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七十年代末-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摆摊卖吃的,他们行吗?在家里饭都不会做的人。”赵红军对林晓玲的提议有几分怀疑。
“有什么不行,又不是让他们做饭,就弄个最简单的铁板土豆和豆腐,一个就能忙过来,兄弟俩还可以一人弄一辆车,守着不同的区域。”林晓玲想到一点说一点。
“可是他们都不会做这个。”赵红军没同过林晓玲说的什么铁板土豆之类的东西。
林晓玲却越说越怀念那味道,想吃却没有卖,她只能自己动手:“我来教他们做,剩下的工具问题我就不懂,得你帮他们想办法。”林晓玲为了能经常吃到自己喜欢的小土豆,也是豁出去。主要是这个成本也不高,投资不大,找份工作一个月才多少钱,肯定不如做生意赚的多,一份低投资高收益的生意,为什么不去试试。
林晓玲也是说干就干的性子,第二天就和赵红军一起出门去公婆家,手上还提着一袋准备做实验用的小土豆和豆腐。当然还少不了最重要的工具铁板,这是赵红军特意跑去买了,跑了很多个地方才买到,现在又不流行铁板烧,说是买还是请人商家帮忙订做。
林晓玲把土豆洗干净之后先扔锅里煮,至少要煮到八成熟,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准备工作。煮好的小土豆剥完皮,和豆腐一起在烧红的铁板上煎,倒油之后能听到滋滋的响声,当各种调味撒上之后香味也在厨房飘散开。赵嘉伟和赵嘉明一直在厨房帮林晓玲打下手,看着她的每一步动作,这个其实很简单的东西,想要好吃火候是关键,这个就没有什么窍门,唯手熟尔。
当林晓玲把一盘烧好的土豆和豆腐端上桌请大家品尝时,大家早就忍不住。从香味从厨房飘散出来,他们就想尝尝味道,只是不好意思跑进厨房罢了。林晓玲在厨房里也没尝过味道,她好多年都没动手做,能想到这个还是心血来潮要给赵嘉伟兄弟俩找工作才想到这上面去。
一家人都在,赵红军看着盘子里的东西,做了第一个试吃的人,他闭着眼睛把一个小土豆放进嘴里,瞬间睁开眼望着林晓玲说:“味道还行。”
赵大海和张金凤俩人对这种小孩子吃的东西不敢兴趣,他们不愿意吃,林晓玲也不勉强,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小土豆往嘴里。“嗯,还是那个味道。”林晓玲这才放心,她虽然多年没做,但是这么多年坚持做饭,手艺水准不仅没有降低还有所提高。
林晓玲吃过之后,赵嘉伟早就忍不住,他夹了一块豆腐尝,吃完才点头表示还不错。这种街头美食说是什么美味肯定说不上,但是只要味道不错,在学校周围就会有很多买。一家人试过味之后表示都可以接触,学校附近摆个摊卖这个生意肯定有,毕竟学生们一直是花钱最舍得的群体。
更何况这些零食一份卖的又不贵,即能当主食还能当零食,现在的问题是兄弟俩能不能学会,还有他们适不适合做生意,剩下的工具问题,赵红军倒是表示不成问题。弄一辆旧三轮车改造一下就可以,这个花不了多少钱,就算他这当叔叔的支持侄子创业。
林晓玲在一边没出声,该做的她都做了,她想教他们做生意,也是希望大家都能富裕点,这样俩个妯娌才不会总想着从她手里占便宜扣好处。赵大海不知道她这想法,还对她的行为很满意,还当着家里人的面夸她。
剩下的工作就不归林晓玲负责,她把制作步骤又写了一张纸,各种注意要点也写上,留给赵嘉伟,让他们俩有什么问题再打电话问。赵嘉伟和赵嘉明一个劲的点头,因为他们俩嘴里还在吃豆腐,没空说话。
赵红军找了一辆旧三轮,花钱改造之后才给骑到父母这边,前期兄弟俩只能暂时合伙,等站稳脚根之后再分开不迟。看到他来,赵大海还没什么,其他人都是松了一口气,特别是张金凤,这些天家里天天吃土豆和豆腐,就为了让兄弟俩练手。说实话,一家人都烦了,偏偏兄弟俩不相信家里说好吃的话,还想把手艺练的更好,连附近领居都吃过他们送的土豆和豆腐。
赵红军的到来算解救他们,再不出去练摊,张金凤都想把兄弟俩赶出去,只有吃着特殊餐的赵大海没感觉,还觉得他们矫情,以前没东西吃的时候,天天吃南瓜也要过活。老爷子这话主要是说张金凤,对孙辈倒不会苛求,这一辈子的人没吃过什么苦,不像他们那个年代吃不饱是常事,有得吃就好还能挑吃什么。
赵嘉伟骑着三轮车在院子里转圈,这个不像自行车,还得练一练才能骑稳找到重心,要不很容易翻车。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老爷子这边住的郊区太偏,离学校有点远,赵红军让兄弟俩住在学校附近去,当年的老房子放在那里一直没处理,现在正好利用上。
张金凤听到赵红军要带他们走还有些舍不得,但是赵大海一瞪眼,她伸出去的手又缩回来。“你想干什么,他们又不是三岁小孩,你还天天栓在裤腰带上,都这么大人,天天守着我们俩个老家伙能有什么出息。这又不远,想我们随时可以来看,你还拦着,你能管他们一辈子。”赵大海这翻话的恨铁不成钢,家里又不是什么大富大贵出身,还宠孩子,这是害孩子。他这话即是对张金凤说,也是对兄弟俩说,希望他们不要怕苦怕累,别干个两三天又不撂担子。
兄弟俩正幻想着每天大把收钱,怎么想也不觉得自己会半途而废,俩人只差没有指天发誓让家里人相信。三轮车暂时只能先放院子里,赵红军要先带着兄弟俩去住的地方,那边很久没住人,现在要住进去肯定要先打扫一番。赵嘉伟一听要打扫卫生,他第一时间就拉着赵嘉红一起,想让姐姐帮忙,偏偏张金凤还一脸赞同,催着大孙女去帮忙。她喊不动林晓玲,只能喊自己孙女去动手干活。
林晓玲是不知道,要是知道肯定是气得吐血,她是白对老太太好,赵家这几个晚辈,她又出钱又出力,还要出点子,结果老太太还嫌弃她没干活。家里房子免费住着,刘妈那边她也打过招呼,让她帮忙照顾着兄弟俩,还要她怎么做才够。她承认她自私,但是她做到这地步自认也足够,她又不是圣母,还要出钱养着整个一大家子的人,就是小七成年后她也不会让她啃老,更不用家里侄子侄女,又不是没父母,什么都靠她那是不可能。
兄弟俩的小摊子就这样在夜市里开业,有刘妈的照顾,他们的摊子就摆在她家门口,大家都知道是她家的亲戚,也没有谁欺生。刘妈在这一片做生意几年,也站稳脚根,再加上有林晓玲的关系,认识的人都知道林晓玲是学校老师,更没有会得罪刘妈,毕竟附近的老板们做的都是学生们生意,他们的主要顾客就是学生。学校一放寒暑假,这里的摊子几乎都跟着关门,等他们开学再开门迎客。
刘妈对林晓玲那是真心感谢,要不是她帮忙出主意,又提醒她要买房子买门面,她哪里能有今天。现在一家人都在省城团聚,大儿子在城里开出租,虽然辛苦一点但是收入却还算满意,小儿子考上一个大专,虽然不是大学,但是刘妈已经很满意,毕业后就能去当个老师,这一辈子的饭碗也算稳当。这一切都是托了林晓玲的福,因此现在要照顾一下赵嘉伟兄弟俩,她们一家都是没二话说。
兄弟俩第一天出摊,也没敢多做,不过沾了刘妈不遗余力帮他们推销的光,他们准备的食材居然全部卖完。收工之后,兄弟俩谢过刘妈的帮忙,骑着破三轮准备回来,这天气是越来越冷,还是早点回家躺床上舒服。
回到家,兄弟俩还不能睡,俩人把收钱的盒子找出来准备数钱。成绩不好的俩人数了两次才算是数对,结果他们又不敢相信的再数一次,这次总算是接受现实,他们一晚上的收入可不少,比上班强多了。赵嘉红上一个月班才三百块钱,他们这一晚上就能收入五十多块钱,扣掉各种成本,一晚上也能挣个二三十块,这才第一天。兄弟俩对视一眼,都陷入到未来美好的前景中去,俩人兴奋的睡不着,躺床上开始计划赚到钱之后要怎么用。
兄弟俩不记得他们是什么时候睡过去,便是起床后俩人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找爷爷奶奶报喜,顺便感谢三叔三婶,没有他们的帮忙,他们俩个愣头青能做什么,帮你扛包都没人要。兄弟俩虽然读书不行,但是又不傻,这点还是看得明白。不说其他,这条街上,昨天要不是有刘妈帮忙,就有人还想抢他们的位置,嫌他们占了一个好位置,虽然这位置也没有归属,但摆摊的人互相之间也有个先来后到的规矩。刘妈一出头就不同,在她家店门口,这她不介意店门口多个流动摆摊的大家也能相安无事,但是她要收回来给家里亲戚用,谁都不能多说什么只能老实让出来。
第一百八十八章
赵红军把家里安排好之后才再次出门踏上远行的列车,林晓玲和小七都已经习惯他时不时的消失,小七也不会再追着问爸爸在哪里。林晓玲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上班,周末还要抽空去公婆那看一看,这是赵红军走之前交待的事情。赵大海的病情暂时没有恶化的迹像,各种药再加上化疗,效果还是不错,当然钱也是哗哗哗的用出去。
用了多少赵红军还不让林晓玲,不愿意让赵大海知道,就怕他舍不钱不配合治疗,林晓玲如赵红军所愿,什么都没说,但是各种检查的单据,买东西的发票她都一一保存起来。不是她小人之心,这些钱花了她没意见,但是事后怕俩人个妯娌闹腾,这些单据肯定要保留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赵大海现在生活的比在老家还舒服几分,家里的事不用操心,孙子们又都在身边,至于还有俩个儿子一个女儿不在身边,他是完全不在意。赵桂芝那丫头这么长时间,也就打个电话问了下他情况,知道他身体好能吃能喝之后,就不愿意跑到省城过来看一看,只是不停念叨家里走不开,俩个孩子都要人管,公婆年纪又大之类的话。赵大海也不差她的那份孝心,当即告诉她不用来,他有儿子管,然后生气的挂掉电话。
赵桂芝也不是知道是傻还是真没听出来老爷子的生气和伤心,居然真的就没有出现。张金凤知道后也不敢劝,她拿什么理由劝,亲爹生病她看一看都没空,还指望她做其他,连电话都打的少。这事还只有老俩口知道,闺女不争气,这事还不能让其他几个孩子知道,再不争气那也是张金凤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儿子知道不怕,就怕儿媳知道有意见。张金凤不想让闺女回娘家的时候受气,只能把这事瞒的死死,赵红军几兄弟对赵桂芝不露面心里多少都有意见,但是张金凤说赵桂芝确实忙,公婆那边身体也不好,又有龙凤胎拖累,走不开也是没办法。有张金凤出面背书,赵红军事情也多,也没有闲功夫去找外嫁的妹妹询问,只是心里到底有几分生气,走之前还和林晓玲说下次见到她一定要好好批评她一顿。
冬天的第一场雪落下的来时候,正好赶上阳历新年,林晓玲参加完学校的迎新晚会,带着小七回到公婆家,和大家一起过节。赵嘉伟和赵嘉明俩人却没空和大家过节,他们俩这个时候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兄弟俩做生意已经有些经验,还想着努力一把有钱之后租个门面,就在学校附近开个店。林晓玲也没多事,反正他俩生意不错,能养活自己就好,家里不需要他们的钱,暂时也没有生存压力,上没有老要养,下也没有小要养,正是打拼事业的好时机。
赵大海看着小七就很高兴,现在大的都要忙着赚钱没空陪他,只有小七每周都过来陪他。小七见到爷爷奶奶也很开心,在爷爷奶奶家吃各种零食都不会被批评,虽然事后要被批评并且扣掉相当份量的零食,但是他还是高兴,因为在爷爷奶奶家才一次可以吃个够。林晓玲对小七吃零食管控的严,张金凤每次看到都要说她,林晓玲是当面答应的好,转过身就把这话忘记,反正小七还是天天跟着她住,在公婆这边一周也就住一晚呆一天。
星期六还要上半天课,林晓玲晚上要参加同学聚会,小七刚好呆在爷爷奶奶家陪他们。这次的同学聚会是唐杰组织许久才成功,特别是把班长喊出来最不容易。林晓玲对同学聚会并没有什么期待,但是到达现场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兴奋,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能凑在一起总是高兴的事。
唐杰能力不错,直接找了家档次不错的饭店弄了个包间。同学聚会除了吃喝玩乐还能有什么,林晓玲发现十年不见,大家都变了,这要是走在路上,她一定认不出来。余政是最后一个到的,因为要偏远的小山村交通不便,哪怕他零晨五点就出门赶车,还是迟到。
唐杰做为当年学习委员,又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端起酒杯就起哄要班长大人自罚三杯。一众同学也看热闹不怕事大,个个都笑嘻嘻的看着班长让他喝。余政被一群老同学架火上烤,知道这个时候说再多都没用,干脆利落的把三杯酒喝了。
余政把酒杯倒过来拿在手里,让同学们看着他一滴不剩都喝光。三杯酒下肚,余政倒是恢复几分当年在班上挥斥方遒的样子,打开话题和其他人开始叙旧。林晓玲像个局外人,静静坐下角落里看着同学们寒暄。她不喜欢这种太吵闹的场合,嫌太吵,不想找人聊天也不想和那些前途无限好的同学套近乎,但是她不找人,偏有人想找她。
“林晓玲,你怎么一个人坐在这角落里。”杨梅手里端着一杯白酒走到林晓玲身边坐下。
“我嫌吵。”
“大家同学这么多年不见,你怎么能这样说。听说你还在学校里教书。”
“嗯。”
“你说你当年选择去政府机关多好,哪怕去哪个企业,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也要比在学校强吧。”杨梅说话间有间无意还把手腕间的名表露出来,手上更是戴着金戒指,耳朵上是金光闪闪的耳环,脖子里还有最流行的鸡心项链露在衣服外。这一身行头,不说衣服,只说首饰按林晓玲估算就要几千块钱,再加上手表衣服,在大部分人工资才两三百块钱的时候,走上路上都特别显眼,回头率百分百。
反观林晓玲,身上没有什么一件首饰,要不是一身衣服还算光鲜,估计要被老同学可怜。当年她在班级条件不错,穿衣打扮都算不错,现在其他同学都是锦衣华服,她走文艺小轻新风格虽然说不差,但和其他人相比确实没有那么耀眼。
“我喜欢学校的环境,不喜欢太复杂的人和事,钱多钱少够用就好。”林晓玲对杨梅的话没放心上,不过是想显摆,由得她去。
“你就是个死脑筋,读书读再好又有什么用,看看唐杰就知道了。”说完杨梅还羡慕的看了一眼唐杰。
林晓玲看了一眼被同学围在中间的唐杰,倒是知道杨梅羡慕什么。唐杰把大哥大拿出来的时候,不说杨梅连有些男同学都眼晴一亮,一个个开始排队找他喝酒。
“行了,那边有人喊你。”林晓玲和杨梅找不到共同话题聊,她只想安静的吃完饭然后回去休息。
做为班级少数派的女同学,杨梅和林晓玲依旧能受到大家的照顾,杨梅是心安理得的亨受大家的服务和奉承,林晓玲则找了个角落躲起来。人多,几杯酒下肚,也没有人再多关注林晓玲。
林晓玲是乐得轻松,躲开敬酒的几人,她走到余政身边想和他聊天。多年不见,林晓玲在班长大人头上发现无数根白发,想想他的年纪,令人唏嘘不已。
“班长,你现在什么情况啊!”尽管俩人有书信往来,但这种交流方式毕竟不方便,很多事林晓玲还是想当面问清楚。
“我现在很好,虽然说钱不多,但是并不穷,唯一不好就是我们那是个穷山沟。”余政也没说假话,他的本职工作还是一名扶贫干部,教书那只是没办法之下赶鸭子上架。学校的新校舍建好之后,肯定需要招一名专业老师,而不是他这个半桶水。以他的能力教小学肯定是没问题,但毕竟不是专业师范院校毕业,上课比专业老师还是要差一点。
“班长,你那欢迎参观吗?我想去看看。”林晓玲不客气的提要求。这个地方太吵,不适合谈话,她只能在先把眼
余政只以为林晓玲像以往他见过的那些一时心软的人一样,当时嘴上说的很好听,但是过后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让他们放弃,因此没把她的话放心上。
林晓玲看出余政的不以为然,她也没有多解释,行动比语言更重要,现在说再多也没用。
一餐饭从六点吃到人点,唐杰还不肯放过大家,非要提议大家再换场地进行下半场。晚上的饭是唐杰主动买单,吃人嘴软这个时候再拒绝半途走掉,没有几个人能好意思做出来,于是一个都不少的又打车移步到ktv唱歌喝酒。
林晓玲走在最后,这个时候她才发现不止唐杰有了小车,还有其他同学也开车来的。林晓玲也不知道这车是公家还是私人的,但是不管哪一种,证明大家真的都没闲着,工作应该都不错。
一群人多多少少都喝了酒,这个时候还没有酒驾规定,林晓玲觉得不安全,劝了劝,但是兴头上的几个人哪肯听,又在这么多男同学面前,都要争那个面子。林晓玲劝不听也不强求,但是大家让她坐副驾驶的好意,她是怎么都不肯接受。有几个男生当场脸色都变了,觉得林晓玲不懂事不给面子,想要发火还是余政看情况不对,在中间插科打混才算混过关。林晓玲看着几个明显喝多的同学,也不想计较,直接拦住一辆的士打车去目的地。
剩下几个人对林晓玲说的话也没放心上,酒驾是什么,听都没有听过的词。因为这一耽搁,开车的司机嘴上说不信,但是心里还是有几分犯嘀咕,开车的速度自然慢几分。他们到的比打车来的同学还要晚,林晓玲见他们安全抵达也松口气,迟迟不见人,她心里也担心发生什么不幸。
现在的ktv还不是以后烂大街的娱乐活动,还算高大上的娱乐活动,有不少人还是第一次来。林晓玲唱歌又不好听,也没兴趣献丑,她进入包厢后找个位置坐下来专心吃零食。
林晓玲开始的担心都是多余,人多话筒少抢着要,她这种不主动的人,一点都不用担心。等她把零食吃的差不多,喝了白酒又喝红酒啤酒的一群人,完全清醒的已经没有几个。林晓玲拍拍手,已经准备告辞,这个点散场也差不多,太晚打车她还担心安全问题。
挥一挥衣袖,林晓玲毫不犹豫的扔下一群同学先走了,剩下的人也用不着她来担心,唐杰已经在附近开好房。
第二天,林晓玲又跑去找余政,昨天人多环境也吵,不适合谈正事,她只说了要去,但是还有很多细节问题不清楚。既然要去林晓玲肯定是要把情况都弄清楚才敢去,有爱心是好事,但是做公益不是件容易的事,前世她参加免费午餐的活动时候就知道,这个公益组织运转起来不容易。林晓玲没有大的能力,但是她现在也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余政见到林晓玲也很意外,昨天晚上的话他没放心上,现在林晓玲又找他谈正事,他也开始正识。余政认真的把学校的情况说了,虽然希望工程捐建了新学校,但是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上学也难,没有学习资料连文具用品都缺。
林晓玲知道山区穷,但没想到现在条件更差,不是一个两个穷,而是整个地区穷,这也是支教老师无法坚持的原因之一,想喝口干净的水都不容易。
林晓玲能力有限,没有办法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支援一所才一百多人的小学一点文具用品却可以。这些东西也不贵,她去批发市场拿货还能更省钱。
最重要的问题反倒是运输,或者去当地批发市场再拿货,没有快递没有淘宝确实各种不方便。
余政没想到林晓玲会有这种想法,他这还是第一次在同学中找到支持者。自从他下乡扶贫开始,每个月工资虽然不少,但是家里人都希望他想办法早点离开,因为那是个没有前途的地方。余政却有几分痴傻,他不仅留下来帮村民想办法致富,还兼职给孩子们当老师,全身心投入之下,人都瘦了十几斤。
现在虽然还没有成功,但是他相信总有成功那一天。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场同学聚会,林晓玲除了留下诸位同学的联系方式,并没有其他收获,那些电话号码也被她放在抽屉里,其他大部分人的电话这辈子可能都用不上。学校马上要放寒假,这学期想去余政下乡的地方去考察,时间是来不及,冬天出门也不方便,一切都只能等待来年。
林晓玲反倒要开始会新年做准备,公婆搬家到省城,今年肯定不会回老家过年,家里孙辈也在手边,张金凤倒起了心思想让留在老家的赵国富兄弟俩也上省城过年。这件事林晓玲还是听小七说的,老太太只和赵大海及家里几个孩子说,没有正式当着林晓玲面提。
赵红军不在,公婆很多事也不会找林晓玲,他们家里有钱,赵红军临走之前留下足够的现金,不用担忧生活费问题。公婆住的那栋房子,楼上四间,楼下两间,要把老家的人喊到省城过年,挤一挤也不成问题,但是人多凑在一起是非多,林晓玲心里是的几分不乐意。当然她面对公婆的时候只作不知,这件事终归要赵红军说了算,她有什么意见都没用。
被林晓玲念叨的赵红军已经在回来的路上,这次过去他更多的交接,其实王小虎在那边已经是熟门熟路,有他没他区别不大。赵红军也算是功成身退,这生意他基本上已经退出,只留下很少一点股份,这是王小虎为了感谢他非要留下来的,剩下的都归王小虎和李哲。
他不管理也不参与经营,拿大头就不合适,有这点分红也够他用,回国之后无论是做生意还是继续上班,都算是有条退路,每年还能有一笔为数不少的分红。其实公司要不是帮李哲搜集那些资料,利润肯定更高生意规模也会更大。为了不引人注目,他们的生意不敢做大,为了搜集到那些资料又浪费很多时间和金钱,因此整体利润并不高,但是对比上班,做生意真的是发家致富好路子。
难怪现在都在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赵红军如果没有为了搜集资料而跑出来做生意,看到那些小摊小贩赚钱比大高教授还多,恐怕也会忍不住动心。以前是不能发家致富,现在国家政策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他当然也想让父母妻儿过好日子。这次老爷子生病,没有工作单位等于医药不能报销,全都要自费,要不是他当初选择做生意,这钱从哪来都是问题。家里虽然有存款,可他一个大老爷们总不能心安理得花媳妇的钱,又不是一分两分,他赚不到钱还要冲大头一个人负责所有医药费,林晓玲再好脾气也会闹起来,他手里有钱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自不自私的问题,医药费本该他们三兄弟平摊,他是看两个哥哥家里条件都一般,才会主动负责医药费,不想哥嫂因病返贫。
林晓玲可没有赵红军那么多想法,她不介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把亲戚,但是让她舍己为人把什么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这事她也不做不到。对,赵国富和赵民强对她来说就是亲戚,不像赵红军有血脉亲情。这一点赵红军愿意怎么做,林晓玲都不拦着,但是她是做不到赵红军那个程度。赵红军多少还是明白林晓玲的想法,他也没有强迫她的想法,父母那边都是自己去的多。
赵红军回来之后,不需要处理生意上的各种事情,也不用上班,整天闲在家里。林晓玲不想看到他天天闲在家里,他就天天往父母那边跑,反正现在有车方便的很,开车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赵大海刚开始一个星期还没说什么,后来天天见到他出现,忍不住问起来:“红军,你怎么有空天天往我这跑?”
“爸,我担心你才天天跑过来。”赵红军实话实说。
“你不用担心我,天天跑过来你又不能做什么,我和你妈在家里好的很,有什么事会给你打电话。再说你侄女和我们住,侄子也经常回来看我,有什么好担心。我有手有脚,能吃能动,你妈身体也好着。”赵大海说的话半真半假,他现在身体当然没问题,但是吃饭却不如以前,天天吃药还是影响食欲。化疗也让身体虚弱几分,原本坚持要种的菜地都没精神打理,最近的活都是赵红军负责干,之前俩个孙子被拉壮丁一样强制干活。
“就是,你不用天天来,你爸去医院的那天你来陪着就行,其他时候你该干嘛干嘛。”张金凤也不想天天看到赵红军天天来,他来了之后,她看戏都不方便,这附近有家剧团唱的戏真不错。
赵红军一脸委屈的看着亲妈:“妈,你也这么说?”
“对,你来了,我和你爸都不能出门,你爸天天下午还要去找那群老头下棋,就在村里的活动室,那里老头子老太太可多。你爸下棋,我就去看戏,但是你现在天天跑来,我们都几天没出门,晚上出去散步还有人问我们这几天怎么不去。”张金凤和赵大海住过来之后,迅速和附近邻居打好关系。这一片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他们是唯一的外来户,老人加孩子明显的家庭组合,让邻居们也充满善意愿意接纳他们。
“对,我们现在又不是老的动不得,需要你守着,真到那一天,你不想来我也得喊你来,趁现在我能动,你该做什么就去做,别把时间都耗在我这。”赵大海不仅没看到赵红军的委屈,还嫌他多事,等他真动不了再来守着。
赵红军被亲爹妈给赶出家门,父母这边不需要他,暂时他也不知道做什么好,做生意来钱虽然快,可是对着谁都得陪笑脸,他觉得还是有些委屈,之前能坚持也是钱都花了,不能糟蹋钱,这才坚持下来。这中间有一百次都想扔下东西回到单位上班,但是现在真的不做生意,让他去上班人,他又有几分犹豫。
“你说我是回去上班还是做继续做生意?”赵红军躺在床上问林晓玲。
林晓玲正在练字,纹丝不动的她回了一句:“不知道。”
“你怎么能不知道?”
“你的事业我怎么知道?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答案,我觉得都可以,做生意有做生意的自由,上班也有上班的轻松无压力,关键是你想做什么,更喜欢做什么。”
“我更喜欢当兵,喜欢在部队的生活。”
林晓玲翻了个白眼,停下手中的笔,看着赵红军的眼睛说话:“你没发烧吧?我还想天天躺家里数钱,睡到自然醒。你把两份工作的好处,坏事教处都列一张纸上,自己一项项打分,看谁的份高再做选择。”
赵红军从床上一跃而起:“好主意。”
赵红军说做就做,找出纸笔开始把各自的优点列出来,等一张纸写完,他发现分数高的那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