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文广气的红了眼,只要一想到媳妇闺女差点儿都没命,他就恨不得打死王氏。
陈民生根本就不知道王氏去张家闹事,王氏知道自己闯祸了,回家来一个字儿也没提。
此刻听见张文广这么说,当时就愣了,“啥?大妹妹咋滴了?生了?”
陈民生暗道不好,张文广是个老实人,能把老实人气成这样儿,大妹巧娟还不知道遭了多少罪呢。
“那啥?我大妹妹她咋样?孩子呢?孩子还好么?”
陈民生心里祈祷,但愿孩子和巧娟都平安无事,要不然,张家肯定没完。
“妹夫,你不看别的,看在咱娘的情分上,饶他们这一回,我收拾他们,行不行?”
陈民生见着张文广还没停手,又抬脚踹了王氏几下,吓得心头直蹦。
张文广一个大男人力气多大啊,愤怒之下踹人,万一真给王氏踹出个好歹来,家里不得花钱给王氏治伤?
“你说什么?看在咱娘的情分上?我就是看在咱娘的情分上,才养了你们这一群白眼狼。
要不是为了咱娘和巧娟,就你们这样儿的,我早就让老韩叔把你们撵走了,能护着你们在大营乡安家享太平?”
张文广不听见这话还好,一听陈民生的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抬脚又踹了一下王氏。
“我和巧娟掏心掏肺的对你们好啊,但凡你们家吃的用的,哪一样儿不是我帮着张罗。
我不求你们报答我,看在老太太的面子上,只要你们过好日子就行了。
可你们怎么做的?你家这婆娘跑我家去要东西,理直气壮的要,不给就动手去翻。巧娟拦一下,你那熊儿子就推她。”
“她可是怀着孩子,都八个月了啊,这一推动了胎气差点儿要了她的命。
你现在还说让我看在老太太的情分上?呸,臭不要脸。陈民生,你怎么不想想你亲妹妹?
她这一回遭了多大的罪?肚子上拉个大口子,把孩子取出来的,你还想让我饶了他们?”
张文广一想起媳妇遭的那些罪,就心疼的恨不得掉眼泪。
再看看地上杀猪般嚎叫的王氏,还有那头捂着肚子蜷着身子冒冷汗的万禄,真是杀了他们的心都有了。
“文广啊,事情已经发生了,好歹巧娟和孩子都没事,就算是万幸。
我知道我说这话不好,可不管咋地,你好歹看我的面子,就别再打了。
唉,让外人知道了多不好?再说了,你要是把他们打出个好歹来,那可咋办?这两家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这个时候,正好老太太跟巧莲一起进了陈家大门,瞧见院子里的情形,老太太赶紧开口劝说。
张文广揍了人,心里的怒气也消了大半,再一看小姨子搀着小脚的丈母娘摇摇晃晃走进来。
想起丈母娘这大半年来在张家帮着里外忙活,尤其是这几天巧娟住院,全都指着丈母娘和小姨子帮衬,不然他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忙不开。
想到这里,张文广叹了口气,“娘,我实在是气不过。
你说我对家里怎么样?我和巧娟成亲以来,为了照顾她娘家,我付出了多少?
几个哥哥不成器,我明里暗里的帮衬着,可我换来什么了?让人寒心啊,娘。”
“今天这事儿,让我罢手可以,让他们拿出钱来赔给我。
巧娟住院一共花了二百八,我不要多了,他们出一半儿。
要不是他们上我家找麻烦推倒了巧娟,我也不用花这么多钱,我让他们出一半儿已经是看您的面子了,要不然我让他们全都出。”张文广气愤难平的说道。
巧娟住院那天,巧莲去交的住院费,连剖腹产加七天住院,一共花了两百八十几将近两百九。
这年月,那就等于是一般农户两年的收入了,不是小钱。
张文广没让陈家全都掏这份儿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这要是换成别人,肯定让陈家拿全部。
陈民生一听,竟然花了两百八,当时也十分吃惊,“咋?咋还花那么多啊?
这败家娘们儿,她怎么就不能干点儿好事儿?
妹夫,你听我说,这钱我出,我出,既然是我家婆娘和儿子做错了事,害的巧娟住院遭罪,这钱该拿。”
陈民生不是个糊涂蛋,怎么说呢,这人本质上不坏。
小时候是大少爷,不说养尊处优但也万事不愁,加上再有老太太这么强势的娘,就养成了他没什么担当,耳根子软的毛病。
但是基本的是非观还是有的,这点儿事情不至于摆弄不明白。
第278章 认错赔偿
陈民生真怕张文广气怒之下把王氏和万禄打出个好歹来,再加上这件事的确错在自家,于是二话没说,直接点头同意出一半儿的钱。
“妹夫,这事儿我真的不知道,不是你今天来,我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娘俩闯了这么大的祸。
妹夫你放心,钱我给,我肯定出钱,这娘俩我也会教训,往后绝不让他们再出去惹祸,放心。”
陈民生敢说不给么?他们家在大营乡,就靠着张家帮衬呢。
要是张文广急眼了,真的在老韩书记跟前说点儿什么,就算不把他们家撵出去,老韩书记只要嘴一歪歪,把他们家分的地收回去一半儿,那陈家的日子就不知道啥样儿了。
陈民生不傻,自然是要安抚住张文广,于是点头答应,拿出一半的钱来。
“败家娘们儿,还不去拿钱出来?”
陈民生一边骂王氏,一边顺手拽起来王氏,借着让她去拿钱,让她离开张文广跟前儿,省的再挨揍。
可王氏这嘴欠的,都已经被打成这样儿了,一听说要拿出来钱赔给张家,立即嚷嚷起来。
“啥?你让我拿钱?咱家哪里有钱?两百八的一半儿还一百四呢,咱家能拿出来一百四?
想抢钱红眼了吧?生个孩子花这么多钱?她是下了个金蛋啊?”
那头的巧莲一听这话,没忍住捂了眼睛,这个王氏啊,她怎么就这么碎嘴呢?
什么话也能说?就算是心里不满,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说啊。
瞧瞧,张文广听见这话,眼睛又红了,那头陈民生气的脸色铁青。
得,王氏估计又要挨打,她家这几个哥哥,在外面窝窝囊囊没多大本事,打媳妇那可是能耐的很呢。
果然不出巧莲所料,就听见陈民生怒吼一声,挥手就给了王氏一巴掌。
估计这一巴掌打的不轻,王氏被扇的后退了两步,直接坐在地上了。
“你个败家玩意儿,你还有脸说?要不是你去大妹妹家嘚瑟,推了大妹妹,大妹妹至于遭这个罪么?
人都住院了,你没听见手术了么?手术,一般人用手术么?还不是太危险了。”
“败家老娘们儿,我怎么就上辈子没积德,娶了你这么个败家的婆娘?
一张破嘴成天嘚吧嘚吧,从你嘴里就说不出句好话来。
你再胡说,再胡说我立即就领着你去乡里离婚,休了你把你撵出去,也省的你总给我找麻烦。”
陈民生又气又急,他一心想护着王氏让她少挨揍,可王氏这蠢娘们儿半点儿看不清形势,还胡说八道。
真是气坏陈民生了,一怒之下就喊着要跟王氏离婚。
这句话总算是吓唬住王氏了,要知道王氏七岁就进了陈家门,娘家早就没人了啊,真要是跟陈民生离了婚被撵出去,王氏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她一听这话,嘴里骂人的话又全都咽了回去。
“孩子爹,别,别离婚,我不敢了,不敢了还不行么?”王氏吓得抱着陈民生的腿,哭着求饶。
王氏本来长的还算凑付,可这会儿被打的鼻青脸肿,头发更是乱蓬蓬的,再哭的一脸鼻涕眼泪,那样子有多难看就多难看。
陈民生扫了一眼王氏差点儿被恶心着,于是一抬腿踹了王氏一下,“还不赶紧拿钱去,磨叽什么?”
真打算磨叽的张文广烦了,再闹腾起来?
王氏这回啥也不敢说了,麻溜儿的从地上起来,进屋翻箱倒柜找钱去了。
当初分家的时候分了一百块钱,陈民生看的很严,不许王氏嘚瑟花,所以基本上没太动。
再加上今年卖粮,前几天还卖了一头猪,家里倒真是有点儿钱。
王氏心疼不已的数出来一百四十块钱,犹豫了好几回,知道外头的陈民生不耐烦了催促,这才拿着钱出来。
“咱家就这些钱了,都给了张家,咱可咋过日子?”王氏吭哧吭哧的说出这么句话来。
陈民生瞪了王氏一眼,“这时候知道过日子了?你之前嘚瑟的时候怎么不想着过日子?
我告诉你,从今天开始你给我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再敢出去满街逛游扯老婆舌子,我打断你的腿。”
陈民生难得硬气了一回,指着王氏大声吓唬她。
王氏今天挨揍已经挨的够多了,再加上陈民生的脸色十分难看,吓得王氏肩膀一哆嗦,低着头也不敢再说别的了。
把钱递给陈民生,扭身扯着万禄赶紧溜进屋去躲着。
陈民生这边把钱交给了张文广,“妹夫,实在对不住,这事儿是我没管好自家婆娘跟孩子,回头我管他们。
这钱你拿回去,给大妹妹多买点儿好东西补身子,千万可要好好养着,别落下病根儿。
家里要是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你就尽管说,我一定过去帮着干。”
不得不说,陈民生还算懂得审时度势,知道点儿是非对错。
人也揍了,钱也要了,张文广这种憨厚的人,断然不能再不依不饶,于是叹了口气,扭头看向老太太和巧莲。
“娘,二妹妹,走,咱回去吧。”
杀人不过头点地,既然陈民生已经认错赔礼了,他们还能咋地?难道还真能把王氏打死不成么?也只能这样了。
老太太看着儿子,也是不住的摇头叹气,“造孽啊,真是造孽啊,我这是几辈子没积德,老陈家就这么毁在我手里了。”
老太太一时悲从中来,没忍住哭了起来。
巧莲也跟着叹了口气,却什么话都没说,只扶着老太太一起转身往外走。
陈家院子里闹的这么大动静,早就惊动了周围的人,这会儿工夫陈家大门外聚了好多看热闹的,大家伙都伸长了脖子往院子里看。
见到张文广和巧莲他们出来,有那好信儿的人就上前来打听。
张文广谁都没搭理,只扒开了人群,扶着老太太离开了陈家大门口。
等着三人走了,这些人瞧着没热闹可看,于是也各自散了。有那相处好的,三个五个聚在一起,也都在议论今天的事情。
“老陈家啊,就仗亏着有老太太支撑门户,如今老太太不在家里住了,你看他家乌烟瘴气的。”
“别说啊,老陈家平日里看着不咋地,还真是有不少钱呢。
一下子就能拿出来一百多块,了不得啊。”众人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第279章 年前忙
巧娟出了院回家养着,大家伙也都安心了不少,老太太住在张家伺候着巧娟和孩子,再加上有春桃帮衬着,这个月子倒是也不难。
巧莲这边,没办法只能继续把嘉俊嘉和送到赵家,巧莲去上班。
幸好嘉康佳媛没几天就考了期末试,考完试之后俩孩子不去上学,就留在家里照看弟弟。
老韩书记体谅巧莲,知道巧莲不容易,于是就帮巧莲出主意,识字班停课不上了。
反正眼看着快要进腊月,家家户户的也都忙,没多少人来上课。
那些老娘们儿也没几个是真心实意想学习的,都是聚一起嘻嘻哈哈闲扯淡,干脆别浪费那个时间。
识字班不用讲课,乡里也没什么事情,于是巧莲每天上午去乡里看一下。
如果有事情就处理,没啥事就可以回家。如果有紧急的事情,会有人来找巧莲。
一般来说,乡里和村里的工作其实不算多,忙的时候每天都按点儿上班,闲着的时候都是上午去看一看,没什么事情就可以走。
不光巧莲如此,大家伙都这样,大冬天的哪有多少事情?回家还能帮着家里忙活忙活呢。
十二月末,天气已经很冷了,外面可以说是滴水成冰。
这个时节,大家伙都窝在家里头捅咕吃的,对于东北人来说,冬季里少不得要烙粘火勺,或者蒸粘豆包。
大多数人家都会种一些大黄米啊,或者粘谷子粘高粱粘苞米之类,这些粮食除了大黄米焖饭很好,其余的就是做粘豆包或者粘火勺比较好些。
蒸熟的粘豆包或者粘火勺,可以装起来放到外面冷冻,冻得邦邦硬,吃的时候拿回家热一下就行。
大冬天的,人们不爱成天贴饼子焖饭,一般都爱烙些粘火勺啊,或者摊一些软煎饼之类,这样做饭的人能轻松一些。
再者,各家都爱在地头地脑种一些豆类,像赤小豆、大白豆这些。
豆子这种东西不能单吃,最好还是做馅儿,包成豆包或者粘火勺,也能当粮食填饱肚子。
巧莲家也种了些粘苞米、大黄米,反正光焖饭吃也没意思,索性就泡了米推磨,也在家包一些粘火勺。
正好嘉康佳媛都放假了,佳媛跟着巧莲学着包粘火勺,巧莲在锅台前一边包一边看着锅。
锅底没有水,而是放了一个圆形的铁片,有的人家也放鏊子。
铁片或者鏊子上抹油,挨个儿摆上包着豆馅儿的粘火勺。
等一面烙成金黄色,翻过来再把另一面烙熟,就可以出锅装到木头槽子里头凉着,等凉透了那外面冻上就行。
新出锅的粘火勺带着豆馅儿的甜香,惹得孩子们一个个口水直流。
小嘉俊抱着巧莲的腿,直喊着要吃。“妈妈,妈妈,要,要。”
“等会儿啊,妈妈这一锅烙的火大一些,烙熟了再给你吃。”
一般来说,留到外面冻着的,也算熟了,但是大多数人都觉得不能直接吃,还是要再拿回来放锅里蒸一下。
如果想吃刚烙出来的,那就火候必须大一些,时间长一点儿,粘的东西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不了,一定要熟透才行。
这一锅火候大了些,两面不止是金黄,颜色更暗了些,透着一股焦香。
锅盖一敞开,几个孩子都馋的不行。于是巧莲赶紧用铲子铲出几个放到盘子里,递给了佳媛。
“去吧,去尝一尝,记得啊,嘉和最多只能吃半个,不能多吃,一定要看住了。”
嘉和脾胃弱,吃多了粘的不消化,再说里面是豆馅儿,胃口不好的人吃了很容易烧心。
可要是不让嘉和吃吧,这孩子看着哥哥姐姐们都吃,肯定很难过,所以巧莲特意嘱咐,只给嘉和吃半个。
佳媛别看才八岁,办事却很稳妥,但凡巧莲嘱咐的事情,都不会错。
于是佳媛直接拿刀切开一个粘火勺,分给嘉和跟嘉俊。
嘉和这孩子吃东西文静又秀气,像个女孩子,半个粘火勺拿在手里能啃半天。
可嘉俊就不一样了,这孩子打小吃东西就狼吞虎咽的,半个粘火勺连三口都不用,人家就吃完咽下去了。
“要。”这小家伙没吃够,还要。
佳媛一看,又切了半个给嘉俊。
她太了解二弟了,就算给他一个,嘉俊也能三两口都塞嘴里,所以还是分开一点一点给,也能控制着嘉俊少吃点儿。
巧莲一边包粘火勺一边看着锅,偶尔抬头看见佳媛糊弄嘉俊,也是忍不住想笑。
这丫头也是一肚子的鬼心眼儿,竟然能想出这个主意来,行,对付嘉俊就得这样,不能让他自己随便,限制一点儿挺好。
巧莲领着孩子们忙了两天,烙出来满满一木头槽子的粘火勺,于是装在木桶里放仓房冻起来,想吃的时候就拿回来蒸了吃。
孩子们都挺喜欢吃粘火勺的,巧莲这下倒是省事了,不用天天贴饼子。
烙完粘火勺,接着就是做豆腐,北方人爱把豆腐放在外面冻上,等着要吃的时候再拿回来化开。
豆腐里面冻的都是小眼儿,不管是跟白菜一起炖,或者是吃火锅下进去,冻豆腐吸收了鲜美的汤汁,味道格外好。
巧莲家黄豆不少,自家又有磨,泡上豆子推出来,自家做两包豆腐。
除了新鲜的吃点儿之外,就全都切成均匀的块儿冻在外面,想吃的时候拿回来缓着就行了。
忙忙活活的就进了腊月,不管日子过得怎么样,到了腊月总要预备一下过年的年货。
今年取消大集,不许百姓私下买卖,一切农副产品都要卖到供销社去,买年货,也得去供销社,。
这样一来,大营乡和县里的供销社可就是人满为患,才进了腊月门,就有不少人排队等着人买东西。
曲维扬就在供销社上班呢,再说还有系统,巧莲家里不缺过年的东西,自然也不去凑热闹。
只偶尔借口去买东西,实际上只是出去转一圈,把系统里的东西光明正大拿出来而已。
几次下来,过年的年货也就预备齐了。
再加上秋天巧莲领着孩子们进山弄的各类干货坚果,这个年自然预备的也极其丰盛。
“妈,我爸这回又出门好几天了吧?咋还不回来啊?”
年前供销社特别忙,曲维扬别说假期休息了,都已经忙的好久没见着影子,孩子们也想爸爸了。
第280章 凤云满月
腊月初十,巧娟家孩子满月,张文广好不容易得了个闺女,自然是万分珍爱,所以满月这天要办满月酒。
巧莲作为小娃的亲姨,满月这样的大日子当然不能错过。
于是一早起来,就收拾了不少东西,吃过早饭便赶车拉着四个孩子,前去大营乡。
来到张家时,张家屋里已经有不少人了,还没进院子就听见有人说笑的声音。
张文广两口子在大营乡人缘儿很好,孩子满月定然不少人过来贺喜,热闹是正常的。
巧莲把骡车停在了外面,拴在树桩子上,然后一手拎着大包小裹的东西,一手抱着嘉和。那边嘉康佳媛扯着嘉俊,一家五口走进了张家院子。
正巧春桃出来倒水,看见了巧娟母子几个,忙笑着走过来接过去嘉和。
“二妹妹来了啊,这么冷的天,快,赶紧进屋吧,嘉和这孩子受不得冻,赶紧去暖和暖和。”
说话间,一行人便进了屋,春桃没敢让孩子们直接进东屋,而是抱着嘉和去了西屋炕。
西屋今天烧的也特别暖和,小嘉和脱了鞋子直接上炕,在热炕头上暖着身子。嘉康佳媛他们也都很懂事,靠着火墙上烤着身上。
巧莲也在火墙跟前儿烤了一会儿,等身上的凉气散了之后,才来到东屋。
东屋里坐了不少人,老韩婶子,还有韩家的儿媳妇,另外还有几个张家的亲戚都在。
众人见到巧莲过来,都笑着跟巧莲打招呼。“哎呦,陈书记来了,快坐。”
虽说已经满月,可巧娟还在炕上半躺着,她肚子上的刀口倒是恢复的不错,不过大家伙都不许她乱动。
老太太的意思,让巧娟最少再坐半个月的月子,等到小年前后再下地活动也不晚。
瞧见妹妹来了,手里还拎着那么多东西,巧娟自然是有些过意不去。
“你看你,拿这么多东西做什么?我住院用的那些都是你给买的,花了不少钱呢,你这又拿。
我家凤云快送给你当闺女吧,你比我这个亲娘花钱都多了。”
“哎呀,那敢情好了,我巴不得多个闺女呢,你看这三个皮小子,都快愁死我了。
姐,你要是这么说,我可真就把凤云抱走了啊,咱家凤云这么俊这么好看,我巴不得多个漂亮闺女呢。”
巧莲顺着姐姐的话,故意开玩笑道。
“想要闺女自己生去,我可舍不得。”巧娟哈哈笑了。她哪里舍得闺女啊,这是她大命换小命换来的,她的命根子,可舍不得给人。
巧莲也笑了,将手里的东西放在了炕上,“姐,这是奶粉,你掺着喂孩子吧,咋地也得将就到五六个月,孩子可以添饭了才行。
你可别给孩子吃什么米汤啊,那玩意儿没营养,不如这奶粉。放心吧,奶粉我供了,可别亏了孩子。”
巧娟是剖腹产,两天多排气了才吃东西,开奶晚了,奶水不太够。
尽管老太太和张文广换着法儿的给巧娟做好吃的,奶水依旧是不算太足,每天至少要添两三顿奶粉才行。
本来巧娟和张文广觉得奶粉太贵,寻思着回家了不行就找人帮忙喂几口,或者添米汤。
是巧莲硬给拦下来了,直接买了好几罐奶粉送来,让老太太看着喂孩子,不许巧娟两口子用米汤来糊弄凤云。
今天过来,巧莲特意又带了几罐,生怕孩子没的吃,有这些添着,总能对付到百天。
“啥时候奶粉不够了,你就让我姐夫去找维扬,让他想办法给买。
这玩意儿是稀罕物,咱抚松一般没有,这个是维扬出门特意捎回来的,最近物资紧缺,很难买呢。”
民国时期有奶粉,都是国外进口,本国不产。
建国以后,还没有跟那些国家建立邦交,更别提进口货物了,其实供销社根本没有奶粉卖。
巧莲为了掩人耳目,只能说是县供销社有的时候没有,是曲维扬从外面带回来的。
巧娟奶水不足,张文广其实也去供销社打听过,的确没有奶粉,所以当时两口子才想着用别的办法,不好总让巧莲花钱。
可巧莲一下子又给拿来这么多,买都买了,也不能让人家给退回去,只能接受巧莲的好意了。
“要不我说凤云给你算了,这孩子真亏了你,等她长大了,我让她好好孝顺她二姨。”
巧娟不好再拒绝,只能很不好意思的收下奶粉。
巧莲又把其他的东西拿出来,这些倒没什么稀奇了,就是给小娃做的几件衣裳。
“人家都说,姑的裙子姨的袄,二姨给你做了好几件袄子,留着给我们凤云穿。
凤云快点儿长大,大了姨给你买裙子穿。”
巧莲把衣裳推到一边,伸手抱过来还在被子里的小凤云,看着包被里眉目清秀皮肤白皙的小娃,满心欢喜。
巧莲做的几件衣裳,用的是印花棉布做面儿,针织线衣的料子做里儿,布料在做之前就已经下水洗过了,所以非常柔软。
而且针脚细密整齐,别看衣裳小,做的却格外细致,让人一看就喜欢。
屋里这些人也都不是傻子,眼尖的很,一下就看出来这衣裳的不同了。
“呦,陈书记,你做的这衣裳,怎么针脚这么细密啊?咱手针能缝出来么?这得多费劲啊?”有人好奇的问了句。
还没等巧莲说话呢,一直坐在炕头没开口的老太太说话了。
“二闺女家有缝纫机,那东西用脚踩,不用手缝,针脚又细密又匀溜,干活还快呢,真是好东西。
你们看,我身上的衣裳,都是二闺女用机器给缝的,格外板正。”
老太太从头上到脚下都是出自巧莲的手,这个时候,自然要替巧莲争个脸面了,。
纫机可不是什么人都能买得起,整个儿大营乡除了曲家这一台,还没听说过谁家有呢。
果然,一听说缝纫机,大家伙都愣了,“哎呀,我可听说了,那玩意儿做衣裳可快了,比咱手缝快好多倍呢,可好了。
就是贵,听说一台机器得一百五六十块钱,太贵了,可买不起。
也就是陈书记家里行,人家曲主任挣的多,这要是换成我们家,打死也舍不得买个机器缝衣裳啊。”众人羡慕不已,忍不住赞叹道。
第281章 美好未来
巧莲一向低调,从没有刻意显摆的意思,没想到亲娘倒是把他家有缝纫机的事情说出来了。
瞧着大家伙这般羡慕的眼神,巧莲也只能笑笑。
“等着咱们的日子都过好了,到时候一家一台缝纫机,婶子嫂子们也都能歇歇,不用成天做针线了。”
“咱大营是好地方,土地肥气候也好,只要咱勤快,一定都能过上好日子。”
这个时候说什么都不太合适,只能说点儿鼓劲儿的话,让大家伙对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
这些人才不会羡慕妒忌,往后再生出别的事端来。
“对,对,这话在理,你看这才建国几年啊?咱的日子不是比以前好太多了么?
现如今国家的政策好,咱老百姓只要肯干,还怕挣不着钱么?
等着咱都挣了钱,别说缝纫机、自行车,咱到时候也买一台收音机回来。”
老韩婶子对巧莲的印象还算不错,今年秋天巧莲升了副书记,回手就把韩家小媳妇提拔起来做了妇女组长。
老韩婶子对巧莲挺感激的,自然要帮着巧莲说话。
“婶子,咱就算买回来收音机也没用,咱乡里没有电啊。”那边,有个小媳妇笑嘻嘻的说道。
“电容易,没有电咱可以发电嘛,咱大营乡守着汤河,在汤河上别了坝,想办法弄了发电机回来,就能发电用了。
这事儿一时半刻还急不得,咱得先挣了钱再说,大家伙都富裕了才有钱建电站,对不?”
巧莲倒是没觉得发电有多难,她听老辈人提起过,六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乡镇就想办法搞水力发电了。
发电只供应大营乡,其实不算啥难事,只是还不到时候,首先得百姓富裕起来了,才能有心思做其他。
要是老百姓还过得苦哈哈,建电站的钱谁出?就算发电了,谁用得起?
巧莲这话说的在理,大家伙连连点头,“对,那就看乡里各位领导了。
要是能想办法带动了大家伙致富,咱往后要啥没有啊?”几个小媳妇笑道。
巧莲与众人聊了一会儿,就起身去厨房帮着春桃忙活了。
今天家里这么多客人呢,巧娟还不能下地张罗,全指着春桃一个人,那哪行啊?
巧莲去厨房帮忙了,其他几个小媳妇一看,也都洗了手过去帮忙。
几个女人嘻嘻哈哈的一起动手做饭,不多时满屋子就全都是食物的香气了。
张文广为了给闺女凤云做满月,昨天特意杀了猪。
如今的政策是,农户自家杀猪,要卖给供销社一半,另一半留着自行处理,但是头蹄下货这些不算在内,供销社不要。
张家昨天杀的猪不小,将近三百斤呢,去了下货和供销社分走的,还剩下一百来斤,另外加头蹄内脏等。
有猪肉猪下货,这满月酒还不容易?所有头蹄下货昨天春桃和老太太就给收拾出来了。
此刻扔锅里酱上,等着熟了切盘,就能预备出好几个菜来。
再来个酸菜血肠大骨头,五花肉白菜冻豆腐,添上其他几样菜,满月酒的菜色齐全又好看。
大冬天的吃两顿饭,所以也不用着急慢慢做,一点半来钟,饭菜全都预备齐全。
于是就在东西屋各自摆了桌子,大家伙欢欢喜喜坐下吃饭。
巧莲和春桃少不得帮着巧娟张罗,招呼大家伙吃饭,那边张文广再三谢过巧莲和春桃,满屋子欢声笑语格外热闹。
要是换做平时,张家这么热闹,陈民生肯定领着媳妇孩子过来,可今天陈家人却没有露面。
当然,大家伙也都听说了巧娟住院的原因,知道陈家这是心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