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御仙魔-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下的局面已经如何。
    事实不出所料,传令的宦官回来后,就跟李俨汇报,“李昌言说,他偶感风寒,卧床不起,不能来觐见陛下。他还说”
    李俨呼吸急促:“他还说什么?!”
    宦官战战兢兢:“李昌言还说,陛下从成都归来,一路舟车劳顿,请陛下移驾到凤翔府暂歇,他必会尽心竭力服侍陛下。”
    至此形势已经大明,李俨气得浑身发抖:“朕要是不去呢?”
    宦官忐忑不安:“李昌言说,凤翔军会护卫陛下去。”
    李俨气得一脚踹在宦官身上,大怒咆哮:“李昌言他敢?!他竟然敢挟持天子,跟黄巢那狗贼一样造反?!他怎么敢?!他就不怕安王带领大军杀到,灭了他的凤翔,灭了他的九族?!”
    李俨怒不可遏,在原地怒吼了好一阵,又将身后宦官手中端着的酒杯酒壶,全都掀翻,这才勉强按下怒气。
    黄巢攻进关中,始料未及,李俨被迫西奔成都,一路提心吊胆,舟车劳顿,好不容易到了成都,日日盼着黄巢覆灭,他好归朝回京。
    如今,黄巢好不容易被平定,长安也被李晔克复,李晔大喜之情可想而知。这回怀揣着喜悦之情一路归来,准备回长安好生享受生活,却不料到了凤翔,却碰到李昌言这档子事。
    李俨又不傻,天下大乱他焉能不知。只是前脚被黄巢乱军驱赶,后脚又被节度使挟持,李俨就算是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眼下哪里还忍得住,当即下令给田令孜:“李昌言敢做逆臣贼子,朕就能让他灰飞烟灭,传令神策军,进击凤翔叛军!”
    田令孜脸色大变,这如何使得,神策军虽有十万将士,可凤翔军也不比神策军少,而且那是历经大战的精锐,个个都是如狼似虎的猛士。
    他的神策军除了当中的一万左右将士,稍有战力外,其余的就是新兵。别说上战场,就连操练都还没操练好,如何是凤翔军的对手?让他们去进攻凤翔军,就跟送死一样。
    田令孜连忙劝李俨息怒,好说歹说,终于让李俨消停下来。
    最后李俨传下敕令,让诸道兵马都来凤翔,剿灭李昌言,接应他归朝。
    传敕令的人很快行动起来,只是在凤翔军的封锁下,那些传敕令的人,能否走出陈仓就不得而知了。
    李昌言自然是没有卧床不起的,此刻他就在凤翔军中,身边跟着李茂贞、王建等人。
    须臾,一骑飞奔而至,向李昌言复命:“军帅,各部将士皆已就位,随时可以行动。”
    骑兵所说的行动,自然就是挟持李俨到凤翔。李俨身边再怎么都有十万神策军,不可能因为李昌言一句话,就乖乖就范,所以这一仗不可避免。
    李昌言高居马背,眼神睥睨,闻言点点头,该说的话都已经对将士们说过,这时候也无需做动员了,他直接下令:“迎天子到凤翔!”
    众将领命,各自散去,赶去自己部曲所在的方位。李茂贞与王建相视一眼,也同时离开。他俩的嫡系部曲,距离很近,所以两人是结伴而行。
    行至半途,李茂贞寒声对王建道:“今日,果真要做乱臣贼子?”
    王建不动声色:“大势所趋,我能奈何?”
    李茂贞不再说话。
    王建嘿然笑了一声:“狼牙都已经来了,就看安王什么时候到。”
    李茂贞眼前一亮,随即目光几次闪烁,最终却什么都没说,只是略微点头,然后就和王建分开,去了自己的位置。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凤翔军向神策军发动围攻。

第五十章 上不上岸(第二更)
    日出东海,海平线上霞光万丈,碧蓝海水沐浴红光,海面如有一层朝圣的红毯,铺陈在粼粼波光之上,直达红日。
    走廊上已经没有垂钓者,垂钓者回了庐舍。庐舍前的院子,褐皮老道躺在竹躺椅上,仪态闲适,垂钓者却在烤鱼。
    “都出来隐居这么久了,看你烤鱼的手法,却一点进步都没有,这鱼一边都快被你烤烂了,另一边还是生的。”褐皮老道嫌弃的撇撇嘴,“像你这么笨的人,是如何修炼到如此境界的?”
    垂钓者乜斜褐皮老道一眼,冷笑道:“要不你来?”
    褐皮老道哼了一声,丝毫不为所动:“我可是客人,哪有客人动手做饭的道理。”
    垂钓者哂笑道:“你还知道你是客人。要不是为了你这个所谓的客人,我会动手烤鱼?我都辟谷好多年了。”
    褐皮老道怔了怔,直接从椅子上坐起身,睁大眼睛看着垂钓者,一脸你别骗我的模样:“你说的可是真的?你都辟谷了?那你岂不是要”
    垂钓者淡淡道:“你说的没错,我要死了。”
    褐皮老道说不出话来,他很快就回到躺椅上躺下,慵懒的说道:“时间已经不早了,你这条鱼烤好之后,估摸着我也没有时间吃了。我为什么来,你应该知道,我已经陪了你一整夜,你想没想好,要怎样回答我?”
    垂钓者头也没抬:“你都没问,我要如何回答?”
    褐皮老道又坐起身,看着垂钓者:“那我现在问你,你可还记得百年之前,那个青衫仗剑,出灵武,进河西,出阳关,入西域,孤身杀上金山大雪寺,在六道轮回大阵中全身而退的人?”
    垂钓者淡淡道:“忘了。”
    褐皮老道嘴角抽了抽,“无耻!”
    垂钓者笑道:“哪有你无耻。”
    褐皮老道沉声道:“怎么说,你也曾是钦天监大司首,大唐到了这个份上,你就不打算上岸?”
    垂钓者淡淡道:“皇朝兴衰,自有命数,我能奈何?”
    褐皮老道冷笑一声:“当年那人仗剑西行,杀入大雪山寺的时候,可没管什么是命数。”
    垂钓者淡淡道:“当年是当年,中原大乱,释门想要趁虚而入,我辈道人,焉能让其如愿?”
    褐皮老道紧紧追问:“那现在呢?不同样是中原大乱,释门想要趁虚而入?不是想要,是已经来了。”
    垂钓者望了望天:“我连天上都不想去,这世间还有什么值得我留恋?”
    闻听此言,褐皮老道反而放松下来,那意味着他不抱希望了,瞥了垂钓者一眼:“你果真不肯出手?”
    垂钓者笑了笑:“你觉得我能扛诛仙大阵?”
    褐皮老道怔了怔,他只想着拉对方去帮忙,这个问题却还没正经想过,要是他的两个徒儿看到他这幅模样,那个小胖墩一定又会说,师姐你看吧,我就说师父不着调。
    褐皮老道咬牙道:“你不能抗,谁能抗?”
    垂钓者道:“没人能抗。”
    褐皮老道又问:“那六道轮回大阵呢?你已经扛过一次,这回要扛下应该不难吧?”
    垂钓者道:“六道轮回大阵,今非昔比了。”
    褐皮老道站起身,目光转冷:“那你就是什么都不肯做了?”
    垂钓者叹息一声,忽然问道:“《推背…图》你看过没有?”
    褐皮老道不知道对方为何说起这茬,“看过又如何?”
    垂钓者道:“神州这块地方,千年之后命运会如何,我在《推背…图》里都已经说的很明白,你觉得我会逆天行事?”
    褐皮老道冷笑一声:“千年之后,天下早已没有大唐,你能算到天下大势,但你算得到人心?算得到苍生信仰?如果诸神灭了仙庭,如果异族占据神州,到时候就算神州再兴盛一次,但是丢弃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那还是我们汉唐?那又跟我们汉唐有什么关系?天下大同,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垂钓者叹息一声:“难道你也以为,《推背…图》最后一章,说的是天下大同?”
    褐皮老道怔了怔:“难道不是?”
    垂钓者苦笑一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争端就不会灭,天下何以会大同?上古洪荒,仙人混居,人心质朴,世界姑且不曾大同,如今礼崩乐坏,世风日下,人心丧乱,就更是不会出现世界大同。往后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千年之后,莫说礼乐人心,只怕连祖宗的东西,都要埋藏在地下,哪里还会有什么大同之世?”
    褐皮老道变色道:“那最后一章是什么意思?”
    垂钓者看着褐皮老道:“天下大同,只存在于传说中你,可明白?”
    褐皮老道浑身冰冷:“传说你是说”
    垂钓者站起身,鱼已经烤好,他把它递给褐皮老道,叹息一声:“当一切都成了传说,那也就意味着一切都不存在了。”
    褐皮老道连退数步,“这不可能!”
    垂钓者笑了笑:“所以,现在你觉得,我还会跟你上岸吗?”
    褐皮老道看着手里烤得一片乱糊的鱼,不知所措。
    忽然间,褐皮老道抬起头,咬牙坚定道:“你会!”
    这回换作垂钓者怔了怔:“为何?”
    褐皮老道忽然笑了:“你看破天机,看破大道,看破未来,但你可曾料到,李晔会横空出世?”
    垂钓者说不出话来。
    褐皮老道揶揄道:“他可是袁天罡的传人。世人都如此以为,这难道不是命数?”
    垂钓者愣了愣。
    良久,他喟然一叹:“此子,原来的命格,早已注定,但是现在现在的他,根本就不在六道之内,不在三界之中,不在星象之上,他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可这跟我,真的没有关系啊!”
    张九陵死死盯着眼前的苏娥眉和卫小庄,一动不动。
    苏娥眉已经不是苏娥眉,现在的她,持剑肃立,衣发飞舞,眉心三点火云状的花子,配上烈焰红唇,气势凌厉,却又偏偏虚无缥缈,空灵的不可琢磨,俨然仙人之姿。
    卫小庄也不是寻常时候的卫小庄,他背后冒起一团巨大的虚影,勾勒出一个虎背熊腰的黑甲将军,手持宣花板斧,浑身冒着火焰状的黑气,双目犹如豺狼,煞气腾腾,自有一股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气质。
    张九陵狞笑出声:“好,好!广寒仙子,巨灵天神,早就听张云鹤说,你们是这两人转世,之前老道还不信,现在看来的确不假!”
    苏娥眉步步向前:“既然知道,你以为凭你,还能拦得住我们?”
    张九陵冷笑不迭:“身为仙人,不助天宫,反而跟李晔狼狈为奸,你们如此作为,忤逆天机大道,就不怕天道降罪,让尔等神魂俱灭?”
    苏娥眉轻笑一声:“夏虫语冰,井蛙言海,凡夫论道,如你这般鼠目寸光之辈,也敢妄言天机大道?”
    张九陵五官扭曲,言语中充满恨意:“就算你们是仙人转世,但现在也不过一介肉体凡胎,就算体内藏着仙人之力,如今又觉醒了几分?连真人境的修为都没有,如何能跟老道匹敌?就算你们是仙人,那也是背叛仙庭的仙人,仙庭无暇清理门户,老道就僭越一回,替仙庭收了你们,让你们身死道消!”
    言罢,张九陵就朝苏娥眉掠去。
    作为真人境的修士,他速度奇怪,一动就到了苏娥眉身前,一掌猛地拍下,空间中发出噼啪的雷暴之音,就连苏娥眉身下的官道,也泥土横飞,好似要整个陷进地下。
    苏娥眉目光锋锐,一剑斩出,朵朵桂花零落成雨,飘飞似雪,将方圆十丈范围,都笼罩其内。桂花所到之处,张九龄掌劲顿时被削弱不少。
    这时候忽然地动山摇,卫小庄踏步而来,身后巨灵天神的黑影,猛地挥下手中宣花板斧,当头向张九陵砸下。
    张九陵脸色一变,苏娥眉和卫小庄显出仙人之姿后,实力大增,他全力施为,姑且不能迅速击败苏娥眉,此时卫小庄一斧劈来,势若千钧,他更是不难硬抗,只能抽身后退。
    他一退,苏娥眉浑身压力顿消,挂花飘飞的景象猛地扩散出去。她自身动若蛟龙,挥剑斩向张九陵。
    张九陵失了先机,在苏娥眉和卫小庄的围攻下,应付的捉襟见肘,两个还未踏入真人境的修士,逼的他渐渐阵脚大乱。
    张九陵脸色越来越凝重,到后来已是脸色铁青。
    三人激战之处,草木横飞,土石开裂,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
    以张九陵真人境的修为,单独对上苏娥眉和卫小庄,自然有压制能力,但面对两人围攻,他处境越来越凶险,也越来越心惊。两个真人境之下的修士,战力却强横的不像话,远超张九陵预料,渐渐他就感到不支。
    噗的一声,苏娥眉长剑掠过张九龄的肩膀,带飞一抹血光。
    张九急忙抽身后退,已是面沉如水。他死死盯着苏娥眉与卫小庄,忽然发现,他不仅奈何不了对方,再继续战斗下去,还有被两人斩杀的风险。意识到这点,让他怒火中烧,憋屈到了极点。
    堂堂真人境的修士,竟然不能战胜两个练气九层,这说出去只怕没人会信。

第五十一章 大势尽失(第三更)
    眼看苏娥眉和卫小庄再度杀将过来,张九陵咽下心头的悲愤,只得抽身退走,临了丢下一句狠话:“就算你俩能与李晔汇合,那又能怎样,有我道门诛仙大阵在,神仙也救不了他!不妨告诉你们,蜀山已经传来消息,时隔六百年,问仙剑再度认主!等蜀山掌剑人赶到,你们都得死!”
    张九陵化作长虹飞走,苏娥眉和卫小庄没有深追。他们收了广寒仙子与巨灵天神的仙姿,马不停蹄赶向郿县。
    李晔已经出了郿县,进入岐山地界。
    击溃三十六罗汉的战斗,李晔转战百十里,已经抵达郿县边界。
    事后在渭水河畔休整了半响,就继续西行。他的伤口经过处理,伤势算是勉强控制住,灵气也恢复了不少。但无论是身体情况,还是灵气存量,距离全盛时期,都有很大差距。
    然而李晔没有时间继续休整,他必须尽快赶到陈仓。他已经杀了十八金刚,三十六罗汉也丧失战力,释门吃了如此大亏,很可能会改变策略,直接去对付李俨。
    当然,就算他们不改变策略,以凤翔大军的精锐,神策军也不可能扛得住,哪怕有上官倾城率领的三千狼牙都在,最后也是覆灭的结局。李晔必须立即赶过去,别的不说,只要他能见到李俨,以他的修为和实力,带他单独脱身的机会总会有。
    岐山是一个县,之所以叫岐山,自然是因为县里有座山,真的叫作岐山。它就是那座大名鼎鼎的岐山。
    岐山之巅,西域金山大雪寺住持天罗,大唐觉晓寺方丈法义,和众位僧人面东而立,在他们身后,先一步归来的三十六罗汉中的五个——四名大体无伤的罗汉,扶着一名肩膀被李晔重创,整条手臂已经快要脱落的罗汉,向天罗和法义汇报先前的战况。
    法义满面苦色,因为他之前最为担心,和最不想看到的局面,终究还是发生了。
    他跟李晔正面交手过,所以对李晔的实力有切身体会,知道李晔绝对不好对付。
    再怎么说,法义也是大唐释门领袖,自然不是一般的金刚境,李晔能一剑就将他击败,战力已经直追阴神真人。事后,又在法义的眼皮子底下,将十八金刚灭杀,法义痛心疾首之余,自然更是胆战心惊。
    西域三十六罗汉,固然战力强横,不止是十八金刚的两倍,但就真的能赢?当然,彼时,法义也认为李晔不能赢。再怎么说,李晔灭完十八金刚,也有不少消耗,身上更是带了伤。
    三十六罗汉观摩了李晔跟十八金刚的对决,应该有所领悟,断不至于失败,然而此刻听了几名罗汉的禀报,法义便知道,纵然他已经足够高看李晔,但事实证明,他还是小觑了李晔。
    不过事到如今,法义肩上的压力反而小了些。
    他和十八金刚代表大唐释门,天罗和三十六罗汉代表西域释门,虽然同是释门,但大唐释门败了,法义脸上无光,在天罗面前难免抬不起头来。现在三十六罗汉也败了,大家都一般一般,法义也不用自惭形愧,心里轻松很多。
    法义固然自在了,但天罗却已经怒火滔天。
    听完三十六罗汉的回报,天罗气得一佛出窍二佛升天,脸上肌肉一阵抽动,恨不得一巴掌直接将眼前几个罗汉拍死,“十八金刚,三十六罗汉,加在一起五十四人,按照道门的说法,你们就是五十四个真人境五十四个真人境!竟然被一个同境修士给击败,还都给杀了!天下还有这种事?!”
    天罗显然已经怒极,这种结果是他之前没有想过的,五十四个对一个,竟然还会失败,想想都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十八金刚,三十六罗汉,乃是释门隐忍八百年,在眼下最好时机,大出天下,雷霆占据大唐的顶尖战力!有此五十四人,别说灭了大唐道门,配上一支精锐大军,扫荡天下诸侯也只若等闲!十八金刚,三十六罗汉,乃我释门大兴于大唐的依仗,是我释门乱世问鼎天下的本钱,现在,竟然都死了?!”
    天罗越说越气,到了这个份上,心境再好也白搭,修身养性的功夫再出类拔萃也没用,他又不是真的没有欲望。他还想释门占据大唐,有这个欲望在,就不可能真的心如止水,眼下碰到如此大的灾难,哪里会坐得住?
    此刻天罗看到的,不是十八金刚和三十六罗汉的败亡,而是释门大出天下,夺得大唐的梦想,正变得岌岌可危。
    在此之前,释门形势一片大好,可是转眼之间,五十四名金刚境,如今就剩下四个半,对道门已经没有压倒性优势,对战诸侯也不再能碾压过去。
    八百年一遇的良机,竟然在眨眼之间,就要化作梦幻泡影,作为释门领袖,天罗一时之间,如何能够接受?
    他没有怒而杀人,已经是极为平静的表现了。
    天罗一把揪住三十三罗汉的僧袍,将他提到自己面前,目露凶光:“李晔他不是人吗?他是神仙?是道门的仙人?是仙人下凡?他怎么那么难杀,你们三十六罗汉,竟然都奈何不了他?告诉本座,为什么会这样?!”
    面对天罗的咆哮,三十三罗汉满面惊慌,如今回想起来与李晔的战斗,三十三罗汉觉得恍然若梦,那根本就是不应该发生的事,因为谁也无法接受,但它偏偏发生了。
    三十三罗汉从未见过天罗这个样子,在金山大雪寺的时候,天罗永远是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样,淡然平和,一举一动中都散发出令人信服的气息,虽然没有脸色不好看的时候,但已经有无上威严。
    而他此刻怒急的模样,简直比妖魔还要可怕。
    三十三罗汉战战兢兢,“那李晔根本不是人,他是魔头!我等从未见过这样的魔头,他阴险狡诈,杀人不眨眼,战力强横,根本不能以常理揣度,每每出人意料,根本防不胜防而且他身上还带着无数丹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战斗的时候随时补充,我们没有对他造成致命伤,他就边战斗边恢复,哪怕血染衣袍,却怎么都杀不死”
    三十三罗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大战的始末和细节,一字不漏的说给天罗听。
    事情到了这步田地,三十三罗汉自然没有一丝隐瞒,他本想将李晔说的再厉害些,那样就显得他的罪过小一些。但是说着说着,他就发现,根本无需添油加醋,因为仅是平铺直述,就已经显得极度不可思议。
    到最后,三十三罗汉已然满脸恐惧之色,显然,这回从头到尾回忆战斗的过程,对他而言是种折磨。完整的回忆下来,他发现他对李晔的恐惧更加深重,看他惶恐不安的模样,只怕佛心已经崩溃。
    末了,三十三罗汉道:“住持,李晔这个魔头,跟西域的魔头完全不一样,西域的那些魔头跟李晔一比,根本就不值一提这样的魔头,恐怕,恐怕只有那些数百年来,间或仗剑杀上金山大雪寺的中原修士,能够比拟不,只有百年前,那个青衫仗剑的道人能比!”
    作为罗汉,在西域自然“降妖除魔”无数,那些对释门不敬,或者是为祸地方的修士,都是释门的敌人。
    三十三罗汉曾今也杀了不少,自然知道魔头是什么样,但是李晔这个魔头,的确跟他们不在一个层面。
    天罗面容彻底扭曲起来,眼中的凶光远也更甚,他的咆哮声几乎是从牙缝里蹦出来的,丝丝唾沫喷在三十三罗汉脸上:“最后,在大河之畔,你们还有四人,李晔向你走来的时候,你没有动手,而是转身就逃了?”
    三十三罗汉立即低下头,这的确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不过他很快就抬起头来,他觉得他并没有做错什么,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看到李晔那番模样,他的确没有一丁点胜算,“魔头太强,我们不知道他还有多少余力,我们死了三十一人,那时候就剩下四个,对魔头而言,我们根本已经构不成威胁,我们”
    他的话没说完。也说不完了。
    天罗已经一只手探进他的胸膛,直接将他躯体洞穿,从背后伸出来。
    天罗面色狰狞到极点,他一把丢了死不瞑目的三十三罗汉身体,目光凶狠的盯着众僧人:“下一次,对战魔头,谁敢临阵脱逃,就是如此下场!释门弟子,绝不跟魔头妥协,也绝对不会在妖魔未尽之时,因为贪生怕死,而丢了佛心!”
    众僧神色凛然,连忙答应。
    法义看到天罗这等模样,一点都不奇怪,如果换作是他,他也会这么做。
    通过三十三罗汉的描述,法义已经肯定,彼时李晔已经灵气耗尽,力气全无,几乎就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三十三罗汉没有后退,那么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李晔斩杀。
    也就是说,三十六罗汉其实并没有败,李晔也根本无法战胜三十六罗汉,他最后其实已是必死之人。只是,那个可以杀李晔的机会,三十三罗汉等人没有把握住。
    也就难怪天罗会愤怒到这个地步了。

第五十二章 为了什么
    事到如今,李晔已然是释门头号大敌,而且实力强横的不像话,让释门五十四名金刚境死伤惨重,让他活着,后续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而最好的杀他的机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他灭了的机会,却被三十三罗汉错过了。不,不是错过,是放弃。
    释门大出天下,治僧如治军。想要众僧发挥最大战力,就得用治军之法,杀一个犯下如此滔天罪过的僧人,合情合理,很有必要。
    “李晔现在到哪儿了?”天罗深吸一口气,勉强平复心境。
    不时,一名僧人从远处飞掠而来,很快上到山顶,在天罗面前行礼:“李晔已经进入岐山地界。”
    众人都是一愣,李晔进入岐山地界,也就是说,以真人境的视角来看,几乎到了他们面前。
    天罗刚刚平复下去的怒气,再度疯狂涌起。李晔侥幸捡回一条性命,竟然不跑,竟然不回长安,竟然不在万军之中呆着保命,竟然还敢西行!
    他是真当释门无人不成?他是真当自己天下无敌了不成?他如此作为,把释门置于何地?
    天罗大怒难消:“围杀这个丧心病狂的魔头!”
    就在这时,又有人连忙来报:“魔头李李晔,已经朝这边来了!”
    天罗怒极,忍不住大吼一声,这个魔头真是反了天了!
    李晔走出小道,负手而立,沉眉敛目,波澜不惊。
    面前十数里之外,群山巍峨,山下的一座缓坡上,明,我生于斯长于斯,为了这些能亘古长存,又何惧一战,何惧一死?!”
    天罗感受到李晔沸腾的战意,不禁大怒,纵声咆哮:“竖子!我释门如天地,你只不过沧海一粟,蝼蚁之光,焉敢与日月争辉?!”
    手指在剑身抚过,卢具剑上龙翔九天的纹路,被次第点亮,青芒映照着李晔坚韧无畏的面庞,他举剑指向天罗,声音犹如沙场金戈:“我,李晔,上一世是亡国之君,这一世,在我眼里,家国仍旧可以亡,但绝不是,亡在你们这些域外教派手里!”
    言罢,李晔眼中腾的升起一团火焰,纵身如虎豹,猛的笔直前奔。卢具剑声声啸吟,在他身后拉出一条青芒闪耀的直线。
    在李晔和天罗对话的时候,八百僧兵已经走下缓坡,到山前的平地上列阵。看来天罗也有自知之明,他的话虽然暗合释门秘法,和罗汉们一样,有震慑妖魔心灵的效果,而且犹有胜之,但也没期望就此拿下李晔,所以早早就让八百僧兵备战。
    天罗自身修为也在金刚境,并且真实战力很可能比法义还要高,但是面对李晔,他明显也没有什么信心,哪怕是有几名金刚境相助,他也不想与李晔输死一搏。
    三十三罗汉的回报中说得很清楚,魔头具有瞬杀金刚境的能力。天罗作为释门领袖,同时也是释门大出天下,占据神州的领军者,他当然不会以身犯险,去跟李晔死磕。用手中的力量将李晔堆死,才是天罗应该做的事。
    李晔动手之后,天罗怒气非但没有消减,反而愈发多了,他方才跟李晔说了那么多话,目的就是动摇李晔的道心,但是看起来李晔不但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在他的言语“激励”下,战意反而沸腾起来,这无疑是打了天罗的脸,让他在众人面前脸上无光。
    不过看到李晔悍然冲向八百僧兵,天罗除了盛怒之外,也有了一丝冷笑。
    ————
    ps:圣诞快乐。
    ps2:我就问一句,今天我更多少章,你们肯投票?

第五十三章 悍然入阵(第二更)
    八百僧兵,集中了天下释门练气高段的高手,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练气高段,实力如何不用多言。
    而且八百僧兵团习的是战阵之术,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像十八金刚,和三十六罗汉一样,因为几个人就影响完整的阵列威力。
    说到底,僧兵团类似于兵家战阵,只不过比之一般的兵家战阵,明显要强了不知道多少。
    能出动八百个练气高段,还能让他们习得佛门战阵,当作士卒一样训练,释门数百年积累的底蕴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根本就不是大唐道门可以比拟。
    天罗之前说,道门管理散漫,道人喜欢自在洒脱,不喜欢束缚,也是有道理的,道门会有剑阵,但最多也就是百十人,断然不可能有八百人的兵团,更何况还是八百个练气高段。
    在释门最开始的规划中,僧兵团的规模还要更大,远不止八百人。要知道,释门是八百年隐忍蛰伏,这么长的时间,足够他们布局。
    汇聚八百年天机气运,又加上群策群力,只求一朝爆发,以释门对西域的掌控程度,又有大唐北方十八寺相助,自然不只这些人。
    但是数百年来,中原最惊才绝艳的修士,不停仗剑西行,屠杀释门修行者,虽然最后都死于金山大雪寺,但对释门气运和根基,都有莫大影响。
    尤其是百年之前,那人青衫仗剑,直入大雪寺,连住持都杀了,可想而知,对释门造成了多大的破坏。
    天罗盯着李晔,森然道:“练气高段,跟金刚境相比要差了一些,但绝对不容小觑。战阵中的练气高段,每个人的气息都跟整个战阵相合,也就是说八百人是一个整体,每个僧兵一击,都不是寻常练气高段的修士可比。”
    “八百僧兵团的战力,要远胜三十六罗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