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七十年代末-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想要买电子表?我帮你问问先吧,我也不知道她在哪里买的,多少钱买的?“林晓玲可不会马上答应。
  “行,谢谢你!“潘小梅微微一笑的感谢着。
  “不客气,我回去先问问,明天给你答复。“林晓玲一点都不担心她们不要,她放学后还要去丝绸厂和绣花厂卖,这两个厂里的工人工资高,又都是年轻人居多,不怕卖不出去。
  林晓玲换上蝙蝠衫和牛衫裤,再戴副墨镜,把发型一换,又化了个淡妆,不是熟悉的人,走在街上一定认不出来。她把电子表和丝巾往书包里一装就出门,现在走刚好能赶上工厂下班高峰期。
  林晓玲拿的这些表也没指望赚大钱,她只需要把这次去南方的路费和花的钱赚回来也就够了,因此她开的价比市面上的价要便宜,一块手表才十二块钱,丝巾也便宜两块钱一条,买的多还有送。
  一开始并没有人相信她,可当她把自己的校徽拿出来的时候,大家立即相信了她勤工俭学的说法。开始没有买是怕她是骗子,可是一个大学生卖的东西,价格又比别人更便宜,立即引起了围观。对于她一身时髦的衣服,也有人提出质疑,可是当林晓玲解释说是怕被熟人看见的时候,所有人都立即相信这个说法,一个大学生被逼的出来当贩,当然不能让老师同学认出来。
  林晓玲当天带出去的女式手表和丝巾几乎销售一空,只有男式手表没有怎么动,主要是这两个厂男工人少。她不光卖了东西,还收到好多丝绸厂姑娘们送她的废弃边角料。她一开始只是见这些东西没用,要一点给家里小侄女做头发,结果也不知道那群姑娘们脑补了什么,一个个把自己拿回家填枕头的边角偶全都给了她,反正她们在厂里每天都有当垃圾扔的边角料。
  林晓玲出去的时候是一个书包,回来的时候书包还更鼓,里面装的都是丝绸厂的边角料,各种颜色的绸缎。
  林晓玲第二天换了地方卖手表,她手上的女式表不多了,她已经决定不卖了,儿童表还有一些,但是也不急,家里人就要好几块,倒是男式表需要清理掉,她打算就卖一次就算了,剩下的就留着送人。
  她昨天卖的钱算了算,已经略有小赚,所以剩下的能卖出去多随天意,她买衣服的钱都可是算进了成本里,所以她其实赚的已经蛮多。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林晓玲这次很顺利的就让人相信了她,特别是都钢厂都是些男工人,似乎更容易怜香惜弱,整个销售过程顺利的让人不敢相信,她带出去的表居然销售一空,要不是家里事先有留货,她送人的都会不够,因为最后很多人都没有买到。
  “潘小梅,你那天让我问的,我问了,十块钱一块,你要不要!只是人家说款式不多,不能挑,买到什么就是什么。”林晓玲手里的表已经不多,她也不想赚同学的钱,不过潘小梅既然问了,她还是愿意卖给她,只是不能让她挑。
  “我要,什么时候有?”潘小梅一听十块钱立即就心动,她打听过类似的电子表至少要十五块钱才能买到。
  “林晓玲,你家亲戚在哪买的,这么便宜,这表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文敏瞥了一眼林晓玲,嘴不歪不怀好意的提醒潘小梅。
  “爱买不买,我又不做生意,你嫌便宜买贵的去,我怎么表有什么问题!”虽然这个时候的表还没有什么假货,也不会有太多质量问题,但是林晓玲也不想给这个保证,万一人家自己弄坏找她怎么办。
  “林晓玲,我买,你别管她。”潘小梅是真心动,平时能省一分是一分,更何况还能省几块钱。
  “行,我明天给你带来,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形容一下,我让亲戚尽量帮忙找找。”
  “好,谢谢你!”
  “林晓玲,我也要!”
  “还有我也想要!”听到有便宜可占,其他人都忍不住出声,有块手表工作也能更方便,都在心里给自己找理由花钱。
  “你们都想要?那我明天带几块来,你们自己挑吧,反正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林晓玲选了十来块不同颜色的手表带去308寝室,谁要就自己挑。最后连文敏都忍不住买了一块。林晓玲也不记仇,反正这样的人计较起来也没意思,毕业后俩人也不会再有交集,她也不想临毕业还怼人,也同样的卖给文敏一块。
  308寝室的人买了时尚的电子表戴在手上显摆,很快整栋楼的女生都知道了是林晓玲帮忙买的,可惜再有其他人求上门的时候,存货不多的林晓玲直接拒绝再帮忙。这个时候308寝室的人才感觉到占了莫大的便宜,之前虽然也觉得省了几块钱,但是还想着林晓玲是不是在其中也占了什么便宜,但是看到她到拒绝其他人帮忙,才觉是人家并不是求着她们买。
  王成桂和文敏都求林晓玲帮忙再买一块,说是给家里人带,林晓玲也一样的拒绝了,她以没货为理由直接拒绝。
  “你上次带来寝室给我们挑的不是还有剩下的?”文敏可不会知道客气是何物。
  “那是我家亲戚自己要的,只是让你们先挑,剩下的人家早就拿走自己用了,现在想买也买不到。”林晓玲已经赚了几倍,她最后留的几块表也不打算再出手,谁来问都是一样的结果。
  “啊!林晓玲,真的不能再帮忙问问。”文敏还不死心。
  “我上哪问去,亲戚都回去了。”林晓玲没有手机的年代也挺好,还可以推掉很多麻烦。


第一百十五章 
  把南方进的货处理完,林晓玲也开始收心,专心用功的学习。最后一个学期,不论是班级还是寝室里的人都越来越少,有不少人已经去单位实习,林晓玲虽然决定了要考研,但是该实习的还是要去。她分配实习的单位很清闲,也是辅导员知道她要考研,特意给实习工作的老师提了一句,所以她才能分到历史博物馆实习。
  去博物馆报道后,林晓玲也不用每天去学校上课,来往里家里和博物馆就好,她也不用去寝室,干脆把行李都从寝室搬回家。搬走的时候,寝室一个人都没有,大家都去了单位实习,最后的实习基本上可以决定能不能留下来,大家都在努力的工作,没人愿意被实习单位退回来。
  林晓玲在博物馆基本上就是整理资料,其他的工作她也帮不上忙。每天呆在资料室吃灰尘,她第二天上班就不得不带着口罩去上班。
  班上其他同学实习的地点各异,还有人跑去学校当起了老师,比如他们班的班长。除此之外她还打听到杨梅去了政府部门实习,一个历史系的女生跑去政府部门实习,倒是让不少人嫉妒她走了好运。
  308寝室的人她遇上了也稍稍打听一下,每个人的实习单位都不错,像王成桂也是去了市政府实习,比杨梅的单位还要好。
  考试完等待结果的过程最难熬,为了转移注意力,林晓玲开始写文章给杂志社投稿,她这次写的都是短小的散文,不再写长篇故事,她要学习外语,要运动,还要学习绘画,长篇故事只能留着以后写。
  从开始准备考研,到报名填写各种资料,准备参考书,复习功课,再到考试,整个流程是个漫长的过程。选择放弃只要一秒钟,坚持却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林晓玲要不是确实喜欢读书,确实把研究历史当爱好,她都不敢保证能坚持到考试结束。
  实习单位的老师也很可怕,当林晓玲和同伴把资料整理完之后,才开始让她们参与一些简单的工作。博物馆的工作很轻闲,各种文物资料很多,但是轮不到林晓玲这种小白去参与保养与管理工作,她们暂时只能跟着老师前辈们打下手。
  林晓玲又不是真的职志新人,倒是不急不忧的跟着老师们学习,每天早上到了办公室,先打扫卫生,负责把办公室的暖水瓶打好开水,办公室里打杂的活基本被她承包了。一起实习的其他同学就不有些看不起林晓玲,觉得她太会拍马屁,整天就跟着老师后面转,连打扫卫生这种活也抢着干。
  省博物馆这次接收的实习生,不光是林晓玲她们学校的学生,还有其他大学的学习,林晓玲上也就她和唐杰分到了博物馆,而唐杰跟着讲解员老师学习。唐杰嘴皮子厉害,脑筋又灵活,不到三天就把带他的老师哄得直夸他
  林晓玲虽然没有唐杰能说会道,但是她能把交到手里的工作都保质保量的完成,每天还负责起办公室的卫生,科室里的主任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决定实习完一定要给林晓玲一个优秀的评语,如果有名额把林晓玲要来单位也不错。
  零晨五点半开始,大街上就有清洁工人在沙沙地清扫落叶和垃圾。林晓玲六点钟起床跑步,跑到七点原路返回吃个早餐去上班。
  今天她上午去单位上班,下午还要去学校,面试已经过了,最后的考试结果也要出来了,再不出来寒假都要开始。
  林晓玲回到学校从老师手中拿到录取通知书,整个人都兴奋的,一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在拿到通知书之前,虽然她自信考的不错,应该能考上,但是一天没有拿到确定的结果,一天就不能放心。
  现在有了结果,一直提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来。激动的她拿着通知书立即往邮局跑,她要给赵红军打电话,还要通知老家的父母。
  邮局的工作人员收了钱不耐烦的给林晓玲拨通了赵红军所在的单位,经过接线员的几次转接,当两人终于能通话的时候,电话费都去了几毛钱。林晓玲把自己被录取的事告诉了赵红军,声音里抑制不住的激动,让赵红军也为她高兴,辛苦一年总算没有白费。这是军线,林晓玲也不敢多说,简单的说了两句就挂了。挂完赵红军的电话,她还要给林建业打过去,告诉了大哥,家里其他人也就知道。
  林建业比赵红军还要激动,他现在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也不担心其他人听到,和林晓玲整整说了十几分钟,才不舍的挂断电话。等林晓玲找邮局工作人员交费拿回押金的时候,能还能看到工作人员不耐烦的白眼,她打电话的时间太久,交的押金不够,人家怕她不给钱跑了。刚才和林建业通话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直守着她,还不停的催她早点挂电话,担心她跑路还一直守在她身边拦着出去的路。
  林晓玲付了一笔让她肉痛的钱之后,才算从邮局大妈的监视下脱身。她不知道,要不是她刚刚拨打的两个号码,一个是军线,一个是市政府号码,邮局大妈一定会直接把电话线给她掐断,才不会费心守着她等着她交钱。
  林晓玲打完电话决定奖励自己,她跑去供销社买了些布,决定给自己做身漂亮的旗袍。很多老裁缝刚刚重新开起自己小店,手艺好还价格便宜,也就是这个时候能找到,以后想找人订制也没有。林晓玲把去买了丝绸,棉布,还有最绸缎好几种适合做旗袍的料子,让师傅们量过尺寸,她选了夏天的短袖,秋天的长袖,一口气做了几好套。
  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林晓玲也能安心过年,只是今年她不能回老家过年,要去西北陪赵红军在部队过年。
  赵大海和张金凤知道他们不回家过年,直接从家里寄了一堆特产到西北那边,都是家里的各种腊货。今年赵大海不光种地的收入,生产队的鱼塘也有不少收入,这些鱼塘并没有分下去,还是归集体养着。年底才一次干塘起鱼,大鱼卖掉分钱,小鱼各家各户分一点过年吃。
  赵大海出力多,分到的鱼也不错,然后等鱼塘干完又去里面捡了很多杂鱼,这些指头长的鱼烘干后也是一道菜,还有田螺也一桶桶的往家里捡,再挑出来烘成干,都是给赵红军准备的。
  赵大海和张金凤还不知道林晓玲要继续读研究生的事,林家人知道这事,但是谁也没想到要通知赵家。林晓玲也没提这事,她以为赵红军会和公婆说这事。赵红军此时正头疼着,父母再催他赶紧生个孩子,不管男女先下来再说。他年纪已经不小,村里和他一样大,人家孩子都上小学了,他连孩子的影子在哪都不知道。
  以前还能用他要上学来做借口,现在他已经毕业,林晓玲也是最后一期,父母催生的信马上就寄到他手里。他在收到这样的信后,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对父母开口说,林晓玲还要继续上三年学的事。
  林晓玲一点都不知道赵红军的烦心事,她正忙着和同学告别,整个班级的同学聚在一起吃最后的散伙饭。班上同学的毕业分配已经定下来,大部分同学都分回了原籍,只有少部分同学留在了省城,考研的同学也有一部分。
  班长余政去了学校做一名历史老师,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一个结果,据说是他主动要求去的。杨梅分到了政府部门,只可惜是个党史研究室,看上去并不是什么好单位,至少没有她实习去的单位好。
  唐杰如愿去了省历史博物馆当一个解说员,据说之前带他的老师强烈推荐。其他同学即使分回原籍,分到的单位也都还算不错,毕竟他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308寝室的分配单位也不错,只是王成桂在已经被分配在省城的情况下被人举报了,谁也不知道举报的内容是什么,只知道王成桂的分配单位变了,从省城被打回原籍,单位也不好,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单位。他们这一届的同学,不管什么专业,既使分回原籍也多半都是留在市里,分到县城的除非去了政府部门发展走仕途。
  没人知道王成桂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她一个人静悄悄走了,拒绝了所有人相送,也没有留下联系地址,连她被发落到小县城的消息还是其他同学打听到的消息。
  送走同学林晓玲也该去西北过年,她年后开学直接去研究生部报道就好。现在虽然还没有春运的说法,可是放寒假这几天的票也不好买,各大高校都差不多同时放假,回家的人很多,林晓玲也费了一番功夫才买到一张坐票。
  她现在都不怀念飞机高铁,只想买张卧铺票都不行,必须要干部身份才买到卧铺,还得带级别才能买,所以哪怕卧铺都空着,她也只能眼馋的看着空铺流口水,最后还得老实的待在硬座车厢坐着。
  她除了用书包装了一本书路上打发时间用,再背了一个军用水壶,就再没有带任何一件行李。车上很挤,她倒是不着急,用不着抢位置放行李,她可以慢慢找到自己座位坐下。
  穿过人流,越过车厢,林晓玲找到座位坐下的时候,车马上就开动了。这趟车的终点站就在西北一个城市,但是却不是赵红军所在的小城,而是著名古都。车上大部分都是西北人,既使不是西北人也是北方人,所以连火车上卖的饭都是面食。
  林晓玲一个南方人,实在对什么麻食之类的面食无感,她拿出自己带的蛋糕,吃了一个就不想再吃,比馒头还硬的蛋糕,也就是现在有人吃,再过个几年看谁还吃,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做出这么硬的蛋糕,想想也是不容易。
  车上人多,林晓玲看书也不能静心看,只有趴在小桌子上睡觉。随着火车“哐哐”一路往北去,夜幕也渐渐拉起,车上的声音也从喧闹渐渐变得安静。林晓玲也在这种安静的环境中熟睡,她没有带行李,又没有贵重物品,不用担心小偷,可以放心大胆的睡觉。
  车上趴着睡十分难受,林晓玲时不时就得换个姿势继续睡,等她睡醒已经天空已经泛白。趁着大部分都还在睡梦中,她解决卫生问题,顺便活动手脚,坐久了整个人血液都不流通。
  白天车厢里又恢复热闹,各种萍水相逢的人凑在一起聊天,林晓玲对面也有个口袋里装着钢笔,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想找她聊天。林晓玲不想理会陌生人,装做能听得懂普通话但是只会说粤语。
  几句话下来,对面的人再也没兴致和林晓玲说话,他转头去找过道另一边的两个小姑娘说话。
  对面的两个小姑娘年纪都不大,看上去也就十八九岁,一脸的稚嫩,眼镜男说什么都相信,不到半小时就大哥小妹叫的亲热的很。
  林晓玲冷眼旁观,觉得两伙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小姑娘看着是天真,可是边上还有一直没开口说话的男性同伴,她上车前就看到三人一起。眼镜男更不是什么好人,不是骗子肯定也有坏心思,不然为什么只找年轻姑娘说话。
  中午林晓玲去餐车吃饭回来就发现不对,她的位置被人占了,不知道从哪跑出来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一小孩子坐在她位置上。
  “姑娘,你看这大嫂带着孩子,没位置坐,你就好心让她坐一会吧!”林晓玲还没说让对方站起来,眼镜男就急着劝林晓玲发扬风格让位。
  “为什么?你自己不让,为什么要我让?”林晓玲一口粤语没人听得懂她说什么,反正她就仗着没人听懂,拉着眼镜男站起来。
  “诶,你把我拉起来干什么。”眼镜男一屁股坐在位置上就是不起身。
  “你那么喜欢让位置,你就站起来,我不让,要不你站起来给我坐,要不你让位给对面抱小孩的人坐。”林晓玲的粤语说的又急又快,大家都是满头雾水的看着她。
  眼镜男也不懂林晓玲说的什么,可是他本能知道不是什么好话,看着林晓玲并不弱于他的个头,他挣杂无用后,老实的站起来把位置让给林晓玲坐。
  第一百十六
  霸占林晓玲座位的中年妇女,整个过程就一言不发看着林晓玲怼眼镜男,完全没有站起来让位置或者帮眼镜男说话的意思,人家为她出头,她倒像没事人一样在边上看热闹。
  林晓玲抢了眼镜男的位置,她倒要看看眼镜男要怎么让中年妇女起身让出座位。眼镜男果然没有让林晓玲失望,自己没有座位坐,他也没有心思装好人。
  “大嫂,这不是你的座位,你得赶紧让出来,你回你自己座位上去。”眼镜男扶了镜框,一脸正气的表示中年妇女做的不对。
  中年妇女抱着孩子的手紧了紧,低着头一脸阴沉看着地面,对眼镜男视若无睹。车厢里其他这会也不说话,就看着眼镜男要怎么办,刚才他劝林晓玲的那些话,大家可没忘记。
  “你不说话也没用,你这人怎么这样!你再不起来,我就找乘务员来啦!”眼镜男是打不过林晓玲才被逼让了座位,但是一个带着孩子的中年妇女,他身体再瘦弱也不会怕。”你赶紧起来!“眼镜男动手想把中年妇女从座位上拉走。
  “你别拉我!”中年妇女的胳膊被眼镜男拉着,手里孩子都差点滑下来,逼急了终于开品说话。
  “行,我不拉你,那你自己自觉点站起来。”怕拉扯中伤到孩子,眼镜男也不敢过分用力。
  “我不走,我就坐在这里。”中年妇女把包着孩子的外套往上拉,让孩子不会被冻到。
  “你这人怎么不讲道理。”眼镜男气急败坏的叫喊。
  “明明是你让我坐在这的!”中年妇女一句话就把眼镜男说的哑口无声。
  林晓玲似笑非笑的看着眼镜男,原来还是他喊着人家坐下来的,这会又赶人走,让她坐好人,自己又不愿意做好人,真是个两面人。在林晓玲目光注视下,眼镜男底气不足,也不好再强拉中年妇女起来,只得灰光溜溜的往车厢一头逃,避开众人嘲笑的眼光。
  林晓玲原以为眼镜男受了打击暂时是不会出现,谁知道转眼他又站在隔壁小姑娘身边和她们谈天说地,只是经过刚才一番打击,眼镜男明显有些不在状态,小姑娘态度也没有开始好。
  “喂,戴眼镜的这位同志,你的座们还给你!”林晓玲可不是假好心,她是很快就要下车,她在中途小站就要下车,而不用和车厢里大部人一样坐到终点站。
  “同志,您不坐啦?您,您,您可真是个好人!”眼镜男也不知道要怎么感谢林晓玲把座位还给她,受宠若惊的他只能语无伦次的给林晓玲发好人卡。
  林晓玲挥一挥手转身离开,留下眼镜男一个人站在原地念念叨叨,他还要坐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现在有了座位总算不用一路站到终点。
  林晓玲踏出车厢就感受到西北的寒风威力,她把身上的军大衣领子立了起来,双手插在口袋里,又用围巾把整张脸都包住,整个人就露出双眼睛。
  迎着风雪往家里赶,林晓玲到家的时候,手放在口袋里都冻的直哆嗦,用钥匙开门都尝试了好几次才把插对位置把门打开。进门后,她赶紧把衣服脱下靠着暖气取暖,军大衣表层也被雪花渗湿,只能搁在暖气上烘烤。
  屋外是寒冷的冬天,屋里温度高的只用穿一件单衣。林晓玲过来之后还有很多事要做,赵红军每天忙着工作,过年什么的都还没开始准备。老家寄过来的各种吃食已经收到,但是还原封不动的放在房间,赵红军连拆包裹都没有空。
  林晓玲到了部队之后就没有闲着,家里进行大扫除打扫卫生,采购各种食品,买回各种原料自己制作小吃,还有过年要穿的新衣服。虽然她不讲究过年那天要穿新衣服,但是大家都这么兴,家里又不是条件不好,她也入乡随俗的给自己和赵红军各准备了一身新衣。
  各种吃食准备齐,也就到了年三十,可俩人想单独吃年夜饭都不行,赵红军要和战士们一起过年。部队今年新增加了一台彩色电视机,据说年三十的晚上会放春节连欢晚会,首长们也邀请家属们一起观看。
  电视里要放春晚,战士们也没有准备节目,都等着时间一到看电视。林晓玲对现在的电视实在没有什么兴趣,不过赵红军让她一起去和战士们一起过年,她还是答应了,因为不用担心被逼着上台表演节目。
  过年期间赵红军也没有休息,他还要制订各种训练计划,还要给战士们补课,更要研究国外军队的最新动态。俩人没有孩子,亲戚都在老家,大院里又不用特意拜访,于是整个春节,俩人共用一个书桌,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林晓玲这个春节除了见不到家人之外,可以不用呆在南方阴冷潮湿的天气里冷成狗,这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事。赵红军原本也一样,可是在新年期间又一次接到父母催促生儿育女的信,他也只能把信直接拿给林晓玲。
  林晓玲惊讶的看了眼赵红军:“你没把我还要上学的事告诉爸妈?”
  “没说,我以为你说了。”
  “我怎么说,不是你负责告诉他们吗?”这种和公婆沟通的事,她都是交给赵红军去负责,儿子说两句很容易就过关,换成做人媳妇的去说,是费力不讨好。
  “好吧!就算是我忘记说了,问题是爸妈说的生孩子的事,你怎么想?”赵红军从善如流的承认自己的错误,现在讨论的重点是生孩子,他可不能让林晓玲又牵着鼻子跑。
  “再等等吧!等我们条件好一点,等我毕业后再要孩子!”林晓玲不是不想要孩子,可是一想到现在的条件,想给孩子买点奶粉都不容易,她就打消了念头。等她毕业,各种物资也没有现在这么紧张,她再生也不迟,那个时候她年纪也还不算太大。
  “唉,你说你要怎么奖励我,为了你,我可是豁出去了。之前就说我要上学不要孩子,现在我都毕业,你还让我找个什么借口糊弄爸妈。”赵红军故意缠着林晓玲。
  “行了,别闹,我这篇稿子还有一点就改完,改完早点睡觉。”林晓玲一把推开赵红军。
  赵红军一想到还要继续两地分居的日子,哪里还能放任林晓玲工作,弯腰抱着她就往床上去。
  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分离的日子马上就到,林晓玲又得独自一人远行。赵红军想送,可确实抽不出时间送,只能让任林晓玲一个人回到学校。
  林晓玲的导师姓谭,是京城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在湘大教了一辈子书,是个书呆子型的人物,不善与人打交道,但是很好相处。谭教授还要给学校本科生上课,带的研究生并不多,这一届才三个研究生,算上往届的师兄师姐,也不超过十个人。
  历史本就是冷门专业,念了四年还选择继续读研究生的很少,即使有人要考研究生也是跨专业去考。林晓玲现在不用像本科时一样上课,更多的是跟着老师做一些理论研究工作,帮老师打下手整理资料,接受老师的指点。在时间自由的情况的下,她没有选择住校,还是住在家里更舒服,哪怕研究生的宿舍经比本科时条件稍好。
  林晓玲是如饥似渴的抓紧时间学习,但是远在西北的赵红军可是被张金凤骂了个狗血淋头。张金凤见到赵红军写的回信,见他说什么要等条件更好一点才生孩子,当场就气得她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赵大海接到信也稍有些不舒服,只是他不缺孙子和孙女,儿子不愿意生就不愿意生。对于林晓珍还要继续读书的事情虽然心里免不了腹诽几句,但是看在亲家份上面上还什么都不能说。
  张金凤最气的不是赵红军现在不生孩子,她最气赵红军说什么家里条件不好,才暂时不生孩子之类的鬼话。条件不好,以前条件更不好,她还不是把他们兄妹几个养大,现在条件还说不好,这话说都不该说出来。
  村里那些人什么条件,一个个不都把孩子养大,还没病没痛身体结实着。老大和老二家的条件不好也没说什么等条件好再生孩子的鬼,轮到他就怎么不同,三兄弟一起长大,怎么到了赵红军这里就格外不同。
  张金凤再气也只能无奈接受现实,赵红军和林晓玲不在身边,她想念叨也要有人听,于是遭罪的就成了赵大海。赵桂芝每天上班,家里就有只老俩口,每天被迫听张金凤念叨,逼的他不想呆她念叨,每天只能尽量多干活少回家。
  赵大海不光自己干活,还把赵民强也带上一起,把他折腾的苦不堪言,又不敢反抗,晚上回家只能像咸鱼一样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张金凤没了念叨对象,家里的电视机又嫌费电,舍不得开,无事可做的她干脆每天做棉鞋,给家里人做棉鞋,还给赵红军未来孩子做虎头鞋。除了赵红军让她操心之外,赵桂芝的婚姻大事也让她着急,都二十好几的大姑娘,连个对象都没有,什么时候才能结婚成家。
  张金凤每天除了在家做鞋就是四处找媒人打听合适的对象,可是她认识的一些媒人拿出的对象让她都不满意。打听了不少未婚男青年,但是还没有安排过一次见面,张金凤挑剔的名声也在四邻之间传开。
  家里有未婚儿女的也只能羡慕的看着张金凤挑三捡四,人家有那个条件,姑娘本身争气,娘家条件又不差,家里还有厉害的哥嫂做后盾,结婚挑一点也是正常现象。
  赵桂芝还不知道家里老娘正在为她的婚姻大事操心,她工作第一年就被学校领导看中,让她带毕业班,她必须拿出成绩给领导看,向大家证明她的能力。
  学校领导让赵桂芝带毕业班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学校里老师有,可是却缺少专业的老师,很多人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