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御仙魔-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千平卢军将士,只分出很少一部分,看管投降的贼军俘虏,绝大部分甲士,都在刘大正的带领下,洪流般冲出城门,冲上山道,朝潼关奔去!
攻下方城,马不停蹄,立即攻下潼关,这是李晔制定好的方略!
禁谷与潼关本身,互为掎角之势,可以相互援引,相互依托,一方有战事,另一方能迅速增援。但这也同样意味着,从禁谷出发,就能绕过潼关最险要雄伟的那面城墙,从侧面攻进潼关!
平卢军新军经过关东数月战争的历练,已经是真正的精锐,本就训练有素,甲胄精良,修士占比极高的他们,如今又士气饱满,已经不是黄巢乱军可以相比。
禁谷方面的黄巢军队,又被平卢军旧军连续攻了十日,箭镞和防守器物消耗严重,眼下虽然把守着险要之地,但在有李晔出手,率领大少司命两个绝顶高手,为大军扫平障碍,打开缺口的情况下,哪里能挡得住敌得过?
李晔看着一眼潼关一眼,嘴角微动,勾勒出一抹阴谋得逞的笑意。
两个终南山真人境又如何?
官军这边也有两个觉晓寺金刚境。
同是真人境的高手,彼此都可以感受到对方存在,终南山道门掌门和大长老,这个时候怎敢来到万军之中斩杀李晔?
至于把守关隘,且不说两名觉晓寺金刚境没有出现,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就算他们有余力,也不会为黄巢卖命。
宋娇已经再三确认,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道人,在朱温叛齐降唐之后,就纷纷脱离黄巢阵营,投靠了朱温。也就是说,现在的终南山道门,已经不帮黄巢,他们改为扶持朱温。
两名终南山真人境坐镇潼关,只不过略微尝试一下,看看能否守住潼关,免得落人口实,被天下人嗤笑,说他们在黄巢还在的时候,就改换门庭投靠朱温。
故此,要他们此时冒着危险出手,绝无可能。
李晔之前没有冒然攻打潼关,是因为他跟终南山道门有仇,忌惮两名真人境对他出手,现在他等来了李克用,等来了李克用带来的两名金刚境,虽然终南山道人对李晔出手,李克用压根儿就不会救他,但是终南山道人哪里知道?
现在李晔和李克用合兵,而且同受王铎领导,他们怎知这其中的争斗细节?
李晔利用了李克用,还不满足,还要让李克用得不到半分攻占潼关的功劳。
李克用眼见平卢军已经悉数入城,陡然意识到了什么,面色大变,转身飞掠而走,迅速回到军营,刚进辕门就大声喝令:“传令安存孝,集结三万精骑,再令韩嗣昭,集结两万步军!快!”
来到中军大帐,李克用沉声喝令:“擂鼓,聚将!”
中军大帐外旗鼓同动,没过多久,李克用的部将们,就先后赶了过来。他们陆续进入大帐,看到李克用正在帅案后来回踱步,面色阴沉,颇为焦躁,煞气犹如实质,缕缕散发出来。
众将都是一愣,李克用这番模样倒是少见。
他们不由得将目光投降帐中端坐的慧明,却发现和尚面无表情,根本什么都看不出来,众人觉得帐中气氛凝重,让人喘不过气来,却不敢多问,只得静候李克用吩咐。
很快,诸将到齐,最后来的是安存孝和韩嗣昭。
第三十一章 恭贺安王(第五更)
“禀报军帅,三万精骑已经集结完毕!”安存孝抱拳道。
“禀报军帅,两万步军已经集结完毕!”韩嗣昭抱拳道。
李克用终于停下脚步,他目光充满杀气,转身环顾众人,一字字道:“今日潼关很可能要被李晔攻破,现在本帅军令,全军备战,随时准备出发!安存孝,你现在就去潼关助战!”
无论如何,攻破潼关的功劳,不能让李晔一个人全占了。
众人心头疑惑,平卢军攻打潼关,根本就没什么进展,怎么今日却说潼关要被攻破了?诸将不明所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见李克用神色不虞,都不敢多问,凛然抱拳应诺。
机灵些的将领,则已经感到心惊,他们不由得想到,现在雁门军一点准备都没有,前些时日的战斗和李克用的安排,已经让他们认定李晔攻不破潼关,所以现在士卒都在高枕无忧的睡大觉,养精蓄锐。这个时候突然有如此军令,岂不是说,战局的发展已经出乎意料,且不受控制?
李克用让惊疑不定的诸将,都各自下去准备出征。
诸将退下之后,李克用埋头沉思,他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想通。
他感觉自己好像被李晔算计了,但是又一时想不明白,到底哪里被算计了。本来以为王铎信了佛,被慧明控制,有他支持,李晔不给他使绊子,他就能建功立业,但是现在看来,好像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李克用还要思考接下来的战局和布置,无论如何,不能让李晔独占攻破潼关的功劳,他的兵马一定要凑上去。
而攻破潼关之后就是华州,他的骑兵很精锐,一定要赶在李晔前面,把华州抢下来。那里是黄巢把守潼关、防御关东…军队的大本营,里面有数不清的粮秣军械。而且位置十分重要,谁占了华州,进攻长安就占了先机。
就在李克用思考这些的时候,安存孝忽然回来禀报:“军帅,我们靠近不了潼关!”
李克用一愣,抬头沉声问:“怎么回事?”
“平卢军占满了道路,我们的人根本上不去。”安存孝回答。
李克用怔了好半响,眼神数变,脸色阵青阵白,最后忍不住一声咆哮:“李晔!”
李晔眼神逐渐恢复平静,在刘大正率部,从侧面攻进潼关之后,赵破虏的压力立即被大为减轻,所部甲士迅速攀上城头,与守关将士开始短兵相接。
坐镇潼关大营的两名真人境,李晔虽然没有看到,但已经感觉到对方气机的远离,很显然,终南山掌门和大长老,见事不可为,已经走了。
禁谷被攻破,对潼关守军的士气,是个沉重的打击,此刻面对刘大正和赵破虏的两面夹击、里应外合,没有坚持多久,关头就宣告失守。
平卢两路大军冲进关内守军大营,开始左右奔杀。战事持续没有多久,黄巢军节节败退,留下满地尸体后,终于士气崩溃,四下溃逃。
李晔降临潼关关头,看到关内平卢军追杀黄巢贼军的景象,心头大定。关内的黄巢守军其实还有不少,多达数万,他们都是准备轮番上阵守城的。
但是此刻,营地中一片混乱,绝大部分将士望风而逃,溃不成军,在被平卢军一边倒的追杀。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还有零星悍勇的部曲,对大局也没什么作用。
李晔回过头,看向关外,密密麻麻全是平卢军的将士,铁甲如海,长矛如林,军阵齐整,望不到尽头。
他既然知道今日会破关,自然事先就有安排。此刻,关外的军阵隆隆而动,铁甲海洋向两侧分开,在中间让开一条通道,银甲将军率领的三千狼牙都和五千精骑,就从通道中踏尘飞奔而出,迅速临近潼关隘口。
上官倾城抬头看了李晔一眼,李晔对她轻轻颔首。
精骑冲入潼关,马不停蹄,杀穿大营。挡在他们面前的黄巢乱军,不是被杀,就是被撞飞,不少人都被踩成肉泥,引得对方丢盔弃甲,哭爹喊娘的到处奔逃。
上官倾城率领八千精骑一路疾驰。
潼关附近的溃卒很多,都在往华州逃窜,但他们哪里快得多精骑奔驰,很快就被上官倾城丢在脑后,行不过三四十里,华州城在望。
此刻的华州城,还是一片平静祥和,潼关虽然在激战,但只要大军没有破关,这就是安全的。
城外有大片大片的良田,一望无垠,不少农夫还在田地里耕作,有些地方炊烟袅袅。如果不是农田庄稼长势不好,荒芜的地方也很多,这就是太平盛世的景象。
农夫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起身抬头观望。当他们看到官道上骤然出现的精骑洪流,无不吓得大叫,丢掉手中的锄头家伙什,撒开脚丫子就到处飞奔,距离城池近的的,就往城中跑。
然而他们不可能跑得过精骑,好在没有人不清醒跑到官道上来,所以狼牙都未曾杀人。华州城门大开,城头的守军稀稀疏疏,有的人还在打瞌睡,他们骤然看到城外出现的精骑,无不大惊失色。
队正、都头立即扯开嗓子大喊敌袭,吼叫着要关闭城门,等乱糟糟的城头,想要恢复秩序的时候,精骑已经到了城下。
就在这时,从城门附近的民房、街巷中,突然冲出来数十名修士,青衣带刀,无不身形矫健,精锐异常。
他们兀一出现,就直接扑向城门守军,刀光如流星闪过,来不及反应的守军们,一个接一个倒下去。
很多人至死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脸上还残留着惊恐茫然的神色。
城门附近的守军发动反扑,与数十名修士先后交手,但是不等他们聚集起来,精骑就已经冲进城门。
上官倾城直接带人向城中冲去,直奔刺史府,队伍中分出一小部分,在道旁缓速、勒马。马上的精甲骑兵滚落马鞍,一手圆盾一手横刀,就和青衣刀客汇合一处,向城头杀去。
李晔坐在潼关城头,好整以暇。
现在大局已定,他好不容易放松下来,自然是需要歇一口气。虽然他身体上不是特别累,但是他毕竟是三军统率,承担的压力很大,身体上不累心头还是有些疲惫。
大少司命犹如李晔的影子,不离他左右,两人分开站在两旁,不动的时候就如两个雕像。
但没有会把她们当作雕像,且不说这是两个气质迥异的倾国美人,仅是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修为之力,就足以让人感到浓烈的畏惧,根本不敢抬头去看。
李克用最终还是找到了李晔,不过他只带了几名高手,因为大队人马根本无法冲破平卢军的军阵。
眼下,十万平卢军在陆续入关,道路上几乎没有供闲人落脚的地方,在平卢军后面,则是紧紧跟随的忠武军。
李晔因为念着杨复光昨夜的关心,所以今天提早通知了他,让他早作准备。就这样,本以为能够将破关之功牢牢握在手里的雁门军,反而是落在了最后。
他们一个个气愤不已,很多将校都在跳脚骂娘,但是根本没有用处,且不说平卢军不会买他们的账,就连忠武军都懒得理会他们,尤其是蔡州兵格外嚣张,还跟往前挤想要插队的雁门军起过零星冲突,双方甚至爆发了小规模的斗殴,伤了好些人。
蔡州兵在邓州之役后,就乖乖服从李晔的命令,跟着他到处征战,因为连战连捷的原因,他们得到的好处也不少。但是在平卢军和忠武军面前,蔡州兵毫无地位,根本抬不起头,就是后妈生的,处处要谨小慎微。形势迫人,原本桀骜不驯的蔡州兵,都一个个成了乖孩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凶悍就没有了,此时碰到雁门军,蔡州兵顿时发现了地位比自己还低的存在,一个个哪能不蹬鼻子上脸,在对方身上找自信?
雁门军不惹他们就罢了,偏偏此刻还要往前挤,不占理,这下就惹恼了蔡州兵,一言不合就大骂,大骂不过瘾就动手,只差没有动刀而已。
在蔡州兵看来,无论是沙陀兵还是鞑靼兵,都是异族、胡人,虽然唐人不歧视异族、胡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有身份优越感,此刻看到一群胡人敢跟他们叫板,当然不会客气,一个个嚷嚷着要教雁门军做人。
李克用来到潼关城前,看到李晔优哉游哉的坐在城头,一副天下已定,我辈可以高枕无忧矣的模样,就气不打一处来。
这是赤裸裸的在打他的脸。
想起之前对潼关势在必得的意气风发,李克用心里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现在潼关没了,听说李晔还派了精骑去华州。
连华州也没了,这日后进攻京畿之地,雁门军如何争先?
李晔看到李克用,就像看到好友一样,露出亲切的笑容,明知故问道:“李将军怎么来了?”
李克用嘴角抽了抽,最后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抱拳道:“安王攻破潼关,为皇朝立下大功,克用特来恭贺安王。”
第三十二章 远见卓识(第六更)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晔现在把着潼关,还有可能把着华州,那就是把着去京畿的道路。雁门军要开赴京畿,与黄巢作战立功,如果李晔不肯放开道路,有意给他们添堵,李克用可就有的受了。
说完这句话,李克用感觉十分别扭,他忽然想到,来之前他不是和慧明商量好,要算计李晔一番?现在看来,怎么都感觉,好似被李晔算计了一番。
这当然不是感觉,而是事实,李克用很清楚,李晔先前藏着精锐不拿出来,做出攻城很吃力的模样,让他松懈,今天看准时机,瞧准火候,突然精锐尽出,把潼关拿下,让他连汤都没喝到,要说这不是李晔在算计他,他自己都不信。
算计李晔不成反被算计,李克用心里很难受。
被算计了还要对人家和颜悦色,恭恭敬敬,这就好比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而且是明知是被卖,仍要笑着数钱李克用什么时候吃过这种亏?
李晔微笑道:“李帅不必客气,你我都是国家之臣,为国灭贼是分内之事。”
李克用见李晔如此正经,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很快,上官倾城攻占华州的消息,就被传了回来。
彼时平卢军已经基本进关,朝华州去了,而雁门军还在潼关之外,数十万大军赶路,队伍连绵几十里是必然的。
等大军悉数到达华州,在城外安营扎寨后,李晔、王铎、周岌、杨复光、李克用等人,再度汇聚一堂,共商大计,讨论接下来的征战安排。
平卢军迅速攻破潼关,出乎众人意料,王铎都没来得及部署什么,上官倾城就控制了华州要道,这让他也很无奈。
而且黄巢囤积在华州的军械兵甲,都让上官倾城一扫而空。不用说,此役之后,平卢军的战力,又将再上一个台阶。
王铎已经被慧明用释门秘法控制,心思早就不在李晔这里,于是对李晔道:“平卢军十多日苦战,攻占潼关、华州,想必将士十分疲惫,应该休整一番。灭贼事大,总不能一直劳累平卢军,这对安王太过不公平。雁门军养精蓄锐多时,现在正是一心求战的时候,本公以为,接下来应该让雁门军作前军,为大军扫清道路,以便大军克复长安。”
这就是要平卢军让开道路,在后面呆着,给雁门军立功的机会了。
潼关难破,被平卢军攻破了,再一路到长安,就没什么险要的地方,正是大捞好处,大立军功的机会。
平卢军众将听到王铎这番话,都是神色不悦,刘大正、赵破虏等将,更是十分激昂的表示,平卢军不需要休整,平卢军还能再战,平卢军要为皇朝克复京师!
王铎自然表示不同意,不过他的理由十分冠冕堂皇,让刘大正、赵破虏也挑不出刺来,但他们仍是一口咬定,平卢军绝不停留。
这个时候,李克用慷慨陈词,说雁门军一心报国,不能只看着同袍血战,而自己龟缩在后面,令天下人耻笑。
两帮人争论不休,帐中气氛一时颇为热烈,到了后来,热烈中爆发出火药味,双方将领你瞪我我瞪你,有拉着对方出去打一场的架势。
王铎把目光投向李晔:“殿下,你看这”
李晔摆摆手,示意王铎不用多言,微笑道:“王公的意思我知道,我也认同王公的意见,接下来该是雁门军上前,好生表现的时候了,毕竟为国尽忠,不分彼此嘛。”
李晔这话一出,先是王铎一怔,然后李克用也愣住,最后平卢军众将,都睁大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李晔,不知道李晔为何会说出这番话。
李晔好似没有看见众人的目光,笑容不减:“若是李将军没有异议,明日你就可以率先开赴战场,往京畿进军。”
李克用生怕李晔反悔,当即道:“本将没有异议!”
刘大正、赵破虏等人还想说什么,李晔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多言。
杨复光和周岌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疑惑,按理说安王不应该将大好前程,拱手让人,难道说安王果真是忠义,而且胸襟博大,没有独吞功劳的心思?这也太伟大了。
杨复光看了李晔好半响。
当日诸事议定,众人散去,李晔会也到自个儿军营。先是到处巡查了一边,慰问过伤员,尤其清点过上官倾城缴获的军械兵甲,这才来到中军大帐。
李晔坐下后没多久,上官倾城先到,随即刘大正、赵破虏就联袂而来,看来他们心中颇有不忿,不理解李晔为何放李克用到前面去。
李晔让他们稍安勿躁,各自落座,再命人奉上茶水,这才徐徐道:“大军攻打潼关多日,伤亡不少,伤员需要疗伤,疲惫士卒自然需要休整,这本来就是题中应有之意。若是往后只有一两战也就罢了,但是黄巢精锐大军数十万,不可能随便战胜,要克复长安,也不容易,恶战还在后头,咱们先养精蓄锐。”
刘大正不解道:“纵然如此,我们也可以出兵一部分,没必要把功劳都让给雁门军吧?”
李晔摇摇头:“军功那么多,不能都是平卢军的。要是什么功劳都不放过,那吃相也太难看了些,日后势必没人愿意跟我们联合。至于把功劳都让给雁门军,李将军觉得,雁门军能得到多少功劳?”
刘大正沉吟道:“末将虽然看李克用不顺眼,但也不得不承认,沙陀兵颇为精悍,他们这回蓄势而出,打几场胜仗总是没有问题。”
李晔道:“刘将军觉得,一月之内,李克用能打进长安?”
刘大正摇头,这当然不可能,黄巢百万大军,再怎么不经打,毕竟也有一部分百战精锐。
李晔徐徐道:“此战三功,破潼关,复长安,杀黄巢。第一功我们得了,接下来,让李克用去跟黄巢正面硬拼,等双方激战、互相牵制兵力的时候,我精锐急进,直捣长安,岂不是美事?”
听到这里,众将终于明白过来,原来李晔打的是这个主意,都不禁感到惊讶。
仔细一想,李克用就算击败黄巢大军,斩首再多,功劳也无法跟克复长安相提并论,只要平卢军第一个攻进长安,大功就到手。
“军帅这是要用李克用吸引黄巢主力,然后暗渡陈仓,釜底抽薪?!”赵破虏吃惊不小,意识到这一点,旋即满脸钦佩之色:“军帅英明!”
赵破虏曾今是边军,也跟过李克用,但自打被李晔俘虏后,就逐渐归心,如今早已是李晔的铁杆忠臣,此刻听到李晔算计李克用,半分可怜对方的意思都没有。
刘大正也反应过来,连忙抱拳:“军帅睿智无双,末将佩服!”
李晔笑了笑,不以为意。
上官倾城忽然道:“如果李克用杀了黄巢,那可也是大功一件。”
李晔道:“放心,黄巢哪有那么容易死,他现在是伪齐皇帝,不会上战阵亲自拼杀的,最多督战。即便战事不利,逃命总归没有问题。”
说到这,李晔笑了笑:“我军攻破潼关,黄巢势必大惊,为了挽回局面,稳定形势,他势必雷霆出击,背水一战,遣精锐来拒我兵锋。这样的战斗,即便赢了,也会损失不小,这种事,让李克用去做比较好。”
长安。
自打朱温投降之后,大齐军队就到处征战不利,且不说朱温和王重荣合兵一处,对京畿虎视眈眈,凤翔也在招兵买马,日夜操练,意图瞧准时机,给予长安致命一击,黄巢感到压力很大。
这一日,黄巢巡视完军营,回到未央宫中,坐下来皱眉思索前程。
不时,宫女端上琼浆玉液,给黄巢饮用。黄巢喝着美酒,抬头看见这名宫女容貌清丽,眉目含春,颇为可人,不禁食指大动,一把把对方拉过来,上下其手,惹得对方娇呼连连。
宫女欲拒还迎,黄巢正要享受温香软玉,忽的门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接着就有人在门外急声禀报:“陛下,潼关军报,十万火急!”
“潼关?”黄巢皱了皱眉,潼关的战事他自然很清楚,李晔率领平卢、忠武二镇兵马,扫荡完关东后,就陈兵潼关之前,后来等到李克用二十万大军赶到,便对潼关发动攻势。
不过据前几日传回的战报看,潼关暂时无虞,况且彼处还有两名道门真人境坐镇,黄巢不认为李晔和李克用,能拿潼关怎么样。
这时乍然听到潼关十万火急的军报,黄巢心头一惊,暗想莫不是战局有变?现在的大齐,四面战局都不好,也就是没什么真正强大的藩镇军,能够击败大齐军队的主力,黄巢这才能勉强维持关中局势,同时仗着潼关天险,把李晔拒在关外。
如果潼关有失,那四面漏风的大齐战局,可就真要被捅出个大窟窿。
黄巢顾不得美人在坏,连忙起身,“快呈上来!”
宦官躬身疾步进门,将军报举过头顶,送到黄巢面前,黄巢接过之后打开一看,顿时面无血色,禁不住连退三步,身子晃了晃,差些站立不稳。
第三十三章 四方震动(第七更)
宫女不知国家大事,连忙去搀扶黄巢,见对方如此失态,连忙腻声撒娇,想要再续前缘,趁热打铁,用自己的身子去安抚对方的烦躁。作为一名普通的宫女,能让皇帝对自己动情的机会不多,甚至一生都只有这么一次,为了荣华富贵与来日前途,宫女不想放过眼下良机。
一日之间,潼关被破华州沦陷,黄巢心惊胆战,如感末日将临,不在其位不知其心,黄巢的帝位是如坐针毡,在最初的得意之后,随着战局的恶化,就没有一日不担惊受怕。独居长安,勉强守住关中已是艰难,更别提开疆扩土,朱温叛逃后,黄巢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
黄巢越想越心惊,也越想越愤怒,脸上肌肉不停抽动,双目如狼如鹰,说不出的可怕,他低头看到缠在自己身上,双手到处抚摸的宫女,陡然一把攥住对方的脖子,单手把她提了起来,手背上青筋暴突,颤抖不已。
“陛陛下”宫女的脸很快涨红涨紫,她望着五官扭曲的黄巢,惊恐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双腿不停挣扎弹动,双手不停拍打掰扯,却根本无法撼动黄巢分毫。
黄巢如同野兽,手上劲力渐渐失去控制,嚓咔嚓咔的骨裂声中,宫女的脖子迅速缩小,最后缩成一束稻草粗细。气绝而亡的宫女嘴里不断往外涌着血肉,僵硬的脸上一片青黑,唯有那双睁大突出的眸子,在诉说着她的惊骇。
最后,宫女的脖子,生生被黄巢捏断,脑袋和尸体先后掉落在地。
黄巢终于恢复了一点神智,他冷静下来,最后看了手中折子一眼,跨过宫女的尸体,大步走出宫殿,发出野兽般的低吼:“传朕旨意,集结大军!”
门外的侍者连忙应诺离去,黄巢站在门口,仰望湛蓝天空,许久许久。
他的脸色没有恢复平静,反而愈发狰狞,“终南山道门,昔日找到朕,让朕起兵的人是你们。现在舍关而去,让朕身陷绝境的也是你们!等朕灭了李晔和李克用,一定要纵兵踏平终南山!没有你们道门,我黄巢依然是大齐的皇帝,依然是顶天立地的豪杰!朕要让你们知道,朕,有乱天下的气运,也有坐天下的本事!”
李晔大破潼关的消息传到成都,李俨高兴的像个孩子,在宫殿里大笑大叫。
他举着手里的奏折,看着躬身立在殿中的田令孜,畅快无比道:“朕就知道,安王不会让朕失望,朕就知道,他一定能攻进关中!安王从来没有让朕失望过,他果然是朕的福星,是我大唐皇朝的栋梁!”
田令孜低着头,眼中掠过一抹杀机,面上装作高兴的样子:“陛下说得没错,安王的确是社稷之臣。不过这回安王能攻破潼关,也是有雁门军相助。雁门军没到潼关的时候,安王可是不曾下令将士开战呢。”
李俨怔了怔,“哦?还有这种事?”
田令孜连忙道:“臣说的句句属实,哪敢欺瞒陛下。”
李俨忽然笑了笑,毫不在意道:“有雁门军相助又如何,攻破潼关的可是平卢军,说到底,还是安王的功劳!”
田令孜不再跟李俨争执,他看着在御案前激动来回走动的李俨,眼神就跟看三岁小孩儿一样,于是他笑着说道:“陛下说的都对。”
接下来,田令孜就像哄小孩子一样,哄得李俨开心了,这才离开。
出了门,田令孜脸上的笑容就瞬间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狰狞:“安王啊安王,咱家现在算是明白了,你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咱家真是怎么重视你,都显得远远不够。”
淮南,广陵。
高骈斜坐在矮塌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厅中的歌舞。
酒自然是上好的美酒,难得一见的石冻春,歌姬自然是顶级的歌姬,是他花了大价钱从扬州买来的。所以高骈现在很享受,时而闭上眼睛,时而摇头晃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喝醉了。
高骈自然没有醉,他已经很久没有醉过了,虽然每日他拼命喝酒,但是越想醉的时候往往就越清醒,这让他感到痛苦。
自打去年败给黄巢,高骈便是这番模样,曾今那个风采无双,战无不胜的皇朝名将,已经是明日黄花。
一蹶不振之后,高骈连出兵中原的勇气都已经没有,哪怕在得知安王攻打邓州的时候,他也没有去襄助的打算。
现在除了饮酒作乐,高骈就只剩下寻仙问道。
仙不一定有,但是道却一定有,就算道没有,道人总是有的。
歌舞散去之后,厅中走进来一名道人,那是个鹤发童颜的老者,精神矍铄,他在高骈面前坐下,满面春风般的微笑:“将军今日要听什么?”
高骈斜靠在矮塌上没有起身,“老子骑牛过函谷。”
道人微笑不减:“将军已经听过很多遍了。”
高骈将杯中美酒倒进嘴里,轻笑一声:“还有什么是我没听过的?”
道人:“倒是有一件。”
“哦?快快说来。”
“安王李晔,大破潼关!”
“什么?”高骈一下子愣在那里,被子从手中掉落,酒水洒了一身。
朱温投降唐室后,就跟王重荣合兵一处。
两人也没闲着,一直在对附近州县用兵,朱温急于表现,毕竟刚刚投降了唐室,要站稳脚跟就得立下功勋,王重荣也跟朱温摒弃前嫌,携手征战。
朱温的部曲原本就是精锐,要不然之前也不能击败凤翔、邠宁、夏绥等镇的兵马,而王重荣的河中军,同样不是什么善茬,连朱温都在他们手里吃了亏。虽说那一仗的败北,跟监军严实指手画脚有关系,但河中军的战力仍是不容小觑。
两人联合征战,所到之处“无不克捷”,一时间声势大涨。附近的唐室藩镇军,见到两人如此能战,都振奋心思,前来助战,想要捞取功劳,以便战后得到朝廷封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