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七十年代末-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用的还是粗糙的马头牌肥皂,连洗衣粉都用不上。这肥皂还是厂里发的福利,每个月她领的肥皂票都给公婆了,她就一个人还够用,公婆那边可是三个人,也不知道怎么够不够用,不过就是不够用她也没有办法。
吃过饭收拾完厨房,时间也还早着,林晓玲估计都不到八点。刚吃完饭,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林晓玲找出钢笔和信纸准备给赵红军写信。
第八章 回娘家
林晓玲提笔也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只是把家里老人的情况交待了下,又让赵红军不用担心家里,一切都好,在外面自己要注意身体云云。写完信林晓玲找出信封和邮票贴好,准备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顺路投到邮筒里。
第二天,天刚泛白林晓玲就醒了。
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甚至连多余闲书都没有一本的非娱乐时代,想不早睡早起都难。
眼看时间还没到上班时间,林晓玲打算云隔壁公婆家里摘一点粽叶回来,还有棕树叶也要摘几根回来。这些家里都没有,马上就要过端午了,林晓玲打算包一点粽子,自己吃送人都可以。家里公婆要肯定只会包白粽,娘家好一点也最多包点绿豆的,林晓玲打算多包一点花样,给公婆娘家都送一点。
柳城风俗,端午中秋节女婿都要到老丈人家过节。今年是结婚第一年,赵红军端午节又不回来过节,虽说是因为工作原因特殊情况,但是林晓玲还是想多花点心思讨父母开心。
一大早,公婆家里只有小姑子赵桂芝在厨房里做早饭,赵大海俩口子都下地里干活去了。队里没有什么活,但是自留地里的活不少,特别是菜园子,要是往精细里伺候那就是干不完的活。老俩口又是闲不住的性子,哪里是肯闲在家里的人,这会正趁着日头没有那么毒,在除菜地里的草。
“桂芝,我去屋后面接点粽叶和棕树枝!”林晓玲跑去厨房给赵桂芝打了招呼。
“三嫂,我知道了!”
“我把蔑刀拿去用一下。”
林晓玲拿着蔑刀是准备砍棕树叶的,嫩的不行,老的她也只能用蔑刀砍,她这还打算多砍一点,还好公婆家里种了好几颗树,不怕不够用。
屋后的这丛粽叶长势很不错,但是赵家人也不少,家里几兄弟都没有种,每年都是拿公婆家里摘,这个林晓玲就不敢多摘,多摘了就怕俩个嫂子又有意见。
早上的粽叶上带着露水,把林晓玲的裤脚都打湿了,看着差不多够用她就打算不摘了,反正她想吃随时都可以摘了包粽子吃。
“三嫂,我做了早饭,你在这里吃点再走吧!”林晓玲把蔑刀放回去的时候赵桂芝的早饭正好做熟。
“桂芝,呆会我回厂里吃,你自己吃吧!”林晓玲顺手从婆家拿了竹篮子装粽叶。
回到家林晓玲也顾不得其他换了工作服就准备去上班,这些棕树叶和粽叶等她晚上下班回来才有空处理。
晚上下班回来,林晓玲吃过饭把棕树叶两边的叶片撕掉,只留下中间的杆,等所有的都处理完再和粽叶一起放锅里煮。
家里还有上次她娘给送的一些糯米,娘家不靠地里的收成吃饭,每年都会多种了一些糯米稻,甚至还种了一些荸荠。她把糯米找出来泡好,明天刚好是礼拜天她休息,正好趁这个时间把粽子都包好。顺便还泡了一点绿豆、红豆和花生,这些都是她娘给她送过来的,都是家里种的。
第二天,林晓玲吃过早餐就开始干活了。
她先用簸箕把泡好的糯米沥干,然后把昨天煮好的粽叶拿出来去河边洗干净,回家再用井水清一遍就能用了。粽叶最难洗,要一片片的洗干净,洗的时间久了林晓玲在小河边脚都蹲麻了才算是洗干净。回来又把过年剩下的腊肉和香肠洗了一些切好备用,再把粽叶都准备好,就准备开始包粽子。
整个上午林晓玲坐下来就动也没动过,一直包到中午才停下来歇口气。吃了饭,午睡一会又继续包,直到下午才全部包完。糯米、腊肉之类的一点都没剩下,粽叶之类的还剩一些。
林晓玲把包好的粽子分成几份,送回娘家的,给公婆的,还有自己家的。她趁热打铁,刚好今天休息,也不多耽误,拿着给娘家的那份骑着自行车就走。
娘家小队也不远,和机械厂就一墙之隔,不过林家住在小队边缘都靠河边了。
林晓玲还没到家就看到她娘在和村里人玩叶子牌,不玩钱的,输的人戴草帽。不玩钱就没有人查,输一局就戴一顶草帽,输的越多草帽戴的越多,还有一种惩罚办法就是钻桌子,谁输谁钻桌子。
“冬梅,你家晓玲回来了!”刘冬梅背对着林晓玲没有看到,她的对家看到了马上提醒。
“什么,那我不玩了,你们三个人继续!”刘冬梅听了这话哪里还坐的住。
“妈,你又打牌了!我爸知道吗?”林晓玲一开口就抓住刘冬梅的痛脚。
刘冬梅不爱吃不爱穿平时该干的活也干,可就是喜欢玩牌。幸好如今抓赌抓的很严重,她就是想玩也只能玩点不兴钱的,平时还得注意点时间,因为林富保不喜欢她玩,所以她一般都是躲着林富保上下班时间才玩。
林富保虽然退休了,不过年纪并不大,又因为有一手烧电焊的技术,退休后就去村办工厂里上班。家里几个孙子都上学了,最小的都去上了幼儿园,并不需要刘冬梅带多少,家里又没有什么活干,也就是做饭洗衣服,衣服还只洗老俩口自己的。这人一闲下来不就得找事情做,刘冬梅又不会织毛衣做布鞋什么的,除了玩牌还能做什么。
“行了,你这死丫头,就知道说你老娘!”刘冬梅只是有点怕林富保,对其他人特别是自己的儿女可不会客气。
林晓玲推着自行车和自己刘冬梅一起走着,不时还有队里人打招呼,林晓玲也不多说话,一律交给刘冬梅应付。她这些年都是在学校里读书多,队上很多人虽然认识也熟悉,可还真没有怎么打过交待,都不知道怎么开口。不知道怎么回应的时候,她一律微笑点头问好,再多余的话一名也没有,还好她一个嫁出去的女儿,其他人也不会多计较。
林富保今天也去厂子里加班了,林建业俩口子都是没有礼拜天休息的,林建业夫妻俩没有和父母住,住在单位分的房子里,至于二哥家的小侄子林家梁不知道跑哪里玩去了。
林建业住的单位筒子楼,一间大通间又有俩孩子在,住的又不远,一般家里人都不会去他那,有什么事都是他回来。就是俩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家住的多,也就是现在这段时间那边宿舍有人买了电视机,俩孩子迷上了看电视才回来的少。
“你今天怎么回来了?”刘冬梅进了屋才问。
林晓玲把自行车停稳,把车篓里的粽子和刚才来的路上买的绿豆糕拿出,还有给他爸买了对酒。
“我今天休息就把粽子包了,这不包好就给你送了些回来,只是没有煮,你晚上得自己煮。”林晓玲把东西都提出来放桌子上。
“你这么早就包了!”
“嗯,我包了些腊肉香肠之类的在里面,不经放,你煮好就先吃,我大哥那里我就不去了,你给他送一些过去。”刘冬梅做饭水平一般,反倒是林家兄妹做饭水平都不错,也不知道是不是被逼出来的。不过再水平不好,该知道的还是知道,林晓玲也不过是不放心多嘱咐一句。
“行了,你这丫头就知道浪费东西,我知道了!我先泡着去!”嘴上说着浪费,但是刘冬梅脸上还是笑开颜了。这闺女嫁的近就是好,想活了一抬腿就到,不过要是以后闺女去随军就难得见一面。
“妈,没什么事我先回去了!”林晓玲也不久呆,家里的粽子还等着她回去煮。
“你不吃晚饭了再回去!”
“不吃了,我家里还有事。”
“不吃就不吃罢,你过节那天记得回来过!等会我和你一起走!”刘冬梅也不和林晓玲多说,自己亲闺女有什么客气的,她趁着自己还早还能多玩几把牌。
第九章 吃肉
中午赵红军经过上午的训练,正从食堂往宿舍走,一起的还有其他其他几个排长。中午的休息时间大家还得抓紧功夫睡一觉,从天气变暖后,训练任务重了许多,不抓紧时间休息下午训练还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完成。
赵红军和方智勇同住一间宿舍,他们驻地在大西北,条件也不算很好,但是也不是最艰苦的地方,和边疆比起来已经算是好的。
方智勇打开门把身上的脏衣服往边上一扔,一个跨步就翻身到了上铺,躺在床上他才觉得舒服了几分。
“红军,你在干嘛?不睡会!”方智勇等了几分钟都没见赵红军有动作才抬头看了一眼。
“你先睡,我马上来。”赵红军把上午收到的信拿出来拆了。
“哟,这是嫂子给你寄的信吧!”
“嗯。”赵红军的父母都不识字,一般没事很少会写信,有事就让赵桂芝代笔。
信上写了很多,家里的老人、哥嫂、小妹甚至几个孩子都写了,赵红军却没有看到想看的东西。他结婚后连婚假都没有过完就回到部队,俩人一起相处的时间太短,也不知道妻子能不能适应新的生活。
赵红军不担心其他,只担心妻子和俩个嫂子能不能相处好,家里父母都是老实本份的性格,就是俩个嫂子平时有点小心眼爱占尖。也不知道妻子会不会受欺负,不过妻子娘家离得近倒也不怕,特别是他家大舅哥是长子嫡孙,人又有能力也不会看着妻子让其他人欺负了去。
他没结婚以前寄回家的津贴就不说了,就当他全是孝敬父母的,父母爱给谁也是他们的自由,但是结婚后除了该给的养老钱,其他肯定是要给妻子管理。兄弟之间有困难他不会干看着,但是救急不救穷,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林晓玲还不知道千里之外的赵红军在担心她会被俩个嫂子欺负,她现在正忙着,家里的油菜要收割了。
娘家并没有种油菜,不过即使有也不需要她去帮忙,结婚前她都没有怎么下地,更不用结婚后还让她回去帮忙。
林晓玲公婆有种油菜,小队里也种了大量油菜,天天上工回来还要抽空把自留地里的油菜收回来,虽然并不多可是都赶在一起,人就有些忙不过,连赵桂芝从学校回来后都会去地里帮忙。
林晓玲这个时候也不好意思只每天上下班,下班后还会去公婆那里帮忙,她没有干过这些农活,但是帮忙打下手,给公婆做个饭还是可以。
这连续几天太阳正好,地里的油菜都等不得,再不收有些都快要爆开落地里,就算不落地里万一哪天下雨也是麻烦,趁着太阳好赶紧收回去晒干。
林晓玲下班后顺便买了半斤肉、二两猪肝、一块豆腐。卖肉的是她本家堂叔,和自己爹还没出五服,她上班前就交待特意给留着,等晚上下班去拿就好。
这几天干的都是体力活,时间又长,人都累的不行,公婆又舍不得吃,屋前小池塘里倒是有鱼,但是那是公婆养着等过年吃的,她只好自己买点回去补贴公婆。
回去再到菜园子里扯了一点娃娃菜(ps:我们那娃娃菜指的是萝卜苗,两片叶子最多三片叶子的苗,这个用来做猪肝汤最美味)和猪肝一起做个汤,再拿家里去年留的白辣椒炒肉,煎个豆腐,再加上家里的酸菜,再从菜园里掐一点空心菜炒一碗也就行了。
农村用的土灶火大,林晓玲三两下就把菜炒好了,最后才煮饭。现在天气热也不怕菜会冷,用罩子罩好,把饭闷在锅里,林晓玲就去了地里准备把公婆叫回家吃饭。
林晓玲才嫁过来几个月,平时又不要地,现在对公婆家的自留地还不是很熟悉,好在队里的地都是一片片在一起,她去了自然能看到人。
“晓玲,你也来地里!”刚到地头就遇上准备回家做饭赵三婶。
赵三婶是赵红军堂婶,结婚的时候还有过来帮忙,林晓玲也熟悉:“嗯,三婶,你家油菜割完了?”
“快了,今天晚上收工晚一点就可以割完,我先回家做饭。”
林晓玲走到公婆的自留地时,公婆再上小姑子三个正埋头弯腰割油菜:“妈,饭熟了!吃饭啦!”
“晓玲,你先吃,我们割完这一点再回去吃!”张金凤回话的时候头都没抬。
听了林晓玲的话本来速度慢下来的赵桂芝手一顿,然后又慢慢恢复了之前的速度。
“妈,我也来帮忙吧!”林晓玲可不会真傻乎乎地自己先回去吃饭。
“唉呀,你都没有干过,你能帮什么忙,回去吧!”张金凤当初媒人口中就知道这个小媳妇没干过地里的活,但是谁让媳妇娘家条件好,又读过高中,这才不会委屈小儿子,自古来门当户对莫不是如此。
林晓玲也知道自己干不了其他活,但是简单的收尾工作还是可以的:“没事,我帮忙摞起来捆好,等会也好挑回去。”
张金凤见劝不回去也不再多说,这个小儿媳虽然爱讲究,吃穿用都要用好的,但是其他方面却是比另外两个儿媳要好一些,其他俩个要是遇到干活早就躲的没影。
赵大海虽然全程一句话都没说,但是心里却很满意,小儿子每个月给他养老钱,小儿媳在家里还能帮老俩口干活。倒是另一边的赵桂芝有点不开心,她还盼着早点回家吃饭休息,谁知道连三嫂也跟着下地帮忙,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傻。
一家人最后忙到天都快黑了才收工回去。
林晓玲才摆好饭菜准备吃饭,大哥二哥家的仨个孩子倒像约好一起端着饭碗过来了。赵大海大儿子赵国富和二儿子赵民强住的离父母家都不远,俩个儿子的房子也是挨着,离赵大海家也只隔了几户人家,房子都在这一排。
赵大海坐在一边抽着自制卷烟没出声,倒是张金凤见了喊仨个孩子吃肉:“小伟,小明,小红,快过来吃肉。”说完还看了一眼林晓玲。
林晓玲这时又累又饿,只想赶紧吃完饭回去躺下休息,这是在公婆家,她什么都不会多说。
“奶,我要吃肉。”赵嘉明最小,是老二家的独子,今年五岁,赵嘉伟今年六岁,最大的赵嘉红七岁。
“奶奶,我也要!”另一边的赵嘉伟也不甘示弱,倒是一边的赵嘉红安静的等着。也许这和她是个女孩子有关系,赵家就张金凤有点重男轻女,不过好在赵嘉红是孙子辈的头一个。张金凤虽然有这毛病,但是待赵嘉红并不算坏,只是习惯了有什么东西先紧着俩个孙子,最后才会轮到赵嘉红。
林晓玲喝了一碗汤,随便扒了几口饭菜就放下碗,一碗肉她就伸了一次筷子。她不是不喜欢吃肉,但是现在的人都是喜欢吃肥肉,她早上的时候忘记说了,堂叔给留下来的全是肥膘肉。
她不喜欢其他人可是很高兴,包括赵桂芝都是筷子象雨点一般落下,一碗肉很快就没有了,加上三个孩子有七个人,总共才半斤肉每人又能分多少。张金凤把碗里的汤汁给几个孩子各倒了一点,用这汤汁拌饭最吃最养人。汤汁有点辣,柳城人从小就能吃辣,三个孩子也都吃习惯,一点都不怕辣。
林晓玲见公婆并没有吃多少,大部分都给孩子们吃了,便主动说:“妈,好吃明天我还买点肉。”林晓玲不在乎这几个钱,只要公婆不找自己麻烦,她乐得花钱买公婆开心。
张金凤一听这话就皱眉,她开始看到桌子上的肉没说什么,是想着小儿媳一片好心,又是出钱又是出力的帮忙才什么都不说。可是这肉怎么能天天吃,哪怕她心疼几个孩子也不行,这小儿子的日子还要不要过。
另一边几个孩子听了林晓玲的话都高兴起来,特别是赵嘉伟:“好啊,小婶婶,你多买点,我还没吃够!”
小儿子大孙子,张金凤听了赵嘉伟的话,原本要脱口而出的话不得不咽下去。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能吃饱还能天天吃白米饭就是不错的日子,想吃肉得等过年杀猪了才有得吃。过年剩下的腊肉都是留着过节或者来客的时候吃的,平时谁都舍不得吃。
现在买什么都要票,家里也就是托小儿媳的福才能吃上肉,哪里能天天吃,可是又舍不得让孙子失望。
“你们好好学习,明天小婶婶就买肉回来。”林晓玲并不介意婆婆的偏心,儿子是自己生的,孙子也是自己家的,这儿媳妇就是外人。当然她能如此想得开也是手里有钱,又相信自己以后不会为钱发愁才会如此行事。
仨个孩子听了这话都开心起来,连赵桂芝心情都变好很多。赵桂芝每个月的工资都上次给家里,即使没上交她也不没办法买肉吃,家里没有肉票。
赵大海吃完饭“行了,吃完饭你们早点回家。”
一听爷爷发话,三个孩子马上老实回去了,家里几个孩子都怕爷爷,因为赵大海一般不开口说什么,但是要是谁不听话说打就打。
第十章 水果
林晓玲答应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并不会因为是孩子而轻视。她上班前特意找到卖肉的堂叔:“六叔,你今天还帮我留一点肉,不要肥肉要瘦肉,要有骨头也留一点。”
林六叔父子两代人都是杀猪出身,哪怕在这物资缺乏的年代也是油光满面,和其他人一脸菜色明显不同。“晓玲,你要这肥肉还说不定为难,这瘦肉没人和你抢。”
林晓玲直接把钱和票都先给了林六叔,多退少补也省得林六叔被其他人说闲话:“行,谢谢六叔。我先去上班去了。”
林六叔叔挥了挥手:“去吧!”
今天是月底最后一天,林晓玲忙的连喝水时间都没有,最后赶在下班前才盘点完,幸好第二天是星期天又能休息一天。
下班后找林六叔拿了肉和骨头,又在农贸市场遇到卖李子和枇杷的农户,林晓玲见到大喜,掏钱买了一堆回去。
林晓玲因为买了水果就绕道去了趟娘家,难得遇到这么新鲜的水果,她遇上了多买了就都分一点。
“妈!”林晓玲骑着车隔着老远就开始喊着,她还要急着回去做饭。
林晓玲见到正在屋门口写作业的侄子林家梁:“梁子,快过来!你奶奶去哪?”
“小姑!我奶奶和爷爷去河边去了。”林富保的爱好就是捕鱼、钓鱼,林建军也继承了这一爱好,连小小年纪的林家梁都有这爱好。林家离河边才几十米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林家的鱼平时多的都吃不完,吃不完的能养就先养着,不能养的都腌起来晒干。
这个村里并不管,这么大的河,河上又没盖,谁家要是有本事能从河里捞起鱼来,谁家都可以吃,只要不卖钱。
林晓玲直接掂着脚把车稳住,又把篓里的李子枇杷分出来一份递给林家梁:“梁子,这些李子和枇杷你拿回去交给你奶,让你奶洗了给吃!”
“小姑,那你呢?”
“我要赶回去做饭!”
“小姑,那你等着,我去水缸里给您捞一条鱼去。”林家梁已经八岁了,家里大人都不在,给自己小姑送条鱼吃还是能决定的。家里的鱼都吃不完,平时给其他亲戚都送了不少,自己小姑的还能少,他平时可是经常见到奶奶给小姑东西。
林晓玲了不和侄子客气:“那行,你赶紧去!”
“梁子,我要鲫鱼,不要鲤鱼,鲤鱼不好吃!”鲤鱼味道没有鲫鱼好,杀鱼的时候还有把背上那筋剔出来,她技术不过关,还是吃野生鲫鱼味道好。
“姑,知道!”
林家梁读书也和他爸一样不行,但是说到抓鱼钓鱼那是一套又一套的,进去很快就把鱼抓到了。
林家梁找了一串新鲜的草把几条鱼串好递给林晓玲:“小姑,你挂这车笼头上就好。”
“行了,梁子!小姑先走了!”林晓玲接过鱼脚一蹬车子就往前移动开来。
回到家林晓玲先把鱼用水桶养着,今天有肉鱼就先不杀了。
林晓玲从自己家找出了一点干莲子,又把家里的花生拿出来一些。家里的莲子都是大哥给的,柳城是湖区为主,也是莲子的重要地,因此莲子并不贵。
她把要用的材料都准备好,末了还抓了两条大点的鲫鱼一起提到公婆家,买了李子、枇杷也拿了一些带上。不是她舍不得一点粮食和油盐,只是喊了几个侄子吃饭她就不会在自己家做。
孙子在爷爷奶奶家吃饭是正常,侄子没事跑到叔叔家吃饭,这偶尔一餐两餐没什么,就怕养成习惯。这不是后世多一个吃饭少一个人吃饭也花不了多少钱,现在谁家条件都不好,没有这么脸大的人。
公婆家里的钥匙她也有,东西放哪里都熟门熟路。
六叔给她留的是龙脊骨,她先过了次水,再把莲子和骨头一起下锅炖汤。灶里烧了根硬柴火,火也不用人看,她去河边洗菜去了。她去菜园里摘了空心菜,香菜,割了一把韭菜,还找到两根水笋。
林晓玲锅里做了莲子骨头汤,香菜凉拌,空心菜清炒,韭菜煎鸡蛋,再加上剥好的花生米油炸,最后还有一个肉炒水笋。
等饭煮熟,另一边锅里的骨头也熬好了。揭开盖都能闻到阵阵香味。
林晓玲准备去地里喊公婆吃饭,昨天地里没收的油菜就不多了,公婆也说了让她今天不用去地里帮忙。至于小队里的油菜还有很多没收,人心都散了,要着急那也是村支书的事。
还不等林晓玲锁好门,赵桂芝就挑着一担油菜回来了。
“桂芝,爸妈呢?”
“三嫂,爸妈马上就回来。”
“地里的油菜都割完了?”
赵桂芝在井边洗了把脸才回道:“割完了。”
林晓玲听说割完了才松了一口气,她真心不想干农活,哪怕她只是帮忙都觉得累苦,她只能感叹自己两辈子都没有真正种过地下过田。
赵桂芝前脚到家,后脚赵大海老俩口也跟着回来了,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三个孩子。林晓玲打了水给老俩口洗手,几个孩子也被林晓玲逼着一起洗了手才吃饭。
看到桌子上摆的菜三个孩子都开心起来,不用人喊也知道主动去端饭拿碗筷。家里三个孩子平时难得吃到肉,嘴馋的不行,这会一个个都不用人都教,个个都叫三婶叫的欢。
“妈,我从娘家拿了几条鱼过来,给你抓了两条养在盆里了,还拿了一些李子和枇杷过来。”
“我们家也养的有鱼,你自己吃就好!”
“妈,这都是我爸从河里抓的,比自己家养的好吃,再说又不要钱的,家里也还有。”林晓玲还能不知道婆婆的性子,家里是养的有鱼,可是那鱼塘巴掌大块,能养几条鱼,那都是留着过年吃的。
张金凤也知道亲家都附近起了外号叫“鸬鹚”,也就不再客气:“晓玲,过两天过节你晚上就不要自己做饭了,过来一起吃。”
“妈,我过节那天还要上班,我回娘家吃。”
“红军不在家你一个人回去?”张金凤原以为小儿子不在家,小儿媳不会自己一个人回娘家,毕竟这过节也主要是女婿上门给老丈人送酒喝多。小儿媳前几天不是给亲家送过端午节的礼这又跑回娘家,说到这端午节的礼,张金凤就心痛。
林晓玲做事一向是一碗水端平,给娘家父母送多少,就给婆家送多少,等张金凤收到那些包着香肠腊肉的粽子心都痛了,这得多少钱才能包一个粽子。不过吃了之后她也承认味道确实比白粽子要好吃。还有那酒和绿豆糕又是一笔钱,她算是看出来这个儿媳妇就是个花钱的祖宗。
林晓玲才不会管张金凤怎么想,她做到一个晚辈应该做的到,老人多余的想法她也不能控制,但是想要她愚孝是不可能的。
“妈,我哥让我回去了。”林晓玲并不想和公婆一起过节,她还想回娘家和大哥商量事情。
赵大海用筷子敲了敲桌子,等所有人都注视着他,才开口:“行了,晓玲要回去就让她回去吧!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你单让晓玲来吃饭,其他人怎么办?”
张金凤翻了翻白眼道:“那不是只有晓玲一个儿媳妇给我送了过节的礼吗?再说这几天忙你不是也看到只有晓玲过来帮忙!”
“你这个老太婆!你其他俩个儿子媳妇自己也要在地里忙,哪里有空给你帮忙!”赵大海不提过节礼是因为知道另俩个儿子没小儿子条件好,再说村里其他人家也没有谁家儿子过节还给父母送礼。老大和老二平时还要他们老俩口帮忙补贴孙子,又哪来的钱给老人送过节礼,也就是小儿媳为人实在大方不计较才会给娘家送礼也不会忘记公婆。
林晓玲这会恨不得自己不存在,侄子侄女就在边上坐着,婆婆这么说,这要是万一哪个孩子回去学嘴给父母听,又是一场是非。
“吃饭,吃饭!”张金凤说不过赵大海也只得让步。
三个孩子在一边正吃的开心,哪里还管其他,至于爷爷奶奶说的他们也并不关心,这个年纪的孩子还只知道关心吃喝玩乐。
林晓玲做饭的手艺并不差,但是和柳城口味差不尽相同,她吃不了那么辣的菜,偏爱清淡的。不过因为难得做了肉菜,哪怕口味清淡,大人小孩都吃的很开心。
吃完饭张金凤把李子和枇杷给三个孩子分了一些吃,老两口有一口吃的都是先紧着孩子吃,林晓玲习惯了。东西她是送过来了,至于最后进了谁的嘴,只要公婆乐意就好。
第十一章 端午
端午节机械厂发过节福利,每个员工两盒绿豆糕,柳城过端午必备的食物之一。
过节当天厂里还是要上班,但是当天柳城有龙舟赛,柳城市大大小小的工厂,还有条件比较好的村子都有队伍组织参加。前三的队伍还有奖励,政府也会组织比赛,还鼓励大家观看比赛。
比赛在上班,厂里没放假但是却组织大家集体去观看,顺便给厂里的龙舟队加油。
比赛还没开始河岸两边都挤满了人,机械厂这边安排的位置比较好,在码头附近,机械厂又人多势众,穿着整齐的工作服,一眼望去码头这一片都是深蓝色。
村里也有龙舟队伍,不过村里的人来观看赛龙舟的人就没有厂子里这么齐整,都是拖家带口的出动,也不管划分好的区域,哪里人少哪里位置好他们就往哪里挤。
林晓玲站在队伍中间都看到了村里几个相熟的面孔,大部分是几个泼辣的年轻媳妇。
柳城每年端午都有龙舟赛,林晓玲看多了这类活动,对这些活动早就不想凑热闹,不过是集体活动不能拒绝。
等龙舟赛结束一上午的时间也就过去了,回到厂里直接下班吃饭。
因着过节的气氛,大家上班的心情都不一样,盼着早早下班回去过节,特别是双职工家里又没有老人的,更是担心晚了过节什么菜都买不到。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铃响,所有人都冲向门外。其实也不是没有人想偷偷早走,但是早走也没有用,生产区的大门关着,不到下班时间不开门。
林晓玲拎着厂里发的两盒绿豆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