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荒混元仙君(青山)-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密藏密共同所传的观世音菩萨

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

第二卷成长篇【修真取材】舍利子性光团五色光

【修真取材】修光奇景录:舍利子,性光团,五色光

练功过程中,笔者在阅读古代许多修真求道之人的论述时发现:他们都把见到本性灵光视为成佛得道的标志。“阿弥陀佛”译意为无量光,“紫气东来”则是对老子气质的记述,说明佛道两家的创始始人都是修光之大成者,同时也说明了修光的重要性。通过选学我国传统修光功法,上自身领悟,果然前辈不误后人,不断出现种种奇光异景。

一、舍利子

它是修光中最早从玄关窍里如飞碟般出现的一点灵光。气功家乔长春先生解释得最为清楚。他说:“玄关非凡窍,一点阳精生在此,练功造化也在此。久而练之,突然跳跃而出的一纪飞升之物即是先天元性。练功家叫它胎元真种子、粟米玄珠、牟尼明珠、舍利子等。它实则一活物体,能与宇宙通灵。”仔细观察,它一经产生,就似乎在玄关定居。初出现时,形如粟米,色似明星。无论练功、工作、休息,只要思想稍一放松,它就像流星般闪烁而出。一旦注意它,就立刻隐匿无踪。它在运动中还不断变化,光彩照人,且行动带有轻微声响,但始终是一颗独往独来。其作用与宇宙通灵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因为它像一颗金灿灿的通讯卫星时而出现在蓝天里、紫云问或太阳周围。至于能否带回宇宙高能信息和高能物质,还有待验证。

二、性光团

它是修光中逐渐在印堂前凝成的一个光团。练功界有的称为“丹光”,有的称为天目通之“慧光”,有的称为人脑开发的。“辉光”,总之都可归纳为性光。笔者所见的是一个内有金色圆心、外呈蓝紫色、如电如露的美丽光盘。向蓝天看,它像一个白色云球;向白天看,它像一个紫色云球;从紫光中看,它像一轮金色的圆日。它与舍利子是同时存在的,因为时可见舍利子闯入这个光盘中一展风采。它与舍利于不同的是,始终稳定在印堂之前,所发挥的作用也明显得多。

性光团的作用:一个是它的与放映功能。无论做动功或静功,只要进入状态,通过它进行,随时都可以看到如自己模型般的圣婴和元神出窍的法身。开始一般由于身心调整,不断出现佛祖观音、龙虎怪兽、青山绿水、古庙天宫等幻象,就是它像转播彩色电视连续剧一样,一幕幕五彩缤纷地放映出来的。而这都是在临睡前头脑清醒的情况下收看的,完全不同于睡后做梦。二是它的采光与射光功能。如采纳日光,通过它向太阳一吸,光盘中立即显示一颗颗蛋大金丸。此谓之日精,可以着意吞入丹田。如此反复数次,立觉周身彩光四溢。还可以将此金丸向任何一处转射。射向室内挂图,则只见一团金光而看不到原有画面;射向树林;大片绿叶被染成红叶;射向庙字,顶上立即升起一团金光,闪耀之后,再化成一串串紫色气球。奇妙的是,这些气球无论出现何方,都一律慢慢流归于太阳之中。特别令人惊奇的是,它还能直接向太阳对射。对射几下之后,太阳周围很快布起一紫红云边,日身就像嵌进紫云的一面天蓝水晶圆镜,里面泛起潮水般的耀眼银波,堪称天人交辉的千古奇观。笔者起初误以为是强光照射下眼花缭乱的幻觉,但经千百次验证,并请有看光功能者进行对证,结果全是实情。

三、五色光

人体本来是一个会发光的系统,只要修光得法,人人都可激发出五色光来。实践体会,五色光并非依次出现并相互代替,而是因一定条件出现并在体内共存的。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修光。白光、金光具有很强的射性特点,一般在动功中修练采光、制光、发光都必须把左右脑半球交替一下或像孙悟空一样不停地眨动眼睛,才能看到闪电般的强光。这种强光古书中讲可以击败魔术妖法。严新先生曾经说海灯法师给功时往往突然射出一道白光。此光当然也可用于为他人治病。绿光是一种不稳定的中间色,发出去就像地球仪一样夹杂在其它光色之中。想专门采纳,发出绿光总是未能成功。稳定柔和的是蓝光和紫光,一般在静功中修炼。佛家把蓝光视为避邪祛病之祥光,释迎牟尼修炼的五色光盘就把蓝光作为排浊功,后被藏密花教发展成为专治疾病的药师佛修持法。这个光团,修炼得好就可祛病延年。笔者修炼此光,入静后胸中如电视‘机荧屏打开一样美丽、原有肺气肿、肝硬化、肾阴虚、盗汗、前列腺尿血等严重疾病均已痊愈,已经大量出现的鬓边白发和老年斑也逐渐消失,方识蓝光之神效)紫光则更上一层楼。它不仅稳定性强,而且复盖面大,只要进入功态,也同时进入了紫光世界。恍懈中自身如脱离了地球引力,缓缓上浮到紫色大虚之中,只觉得自身已融入美妙无比的茫茫宇宙,忘记了还有自身的存在。更为有趣的是,与宇宙融合良久之后,并未施加任何意念,自身又自动缓缓下浮,且伴随着一股紫露甘霖不停地喷洒全身。等到收功之时丹田已是紫气充盈。经此天人合一境界,自身融入宇宙之中,更不会再有七情六欲之干扰,实现断诸烦恼,身心净安。这对人体细胞的活跃和阴阳平衡的调整,无疑是一种最大的修为。此情此景,只有真正修成紫光者才能体会。

第二卷成长篇【神话传说】盘点中国民间十大情爱之神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神仙的传说,千百年来,民间也供奉许多神仙。这些神仙五花八门,有爱神、婚姻之神、送子之神、保安居家之神、登科及第所祈之神、福禄寿喜之神、财神以及各行各业之神等等。其中有不少神仙涉及**。这些现象不能仅用封建迷信来解释,主要是表达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祈求与向往。在阶级社会中,许多民众受苦受难越深,把命运寄托于神仙、寄托于来世的就越多。

这些信仰,这些传说,也是古代文化的积淀。由于它多在民间流传,无正史可循,所以流传的起始年月已难查考。但是,它的流传跨度大多有几千年,而且在不断地发展、补充、修改,直至明、清,甚至传诸现世。

一、媒神之祖

女娲是被中国民间广泛而长久崇拜的一位女性神,她被看成是创世神和始祖神。传说女娲能化生万物,她的最伟大的业绩一是炼石补天,二是抟土造人。

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造出鸡,初二造出狗,初三造羊,初四造猪,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到了初七,开始以黄土和水造人。考虑到人要代代相继,善衍不绝,于是创建了婚姻制度,促使男子与女子结合以生儿育女,于是女娲就成了第一个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神,又称“高禖”,这在本书第二章已述及。人们祭祀这位婚姻之神典礼十分隆重,修了女娲娘娘庙或高禖庙,用太牢(猪、牛、羊三牲齐备)这一最高礼节来祭祀她。这些庙至今在山东洛宁、山西河津、江西雩都等地区还有保留。女娲之神的出现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中婚姻以妇女为中心,女族长掌握着全族的婚姻大事。

二、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四大传说之首(中国的四大传说是“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歌颂男女真诚的爱情的)。牛郎与织女最初源于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与人格化。中国有不少神的传说都是源于此,如二十八宿、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魁星、南极老人星等。

牛郎星即牛宿,又叫牵牛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为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织女星又叫天孙,在银河西,和银河东的牵牛星相对。早在《诗经》中,就有了牛女二星的记载,但尚无故事情节,至汉时已被人格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濯素手,札札弄机杼。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大意是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孙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玉帝察觉此事,便派王母娘娘下凡押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悲痛万分,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天河,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此事感动了玉帝,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架桥,在天河相会。以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七巧节”、“乞巧节”。姑娘、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线乞巧——向织女乞求智巧、灵巧。唐人《七夕》诗云: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着看。

围绕着“乞巧”,又派生出来乞聪明、乞富贵、乞美貌、乞长寿等,而更多的则是乞良缘。

牛郎织女的传说历来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主题,不少美丽的诗歌文章由此而生。如宋代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旧时各地都有一些织女庙,把牛郎织女作为自由爱神来祭祀,以江苏太仓的织女庙最有名。

三、月神

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仙之一。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月光菩萨等。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们贬在人间,后来,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偷吃后升天而去,住于月宫,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有此事。

此后,月神就较普遍地为民间供奉。我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月神。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月神祈求团圆。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就写过一出《拜月亭》。《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也虔诚地对月神倾诉希望遇到意中人的情怀。清人丁耀亢所著的《续》第十八回中,一对痴男怨女郑玉卿和银瓶私尝低俗作品请删除后,推开窗户,双双跪倒,对着月亮说:“就两人有一人负心的,就死于千刀万剑之下。”有趣的是,有些单相思的男女也要请月神评理,或诉衷肠。明代有一首《桂枝儿》云:

闷来时独自在月光下,想我亲亲想我的冤家。月光菩萨,你与我鉴察:我待他的真情,我待他的真情,哥!他待我是假!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风俗。如苗族就有“跳月”的活动,青年男女在“跳月”中,寻求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永结同心。

四、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神,

又称“月老”。据沈三白《浮生六记》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开非烟非雾中。”我国不少地方有月老祠,如杭州西湖孤山下的白云庵中有个月老殿,殿的两旁悬挂着一副对联,脍炙人口,对联云: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这就是千百年来许多人供奉月老的原因。历史上记载月老最有名的是唐人李复言《续幽怪录》关于韦固娶妻的故事(本书第五章第七节曾经述及)。这个故事流传极广,明人刘兑还编了一出《月下老定世间配偶》的杂剧,即演此事。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薛姨妈对黛玉、宝钗说了以下这段话:

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究有机会作了夫妇。……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对以上这种说法,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许多青年男女都是相信的。月下老人给他们以美好的憧憬;同时,其中包含的宿命论的思想也使一些不幸婚姻的当事人只能默默忍受。

至于拴红线,后来成为一种婚礼仪式,唐代就有记载。到了宋代逐渐演化为“牵红巾”,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嫁娶》中有详细记载。到了清代,又变成在婚礼中扯起红帛或红布,新郎、新娘“各持一端,相牵入洞房”。这种拴红线、牵红巾或红布的风俗,至今在有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还能见到。

五、恋爱之神

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不少有情人难成眷属,于是只能向神仙祭祷,以求神仙帮助,这神仙就是恋爱之神——泗州大圣。

泗州大圣流传于广东、福建一带。他的产生有段故事:福建惠安和派派两县交界处有一条洛阳江,水流湍急,无法架桥,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也没成功。有一天,有个老翁与一绝色女郎划船在江心,老翁宣布有谁以钱掷中姑娘,就把姑娘嫁给谁。于是前来投钱的人不计其数,可是钱都落在江里。这样过了几个月,江底积满了钱,成为架桥的奠基石。实际上,这位老翁是土地爷变的,姑娘是观世音菩萨变的,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架桥。

可是,就在这大功快要告成之时,一个聪明的泗州人想了个巧妙方法,用钱掷中了姑娘。老翁便叫他到凉亭去议婚。这位泗州人往凉亭里一坐,就起不来了,原来他的灵魂被观世音菩萨度化到西天成佛去了,而肉体还留在亭中,成了民间膜拜的泗州大圣。

人们传说,泗州大圣十分理解与同情追求美满婚姻的痴男怨女,只要在泗州大圣佛像的脑后挖下一点泥巴,偷偷地撒在对方身上,对方就不会变心了,爱情、婚姻就会得到幸福的结局了。但是这一来,这座佛像的后脑勺就只好一修再修了。

六、喜神

喜神就是吉神。人们总是希望趋吉避凶、追求喜乐,所以要造出一个喜神来。结婚乃人生一大乐事,所以办婚事又称办喜事。办喜事当然离不开喜神,旧俗,新娘坐立须对正喜神所在的方位,但这方位何在,就要请教阴阳先生了。

阴阳先生对于喜神方位,还有一套说法,收入清朝乾隆年间成书的《均纪辨方书喜神》中:

喜神于甲巳日居艮方,是在寅时;

乙庚日则居乾方,是在戌时;

丙辛日居坤方,是在申时;

丁壬日居离方,是在午时,

戊癸日居巽方,是在辰时。

阴阳先生推算出喜神的方位后,新娘的轿口必须对着该方向;新娘上轿后,要停一会,叫作“迎喜神”,然后才能出发。

旧时,北京院中还有这种习俗:大年初一天刚亮,女要拉上相好的去走“喜神方”,即寻找喜神所在的方位,认为“遇得喜神,则能致一岁康宁;而能遇见白无常者,向其乞得寸物,归必财源大辟”。

喜神并无特殊形象,完全是福神——天官的翻版。与其它婚俗、性俗相比,拜喜神的风俗似乎迷信色彩更浓一些。

七、床神

祭祀床神的风俗由来已久,宋朝已流行此俗。宋人杨循吉《除夜杂咏》诗云:“买糖迎灶帝,酌水祀床公”,即是指此。俗传床神有男女之分,床婆贪杯,而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这叫男茶女酒。祭床神时,置茶酒糕果于寝室,祈“终岁安寝”。时间各地不一,有的地区在除夕接灶神后,接着祭床神;有的地区在上元日后一日,即农历正月十六祭床神。

旧时有些地区还有“安床”习俗,即在婚礼举行的前几天在洞房内安放新床;其位置要按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窗向、神位来确定,忌与桌、柜、橱相对。安床要选择吉日良辰进行。安床后,当晚要拜床母。在明、清时就有拜床母的习俗,清代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就有这方面的描写。婚礼礼拜床神,是希望新婚夫妻如胶似漆,生活幸福美满。

八、和合之神

古时和合之神有不同的含意。《事物原会》云:“和合神乃天台山僧寒山与拾得也。”“和合”一词,有和睦同心,调和、顺利等意,最早则见于《周礼·地官》,在“媒氏”疏中云:“使媒求妇,和合二姓”,这应是“和合”之正解。所以和合神原主家人和合,逐渐演变为婚姻和合之神;并由原来蓬头笑面、擎鼓执棒的一位神,衍变为一持荷、一捧合的二神。持荷由于“荷”、“和”谐音,棒合也出于此故。

苏州寒山寺的大雄宝殿后壁,嵌有清代名画家罗聘所绘寒山、拾得写意话画石刻。大殿旁堂屋供奉木雕金身寒山、拾得塑像,一人手持一荷,另一人手棒一合,造型古朴,栩栩如生。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时,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于是,寒山、拾得这“和合二仙”又作“和合二圣”。旧时常有悬挂和合二仙图于中堂者,取谐好吉利之意;又常于婚时悬挂,象征夫妻相爱。

九、子孙娘娘

“多子多福,子孙满堂”是过去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态和追求,为了礼佛拜神、祈求子嗣,众多的送子神仙也应运而生。送子神仙名目繁多,一般都称为子孙娘娘。如广州著名的祈子神庙——庙中,主神为夫人,附祀的有张仙、华陀、月老、花王、桃花女、斗姆等,大都与生育有关;还有二十奶娘神像,也都和生育有关。这二十位子孙娘娘的名目如下:

保痘夫人胡氏梳洗夫人张氏

教食夫人刘氏白花夫人曹氏

养育夫人邓氏血刃夫人周氏

转花夫人宁氏送子夫人谢氏

大笑姑婆祝氏剪花夫人吴氏

红花夫人叶氏小笑姑婆黄氏

羊刃夫人苏氏濑花夫人林氏

保胎夫人陈氏教饮夫人梁氏

教行夫人黄氏腰抱夫人万氏

栽花夫人杜氏送花夫人蒋氏

所谓“花”,是指胎儿、婴儿。“白花”指男孩,“红花”指女孩。“转花”是指女转男。这里的子孙娘娘众多,分工细致,从投胎、怀胎、定男女、保胎,直到分娩、养育,乃至吃、喝、梳洗、行走、去病等无所不包,所以很受人们、特别是妇女们的欢迎与崇拜。正如清道光时《佛山忠义乡志》卷十四所说:“会盛于省城河南,乡内则甚少。惟妇人则崇信之。如亚妈庙各处,内有十二奶娘,妇人求子者入庙礼拜,择奶娘所抱子,以红绳系之,则托生为己子,试之多验。然年卒不少。”

台湾的子孙娘娘叫注生娘娘,“注生”是执掌生育之事。这位注生娘娘是从大陆传过去的,原为福建的临水陈夫人,又被当作妇女难产之神。福州的注生娘娘庙在主神两侧竟有三十六婆祖,而台湾和福建其它地方的注生娘娘庙中的婆祖一般为十二位。天津天后宫中的子孙娘娘也很有代表性:正殿中的主神是天后圣母,左右则是她的化身娘娘,名曰眼光娘娘、子孙娘娘、耳光娘娘、斑疹娘娘、千子娘娘、引母娘娘、乳母娘娘。

十、娼神

过去女供奉的神明除通用神外,还有自己的专用神。最早的娼神,据称是春秋时的大政治家管仲。清代的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云:“娼族祀管仲,以女闾三百也。”关于“女闾三百”一事,《战国策·东周策》云:“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明人谢肇浙的《五杂俎》云:“管子之治齐,为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国。”由于管仲是历史记载最早公开地、大规模地设倡者,所以被后世女奉为祖师与神明。

除管仲外,古代娼还信奉白眉神。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白眉神长髯伟貌,骑马持刀,与关公像略肖,但眉白而眼赤。京师人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者”,必大恨,其猥亵可知。徐珂的《清稗类钞》说他又叫妖神:娼家魔术,在在有之,北方家,必供白眉神,又名妖神,朝夕祷之。千百年来,娼对白眉神十分恭敬,“初荐枕于人,必与艾豭(老公猪,指嫖客)同拜此神,然后定情,南北两京皆然也。”

第三卷成熟篇【星】中国占星术之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是指北天(中央)和东宫、南宫附近不包括二十八宿的那些星座

即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其中的紫微垣为所谓的“中宫”,和四象(龙虎龟雀)并称,对应黄龙,为黄帝,为轩辕,头向“星”、“张”二宿,尾向“柳”、“井”二宿,属土,象征统治天下的帝王。

“紫微垣”:宫室之位

紫微宫有十五颗星,环成两个半元,包围北极星,其中东方八星,西方七星。紫微垣包含紫微、北极、勾陈、天皇大帝、五帝内座、尚书、权衡等三十多个星座,是君王休息的地方。紫微宫诸星明亮稳定则表示吉祥,特别明亮表示臣子尽职,晦暗则表示臣子失职,诸星不明亮就是要有战争发生了。

“太微垣”:朝廷之位

太微宫也有十五星,在翼宿、轸宿的北方,紫微垣的旁边。是君王听政的地方。太微垣主刺奸去恶之事,十星同时明亮表示将军之间协同,不明则是臣子失职,摇动是诸侯谋反,偏移是刑罚过重。

“天市垣”:明堂之位

天市宫二十二星,在房宿、心宿东北,又称天府、长城。这二十二星分别以地域来命名:魏、赵、九河、中山、齐、吴越、徐、东海、燕、南海、宋、河中、河间、晋、郑、周、秦、蜀、巴,梁、楚、韩。诸星的明暗就预示所在地的情况。天市垣主权衡、聚众,又称天旗庭,主斩戮。天市就是天之都市的意思,是聚汇的地方,也就代表了商业。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则是沿着黄一赤道带(究竟当初是以黄道还是赤道为基准划分的,至今没有定论)分布的星群。它们又被分成四方四群,各方有七宿共成一象,而且各有自己的象征神物。

——东宫苍龙(青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角”:左刑、右兵

两星十二度,另包括周鼎、天田、平道、平星、进贤、天门、库楼、南门等星座。

角宿主造化万物,传播君主的威信,称作“天关”。星明亮为太平;芒动则国家不安宁;日食天下乱;金星、火星犯角宿是有敌入侵;金星守是大将把持朝政。角宿的左角靠近天田座,是理的象征,主刑法,它的南边是太阳道,五星犯,有水灾发生;角宿的右角为将军,主兵,它的北边是太,五星犯,有旱灾发生。

“亢”:朝廷、疾病

四星九度,另包括左右摄提、大角、折威、颉亢、阳门。

亢宿主天下的礼法,摄提是管理天下的上传下达、文案、法律等等,又主疾病疫害。诸星明亮为祥兆,星晦暗就天下大乱、四处旱涝,大角座在左右摄提中间,称做天子梁栋,金星守大角是战争的预兆。亢南边的折威座主斩杀。东南方的颉亢主考察诚实,监察机构。再南方的阳门是边塞、关隘、险阻的象征,预示边境情况。

“氐”:宫室、妃嫔

四星十六度,另包括招摇、梗河、帝席、天乳、亢池、天辐、车肆、骑官二十七星、车骑、骑阵将军。

氐宿为天子之路,又是后妃之府。

“房”:布政之官

四星六度,另包括东西咸、罚、键闭、钩铃、日、从官。

房宿为明堂,是天子政策的地方。

“心”:天王之位

三星六度,另包括积卒座。

心宿又叫天火,天王之位,中间一星为天子之位,旁两星分别是太子和庶子。积卒在西南,十二星,是军士的象征,过于明亮是兵祸的先兆。

“尾”:君臣、后宫

八星十九度,另包括天江、神宫、天鱼、大龟等,靠近天河。

尾宿是后妃之府、后宫之场。第一星为后,然后是夫人、嫔妾等。在第三星旁有一傍星为神宫,是解衣内室。尾宿诸星明亮均恒则是后宫有序,子孙繁衍;暗淡则是关系疏远;摇动等则是君臣不合;就聚是大水;水星月晕则后妃死;火犯是宫中内乱;唯有土星犯尾宿是吉祥的预兆(天子临后宫)。

“箕”:口舌、五谷

四星十一度,又称天津,另包括糠、杵、臼,靠近天河。

箕宿主八风,五星在箕的东边是有风的预兆。又主口舌、客人、蛮夷诸国。所以蛮夷国家有动静则会表现在箕宿。诸星明亮则五谷丰登,君王不受谗言;昏暗是君王不在、粮价昂贵、蛮夷不服。

——北宫玄武(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

“斗”:宰相、受禄

六星二十四度,另包括天弁、建、天鸡、狗、狗国、天渊、鳖等。

南(蟹)斗又称作天庙、天位、天阙、天机、天府、天库、天洞。是宰相之位。主天子的寿命、酌量政事、禀受爵禄。南方两星主兵革、其次两星主爵禄、北方两星主寿命。诸星动摇是君臣失势;大小不齐是贤臣被驱逐;暗淡则是丞相被废黜。

“牛”:道路、牺牲

六星七度,另包括织女、渐台、辇道、左右骑、河鼓、天浮、罗堰、天田、九坎。

牛宿又称牵牛,主祭祀牺牲。

“女”:布帛

四星十一度,另包括扶箱、奚仲、天津、桍瓜、败瓜、离珠以及代、秦、周、赵、魏、韩、晋、燕、楚、齐、郑、越。

又称须女,是天之少府,主步布帛、珠宝、宝藏,又主嫁娶。星明则天下物产丰富,女工、库藏充足;暗小则国家资源缺乏;五星犯则妇人之灾。

“虚”:祈祀

两星十度,另包括司危、司非、司禄、司命、哭、泣、离瑜、天磊城、败臼。

虚宿是庙堂,主死丧哭泣、坟墓祭祀。是天子处理与阴间关系的地方。有关的事宜就占看此宿。星明则天下安定;不明则天下旱、动摇则有死丧。

“危”:宗庙

三星十八度,另包括造父、天钩、车府、人星、杵、臼、盖屋、坟墓、天钱、虚梁。

火星守危宿是大灾的征兆。年成不足、遭瘟疫、死无葬、东南有战争、大臣反逆、改朝换代、天下大旱、米贵十倍。

“室”:土工

两星十七度,另包括腾蛇、离宫、土公吏、雷、电、垒壁阵、羽林军、天网、北落、斧钺、八奎。

主土工之事、三军粮草。星明则国家昌盛,不明则鬼神不享受祭祀,国家疾病疫害多。

“壁”:文章

两星十度,另包括天厩、霹雳、云雨、斧锧。

主文章,星明则道术学问昌盛;大小不同则为天子轻视学问、学者地位下降;晦暗则结党专权。

——西宫咸池(白虎):奎婁胃昂毕觜參

“奎”:兵戎

十六星十七度,另包括策、王良、附路、阁道、军南门、外屏、土司空、天涸。

主军队、水利。明亮则安定;动摇则国家必有战争,另说有赦免罪犯的可能。皇帝不理朝政则奎宿有角。

“娄”:天狱

三星十二度,另包括天大将军、左右更、天仓、天庾。

主放牧,饲养,是天下万物收藏的地方。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