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的额头饱满,眼睛又大又亮,鼻子挺翘,还有很可爱的嘴巴。
  如果去当电影演员,苏敏一定会成为很多人的梦中情人吧。
  这么一想,陆建军心里就有些酸。
  可他又知道她很想接受这个机会。
  苏敏也说过她喜欢唱歌,喜欢艺术。
  看电影的时候还会和他分析演员的情绪哪里处理的不好。
  她不该只是一个农民,只是一个民办教师。
  她的光不该被遮蔽住。
  她现在犹豫也只是因为自己,她在为他们之间的感情考虑。
  她有这样的心思,她在做决定的时候想着他陆建军,这就够了。
  虽然他们可能会因此分开一段时间,但这是苏敏想做的事情。
  要是失去了这次机会,以后想起来也会遗憾的。
  陆建军一下一下的摸着苏敏的头发:“去吧,我知道你在考虑什么,说实话,我当然不愿意和你分开。但我还是希望你去试一试。”
  说着陆建军开玩笑:“如果你成功了,以后我老婆也是电影演员了。我可以请全家人去看你的电影。不只是家人,还有我之前厂子里的同事,现在一起跑车的司机,还有咱们全大队,全公社的人,都知道电影里的女主演是我的妻子。想想吧,敏敏,这话说出去多有面子。”
  苏敏锤他:“谁是你老婆啊,尽瞎说。”
  陆建军提醒她:“刚才是谁说要一到二十岁就要嫁给我的。”
  苏敏扭头:“哼,我反悔了好不好。”
  陆建军把头探她跟前:“真反悔啦?”
  他的语气很轻松,但苏敏却觉得他这话问的很认真。
  他是真的很想和自己组成家庭,成为被法律所认可的夫妻。
  每次遇见这种能感受到陆建军对自己多么在乎的时候,苏敏就感觉自己开心的不得了。
  她也不愿意让陆建军难过。
  两个相爱的人,不就是在努力让彼此都很快乐吗。
  她亲了一下陆建军的下巴:“我答应你了,等我二十岁,就嫁给你给你当媳妇。”
  “真的?”
  “真的。”
  陆建军又问:“敏敏,你有没有骗我啊?”
  苏敏逗他:“有,我就是在骗你,怎办啊?”
  陆建军捏着苏敏的鼻尖:“怎么办,那我到时候就只有强娶了。”


第59章 
  要是搁在苏敏前辈子; 有个编剧说觉得她的形象很符合电影女主角,邀请她去拍电影。
  这事儿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是个骗局,很可能不止被骗财,还会被骗色。
  但这事儿搁在这个年代,就完全不需要有太多的警惕心。
  沈爱国电影制片厂工作人员的证件做不得假,刘涛这个介绍人更是市里有名的记者。
  苏敏在决定去试一试争取女主角后,就答复了沈爱国。
  沈爱国说他要先回去写剧本; 剧本他原本已经写的差不多了; 现在虽然要推翻一部分重写,可他现在灵感充沛; 最多一个月就能完成。
  等他剧本给导演看了,通过之后,剧组就要开始准备拍摄了。
  应该在他剧本大纲写完,整体完成三分之二后导演就会挑选女主角。
  到那个时候他会提前给苏敏发电报; 通知苏敏去林城。
  现在是阳历的十月中; 不出意外的话; 在十一月后苏敏就该出发去市里了。
  苏敏要出门; 如果幸运的话她还能成为一名电影演员,去电影厂工作一段时间。
  陆建军怕苏敏去了后被电影厂的人看不起; 他打听说拍电影的人都洋气的很,那里的演员们有的比文工团的还傲气呢。
  他就大手笔的给苏敏在百货大楼里买了一身新衣服。
  衣服也还是最流行最烂大街的中山装; 只是面料更好,裁剪的手艺也不一般。
  苏敏穿上显得很有精神气。
  再买一双小皮鞋,只有两厘米的鞋跟; 鞋跟虽然低,也算是高跟鞋。
  苏敏试着穿着走了走,感觉自己还挺有摩登女郎的劲儿的。
  不止是衣服鞋子,陆建军还给苏敏买了新的珍珠霜,又买了一只口红。
  苏敏都快被他这买买买的架势吓着了,就这么几件东西,就把陆建军之后半年的工资败完了。
  陆建军现在换了工作,开车他是从头学起的。
  刚进单位还是个学徒工,要跟着师傅跑一年多才能自己独立上手。
  作为学徒工,他现在的工资自然不如在钢铁厂的时候高,一个月也就十五块。
  这个时候的物价说低那是挺低的,好多东西都是几分几毛。
  说高有的也高的离谱,就像口红,珍珠霜这些,这个手感这个质量的搁在苏敏那时候也就是十几块的夜摊货。
  在这个时候竟然也要十来块。
  还有塑料凉鞋,一双也要七八块。
  陆建军还遗憾的说现在天儿凉了,不然该买一双给苏敏穿。
  就算陆建军还有以前攒下来的积蓄,苏敏也不愿意他再乱花钱了。
  到了十一月,苏敏没想到先收到的不是沈爱国的电报,而是苏庆国寄来的信和包裹。
  苏敏看着信和包裹,翻了个白眼。
  她先拆开包裹看,里面有毛衣毛裤,还有一身布衣和一双布鞋。
  这些苏敏穿都大,没有一件是合适的,估计原本都是给苏婉的,现在先拿来装模作样了。
  再打开信封,除了信件,又掉出来一些布票和三十块钱。
  苏敏猜到这是自己十月份被采访时的说的那些事儿传回兰城去了。
  原主爹肯定是大失面子,为了让人觉得他不是不管闺女的人渣,这才寄来这些东西。
  想来还觉得苏敏和苏婉同岁,衣服就是不合身也差不了多少。
  也不想想苏敏没下乡的时候都没吃饱过,下乡后更是吃的少。
  苏婉就不一样了,她小时候是市里领导家闺女,后来动荡后又跟着她妈去了苏家,陈小玉最疼这个唯一的女儿,在吃穿上从不亏待她。
  苏敏和苏婉在体型上自然差的多。
  一个干柴棒儿,一个丰乳肥臀有福气。
  看来原主爹的面子也不值多少钱,他为了维护脸面置办又寄来的这些东西最多七八十。
  他一个纺织厂的副厂长,两个月的工资都不止这些。
  再把信拿起来,苏敏冷笑,这回这信倒是原主爹写的了。
  之前原主下乡也只收到过三封信,还是原主后妈写来哭穷的,中心思想也只有一个,他们没钱,他们日子不好过,既然原主下乡了可以挣工分养活自己,那就有点眼色,不要想着张口问他们要钱。
  而现在这封信,信上的字写的不太好,随便看一眼就是缺胳膊少腿儿的。
  苏庆国虽然是工厂的副厂长,还真没什么文化。
  只是托了他娘的光,苏敏奶奶在建国前就是纺织厂的女工。
  那个时候个纺织厂还是RI BEN 人管的。
  后来解放了,纺织厂就成了公家的,苏敏奶奶也成了正式的工人。
  五零年的时候苏庆国十五岁,进了纺织厂。
  到了六七年,纺织厂原本的厂长,副厂长,主任都多少受到波及。
  领导层空出人来,苏庆国靠着十七年的工龄外加出生工人家庭的身份,顺利钻营成了副厂长。
  就算当了领导,苏庆国本质上也还是那个没念过书没文化的土包子。
  所以在遇见陈小玉这个前市委领导夫人,他才会迫不及待的娶回家。
  陈小玉是念过书的,又进了医院当护士。
  她只比苏庆国小两岁,当护士的时候,遇见了因为旧伤复发前来就诊的前夫。
  在勾搭的前夫抛妻弃子后,成功嫁给了有着战功又转业的前夫,成了领导夫人。
  要说苏庆国爱陈小玉爱的死去活来那不至于。
  在陈小玉之前,他也有过几个相好的。
  只是要么是最后对方甩了他另攀高枝儿,要么就是他觉得对方拿不出手。
  苏庆国当时已经是厂子里的小干事了,大小也是坐办公室的,自然瞧不上普通女工。
  他最后谈的一个是原来副厂长的妹妹,寡妇一个,苏庆国和她谈了一年多,都准备结婚了,然后感觉风向不对,他就想着法子拖延。
  拖了一年多,最后副厂长倒了,苏庆国成了新的副厂长。
  在苏庆国看来当领导就要有领导的派头,只是他肚子里没墨水,摆起架子也是个四不像。
  之后他就一眼瞧中了很会摆领导夫人谱儿的陈小玉。
  苏敏看着苏庆国写的信,信里倒是挺不要脸的说他之前让陈小玉给苏敏寄过信,信里夹带着票和钱。
  至于没有给苏敏邮寄包裹,只是想让苏敏自己拿着钱票去买合心意的东西。
  然后又喊了半天冤枉,说不知道陈小玉竟然阳奉阴违为。
  明明是他默许陈小玉不管苏敏,现在却直接甩锅,直看的苏敏好笑,真是跳梁小丑啊。
  信里还写当初让苏敏下乡是相信苏敏的觉悟,觉得她不像是苏婉娇生惯养。
  苏庆国还说他最近也把苏婉送下乡了,他并不是要帮苏婉留在市里,只是因为苏婉身体不好,多留些日子好调养身体。
  等苏婉身体一养好,苏庆国和陈小玉就准备送走她了。
  而且为了锻炼她,苏婉下乡的地方很贫穷。
  又说他对待苏敏和苏婉一直是一碗水端平,借着自相矛盾道苏婉毕竟是外人,所以明面上他更对苏婉更好些。
  苏敏实在是很佩服苏庆国的厚脸皮,明明是苏婉和厂长的儿子搞对象,厂长儿子本来是有对象的,那个姑娘家亲戚还是革委会的。
  苏婉看中厂长儿子的身份,这个年代市里纺织厂厂长的儿子那是很有权势的。
  兰城的布料是全国有名的,还是省会城市,厂长就算不是副厅级那也是正处级。
  地级市市长也就是厅局级。
  于是苏婉就勾搭上了厂长的儿子。
  最后被厂长儿子的女朋友发现,对方有在革委会当领导的亲戚,收拾一个苏婉自然很容易。
  上辈子是原主救人后没了性命,她受到的表彰比这辈子更多,最后成了全国的模范。
  苏敏是六月救得三个孩子,要是她当时出了意外,作为父亲的苏庆国肯定会第一时间知道。
  也就是说苏婉被发现小三插足也就是六七月的时候。
  有着苏敏这个英雄在,整她的人不好再下手,苏婉才能有机会下乡到石河子公社避祸。
  现在没有苏敏,针对苏婉的又是革委会的人,就是苏庆国都不敢给她走人情。
  只能让苏婉被送到个穷乡僻壤吃苦。
  苏庆国估计没想着苏敏会知道这些,还在这儿胡说八道的骗人呢。
  苏敏才懒得理会苏庆国的‘父爱’,‘被欺骗’,‘苦心’。
  她直接写了信,这信她不是写给苏庆国的,而是直接写给苏庆国领导,纺织厂厂长的。
  苏敏虽不知道纺织厂的厂长和苏庆国关系怎么样,不过想来应该也一般,毕竟厂长好不容易给儿子找了门当户对的姑娘,转头苏庆国的继女就去撬墙角。
  这墙角还真被撬动了,作为男方父母,肯定对苏庆国有怨气。
  小说里苏婉大学毕业之后可以嫁给厂长儿子不过是因为那个时候革委会人人喊打。
  虽然没有具体描写,也能猜出来厂长儿子肯定和之前的女朋友结婚了,后来见形势不对又离婚了。
  这个时候苏婉想要再续前缘,她还是大学生,又是副厂长的女儿,和厂长儿子是‘真爱’,这才进入了婚姻。
  苏敏倒是不指望自己把信直接寄给厂长,厂长能拿着收拾苏庆国,只要不包庇苏庆国这就足够了。
  苏敏目的也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
  这个年代是允许断绝父子关系的,她本来懒得特意写断绝关系的文书,毕竟以后的法律也不会认可。
  但现在,抱着恶心苏庆国,也能在这十来年里不再被骚扰,苏敏就在信里写了自己有国家发的奖金,也被安排了工作,靠着这些钱已经把之前几年欠下来的债还清了。
  她现在无需苏庆国的帮助,既然之前她生活困顿,靠着四处借钱才能勉强为生的时候苏庆国却写信说家里贫困,给不了下乡的女儿资助。
  现在也不必要惺惺作态。
  写完这些她再写一张,提笔:一 苏敏与苏庆国断绝父女关系,以后双方各自独立生活,互不干扰,双方互不承担抚养或者赡养等费用。
  二苏敏的生老病死苏庆国不再承担。苏庆国的生老病死,苏敏也不承担责任。
  三解除父女关系后,苏庆国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来滋扰苏敏,如果苏庆国无故滋事干扰苏敏的生活并有侵害苏敏权利的行为,苏敏有权立刻报警并采取一切法律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按一般的社会人员处理,不得以父女关系进行特殊处理。
  写完了断绝关系的部分,苏敏拿出新的信封把信放进去。
  又连带着把之前陈小玉写的三封哭穷卖惨的信,苏庆国刚寄过来的信还有钱和票一起放进去。
  包裹里苏敏想了想把原主的记账本也添进去,最后全部寄给了兰城纺织一厂的厂长。
  作者有话要说:  改一下更新时间吧,下午三点好不好…


第60章 
  将苏庆国寄来的东西又邮了回去; 苏敏就懒得再管了。
  反正兰城和林城隔着十万八千里,而且苏庆国还是有铁饭碗的厂领导。
  按着小说剧情,纺织厂经营不善,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时,苏婉的女儿都要上高中了。
  最起码也九零年以后了,在这之前,有儿有女; 有妻有子的苏庆国苏领导才不会来找苏敏这个故意揭了他脸面的人呢。
  又过了两天; 苏敏接到了沈爱国的电报。
  陆建军特意请了假送苏敏去电影厂。
  苏敏很无语,她又不是要爸爸妈妈送着去上学的小姑娘。
  奈何陆建军坚持。
  生怕苏敏一个人出门在外有什么不方便的; 苏敏也不知道是陆建军太敏感还是怎么的,总觉得她出门在外会吃亏。
  为了不耽误时间,苏敏和陆建军早早就出发了,坐着早上第一趟车。
  可能是兴奋劲儿过去了; 再加上早上起得早; 苏敏觉得自己昏昏欲睡。
  她想依着陆建军眯一会儿; 才把头悄么的往陆建军肩膀上靠; 就见公交车上的女售票员眼神凌厉的扫了过来。
  吓得苏敏赶忙坐直身体。
  瞌睡虫也立刻被吓没了。
  从县里到市里只有十一路公交,这车在县里很有名; 不是因为它是去往市里的车,而是因为这车上的售票员都很火眼金睛。
  听说之前有对夫妻在车上搂了一下; 就被售票员给举报说这两个乘客大庭广众,亲亲我我,作风不好; 直接进了局子关了好几天。
  苏敏也不知道这事的真假,被关几天可能不至于,但应该确实被售票员举报了。
  苏敏有点怂,只能刻意拉开和陆建军的距离,他们两个本来是挨着坐的,苏敏现在整个人都缩在了靠窗的小角落,好不可怜。
  陆建军被她逗乐了:“干嘛呢你?”
  苏敏:“我在保护自己的名誉。”
  苏敏就维持着远离陆建军的姿势,直到车到站。
  下车的时候苏敏感觉自己窝着都僵了。
  到了站台,苏敏长出一口气,和陆建军说:“你有没有觉得那个售票员总是盯着我看啊。隔一会儿就望过来了,害得我一直担心她做什么耽误我今儿试镜。”
  陆建军无语:“她就是一个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哪有那么厉害。”
  苏敏强调:“但她真的是隔一阵就看我一下啊!就用那种很奇怪的眼神。”
  陆建军看了看苏敏今天的打扮,合身的新衣服,高跟鞋,头发也扎的整齐漂亮。
  加上苏敏从进了县里就再没亏待过自己,陆建军也觉得她身体不好,总想给她补补。
  每回他们约会都要去饭店吃个肉菜,平时苏敏也鸡蛋,麦乳精不断。陆建军还给她订了牛奶。
  两个多月下来,苏敏虽然没长什么肉,但气色好了很多。
  她脸蛋红扑扑的,眼睛又黑又亮,就是现在因为无法在车上补觉撅着嘴,也好看的不得了。
  一眼望去,她就是鹤立鸡群的那个鹤。
  陆建军觉得自己眼光真是太好了,他看上苏知青的时候苏知青还是个面黄肌瘦,灰头土脸的小村姑。
  没想现在摇身一变,比电影明星还亮眼。
  估计那女售票员是觉得苏敏长得标志,再不然就是觉得苏敏的新衣服好看。
  还有可能是那售票员看过苏敏接受采访的那张报纸,那报纸上有登苏敏和其他人一起拿着奖状的照片。
  一起领奖的人里只有苏敏一个小姑娘,看过之后记住了也正常。
  苏敏听了后觉得最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毕竟对方是公交车的售票员,每天来来往往的乘客那么多,长得养眼的多了去了。
  见了沈爱国,他就领着苏敏去见导演,陆建军就在电影厂外头的小公园等着苏敏。
  要是苏敏成功打动了导演,得到了这个机会,陆建军就再陪陪苏敏,然后回去上班。
  要是苏敏没有被导演瞧中,他就得先想想安慰苏敏的话,好哄苏敏高兴。
  进了电影厂,在走廊上苏敏看见了很多贴着的画报,都是电影宣传报。
  有一部苏敏和陆建军还一起去看过。
  还有一张画报上的女主演苏敏越看越眼熟,后来想起来自己以前看过她演的偶像剧里女主角外婆的角色。
  外婆,苏敏感觉自己心口受到了一击。
  算了,算了……
  等再到二零一九年,苏敏也确实到了该演外婆的年纪了。
  想想她自己的外婆出生年月还是在现在苏敏之后,比苏敏小两三岁呢。
  苏敏一时间有些遗憾这是小说形成的平行世界,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有没有外婆的存在。
  对于苏敏的外形导演是满意的,苏敏长得标致又不艳丽,有种山茶花一般清雅朴素的气质。
  而且苏敏言谈举止落落大方,说起来电影知识也头头是道,可见是很热爱电影的。
  和苏敏聊了聊,导演就让苏敏表演一下她救三个小孩的过程。
  这虽然是苏敏真实经历过的,可要重现出来并不容易。
  苏敏记得自己那个时候进入了‘超人状态’,‘英雄时刻’。
  救陆建设的时候苏敏没想多少,她游泳挺厉害,陆建设当时脑子也还清醒,能听她的话,配合她,不会发生死拽着她让她无法行动的情况。
  但之后,救大毛和二毛的时候苏敏心里是有恐惧的,她知道她没力气了,大毛二毛还是两个孩子。
  她害怕自己一去不返,更害怕她和大毛二毛一起成了水鬼。
  直到现在,苏敏也无法准确的形容出自己当时的心情,说不清到底是怎样的情绪,让她有勇气返回去救大毛二毛。
  如果是完全理智的情况下,苏敏可能不会返回去,因为她的性命同样重要。
  她说不清是什么原因,让她去拼一把,去赌一把。
  最好的情况是他们三个都没事,最坏的情况是他们三个被困在水里,在力气耗尽之后,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
  做出选择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或许更多的是爱吧,是苏敏不愿意聪明又伶俐的两个小豆丁人生只有短短几年的心情。
  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漫长,他们不应该在这小小的村庄生活了几年,就长眠于地下。
  陆大毛和陆二毛还期盼着将来他们正保卫祖国的父亲将他们接去部队,一家团聚。
  他们想要长大后入伍,当兵,当英雄。
  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那么多的期待,还要一步一步去实现呢。
  可能想了很多,又或许什么都没有想,苏敏返了回去。
  导演让苏敏表现这一段,苏敏剖析自己,然后发现她永远无法重现当时那一幕。
  不止是苏敏,再好的演员也演不出来,再好的编剧也写不出来。
  那是无法被分析,无法被刻画,更无法被表演的。
  是苏敏对自己充满自豪的一刻,就是到了晚年,回顾她这一生,苏敏也可以说:我这辈子最厉害的一件事,就是救了两个孩子的性命。
  既然无法重现,苏敏就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
  她需要的是表演出女主角大无畏的勇气。
  虽然她是电影女主角的原型,但在苏敏看来女主角和她的差距是很大的。
  女主角是善良的,勤劳的,她是个无私的女知青。
  苏敏只能先抛开自己是原型这件事,只从一个演员的角度去思考这个角色该怎么塑造。
  然后再回忆当时自己的情绪,有层次,有节奏的添加进去。
  苏敏开始了自己的表演,路过河边,看见水中挣扎的孩子……
  刘导演有些惊讶于苏敏的天赋,在他看来,苏敏这样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表演的女知青可以把这一段救人的戏演的情绪饱满,真的是很难得。
  他当然不知道苏敏虽然只上了一个月的大学,可她从小喜欢学电视机里的人,上了高中因为文化课不过关,又被送着去学了简单的表演。
  演了这一段,导演又给苏敏说了一段,这是年迈的老婆婆病了,女主角背着她去找医生的情节。
  剧本里的女主角也是知青,但她下乡的地方没有知青点,而是让知青们分散着住在老乡家。
  女主角是住在一个无儿无女,丈夫也去世了的老婆婆家。
  这段也能表演,但是苏敏还是有些不理解的问:“可是导演,为什么女主角不是把医生喊来,而是要背着病人去看医生啊。”
  有女主角费着半天劲儿把人背过去的功夫,她一个人跑两三个来回都足够了。
  导演:……
  他自然也是知道这样的情节不合逻辑,但这个情节是他们某个领导提出来的。
  领导觉得瘦弱的女知青,背着年迈的老人,一步一步,艰难的在深夜里去求医,更能凸显出来女主角的伟大啊。
  没有办法,沈爱国就只能把这段写进去,导演也只能把这段拍出来。
  作为编剧的沈爱国咳了一下,说:“当然是女主角怕她离开后留老人在家发生什么意外啊。这是主角和老乡的深厚情谊,你要了解,要体会。”
  苏敏呆呆的点点头,算了,没逻辑的剧本多的是,也不差多这一个。
  苏敏也就不纠结这点了,开始表演背着老婆婆辛苦走夜路。
  月色迷茫,村里小路崎岖,女主角用瘦弱的身体背着和她差不多重的老人。
  女主角走的太累,身上的人也重,路又难走,夜色中还看不清脚下有没有碎石头。
  理所当然的,女主角半中间还差一点摔一跤把老婆婆扔出去。
  苏敏在心里想,这老婆婆要是犯的是心脑血管病,女主角这么折腾下来,半路上估计就得挂。
  救人?救个屁!
  作者有话要说:  当然,这个世界不会有女主原来的家人


第61章 
  刘导演试完戏; 给苏敏讲了讲她演的不合适的地方。
  苏敏又按着导演指导后的重演一遍。
  刘山感叹苏敏有悟性啊,这样的女演员,要是放在三四十年代,说不准儿能成为一代名伶,超级巨星。
  可惜生不逢时,现在她最多只能当个演员,普普通通的电影演员; 再没有成为巨星的机会了。
  刘山很满意苏敏; 他让苏敏先一个人休息休息,缓缓劲儿; 等会儿再领着她去见见能拍板的领导。
  苏敏试的部分有两段哭戏,还是那种大哭,一是救上来人,却发现小孩陷入了昏迷。二是女主角背着老婆婆; 坚持到医生家里后忍不住放声大哭。
  刘山和沈爱国出了屋子; 让苏敏恢复情绪; 顺便收拾一下自己。
  她刚才几个动作太大; 把头发都晃散了。
  刘山在楼道里和沈爱国说:“你推荐的这个演员不错。她虽然以前没有演戏的经验,但是有灵气; 也有天分。不比咱们厂子里的女演员差很多。主要她还是女主角的原型,这个噱头非常好。”
  沈爱国倒是有些担心:“就是不知道陈新国那里会不会同意。”
  刘山导演警告的看了一眼沈爱国:“你该叫他陈处长。”
  沈爱国哼了一声:“是啊; 人家可是行政处处长,陈处长连电影镜头都分不清,还总要指指点点。我好好的剧本; 让他改来改去,现在成了什么个屎样子。”
  刘山也没话可说,陈新国本来是WEN。GE工作组,动乱之后进驻到电影厂的。
  后来又成了行政处处长。
  要说他懂电影,那纯粹是睁眼说瞎话。
  但这也没法子啊,明知道对方是个门外汉,他们也不能和人家对着干。
  这段时间,像他们这种搞文艺的,写剧本,拍电影本来就容易出事。
  前些年的时候文艺界乱得不像样,随便借个什么名头就能把人抓起来,关牛棚都是好的了。
  想不开跳井上吊的多的是。
  留下来的要么是检举揭发别人,通过划清界限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要么就和刘山,沈爱国一样,zheng,zhi背景清白的不得了,祖宗三代都穷得响叮当。
  平时也没得罪人,没有被人恶意检举。
  但虽然刘山沈爱国还可以留在电影厂,还干着原本的工作。
  但实际上他们已经被人戴上了紧箍咒,就是自己的作品,不敢也不能表达自己真正的思想。
  沈爱国又说:“老刘,陈新国和钱苗一向不清不楚的,他有没有和你说过要让钱苗来演女主角。”
  “钱苗都二十九了,孩子都能打酱油了,她能演哪门子的女知青。再说了,钱苗说的好听点是珠圆玉润,说的不好听是胖,富态。你见过什么地方的女知青下乡还能把自己吃那么胖的。陈新国虽然喜欢指手画脚,但他脑子还是清醒的。他要是真让我们拍出来一个红光满面,体态丰盈的女知青,就该有人收拾他了。”刘山说。
  这个时候电影角色的形象都是相对固定的,农民该是个什么样,军人该是个什么样,都有线划着呢。
  而且你拍知青电影也是为了让全国的知青产生共鸣,像钱苗那样的一开始就不在候选人行列。
  沈爱国嗤笑:“这么说来我还得感谢陈处长像来欣赏丰腴的美人,最不喜欢瘦弱的林妹妹。不然咱们这电影不止是剧本得被他瞎改,演员也得被他瞎挑。”
  刘山叹了口气:“唉,没法子,就是这个世道,你也别再说这些有的没的了,要是被多嘴的人听见,说不准会惹麻烦。”
  这时苏敏给自己重新扎了头发,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出来。
  刘山和苏敏说;“接下来咱们去见陈处长。到时候陈处长怎么指导你,你就怎么演,一切都要听陈处长的。”
  苏敏不解,但导演既然没有细说,那她也不好细问。
  刘山沈爱国领着苏敏敲门进了一间办公室,就见办公室里坐着一个有些秃顶的中年男人。
  他有些胖,笑眯眯的,看上去很和善。
  刘山介绍了一下,苏敏先问好:“陈处长好。”
  对方笑着说:“好,好好好,这位就是鼎鼎大名的苏知青啊。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