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七十年代末-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栽进火里,虽然火不大孩子也马上救出来,但是脸上却是却留下了伤疤。
  事情发生后,童敏父母舍不得钱,随便弄了点药,也没带着上医院好好治。
  这些年彭文学也没少花钱给女儿治疗,但是医生都说可惜了,要是当时就马上送进医院还有治好的可能,现在只能一点点治疗,效果还不好,或者等医疗技术发展后能不能完全治好。
  彭佳被烧伤的时候指导员出任务在外地,等回来事情都过去三个月,但是童敏却一直守着女儿,也没有提出来带孩子上大医院治疗。回来后指导员就闹离婚,但是童父童母却带着彭佳要给彭学文下跪,连上级领导都惊动了,离婚只能不了了之。婚没离成,但是夫妻俩感情自此之后却是不复从前,童敏也觉得自己成了大家眼中的笑话。
  彭家原本条件还可以,彭学文家里没有负担,老人还能补贴他一点,童敏也有份工作,但是这些年却花了太多钱在求医之路上。童父童母自觉对不起女婿,这些年老两口也是把时间和精力全花在彭佳身上。
  林晓玲听了之后唏嘘不已,大人一时疏忽却影响孩子一生,这社会大部分人还是以貌取人,以后孩子工作生活可能都要受影响。
  “以后我们有孩子一定自己带孩子,老人毕竟年纪大了精力不够。”林晓玲沉默片刻后突然对赵红军说。
  “好,你说了算!”赵红军爽快的答应着,转眼间又问:“那你什么时候才给我孩子?”虽然说好暂时不要孩子,但并不妨碍赵红军来取笑林晓玲。
  “等着。”林晓玲白了一眼赵红军。
  赵红军只当林晓玲的白眼是抛媚眼给他,并不以为意。
  夫妻俩回家拿了东西,又敲开隔壁王磊家的门。
  王磊夫妻俩坐在家里聊天,王磊的女儿王圆圆在一边玩积木。
  林晓玲带的东西和给指导员家送的一样,家里都有孩子。王磊和赵红军关好,也就不客气的示意刘亚力接过东西。
  刘亚力来部队早,赵红军拜托刘亚力帮忙照看林晓玲,像是出门买东西之类,有什么林晓玲不知道的地方提点下。
  刘亚力一口答应,俩人的男人关系好,她也想和林晓玲处好关系。
  刘亚力没有工作,从老家过来后一直以带孩子为主,王圆圆三岁多了,还没有上幼儿园。
  俩个大男人在一起聊天,林晓玲拿着一粒大白兔奶糖逗孩子。王圆圆眼睛一亮,扔掉积木摇摇晃晃朝林晓玲扑去。
  林晓玲怕孩子摔倒,赶紧蹲下来一把抱住她。王圆圆被抱着,还扭动着身子想拿到那颗糖。林晓玲赶紧把糖放到孩子手里。
  王圆圆拿到糖就不愿意让林晓玲抱,她转头开始喊“妈妈”,想让刘亚力把糖纸剥开。刘亚力把糖纸剥掉后把糖往孩子嘴里送,一边送一边还说浪费:“她小孩子不懂事,还吃这么好的糖,有水果糖甜甜嘴就好。这么贵的东西还不是糖,也只能吃个甜味,一个丫头片子。”
  林晓玲尴尬的笑了笑,她没想到有亲妈的嫌弃女儿的,这重男轻女的想法她反正是看不过眼的,但是人家的孩子她也不能说什么,只有能看着。林家林富保其实也有些重男轻女,但是林晓玲从小到大并没有受什么委屈,她永远也理解不了重男轻女的人是什么想法。
  从王磊家出来回到自己家,林晓玲就打听起王家的情况,得知王磊目前就这一个女儿的时候,她是更想不通了,第一个孩子不管男女都是受期待才对。现在计划生育还没有全面开始,要是在这之前刘亚力能生个儿子还好,要是没有儿子还不知道怎么对待女儿。
  林晓玲不由自主的警告赵红军以后不可以重男轻女:“你要是以后重男轻女我就和女儿过,你一个人过吧!”
  赵红军觉得林晓玲开始操心没影的事好笑,摇了摇头说:“放心!只要是我的孩子男女都一样!”


第三十五章 日常
  林晓玲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又晚了,早餐赵红军已经打好放在煤炉上保温。昨天晚上赵红军又闹她闹到大半夜才睡,早上赵红军起床的时候她是迷迷糊糊实在起不来。
  赵红军休息两天又恢复了天天训练的日子,部队里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安排。
  林晓玲一个人吃完早餐开始给自己找事做。她把赵红军的衣服收拾一番,该缝补的缝补,该扔的扔掉,差什么也要添制。
  赵红军的习惯还好,除了一些太过破旧的衣服需要扔掉,连要缝补的都不多。旧衣服林晓玲也没有直接扔掉,能吸水的她留下来做拖把,剩下的留着可以糊鞋底。
  林晓玲不会做棉鞋,但是她打算做两双拖鞋出来在室内用。她煮了一碗浆糊,把破旧的衣服一层层糊在剪好的鞋底和鞋面样子上。总共糊了五层,糊好后她又拿到太阳底下晒干,等晒好后再把鞋底鞋面缝合好就可以穿了。
  她忙完这些上午的时间也就过去,中午赵红军还要回来吃饭,她要开始准备做饭。
  她准备了一个腊味合蒸,一个酸辣土豆丝,还有昨天剩的波菜焯水可以做一个波菜鸡蛋汤,主食等赵红军从食堂打回来就好。
  赵红军在食堂打了几个馒头,西北主要以面食为主,很少会有大米吃,他呆的时间长吃面食已经习惯。
  平时赵红军都是在食堂吃饭,今天打了几个馒头就走,自然引人注意。
  不少人觉得赵红军傻,食堂有吃的还回家里吃,多浪费钱。部队管吃管住,家属也可以在食堂吃,自己掏钱就好。也有些家属觉得吃食堂省钱省事,天天不开火吃食堂的也不是没有。
  林晓玲到了之后还没有怎么出门,很多人也好奇赵红军找了个什么样的媳妇,只知道是个农村姑娘。很多人都觉得赵红军傻,好不容易提干跳出农村,最后还是找个农村姑娘结婚,都在猜测林晓玲长什么样。
  赵红军也不理会各种偷偷打量的目光,至于手下战士们的调侃,他已经习惯了,等训练的时候他自然会收拾他们。
  天冷气温低,赵红军正匆匆忙忙的往回赶,免得人还没到家馒头都冷掉。
  林晓玲等赵红军进门才开始做汤,腊味合蒸已经蒸好,炒了酸辣土豆丝马上两人开始吃饭。
  林晓玲早上吃的晚,中午也不怎么饿,她喝了碗汤,吃了几筷子土豆丝就算吃过午,剩下的都让赵红军吃了,只有腊味合蒸里的腊鱼太咸还剩下两块。
  吃过饭中午还能睡一会午觉,赵红军抢着要洗碗,林晓玲把他赶去休息,自己动手洗。家里就两个人吃饭,碗筷也不多,倒点热水用丝瓜瓤子很快就洗好。洗完之后她把手擦干再抹上胡壳油,没有护手霜就拿这个替代。
  林晓走进卧室赵红军还没睡,非要等着她一起睡。
  林晓玲走到床边,赵红军拉开被子,伸手把她拉到怀里,然后在额头上轻轻落下一个吻。林晓玲撑起身体看了看赵红军,飞快的在他脸上映上一个吻,然后脸埋在他怀里听着“嘣嘣嘣”的心跳声。
  赵红军给俩人盖好被子,轻轻的拍了拍林晓玲,嘴唇舔了舔耳垂,又说了句“睡吧!”
  林晓玲红着脸在赵红军怀里找了个合适的位置躺下。赵红军连着两晚都没睡好,很快就睡熟。倒是林晓玲虽然连着两晚上都被赵红军闹到很晚,可毕竟早上还睡到自然醒,她躺在赵红军怀里,也不敢乱动迷迷糊糊想了很多才进入梦乡。
  下午等林晓玲醒来又不见赵红军的人影。她一个人又没地方去,又没事情可做,打算去买两斤毛线回来织毛衣。
  她把棉衣穿好围巾帽子戴好,手套也拿出来戴手上准备出门。
  天冷也没有什么外出,她一个人慢悠悠的找到百货商店,凭票买了两斤毛线。家里的其他东西暂时也不需要买,路过副食品店看到有不要票的大骨,她花钱买了一堆提回家。温度低这些大骨也能存放住,买回去可以用来煲汤。
  进了家属院还没走到家门口,就看到刘亚力带着孩子在敲门。
  “刘姐,您有什么事?”林晓玲隔着老远就喊着打招呼。
  “没事,我就是怕你一个人无聊来找你说说话,顺便带你去认识其他人。”刘亚力等林晓玲走到面前才回话。
  林晓玲拿出钥匙把门打开迎了刘亚力母女进来。她把大骨放在厨房,毛线随手放客厅,把家里的米花糖装了一盘,又把瓜子糖装一盘端出来。
  “刘姐,你先坐下吃点瓜子、糖。”说完又泡了杯芝麻茶给刘亚力。
  “晓玲,别忙,我又不是客人,这以后日子长了天天见面,你也别客气。”刘亚力想拦都拦不住。
  “刘姐,您第一次上门肯定要客气点,等以后天天上门您想让我这么客气也难!”林晓玲把买的毛线拿到手边准备绕成线团,边圈线团边说话。
  刘亚力给王圆圆剥了粒糖塞嘴里,小孩嘴里有吃的立马安静的呆一边自娱自乐。
  “晓玲,你过来以后我也能有个伴,我和你说这家属院里的人都是拉帮结派的,我来的晚哪一派都不是。”刘亚力一边说话一边帮林晓玲圈毛线团,还要分出几分精神看着王圆圆。
  “刘姐,这边家属没有安排工作?”林晓玲不想参与任何一个小团队,她一年最多在部队住三个月,何必掺和这些矛盾。
  “有是有,但是听说不怎么好,还要有学历才能安排好一点的,所以很多家属就没有工作。你想上班?”
  “不,我不上班。”林晓玲刚好把一束毛线圈好,她把毛线团放到抽屉里才转身说道。
  “也是,你还没有孩子,也不用急着上班,先生个孩子再说不迟。”
  “刘姐,我暂时不打算要孩子。”林晓玲赶紧澄清,她可不想一堆人都盯着她肚子看。
  “为什么,你们结婚都快一年了吧?你家赵红军能同意?”刘亚力从王磊那打听到的林晓玲结婚的事,她还以为是王磊记错,所以面带惊讶的问道。
  “嗯,这是我们俩商量好的,我们暂时不要孩子,等家里条件好一点再考虑生孩子的事。”在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前,林晓玲不好说上大学的事,只有借口条件不好不想生。
  刘亚力听了只咋舌,这条件不好还要怎么好,她刚来部队的时候可是做梦都会笑醒,老家哪里有这么好的条件。


第三十六章 豆子
  林晓玲到了部队渐渐开始适应起家庭主妇的生活,每天就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赵红军只在刚开始几天中午回来陪她吃饭,等她适合后中午还是在食堂吃的多,连晚上都不能保证每天回家吃饭。
  俩人又没有孩子,林晓玲闲着无聊下,开始试着给报纸杂志投稿,写点豆腐块文章。累了她也会把织的毛衣找出来织两针,不过她一般都是晚上织的多,冬天黑的太早,睡不着必须找点事打发时间。
  家属院里的家属并不少,但是林晓玲除了刘亚力还真没有熟悉的,她并不喜欢去其他人家里串门,也就是刘亚力隔的近几乎每天都会来找她聊天,时间长了连王圆圆都和她关系很好。
  林晓玲从不四处串门,天冷大家都很少往外面跑,因此她在家属院里住了半个月其他家属也只是从刘亚力那里打听到一些消息,除了偶尔遇上,其他人见都没有见过她。
  这天赵红军放假休息,第二天就是农历腊八节,林晓玲拉着他去附近村里换各种豆子,准备晚上煮腊八粥。
  赵红军原本是想带林晓玲去市里公园里转的,既然她嫌冷不愿意在外面多呆,他也只好放弃这个打算,反正以后还多的是机会。部队里的家属经常会和附近村民买点蔬菜之类农产品,林晓玲和赵红军走到村里的时候还见到其他家属也来买东西。
  左仙枝远远的就看到赵红军和林晓玲夫妻俩,她好奇之后打了个招呼:“赵连长,你们也来买东西。”左仙枝在家属院里住的时间长,她住了七八年,部队里大部分人都能混个脸熟,更不用说从入伍就是优秀士兵的赵红军。部队联欢有时候也会叫家属参见,她还曾经见过赵红军表演节目,家属院里当初还有人想给赵红军做媒,可惜还没等行动他自己就在老家找了对象。
  林晓玲是完全不认识对方,赵红军在部队几年一直都是住宿舍,就算是认识几个家属也都是自己营的嫂子们,对左仙枝也就只知道是家属院里的家属,却叫不上名字。不过部队有一点好,不管年纪多大的军嫂,不管认不认识,叫嫂子准没错。
  赵红军也干脆利落的向左仙枝问好:“嫂子好!”林晓玲在一边也笑着朝左仙枝喊了声:“嫂子好!”之后她就不再说话,站边上安静的看着赵红军和左仙枝说话。
  左仙枝是来换粮食的,赵红军知道后主动提及帮忙把粮食提回去,不过要等他先去相熟的村民家里把豆子买回来才能回去。左仙枝见有人愿意帮忙提粮食,自然是乐得多等这几分钟,反正她回去也没有事情做,有人帮忙提回去正好省了她的力,她宁愿站在这里等一会。
  赵红军也不多说,拉着林晓玲直奔相熟的村民家里,换了各种豆子,还换了一些红枣、核桃。村里还打了豆腐,林晓玲见到买了整整一板回来,天冷经放,她还想做点豆腐乳出来,这要是在柳城还能做点熏干子,可惜西北没那条件做熏干子。
  赵红军把豆腐和豆子都提在手里,他不让林晓玲拿东西,天冷把手放口袋里也能暖和点,他天天训练已经习惯也不怕冷。
  林晓玲确实怕冷,要不是这样也不会每天都不出门,部队这边有暖气已经很舒服,要是在柳城她是不敢离了火,晚上睡觉还要添两个盐水瓶,怀里抱一个,脚边还要一个暖脚。
  左仙枝见到赵红军走来不耐烦的问了句:“你们怎么才来,买了些什么东西去这么久?”
  “嫂子,不好意思,让你等久了!“赵红军对左仙枝的问题避而不答,拎起地上的粮食袋子就往回走。
  林晓玲却不乐意的说了句:“嫂子,你要着急可以先走,我们也没让你等。”
  左仙枝听了这话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只是讪讪的笑了笑。
  赵红军走在前面也听到了林晓玲的话,他也没回头,本来就是不熟的人,他顺手帮忙可以,但是要求再多就别想。
  林晓玲回到家豆子和核桃红枣放好,家里还有从老家带来的莲子和桂圆肉,莲子是柳城特产,桂圆肉是林建业送的。她把这些都混合在一起,又加了点花生、糯米进去,洗干净后用水泡着备用。
  赵红军在家里她就想做点好吃的,让他也补补身体,天天训练消耗也大,食堂的饭菜又没有什么油水,时间长了身体哪里吃得消。
  她把家里的腊排骨泡了一根,又拿出一把干笋泡着,泡好把排骨过水后再用来炖干笋。买回来的豆腐煎过后再用腊肉炖,家里还一碗干虾米,是林父夏天里捞的河虾晒干做的,这次来非要她塞进来带着。
  最后她蒸米饭的时候又顺手隔了个鸡蛋,两个人这几个菜已经很丰盛。林晓玲刚把饭菜端上桌,俩人正准备吃饭,方智勇跑过来蹭饭吃了。
  方智勇是知道赵红军休息后,特意赶在饭点来的,他也不担心不够吃,他可是在食堂买了几个馒头才过来。赵红军家的伙食标准,他可是打听的一清二楚,随便吃两口都比吃食堂强。
  林晓玲让方智勇和赵红军先吃,她去厨房又拿了副碗筷来。赵红军也没想到方智勇会搞个突然垄击,原本还担心林晓玲会生气,不过看了下发现并没有生气的迹相,他也松一口气。上次的事可是让他怕了,他就担心林晓玲当着方智勇的面和他闹,还好没有。
  方智勇尝了腊排骨炖干笋,对这个味道赞不绝口。林晓玲倒是觉得一般,还是新鲜的冬笋更配腊排骨,赵红军也赞同这意见。
  “有机会你去我们柳城,我带你上山上挖冬笋,那个味道才鲜美。”赵红军把一块排骨啃完才说话。
  “唉,你小子就知足吧!我一日三餐吃食堂早就腻了,要是炊事班的战士也有嫂子这手艺该多好。”方智勇喝了一口汤才感叹道。
  “你这是做白日梦!“赵红军毫不留情的打击着自己的搭挡。
  方智勇幽怨的看了一眼赵红军,怪他非要提醒他这个事实。气愤之下的他化悲愤为食量,一气胡吃海喝,最后中午做的菜全都吃完了,连他从食堂打的馒头都全部吃完了。真真正正的是光盘行动,最后的一点汤汁都被方智勇沾馒头吃了。


第三十七章 马桶
  林晓玲睡觉前把腊八粥煮开花后,小火放煤炉上继续煮,就这样煮一晚上,等明天早上起床就能吃到软糯香甜的腊八粥。
  第二天,林晓玲惦记着煤炉上的腊八粥,起的比赵红军还早。
  她起来后先检查腊八粥,揭开锅盖就能闻到阵阵香味,一粒粒豆子都快烂成泥了,连花生莲子这类难煮的都熬烂了。把腊八粥从煤炉上端下来,顺手加了一点冰糖进去,她不喜欢吃太甜,家里还有白糖要嫌不够甜也可以随时加。
  早上就用腊八粥当早餐,她弄好了才去洗漱,赵红军也已经醒来起床。
  林晓玲煮了满满一大锅腊八粥,她只吃了一小碗,赵红军连着吃了两碗后,锅里还剩一大半。她拿汤碗装了满满一碗送去隔壁王磊家,刘亚力带着孩子正准备做早餐。林晓玲送来的粥一家三口吃刚刚好,她也省了功夫做早餐。
  林晓玲转身回到家,赵红军刚吃完,锅里还有不少的粥。赵红军让她用个搪瓷缸装了一缸,他走的时候顺便带去给方智勇尝尝。赵红军端着滚烫的搪瓷缸朝营区走去,他走在路上,地上的霜都没有化开,有坑洼的地段还能看到积水结成冰。
  推开办公室的门,赵红军把搪瓷缸往方智勇桌上一放,对他说:“给你带的。”
  方智勇端过搪瓷缸揭开盖子就大喊大叫:“唉呀!腊八粥,早知道我就不在食堂吃早餐了,你也不提前和我说一声。我这都吃过早餐,还怎么吃得下。”嘴里是这么说,但是方智勇还是趁热一口一口往嘴里送。
  “有得你吃就不错啦!你要不喜欢下次我不带了!”赵红军坐在自己桌子前看了一眼正吃个不停的方智勇,故意和他抬杠。
  “可别,我就是随口一说。你这人这么严肃干什么,开个玩笑都不行。”方智勇把嘴里的粥咽下去后马上说道,”有什么好东西一定不要忘记我。“他说完还不忘记继续讨好赵红军。
  ”你不是说吃过早餐吃不下东西,我怎么发现你这都快吃完了。“
  ”早上吃的东西都消化了,再说我把皮带松松不就能吃完,怎么也不能浪费粮食,浪费是可耻的。“
  林晓玲等赵红军走了,她也开始打扫卫生收拾房间。
  刚收拾好拿出毛线准备织毛衣的时候,刘亚力过来还碗,顺便还送她送了一点酸菜。林晓玲拉着刘亚力坐下来聊天,刘亚力说着就说起了部队过年要举行晚会的事情。元旦的时候就要办晚会,但是因为训练任务紧,又有一部分出任务去了,所以才取消了元旦的晚会。过年的时候部队领导都和战士们在一起过年,也会邀请家属们一起参加战士们的活动,当然要是不愿意参加也可以不去。
  往年的活动就有家属不参加的,刘亚力也是第一次在部队过年,这些都是她从别的家属那里打听来的,她对晚会很期待,只盼着过年这一天早点到。林晓玲笑着附合她,她对晚会是没有什么期待,去也可以不去也行。说话归说话,林晓玲手上的动作一点也不慢,她手里的这件毛衣也是给赵红军织的,织完她还想在年前给自己勾件毛衣。
  刘亚力抱着王圆圆一脸羡慕的看着林晓玲织毛衣。她手艺不行,织毛衣会是会,但是织出来的毛衣不如林晓玲织出来的好看。她有心想让林晓玲帮忙给孩子织件毛衣,可是看林晓玲每天也没有闲着,又不好意思开口。她和其他家属聊天的时候,其他人都说她和林晓玲关系好,还有人直接问她是不是林晓玲不好接触?都来这么长时间也不见她出门找大家聊天,除了买东西必须出门,每天都不出门。
  时间长了,刘亚力也发现林晓玲这人很好说话,也不难接触,但是真要说俩人关系很好也没有,俩人也能在一块聊天说话,但是林晓玲却好象格格不入和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有时候说到某些事情,林晓玲也不说话只是一笑而过。
  不过刘亚力愿意每天跑来找林晓玲,也是因为她大方手松,每次来只要有好东西一定会给孩子尝鲜。再不济家里没什么吃的,也能从口袋里掏出颗糖给孩子。家里又没孩子还一天到晚零食不断,也不知道赵红军娶这么个媳妇日子怎么过,真是浪费钱。
  林晓玲要是知道刘亚力的想法,只会庆幸自己从没想过和部队里的家属要把关系处得有多好,维持点头之交就够了。她刚出社会不懂事的时候,把同事当成朋友,后来是吃够了苦头,现在她是再也不会把身边有利害关系的同事当朋友。
  对赵红军的战友也是如此,她知道有些家属第一次过来还会请男人关系好的战友们吃饭,但是她来这么久,赵红军不提她也就当不知道。
  林晓玲是个冷情的人,她和刘亚力虽然天天在一起聊天,但是都是刘亚力说的多,她大部分时候只是听着,要不是现在天冷她又没地方可去,她一定不会天天听刘亚力说家属院里的各种是非。
  刘亚力一直抱怨自己没有生个儿子,不过在说到指导员的女儿彭佳时,又是脸带得色的表示还好王圆圆长得漂亮,不象她爹完全是五大三粗。
  林晓玲以前只是觉得刘亚力有些嘴碎,喜欢说三道四传些小道消息,但是现在听了她的话,她有点怀疑以后还要不要和刘亚力相处。指导员家的小姑娘已经够可惜,她还在传递着那种隐晦的优越感,有这样的父母她连王圆圆都有点不好看,幸好她现在也没孩子,不然还得担心孩子会不会受到不良影响。
  刘亚力上午的时间都泡在林晓玲家里,王圆圆尿了她都不回去,还直接让孩子用马桶。林晓玲家里并没有准备马桶,虽然和赵红军天天睡在一个被窝里,但是让她晚上当着赵红军的面解决生理问题,她还真是办不到,因此家里就没有准备。刘亚力见没有马桶才不得不抱着孩子回家解决生理问题。
  林晓玲等她走了,才松了一口气,她赶紧起身把门关好,可别再来了,她算是有点怕了。早上赵红军走的时候就说了中午不会回来,她一个人在家把早上剩下的粥热一热也就算吃饭了。


第三十八章 稿费
  过了腊八就是年,虽然在部队过年只有两个人,但是该准备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过年不只是大吃大喝,更多的时候是种仪式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林晓玲也不愿意将就。她开始一点点的准备过年要用的各种东西,但是柳城很多东西在西北买不到,她也只能从简。
  赵红军每天忙着工作,对于家里的事情是一点都帮不上忙,林晓玲也习惯了独立自主的生活,并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大部分军嫂基本上都是要习惯这样的生活,家里男人可能突然之间消失一段时间,也可以突然出现,都是逼着要独立自主的生活。
  城市里的军嫂还好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军嫂,家里没有男人,田里的各种农活都要自己动手,只能是女人当男人使,也就难怪农村来的军嫂都比较彪悍,在农村家里没有男人,不彪悍也不行。
  林晓玲觉得自己在往女汉子的方向发展,家里里里外外的活都是她一个做。这还是今年才搬进来,也不用再对房间进行大扫除,事情减少很多。她只需要把过年的各种食材准备好,在部队也不用走亲访友,又省了一件事。不过她把西北特产买了很多给家里寄回去,两边的老人和哥嫂都不能少。她还要把东西一件件分类打包好,贴上标签是给谁的,再拿到邮局去邮寄,邮费都花了不少钱。
  从邮局回来经过门岗的时候,门口有战士给了林晓玲一封信和一张汇款单。信是林建业寄来的,她到了部队之后,第二天就去邮局拍了份电报回去报平安,后来又给两边的老人都有写信回去。算算时间,家里的回信也应该要到了,另一张汇款单则是杂志社寄来的。之前她写了篇小故事投到杂志社,当时想的是不行也就是浪费邮票钱,没想到还真能被选中,虽然稿费不多,可也算是个好的开始。
  只可惜没有早点收到汇款单,她刚刚才从邮局回来,这又要跑一趟邮局。拿着信回到家里,她把信拆开,林建业只简单的说了几句家里情况,剩下的都是让她在部队要好好和其他家属相处,不要让赵红军为难,要支持他的工作,最后才提了一句子要注意身体。
  她还想知道家里有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她并不知道是什么开始发放通知书,只知道年后要开学,按理通知书这个时候也应该要到了。她今天寄东西回去的时候顺便也写了封寄回去,家里的信暂时也不用急着写回信。汇款单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先放着,等哪天买东西时候再去取,出去一趟也不方便,公交车也很难等,走路又太远。
  林晓玲收到稿费这件事谁都没说,连赵红军也没说,她也不是故意隐瞒,只是不好意思开口。豆腐块大的文章钱也不多,赵红军要是自己发现了她就说,要是没发现也就不提了。赵红军整天忙的不行,过年这段时间休息的干部战士很多,每个人都忙。林晓玲一般也不会拿家里的事烦他,今年的训练任务也重,还有几个新来的战士训练不过关,这些都是要紧的事情。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部队家属院里也开始热闹起来,有些干部家属没有随军,过年又要留在部队值班,不能回老家的都会让家里媳妇过来探亲。还有很多战士干部们过年也能放假回家休息,这些天部队里来来往往的人也很多,倒是热闹几分。驻地这边没有专门的招待所,探亲的家属来都是在大院里临时找个房子借住,一年到头探亲的家属也多,现在大院里房子有多余的,因此专门空出两间房子招待探亲家属。
  星期天赵红军难得休息半天,中午回来吃饭的时候对林晓玲说起晚上要和战友一起吃饭的事。营里有个副连长新媳妇过来探亲,家属还是第一次拿部队,俩人又是新婚第一年,说是要请大家吃饭。
  林晓玲问在哪请客吃饭,既然是副连长又是新婚来探亲,肯定家属肯定没随军,哪里有地方可以做饭请大家吃,总不会去外面请客吧!虽然说军人是这个年代最好的职业之一,但是也不代表可以轻松请大家去外面吃饭。
  赵红军眉头皱成了川字,把嘴里的饭吃完才说:“晚上就在食堂请大家吃,他出钱就好,我也不是很熟,反正到时送点礼金就好。”
  “送多少钱?”
  “你封个五块钱的红包,不,算了,还是封个双数,六块钱吧!”
  “其他人摆酒你封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