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御仙魔-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下藩镇五十三,其实真正强的大部分还是在长江以北,王建这回输在我跟岐王手里并不冤枉。时人都说天下五大诸侯,现如今朱温已败,本王联合岐王,就是五占其三,王建拿什么跟我争?”
宋娇没有接话,只是给了李晔一个眼神。
李晔当然能够明白宋娇的意思。
王建已经败了,接下来李晔逐鹿中原的对手就是高骈和李茂贞。高骈且不去说,李茂贞的兵马已经大举进入中原,而且还有兵家相助,李晔只有将他也拿下,才算真的有机会消化原本属于朱温的地盘。
而现在李茂贞的军队随着战争进行,四处进驻州县,中原局势渐渐错综复杂起来。待得日后,李晔需要跟李茂贞相争的时候,这就是个大麻烦,不得不防。
更重要的是,李茂贞手里毕竟掌握着天子,而李晔又是李唐宗室,天然就要听从皇帝号令。
另外,王建遭受重创,短期内无力再争汉中,若是李茂贞取了汉中,实力就会大为增强,就算中原战事不利,也具备跟李晔正面交锋的能力。
针对这一点,李晔早有腹稿,此时不方便多说,也就没有明言回应宋娇的眼神。
黎明终于到来,王建从未觉得哪个夜晚如此漫长。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队伍,丢盔弃甲的队伍狼狈不堪,连一万人都不到了。
“前面就是邓州城,进了邓州,依仗坚固城池,我们就能得到喘息之机,到时候收拢将士,还有再战就能顺利返回蜀中。”王建指着远处地平线上的城池,给身后的将校门鼓气。
他本想说占据邓州后还有再战中原的机会,但转念一想这个说法实在是没什么可信度,只得临时改口。
此刻的王建披头散发,身上血迹斑斑——那不仅是对手的血,还有他自己的。跟李茂贞一战,他俩虽然不分胜负,但是他麾下修士却敌不过幻音坊和青衣衙门合力,很快败北,他自身也陷入围攻,好不容易突围杀出,自然需要付出些代价。
来到邓州城下,只见大门紧闭,王建脸色阴沉下来,对左右道:“不是已经让人去叫城了?为何城门还不打开?”
“殿下快看!城头上有好多弓箭手!”
王建闻声抹了一把脸上血水,这才看清,城头上遍是甲士,许多弓箭手的弓弦都已经拉开,冷冰冰的对着他们。
王建顿时大怒,他前些时候来邓州的时候,邓州刺史还亲自出城劳军并且给予了许多物资,现在不仅城门紧闭,城上还一副要跟他们开战的样子?
“蜀王驾到,刺史何在?还不快快开门,活得不耐烦了吗?!”一名将领驱马上前呵斥。
城楼前,邓州刺史露出身形,跟之前一脸小心翼翼的谄媚奉承不同,此刻邓州刺史居高临下,满面睥睨之色。
他一挥手,丢下一颗人头——那是王建先前派去,让邓州刺史打开城门,准备迎接大军的信使。
邓州刺史冷哼道:“城下之人休得猖狂!此地乃是山南东道节度使治下,只尊节度使号令,岂有旁人说开城门就开城门的道理?尔等若是识相,速速离开,否则本城数万甲士,定叫尔等有来无回!”
听到这话,王建脸色顿时涨成猪肝色,内心充满了无法言说的屈辱感。
很显然,在汝州、许州相继兵败的蜀军,如今连邓州这区区之地都唬不住了。邓州刺史这副模样,已经是把他们当成落水狗。
看邓州刺史的样子,若不是自己城中军力不多,只怕要杀出来取了王建的人头向某些人邀功。
王建气得一佛出窍二佛升天,难受到了极点。
李晔原以为李茂贞会忙着扩大汝州之战的战果,指挥军队到处占据地盘,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赶过来跟自己汇合。
“依照原本计划,岐王负责蜀王,孤王负责吴王,岐王怎么这么快就过来了?”李晔将李茂贞迎进堂中,两人落座之后他就好奇的问道。
李茂贞饮了口茶,眉眼不抬的淡淡道:“王建败退邓州,战斗已经结束。本王过来相助安王,难道安王不高兴?”
当着双方修士的面,李晔自然不能说更多,只能笑着道:“原以为岐王会趁机杀了蜀王,好顺利占据汉中,方便日后进军蜀地。”
李茂贞颇显意外的看了李晔一眼,约莫是觉得这个小药商还算有些见识,不过他并没有流露出过多异样,“王建若是执意要逃,本王顶多也就能多杀些他的部下,于大局并无益处。与之相比,还是过来击败吴王更加实在。”
李晔装模作样点点头,表示同意李茂贞的观点。
在内心里,李晔当然知道,对方这是不相信自己这个小药商的能力,怕自己应付不来接下来的大战局面,所以赶过来主持战事。
第七十章 肝脑涂地
徐州。
郭璞急匆匆闯进节度使府邸,直奔高骈下榻的地方,抓住守在院外的吴军校尉急忙道:“我有要事请见吴王,烦请速速禀报!”
高骈的亲卫统领见是郭璞,知道这位儒家杰出士子职司军中情报,不敢怠慢,回了一句先生稍后,赶紧转身走进院子。
天色不早,太阳已经快要落山,高骈这时候刚刚处理完军政事务,正下令招来几名侍姬,同时吩咐了茶水糕点,打算放松一下。听到亲卫统领颇显急切的声音,高骈心下顿时有些不耐,语气生硬道:“进来。”
亲卫统领进屋后,即刻抱拳道:“郭先生急急赶来,说是有要紧事需要面呈殿下。”
“郭璞?他能有什么要紧事,需要在这个时候过来?”高骈微微皱眉。
如今吴军已经攻占徐州全境,正向汴州、衮州方面布置兵力,许州也被王建占领,半个中原即将落入手中,那些庸碌不堪的节度使,和群龙无首的安王旧部,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莫不是李茂贞有什么行动?
然而前日例报中还说,关中军仍在潼关驻扎,并没有冒然开进中原的迹象。总不至于这短短两日,李茂贞的兵马就到了汴州境内吧?
若不是这等军情,什么事不能等到明日再说?
刚刚取得一场大胜的高骈,不免有些骄傲懈怠,心里想道:“这帮儒家士子,一个个都喜欢自我标榜为忠直敢谏之辈、尽职忧国之臣,屁大点事也喜欢连夜叨扰,让我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实在是可恶得很!”
“就说孤王今日忙了一整天了,不胜其累,已经歇息,让他明日再来!”高骈冷冷说道。
他打定主意,不能继续娇惯这帮书生,以免对方脾气日益见涨——之前天下大势不明,他是不得不对儒家礼敬七分,现在中原大势已定,也是时候整顿一下这些书生的言行,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王威至上了。
亲卫统领闻言眼神稍变,不等他开口,几名容貌姣好、妆扮清新脱俗的侍姬,在吴王侍者的带领下已经进屋,亲卫统领这便知道,对方是的确打算休息了。
“是,末将这就去回话。”亲卫统领领命而去。
郭璞在院门外等候半响,见亲卫统领出来,立即走上台阶,作势就要进院。在郭璞看来,高骈肯定已经准他进见,毕竟以往对方从来不曾将他拒之门外。
“郭先生请留步!”
出乎郭璞意料的是,亲卫统领这回却挡在了他面前。
“你拦我路做什么?”郭璞不解。
亲卫统领抱拳道:“殿下今日已经疲乏,请先生明日再来吧。”
“什么?”郭璞一怔,“你没说我带着紧急军情来的?”
你只说了要紧事,可没说是紧急军情亲卫统领嘴角微微抽了抽,想起刚才高骈的态度,明智的觉得不能再进去打扰,否则肯定被骂,“说了。”
“如此殿下还不让我进见?”
“是”
“真是岂有此理!”郭璞大怒,一把推开亲卫统领,大步流星就闯进了院子。
“郭先生!”亲卫统领没想到对方竟然敢硬闯,一时所料不及,对方已经到了院中,这才反应过来对方修为不比自己差。现在想要阻拦已经是晚了,但他还是跟了上去,“郭先生快快留步!”
郭璞哪里会理他,到了门外也不禀报,直接就推开了大门。
而这时,左右护卫高骈安全的修士,从各处诡异出现,眨眼间已经到了郭璞身旁,将他团团包围在内。看他们一个个兵刃在手目光不善的样子,显然是准备动手了。
推开门,看到屋中场景,郭璞不由得怒火中烧。
说是已经疲累休息的高骈,此时正随意的坐在矮塌上,数名美人在为他揉肩捶腿,还有气质文雅、身段丰腴的女姬跪坐在一旁煮茶,一副惬意享受的轻松模样。
“吴王!”郭璞开口就是痛心疾首的语气,但这饱含愤怒的话喊出来,他自己先顿了一下,约莫是没想好下面该说什么,又或者是预定的说辞不顶用了。
被他开门和叫喊的动静惊到,高骈瞬间坐直了身子,待看清外面是郭璞,霎时间也是怒气冲冲。
郭璞痛斥道:“天下未定,黎民倒悬,将士血战在外,官员戮力在内,吴王竟然已经开始贪图享乐?!”
“郭璞!”高骈猛地的站起身,遥遥指着郭璞的鼻子就要开骂,但是话到嘴边,他又给咽了回去。
强忍着怒气,高骈摆了摆手,对身旁的美人和门外围着郭璞的修士道:“都下去!”
郭璞一上来就给他扣了顶大帽子,让他没法儿拉下脸怒骂对方,否则他一惯维持的仁义贤王形象就毁了,这事要是传出去,对他的名声可是大为不利。
等侍姬和卫士们都退下了,高骈坐回矮塌,冷冷盯着郭璞,“未得孤王允许,擅闯孤王居处,不知郭先生有什么天大的要紧事,值得这般无礼?”
要是换作平常时候,郭璞肯定要跟对方先理论半响,但此刻他却没这个闲心,因为军情实在是太过紧急,“卑职接到可靠消息,岐王李茂贞的兵马,已经跟安王旧部联合在一处,双方有近百万将士,昼伏夜出奔洛阳方向去了!”
高骈先是一愣,随即便忍不住哂笑道:“李茂贞的兵马,跟李晔旧部联合?还昼伏夜出一起去了洛阳?郭先生,你这是什么消息,莫不是被哪个胆大妄为之辈,给骗了钱财吧?”
民间有人为了骗取赏赐,到官府危言耸听假报军情,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郭璞听了这话,只觉得受了莫大侮辱,冷冷道:“消息是卑职属下辗转数地,冒死送回!不妨告诉殿下,这还是数日前的消息,现在岐王跟安王旧部的大军,说不定已经跟王建交战了!”
高骈沉默下来。
良久,他抬起头,仍是觉得不太现实,“真有此事?安王旧部怎么会跟李茂贞联合?这没可能”
“怎会没有可能?吴王和蜀王意图吞并中原,安王旧部为了保住自身城池,跟被排挤的岐王联合在一起,是顺理成章的事!”
“那他们也不可能主动出击,打到洛阳那边去吧?还昼伏夜出行动如此缜密?”
郭璞冷哼一声,“若不是行动缜密,我们之前又怎么会毫无察觉?这正是卑职要提醒吴王注意的,也是卑职要和吴王商讨的!”
大是大非面前,高骈也顾不得斤斤计较了,“传回消息的人现在何处?”
“他送回消息,就累得晕厥过去了不过吴王大可放心,卑职已经让麾下高手倾巢而出,向四周打探各个藩镇的情况,明日天亮前,必有准确消息传回!”
“好!先生果然大智!”
“吴王也应该派遣真人境高手出动,到各处去接应才是!”
“先生说的是来人!”
次日辰时,天刚放亮,徐州节度使府邸议事堂中就坐满了人,陆陆续续还有人进来。
堂外的走廊中,郭璞跟张仲生站在一处,正在接收、交流不断传回的最新情报。这些情报,都是许多真人境高手拿命换回来的,鲜血淋漓、触目惊心。
随着消息越集越多,两人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必须在议事前,先将此事禀报吴王!”
“正该如此!”
很快,高骈得到了郭璞和张仲生的汇报。
“什么?!蜀军败了?王建已经撤到邓州境内?!”高骈正在吃早饭,闻言一惊而起,碗筷直接掉在地上摔碎。
“事实的确如此!”郭璞面容肃杀。
“这孤王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收到!王建那厮,竟然没有派人过来知会孤王?他有几十万大军,怎么会败得那么快!李茂贞的兵马如此悍勇?这不可能啊!”高骈一时心神失守,显得颇为慌乱。
张仲生沉声道:“殿下,李茂贞有兵家辅佐,军队战力强悍是肯定的,但他能够这么快击败王建,必然得了安王旧部倾力相助虽然不知道李茂贞用了什么方法,但种种迹象表明,他现在能够自如调动安王旧部!”
高骈一下子坐在圆凳上,双目失神一阵,又马上恼羞成怒,拳头重重砸在桌面,“混账!李茂贞这鸟厮竟然能够成事,真是真是时无英雄,空使竖子逞能!”
郭璞和张仲生相视一眼,心中稍稍安定。方才高骈愤怒捶打桌面,却没有将桌子轰碎,显然是控制了力量,这说明对方已经恢复理智、冷静。
“修士探明,关中军和平卢军精骑正从许州向徐州杀奔而来,衮州方向也有大量军队隐蔽调动的迹象。很显然,李茂贞在解决王建后,要用对付蜀军的方法,给予我们出其不意的打击!”
郭璞郑重道,“形势危急,恶战已经不可避免,请殿下早做打算。好在我们已经及时察觉对方意图,不至于像蜀军那样,被敌人杀到眼前才发现局势不对,连应变的时间都没有。”
高骈点点头:“先生说的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平卢军精骑,也还有数日路程,只要我们布置得当,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若能将计就计,还足以扭转局面!”
说到这,他起身离座,来到郭璞面前,正色行了大礼:“此番多亏先生和儒门,孤王才能免遭大难,之前是孤王懈怠了,请先生见谅。”
郭璞老怀大慰,脸上有了笑容,连忙还礼,“此乃卑职本份。只要吴王能够成就大业,拯救时艰,造福苍生,我等儒门士子愿意肝脑涂地。”
第七十一章 见招拆招
宣武四州,除汴州外,宋、亳、颍三州自北向南分布,东跟武宁节度使的徐、宿、濠等州相邻,西跟忠武节度使的陈州相接,其中位置最南的颍州,南部边界即是淮河。
从汴州出发进入武宁境内,水路就有两条,一是顺泗水而下,经过宋州直达徐州;二是顺汴河(运河)而下,经过亳州抵达宿州。
宋、亳两州接壤,州城相距不到百里。
李晔率军从汴州出发,进驻于宋州;击败蜀军后的各军精骑从忠武东奔,眼下正陆续到了亳州——两人麾下在中原活动的大军,主力会在宋、亳一线完成集结。
李茂贞在宋州跟李晔碰头后的次日,召集双方主要官将不到十人,召开了军议。
“大战之前,根据探听的情报,我们判断吴军在攻占徐州后,会分兵两路。一路北上攻打衮州,向青州方向进军,谋求攻占平卢全境;一路西行,通过宋、亳两州进入宣武——得此二州后,与蜀军汇合北上攻占汴州,最后跟占据平卢西下的大军完成会师。”
“等到那时,吴军跟占据许州忠武、洛阳东都的蜀军地盘连成一片,就会拥有中原八九成的州县。本王虽然名义上可以进占郑州河阳、滑州义成,但此二人在汴州会师、击败安王旧部后,势必联手来攻打河阳和义成,驱逐本王兵马,从而完成对中原的彻底瓜分。”
大帐中悬挂的巨大舆图前,李茂贞手持一根长杆,一边说着上面的话,一边在地图上点出相应地点,最后画了个圈。
他看向帐中的人,语气不变继续道:“为此,我们制定的战略是:其一,先集中大军精锐击败实力相对弱小、又离开本镇过远的蜀军,然后挥师东进,在宋、亳一线伏击西进吴军,与其决战。”
“其二,用魏博、成德、静海、天平等镇兵马,配合青州方面的平卢军一部,在衮州伏击北上吴军,力求击败,保底也得拖住对方。”
“其三,在西、北大战时,命令一部精骑迂回奔袭,突入武宁南部的泗州,并攻占州县,进而控制淮河要津,切断吴军粮道与后援。”
“如果各方战事顺利,我们最后将在武宁境内,将吴军彻底围歼,不使其走掉一兵一卒!”
说到这,李茂贞收了长杆,回到舆图前的小案后坐了下来,端起茶碗饮了口茶润桑。
帐中的人分作两部分,李晔跟李茂贞的座位在矮台上,相对而设;两人的部将数人,则在帐中分作两排而坐。
——参与军议的人之所以少,还是因为李晔现世的情况至今仍是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的秘辛,而且这个秘辛保持得越久,也就越有利于后面的战事。
除却李晔和李茂贞的一些心腹,以及各镇节度使,下面的官将百姓,现在也都只是认为李茂贞跟安王旧部达成了某种盟约。
李茂贞稍作停歇的时候,李晔接过话头,“因为孤王跟岐王的联合出人预料,行动隐蔽、周密、果断,原本战事进展十分顺利,我们也成功击败了蜀军。但是到了眼下,情况有所变化,简单说就是——吴军已经开始收缩战线!”
“西进吴军,前两日本已进入宋、亳两州境内,即将如蜀军一样,鲁莽无知踏入我们设好的埋伏中,却突然在一夜之间后撤数十里,并且扎下坚固营寨,摆出严防死守之势!西进吴军如此,北上吴军的情况也差不多。”
顿了顿,李晔看了众人一眼,神色肃然:“吴军举动如此反常,让我们不得不思量,他们很可能已经察觉到了我方行动,故而改变了原本的进军策略。”
此言一出,在座的将领们神色都有些变化,刘大正、赵炳坤这些人眼中,则是有了沉思之意。
李茂贞放下茶碗,轻笑一声:“能成功伏击吴军,像对付王建那头肥猪一样,轻松解决掉他们自然最好。若是他们没有那么愚蠢,提早察觉到了异常,并且有所防备,那也不过是正面较量而已,我们何惧?”
李晔跟李茂贞联合起来,能控制的节度使超过了二十个,出动的兵马也是一百多万。如今蜀军已经败退,他们大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吴军,仅兵力优势就足以让他们毫无顾忌的正面强攻。
停了片刻,李茂贞撇嘴补充道:“要是连王建那蠢猪都已经败了,高骈还没发现异常,那他和儒门也就根本不配谈逐鹿中原。”
话说完,李茂贞端起茶碗,又在嘴边停住,继续补充:“虽然他们一直都不配。”
李晔没有评论这话。李茂贞和高骈互相看不起,这是众所皆知的事,而且已经到了不加掩饰的地步,早在昆仑之役的时候他们就没少拌嘴。
按照之前跟李茂贞的交流,李晔说起下面的战事安排:“既然吴军已经有所防备,开始收缩战线,那我们也就不必再遮遮掩掩,跟他们来什么昼伏夜行、隐蔽奔袭了。接下来,我们调集所有军力,集中于武宁西、北两面,先压缩他们的活动范围,等兵马到齐,便跟对方正面会战,堂堂正正的击败他们!”
刘大正、赵炳坤等人听到这话,无不点头赞同,而且眸中战意炙热。
无论何时何地,能够用优势兵力以泰山压顶之势,正面击垮敌军,那都是将军们最喜欢做的事。
见众人没有意见提出,李茂贞又开始补充:“吴军显然已经察觉到异常,但他们到底知道多少我们的情况,我等却没底,而他们知道多少会直接决定他们往下的战事安排。此事极为紧要,幻音坊和青衣衙门的修士,要发动一切力量,深入武宁境内打探清楚。与此同时,必须不遗余力拔除我们周围的吴军修士哨探!”
他这个安排,主要还是防备对方知道安王重新出现了。
这是目前李茂贞最注意的问题。
因为一旦高骈知道安王重新出现——对方当然不可能深入了解到安王是假的,那么高骈和儒门就有很大可能心生畏惧,甚至是就此撤军回淮南也不是不可能。
李茂贞当然不能接受这个局面。
他的目标始终是争夺整个天下,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解决掉一个个强劲对手。高骈占据包括一部分江南在内的淮南大片地盘,若是兵力不损的退了回去,李茂贞日后要渡过被严密设防的淮河、长江,军事上无疑会有巨大困难。
趁此机会,将吴军主力聚歼于淮北,为日后攻打淮南扫除障碍、铺平道路,这是李茂贞并须争取的结果。
李晔不着痕迹瞄了李茂贞一眼,心中暗道:“李茂贞这厮想的还挺多。”
想得多并非坏事,只不过有时候在某些方面思虑过于深入,就容易忽略其它方面的问题。
数日后,徐州,节度使府邸内,高骈正在跟郭璞、张仲生、钟繇等人紧锣密鼓的讨论最新军情。
首先说话的是郭璞,他通报了最新探报:“近日来,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大批敌军开赴到宋、亳一线,甚至连颍州都出现了许多兵马,这些地方的州县大小城池,已经被各镇军队塞满!之前滞留在潼关的李茂贞部曲,也离开潼关急速向宋、亳方向进军。不仅如此,北面的沂州、衮州境内,也不断有敌方援军赶来!”
随着探报的深入讲述,郭璞神色愈发肃杀。
最后他总结道:“一言以蔽之,李茂贞正调集他和安王旧部的所有兵马,还有原属朱温的藩镇军队,向徐州合围!这完全是决战之势!因为兵马实在太多,所以哪怕其大军尚未完全集结,但其先锋已经离开宋、亳二州,开始向武宁境内进发,不日就会跟我们的西进大军碰上!”
高骈沉面不语。
张仲生道:“我们虽然号称百万大军,但实际兵马只有七十多万,而今面对近三倍之敌,局势的确不妙。但自古以来,沙场征战,兵马多寡并不直接决定胜负,最重要的还是靠策略和奋战。”
高骈仍旧没有说话。
钟繇一拍大腿,大声嚷道:“李茂贞不过是个白脸小厮,娘们儿唧唧的,难成大器,怕他作甚?就算他有千万大军,我淮南骁勇在吴王率领下,杀他也跟屠狗一样!”
对于钟繇的咋呼,郭璞和张仲生直接选择了无视。
倒是高骈,终于开口,他波澜不惊道:“我军渡河北征,最重要的是保障后方粮道,故而宿、泗二州绝对不容有失,诸位谁能为孤王守此二地?”
钟繇一听是守后方,等着别人来打,缺乏进攻主动性,便没有争取的意思,不过他还是说道:“李茂贞也好,安王旧部也罢,都是北方兵马,不熟水战,淮河、泗水有我们的水师精锐把守,他们只要敢来,那就是送死。末将觉得,只要派遣一名稳重将领,即可守好宿、泗二州。”
高骈点点头,“说的不错。杨将军,你去吧。”
屋中一名面容坚毅的武将闻声出列,抱拳道:“末将领命!”
这名杨姓将军,叫作杨行密!
高骈接着道:“贼军先锋既然已经从宋、亳出发,我们不能不迎战。我们淮南水师既然精锐,那就不能只作防守之用,泗水、汴河都是好战场。谁愿意去迎战贼军先锋?”
不等钟繇说话,一名身材高大的武将应声出列,抱拳道:“末将愿往!”
见是此人请命,高骈脸上有了笑容:“孙将军愿往,自然是再好不过。”
“末将领命!”
这名身材高大的将军,名为孙儒!
郭璞和张仲生见高骈轻描淡写间,就已经安排好了军事,心头大感安定。
也是在这时,他们才回想起来,高骈曾经战功赫赫,跟李岘、张议潮齐名。
论兵家之道、沙场征战,只要高骈不犯糊涂,当世谁敢说比他更强?
安排完军事,高骈安坐的动作没变,右手拇指摩擦着食指,平静道:“李茂贞吞并了安王兵马,还能让朱温旧部也为其所用,所以声势浩大,我们得想个法子从内部瓦解他们。朱温从昆仑离开之后就没了消息,如今在作甚?去找找,孤王这里有份大业要送给他。”
郭璞眼前一亮,连忙道:“卑职这就派人去找!”
高骈微微颔首。
张仲生看着高坐主位、不动如山的高骈,内心忽然涌现出一股难以言状的情绪。
他暗暗想道:“吴王本就是兵家奇才,黄巢之乱时虽然举止不当,但毕竟根本尚在,如今二度奋发,未来可期如果仅是兵家才能也就罢了,如今吴王有我儒门辅佐,受我儒门熏陶,智慧谋略更上层楼,这岂非正是如日中天之象?”
念及于此,张仲生低下眉头,心中暗叹一声,“昔日安王尚在凡间时,是那般光芒万丈,天下群雄与之一比,大部分都犹如草芥一般。而今安王不在了,天下英雄,还有谁能跟这样的吴王争锋?”
第七十二章 对手(1)
亳州谯县城外,近日出现了一座可以容纳万人的军营,驻扎于此的是一支名声在外的精骑:狼牙军。
旬日内,谯县无数青年才俊、大小修士争先恐后汇聚于城头、营外,整日整日垫足抬头观望军营,想要看看这支天下骁勇是何等英姿。中间不少消息灵通之辈,更想一睹那名白袍将军的真容。
然而很快,无论是城头还是院门外,就不见了任何喧闹的人群。
城头被谯县守军封锁,大营三百步内不得踏入,违令者已经被射死好几个。
这一日黄昏,狼牙军主将上官倾城从校场回帐,却发现帐中平空多出一人。
此人身高七尺,腰宽体壮,站在那里就如一尊门神,正面无表情看向她。
面对这个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上官倾城没有觉得奇怪,她那张没有表情的脸丝毫未变,只是漠然道:“尔部进驻宋州,你到我谯县来作甚?”
“当然是来看你。”对方脸上浮现出一丝亲切笑容。
上官倾城眸中却掠过一抹杀气:“擅入帅帐者死,你也不能例外,希望你还有更好的理由。”
“上官倾城,你为何总是这般不近人情?”那人无奈又无赖。
这回上官倾城没有说话,只是左手已经顺势按住腰刀刀柄。
对方眼神一变,明确感受到了上官倾城即将动手的意念。
她脸上的笑容瞬间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先前那种铁血冷色,“我来是要告诉你,狼牙军取消奔袭宿州,在谯县原地待命——这是军令。”
上官倾城接过对方递来的军令扫了一眼,确认无误,用念书般没有波澜起伏的口吻道:“上官倾城领命。”
对方看着她的眼睛,等了片刻,“没有别的话了?”
上官倾城道:“你可以走了。”
这人顿时面沉如水,一言不发,抬脚就从上官倾城身旁走过。
到了门帘前,她却又停下来,回头看了上官倾城一眼,冷笑道:“我来还为了告诉你,我马上就要领兵出战砀山——你就在这等着我大胜的好消息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