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荒混元仙君(青山)-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刹女接过芭蕉扇,叩头谢恩,只出了幽冥血海。直接望那西牛贺洲而去……

那灵宵宝殿内,昊天王母正兴致勃勃地观看着一群仙女的舞蹈,突然看到这股光芒,两人顿只觉意兴阑珊,浑然没了继续观看表演的兴趣,只伸手拂退众人……

天南不死火山之下,那正在闭目端坐,镇压地心岩浆的洪荒飞禽之首凤凰露出欣慰的微笑。华夏这时,一棵红树闪现,却是口吐人言,道:“恭喜道友!孔宣能有如此机缘,道友真是好福气啦!”

凤凰却是拱手朝蓬莱岛方向一拜,叹道:“我一生中的遗憾便是未能尽心教导我的两个孩儿,如今混元仙君替我完成了此事,混元仙君对我凤凰一脉之恩,真是永生难报了……”

娲皇宫中,圣人女娲看到这股红光,也是会心一笑,却又抬头看见座下那万年来未曾笑过的陆压,不由得又长叹了一口气。而陆压,却似乎这天地间的一切都不再和其有关……

西方佛教,八德池边,两位佛主接引和准提看到这股红光,两人望向那遥远的东方。接引脸现疾苦之色,道:“师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准提长叹了一口气,想起了自己度化孔宣故事,只升起一股无力地感觉,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金鳌岛碧游宫内,上清圣人通天教主那张三百多年来一直板着的脸庞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只喃喃自语道:“我也成了一个观看游戏之人……”

昆仑山玉虚宫内,玉清圣人原始天尊却是收起了那嘴角的一丝笑意,望望西方,又望望蓬莱岛,表情复杂,长叹了一口气……

东胜神州,诸侯鲁国。一条荒烟古道中,一位白发苍苍地老者骑在一头青牛之上,一位中年道士牵着青牛缓缓而行,赫然是那三清之首的太清圣人太上老君与那前截教掌教大弟子多宝道人。太上老君望着那道红光,却是看着前面的多宝道人,缓缓道:“多宝,你我日后数个无量量劫相争的对手终于出来了!”

多宝道人牵着青牛,抬着眼睛茫然望去,又低着头看着自己一步一步走过的脚印,只仿佛从未看见那道红光,也未听见老君言语一般……

太上老君与多宝道人两人正在山间行走间。突然,老君停来,朝多宝点点头,多宝会意,摇身一闪,便进入到那老君那先天至宝太极图中。

老君放任青牛游走,来到一山坡上,只见一青年道人身着红色道袍,手持一块墨黑令牌,正望着蓬莱岛上的那片红光喃喃自语,神色甚是沮丧。

老君定眼一看,赫然发现此人竟然也有那准圣境界,怕是不在自己门下弟子玄都之下,洪荒中竟然还有此等高手?

老君座下青牛见道此道人,竟然似乎甚是畏惧。老君大吃一惊,自己座下青牛可是自己得道之前便收服地灵兽,跟随自己日久,怎么会有如此表现?

老君掐指一算,心中便已了然。只下得青牛背来,拄着扁拐,缓缓走到此道人面前。叹道:“昔日贫道在道祖鸿钧紫宵宫中天道时,道祖曾言:‘大道三前,条条可达至境!’贫道也是深以为然!”

那青年道人一身修为也达化境,此刻竟然见到有人能悄无声息的走到自己跟前,只面色剧变,能无耻瞒过自己地,那得什么修为?

待听得老君言语后,青年道人与看到老君模样,顿时恍然大悟,直欲朝老君下拜。

老君抬手一挥,那青年道人便拜不下去。

老君看着那青年道人,一字一顿道:“我有我的道,孔宣有孔宣的道,你有你的道……”

说完又将手上先天至宝太极图一展,那多宝道人便飞了出来,老君指着多宝对那青年道人道:“这是原截教开山大弟子多宝道人,他也有他的道……”

老君正说着,突然心有所感,只将太极图望空中一铺。然后身子缓缓升起,老君正禁端坐于那太极图上,遥遥地望那道祖紫宵宫中一拜。

多宝与那青年道人都知道老君要讲解那太清圣人大道,当下两人皆是面露激动神色,一齐朝老君一拜,席地端坐下来,倾耳聆听。

太极图幽幽发出一片片混沌之气,将老君包裹起来。老君闭目沉浸其中,和那混沌之气融为一体,人也似乎变得虚无飘渺起来……

天地仿佛都静止下来,有那清晨的太阳升起来,阳光洒在老君身上,朦朦胧胧让人产生一种顶礼膜拜之心……

老君开口念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句话的意思便是:天地万物地道理用言语表达,就并非原本道理的意思了;道理有名相,就并非原本的道理了。

大道为物,只可意味,不可言传也!你能摸索多少,全在于个人的造化机缘也!

有些人穷其一生,足不出户,不问世间寒暑,只埋头苦修,却是离那大道也行越远;有些人整日里放浪形骸,日日清秋大梦,偏生又找到了自己的大道。

第三卷成熟篇第一百三十五章老君传道麒麟墨家

宝与那青年道人如沐春风,只觉得一阵阵暖流在冲击魂。华夏前面仿佛有一座高山,两人奔跑着向那高山走去,待走到近前,却发现那高山离自己得更远了……

老君继续念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多宝突然想起自己的的一生:原本是道祖紫宵宫前的一块石头,日夜吸收着紫宵宫前的灵气,那一日,自己正在想着要怎样化形间。突然身前出现了一位面色刚毅、手持青色宝剑的道人,那道人出手点化了自己。

从此,自己就拜了此道人为师。也知道了此道人的名号,正是按三清之一的通天教主。自己跟随着通天教主辗转四方,师弟师妹也渐渐多起来。后通天教主建立截教,自己惊截教掌教大弟子,那时的截教好生兴旺,万仙来朝……

谁知道封神大战中,截教受了阐佛人三教的算计,全军覆没,只余下了无当圣母与龟灵圣母两位师妹,如今也不知身在何方……

那时候,自己日日在想着如何出得太极图,如何去重新振兴截教,去找那阐佛人三教四圣报仇,哪怕是身死飞灰也在所不惜……

可这三百年中,日日有太上老君在外面为自己讲解着太清圣人大道,自己那原本有若磐石的心灵,也在慢慢动摇,甚至觉得,心中的怨念,都在那一天天的减少……

如今这太清圣人太上老君为自己讲解那无上至道。每个人都有自己地道,可我多宝的道呢,在哪里啊……

那位红衣道人也是想起了自己的身世:自己本为那洪荒走兽之尊麒麟王的唯一儿子。亿万年来,日夜跟随着父亲在那麒麟山苦修,从不过问世事,终于在两千年前,自己一举达到了准圣境界。华夏

麒麟想道:自己听闻洪荒多才俊,便拜别了父亲,立誓要出来见识一番。那段时间,洪荒中也甚少有人是自己一合之敌。只让自己好不惬意。千年前,自己竟然在三山关下遇见了那洪荒飞禽之首凤凰的儿子孔宣……

麒麟为走兽之长,凤凰为飞禽之长。一管天、一管地。就如那巫妖两族一般,两者也是相互见不得面……

自己便与孔宣赌斗,谁输了谁便替对方为奴千年……

那孔宣背后五色神光好生厉害,自己使尽全身气力,用那麒麟**,与孔宣斗了三日三夜。却终究还是输了一招……

自己,便按照赌约。在三山关下跟随着孔宣度过千年时光,孔宣虽然从来都没有为难过自己,但身为洪荒走兽之长麒麟的儿子,如此大辱,自己又怎能忘记……

麒麟又想道:三山关下蓬莱岛与群圣相争之日。也正是自己千年脱困之日,自己见到了孔宣在三山关下表现的实力,心道自己怕还还是无法打败孔宣。

于是自己重新回到那麒麟山。苦修三百年又斩却一尸,进入那准圣中后期境界。又向父亲麒麟王讨要了那块天地间的第一块令牌,后天灵宝玄墨令,决意要再寻找孔宣,一报那千年之辱……

谁知道,在自己来到这鲁国之后,竟然发现了孔宣在这三百年间也是功力大进,还悟得了孔宣的大道,怕是自己,还是打不过那孔宣,雪耻之日怕是遥遥无期了,自己只觉心灰意懒……

正在这时,这位太清圣人来到了自己的面前,只寥寥数语,就点化了自己。华夏竟然还为自己讲解那悟得地无上太清圣人至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孔宣有孔宣的道,我有我的道,可是我地道,又是什么道呢?……

太上老君还在那念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太上老君将完这一句,只缓缓对着端坐在自己面前的多宝和麒麟道:“此上为我悟得的太清圣人大道也!共九九八十一篇,前三十七篇为‘道’,后四十四篇为‘德’,可取名为《道德经》也!”

只见天外一片七彩霞光飞来,径直落大老君身上。

《道德经》与《黄帝内经》、《易筋经》合称为“上古三”,是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

《道德经》乃是太清圣人太上老君阐述自己对天道的理解,从而达到对人道的指导。《道德经》对民族千百年来地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民族性格地铸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指导着后世无数的修真之士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地底蕴。

多宝与麒麟在那喃喃自语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君也不打扰,收了太极图,只闭着眼睛,仿佛自己也沉浸在自己的大道之中……

是啊,天之道,利益万物而不加害;圣人之道,为万民造福而不争功。

多宝叹息一声,身形一闪,便飞进那太极图中而去……

麒麟手中的那快玄墨令只微微发热,散发着幽幽黑光。麒麟蓦然惊醒,看着眼前地端坐的太上老君,麒麟行那三跪九叩大礼道:“老师在上,请受麒麟一拜……”

麒麟说完,只对着老君行了那三跪九叩大礼。

老君道:“以你身份修为,自也可为我弟子,不过你我之道各不相同,是故你不能为我亲传弟子,便为我记名弟子如何?”

麒麟自然知道老君的意思:麒麟之道,或不在那老君道家之下,是故老君不收麒麟为亲传弟子,好让麒麟之学说自由独立也!

麒麟心中大是感动,拜道:“敢不从老师之命?”

老君点点头。

麒麟复又道:“弟子今日悟道,尚不完全,当继续潜心研究也!还请老师为弟子之道取名!”

老君道:“方才你悟道之时,你身上玄墨令有所牵引,是故此令或可为你指引道路,你之道便取名为‘墨’,如何?”

麒麟道:“如此甚好,日后弟子之学说便为那‘墨’家学说,我麒麟神山位于阳翟,日后麒麟行走江湖之时,便取名为‘墨翟’也!”

老君掐指一算,叹道:“我有徒如你,也是深怀欣慰也!你墨家学说日后自会传便洪荒,不在那孔宣学说之下!”

顿了顿,老君又道:“然则无论是立教或者建立学派,皆离不开气运二字,你墨家只有那玄墨令镇压气运,或可短时间大盛于世,然终究不能持久也!”

圣人之言,自然不虚,墨翟大惊失色道:“还请老师指导!”

老君道:“你可先行前去传道,五百年后,你去天庭三十三重离恨天寻那太清道人,其自可为你解决一切!”

太清道人乃是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化身,在天庭成立出,道教为表示对天庭的支持以及控制,人教太上老君派了太清道人在天庭供职,阐教派了南极仙翁在天庭供职。

墨翟拜谢!辞别太上老君而去……

紫宵宫内,到已经身化天道的道祖鸿钧却是悠悠的将眼睛睁开,只伸手向虚空一抓,顿时,便有一道幽灵飞到道祖手中,道祖看着那道幽灵,道:“亿万年来你心存怨念,如今被我点化,你也去寻找你的道,去吧!”说完,将手一挥。

那道幽灵便飞奔地界而来……

孔宣出得神光府,径直奔玄木府来,却是见得乐毅正携手云霄立在府前,正在等待自己。孔宣只觉得心中一暖,上前对乐毅行一礼道:“兄长!”

乐毅扶起孔宣,道:“兄弟!”

两人只相视一笑,一起进得府来。

待得三人进得府来,孔宣却是突然朝乐毅深深一拜,乐毅自然知道孔宣所为何事,只笑道:“兄弟何需多礼,为兄也是昔日受凤凰前辈大恩,此次略有报答而已!”

孔宣叹道:“母亲用心良苦,我那不成器的兄弟怎能知道?若没兄长之助,怕我母亲的功德迟早会被他坏个精光!哎,长兄为父,我当大哥的终究是没有尽到责任!”

原来孔宣刚才一拜乃是感谢乐毅点化大鹏事宜。

第三卷成熟篇第一百三十六章气运当头孔丘儒家

宣当日在三山关下,立誓要建有情之道,行人定胜天修炼四百年后出得关来,自然是大道将成,要推广于世了,所以云霄才有此说。华夏

孔宣淡淡一笑,道:“道祖鸿钧当日身化天道时,曾说‘大道三千,条条可大至境’,而后又云指引下,太上老君人教‘清净无为’、元始天尊阐教‘阐扬光大’、通天教主截教‘破而后立’、接引准提二人之佛教‘西方极乐’。做为道祖门人的五圣,自是各自对天道表述了自己的看法。”

孔宣顿了顿接着道:“原始天尊阐教‘阐扬光大’事事遵循天道,却是毫无自己见解;通天教主截教‘破而后立’,要截天道下运行的那一丝空隙,却不免走上偏激;接引准提二人的西方佛教‘西方极乐’,自我封闭,如何大兴于世?太上老君为道祖鸿钧首徒,有‘一气化三清’之功,最为接近道祖天道,道是‘清净无为’,实则承认天道之下的各发展规律,‘优胜劣汰’,维护天道运转不息,然每人先天出生不一,若任由其‘弱肉强食’,岂不是无那众生后天努力之功?”

孔宣只将四圣思想娓娓道来,当下乐毅与云霄二人听得连连点头,云霄道:“孔道友真是大才,对五圣四教理解得如此透彻。”接着又叹了一口气道:“若通天教主明白此理,诺大一个截教便不会有如此境地了!”

云霄终究乃是截教出身,和通天教主师徒之情深厚,当日不得已之下被通天逐出截教,却还是一直心系截教。一直在索截教在封神中为何被天道遗弃。只不过云霄一直以来,对通天思想深信不疑,是以未想到此点,今日听得孔宣言语,自是恍然大悟。华夏

乐毅听得孔宣言语,心中也是暗暗赞叹,孔宣能想到此些,难怪日后能有如此大的成就。然三清教派如今封神已过,形势明朗,还要好思考一番。更让乐毅叹服的是孔宣对如今西方佛教的评论,要知接引准提现在所兴的佛教乃是后世所云地‘小乘佛教’,因其教义中只讲究门下弟子的‘度己’,而不‘度人’,所以并未大兴于世。

而后世真正兴盛于世的佛教乃是太上老君西出函关‘化胡为佛’,多宝如来所建立的佛教,也即后世所说的‘大乘佛教’,多宝出身截教,深得通天‘破而后立’真传,在皈依接引准提后。将截教的‘有教无类’与小乘佛教的‘修身度己’结合起来,采两家之长。是以大乘佛教‘修己度人’,才为世人所接受。

乐毅见云霄心情黯然,只劝慰道:“妹子也不必太过沮丧,道祖鸿钧既然说了‘大道三千,条条可达至境’,通天教主以圣人之能亲立截教,行‘破而后立’,虽剑走偏锋,却也有其道理。”叹了一口气,又道:“截教虽然门下众多。然真正得通天教主真传之人却只有妹子与多宝二位截教准圣。妹子虽经历了封神之痛,然斩得第二尸,进入准圣后期,何尝不是‘破而后立’?那多宝在封神中被太上老君用太极往擒。虽经受那灭教受辱之痛,以后又怎会没有大机缘?”

乐毅又接着道:“截教门人中,在多宝和妹子之下。修为高者便是那赵公明和金灵圣母二人,其两人对通天教主的‘破而后立’思想领悟只在多宝与妹子之下,是以虽然身死封神大战,然一人成就财神,日后享受人间香火之多不在三清之下,一人成就斗部正神,乃天庭势力最为强悍之部,连那天庭之主昊天也要为之侧目,如何又不是机缘一番?”

乐毅歇了一会道:“那日万仙大阵中,却是未见到截教四大内门弟子中的无当圣母与龟灵圣母二人,如此关系到截教存亡之一战,这两位圣母怎会无故失踪?定是通天教主在大战之前悟道了天机运行,于是将截教‘破而后立’思想发挥到及至,命两人另寻机缘,存在截教一脉,日后截教虽不复封神前风光,却也有万千信徒,不再在太上老君人教、原始天尊阐教之下。华夏”

孔宣与云霄二人听得乐毅言语,只低头沉思。半晌后,孔宣才抬起头来,叹道:“通天教主当日在三山关下摆下诛仙剑阵,先是败走那同为三清的老君原始二人,后又以一挡四,杀得天地破碎。通天虽有先天至宝诛仙剑之助,却也是虽败由荣啊!

孔宣顿了顿,又道:“兄长只从这些图画一般地事情就推算出此多天机,如此之能,我等自叹不如啊!”

乐毅微微点头,只道:“我等畅谈了那些圣人之道,现在还是由兄弟继续讲解一下自己的‘道’吧。”

孔宣闻言,只缓缓转多身子,望向玄木府外那幽幽苍穹,道:“自当日不周山下与兄长相遇时间起,我千万年来得兄长无微不至的照顾,才由一个垂死之孔雀,成为那人族护法,有了今日成就。由此可见,每人之命运安排虽是天定,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每个人的成就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的!”

孔宣接着道:“我以此为悟,并结合自身经历,决心创立这教化世人后天努力之道,决定每个人一生之成就者,在先天资质外,当还有后天仁、义、礼、智、信、恕、忠、孝、九者也!”孔宣顿了一下,道:“仁者爱人、义者正气、礼者有德、智者聪敏、信者无妄、恕者宽容、忠者老实、孝乃是为人行事之基础!有此九项美德教化世人,当使洪荒万民修身养性,奋发图强,从而达到先天资质与后天教养一体,天人合一也!”

乐毅虽是心理早有准备,此刻见得孔宣亲自讲那所为大道,也是不禁热血澎湃,心潮狂涌。想起了后世一个个学子为了自己心中理想,在孔宣大道教化下,“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前赴后继,形成了中华民族史上独有的文化氛流。



乐毅上前扶着孔宣肩膀,满眼欣慰,道:“兄弟有此大胸怀,大志愿,实在乃洪荒万民之幸也!好!好!好!”

孔宣却是突然朝乐毅一拜道:“孔宣受兄长大恩而悟得此人族教化之大道,还请兄长为孔宣之道而起名!”

乐毅道:“仁德之风曰儒、浩然义气曰儒,兄弟之教化大道,便称之曰‘儒’怎样?”

孔宣不至可否,复又朝乐毅一拜道:“兄长请借轮回杖于我一用!”

乐毅自无不从,将轮回杖递给了孔宣,孔宣从轮回杖上取了一枝,有三尺长,一寸宽,正是一把戒尺。

孔宣只正禁端座,双手举起那把戒尺,与眉相齐,朗声道:“大道三千,条条可达至境!孔宣身为洪荒人族护法,今日得兄长教导,为行那教化万民之举,特建立儒家学派,孔宣手中之尺取自兄长轮回杖,今日名为玄木尺,世世代代为我儒家学派之圣器!我儒家也永属蓬莱岛一脉也!”

乐毅闻得孔宣之言,却是在心中暗叹了一口气,后世佛、道、儒三者并立,却惟独儒家没有立教,非是不愿,而是不能也!

大教者,洪荒之大教化也!最重乃是气运,昔日洪荒称雄的巫妖两族可为大教,然巫族有十二祖巫继承盘古大神只开天劈地之大功德,妖族有那先天至宝混沌钟镇压气运,然而终究因为两族残暴不仁,不行功德之事,终究导致了灭族之举。截教有那先天至宝诛仙四剑镇压气运,而诛仙四剑镇压的乃是杀伐之气,是故截教在封神大战差点全军覆没。

大教气运非先天至宝不能树立镇压,是以三清才能立教,而佛教之前身西方教乃有接引之十二品莲台和准提之七宝妙树两件靠前之先天灵宝中一同镇压气运而建立,却仍是气运不足,举步唯艰,要不是三清内杠,西方教如何踏的进东土半步?

孔宣如今法力之高,怕是比立教前圣人也不为差,自也知道手中无那先天至宝,是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建立学派,不立大教。孔宣无那成圣契机鸿蒙紫气,又错过了此次立教之大功德,唉……

立大教需要此多条件,自有那立大教地好处,一是大教之“教化”也,大教一成,整个洪荒片刻间便是每个角落之人尽皆知晓,教化世人之功便成矣!二则可凭此教化世人之功成圣,成就那永生不死之躯,圣人之下,终为蝼蚁,是故西方接引准提二人明知两人所建立之西方教气运不足也要硬着头皮上。

第三卷成熟篇第一百三十七章不同道法儒墨争雄

日后儒家学子行走天下,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是手持三尺木尺,上打昏君奸臣,下打顽夫愚子,以此来维护天地间浩然正气,自是由孔宣今日取轮回杖上玄木尺而始也。华夏

儒家既立,自是要那儒家创始人孔宣去洪荒地界行那教化之事,孔宣乃是人族护法,虽四百年来西周王朝不遗余立的消减蓬莱岛一脉在人族中的影响力,但乐毅孔宣如此大的影响力岂是那么快就消失?

孔宣却是性子高傲之人,道:“我欲宣扬我儒家新学说,若我儒家学说真能造福洪荒人族,又何必假我以前在人族之名头?若我之儒家学说不能造福洪荒人族,即使有我名头,又岂能长久?”

孔宣接着道:“玄木山者,一丘也!我孔宣日后行走地界教化人族之时,便取孔丘为名,昔日我在大商朝三山关下曾用孔尼为名,然长幼有序,人族有伯仲叔季之称,我有兄长在上,今日就取字仲尼也!”

孔宣行完取名之事,只拱手朝乐毅一拜,乐毅点头应过,只见一道五色光芒闪过,孔宣已经消失不见,自是下人界去了。

孔宣首先来到那西周武王分封的第一诸侯周公鲁国,而后便在各诸侯国游历,惟独不去那西周正统后代的东周洛邑,后世之人对此事颇为不解,因当时周天子毕竟是人族名义上共主,在普通百姓中的影响力尚是巨大的,孔宣宣扬的“仁义忠孝”儒家。为何有此取短舍长之举动。实则是大周历代帝王全力消除蓬莱岛一脉在人族之影响力,孔宣心有耿介,不屑前去宣扬大道也!

从此,洪荒地界便多了一博闻强识之老者,手持三尺玄木尺,自名孔丘,自称为儒家学说创始人,此在各诸侯百姓间游走。华夏孔丘广收门徒,行后天教化之道,宣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并借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时正处东周初春秋乱世,许多士人正为国家如何发展而心忧不已,闻得孔丘儒家学说,只感觉有如找到了指路明灯,于是纷纷拜倒在孔丘门下,儒家学说便慢慢地发展起来,孔丘也被人尊称为孔子。

乐毅看得孔宣出门,想起了后世对孔子的称谓“至圣先师”,“至圣”者,圣人中的圣人也!孔宣以一准圣获得此尊荣。也算是不枉闭关静修四百年悟道了!

乐毅只觉自己对天道的感悟又增加了一分,天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四九为天道运行规则大势,无可厚非。然真正能改变天道运行的,尽在那遁去的“一”上。

道祖鸿钧化身之天道。那天衍四九由道祖亲定,只要你身处天道运行之下,便无人可挡其锋。众位大能之人如何不知道这点?

既然什么都被天道确定了,一切都早已注定,浮生若梦,还有什么乐趣可言?于是道祖鸿钧在天道五十,天衍四九之外。又遁去其一,自是给众生在必定之余留下一线生机。众生有了这一线生机的期盼,才有了追求的动力,才有了改变的**。才有了进步。

是以上至圣人,下至虫蚁,莫不如此?老君寻到了那个遁去的“一”。才敢“化胡为佛”,一人独挑西方二圣;原始寻到了那个遁去地“一”,才敢在封神大战中与西方教勾结,灭了截教满门;通天寻到了那个遁去的“一”,才能在封神大战中被其它三教四圣联合打压之下,还存了截教一脉;

乐毅也是寻到了那个遁去的“一”,才能以一后世普通凡人傲立于混乱纷争的洪荒而不倒,才能在封神大战中救出袁洪、云霄、孔宣这等必死(孔宣被西方教度化)之人;那些禽兽草木虫蚁也是寻到了那个遁去的“一”,才能化形修仙,免去那轮回之苦。华夏

孔宣也是找到了这个遁去的“一”,所以才建立了儒家学派,虽有违道祖“各安天命”之本意,然世人的后天努力怎能尽皆由一个人的先天出身而决定?是以当日三山关下孔宣之言行虽激怒苍天,导致天上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然天劫终未降下!实在是儒家学说之发展乃是人族之必需也!

就在孔宣宣扬儒家**的同时。有大贤墨翟独创墨家学说,此正

麟所为也。这麒麟乃是洪荒走兽之尊麒麟王之子,骄,在得太上老君点化后,改名墨翟,潜心静修,悟出墨家大道。

墨家学派产生离不开那天地间的第一块令牌玄墨令。是故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地学派,墨翟将玄墨令称为子令,自称墨家子。

墨家学派崇尚“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思想。

“兼爱”者,博爱也,将父慈、子孝等对待亲人的爱扩展到对陌生人身上。



“非攻”者,反对侵略战争。

“尚贤”者,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者,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

墨翟与孔宣有大因果,墨家学派观点也与孔宣儒家学派观点针锋相对。儒家代表一些有学识、有思想地上层或中层阶级,而墨家反映的是处于社会下层民众的观点。

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正是因为墨家的观点贴近劳苦大众,所以也是深得广大下层百姓的拥戴,众人尊称墨翟为“墨子”。墨家学说迅速发展起来,一度声势还在孔宣儒家之上。

墨家与儒家并称为战国时期两大显学,显学者,盛行于世而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更是指文化内涵丰富、学术价值较高的学问也。

孔宣自然也知道墨翟以及其墨家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