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这是什么意思?
  是不信苏敏对陆建军没想法?觉得刘霞会帮苏敏一把,把她介绍给陆建军。
  苏敏只能装傻的说这事估计是翠花婶子做主,她又没和陆建军处对象的心思,每天跟着看热闹就可以了。
  说来沈月一直很会做人,她从不得罪人是情商高,像秦静那样从不得罪人是本性怂。
  赵宁宁还以为自己慧眼独具,是女知青里唯一看上陆建军的。
  她却没想到七个未婚女知青,三个就瞧中了陆建军,这可是将近一半的人啊。
  但苏敏估计她叁都没戏,赵宁宁的脾气人尽皆知,秦静估计连主动表白都不敢。
  至于沈月,她人性格好,情商高,嘴巴甜会来事儿,气质也是女知青里拔尖的,可她有个在国外的大伯。
  在这个格外看重成分的年代,如果不是陆建军自己和沈月看对眼,那翠花婶子和大队长是绝不可能主动求娶她的。
  要苏敏说,这个村子里这么多想嫁给陆建军的,也不一定是爱他这个人,而是喜欢他的身份。
  不然从陆建军到公社住校读初中,到县里住校读高中,再到工作住在厂子里,一个月能回来一次就不错了。
  而人家回来肯定是在家里和父母家人联络感情,村子里的姑娘们能了解到他什么。
  最多就是从自己爹妈的闲聊中听到说队长家的三儿从城里回来了,又买了什么新鲜东西。
  若是今儿当工人的不是陆建军,换成韩建军王建军随便哪个建军,照样是‘一家有儿百家求’。
  这就是婚姻的本质,源于利益。


第10章 
  对于村子里的热闹,苏敏愿意瞧一瞧,可不愿意掺和进去。
  她始终保持着高调养病,低调做人的原则,闭着嘴巴干活,竖着耳朵听八卦。
  每天瞧着赵宁宁领着秦静故意走到翠花婶子身边刷存在感。
  两个人就像是大母鸡领着小母鸡,恨不得张着翅膀咯咯哒,村子里的大妈就和苏敏一样看好戏的表情。
  赵宁宁的性格全村皆知,她太能折腾了。
  每次走到知青点附近,听见里面有吵吵闹闹的声音,停下脚步一听,十有八。九是赵宁宁在找人茬。
  不止是知青,她刚来村子那会儿还看不起村子里的小姑娘,她干活不利索,有的心好的姑娘们去帮忙,还会被她骂一通。
  如果这姑娘家里有个厉害的娘或者姐,人家大人就会再反过来收拾赵宁宁一通。
  那段时间每天上工的地里都有吵架可看。
  后来赵宁宁长了教训,不敢招惹那些本身就厉害的或是家里有厉害人物的姑娘。
  但剩下的性格懦弱好欺负的她还是会找着机会就上去说人家一通。
  有些嘴巴厉害的姑娘们都私底下叫她‘野狗知青’,逮人就吠。
  以前也传出来过赵宁宁知青瞧上了陆建军。
  但平时大妈大娘们见赵宁宁每次看到苗翠花都抬着脖子一脸瞧不起的样儿,和陆家千金陆向红也吵过好几回。
  哪里有人瞧上人家儿子,但看不起人家的老娘还骂了人家的妹子的。
  婆婆小姑子本来就不好惹,和人还没处对象就先把婆婆小姑子得罪了那不就成傻子了么。
  哪想这世上还真有这种傻子,赵知青是真瞧上了陆建军。
  这事儿可就有意思了。
  在一干大妈心里赵宁宁这样一看就是搅家精的姑娘虽然配不上陆建军,但也忍不住想想万一这姑娘和陆向红成了一家人那可有好戏看了。
  一个最出息儿子的媳妇儿,一个最宝贝的闺女,她们两个干仗,那苗翠花想来就得意不起来了。
  不过翠花婶子还是精明的,估计早看出来了这俩女知青的心思了,只是人家啥话也不说。
  这个时候的确什么话都不合适说,只要人姑娘没大大咧咧的开口说,婶子你选我吧,我来给你当儿媳妇。
  那你就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言语间一再的暗示自己儿子需要一个聪明伶俐,大方得体,性格温和,勤劳吃苦的好姑娘来配。
  可在赵宁宁心里,她就是个聪明伶俐又落落大方的好姑娘呀。
  她和陆建军般配的不得了,除了她这五大队六大队也没别人能配的上陆建军了。
  所以每天瞧着赵宁宁和翠花婶子言语上的交锋,也是很有意思。
  一个使了劲儿的装傻,假装不明白赵宁宁的心思。一个是真傻看不出人家敷衍她。
  对翠花婶子来说,她都差没直接和赵宁宁说你别在我眼睛跟前晃悠了,你这样的儿媳妇我瞧不上眼。
  但对赵宁宁来说,她以前喜欢陆建军,但是不太满意他农民的出生。
  工农工农,在赵宁宁心里还是有个先后的,她是工人阶级的后代,那自然不能降级,怎么着也得找个工人对象。
  而且工人再差也是在城里,厂子里还会给分住的地方。
  农民呢,再富那也是农村。她是不愿意在农村的,不仅处处不方便,人也不好相处。
  她喜欢陆建军,但从没想着和他在一起,她是不太愿意陆建军高攀自己的。
  可现在陆建军已经成钢铁厂的正式职工,他们之间的距离就没那么大了。
  赵宁宁觉得自己和陆建军再相配不过。
  不管怎么说她也是个姑娘家,她是不好直接和陆建军表白的。
  而且陆建军也并不在村子里,她和陆家人没什么交情,也不知道陆建军下一次回来是什么时候。
  她不能直接和翠花婶子说自己相中陆建军了,这么一来还没成家,她就被婆婆压下一头,那结婚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但让赵宁宁生气的是自己都主动走到翠花婶子跟前了,没想到她竟然还端着劳动大队队长夫人的架子,实在是让人生气。
  赵宁宁心里已经很确定这翠花婶子将来一定是个恶婆婆了。
  如果不是陆建军自己争气,有个这样拖后腿的娘这辈子都别想娶到老婆了。
  苏敏看着赵宁宁上蹿下跳也是心里无语,她总是喜欢把别人当成傻子来对待。
  像人家沈月,虽然不知道是早就把陆建军划进自己择偶范围之内,还是为了讨好大队长一家,亦或者是单纯为人和善,
  反正人家和翠花婶子相处的不错,就算不在一个劳动大队,翠花婶子看见她也是时常是笑着一张脸的。
  而且苏敏也发现沈月和陆向红关系还不错,陆向红一向不喜欢女知青,沈月能成为特例和她成了朋友可见人家多会做人。
  苏敏猜测当初她和刘霞聊半天后沈月和自己打探,估计是早从陆向红那儿知道陆建军答应相看这事了,所以怕刘霞透露给她。
  又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和陆建军处对象的心思。
  如果从女知青里挑一个做儿媳妇,大队长肯定是选原主苏敏。
  现在说着是翠花婶子给儿子挑媳妇儿,但实际上最后点头的是陆建军和大队长。
  沈月估计从陆向红那里得到了消息后在心里就把苏敏当成了竞争对手。
  沈月唯一的问题在于有个出了国的亲大伯,所以成分不好。
  她这也算是被牵连,她自己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姑娘。
  如果陆家能抛弃一点成见就会发现沈月娶了不亏,这就是沈月的底气。
  而且有着赵宁宁这样的人做对比,沈月简直可以被称为完美儿媳了。
  就像赵宁宁,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沈月和秦静的心思,还一个劲儿的瞎嘚瑟。
  从上个礼拜天陆建军回来,到现在礼拜五,不过五天的时间,比之前半个多月都热闹。
  苏敏有时候都怕赵宁宁现在这样信心满满,等将来陆建军订了亲她可该怎么办啊?
  发疯一场?
  苏敏正想着呢,就见一个小孩子狂奔而来,后头还跟着两个小豆丁。
  前边的小孩子边跑边喊着:“娘,娘,娘。”
  后边的小孩也跟着喊:“奶,奶,奶。”
  苏敏听着快笑死了,这不管是娘还是奶听着好像叫的是同一个人,这三个小孩子看上去差不多大,没想到竟还隔着辈分。
  同个本家的人里确是容易出现一个人的辈分比另一个大的多的情况,因为有的人家娶妻生子早,有的人家娶妻生子晚。
  但同个人家里就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尤其现在这物资匮乏的六七十年代。
  一般人长子都结婚生子了,也就不会再去生个幼子。
  一是年岁上已经是高龄产妇了,生孩子太过危险,家里又不缺孩子,何必冒着没命风险要那么个老来子。
  二是国人自古都有生儿子然后必须帮着儿子成家立业的责任心。
  但等小儿女年纪大了,自己也老了,未必有能力帮他娶妻生子。
  而孩子的其他兄长们也正好要给自己的儿子娶妻成家,搞不好又成了一场家庭矛盾。
  三是夫妻生活来说,在儿子结婚之后二老就成了祖母祖父辈了,那就会把自己当成是老人了。
  有夫妻生活没啥,但还生出了小儿子就会被人指指点点说老不羞。
  人家儿媳妇也指望着婆婆伺候自己坐月子呢,哪想婆婆自己就在坐月子,那这不是就容易惹出事儿来。
  而且有了小儿子那谁还会把心思放在差不多年纪的大孙子二孙子上。
  可对于许多儿媳来说,你做婆母的能不待见我这个儿媳妇,但你不能不待见我儿子。
  苏敏还正好奇这三个是谁家的小崽子,就见三个孩子一窝蜂的跑到了翠花婶子面前,大点的那个抱着她的腰,余下的两个一人抱着她一条腿。
  那个大一点的喊:“娘,我三哥四哥回来了。”
  剩下两个也跟着喊:“奶,我三叔四叔回来了。”
  三个孩子声音亮的很,吵闹间地里的人都听见了,众人忙好奇的问:“三娃子四娃子今儿怎么回来了?不上工了?”
  翠花婶子得意的说:“今儿不是九月十七么,九月十八是我的生辰,建军建民就特意回来了一趟。”
  众人忙恭喜她:“哎呦,还是你们家建军建民有孝心,像我们每天为了家里操心劳力的,每年生辰也没见人提出来过。”
  “哪里是儿子贴心,是我小闺女记着要给我过个生日。
  这是我四十五的生日,虽不是整寿,可也逢了个五。我便想那一家人热闹热闹也好。”翠花婶子说。
  “翠花都四十五了,哎,日子过得真快。不过你们家的日子过得舒心,你看上去最多四十岁。”
  三个小孩子见大人说话,听的有些不耐烦:“娘,我就是来告诉你一声,现在你也知道了,那我就回家看我三哥四哥去了。”
  说完,三个小孩子在翠花婶子叮嘱大一点的那个照顾好两个侄子的话语中就又狂奔着走了。


第11章 
  陆建军周五下午回到村子里,到了晚上,赵宁宁就开始作妖了。
  晚饭刚吃完,赵宁宁就领着秦静来到苏敏她们的屋子,还顺路叫上了许安安。
  屋子里是没有什么椅子的,只有一条长凳,四个小板凳。
  苏敏她们一人一个,这还是知青们来了之后自己找着村里的木匠打的。
  苏敏特别不爱坐小板凳,憋憋屈屈的,她宁可坐炕上。
  这屋子的炕算是大炕,住四个姑娘正正好,像是以前人多,六七个人挤挤也是住得下的。
  炕上有个小炕桌,平日要写什么东西就是坐在炕上然后趴在炕桌上写。
  赵宁宁她们进来的时候苏敏正在手抄毛语录。
  原主下乡带着的书不多,几本借来的高中课本还有就是红宝书了。
  这几年原主没事的时候不是看高中的课本就是手抄红宝书。
  苏敏现在手里这本毛语录就是手抄的,还是拿铅笔手抄的。不过原主保存的好,就是铅笔字放了两三年也没有糊成一片。
  苏敏现在抄写一是为了保持原主的习惯,二是为了背诵,知青们是没有一个不会背语录的,三则是模仿原主的字体。
  还好原主字只是清秀,没有什么特色,模仿起来也不难。
  赵宁宁风风火火的走进来,卫国在门口洗衣服。
  赵宁宁也不走寻常路,明明可以从水盆旁绕过来,她非直接从人家洗衣盆上跨进屋里。
  苏敏听见门口有脚步声,抬头一看就正见赵宁宁贱,兮兮的走法,直翻白眼。
  卫国愿意息事宁人,但如果换成苏敏自己,她估计会直接把一盆洗衣水倒赵宁宁身上。
  朱红正在屋子里补衣服,她袖子上被挂出个口子,她正耐心的缝着。
  见赵宁宁这狗德行,张嘴就说她:“你是不会走路吗?”
  赵宁宁也回嘴:“谁让她堵在门口让我进屋不方便。”
  “这是我们的屋子又不是你的,觉得进屋不方便那就不要进,再说秦静和许安安不都是侧着身子走进来的?人家能走的路就你不能走?”
  赵宁宁也知道自己没理,哼了一声。
  沈月在看书,《青春之歌》,赵宁宁瞟了一眼。
  又见苏敏正在床上写字,她直接用膝盖跪在炕上探着身子看苏敏写什么东西。
  苏敏最讨厌她这种不经主人同意就看人隐私的行为,冷冷的说:“你也不怕偷看烂眼睛。”
  赵宁宁强词夺理:“你若是写见不得人的东西,我自然是要趁你不注意看了然后揭发你。你若是写寻常的东西,那又何必怕人偷看?”
  苏敏被她的歪理惊呆了:“和着都是你的理是不是?和你这种人我也懒得说个是是非非,今儿我就放下一句话,你再偷偷摸摸的我就揍你。
  我以前不揍人是我脾气好忍着呢,恭喜你已经成功打破我忍耐的极限,你要是真不怕挨揍那就继续。”
  赵宁宁不信苏敏敢真动手,再说苏敏和她年纪一样大。
  都是女的她可不觉得苏敏能有多大力气,就说:“我有时刻监督你们的义务。”
  苏敏小时候是正儿八经打架打大的,她小时候长得好看,有的小男同学就会手贱来招惹她,不是揪辫子就是拽衣服。
  苏敏自己是不怕被老师批评的,她也觉得被老师唠叨一顿实在比不上被揍一顿严重。
  于是她从来不告状,都是直接上手。
  赵宁宁在不惹到苏敏的情况下上蹿下跳她能当戏看,但她不能让赵宁宁觉得自己好欺负就得寸进尺。
  以前的原主苏敏只是言语上不吃亏,面对赵宁宁的挑衅直接怼回去,但现在的苏敏奉行能动手就不哔哔。
  她从炕桌边移开,然后两手握住赵宁宁的肩膀,直接把她推到地上。
  站在炕上,苏敏居高临下的看着整个屁股坐到地上的赵宁宁:“从我病了你就没完没了,还真以为没精神就没法收拾你了吗?
  赵宁宁告诉你,你再惹我一次,就不只是摔个屁股这么简单,不给你个巴掌我就不叫苏敏。”
  赵宁宁没想到苏敏真的推她,她没有心理准备这么一下坐到地上,不止是摔的疼,心里也气。
  但她看着苏敏的眼神又不敢再惹她,只能自己挪着身子坐到小板凳上。
  苏敏这么一下不止惊住了赵宁宁,屋子里的其他人也都吓了一跳。
  她们觉得以前苏敏不吃亏,出生好年纪小,也不用注重脸面可以直接和赵宁宁吵。
  吵到赵宁宁没话说然后消停一段时间,等时间一久旧态复萌又惹到苏敏,苏敏就再和她吵一架。
  现在的女知青里也就只有苏敏和朱红能和赵宁宁吵起来。
  其他人都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顾虑,面对赵宁宁都是忍让的时候多。
  所以也就让赵宁宁自我感觉越来越好,觉得自己是女知青里的头头,谁都不敢惹。
  现在苏敏来这么一下,不止动了嘴,还动了手。
  五大队六大队的女知青不少,人一多就时常吵吵闹闹,但动手的情况没有。
  不管怎么说都是城里来的又读过书,读书人的矜持还是有的。
  就连赵宁宁也只敢动动嘴,要是对方不理会她,她就继续叨叨,要是对方比她厉害,她就乖乖闭嘴。
  现在苏敏突然动手,整个屋子就一片安静。
  许安安在这尴尬的气氛中开口:“赵宁宁突然找我说有大事情要商量。现在人也齐全,那你就先说事情吧,说完我想早点回屋子睡觉。”
  其他人也都看着赵宁宁。
  赵宁宁自觉今儿个被苏敏下了面子,丢了大人。
  但她又确实有事情得和这些人商量,就推推秦静:“你来说。”
  秦静坐在赵宁宁旁边的小板凳上,被她一推差点从小板凳上栽下去。
  不过她知道赵宁宁心情不好,就是平时她也不敢惹赵宁宁,何况现在。
  就说:“今天下午下地的时候我和宁宁听说明天是翠花婶子的四十五岁生日。
  宁宁就和我商量说我们女知青一起给翠花婶子送个礼物,感谢她对我们的照顾。”
  朱红撇撇嘴:“什么照顾?谁不知道翠花婶子的宝贝女儿最不喜欢我们这些女知青,连带着翠花婶子遇见我们都没有个好脸色。
  再说了,她一五大队的人,对我这六大队的能有什么照顾?”
  其余人都沉默,她们或多或少都受到过大队长的照顾。
  赵宁宁不提罢了,她已经提出来,如果再反对那就显得没良心了。
  许安安先开口:“这件事我不反对。”她出生不好,是资本家的孙女,而且还有无法和人同住一屋的怪癖。
  原本她以为来到这乡下是要好好吃一顿苦的,就算这是舅舅特意帮她找的地方那也人生地不熟的。
  但没想这里的人不批,斗人,就是有人闹腾也很快就被压下去了。而且还同意让她单独住一个屋子。
  她家虽然倒了,但她舅舅每个月都会寄些生活费给她,她现在知道了生活的艰难,这些钱票都好好攒着呢,如果要合伙买个东西她拿的出钱来。
  许安安表态了,卫国也跟着说:“不管怎么说我在这里生活的很安宁,那就也算我一份吧。”
  现在七个知青,已经有四个同意了,赵宁宁还是问苏敏:“苏敏你呢?大队长那么照顾你,你不会连给翠花婶子送点东西都舍不得吧。”
  苏敏看向赵宁宁,赵宁宁其实刚说了那话就后悔了。
  她怕苏敏真的给她一个巴掌,就往门口挪了挪,如果苏敏下床来打她,她能很快往外跑。
  苏敏本来不想掺和进赵宁宁讨好翠花婶子的大戏中。
  但她不随着大流一起送点东西说不过去,若自己撇开赵宁宁单独送那更说不过去,就淡淡的说:“那就算我一个吧。”
  沈月这时也说:“既然大家都参与,那我也和大家一起吧。”
  朱红愤愤的道:“好啦,你们都是有情有义的人,就我一个白眼狼。
  算了,也加我一个吧。不过这送翠花婶子东西是个什么章程,是我们每个人都出一件,还是我们一起凑钱买个?”
  许安安犹豫的说:“我们手里有什么合适的就送个什么吧。一起的话时间不够吧,明天就是翠花婶子生辰,我们来不及去供销社。”
  苏敏听了有点无奈,她是正经一穷二白,手里根本没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
  这时赵宁宁说:“当然是我们一起,单独送我们只能送点针头线脑的东西。一起送每人出点钱就能出个不错的礼。”
  朱红哼了一声:“看来你是早有自己的主意了,找我们不过也是让我们出钱罢了。说吧,你到底有什么心思?”
  赵宁宁看着苏敏,她有些后悔自己明知道这事情得靠苏敏还得罪了她。
  但想想如果能在陆建军面前送她妈妈这么一份礼,一定会让陆建军对自己刮目相看的。
  于是开口说:“苏敏,这件事还是得靠你。刘霞五月份结婚的时候我们不是都去看了吗。
  你还记得不,她爱人给她买了一盒雪花膏,她娘家大姐也给她寄了一盒雪花膏,刘霞手里就有两盒雪花膏了。
  现在才过去几个月,她就是用的再快,肯定也没有用完一盒。
  也就是说她手里有一盒新的没用过的,你能不能去问问她把那新的一盒给我们。”
  苏敏没想到赵宁宁打的这样的主意,她可不愿意因为这样的事情麻烦刘霞:“那两盒不仅是雪花膏,还是她丈夫和大姐的心意,都是很珍贵的,我可不愿意夺人所爱。
  你要是想要就自己去找她,我是不会当这个说客的。”
  苏敏冷着脸,赵宁宁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是道:“那怎么办,我们总不能这个送半尺布,那个送半块香皂吧,那多不好看。”
  朱红说:“要什么好看,我们本来就是穷知青,随便送点东西表个心意就行了。”
  赵宁宁不愿意,但说来说去还是没个合适的东西送。
  她们手里如果有拿的出手的东西那送出去然后其他人添钱给她就行。
  但问题是她们手里的东西都是用旧的,没什么新东西。
  说了半天,最后众人还是决定各送各的。


第12章 
  众人既然说好了要给翠花婶子送礼,那苏敏就得盘算自己送什么。
  哪怕是半尺新布,半块新肥皂苏敏都没有。
  她只能趁着现在天还不黑出门去找刘霞。
  感谢原主有这么一位慷慨大方的好朋友。
  前两天苏敏去过刘霞家一趟,也认识路了。
  刘霞和婆家还有兄嫂一家住在一起。
  一个院子三间房,公婆小姑子一间,兄嫂一间,刘霞和她丈夫住余下的一间。
  进了院子,苏敏先和正在院子里搓草绳的刘霞婆婆打了个招呼,问了声儿好。
  见苏敏来了,刘霞有些吃惊:“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个点儿过来?这都五六点了快。是不是赵宁宁又惹你了?”
  苏敏笑着说:“这事儿还真和赵宁宁有些关系。”
  说着她就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和刘霞说:“你也知道我一贫如洗,没个拿得出手的。
  我也送不起什么贵重东西,但事情已经应承下来了,现在只能来求你。”
  刘霞气的说:“这个赵宁宁,她为了表现自己这把你们也拖下水。哎,说不定她现在还在生气呢。
  她原本是冲着我的雪花膏来的,所以得和你们一起商量,她一个人才舍不得买雪花膏送人呢。
  现在雪花膏没捞到,明儿个你们都有一份礼,那就显不出来她的好儿了。
  估计她已经后悔和你们说这事儿了。”
  苏敏想想赵宁宁的性格,觉得在她身上这事情很可能发生,也就忍不住幸灾乐祸的笑了。
  刘霞又说:“得亏你来这一趟,要不然明儿我还得急急忙忙的看送个什么合适。
  总不能你们女知青送了,我这个既是女知青又是侄媳妇的人两手空空不表示吧。
  等你们明儿送了礼估计不少人都得着急忙慌的跟着送。
  这事情就是这样,大家都不送那就没啥,一个四十五岁的生辰,又不是整寿,不值得大操大办。
  但你们女知青开了这头,最起码知青们都得表示表示。
  哈哈,这么一来赵宁宁又得得罪人一次。不过她也是债多了不愁。”
  “是啊,刚才男知青们看我们讨论事情,进来一问知道了赵宁宁的打算,他们听后就脸色不太好。
  主要这是人家的生日,翠花婶子也没说大办,我们巴巴的到人家跟前就和刻意奉承人似的。
  可你不送吧,又显得你没情义,烦死了。”
  苏敏也忍不住再三抱怨。
  “照我说这礼送了还真不见得能得个好,一是容易传出大队长以权谋私的闲话来。
  二来明儿你们礼送到了,那翠花婶子怎么着也得回点东西。就是一人回你们个白面馒头都得忙活半天。
  人家过生日没得清闲不说,还得给你们费心回礼。
  这个赵宁宁,明明是个糊涂蛋她还觉得自己可聪明呢。
  她的这提议一开头你们就不该答应。”刘霞一针见血的说。
  苏敏把这事儿看的很清楚:“赵宁宁的目的就是去陆家。不只是她,我们这里七个女知青,其中有三个明天想到陆家去趁机见见陆建军。
  不管怎么拦明天都有人去送礼,有人送了那许安安卫国这种服从大流的人也会去,结果还是一样的。”
  “说的也是,我也没想到秦静和沈月都瞧上了陆建军。”
  刘霞有些感慨的说:“尤其是沈月,瞧着她和和气气的,不争不抢的。主要她和李新国处的也不错。我还以为她今年也该和李新国定下来了。”
  苏敏看出沈月的心思了,但她没想到刘霞也知道。
  有些惊奇的问:“你怎么知道我说的是沈月不是其他人?”
  刘霞神秘的说:“你知道为什么翠花婶子的生辰陆向红还刻意让陆建军倒班回来说要一家人庆祝庆祝吗?
  这是沈月和陆向红提的,过生辰一家人全在团团圆圆的,可以让翠花婶子高兴高兴。
  大队长是不同意陆建军陆建民为了私事从工厂请假的。
  但陆向红亲自去了县里一趟和陆建军说让他回来,陆建军有孝心,自然就回来了。”
  “没想到这事儿和沈月还有关系啊,可陆建军回来能怎么样?”
  “陆建军以前没结婚的心思,也就和姑娘们都远着呢。
  但他现在有了找对象这心思,看见个姑娘都会在心里盘算盘算适不适合做老婆。
  一旦陆建军自己看对眼,那嫁进陆家就八九不离十了。
  苏敏你自己说说,沈月这样文文静静知书达理的是不是更得男人喜欢。”
  苏敏觉得有道理,沈月就是那种看上去就很贤妻良母的姑娘。
  刘霞又叹气:“我就说陆建军吃香着呢,和你说你还不听。算了,你是什么打算?准备明天拿什么去送礼?”
  苏敏苦笑:“我就是上你这里借东西来了,顺便让你帮我想想送什么好,最好便宜些,别太出挑。”
  刘霞想了想:“朱红她们手里应该也没什么新的能送人的东西。
  比较合适的就是白糖红糖了。这样,你明儿也拿着半斤红糖去吧。”
  苏敏对于现在的物价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红糖那可是金贵的东西,忙拒绝:“红糖是不是有些重了啊?”
  刘霞又说:“那你送条毛巾?我家卫民认识县里供销大楼的人,弄来了两条不要票的特价毛巾。
  这毛巾还不是寻常的白毛巾,而是水红的。
  在库房里它是那一堆毛巾最顶头的那个,所以被灰尘给染了,显得有点旧。
  我没用过但也洗过一次,洗了晾干颜色倒是鲜艳,看不出是瑕疵货来。”
  苏敏以前送礼送过人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东西,但从没送过人红糖,毛巾。
  她也实在是不知道该送什么,只能点点头:“好吧,毛巾就毛巾吧,真是不好意思我又来麻烦你了。”
  刘霞笑着将毛巾拿出来说:“你别这么见外,一条毛巾不顶吃不顶穿的。这毛巾钱你也别急着还我。
  我还是那句话,我现在结婚了陆卫民有收入,我娘家也时常寄钱给我。
  我借你的等你年底分了钱有了收入再还。”
  苏敏知道刘霞是真心的,她现在一无所有,只能和刘霞道谢。
  然后趁着天还有点亮色回知青点了。
  她回了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