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御仙魔-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岐王点点头,肃然说道:“在河西,甚至在青海、高原,往后,都只会有吐蕃人给汉人下跪,恭敬亲吻汉人的鞋子。让关系得到这种扭转,这就是我们战斗的最大意义!”
    李晔看了看北方凉州的方向,又看了看西北西域的方向,默然半响,道:“还有很多地方的汉人,在等着我们去扭转这种关系。”
    次日一大早,岐王就要南归,李晔正待送她出城,就得到禀报,有一群僧人在大门外求见。
    听说是僧人,李晔怎么会猜想不到,那多半是高原释门的门徒?岐王这下也不必着急走了,形势可能有另外的变化,她至少应该留下来先看看。
    两人一起在大厅接见了对方。
    为首的僧人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手里拄着拐杖,仿佛哪一步没走稳就会倒下。左后跟着一名面容刚毅的中年和尚,很有金刚怒目的气势,另外一人却是个徐娘半老的师太,风韵很是养眼,让李晔颇感意外。
    至于其他僧人,没有得到见安王、岐王的资格,被安排在偏厅。

第三十九章 李晔的威逼
    高原释门的人会来见自己,李晔是有预料的。
    毕竟随着神子和大上师阵亡,月神教已经在事实上覆灭,隔在中间的阻碍没了,双方已经在沙场上正面相遇,无论抱着什么想法,来见一见都很有必要。
    老主持自报家门,法号无空。
    这让李晔不能不想起猴哥,他不是被菩提老祖赐法号悟空?空这个字,在释门经义中份量还是很高的。只不过一个无,一个悟,依照释门的理论,就法号的境界来说,眼前这个老僧人,就比猴哥要高上不止一个等级。
    老主持身后的两名随从,那不怒自威的中年僧人,法号见空。身段婀娜,怎么看都红尘气未褪的师太,法号则是见尘。
    见尘,见红尘?李晔恶趣味的猜想,会不会有僧人法号见人?
    呵呵。
    听到这两个法号,李晔心里为猴哥鸣了一阵不平,老主持法号高深,完全是沾了辈分的便宜。“无”字配上什么都显得意境深远,“悟”字后面跟什么都显得只是初登殿堂。
    悟了才能见,见了才能堪破,堪破之后才能说无,至于无之后,那就是无无。到了这个境界,基本就是得道高僧,或者说证得智慧果位了。
    老主持开门见山说:“安王乃是人间罕有的豪杰,此番国内还未完全平定,就能率领一只奇兵,夺取河西十二州,实在是出人意料,老僧也是深为敬佩”
    李晔不等他说完,摆摆手打断,很不客气的道:“秃驴,你要是想说,大唐国内还未完全稳定,我就敢冒然远征西北,是不顾后院失成公主开始,便是高原之主,那月神异端,不过是近来兴起,跟我高原释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就算安王不灭他们,老僧也会这般做。
    “如今我高原释门,有弟子千万,温末部中,勇士万千,安王疲敝之师,若不能一战而胜我等,两相僵持之下,刚刚稳定的大唐国内,必然烽烟再起,届时蜀王东出”
    老秃驴开始装模作样长篇大论,李晔哪里受得了,一拍桌子陡然一声低喝,直接喝住了无空。
    无空的声音戛然而止,不可思议的看向李晔,委实不能想象,李晔竟然当面拍了桌子!他是如此悲愤,以至于都忘了要开口。
    李晔乜斜无空,不耐烦道:“老秃驴,休得聒噪,坏我耳根清净。实话告诉你,我不仅有灭了月神教的实力,还有灭了你高原释门的实力!你,要不要试试?”
    这最后一句话,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
    无空气得满面通红,一佛出窍二佛升天!他怎么都没想到,世人盛传温文尔雅、仁义和善的安王李晔,竟然跋扈到这种地步!
    简直无法交流!
    李晔见无空不说话了,也不管他是不是气的,眼帘下垂,表示自己耐心已到极点,“老秃驴,我这回能见你,已经是给你天大的面子。你要是再不知好歹,不赶紧跪拜表示臣服,还跟我说这些有的没的,你就回去,等着给你高原释门超度吧!”
    无空被气得直翻白眼,一只手颤颤巍巍指着李晔,发紫的嘴唇哆嗦着,半响说不出一句话来。
    体型健壮如牛的见空躬身站起,盯着李晔从喉咙里发出低低的、野兽般的嘶吼,目光落在李晔的颈部大动脉上,看样子是要扑过来咬断。
    见尘本来好好一张美妇艳容,此刻却五官扭曲,胸膛剧烈起伏的幅度,让人很是怀疑,那两只气球会不会炸开。要不是上回被见空扇了一耳光,她现在早就坐不住了。
    李晔见两人这般模样,心头不爽,正要再拍桌子,忽然,嘭的一声巨响,他手边的桌子已经碎裂!
    李晔愕然转头,就看到坐在旁边的岐王,已经怒而起身,赤霞长枪握在手里,锋刃指到了见空的鼻子尖上,“混账东西,这里有你撒野的余地?两王当面,你再吼一嗓子试试,看看你身上多不多个血窟窿?”
    李晔拉了拉她的袖子。
    岐王以为李晔是要劝她冷静点,不要这么霸道吓人,转头怒化的触角。
    李晔从地球上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两帮人还在进行战争,只不过打的旗号变了而已。

第四十章 文明的战争 真正的大乱
    历史就是这样,所以李晔对释门绝对不会客气。
    现在自己才是强者,是背靠大唐,可以调动苍生之力的真正大佬。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双方的关系已经被彻底扭转,现在轮到李晔来欺负对手了,他绝对不会手软。
    谁手软谁就是沙雕。
    这个世界是修士的世界。修士是个很有含义的名词,是一个很有内涵的身份。每一个修士,都生活在一种教派下,修炼教派的功法,接受教派的教义,执行教派的决策。
    战争,是以修士为主导的战争。
    李晔要收复河西,收复西域,将大唐丢失的版图重新画好,就得带着大唐的修士,去到每一个祖先曾今去过的地方。
    这是一个文明的世界,所以战争,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的战争。谁获胜了,谁的文明就能在占领的土地上传播、发展,形成本文明下的子民,最终将这片土地牢牢掌控。
    只要土地上的文明没有灭亡,无论在这片土地上行走的是谁,文明都有重新兴起机会。一旦文明消亡,哪怕这片土地上的子民,身体中流淌的血脉源远流长,也只是其他人。
    李晔要带着大唐的汉家文明,去恢复祖宗的基业,去重新点燃西域那片,有无数先祖血泪和白骨的土地!
    释门要是识相,李晔不介意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在汉文明下生存的机会。因为,文明代表着相互融合,共存成长。
    释门要是不识相,文明的巨大战车碾过之后,他们只会有一个下场:烟消云散。因为,文明也代表着互相毁灭,你死我亡!
    岐王的授课时间结束了,她提着赤霞长枪大步进门,向李晔丢来一个不辱使命的舒畅眼神。
    李晔觉得,岐王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收到学生。没有哪一个学生,愿意上课的时候,被铁枪捅得浑身是血,上完课就只能躺在地上,有气无力的哼哼。
    岐王坐下大口喝茶的时候,无空终于睁开眼,再度看向这个残酷残忍的世界,宣了一声佛号后,本就很老的他,仿佛又老了十岁。
    无空喟叹着对李晔道:“安王势大无双,老僧只得承认。安王嚣张跋扈,老僧也只能接着。安王说的没错,大唐的确有实力收复河西,甚至远攻西域。这不是因为大唐已经重新站起来,而是因为有安王这个巨人,把大唐扛在肩上。”
    李晔并没有谦虚,理所当然道:“不仅是我,还有岐王,还有数不清的大唐仁人志士。有我们在,不用多久,大唐就会重新站起来,站成一个睥睨天下的巨人!”
    无空又宣了一声佛号。
    即便是承认李晔很强大,但面对这么直接的言语和气势压迫,他还是感到心累。
    无空眼中露出悲天悯人之色,缓慢而有力的说道:“安王志向远大,有意重建盛世,自然有海纳百川的气魄。释门虽然曾经跟安王为敌,但自打东传中原,数百年来,对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也算有些贡献。
    “如若不然,历代贤君明主,岂会容释门在东土存在?希望安王顾念往日情谊,不要将释门斩尽杀绝,容我等一条生路,继续为大唐苍生出一份力。”
    这回,无空无论是说话时的姿态、语气,还是说话的内容,都比刚进门时,矮了不止一个台阶。
    无空也是没法子,既然安王不吃他以礼相待,他展现实力又失败,谈话要继续下去,他就只能试图博取李晔的同情。
    生存之道有很多,这是无空最无奈、最不愿,也是最后的选择。
    李晔戏谑的看着无空,不咸不淡道:“释门对我大唐苍生,能有什么贡献?”
    无空眼前一亮,正要开口长篇大论,嘴巴还没张开,就被李晔抬手打断。
    之前被李晔打断说话,无空是愤怒的,但是现在,他已经无力愤怒。只要李晔还有话要说,还能跟他继续这场谈话,他就很高兴。
    岐王的举动表明了,李晔的确是不介意跟释门血战到底。
    但凡还有半分留颜面。便于日后相见的意思,安王怎会容许岐王,当场发飙,直接把见空和见尘捅得浑身是血,现在还只能在院子里哼哼?
    李晔不耐烦的道:“释门教义,劝人向善,劝人忍受当世疾苦,本分安静求来生解脱,和的确有利于社稷稳定,有助于帝王统治,这也是大汉君王,会让你们在汉人中传教的原因。
    “然而天下之大,不能有神,若要有,也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帝王!你们宣称圣佛是天地之主,宣扬圣佛能让世人得解脱,这是分帝王的权,久而久之,释门就有了自己的、区别于帝王朝廷的势力。
    “加上你们释门不事生产,不上赋税,田亩增加了,就自己雇佣佃户耕作,庙产增加了,就修建佛像,钱多的用不完了,竟然还放高利贷!这些,都让你们成了类似国中国的存在,既影响帝王天下之主的权威,又损耗国力!
    “你们释门教义,劝人向善,自己却不行善举,莫说行善举,连吃喝都要让人供养。若说你们像帝王、官员一样,拿了百姓赋税,就为百姓做事,也就罢了,可你们只会扩建庙宇,这是最大的无耻,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晔看无空的目光,渐渐变得锐利,“别跟我说你们僧人中,也有很多行脚天下,做好事,给人消灾解难的。比起整个释门的荼毒,那只是九牛一毛,全然不值一提!三武灭佛,说到底,还不是你们对江山社稷的危害太大了?”
    说完这些,李晔没了侃侃而谈的兴致。
    他闭上眼,作养神状,手指敲打着木椅扶手,淡淡道:“我只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你说的不合我心意,往后,凡唐军铁蹄所到之处,不可有一座寺庙,不可见一个僧人!”
    无空苍老的脸纸一样白,老朽的身体不断颤抖着。
    他想要反驳李晔,却也知道李晔说的都是事实,在如此巨大的贻害面前,劝人向善、稳定人心那点功劳,实在摆不上台面。说的多了,难保李晔不说,那只是释门控制人的手段。
    良久,无空双手合十,宣佛号,低头道:“释门,愿意自此清修无为,不置商铺、田产,不与民争利,不肆意扩建庙宇,僧人度牒由朝廷控制”
    李晔冷笑一声:“十年前,若是你说这些,我也就同意了,今日,不行。”
    僧人度牒,本就是由大唐朝廷发放的,然而那又如何,一到乱世,朝廷对天下掌控力下降,僧人还是会急剧膨胀。如若不然,后周皇帝柴荣,也不会再对释门下手。
    无空说的这些,其实就跟禅宗教义差不多。释门在五代之后,之所以还能在中国生存,主要靠的,就是修改教义、发展为禅宗。
    但这并不是李晔想要的,禅宗发展到后世,还不是成了敛财集团?
    无空无奈,眼神凄苦的看向李晔,近乎是哀求道:“安王要释门如何,不如直接示下?”
    李晔揶揄的看着无空,哂笑道:“我要如何,难道你真的不知道?”
    说到这,李晔站起身,抖了抖衣袖,负手走出大厅。
    岐王鄙夷的看了无空一眼,也跟着离开。
    岐王也看出来了,无空这番可怜凄凉的样子,就是装出来博取李晔同情的。
    可惜,李晔不会同情他们。
    见李晔就要跨出门槛,无空终于脸色大变。
    他很清楚,只要李晔跨出门槛,大唐对释门的大门,就要彻底关闭了!
    除非,释门能杀了李晔。
    然而眼下这种局势,释门如何杀李晔?昆仑关闭,佛域高手,连下凡都办不到。
    无空连忙起身,在大厅中央面相李晔跪拜,匍匐在地的大呼:“释门愿意效仿全真观,为安王鞍前马后,听候差遣!”
    李晔能够容忍的道门,就是全真观。
    所以释门在李晔治下的生存方式,也必须是全真观式的。
    全真观里,没有高高在上、飘飘如仙、五体不勤的道人,只有行走乡野的大夫,剪除山贼的勇士,为民除害的志士,宣扬忠君报国、友善互爱的仁人。
    说到底,全真观就是李晔建立的,朝廷下辖的民间机构,旨在利用民间的人力物力,为官府查漏补缺,让普通百姓安居乐业。
    当然,全真观里,也不是没有沉浸道学的高士。要是这样的人都没有了,全真观也就不是道门了。
    李晔听到想要的答案,嘴角勾勒出一抹笑意,但脚步并没有停留,挥挥衣袖淡淡道:“三日后,我会北行凉州。届时,我希望我看到的东西,不会让我失望。你应该清楚,你没有第二次机会。”
    李晔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许久,趴在地上的无空都没有起身。
    等到见空、见尘终于能行动了,忍着伤痛进来将无空扶起,老僧人已经是泪流满面。
    他无力的眺望门外的长天,悲怆道:“老僧,到底是释门的罪人,还是释门的功臣?!”
    佛域。
    神龛前,文殊倾身望着水晶球里若隐若现的人,眉目低沉道:“是你让高原释门的无空,去找的李晔?”
    水晶球里正在忍受残酷刑法折磨的人,是不会回答她的。
    文殊好像也没指望飞鸿大士回答。修为到了她这个境界,很多事情都不需要问得很清楚,她只是过于震惊,这才专门跑一趟。
    半响,文殊叹息一声,“没想到,值此紧要关头,佛域内部,也要分裂成两派。”
    说完这话,文殊本要离开,却忽然听到水晶球里,传出一个清晰的声音,“你会站在哪一边?”
    文殊意外之余,沉吟片刻,摇头道:“眼下是释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佛域内部真的不该有争端。况且,圣佛的修为,毕竟还不是你能抗衡的。”
    水晶球内传出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异常坚定有力,“此时如若不争,释门就会灭亡。圣佛虽然强大,却大不过大势。”
    说完这话,无论文殊再问什么,飞鸿大士都没有再出声。
    离开神龛的时候,文殊心有所悟,忽然间,似乎明白了,河东之役的时候,飞鸿大士为何要失手!
    这让他怅然一叹,眼神中,千年难得的露出迷惘之色,“未来到底何在?”
    上回去道门仙庭,见李长庚回来,文殊得到圣佛的旨意,让她去河西谋取破局的机会。她当然知道,圣佛的意思,是想让高原释门,将月神教灭掉,一统高原跟河西。
    这样,释门就算在天竺失利,未尝不能放手跟道门仙庭一战。毕竟道门仙庭现在忙着跟妖族厮杀,释门有渔翁得利很有机会。
    孰料,等文殊跟河西释门沟通的时候,才发现,河西的释门,已经得到飞鸿大士的旨意,要跟安王合作。
    这当然很不合理。
    飞鸿大士戴罪之身,已经没有干涉释门事务的权力,就更不必说擅作主张。而且,她的主张还跟圣佛旨意相悖!
    诡异就诡异在,河西的无空,竟然执行了飞鸿大士的命令!
    于是文殊意识到,这天下,这仙域,这天地,是真的大乱了。
    前所未有的大乱。
    文殊唯一不明白的是,飞鸿大士,凭什么敢跟圣佛分庭抗礼?她就不怕,圣佛得知此事后,反手过来,就将她打入无尽深渊,令她神魂俱灭?
    大势,什么是大势?大势就能让飞鸿大士,在强大的圣佛手下不死?
    文殊不认为能。

第四十一章 过往的未来
    天高云淡,冬日难得的好天气,李晔带着众人北行凉州。
    河西之地虽然初定,李晔却不担心战后抚民,和秩序重建的问题。这些事他做的太多了,每打下一块地盘就会重复一遍,有李振、崔克礼在长安操持政事,该有的文官、驻军马上就会到位。
    仙域之上,仙帝的大军,妖族、通天的部曲,已经开始相对布阵,战斗马上就会打响。
    在这个时候,李晔借收复河西十二州引发的万民齐心之势,已经顺利晋升金仙境,对仙域大战自然是毫不畏惧。
    现在,趁着战斗打响的前面一丁点时间,若能收复河西全境,跟归义军“会师”,李晔也不会放弃争取。
    岐王没有回长安,一方面是青衣衙门的探报,表明王建的确没有东出的实力和迹象——他刚刚在中原损兵数十万,的确没有这个力量;另一方面,李晔随时都得准备,将修为实力转移到仙域去,所以岐王在他身边,他的安全才会有保障。
    虽然,要女人保护这种事,说出来有损大丈夫的颜面,但如果这个女人是霸气的岐王,李晔就不会有心理障碍。都是兄弟啊,说多了太见外。
    岐王得知这件事后,非常高兴,把胸膛拍得闷声作响,表示安王只管放心,她绝对不会让安王有半分闪失。她那副架势表明,她等这个机会已经等很久了,迫不及待想要在安王面前,证明自己绝对有可以被依靠的实力。
    岐王拍胸膛的时候,之所以是闷响,而不是砰砰作响,这是有讲究的。
    只有没有胸的女人,才能把胸膛拍得砰响。因为,她们会拍到胸骨啊。不信,你试试拍气球,你能把它拍得咚咚乱响吗?
    这趟北行,岐王是最开心,兴致最高的那个,不时扫上大少司命两眼,发出几声音调奇怪的哼哼,一副本王受命重于天的荣耀模样,鼻尖恨不得翘到天上去。
    对岐王的嚣张,大少司命自然不会表示抗议,对方毕竟是王,实力摆在那里,耀武扬威也是有的。
    只有在岐王不看她们的时候,她俩才会凑在一起,同仇敌忾的咬牙切齿。没看大司命连白练都快揉碎了?如果手里的不是白练,而是岐王,估计模样应该会更加凄惨。
    这几天,眼看岐王跟安王愈发亲近,少司命很有危机感,私下没人的时候,已经不止一次撺掇大司命,让她去就纠正安王的取向。
    少司命认为自己陪安王的时间太长,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安王腻烦了也是有可能的。
    大司命则不一样,还没自荐过枕席,而且两人气质不一样,清淡的青菜吃得多了,换盘滋味十足的肉吃,肯定会有兴致,说不定,就能让安王回到正常的取向上来。
    对此,大司命自然只能羞恼,她表现羞恼的方式,就是把少司命的小胳膊,拧得青一块紫一块。这让少司命疼痛并失望,常常抱怨大司命不顾大局,还说安王要是取向彻底变了,那就是国家大事,非常严重!
    对大少司命和岐王之间的小斗争,李晔认为自己只适合当一个观众,看着乐呵一下就不错。至于自证清白这种事,李晔是不屑于做的,作为一个大修士,必须心如止水,淡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并从中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乐趣。
    无空跟在李晔身旁。见空和见尘两人,则被他勒令先回凉州,向释门传达他和安王的旨意,并整顿门风,力求以全新的面貌出现,迎接安王莅临考察。
    “前些年,高原释门和月神教相争,导致吐蕃内乱,贵族和奴隶大战,对土地的控制权减弱,造成的后果,不仅是归义军兴起,还有回鹘侵入西域,夺取原本被吐蕃占据的地盘。”
    无空尽心尽力为李晔解说河西、西域的局势,“现如今,归义军被回鹘猛攻,已经只能控制沙、瓜二州,处境其实很是危急。不过安王既然来了,他们也就能得到解脱。”
    对无空有的放矢的解说,李晔嗤之以鼻,淡淡的纠正道:“西域之地,吐蕃跟回鹘争夺多年,你们释门,其实也就是自己不争气,要不是忙着跟月神教大战,那些地方会让回鹘占领?
    “说到底,安西四镇的故地,都是我大唐的领土,你们哪怕暂时占领,也只是过客。别的不说,于阗国在你们双方斗争的时候,趁机独立,现在不就是唐风盛行?大有恢复安西都护府的趋势。他们的国主,可是自称姓李。”
    无空愕然,他没想到,李晔远在中原,这些年忙着扫平诸侯,对西域局势竟然也如此了解。
    心中震惊之下,想起河西大战时,那些潜伏的青衣衙门刀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给予月神教重大打击,满心敬畏,就再也不敢乱说什么。
    李晔当然不会告诉无空,依照原本的历史,一二十年后,中原朱温篡唐成功,唐朝灭亡,后梁建立,而西域的于阗国,却出了一个有名的国主,自称是李唐后人,还给自己取了个李姓名字。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圣天。
    伊斯兰东传的时候,李圣天率领于阗国军民,与之血战经年。因为于阗信奉释门,那也是释门在西域最后的挽歌。战后,于阗人虽然败北东迁,但那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说起来,那是释门跟李唐真正合而为一,唯一对抗异族大军的一场战斗。
    现在嘛,于阗国主,应该正该积极与归义军联系,共同抗击回鹘和回鹘信奉的明教,也就是摩尼教。
    明教,起源于波斯,也就是现在信奉伊斯兰的那批人。
    传入东土后,明教比较喜欢造反,反朝廷是他们的家常便饭。李晔穿越之前,在地球上看过的武侠小说里,就有明教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故事,还说明朝的“明”,就有纪念明教的意思。
    这当然是戏说。
    但明教的确就是这个明教。明清之时声名赫赫的白莲教,就是他们跟弥勒教、白莲社融合的产物。
    如今,大唐境内也有明教势力,只不过都是萤明、教派的经验中得到的唯一答案,是保持文明的扩张性、战斗性。唯有不断的扩张,不断的战斗,不断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的强大,才能避免消亡。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皇朝会因为战斗而亡,会因为强大而灭,但那有什么关系,文明不会亡。皇朝终会更迭,只要文明不亡,辉煌终究会重立。
    汉亡了,不是还有唐?
    罗马也亡了,后面不是还有那么多辉煌帝国?
    求强的文明亡了,辉煌才会真的消失。
    说到底,文明的生存,跟一切生存问题一样,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是个比较长远的问题,李晔决定日后再细细思索。
    眼下,抛却回鹘跟明教不谈,李晔比较关心的是归义军。
    归义军现在领头人,张淮深,是张议潮的侄子,屡次击败从西域东犯的回鹘人,守住了沙州,不失为英雄人物。
    不过这种局面维持不了太长时间,他用不了多久就会死,而且死得很冤枉,听说是被自己的弟弟所杀。
    原因,自然是内部争权。
    现在,如果有条件,李晔当然希望改变张淮深的命运,也改变归义军的命运。
    如果他不去改变,张淮深死后,归义军的头领,会脱离中原,建立西汉金山国。那样的话,得等到数十年后,由另一个英雄人物曹议金,接过归义军的权杖,重新奉中原皇朝为正朔。
    曹议金,是个很不错的汉子。这个名字,李晔莫名觉得很熟悉。
    不过那没什么用,唐末五代之后,赵宋无力收复河西,归义军最终的命运,是在孤军血战数百年后,被西夏李元昊灭掉。
    现如今,沙州,归义军抗击回鹘的前线,可是有李晔的兄弟,也有李晔的亲人。
    李晔对无空道:“我一直有个疑问,你是否能真正代表释门?高原释门虽然不大,但也把持着高原、西域和河西半壁。就目前的形势看,在大唐释门已经没有声音,天竺释门又快灭亡的情况下,你们高原释门,就是整个释门最后的希望了吧?佛域是怎么指示你们的?”
    无空双手合十,低眉颔首,宣一声佛号,道:“飞鸿大士说,早先种下的因,终会结出后来的果。只要安王在,未来就终究会来。”
    李晔怔了怔。
    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飞鸿大士的消息了。
    河东之役后,飞鸿大士回归佛域,李晔当然能够推测,她回去后处境不会太好。
    但没想到,她还能号令释门弟子。
    李晔问道:“圣佛就没有别的指示?”
    无空愈发虔诚,道:“圣佛说,早先种下的因,终会结出后来的果。只要安王在,未来就终究会来。”
    这回李晔愣住了。
    很显然,圣佛不会说跟飞鸿大士一样的话,至少,不会一字不差。
    所以,无空的意思是,飞鸿大士,会成为圣佛!
    飞鸿大士要造反!
    如果“造反”这个词适用于她的话。
    霎时间,李晔就明白过来,这趟凉州之行,没有之前想的那么轻松。
    飞鸿大士跟圣佛分庭抗礼,其实就是开战!
    这场释门、佛域内部的战争,李晔已经是沙场上的人。
    飞鸿大士的举动,无疑说明了,圣佛不同意跟李晔和谐共存。
    是跟李晔共存共荣,还是跟李晔厮杀到底,是飞鸿大士和圣佛战争的两面旗帜。
    作为参与这场战争的人,李晔很清楚自身扮演的角色。他跟飞鸿大士,无疑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可以说飞鸿大士在帮李晔,也可以说李晔在帮飞鸿大士。
    这个刹那,李晔瞬间明白过来,河东之役的时候,飞鸿大士为何要给他放水!
    对飞鸿大士这个层次的存在而言,她在河东变相帮助李晔,绝对不会是因为自己寂寞、无聊,所以看上了不同凡响的李晔。
    或者说,她是看上了李晔的不同凡响,但产生的不是儿女情愫,而是对未来的判断和坚信!是看到了释门的未来!
    那个时候,飞鸿大士就预见了现在的情景!从那时候起,飞鸿大士就认为,李晔终会平定大唐境内的群雄,并且走到河西,走到高原,走到河西,走到需要未来的释门面前!
    佛说,他能见过去,能见现在,能见将来。
    所以,飞鸿大士能看到这一点,不足为奇。
    但李晔知道,这不是飞鸿大士有堪破未来的能力,只是对形势的分析入木三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