的个子和妈妈差不多,大伯母还要矮一些。大伯的个子比爸爸矮。到是两个堂哥的个子要高一些。大堂哥接近一米七,还能不能长不好说,到是二堂哥的个子将来要比大堂哥高,因为他现在只比哥哥矮了两指。
    姑父叫李志刚,是个机修工。手艺不错,收入也比大伯高。姑妈没正式的工作,只是打打零工,很能干,也会过。挣得不比姑父少,是个说算的。家里大事小情都她说了算。她比较精明,但也开朗。
    表姐是李好,今年也是十五岁,也上初中。她和二哥不在一个学校。因为两家一个城南一个城北,一年到头也不见面,两家的孩子也不亲。
    表哥叫李子站,今年十一岁,小学三年级。很调皮,从进门就没老实时候。不是动这个就是看那个,姑妈不时的瞪他两眼,好了没两秒,又是老样子。唐玉辰坐在床上看着他呵呵笑个不停,他就更卖力的调皮起来。爷爷也呵呵笑着,这是几天来爷爷第一次真心的笑。
    “皮小子,皮小子,不皮能行。别拘着孩子,只要别摔着就好。”
    姑妈无奈的摇摇头,不无骄傲的说:“他就是皮些,其他的都好,也不用我操心。”姑妈不时的和爷爷奶奶说着话。姑父只有问道他时,才会说上两句。不然很少听到他的声音。大伯和爸爸也在旁边不时的说两句。
    妈妈和大伯母在堂屋忙着晚饭。
    两个堂哥拿着小板凳坐在大伯的下手,听着大人的谈话。
    表姐说累,到父母的屋子休息了。小表哥则发现了爷爷的收音机,在那玩呢自娱自乐。唐玉辰坐在爸爸的腿上,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也不闲着。
    可以看得出,姑妈一家很幸福。姑妈的嘴角一直挂着笑。姑父虽然话不多,但是眉头舒展,可见没什么难心事。听说姑父是个孤儿,父母在那场浩劫中相继去世,他们就是下放在唐家村。只是到唐家村的时候身体都已经不行了,没熬多久就过世了,留下姑父一个人。爷爷见他可怜,把他领回了家,当时他也十八岁了。后来的事也就顺理成章了。76年以后落实了政策他回了城,当时小表哥刚出生。姑妈孩子在这,直到80年单位分了房,姑妈一家才团圆。不得不说姑父是个好人。姑妈是个有福的。
    初三,大伯一家就回了家。临走大伯给了爷爷三十块钱,说没带那么多,下次再给。大伯母把嘴撇到了一边。
    爷爷接过钱没说什么。背着手进了自己屋子,直到大伯他们离开也没有出来。唐玉辰知道他是伤心的。说了一辈子算,临老临老还要看别人的脸色。刚强了一辈子,临老还要儿女的施舍。他难受啊,再摊上这么两个儿媳,唉!
    姑妈是初三那天走的。临走给了母亲五十元,说别省吃俭用,她下次回来再给。姑妈来的时候就带了很多东西,不像大伯家只回来了四口人。
    陈兰看着大姑姐又给了两老钱,撇了撇嘴。心里是羡慕的,但转身一想,今年她们出去打工挣的一定比她们多,到时自己一定要当着她们面给,让他们两家也眼热。想着,陈兰眼前展现了一副美好的未来。
    初四唐玉辰和父母一起去了外婆家。没什么可说的,反正她在外婆家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晚饭后和父母回了家,爸爸有些不高兴。因为外婆没有给唐玉辰压岁钱,哪怕一毛也好。
    初五日,破五。
    没谁串门,也没谁来。
    初六,两个小姨和姨夫来到唐家。
    爷爷和奶奶高高兴兴的接待了他们。并且给每个孩子两元钱的压岁钱。二姨家是两个小表哥,大的六岁;小的三岁。小姨家一个小表哥,两岁。两家过的虽然没她家好,可也比外婆家强。
    留个大人商量打工的事。小姨看着三个孩子,不时的发表意见。唐玉辰坐在床上,听着他们说话。
    看来三家都要出去,只是小姨夫有些犹豫。不知道外面怎么样?怕出去了想孩子,又怕家里的老人没人照顾。小姨夫是个孝子,父母只有他一个孩子。所以他的责任要大些。
    二姨家没什么负担,两个孩子老人帮忙照顾。等以后条件好了,就把孩子接出去。也省得挂念。
    爸爸一直没怎么说话,二姨夫见他不怎么高兴,问道:“咋了?老人不让吗?”
    “我阿爸到是同意我们出去,只是孩子咋办?还这么小,才七个月。还不会说话,等我们回来怕是要不认得了。”爸爸叹了口气,又抽上了闷烟。
    小姨夫见他这样,也叹了口气抽起了闷烟。
    二姨夫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哈哈大笑起来,“你说你们还是个爷们么?婆姨们还没说啥,你们两个爷们倒想起了孩子。真是的。哈哈!”
    爸爸和小姨夫互相看了看,也笑了起来。气氛一时不那么悲伤了。
    最后,三家商定,过了十五,十六再走。不都说出门三六九,归家二五八。再这最后的几天里,把家里的老人孩子安排好。
    天快黑了,两家的人才离开。
    唐玉辰被爸爸抱在怀里,看着远方,不由为他们的外出但心。听他们商量了一天,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只怕他们要吃苦头。
    这个时候务工条件不好,法律也不健全,农民工也没有保障,更没有可以依靠的组织。前路堪舆啊。
        
第五章陈兰
    正月十五,就在妈妈的期盼,爸爸的煎熬中,缓缓的来到了。
    一早起来,妈妈煮了醪糟汤圆。全家围着堂屋的桌子吃着。这几天,唐玉辰白天就在爸爸的怀里,晚上在奶奶的被窝里度过。妈妈除了眼睛看见她,没有抱她,恐怕连这样的想法都没有。唐玉辰真的很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是她的亲生女儿,再怎么重男轻女,也不能到这个地步呀。看来这辈子很难得到母爱了。
    这一天陈兰都是在一个雀跃的神情中度过的。她很盼望着离开,离开这个绑缚着她的地方。她讨厌这个地方,从出生到现在,她没有出过这个山,满眼都是山。贫穷让她没有选择,生活让她没有选择。现在有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她不能放过。想起女儿,她看了看这个让她痛了两天两夜的孩子。她不喜欢!她很肯定的知道,她不喜欢这个女儿。从小她就带弟弟妹妹,有事她出头,有好处她看着。她一直都恨,为什么她是个女人?还是一个穷人的女儿,她长的不难看,皮肤还很白。胸部也很大,十三岁以后她的身边就围着很多男人。只是她知道,他们都不是她要的。直到唐建宏,经人介绍来到了她的面前。她知道她的机会来了。
    他是村长的小儿子,初中毕业,人文字彬彬。虽说长的不是最好,可也不丑。最主要的是,他的哥哥姐姐都在市里,家里条件也不错。所以她同意了,把自己嫁到了这个家里。如今她已经二十五岁了,再不趁着年轻出去闯闯。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离开这里,看看山外的世界。
    所以她很积极的准备,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老头子不同意,她就闹着和他儿子离婚也要外出打工。好在没到那个地步。她常常在想,她是个什么性格?很少在人前大声说话,给人很温顺的印象;可她自己知道,她不是的,她一旦认准了什么事,谁说也不好使。说她
    好强,她想是有的。从小她就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她不服,她很不服。所以她努力地干活,想把家里的生活搞好,可是那个时候,大锅饭、生产队、公分。你有再大的力气,也就是个半饱。更何况,她是个女人。家里有个病阿爸,三个弟妹。所以,婚前她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她和二妹妹,没有上一天学。大字不识一个,还是后来结了婚,唐建宏教会她写自己的名字。会加减法,能算账。以前她很满足,觉得自己是个知识分子的婆娘,自己也摆脱了文盲的队伍。走到哪,腰板也可以挺得溜直。那些以前看不起她的人,如今也客气起来。虽说有遗憾,但她还是很满足的。直到头年在赶集的时候遇到了幺妹的同学,她才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