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御仙魔-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又是谁?”李晔不慌不忙。
两人都是精明无双之辈,座谈许久,若是还发现不了蹊跷,岂非都成了庸人?
一个游历江湖的修士,怎会对天下大势有如此深刻的见解?更通晓定国安邦的道理?还反问出那句当仁不让的话来?
一个寻常小将,又怎会有睥睨天下的气度,对义军与官军长短,有那般深入的认识,并能明白取胜之道?
普天之下,豪杰无数,乱世当道,英雄辈出,但真正具备成就大业见识与气度的,又有几个?
在这邓州边界,在这许州之畔,又有几个?
茶棚老板原本看到两人相谈甚欢,已经松了口气,暗想只要不打起来就好。他这简陋的茶棚,可经不起折腾。虽说桌子板凳都是老旧粗糙的物件,但那可都是老头的心血。茶壶茶碗茶叶这些东西,都值不了几个铜钱,但却是老头活命的依仗。
要是被打坏了他上哪儿再去弄去,一壶茶本就赚不了几个钱,生活本就拮据,不过是苟且活着罢了,根本经不起风雨,他年纪也大了,就更是遭不起难,要是自个儿也被伤着,那可是连去看病的钱都没有。
老头虽然听不太懂将军和公子的话,也不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但只要和和气气就好。然而此时,看到两人怒目而视,俨然一副准备动手的样子,老头顿时老脸煞白,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什么明察善恶的真武玄天上帝,什么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都被他在心里求了个遍。
在茶棚里喝茶的零星客人,看到这个势头不对,哪里还敢多呆,匆匆将碗一口喝完,摸出铜钱放到桌上,就提着行囊急急离去,生怕被殃及池鱼。要是换作一般人打架,他们还有个看热闹的心思,但这可是杀人不眨眼的将军,要是一个不小心,他们的人头都要落地,哪里还敢逗留半分。
老头想起身相劝,却又不敢劝,急得额头直冒大汉。
一阵微风拂来,吹动茶棚招旗,吹动众人丝发,吹得老头打了个寒颤。
大少司命已经准备起身,宋娇更是目光凌厉。
朱珍已经抬起手臂,随时准备握拳,让那百余骑冲杀过来。
李晔与朱温相视僵持。
然而只是一刹那。
“朱温?!”
“安王?!”
两人同时咬牙切齿,而后目中凶光一闪,杀机陡然迸射,蓬勃的灵气刹那爆发。
朱温拔刀、错步、劈斩,动作一气呵成,长刀携风带劲,向李晔当头劈下。
李晔啪的一下收起折扇,一推木桌,撞向朱温,同时坐着木凳后滑数步。
长刀斩在木桌上,顿时碎裂散开,细尘如云暴起。
宋娇与大少司命同时起身。
朱珍手掌猛地握拳,百余骑立即策马飞奔!
第十章 交锋
无涯子重伤而归,进城就晕倒在大街上,被守城将士救醒之后第一件事,不是去找个地方疗伤,而是急匆匆去见朱温,把在许州的情况前前后后都跟朱温说了一遍,让朱温赶紧备战,以防安王有什么阴谋。
除此之外,因为深深畏惧李晔和大少司命等人的实力,无涯子用秘法紧急联系终南山道门,让后者派遣修为更高的修士过来,帮助朱温稳住邓州局面,务必不给李晔丝毫可趁之机。
终南山道门,位在中枢,修士众多,比蓬莱实力还要强上一线。门内的修士因为辅佐黄巢攻占长安,建立大齐皇朝,夺得了不少原本属于唐皇朝的气运,门内修士借此机会修为增长不少。
原本练气九层的修士,大多到了半步筑基的境界,原本有望筑基的,现在都已经筑基成功。
无涯子疗伤两日,情况基本稳定下来,但是距离康复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断臂更在隐隐作痛,无涯子很清楚,如果三日之内,终南山的真人境修士不赶来,用真人手段帮他彻底修复伤口,那么他的境界就会大跌,而且此生都将无法复原,更不必说更进一步。
从房中出来,无涯子抬头看了一眼天色,忽然眉头一皱心头一跳,感觉到好似有什么不妙的事情发生。
他连忙手指掐诀默默推算,在这个过程中,他眉头皱得越来越厉害,脸色也是越来越苍白,半响后他一口鲜血喷出,酿跄后退数步,已是面如死灰,连站都要站不稳。
守在房门外的几名道人,见状都是大惊,连忙过来搀扶,“师叔,你没事吧?”
无涯子被道人们搀扶,这才没有倒下去,他死死抓住道人的手臂,双目如狼,十分可怕,咬牙切齿道:“快去,去问朱将军去了何处!”
一名道人应声而去,无涯子又对另一人急切道:“召集所有练气中段以上的弟子,快!”
众人不知无涯子意欲何为,但是都不会怀疑他的话,纷纷行动起来。
当二十多名练气中段的修士,得到消息,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无涯子这边来之后,去军中询问朱温去向的道人,也赶了回来。
“师叔,朱将军往东边去了,只带了百余亲兵,不知去意!”
无涯子面色大变,他挣扎起身,连走三步,忽又停住,转身看着众人,目光如鹰,咬牙一字字道:“朱将军有难,你我需得立即赶去救援。你们记住,朱将军是我终南山兴衰存亡的关键,你我就是拼了性命不要,也好护得朱将军回城!可都听明白了?”
“明白了!”道人们齐声回答。
“走!”
“师叔,你的伤你还是不要去了,我们去就行。”
“我刚才说了,跟道门大兴相比,个人生死荣辱,不足道哉!”无涯子说这话的时候,道人们都看得分明,无涯子眼中有决然之色。
众人没有骑马,而是飞掠出城,修为到了练气中段,奔跑起来自然快于骏马,只是不能持久而已,但是现在朱温不可能走得太远,他们就顾不上修为损耗。
无涯子虽然重伤未愈,但一马当先,去势最快,只有寥寥数人,能勉强跟上他的脚步。
茶棚里,朱温一刀劈在木桌上,断木横飞,烟尘四溅,李晔坐着板凳滑退数步,折扇啪的一声打开,在面前随手一扇,一道狂风凭空出现,冲向他的断木烟尘,就被悉数回卷过去。
然而朱温一刀接着一刀,瞬间就是七刀斩下,犹如惊涛拍岸,气势万千,分别罩向李晔四人。虽然刀气并未蔓延十多丈,但修为之力却被浓缩,威力更上层楼,显然朱温对修为的领悟,要超出常人很多。
李晔以扇为盾,挡在面前,刀气轰然落下,在他面前,出现了深过一丈的沟壑,一眼看下去犹如天坑,漆黑一片,仿佛没有底,端得是恐怖异常。但在李晔脚下,沟壑就陡然消失,他身下的长凳也丝毫无恙,只是手中的折扇,到底是寻常之物,已经在暴虐的灵气下崩碎。
大少司命和宋娇,后掠飞退,如同燕雀一般飘上树梢,对临面的刀气一半躲一半接,并没有受到创伤。只不过整个茶棚,已经在刀气下化为乌有。
茶棚的老头跌坐在地上瑟瑟发抖,惊骇欲绝,然而在爆开的木屑与泥土中,他竟然安然无恙,一点伤都没有受,却是被李晔分心照顾了。
朱温这一连七刀,可谓是用了全力,一身修为没有半分保留,刀气落下之后,发现众人竟然都没有受伤,而且对方一动,修为实力立即暴露,竟然都是练气九层。
这让朱温心头猛跳。他原本还想跟李晔力战,看看有没有机会,将李晔击败,此时不由得想到:“安王就是安王,果然英武不凡,修为已经到了练气九层不说,身边的美人竟然也都如此强悍。看来老朱今天无机可趁,还得迅速逃离,否则就要饮恨当场。”
朱温是行事果决之人,拿定主意后半分犹豫都没有,七刀落下之后,就没有再继续抢攻,而是借势抽身回撤,一去二十多丈,瞬间拉进了跟亲兵的距离。
朱温的亲兵不愧是百战精锐,早在朱珍抬手的时候,亲兵都头就已经下令冲杀,朱珍不是朱温的亲兵统领,不知道这些亲兵的脾性,实际上,在看到朱珍做出手势,感到朱温可能有危险后,亲兵们就拔刀出鞘了。
对亲兵而言,可不管主将是不是真的危险了,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冲上去,先把对方制服再说,至于是杀是放,那是危机解除后的事,在力所能及的时候,他们不会让主将冒一丝风险。
朱温一退,就到了亲兵队列前,再起身一跃,就上了当先的一匹骏马,原本战马上的士卒,也是一名修士,则识趣的飞身掠到一旁,不给战阵添麻烦。
上了马背,朱温心头一定,有了可以驰骋天地,面对一切强敌的信心,这就是军中宿将的底气。
只不过,朱温这回面对的,并不是沙场上的兵马,而是四个练气九层的高手。
李晔起身来到官道上,面对朱温而立,他手中没了折扇,取而代之的是青芒闪耀的卢具剑。
从两人偶遇,到相谈甚欢,到突然翻脸刀兵相向,事情发展的超乎想象,也顺顺理成章。
两人没有私怨,但动手之前却半分迟疑都没有,沙场相见,各为其主,当然不用多言,不拼个你死我活,就没有说话的余地。
宋娇和大司命还没来得及出手,少司命已经双手结印,十余条碧绿叶链从道旁蹿出,翻卷着射向奔驰中的朱温亲兵。
惨叫声接连响起,骑兵相继坠马,瞬间就死伤十多人,朱温的亲兵当中,修士占比很大,一名练气中段的修士,举刀就劈向临面的叶链,然而长刀斩在叶链上,却没有能破坏叶链。
那名修士只觉一刀砍在了金石上,反震之力让他五脏六腑一阵翻腾,长刀直接脱手,一口鲜血不禁喷出,在他惊恐绝望的目光中,叶链洞穿了他的咽喉,长蛇一般就从后颈窜出,飞向下一个亲兵。
距离很近,骑兵的速度完全提不上来,但同样的,骑兵也迅速到了李晔面前,不管怎么说,这都是百余精骑,纵然不是全速奔驰,杀伤力也不会小。
李晔一动不动,面上没有什么神情变化,既不凝重也无嘲讽,看起来云淡风轻,他举起卢具剑,剑身密密麻麻的纹路,被次第点亮,好似镶嵌了无数星辰。
他似缓实快一剑斩下,半空中风声骤起,林木枝梢瞬间堙没,化为飞灰消失不见,被树荫遮蔽的天空,露出了他本来的湛蓝面目。在天空之下,一道长达二十丈的剑气,悠忽落向骑兵阵列。
李晔举剑的时候,朱温就感到一阵心悸,那是只有面对无法战胜的对手时,才会有的本能畏惧,当青芒剑气出现在湛蓝天空下,朱温心跳骤然加速,一股泰山般的威压陡然降下,让他握刀的手都开始微微颤抖。
同样是练气九层,在李晔这一刀之威下,朱温却有了无法匹敌之感,这让他觉得荒唐又惶恐。
奔驰中的骑兵队列,突然传来凄厉的马嘶,不少战马承受不住巨大的威压,直接双腿跪倒在地,马背上的骑兵摔了下来,场面一片混乱,而就在这时,剑气落在了队列中。
刺眼的青芒掩盖了爆射的血雾,众骑兵连惨叫声都没来得及发出,便悉数命丧当场,当青芒散去,横飞的泥土却还在到处激射,打在树叶树枝上噼啪作响。官道长出现了一道巨大沟壑,鲜血横流,骑兵们尸体横七竖八,有的人马还未死绝,有气无力的哀号声此起彼伏。
大少司命等人这便看到,朱温捂着胸口,弓着身体,已经朝荒野奔逃而去,只剩下了一个背影。
李晔这一剑是范围打击,对朱温的单点照顾难免不足,这就给了朱温逃命的机会。朱温也果断,见事不可为,就迅速撤退,毫不拖泥带水。
然而在四个练气九层面前,朱温真的能够跳脱?且不说大少司命以速度见长,就算没有她俩尾随出去追捕,李晔要追上朱温也不是太难的事,此时朱温已经受伤,根本就跑不远。
李晔没有让朱温就这么跑掉的打算,虽然他今天与对方相谈甚欢、相见恨晚,有惺惺相惜之意,但是在天下大势面前,在各为其主的沙场,见面就要竭尽全力分出胜负,若是一方不肯投降,那便要分出生死。
众人尾随而出,正要去追击朱温,荒芜的庄稼地彼端,官道拐弯之后的林子里,忽然跃出来一个黑袍人影,直接掠过朱温头顶,向李晔等人冲了过来。
第十一章 先锋(第二更)
李晔当然能够认出,那就是前两天,在许州被他斩去一臂的无涯子。
眼看无涯子竟然冲上来,有阻拦众人的意思,李晔先是觉得荒唐,毕竟对方全盛时期,都连他一招都接不下,此时就更是不堪,说他螳臂挡车都是高看他。
但是很快,李晔就发现不对,连忙对宋娇和大少司命示警:“后退!”
无涯子奔冲而至,神色疯狂,眼神如刀,升空后张开双臂,不顾防御,只是把速度提升到极致,朝李晔等人猛地攒射而来,到了李晔等人面前,他狰狞的大叫道:“道门必将大兴!”
说完,无涯子就在半空自爆!
轰的一声,无涯子肉身化为飞灰,气浪从原地陡然扩散开来,瞬间覆盖了周围百多丈的范围,狂风犹如利刃,向李晔等人席卷而来,天地失色,万物无声,然而无论是气浪冲击声还是爆炸声,都让众人耳鸣不已。
李晔等人被迫后撤,纷纷发动防御手段,仍是被气浪波及,李晔倒是还好,有青莲和龙气在,灵气浑厚不输真人境,大少司命和宋娇就颇为狼狈,一个个在气浪的冲击下,被击退百十步,衣发散乱。
修为到了真人境,就可以发动自爆的手段,无涯子只是半步筑基,自爆的手段虽然能够施展出来,但是威力无疑小了很多,如果真是一个真人境在面前自爆,李晔都要身受重伤,大少司命和宋娇更是没有活命的可能。
“这道人真是疯了!”宋娇咬牙切齿,愤恨不已。
李晔摇摇头,“虽然各为其主,分属敌我,但这种舍身取义的气节,还是让人敬佩。”
被无涯子这么一耽搁,李晔等人已经无法追上全速奔行的朱温,毕竟这里距离邓州也不远,对方一旦到了军营,处于万军之中,他们也拿他没辙。
只不过众人已经到了此处,就这么回许州是不可能的,左右大少司命和宋娇也没受太多伤,李晔等人便继续前往邓州,去观察对方的防御情况。
这一路来,李晔脸上没了之前的轻松之色,无涯子不惜自爆也要保住朱温,这样的气节彰显了终南山道门的意志,看来接下来的战斗并不会轻松。
到了邓州,李晔仔细观察朱温的部曲,和邓州的城防情况,眉州微皱。
在朱温军中,修士占比很高,比普通的藩镇军高了岂止一倍,看来在终南山道门的帮助下,黄巢、朱温军中,的确有不少人都成了修士,所谓道门与藩镇相互勾结,广收弟子传授道法,扩充修士队伍,现在就是展现威力的时候。
到了战场上厮杀,修士作为破阵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多寡和实力,直接影响战局的胜负。
在这个世界上,一场战争会有各种各样的兵法较量,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它们对战争的胜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说到底,真正决定一场战斗胜负的,只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修士,或者说,强者。
好在邓州的城防,还没有修缮完备,虽说擂石滚木、箭镞、叉枪这些东西都不少,但帘幕、狼牙拍、床弩这些物件损坏之后要补充,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坍塌的城墙要堆砌完成,恢复当初的强度也不简单,尤其是大大小小的防御法阵,要布置起来需要各种材料,就更非旦夕之功。
李晔等人没有在邓州停留太久,因为终南山很快就派了真人境的高手过来,在敌人的地盘上,又有数万大军虎视眈眈,李晔没有去硬撼真人境的意思,这便和宋娇等人返程。
回到许州,李晔跟周岌碰了个头,把邓州的城防、朱温部曲的战力,都跟周岌做了交流。
看得出来,周岌内心并不轻松,不过战斗意志并没有受到影响。
杨复光已经去了蔡州,就是不知道跟秦宗权的谈判结果会如何。李晔也不着急,平卢军已经向这边进发,不日就会赶到,到时候有没有秦宗权支持,大军都会西征邓州。
两日后,杨复光传回消息,秦宗权已经答应西征邓州,并且派遣大将王淑,率领一万五千兵马助战,杨复光的信使说,他会跟王淑所部一同回许州。
不得不说,杨复光的确是个人物。
等到刘大正率领平卢军抵达许州的时候,杨复光和王淑率领的蔡州兵马,也差不多时间赶到。大军在许州城外分部扎营,稍作休整,随时准备出发。
是日,李晔、周岌、杨复光、王淑等人,并及平卢、忠武各位大将,还有李晔和周岌的幕僚,聚在一起军议,商议出征的细节。
“忠武军可以调兵五万西征,加上平卢和蔡州的兵马,战兵共计十六万五。听说邓州的贼军只有五万上下,此战我们胜算很大!”杨复光依旧很有信心,他向来都是这个样子。
蔡州大将王淑哂笑道:“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咱们的兵马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贼军的三倍,距离十倍兵力才能攻城的标准,可是差得太远,就连正面进攻的兵力都没有,这一战如何敢说必胜?”
杨复光立即道:“朱温所部刚刚经历一场大战,虽然攻破了邓州,但却是惨胜,现在正是疲惫的时候,而且安王也去看了,邓州城防并不完善,我们以新锐之师,去攻他疲敝之兵,焉有不胜之理?再说,我们是王师,出征讨贼,乃是大义所在,贼军必然畏惧!”
王淑抱着双臂,扬着下颚,桀骜不驯,冷笑道:“兵法云,百里趋利者蹶上将军,五十里趋利者军半至。从许州到邓州,怎么都超过百里了,我们远途奔袭,贼军以逸待劳,我等怎敢言胜?”
王淑虽然带着蔡州兵马来了,秦宗权也答应配合大军,攻打邓州,但是就王淑的做派,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他对战争的消极态度。
估摸着在临行前,秦宗权没少给王淑交代,这一仗能避则避,不能避也要出工不出力,免得被人当刀子使,平白把将士折损在沙场上。
杨复光见王淑如此做派,很是愤恨,对方一句一个兵法云,看似有理有据,然而沙场征战又不是写文章,哪里是兵法怎么说就怎么做的,要根据敌我情况灵活应变。
杨复光被王淑再三挑衅,大怒道:“王将军这是未战先怯,要带兵返程不成?!”
王淑冷哼一声,不过见众人都对他怒目而视,不好太过做作,略微抱拳道:“末将不敢。”
李晔看了王淑几眼,没怎么说话,不管是王淑还是秦宗权,都是忠武军的内务,他不好随意插手。
“凉你也不敢!”杨复光瞪了王淑几眼,就对军议的众将道:“如今我等与平卢军,共同西征伐贼,要保证军令畅通,部曲行动一致,不可没有统帅。”
说到这,杨复光朝李晔抱拳:“安王是平卢节度使,也是陛下任命的东面行营招讨使,三军主帅之位,非殿下莫属,请殿下不要推辞!”
周岌紧跟着抱拳:“请殿下号令全军,忠武军上下,必定遵令而行!”
平卢军的将领,刘大正、赵破虏、上官倾城等人,见周岌和杨复光如此懂事,都是喜上眉梢,唯独王淑眼睛瞟着别处,好似对此漠不关心。
李晔可没有谦逊多礼的习惯,这沙场征战又不是别的,不需要推辞做作,于是当仁不让道:“既然如此,本帅便担起这份责任。”
他本就是东面行营招讨使,做个统帅是理所应当的事,何谓东面行营招讨使?就是说潼关以东的军队,都要以李晔为首,受他的节制,听他的号令。忠武军本就在他的号令范围之内,此时杨复光、周岌如此表态,则是明确忠武军的立场。
出征方面的大计,李晔之前就跟杨复光、周岌商量过,此时不过是敲定细节,告于诸将知晓。很快,大军出战的计划就明白了,李晔当场点将,颁布军令,主要是划分先锋、中军、侧翼、后军辎重、粮秣征调和转运的职责。
接下来,李晔在许州城外集结众军,祭旗出征。
闲话休叙,且说大军进入山南东道节度使辖地,没有直接去攻邓州,而是先到唐州,把唐州的驻军也划了一部分过来,同时,李晔修书给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让他出兵北上,与大军共击邓州。
邓州本来就是山南东道节度使的属州,虽然李晔等人认定,刘巨容不会出兵相助,但既然到了人家的地盘,李晔还要给人家大声招呼,顺便也等于告诉他,如果他没有派兵来与大军汇合,那么攻下邓州后,他就得给大军出粮秣。
大军主力在唐州稍作停留的时候,上官倾城率领三千内牙,作为大军先锋,直奔邓州而去。
按理说用三千精骑当作先锋,显得有些少,怎么也得五千兵马才行,但是上官倾城的内牙,是李晔麾下的绝对精锐,且不说操练任务最重、军备最为优良、在平卢剿匪最多,军中的修士占比就冠绝诸军。
既然是李晔的内牙,最亲信的部曲,那么到了战场上,当然得冲在最前面,一方面是给他们立功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彰显李晔的战斗决心。
李晔给三千内牙特别命名为“狼牙都”,为什么取狼牙这个名字,含义其实不言自明,至于为何叫“都”而不叫“军”,则是因为李晔麾下本就只有一军,那就是平卢军。
狼牙都第一战,任务很简单,扫清从唐州到邓州的道路,沿途的朱温部曲,都要清理干净,这是第一枪,必须要打响,给予朱温所部威慑,同时提升官军士气。
为了打响这第一枪,李晔发挥本色,全身披挂,与上官倾城同行,做了一名骑兵。
大少司命也被李晔披上甲,让她们跟在骑兵队列中。不得不说,大少司命披甲之后,气质陡然一变,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大司命的妆扮向来娇艳成熟,而且属于冰山美人那一类,此刻披了甲胄在身,杀气不减反增,还多了一股英武之气,看起来煞气腾腾。少司命披甲之后,倒没有那么可怕,反而愈发显得娇弱,好似包裹在甲壳里面的蜗牛,惹人爱怜。
李晔恶趣味得到满足,不时回头看两人一眼,有时候实在忍不住,就笑出了声,引得上官倾城时常幽怨的瞪他一眼。
————
ps:十点第三更。
第十二章 初战(1)【第三更】
邓州。
自打上回在茶棚偶遇李晔,双方交手后,狼狈逃回,还折了无涯子,朱温的心情就不怎么好。
不过朱温也没有成天苦着一张脸,不管怎么说,也算是跟安王见过面了,虽然没有打赢,但那是对方身边高手太多,跟朱温自身关系不大。再者。好歹跟安王座谈半响,对对方有了了解,朱温觉得并不是太亏。
这一战给朱温带来的最大转变,就是朱温对终南山道门,不再向以前那样抵触。当时要是有终南山很多高手在身边,朱温也不至于身陷险境,落得仓皇而逃的下场。
朱温是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他对形势的认识也很清晰,所以在看到李晔身边高手很多之后,就觉得自己身边,也有必要带着几个高手。总之,类似的亏不能再吃了。所以这回终南山道门,再派人来邓州的时候,朱温好生招待了一番。
来的是终南山大长老,也就是终南山掌门和无涯子的师兄,修为竟然到了真人境。
朱温不奇怪,自打黄巢攻克长安之后,终南山道人的修为,就整体提升了不少,且不说原本就是真人境的掌门,另外有两个卡在练气九层很久的修士,也都突破了真人境。
要不怎么说乱世英雄辈出呢,气运气机流散于天下,得到好处的人就多了。
这位终南山道人自号无极子,这个名号让朱温一点都不觉得新奇。
无极子带来了两个得力帮手,都是练气九层的修为,这下大大充实了朱温的亲卫力量。现在他已经有信心,跟李晔正面一战,他甚至起过去许州刺杀李晔的念头,不过后来想想不妥,好歹是放弃了。
在茶棚吃了亏,朱温时刻想着找回场子,所谓大丈夫,就要越挫越勇,而且报仇不能隔夜,朱温已经等了很多夜了。
不过朱温到底是军中大将,要他跟李晔去捉对厮杀,其实他兴致不大,所以朱温把矛头,指向了来西征的官军先锋。
这一日,朱温集结了五千精兵,并且向无极子要了百名终南山高手,安插到精骑阵列中,准备给李晔的先锋来一记狠的。
在校场上集结完精骑,朱温对朱珍道:“我们刚攻下邓州,惨胜而得城池,现在城池还没修缮好,这个时候安王带兵来攻,我们压力很大,必要要想个办法,给予安王迎头痛击,好迟缓他们西进的步伐,为我们修缮城池,赢得时间,也好打击唐军的气焰,提升我军士气。”
朱珍在茶棚一役的时候,没受到李晔等人的照顾,后来李晔等人追着朱温出去,半路被无涯子拦截后,也没有回头,朱珍侥幸逃过一劫。
朱珍明白朱温的意思:“将军放心,这回末将一定不辱使命!”
上官倾城率领三千骑西进,朱温已经得到消息了,他的计划就是吃掉这股先锋精骑,所以才有这番安排。
他道:“安王的兵马,虽然甲兵精良,但平卢无战事,没有经过血火磨练,论精锐程度,自然是远远不及我们的。这回我把亲兵都交给你,你一定得把对方吃下。你记住,如果你能吃掉这股骑兵,那么邓州的转圜余地就还很多,如果你失败了,安王十几万大军,就会直接兵临城下。到时候我们除了踞城而守,就再没别的法子。所以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朱珍挺胸抬头道:“将军放心,此战若不胜,末将提头来见!”
朱温拍拍朱珍的肩膀,又勉力了几句。
朱温踏上点将台,环视甲胄精良,饱经战火的五千精锐,眼中有了必胜的信心,作为沙场宿将,当然对自己的部曲有信心,越是名将越是如此,如若连自己的部曲都不信,将领还能信谁?
朱温昂然道:“尔等跟随本将,南征北战数载,是本将的手足,也是本将的利刃!如今我大齐初立,陛下正在关中征战,打的唐军抱头鼠窜,本将出关而占邓州,是为了占据中原,平定天下!陛下对本将的信任,一如本将对尔等的信任!如今李晔来找死,那你们便让那群没上过战场的雏儿,知道什么是百战精锐!”
言罢,朱温拔刀出鞘,高举大喝:“杀唐王李晔,杨大齐国威,占中原腹地,此战必胜!”
“必胜!”
“必胜!”
“必胜!”
五千精骑齐声大吼。
朱温对部曲的反应很满意,士气很高,足以一战,他收了横刀,朝朱珍点点头。朱珍抱拳之后翻身上马,带领五千精骑,从军营鱼贯而出。
五千精骑离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