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陈豆)-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情形,有诗为证:
渔阳鼙鼓动喧天,汴水萧萧星斗寒;
金戈铁骑连蕃汉,烟尘茄角满关山。
……
张叔夜仔细察看了大半个时辰,竟然没有半点的头绪;唯有铁青着脸,调转马头,下了山丘,转回到了尉氏的军营里。
子伯与仲熊两人见父亲闷闷不乐,也不敢吭声,便静静地跟着父亲的背后。
到了中军帐,张子伯见张叔夜还是不出声,忍不住便开口问道:“父亲大人,何事让你如此担心?”
张叔夜长叹了一声。说道:“想不到金兵如此势大。至少也有十五六万之众。比我军多出数倍;而且这兵营延绵几里之长,我军以步兵为主,行进速度缓慢,远远不及金人的骑兵,明天强行闯关,伤亡恐怕会很大。”
这次带过来的士兵,以邓州本地的子弟兵源为主,张叔夜平素甚为爱惜;如今大敌当前。免不了要连场血战,凶吉难测,张叔夜内心很是不安。
毕竟是以少战多,用自己的步兵对金人的骑兵,还是要去进攻闯营,而不是在防守;每一个方面,己方都明显处于弱势。
中军帐中,一阵的沉默无声。
这仗太难打了,处理不好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可能!
“张大人,我有一物。应该能大大减少我军的损失。”一把低沉的声音,忽然从中军帐外传进来。
“是谁?”张叔夜大吃一惊。张子伯与张仲熊也各自抽出了佩剑戒备。
在军营的范围内,被人暗地里潜入而竟然没人能发现,此人绝对是个高手。
“张大人别慌,我是汤阴县的岳飞,这次是专门给大人送礼来的”话音刚落,一个黑衣大汉倏然出现在张叔夜的面前。
“汤阴县的岳飞?莫非是天下第一手周侗周大侠的关门弟子,用掌心雷力劈金刀王善的那个武状元岳飞?”张仲熊有点迟疑地问道。
周侗誉满天下,而且与梁山渊源颇深,而张仲熊身为没羽箭张清的徒弟,自然对与梁山有关的消息都颇为关心。
“没错,假如真要论资排辈,仲熊兄还要叫我一声师叔呢。”岳飞把面巾脱下,露出一张年轻刚毅的脸庞。
当年的梁山好汉们,义字当头,情同手足,岳飞与玉麒麟卢俊义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是师兄弟的关系,自然有资格唤张仲熊作师侄。
张叔夜大喜,说道:“既然如此,大家都是一家人,岳世兄请坐来说话。”
……
众人按辈分坐下,奉上香茶,张叔夜径直问道:“岳世兄到底有何宝物,能克制那些金贼,快快说来,让我们父子见识见识。”
岳飞微微一笑,说道:“我这次专程给张大人带来了五车烈酒,协助大人进城,烈酒如今就放在军营的门外。”
“烈酒?”张叔夜一皱眉毛,弄不清岳飞的葫芦里卖什么药。
“张大人且听我细说,我曾在近处观看金营,那金兵虽然人多,守备却是十分松懈,金营前的距马和鹿角十分单薄,防御的兵力更少,至于营寨里的防御工事,更是完全看不到,此其一。”
岳飞见此情形,知道张叔夜不明白,只好详细解释:“金营占地虽广,但场地分布极为混乱,住人的,驻马的,安放粮草的地方相距甚近,毫无规律所言,此其二。”
岳飞说得慢条斯理,张叔夜连连点头认同,心中暗自赞叹:这个人年纪轻轻,对战场的观察却很是全面精准而且老到,将来成就非同凡响。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金人所依仗的,就是快马和重甲,而马最怕的就是火;只要我们带有足够的烈酒,突然袭击,然后用火具来攻击掩护,造成金兵的混乱,冲过这区区几里路程,全身而退应该不会有问题,甚至还能对金兵造成重创,尤其是现在这种风高物燥的季节。”
岳飞在张叔夜父子面前侃侃而谈,把金兵的情况分析得非常透彻;其中功劳最大的就是刚刚死去不久的种师道。
金兵这次二度南侵,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打得宋兵军心尽失,闻风而逃;有些州府甚至一看见金兵的旗帜,立刻打开城门投降,更谈不上什么反击;所以金兵一味专事攻城略寨,霸占地盘,根本无需考虑任何防守的事宜。
至于岳飞所说的第二点,女真人是游牧民族,所发起的战争都是以掠夺的方式进行,打赢了就抢,输了就跑,很少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安营扎寨,所以对营房的排布,对各种器械物资的安置都是随意而为之,完全没有宋朝兵营中的那么繁杂的规矩和门道。这也成了宋人可乘之机。
“好计谋,好礼物,大妙!”
张叔夜等岳飞说完,赞叹不已,随后传唤中军官入帐,到营外收取烈酒。
岳飞与张叔夜父子三人一道,围在书案上,把明天闯营的计划一一细化,商量到了深夜,方才辞行。
张叔夜把岳飞送到营门之前,突然发问:“我邓州大军也是今天才刚刚攻打下尉氏,岳世兄又如何知道来此处?”
这张叔夜用兵果然小心,到了最后还要试探岳飞,以免出错。
“金兵围城,圣上颁手谕让张大人入京护驾,我是从康王处得到的消息;我在此地等候大人多时,知道大人肯定要用上烈酒,于是提早替大人准备好,大人无需多疑。”
岳飞说完,还把一个包裹留给张叔夜,让张叔夜转交个康王赵构。
ps:谢谢zhuxyhh01大大黎家大少爷大大兄弟盟12弟兄大大靓女007大大毫无长处大大三牛aa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一百八十九章:猛龙出海

翌日辰时,正是晨操之后吃早饭的时候,金营的南门外,突然有大队的宋兵前来攻打。
那些宋兵显然是早有预谋,转眼之间,就把营门外的拒马鹿角等防御工事推散开,然后一拥而上,冲进了营房。
紧接着,漫天的火箭,各种大大小小的火把,瞬间就把金兵南边的营房给点燃,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金营内立刻乱作一团。
冲在最前面的,是张叔夜能拿出手来的唯一一支轻甲骑兵队伍,有三千乘骑,由张子伯和张仲熊兄弟两人带领,在金营中硬生生闯出一条血路出来,直指开封府汴梁城的南薰门。
不得不承认,岳飞给张叔夜出的这个主意实在太好使了:如今正是风高物燥的季节,各种物品极为干燥,再加上兵营里易燃的物件本来就多,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很短的时间,南边的金营就几乎变成了一片火海。
最要命的还是金兵的战马。
惧火,此乃马匹的天性。在大火之中,大量的马匹受惊,胡冲乱撞,不但干扰了援救的行动,直接撞倒和践踏伤了不少的金兵,还把火种给扯散开来。
用了一炷香的功夫,金兵方才反应过来,急忙划出隔火带,拦住火势的蔓延,然后组织兵马,阻击入京勤王的宋兵。
完颜兀术本原本也算是个谨慎的人,用兵小心,极少冒险;这次大意失荆州,被张叔夜火烧连营,损失惨重。究其原因。与军师哈迷蚩在东京汴梁城内安置的那个超级无间道郭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郭京这个无敌外挂完全没有辜负哈迷蚩的期盼。虽然唐恪和耿南仲因为阻碍各地兵马入京勤王而被贬值。而被钦宗皇帝新提拔上来的太宰何?孙傅刘韐等人还是变成了郭京的信徒。
老少两位皇帝都崇信和依赖的人物,臣下哪敢不遵从!
正因为这个缘由,后来所有宋室朝廷正式颁布的各种行政命令和军事调度,无一例外,全都有手抄本送到完颜兀术的书案前。
唉!你说宋朝焉有不败亡的道理。
“福祸相依偎半点不由人”。老祖宗这句话说得在理。郭京这个无敌外挂无疑非常准确省事而且神奇,但也有其副作用………那就是使用次数多了,会产生依赖性。
即便是强如金兵主帅完颜兀术和神算军师哈迷蚩,也不能例外。
完颜兀术和哈迷蚩固然能掌握宋朝廷正规渠道中的消息。然而宋钦宗个人随意而发的一封手札,并没有经过朝廷的正规途径,反而成了奇兵,打了完颜兀术一个措手不及。
本以为对宋朝的形势了如指掌,完颜兀术也逐渐放松的警惕,金兵营房的戒备守护水平已经到了最低的水平,所以才被张叔夜狠狠打了一记闷棍,吃了个大亏,这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火场中的情形,张叔夜早已精心安排好:所有的战马都蒙着厚厚的眼罩;所有的士兵。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一律脸带着湿口罩。身披湿披风半个时辰,邓州的三千骑兵已经冲破了金营,率先抵达了汴梁城南薰门前的护城河边上,分成两列,护住吊桥的两边。
随后又有几队的长枪兵到来,排在了骑兵的前边,掩护骑兵入城;毕竟对于宋朝而言,骑兵太珍贵了。
紧接着又有几队的弓箭手,默默地排列在长枪兵的后面。
一个简单的防御阵型很快就成型,掩护后面的大部队入城。
金营中的大火以及各种各样的异常举动,早已引起了城墙上官兵们的注意;汴梁城内所有人对与前来勤王的兵马都是期待已久,骑兵一到,便放下吊桥,打开城门,放邓州的兵马入城。
城门虽大,三万人入城也要花费不少时间。邓州的兵马还有一小半还在城外,金兵的第一支阻击队伍已经杀到。
汴京的护城河前,距离金兵的营地大约有六百步宽的空地。几千金兵正在策马从南薰门的西边疾驰过来。
张叔夜的这把火放得太猛了,这队金兵可是含恨而来,也不通报姓名,挥动手中的兵器,一味的埋头猛冲,转眼已经距离宋兵不到两百步远。
“咚”的一声重鼓,一片箭雨从长枪兵的身后射出,往金兵罩去;顿时有不少金兵堕落马下。
有人伤亡,金兵更加疯狂,狠狠给战马抽上一鞭,金兵推进的速度更快了。
宋朝的弓箭手才发射了两轮,金国的骑兵已经距离长枪兵不到三丈远。
忽然间,“咚咚”连续两下重鼓响起,前面三排的长枪兵用火折子点燃了腰间挂着的最后一个火把,一起朝金兵扔去。
紧接着,运劲在手,提起丈八长枪,前手松,后手紧枪身紧贴腰间,以脊椎为轴;扭腰正膀转胯以弓箭步向前跨出一步,大枪猛然刺出,狠狠地戳向前方。
宋朝制式枪术:猛龙出海
宋朝缺马,只能以步兵去应对外族的骑兵,因此也开发出一些用步兵对付骑兵的方法:利用用弓箭远距离射杀敌人是一种的方法;用长枪兵来模拟拒马,硬磕骑兵是另外一种方法。而如今邓州兵使出的猛龙出海正是后面的一种。
这招猛龙出海的发力方式,经过了宋朝几代人的演练,能让人站在地面发出最大的力量;对上骑兵,虽然还是吃亏,却总算勉强可以抵挡得住。
这招猛龙出海,后来被岳飞收进岳家拳中,作为岳家散手的杀招之一;辗转流传后世,成为了当代最著名的一个拳种…形意拳的主要招数之一:唤作崩拳。
当年的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成为一代传奇。
对于郭云深的崩拳,历史文献之中,最常见的描述就是:“莫樱其锋,当者必飞丈外。”
金兵的战马受到火把所惊吓,冲势稍缓,但还是结结实实地与宋朝的长枪兵撞在一处。
人力毕竟不如马力,虽然金兵伤亡也大,但前面三排的宋兵,已经全部倒下,或是被金人的狼牙棒砸死,又或是被金兵的战马所撞到。
ps:谢谢靓女007大大独奏二胡大大黎家大少爷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一百九十章入城

勉强冲破了宋兵的第一轮的阻截,金兵正欲策马往前推进,忽然听到一片齐整的叫“杀”声,紧随着眼前无数道明晃晃的亮光闪过,密密麻麻的大枪枪尖很突兀地出现在金兵的跟前。
又是一招猛龙出海。
这是第二轮的长枪兵,奋不顾身地持枪向前猛刺。
说到底,以步兵来对抗骑兵的真谛,就是靠人命和勇气来支撑,绝对的血淋淋,不存在任何的饶幸。
金人的骑兵虽然勇猛,但甫一开始就被宋兵所扔出的火把阵所延滞,紧接着是第一轮由长枪兵组成的人肉拒马,金兵的来势已经完全被截停;所以这第二轮的猛龙出海,真正给金兵带来了沉重地杀伤。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一统江山之后,下令麾下的众位猛将,每人献出威力最大的一招枪法,揉和自己的太祖枪法,从而形成历史上唯一的一门由朝廷创建的枪术………宋朝官家制式枪法。这跟现代天朝的广播体操有些类似。
这套枪法,由朝廷各级的枪棒教头逐层传授给士兵。当年梁山好汉豹子头林冲是八十万禁军的总教头,而金枪手徐宁则是殿前司金枪班直的教头。
猛龙出海之所以位列宋朝官家制式枪法第一式,威力巨大,在于它并不是简单地刺出。而是带有旋转的力量;当大枪抽离之际。身体中枪的部位已经被绞碎。血如泉涌,难以消停。
前几排的金兵被挡住,后面的金兵并不止步,还是继续策马往前压迫推进,狼牙大棒之下,甚至不分敌我。
宋兵也不示弱,余下的长枪兵,一拥而上。抖动长枪,迎着金兵的来势猛扎;而站列在最后的弓箭兵,则抽出腰间的佩刀和匕首,在人丛的间隙处闪入,朝金兵的下三路舍命攻去。
这种战法,是宋朝与契丹辽人交战百余年的经验总结:先是远程弓箭攻击,其次是以重盾兵长枪兵等逐次降低辽人骑兵的速度,最后全军近身纠缠拼命;如今用来对付金兵,同样见效。
一时间,金兵与宋兵纠缠在了一起。刀来枪往血肉模糊残肢断臂横飞;撕裂声喊杀声惨叫声此起彼伏。
现在已经到了比拼勇气和韧性的时候了。
乱军之中,突然传来一阵尖锐的嘶叫声;一名金兵将领。舞动宣花大斧,在乱糟糟的人丛中,杀开了一小片空旷的地方;尾随其后的金兵,逐渐聚集成型;宋兵的形势顿时变得岌岌可危。
形势越是混乱,双方的距离越近,移动的速度越慢,对宋朝的步兵越有利;反之,胜利的天枰就会往金兵倾斜。
那帮金兵也是很有经验,凭借己方的将领杀开一片空地,欲与宋兵重新拉开距离,给战马腾出启动起步的空间,如此以来,金兵就能再次占据上风,把尚未进城的宋兵给拦截在汴梁城的外面。
正在万分危急之际,一声尖锐而悠长的哨声倏然响起,哨声所经之处,宋兵纷纷往两边闪避开,让出一条小道;一员宋朝大将,骑着一匹甲马,抖动着丈八点钢枪,沿着小道飞快地朝那片空地冲过去。
那名金国的大将一口气劈飞了十来个宋兵,前面被砍开了大片的空地;金将哈哈大笑,刚要松口气,忽然有一骑战将斜斜冲近,一把明晃晃的枪尖闪电般地往自己的心脏部位刺来。
宋朝制式枪术:夜叉探海
金兵大将大吃一惊,刚要回身抽大斧来挡时,那把明晃晃的枪尖在胸前突然消失不见了。
那金兵大将心底一寒,毛发直竖,正欲变招时,为时已晚;一把枪尖不请自来,径直从金将的大嘴巴处强行闯入,从后脑透出。
宋朝制式枪术:乌鸦贯顶
那名用宣化大斧的金国将领是女真完颜部落的一名万户丈,名叫完颜银环;而使长枪的那名宋朝的大将就是张叔夜的大儿子………张子伯。
上阵交战与平时的比武演练不同,生死胜负只在一瞬间,而决定胜负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地形气候等外界环境的变化;包括队友对手的发挥;甚至是自己的心理因素,等等;并不是全部由交手双方的武艺高低决定。
比如三国时期,蜀中名将关羽一招就劈死了颜良,并不是说关羽的武艺就比颜良高出许多,而是在关羽与颜良交手的那一刹那,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全都站在关羽的这一边。
事实上,单纯以武力比较,以曹操的大将徐晃作为一个参照,关羽与徐晃交手八十回合,胜负未分(见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而徐晃只二十个回合便被颜良所打败。
有此可见,即便不能说颜良的武艺比关羽高,起码也相差不远,而颜良之所以被关羽一刀所杀,在于他太大意,对关羽战马的速度完全估计错误所致。
而现在完颜银环两招就败于张子伯的枪下,原因在于惯性思维和动作。
人的思想有惯性思维,人的身体也有惯性的动作。
完颜银环与宋朝的步兵打了好长一阵子,已经习惯了步兵的力量与慢吞吞的速度和节奏;当宋兵中突然出现了一名骑马的张子伯,无论是出枪的速度力量还是节奏,与宋朝的步兵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这使完颜银环一时适应不过来;措手不及之下,被张子伯一枪贯脑而死,那就再自然不过了。
把完颜银环挑落马下,张子伯并不收手,乘着那道气势,把丈八点钢枪向前伸出,腰转膀动臂扬腕翻……
四团枪花,呈正方形腾然出现在张子伯的马前。
下方两团枪花,各自闪出一把枪尖,分别拍向前方左右两骑金兵所乘战马的马头;那两匹战马吃痛,扭头往左右两边跑开。
上方的两团枪花,同样闪出一把枪尖,分别刺向金兵的额头;两名金兵的眉心旋即出现了一个酒杯大小的血洞,应声掉落马下。
如是者,张子伯狠闭着这口气,竭尽全力,挥舞丈八点钢枪向前猛冲,也不知冲了多远,一口气用尽,前面已经再没有任何金兵的存在了。
宋朝制式枪术:乘龙舞花大风火轮
这一招原本是武胜军节度使渤海郡王高怀德的家传杀招,专事乱战及冲锋杀敌之用;后来被宋太祖赵匡胤指名索要,并把这招编写进了官家制式枪术之中,高怀德也不敢不献。
如今被张子伯用上,一个冲刺,就把金兵勉强排列好得队形给冲了个透亮。
ps:谢谢zhuxyhh01大大独孤飒霜大大大寒尖大大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一百九十一章:皇恩浩荡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句古话当然是对领兵将军价值的一种肯定。其中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将领的行军布阵进退决策,对战局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二是指在两军对垒的时候,战将武力的发挥,往往能决定胜负的走向。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说的就是第二个含义。
现在张子伯在开封府护城河前的勇猛表现,把这句话给发挥的淋漓尽致。
只见张子伯调转马头,长长吸了一口气,咬紧牙关,全身劲力鼓荡,抖动枪花,双腿使劲狠夹胯下马肚,从后面再次向着金兵的队伍猛冲。
又是一招乘龙舞花大风火轮!
后晋开运元年(公元九四四年),高怀德随父出战,被五万辽军围困于戚城(今河南濮阳北);高怀德临危不惧,同样使出这招乘龙舞花大风火轮,单骑奋击,挟父突出重围,并以此功领罗州刺史。
传说高怀德使出这招时,连人带马都裹成了一大团枪花;而且在一瞬间,能够同时刺出三十六枪,刚好是天罡之数;当高怀德向前冲锋的时候,整个人都变成了一座绞肉机,沾之即伤,碰之立亡。使敌人闻风丧胆。
张子伯虽然没有渤海郡王高怀德这般的能耐,但也能同时抖出四团枪花来,分别在八个部位戳出枪尖;所到之处,金兵纷纷中枪堕马,个中的情形。竟然跟农夫在田地里收割庄稼有些相像。只不过张子伯收割的不是庄稼。而是人命!
金兵与宋兵贴身纠缠在一起。双方凭借的就是一口气,如今被张子伯这般猛冲狂打,士气消失殆尽,前几排的骑兵几乎被宋兵砍杀精光,而落在后面的骑兵,只有调转马头,落荒而逃。
打胜了,居然打胜了!
汴梁城上。鼓声雷动,阵阵的欢呼声响彻整个城楼。
这场胜仗打得痛快淋漓,太及时,也太解气了。
自从二度入寇以来,金兵的狼牙棒下,找不到一合之敌,不要说平民百姓,就是宋朝各级的官兵,也早已失去了抵挡的信心。
都不是傻瓜,没有希望的仗。必输无疑的仗,不会有人愿意打。
金兵不败。隐约之间已经成为宋人投降和逃跑的理由,而不是战败的结果。
想不到,张叔夜的这支来自邓州的勤王兵马,不但马踏连营,冲破重重障碍,突入京师护驾;而且就在汴梁城下护城河边,在众多城墙上的守城官兵的眼皮地下,示范了这么一出胜仗,而且是以步兵打赢骑兵的胜仗。
不知不觉间,汴梁城城墙上的官兵,腰板都比之前挺直了不少。
……
张叔夜的大军终于全部进入了汴梁城的外城门,在内城门前休整。
忽然内城门处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一顶长杆黄罗伞由远而近。
直径三尺六寸的伞盖,金丝银篦扎制,金黄色绸缎蒙顶,上面绣着游龙戏凤;周围下垂两层伞沿,上层为绿绸荷叶沿,下层为浅白透明抽纱,这就是传说中皇帝才配使用的九龙伞。
原来是钦宗皇帝亲自驾到,来迎接张叔夜的勤王兵马。
九龙伞下,钦宗皇帝一人一骑,在众多侍卫随从的簇拥下,来到大军的前面,张叔夜等一众将领连同三万大军,早已匍匐在地面,等候圣意示下。
“臣邓州南道都总管张叔夜入京救驾来迟,请皇上恕罪。”刚刚打完一仗,张叔夜叫喊甚为用力,如今声音都有些嘶哑了。
“不晚不晚,如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际,爱卿来到,朕就放心了不少;等其他州郡的勤王兵马到来,我们君臣一心,中兴大宋。”钦宗皇帝一边说,一边下马,亲手扶起张叔夜,并挥手让其他人平身。
钦宗皇帝这句话说得好听,但实际上,直到钦宗父子被金人掳走,汴梁城也没有等到第二支入京勤王的队伍;可怜诺大的一个宋朝,如今只剩下开封府这一座孤城,在二十万金兵的包围下苦苦挣扎。
“众位将士也都平身起来吧。”钦宗皇帝见其余的将士并没有起来,只好开金口下旨了。
原来邓州的将士们都是第一次进京见皇帝,有些惶恐,匍匐跪倒在地面,并没有看见皇帝的挥手动作,如今听到皇帝下旨,便都站起来,挺直了腰杆,异口同声地回道:“谢皇上隆恩!”
这个动作和谢恩回答,在邓州出发之前,张叔夜已经帮他们训练了一些日子,如今当着皇帝的面前使出,果真是军容整齐,训练有素。
钦宗皇帝曾经巡查过殿前诸班直和皇宫禁军的操练,虽然也是动作整齐划一,甚是好看,但如今与邓州军相比,气势上却是相形见拙。
“张叔夜及邓州众将士上前听封”皇帝的金口又开了。
“臣等在。”张叔夜连同属下三万将士,一起弯腰,单膝跪在地面。
“张叔夜领兵入京勤王,火烧金营,予敌重创,居功至伟,进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子张子伯,奋勇杀敌,身先士众,封中亮大夫授宁远将军,其余将士,全部论功行赏,月饷与上四军同用。”
钦宗皇帝是太子出身,自小接受各种帝皇之术,收买人心这一招自然是使用得娴熟无比得心应手。
不过钦宗皇帝的这个封赏也确实是出手大方,一步到位:张叔夜原本是邓州知府兼南道都总管,按宋朝的体制,只是一个四品官;而现在所封的这个资政殿学士和枢密院事,已经进入了宋朝的领导核心,仅比当年的枢密使童贯低一级;用当今天朝的术语,张叔夜进入了政治局常委的班子。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连升三级了,而是绝对的鱼跃龙门。
张子伯得封中亮大夫和宁远将军。这是个正五品官,也是连升三级。
最重要的还是三万邓州普通战士,饷银与上四军同用。
上四军,即是捧日天武龙卫神卫这四军。宋朝禁军律,直属皇帝指挥,武力最强,待遇最好;只不过之前跟随童贯征辽,折损泰半。
按宋朝的兵制,普通士兵每月的饷银是:上四军为一贯,中禁军为四百至七百文,下禁军为三百文。除了铜钱外,每人每月还有口粮六十升。
邓州的兵马是地方部队,原本归属下禁军,如今能享受等同上四军的待遇,这其实也算是连升三级了。
邓州三万将士一起雀跃欢呼:“谢皇上隆恩!”
与其说第一次叩谢皇恩有着很重的演戏成分,这第二次对皇帝的叩谢绝对是真心实意,如假包换。
……
《宋历。张叔夜传》中记载: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加延康殿学士。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
ps:谢谢zhuxyhh0大大大大靓女007大大浈旖沢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一百九十二章:康王赵构

康王赵构这段时间在东京汴梁城内已经彻底隐形,变成了一个看客。
赵构的母亲韦妃娘娘出身贫贱,韦氏与另外的一个宫女乔氏原是宋徽宗郑皇后宫中的普通侍女,结为姊妹,相约其中一人富贵时,不能忘记对方;后来乔氏得到宠幸,封为贵妃,向徽宗推荐韦氏,韦氏因而受到临幸。
就这样,韦氏被封为平昌郡君然后被擢升为才人婕妤修容;直至金人入寇,第一次围攻汴梁城,康王赵构自动请缨,前去出使金国当人质,韦氏才被徽宗太上老皇帝封为龙德宫贤妃。
康王赵构自幼觉得低人一等,尤其实在兄弟们一起玩耍的时候,屡屡被其他兄弟所讥讽和排挤,赵构无奈,只有把仇恨默默地埋藏在心底。
太子名分早定,在宋朝这个极端注重人伦和天理的国度,兄弟之间勉强还算是和睦,康王对皇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与母亲韦氏一样,康王赵构极善钻营。
因为身份比一般的皇子较为低微,难以和朝中的重臣和权贵搭上关系,赵构便把心一横,主动向当时朝廷中最为弱势,在民间却最受支持的元佑党人示好。
当时距离太师蔡京竖立“元佑党人碑”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司马光苏轼苏辙吕公著吕大防等所谓“奸党”早已被清洗,新一代的元佑党徒如李纲陈东等人,慢慢开始出头,恢复元气。
难怪唐朝的白居易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但无论如何。元佑党人依旧是弱势。而且群龙无首;所以康王赵构一示好,双方是**,一点即燃。
韦妃娘娘自小便给赵构灌输一个理论,无论是在朝堂上或是在民间,影响力越高,就越受父皇的重视,享受的待遇自然越高。
徽宗天子在位的时候,康王虽然不太受重视。但好歹是个皇子。而且因为不断经营,被大多数元佑党徒们拥戴为名义上的领袖,受到一帮清流文人的支持,在京师里也还算是个公众人物。
然而钦宗皇帝刚一登位,先是吴敏和李纲牵头,接着所有的元佑党徒包括清流文人和诸多太学生们,摇身一变,全都成了太子党。不,应该叫做保皇党。
皇帝的威权,竟然厉害如斯。
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让拥有它的人一呼百应,万众归心;而得不到它的结果。就是一无所有。
太子赵桓登位,康王最直接的体会就是,自己多年以来所谓的经营,转瞬即逝,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同竹篮打水一场空。
什么元佑党主什么忠良表率什么清流领袖等等,统统成了浮云。
徽宗天子退位的那一天,大出风头的全都是原来亲近自己的那帮元佑党徒,包括吴敏李纲等人;但为什么他们就不推举自己上位,而要去辅助那个软弱无能摇摆不定的赵桓?难道就因为他是太子?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刻骨铭心了,以至多年以后,当上高宗皇帝很长时间了,赵构依旧会在半夜中惊醒,以为自己依旧是那个卑微的九皇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