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御仙魔-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宦官没有多问,甚至都没有迟疑,直接就退了下去。
    杀一个左拾遗,跟杀一个被贬谪外放的司户,不可同日而语。
    处理完了这件事,田令孜恢复平静,端起一名小宦官端来的茶水,细细品尝。
    不时,一名宦官,领着一名文士模样的男子,来到田令孜面前。
    “卑职感化军牙将时溥麾下录事,拜见中尉!”文士进门就拜倒在堂中。
    田令孜悠然品着香茶,头也没抬:“听说时溥杀了支祥?牙将杀节度使,好大的胆子,好大的罪名!”
    文士连忙从怀中摸出一本红色熨金帖子,高高举过头顶,递给田令孜。旁边那名宦官接过帖子,送到田令孜面前打开。田令孜看了两眼,眼中有了笑意,这当然不是什么奏事的折子,而是礼单。
    田令孜品了口茗,慢悠悠道:“支祥怎么死的?”
    文士立即答道:“病故。”
    田令孜点点头:“节度使病死任上,感化军不可一日无主,牙将时溥德行敦厚,深得士卒拥戴,可以出任感化军留后。”
    文士大喜,连忙再拜:“多谢中尉成全!”
    这名文士退下后不久,又有一名宦官,领着一名面相儒雅的中年人,进到了屋子里。这名中年人见礼后,没有二话,直接先奉上礼单。看见田令孜满意后,这才道:“蔡州刺史秦宗权,保奏王绪为寿州刺史。”
    田令孜淡淡道:“准了。”
    “谢中尉!”
    寿州王绪,原本只是个屠夫,因为看到天下大乱,就和妹夫刘行全聚众作乱,攻陷了寿州官府。事后王绪贿赂秦宗权,让他保奏自己做刺史,秦宗权得了财货,自然乐意效劳。
    田令孜大收贿赂,卖官鬻爵,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左拾遗孟昭图,本忠正之臣,素有美名,却因言获罪,被贬司户,他刚刚离开成都,还没走出百里,就被人暗杀于河边。
    此事传开之后,天怒人怨,史载,靖陵天上下起血水,河东霜打禾苗,流星如雨落于成都。一时间叛乱四起,不胜枚举,天下陷入一片混乱。藩镇更是离心离德,不肯力战黄巢,连带平卢军、忠武军进攻潼关的步伐,都被迟滞下来。
    忽有一日,有宦官急切来报田令孜:“陛下召见王铎了。”
    “王铎?”田令孜微微一怔。
    王铎被贬官已经多年,路岩把持大权的时候,他就被排挤出了长安,此时李俨竟然召见王铎,这让田令孜始料未及。
    行宫大殿,王铎跪伏在地,李俨阅罢王铎递上的奏折,看了对方一眼,沉吟道:“爱卿的事安王已经跟朕上过奏折,郑畋不中用,被人赶出了凤翔,关中不能没有大臣坐镇,统帅四方兵马。本来依照朕的意思,是打算用安王号令天下藩镇的,但安王说他资历尚浅,不能服众,这便推荐了爱卿。爱卿的才能,朕素来知晓,之前你虽然被贬官外放,但那都是路岩作祟,朕在长安的时候,就把路岩办了。这回还望爱卿不要辜负安王的举荐,和朕的厚望,带兵平了黄巢那狗贼!”
    王铎以头抢地:“臣万死以报圣恩!”
    李俨疲惫的揉了揉眉心:“世人也说高骈乃是大才,但是朕让他出兵讨贼,他却左右观望,迟迟不出,什么皇朝双壁,真是丢老安王的脸。好了,你下去吧,早作准备,择日启程。”
    旬日,李俨下旨,以王铎为诸道行营都统,兼义成节度使,总领天下兵马,职司剿灭黄巢。
    田令孜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摔了茶杯,他愤恨道:“咱家就怕安王掌握兵权,所以不停给陛下进言,借着安王年轻资历尚浅的幌子,让陛下不要叫安王统领诸道兵马,没想到安王竟然如此狠辣,连王铎那老匹夫都搬了出来,叫咱家好恨!”
    王铎跟李晔的关系,田令孜自然是知道的,王铎领兵,又怎会让李晔吃亏?
    王铎有贤名在外,听说他奉命出征,天下人心一振,又听说安王李晔率领十几万大军,正在逼近潼关,各路讨伐黄巢的藩镇军,由此士气大涨。
    代州。
    天气正好,阳光明媚,披挂齐整的李克用,正在校场上演练骑射技艺。但见他策马飞奔,双手松开缰绳,引弓搭箭,连射七箭,一旁百步开外,悬着铜壶的木架上,一根根绳线应声而断,七只铜壶尽皆落地。
    如此技艺,立即为李克用赢来阵阵喝彩,观摩的军中将士们,都拍掌大声叫好。
    李克用勒住战马,意气风发的举起长弓,正要说些什么,鼓励将士们好生操练,忽然看到人群外,慧明和尚双手合十朝他躬身。
    他知道对方有事找他,便不再停留,翻身下马后径直走过人群,来到慧明身前,“大师何事?”
    “将军入帐说话。”慧明并不直言,而是转身和李克用走进大帐,然后看了李克用一眼,后者与慧明相处日久,也算了解对方,当即会意,便让帐中的书吏们都退下。
    慧明等人走远了,这才徐徐开口:“将军出兵的时机到了。”
    李克用怔了怔,好生打量了几眼慧明,和尚依然是一副古波不惊的模样,脸上除却圣洁之色,什么也看不出来。
    走到主位后坐下,李克用看着慧明沉声道:“前日接到李晔大败朱温,攻克邓州的消息,本将就说要出兵了,这是王师扭转战局的良机,大师说时机未到。后来听说朱温在关中大败群雄,凤翔等镇龟缩不出,本将说可以出兵了,这是我部将士力挽狂澜、建功立业的时候,大师仍说时机未到。眼下孟昭图冤死,天下到处都是乱事,唐室人心几乎消失殆尽,大师为何说时机到了?”

第二十五章 乱世(下)【第八更】
    慧明好似没有察觉到李克用的不悦,不急不缓道:“因为王铎掌握了兵权,并且已经出蜀。”
    “王铎?”李克用微微一怔,“那不过就是个文官,跟郑畋没什么两样,他掌握了兵权,就能让局势产生变化?”
    “能。”这回慧明的回答异常简洁。
    李克用沉声问:“为何?”
    慧明道:“因为王铎是忠直之臣。”
    李克用道:“忠直之臣就能打赢战争?”
    慧明道:“忠直之臣不能打赢战争,但能让急于报国的俊才,有沙场建功的机会。”
    李克用皱了皱眉,很快明白了慧明的意思:“王铎能让本将建功立业?”
    慧明问道:“将军逗留河东,不能南下的原因是什么?”
    李克用道:“大师何必明知故问,当然是粮秣不齐。”他很快反应过来:“王铎能解决我大军的粮秣问题?”
    慧明颔首道:“河东节度使郑从谠不给将军粮秣,耽误的是皇朝讨贼的大局。若是王铎能说服郑从谠,与将军摒弃前嫌,给大军提供粮秣,那么将军就能领兵南下。”
    李克用寻思片刻:“王铎能说服郑从谠?”
    慧明露出一丝微笑,他本就生得面红而润,肤白如雪,是一个白面和尚,偏偏他的嘴唇又红得厉害,这一笑竟然有倾国之色,妖异得很:“郑从谠不给将军粮秣,是怕将军进入中原后作乱,为此他不惜背负贻误战机的骂名,可见他也是个忠直之臣。既然都是忠直之臣,为了国家大局,王铎当然能说服郑从谠。”
    李克用认真打量慧明几眼,有时候他也很奇怪,一个和尚,为什么脑袋瓜子如此灵活,一点都不像出世之人,不过也是,这世上就没有真正的出世高人。
    他想了想,问道:“王铎为何一定要招本将南下?现在李晔横扫中原,潼关以东,已经几乎没有乱贼,形势可是好得很。”
    慧明道:“因为将军给王铎写信,言明报国之志,而王铎为了平定乱贼,当然不会拒绝。”
    李克用纳罕道:“本将何时写过这样的信?”
    慧明再度笑了笑:“现在。”
    是日,李克用致书王铎,请求与李晔合兵一处,出战黄巢。
    王铎收到李克用书信的时候,刚刚到任没有多久,这对他而言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李克用一旦率兵南下,势必极大增强李晔的力量,为王师平贼之战,打开新的局面。
    王铎当即上书李俨,册封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并且欣然写信给郑从谠,让对方给李克用供应粮秣。郑从谠接到王铎的书信后,迟疑良久,最终一叹,接下了王铎的军令。
    有传闻说,郑从谠接下军令之后,曾跟亲信明言:“今日为灭屋中盗贼,不惜引狼入室,日后福祸难料了!”
    李克用在代州召集兵马二十万,率部南下的时候,李晔已经兵临潼关。
    击败朱温后,平卢军、忠武军、蔡州兵在李晔的率领下,多日征战,连战连捷,已将潼关以东的黄巢乱军全部扫平,现在就只剩下攻破潼关,就能杀入关中,直逼长安,跟黄巢主力决战。
    是日,秋高气爽,李晔、杨复光、周岌等人,带领众将策马出营,就近眺望潼关。
    李晔指着潼关对众人道:“杜工部有诗云: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便是此等雄关。”
    杨复光以手遮额,闻言笑道:“大帅能征善战,还能这等博闻广记,咱家真是敬佩不已。”
    大抵奉承拍马是阉人的通病,说完这句话,杨复光接着道:“北有渭、洛二川,南据终南山,西近华岳,东连禁谷,群山连峰之所,谷深崖绝之地。南面还有十二连城为依托,中间的道路却只能容下一车一马,潼关据此险要,的确易守难攻。大帅所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确是恰如其分。”
    周岌防着防备严密、甲士林立的雄关,面色十分凝重,他叹息一声:“当日黄贼能攻克潼关,乃是因为守关将士军心不稳,粮草不济,箭镞缺乏,援军又久久不至,这才给了他们可趁之机。如今雄关稳固,贼军防守甚严,我等要攻占关隘,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晔不置可否,他抬头凝望之际,忽的眉头微动,两股极为强横的气息,从城头隐隐散发出来。虽然对方没有刻意施压,但李晔仍旧清晰的感知到了,那是真人境高手才有的实力。
    这潼关之上,竟然藏着两个真人境的高手!
    李晔不知道的是,终南山道门,已经由掌门亲自出面,与大长老带着道门众多弟子,坐镇此地。无涯子和无极子相继死在李晔手上后,他们对李晔已经极为忌惮,潼关是关中的门户,潼关不失,关中无虞,他们来到这里,防的就是李晔集结高手强行冲关。
    李晔微微皱眉,除了两名真人境的高手外,他还感知到了数名练气高段。
    有了这些高手在,潼关可谓是固若金汤,以他目前的实力,必须时刻防备两名真人境,联手杀出关外对他实施突袭,就更不必说像在邓州一样,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去撕裂对方的防线了。
    不仅李晔不能,就连他麾下的高手,也不能轻易出动,否则就是给两个真人境送菜。
    “还真是绝了,把高手都派到潼关来,关中不要了?”李晔苦笑摇头,终南山道门对他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
    不过李晔并不着急,反正李克用也快来了,他就不信,作为日后雄霸三晋的晋王,对方身后会没有堪比真人境的高手,那个慧明和尚显然就不错,虽然他不是真人境,但是听说觉晓寺可有不少不世出的高手。
    击败黄巢,这份大功,李晔没打算独自吞下,也吞不下,关中黄巢部曲数十万,良将无数,精锐遍地,里面若是再有几个兵家大将,李晔即便找来楚南怀,甚至把张九陵也叫来,都于事无补,毕竟敌军太多了,超过了修士可以决定胜负的上限。
    一场战斗,强者可以决定胜负,一场战争,能够决定胜负的,还是只有军队。
    眼下,李晔能够依靠的盟友,其实就只有李克用而已,至于关中四面其它的藩镇军——要是他们真的有用,就不会被朱温打得哭爹喊娘找不到北。
    李晔平心静气,就等李克用出现。
    而在此时,朱温已经攻占了同州。
    李晔在扫平潼关以东的黄巢乱军时,大齐的军队在关中也没闲着,黄巢的计划很简单,既然中原地盘太大控制不住,那就先不管,守住潼关就行,等他把关中四面的敌军解决,腾出手来,再跟李晔决一胜负,进而平定天下。
    朱温从邓州回到长安,先是击败凤翔、邠宁、夏绥各镇的兵马,随后黄巢见关中形势基本稳定下来,便有了开疆扩土的打算,遂让朱温出任同州防御使。
    同州并不在大齐军队控制内,所以朱温要率军去把它打下来。
    黄巢对武将的任命大多如此,刺史、防御使、节度使任命了很多,但都是虚的,真要上任,就得先把地盘从唐军手里夺过来。
    朱温攻占同州后,算是拥有了自己的地盘,心情非常好。当初他领兵出潼关,去攻打邓州,本来把邓州打下来后,他就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奈何被李晔把事情搅黄,让朱温好不恼火。
    这回攻下同州,算是成功达成据有一地的目标,有了自家地盘,日后就能厉兵秣马,观形势而动,进退都有了依仗。
    麾下的将校士卒们,分到田宅,就算扎了根,对朱温的忠诚和依附关系,就变得更加稳固,就算黄巢覆灭,朱温要是处理得当,也未必会跟着黄巢一起死。
    作为领兵主将,朱温也不缺女人,就算他自己不抢,麾下的将校们抢了,也会把好的先选出来,给他奉上。
    大军所到之处,不说寸草不生,但兵灾之所叫兵灾,还是有缘由的,且不说百姓被劫掠一空,那些年轻女子与妇人,都难逃厄运。
    攻克同州的翌日,朱温正在堂中休息,忽然间外面吵吵闹闹,涌进来一大帮甲士,间或还有大笑声与低低的哭声,不时将校门涌进门,原来是带了数名掳掠的绝色美女,要献给朱温。
    朱温一直对未从军时,偶然在街上看到的宋州刺史之女,念念不忘,这些年虽然经手了不少女子,但都是用过就舍弃了,从来没有正经收入房中的打算。
    大军刚有大胜,心情不错,朱温打量那几名女子一眼。
    忽的他目光一凛,盯着其中一名女子目不转睛。对方头发散乱,衣衫粗陋,很是狼狈,跌坐在地,低头抽泣,瘦弱的香肩微微抖动,楚楚可怜,然而倾国之色却是掩盖不住,此刻暗自垂泪,彷徨无助,别有一番风情。
    朱温很快站起身,来到那名女子面前,双手因为激动而颤抖,脸上五官也是一阵抽动。他一把将女子扶起,仔细一看,果不其然,这不就是当初,自己在街上看见的那名刺史之女?被他看作是,跟阴丽华同样存在的绝色美人?

第二十六章 乱世(4)【第九更】
    朱温盯着女子,连忙问道:“你可是前宋州刺史之女?”
    女子抬起头来,勉强看了朱温一眼,低声应是。
    朱温大喜,连忙扶着对方落座,然后挥手让众人退下。将领们不明所以,但见朱温这副模样,也不好多问什么,咋咋呼呼的就走了。临了也没忘记,把余下那几个女子带走。
    女子战战兢兢,不敢落座,犹如受惊的小麋鹿,看了朱温两眼,梨花带雨的脸上满是畏惧,朱温见她这番模样,连忙解释道:“姑娘不必害怕,你我乃是同乡,此番你骤遭兵祸,想必受惊不小,但到了我这里,完全不必再担心,有我老朱在,没人能够伤害你!”
    说着,朱温立即吩咐门外的亲兵,让他们去准备干净衣裳,准备饭食汤水。
    女子受宠若惊,连忙道谢,朱温态度愈发随和,声音也变得温柔起来,他问道:“不知姑娘可还有什么家人?如果也在同州,只管告诉老朱知道,保证让你们团聚!”
    女子姓张,唤作张惠,她完全不认识朱温这个同乡,也不知道对方为何认识自己,但她总归是刺史之女,认识她的人总比她认识的人多,况且朱温也没有骗她的必要,怯生生的答道:“家父已经过世,与母亲也走散了,奴家跟着乡民流落至此,未曾想会遇到将军。”
    朱温闻言倒是一怔,随即便叫来亲兵,问清张氏母亲的容貌特征,便下令众人去寻找。
    张惠见朱温如此举止,对他顿时没了怀疑,也敢抬头正眼瞧他,面前的将军,英武不凡,气质阳刚,虽有草莽之气,但也不失为大丈夫,看一眼就让人觉得敬畏。
    朱温在张惠身旁坐下,搓了搓手嘿嘿傻笑两声,惦念多年的女子,如今就在自己面前,而且还是这般相遇的情景,朱温心绪激动,只觉得人生快意,莫过于此。
    面对娇滴滴的美人,朱温只顾盯着对方看,一时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直到张氏羞怯的低下头。
    朱温作为军伍中人,直来直往惯了,当下便直接道:“实不相瞒,乾符元年,在宋州见到姑娘,我便惊为天人,还尾随了姑娘车驾一路。那时我便已倾心于姑娘,后来从军入伍,身不由己,无暇去见姑娘,直至做了军中将校,得知姑娘已经不在宋州,就一直在打探姑娘的消息,可是毫无用处。我曾立下誓言,此生非姑娘不娶,这些年南征北战,到现在还是孑然一身,无妻无妾。今日能够再遇到姑娘,实乃天意,不枉费老朱苦等多年!”
    朱温这样一番直白的话,张惠哪里承受的住,当即脸红到了脖子根,埋头不敢言语。
    朱温见她这番模样,愈发觉得惹人爱怜,称心如意,实在是良配。不过他好歹没继续说什么,叫来丫鬟婢女,把张氏带到别院安置。
    没过两日,竟然真被朱温找到了张氏的母亲,母女相见,一番抱头痛哭之余,都对朱温千恩万谢。
    朱温也不客气,当着张氏母亲的面,就说了自个儿对张氏的心意。母女俩已经是无根浮萍,哪里会拒绝朱温。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朱温选了个良辰吉日,就把张氏风风光光娶进了门。
    新婚燕尔,朱温每日与娇妻耳鬓厮磨,日子过得好不逍遥。
    朱温混在市井,尚未从军发迹时,志向便是“为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如今朱温贵为同州刺史,比执金吾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娶了张惠,人生理想全部实现,可谓得意到了极点。
    然而没过多久,黄巢便传下命令,让朱温进攻河中节度使王重荣。
    朱温百般不愿,却奈何不得军令如山,而且黄巢还派了人来监军,他只得备齐粮草,带上兵马,痛别娇妻,出征河中。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本已投靠大齐,却因为陛下屡次派他出征作战,不胜其烦,这才降而复叛。这回王重荣联合附近藩镇,嚷嚷着要匡扶唐室,实际上也是听说,李晔与李克用已经即将合兵一处。”路上,心腹幕僚谢瞳,找到机会便跟朱温说起此战原委。
    朱温脸色低沉,不言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朱温降了?”
    “降了!”
    大帐内,李晔听完宋娇的回报,不禁哑然失笑,他早就知道朱温会投降,只是没想到事情发生的这么快。
    李晔让宋娇自行入座,转身面对她,饶有兴致道:“朱温是怎么降的?”
    宋娇哂笑一声:“无论何时,世上从来都不缺良臣名将,只看君主能不能用而已。今日朱温的遭遇,以前不知道多少人经历过,包括你父亲都是如此。”
    先发表了一句感慨,宋娇这才徐徐说起原委:“朱温出征河中,本就不情不愿,加上监军严实,对军务指手画脚,让朱温无法合理排兵布阵。路上碰到王重荣的军队,两相交战,朱温大败,狼狈退回。王重荣趁势而进,屯兵渭水,与朱温隔河相望。朱温损兵折将,又见王重荣兵强马壮,自知已经不是对手,只得向黄巢求援。一连上疏十余次,黄巢不仅没有派遣援军,反而斥责朱温拥兵自重,征战不利,不肯用命。朱温大怒。”
    宋娇说罢,看着李晔,等他接话。
    李晔笑道:“朱温大怒,还不至于就此反叛。”
    宋娇哼了哼,见没难倒李晔,只得继续道:“事后朱温查明事情原委,才知道是中尉孟楷,暗中向黄巢进了谗言。说起来,朱温与孟楷并无太大仇怨,只是朱温攻占同州后,孟楷仗着位在中枢,向朱温索要贿赂,朱温不给,于是被孟楷怀恨在心。”
    李晔点点头:“在外征战,却不被君王信任,领兵将领的路也就走到头了,然后如何?”
    宋娇娓娓道来:“朱温的幕僚谢瞳,对他说,黄巢起于草莽,乘唐室衰乱,伺隙入关,侵占长安,并非是因为功德过人,而称王天下,这江山得来容易,败亡势必也快。如今唐天子在蜀,诸道兵马都愿为唐天子效命,可见唐室虽衰,人心还在,不会就此灭亡。况且将军在外力战,却被小人在内进谗,如此有功也是无功,无功就是大过,早晚必遭祸端。章邯背秦归楚,不失为智,请将军三思。”
    李晔饮了口茶,打开折扇摇了摇,时节虽已入秋,帐中仍然颇为燥热,他笑了笑:“谢瞳的话倒也不错,朱温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该怎么选择。”
    看了宋娇一眼,李晔笑容更甚:“你们安排在朱温身边的,到底是什么人,怎能连这样的对话都能知道?”
    宋娇得意的扬了扬精致的下巴,倚老卖老:“青衣衙门想要知道的事,就没有不知道的。”
    “只怕是朱温杀了监军严实,决心归顺朝廷之后,这些事就瞒不住传开了吧?那谢瞳如此重要的进言被采纳,自然也要吹嘘一番,彰显自身的才华和地位。”李晔不动声色道。
    宋娇恼羞成怒的瞪了李晔一眼,显然是被李晔说中,这关子卖不下去了,她恼火道:“你是不是什么都知道?还不要青衣衙门办差的?不要的话我可回去了!”
    李晔被宋娇逗得哈哈大笑,这位大美人虽然年纪不小,浑身都散发着成熟风韵,没事还会乱抛媚眼勾引李晔,但不得不说,恼羞成怒的样子,还是跟小女孩气鼓鼓一样,可爱得很。
    朱温在动手之前,给妻子张惠写过信,张惠异常坚决的支持他这么做,所以朱温没了后顾之忧,当即了杀监军严实,传首军中,号召部曲效忠唐室,然后给王重荣写信,让对方代奏朝廷。
    王铎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激动,当即为朱温保奏。两份奏折传到成都,李俨看了之后,他大为高兴,对左右道:“此乃上天赐予朕的勇将!”
    不日,李俨册封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兼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
    于是朱温摇身一变,由大齐的将军成了大唐的将军,而且是名副其实加官进爵。
    自此,朱温与王重荣合兵一处,共讨黄巢。
    黄巢得到朱温叛唐的消息后,气得浑身发抖,摔了折子掀了桌子,还砍杀了几名侍女,在金銮殿中大骂朱温忘恩负义,一直持续了数个时辰。
    未央宫的一座宫墙外,几名终南山道人发动秘法,将这个消息及时传递给终南山道门。
    终南山道门得到消息后,又及时通知坐镇潼关的掌门、大长老。
    不日,聚集在长安的终南山道人,接到道门传来的消息:离开长安,投靠朱温。
    朱温先是攻克邓州,后来又扫荡凤翔、邠宁、夏绥等镇,最后攻克丹州、冯翎、同州,战绩可是十分显著,虽然有面对李晔的败北,但瑕不掩瑜,堪称黄巢军最悍勇的大将,最不济也是之一,他的投降,而且还是因为被小人进谗而投降,影响不可谓不大。
    朱温降唐,故而成为这场战争中的一个转折点,虽然它并没有带来直观的,影响大局的后续战果,但是天下藩镇由此知道,黄巢不得人心,距离败亡已经不远。
    更何况,李晔的十数万悍卒,已经即将跟李克用的二十万大军合兵。
    于是四方藩镇军,与黄巢大军作战之时,变得更加骁勇无畏。
    李晔跟宋娇说完话,就得到斥候来报,说是李克用的信使,已经到了大营外。

第二十七章 掏心换心
    “我跟李晔那厮有旧怨,这回跟他合兵共击潼关,他会不会惦记着旧恨,给我使绊子?”李克用带着数百亲兵策马而行,看着遥遥在望的平卢军大营,显得有些忧心忡忡,他问身边的慧明和尚。
    慧明和尚面无表情道:“安王曾在黄梨乡揍过将军,将军能不惦记这个旧恨吗?”
    往事不堪回首,李克用想想就来气,被慧明和尚这样直接的说出来,他更是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然而慧明就是这个德行,要他说话要弯子那是可能的,对方还美其名曰,出家人不打诳语。然而在李克用看来,这跟不打诳语没有关系,这分明就是没有顾忌。
    不过慧明好歹曾今救过他的命,李克用恩怨分明,所以不跟慧明计较,另外,慧明身后的觉晓寺,也是北方释门的领袖,听说寺中有佛门金刚境,也就是类似道门真人境的高手在。
    这回出征南下,慧明就说有两个这样的高手跟着,李克用听说终南山道门,很是支持黄巢,也怕自己冲锋陷阵的时候,被对方的真人境给摘了脑袋,所以还得依仗他们。
    李克用咬牙切齿:“不能!”
    慧明目不斜视道:“既然将军不能,想来安王也不能。”
    李克用道:“那怎么办?”
    慧明不咸不淡道:“有王铎跟着,将军怕什么?”
    李克用道:“李晔会忌惮王铎?”
    慧明道:“安王会不会忌惮王铎,贫僧不知,但是王铎一定会秉公办事。”
    李克用完全不信:“王铎掌握兵权,听说还是安王举荐的,而且他们是故交,王铎怎么会不偏袒李晔?”
    慧明道:“因为王铎信佛。”
    李克用怔了怔:“王铎竟然会信佛?”
    慧明道:“以前不信,现在信了。”
    这话说的不明不白没头没脑,完全不能让李克用明白,他正想再问什么,却突然闭了嘴,因为他看到,慧明和尚眼中,刚刚闪过一抹杀气。
    和尚眼中也会有杀气?当然会有。李克用可是不止一次见过慧明杀人,往年李克用驻守边关的时候,碰到草原骑兵犯境,慧明和尚就杀过人,而且杀人的手段极其残忍。死在他手下的草原骑兵,就没有一个全尸的,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少了一颗心!
    慧明杀人,一手掏心。
    李克用看到慧明杀人的时候,他还只有十几岁,那副场面他至今都不会忘记。
    在草包上,一身洁白僧衣的慧明眉眼虔诚,神情庄重,浑身充满圣洁之意,然而他的手里,却握着一颗还在跳动的心脏,鲜血顺着他的手不停滴落,一个五官惊恐到变形的草原骑兵,张大了嘴,正倒在他的脚下。
    那副场景虽然血腥,但还不至于让李克用记忆犹新,问题是当他策马上驶草包的时候,就陡然发现,在草包另一边的山坡上,倒了一地尸体。鲜血染红大地,每一个人都是张着嘴瞪大眼,极度惊恐的表情。而他们的胸膛,都破开了一个血洞,那数百人,全都没了心脏!
    正是因为看到了那副惨绝人寰的地狱场景,才让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