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年月哪有什么精密仪器,几个人也只能是通过简单的一些手段来做检查判断。最后,一位主任给出了结果,“目前来看,确实有些杂音,初步估计心脏确实有些问题。不过看这孩子的其他方面,应该影响不是太大。主要还是咱们没有什么仪器做检查,无法准确判断是具体的病症。”
  “我的建议呢,是观察,平日里多留心注意,不让孩子剧烈运动,不让他情绪起伏太大。另外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小孩子先天的心脏问题,有一大部分会随着年岁增长自愈,只要保持目前的状态,问题应该不大。”
  听见这话,曲维扬和巧莲都松了口气,要是真能自愈,那可就太好了。不然以国内的医疗水平,一二十年之内,心脏病是根本不能动手术治疗的,那嘉和可怎么办?
  “多谢各位主任,多谢院长,给你们添麻烦了。”打扰了人家一上午,巧莲觉得有点儿过意不去,赶忙向众人道谢。
  “谢就不用了,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是本分。既然孩子没什么大事,曲营长恢复的也不错,你们就可以放心了。等下给你开了药,拿回去给曲营长吃着看看吧,要有信心,其实很多病症最主要的,还是看病人的意志力。”杨院长笑道。


第215章 部队文件
  父子俩人都检查完毕,也没什么大事,于是巧莲拿着药方去划价交款取药,然后一家三口就出了医院。
  这一上午连坐车加检查,不知不觉也就到了中午,早晨起来太早没怎么吃东西,索性先去找地方吃饭。
  临江毕竟地方大,比抚松好多了,国营饭店也不是一两家,随便找了个差不多的进去。
  当然,这年月饭店里的菜也没多少样数,尤其是这个时节,庄户院里都没有什么蔬菜了,饭店能有啥?
  看了一圈没啥吃的,干脆一人要了一碗馄饨。
  别说,这馄饨包的还不错,薄皮大馅味道也不错,关键是给的数量不少。
  不像后世一碗馄饨就飘着几个,现在的人还是满实惠。
  嘉和肯定吃不下一碗,正好匀给曲维扬,巧莲自己吃一碗正正好好。
  下午也没什么事情,三个人慢慢吃着,又管人家要了些温水,吃完饭喝了水,这才离开。
  “还有一个钟头发车,想去哪里转悠转悠么?”
  曲维扬看了看手表,这会儿一点多了,离着发车还有一个来钟头,他们可以在附近逛一逛。
  巧莲摇头,“没啥可逛的,供销社里也就那些东西,咱家里啥都不缺了,去买啥?”
  应该说她系统里都有,就算没有的,年前也都买足了,真没必要再买什么。
  临江这边也没什么公园动物园,至于后世说的江心岛,目前还只是江上的一个小岛,根本就没有开发,想上去都难。
  这年月的人连吃饱饭都勉强,根本没有旅游的意识,所以根本就没什么可以看的景点儿。
  “哪都别去了,今天你出来没架着拐,我怕你走时间长了累的慌,咱们就在车站附近坐着休息,等着到时间坐车回家。”
  曲维扬的腿还没恢复完全呢,再说他们还抱着嘉和,省点儿力气吧,别溜达了。
  曲维扬想想也是,今天走了这一上午,他的左腿还真是有些酸疼。“成,那咱就去等车。”
  于是,一家三口去了车站,买好票之后就在外头等着。
  有个小娃在跟前,时间过的好像就没那么慢了,看着嘉和蹲在那里捅咕东西,也蛮有意思的。
  时间还没到,那边就喊了检票,于是三人赶紧检票上了车,然后就这么坐着车,颠簸着往回走。
  过了大营往抚松的半路上,三口人下了车返回家里。
  老太太一看见闺女和女婿回家了,赶紧就问情况咋样。
  巧莲怕老太太担心,没敢说曲维扬的头部什么情况,只说腿没事了。嘉和也没事,医生说嘉和长大了或许会慢慢好起来。
  听了这话,老太太格外高兴,于是娘两个说说笑笑的做了晚饭,一家人热热闹闹吃完休息。
  曲维扬虽然寄了快信走,可是从抚松到凤城也需要好几天呢,那边再回信,估计怎么也得十天半月的能有消息,所以只能耐心的等着。
  过了正月初十,外头更加暖和,阳坡的雪基本上都化了,只是背阴坡还剩些雪。
  眼瞅着正月快过一半,乡里也忙了,巧莲总不好还不去上班,于是重新回乡里,积压了这么久的工作,还真是挺忙。
  幸好曲维扬在家,老太太也在,巧莲可以晚点儿回家,尽量多处理些事情。
  除了忙工作,还得预备春耕,巧莲答应了给张家和陈家苞米种子,于是抽空找机会从系统里兑换了不少高产的苞米种子。
  然后把自家仓房里拴吊子的苞米也扒了一些,掺了差不多三分之一进去。
  等着张文广和陈民生来取的时候,巧莲按照他们的要求,各家给称了苞米种子,又给了他们一些高产而且生长期短的大豆和高粱种子。
  曲维扬从医院拿的药回来,每天都吃,巧莲也经常会问有没有什么感觉,会不会觉得好些,不过好像效果都一般,没见到特别有用。
  当然,也可能是效果慢,毕竟曲维扬受伤这么久了,脑子里的淤血哪里就那么容易散开?没办法,也只好耐心的等了。
  曲维扬和巧莲从临江回来,老太太就说要走。
  可这马上要到元宵节了,巧莲哪能让老太太这时候走啊?就想留老太太在家里过了元宵节再说。
  “娘,咱今天炸元宵吃吧,正好刚从县里买了元宵回来,我瞧着挺好的,炸两盘子咱们吃。”
  巧莲找了借口出去,带回来几斤元宵,正好正月十五了,就想炸点儿过节吃。
  “炸什么啊?多浪费油?我看还是煮着吃吧,过日子得节省。”老太太在屋里念叨。
  “没事儿,过年炸丸子的油还在呢,用不上多少,元宵还是炸着吃香。”巧莲没听老太太的话,直接找了油倒进锅里,开始炸元宵。
  锅里油刚热,元宵还没等放进去呢,就听见外头一阵狗咬。
  巧莲赶忙出去查看,结果就见到乡里的武装组的组长在大门外,“彭组长,你怎么来我家了?有事?”
  巧莲在乡里工作过,跟乡里这些干部都认识。
  武装组,是县武装部在各个乡镇的下属机构,也称武装委员会,是专门管理军人和兵役相关事宜的单位。
  巧莲一下子明白过来,很可能人家是来找曲维扬的。“找我们家孩子爹?”
  大门外的彭组长点点头,“是这样,曲营长所在军区领导发来公文,发到了县武装部,正好我去开会,就帮着带了回来。”
  彭组长晃了下手中的文件夹,那里面就是部队发过来的公文。
  巧莲一听是部队的公文,心里七上八下,这是部队接到了曲维扬的信,下来指示了?通过武装部走公文,弄不好就真是同意复原转业。
  “彭组长请进来吧,这些事情我不太懂,维扬在家呢,你把公文给他吧。”不管内容是什么,她都没办法干涉,还是交给曲维扬吧。
  彭组长也看出来了巧莲的脸色不太好,当即微微叹了口气,然后跟着巧莲迈步进了曲家院子。
  有巧莲看着,阿黄阿灰倒是没叫唤,彭组长直接进了屋子。
  “曲营长,我是咱乡武装组的,这里有你一份公文,是部队专门给你的,你签收一下吧。”
  曲维扬在屋里已经听见了外面的对话,这时赶忙接过了文件夹,打开里面的文件。


第216章 启程出发
  文件里面的确是凤城军区那边的命令,但上面什么也没提,只说曲维扬如果身体恢复的差不多,就尽量早点儿归队。
  曲维扬也有点儿闹不清楚,这是个什么意思。
  “彭组长,谢谢你啊,还特意跑一趟给送来。多谢多谢。”曲维扬收下了公文,向彭组长表达谢意。
  “曲营长太客气了,我也正好是顺路带回来,不然就得麻烦县里的同志来送了。既然曲营长已经收到公文,那我就回去了。”
  彭组长很有眼色,并没有打听公文内容,而是直接告辞。
  “别啊,彭组长大老远跑一趟,哪能连坐都不坐一下就走?咋地也得坐一会儿,我这就收拾炒两个菜,晚饭在这儿吃。”
  巧莲这话自然是客套,她和彭组长不熟,人家没有留下来吃饭的道理。
  彭组长赶紧摆手,“不了不了,我早晨去县里开会,这是刚回来还没回家呢,家里也都在等着,就不再你这打扰了。
  陈主任,我先走了,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彭组长要走,巧莲只能出来相送,于是送出门外,看着彭组长走了,巧莲这才转身回屋。
  “维扬,部队的文件里说什么了?是不是同意让你转业?”巧莲没敢大声说,怕老太太知道。
  曲维扬摇头,“没有,只说是让我早点儿归队。”曲维扬也有点儿闹不清楚,这是怎么个意思。
  巧莲却松了口气,或许,部队那边是不同意呢?“那你打算什么时候走?你的身体能行么?”
  “上面没说具体时间,应该是宽容性很大。”如果有紧急事件,都会表明具体归队日期,限期内必须归队。
  这个没说具体日期,就是让曲维扬抓紧安排尽早回去,毕竟曲维扬养伤呢,按正理还得再养小半年才行。
  “媳妇,我是这么想的,部队在凤城,离着咱老家宽甸不远,不如你领着孩子都跟我一起走吧,咱们顺路回老家看看。
  嘉俊嘉和都这么大了,该回去一趟。”
  曲维扬离家多年,前次回乡得知媳妇不在,立即就过来找人,也没能跟亲戚朋友的聚聚,他一直都惦记着回老家看看呢。
  人都是这样,不管在外面混的好坏,心里都会惦记着家乡。石家沟再穷再不好,曲维扬也在那长大的,对家乡终归是有感情。
  巧莲明白这一点,于是就笑了,“行啊,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要是我们都陪你回去的话,那我得找韩书记还有冯校长请假,孩子们离着开学也不远了,咱这出去一趟少说也得十来天,还是提前请假吧。”
  正月十五,阳历二月十八号,离着孩子们开学可就很近了。
  这一趟出门,不知道部队那边什么意思,啥时候回来不确定,估计要耽误孩子们开学,所以还是提前请假吧。
  曲维扬与巧莲商议决定,正月十七从家里走,先回宽甸老家看看,然后再到凤城。
  到了那边看部队怎么安排,要是同意曲维扬转业,那他们就一家子回来,要是不同意,那就曲维扬留下,巧莲领着孩子回来。
  领着四个孩子出门,尤其是这个季节,要预备很多东西,非常麻烦,于是两口子赶紧收拾准备。
  巧莲把他们要出门的事情告诉老太太,问老太太的意思,看看她是要回陈家还是在这边。
  老太太一想,回陈家也没什么事情,成天看着王氏还觉得烦心,倒不如留在这边,帮着闺女看家算了。
  这边清闲,家里吃喝什么都不缺,挺好的,于是决定留下。
  老太太留下,巧莲也松口气,不然的话,她还得拜托赵家帮忙照看。
  于是巧莲给家里备下了许多吃的,接着又去了大营乡,先是找了冯校长,给两个孩子请假。
  学校三月一号开学嘉康佳媛应该回学校上课的,他们要出门,当然得请假。
  冯校长人很好,直接就答应了,并且让巧莲放心,如果孩子落下课程跟不上,到时候他帮着补。
  俩孩子的功课,巧莲其实并不担心,这年月孩子的课程不算多么难。
  嘉康佳媛这段时间在家里也没耽误了学习,二年级课程基本上已经学习结束,应该落不下。
  可不管怎么样,还是要谢谢人家冯校长的好意。
  冯校长这边请了假,巧莲又去了韩书记那里,她这刚回来上班几天,又要耽误,觉得挺不好意思。
  韩书记倒是很体谅,没说别的,只让巧莲路上多注意,什么时候回来再回乡里上班就行。
  家里一切都安顿妥当,正月十七这天早晨,曲维扬和巧莲就领着孩子们到了距离家二里地之外的一个岔路口等车。
  没过多久,就见到一辆汽车从远处过来,曲维扬赶忙招手,汽车停下来,曲维扬和巧莲抱着孩子上了车。
  巧莲抱着嘉和,曲维扬抱着嘉俊,俩人背后还背着大背囊。
  嘉康和佳媛好歹大了一些,不太用大人分心照料,俩人背着小背包紧跟在爸妈身后。
  车里人多,也顾不上那些了,随便找了地方赶紧坐下。
  幸好距离不是特别远,路上用了两个来钟头就到了,曲维扬和巧莲抱住了俩娃,将就忍着不等嘉俊嘉和哭闹,也就到地方了。
  到了临江下车,还不到九点,巧莲赶紧去车站打听,下午还有从临江往通化的车。
  于是一家人找了地方吃饭休息,下午一点又坐了车往通化赶。
  到通化找了招待所住下,晚间随便吃了口,第二天早晨依旧坐车往宽甸走,等着到宽甸城时,已经是下午了。
  坐了大半天的车,孩子们都蔫蔫儿的,巧莲哪里还顾得上去逛街?赶紧找了招待所住下。
  “维扬,我想去见见钟书记,之前钟书记对咱家挺照顾的,还给了我十块钱呢。
  他如今调到了县政府,还给我留了地址,咱既然来了,应该过去看望人家。
  等会儿孩子们稍微缓缓劲儿,咱出去买点儿东西,去钟书记家里拜访一下吧。”
  巧莲一直记着钟书记的情分呢,既然路过,不去看看不好,让人知道了,肯定得说她忘恩负义。
  曲维扬听说过陈家和钟书记的渊源,也知道钟书记当初对巧莲十分照顾,自然是不反对。
  “好啊,那等会儿咱们就过去拜访人家一下,毕竟钟书记对你不错。”


第217章 钟书记
  一家人在招待所里休息了下,孩子们吃了点儿零食喝了点水,精神恢复了一些。
  然后一家人从招待所出来,跟人家打听了供销社的位置。
  趁着供销社还没下班,买了二斤点心、两个肉罐头,又买了一包好茶叶,这些东西加起来也花了不少钱。
  不过巧莲并不心疼,当初人家钟书记给了她钱,这人情必须得还。
  钟书记在县政府上班,如今这年月大多数公职人员都是住着国家分配的公房,一般都是建国后没收的那些旧社会贪官富商的宅子。
  巧莲按照地址一路打听,还真是找到了地方,就在县城东边的一处小院子,看起来地方不大,收拾的倒是利落整洁很规矩。
  曲维扬刚想上前去敲门,忽然听见身后有人说话,“你们是谁啊?来找这家人有事?”
  巧莲一听这声音,立时认出来了,正是钟书记,于是赶忙回头。
  就见到身后不远处走过来的那个人,可不正是钟书记怎么?
  “钟书记,我是陈巧莲啊,我们一家子要回石家沟去,今天路过县城,特意来拜访您。”
  巧莲赶忙将头上的围巾摘了,露出脸来,笑道。
  “呦,原来是巧莲啊,你们这是回老家来探亲的?这是你家孩子?啥时候结婚的?咋也不给我来个信儿啊。”
  钟书记离开青山沟乡已经很久了,并不知道巧莲的丈夫没死回来寻亲的事情。
  见到巧莲身边一个身材高大身穿军装的男人,俩人还都抱着小娃,就以为是巧莲去了抚松那边之后,又嫁了人。
  巧莲听出钟书记的意思了,只是在外面不好详细解释,于是也就没说什么,跟着钟书记进了院子。
  一进门,钟书记就大声说道,“翠英啊,快来,咱家来客人了。”
  屋里走出来一个女人,看起来也就三十几岁的模样,也是留着短头发,棉袄外面套了件青灰色的列宁装,看上去利落干练。
  “翰轩,是什么人来了?你这么高兴啊。”女人含笑的问道。
  翰轩,自然是钟书记的名字。
  当年钟书记家里也是书香之家,要不是世道不好受了奸人陷害致使家道败落,钟翰轩也不至于落草为寇成了胡子。
  钟翰轩自幼读书通晓文墨,不管是在绺子还是参加了抗联,都负责钱粮等工作,所以解放后从政,而没有任军职。
  “就是以前我跟你提过的,老朋友陈明德家的闺女,巧莲。
  这丫头前两年不是搬到抚松了么?这次回乡来探亲路过咱县城,还特意来看看我呢。
  家里有啥吃的没有?赶紧张罗点儿,晚间留他们在家吃顿饭。”
  钟书记特别高兴,喊着让媳妇预备饭菜留人吃饭。
  “不用了不用了,钟书记您别忙了,我们就是过来坐坐,看看您,不在这儿吃了。”巧莲哪能真让人家去预备饭菜啊,赶忙拦着。
  “叫六叔就行了,别叫书记,我现在不是青山沟的书记了。
  我和你爹也是八拜结交的兄弟,我行六,你叫我六叔就好。
  来你六叔家里了,还不留下吃顿饭,你这不是打六叔的脸么?”钟书记笑着摆摆手,让巧莲一家子进屋。
  钟家住的小院可不是农家院的房子,人家这可是正经的小四合院,正房里专门有客厅。
  巧莲一家人跟着钟翰轩进了客厅坐下,钟翰轩的媳妇赶紧倒了茶水,然后就去厨房张罗饭菜了。
  “六叔,这是孩子们的爸爸,曲维扬,他当年离家是去参军了,前年才回来找到我们。”
  众人都坐下后,巧莲发现钟翰轩打量了曲维扬几眼,当时明白过来,赶忙解释。
  “他去年在外面打仗受了伤,回国来养伤,部队前几天来了信,让他归队,正好我们娘几个也跟着,顺路回老家看看。”
  简简单单几句话,算是对曲维扬的出现有个解释。巧莲没有提曲维扬想要转业的事,他们跟钟翰轩的交情还没到那个程度。
  钟翰轩一听这话,倒是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闹了半天是个误会。
  你看我,刚才还想问你,是不是又改嫁了呢。
  好,好啊,这可是皆大欢喜,一家子团圆和和美美的,多好。”
  “嗯,在部队里是营级干部吧?不错,不错,这么年轻就是营级干部了,前途无量啊。
  巧莲,你这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好,好,不错。”
  钟翰轩可不是巧莲,从曲维扬的军装制式上一眼就看出了曲维扬的级别。
  “等会儿等会儿。”钟翰轩好像是想起了什么,微微皱了皱眉头。
  “曲维扬,你是叫这个名字吧?去年负伤回国养伤?你就是去年十一月那场战役,整个团只剩一人的战斗英雄?”
  钟翰轩刚才就觉得曲维扬这个名字熟悉,开始还没明白过来呢,这会儿终于想起来了,眼前的人不就是他过年时听说的那个么?
  曲维扬和巧莲都有些吃惊,抚松离着宽甸这么远,曲维扬的事情怎么可能传到这边来?
  “六叔,您怎么知道的?”巧莲没忍住问了句。
  钟翰轩神秘一笑,“你别问我怎么知道的,你就告诉我,我刚刚说的对不对?”
  钟翰轩是什么人?老抗联老同志了,虽然不在军界,可关系却很深,这点儿事情他能不知道?
  曲维扬点点头,“战斗英雄算不上,就是侥幸还活着而已。一想起那么多牺牲的战友,维扬总觉得于心有愧。”
  提起这个话题,曲维扬不免又想到了那一场惨烈的战役,心情有些低落。
  钟翰轩看出曲维扬心情不好,赶忙相劝,“能在那样惨烈的战役中幸存,本身就说明了你的实力。
  你也不需要觉得愧疚,你对得起国家的培养,对得起百姓的期望,以后尽职尽责工作,也算是代替同袍们为祖国做贡献了。”
  “人不能总沉浸在过去的悲伤里,要打起精神来,为新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做贡献,这样,你战友们的牺牲,才值得。”
  钟翰轩不愧是从政的人,安慰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都带着鼓舞人的力量。
  曲维扬点点头,“是,六叔说的对,我就是有些伤感。”
  尤其在他动了念头想要转业之后,再想起那些战友,总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第218章 重回青山沟
  钟翰轩含笑点头,对曲维扬这般很是满意,“瞧你们这样子,在抚松那边日子过得挺好吧?
  当初你执意要走,看起来这一步是走对了,瞧你们一家这么幸福的样子,我也放心了。”
  钟翰轩对巧莲很欣赏,这不仅仅因为巧莲是故人的闺女,更是因为巧莲本身所展现出来的能力。
  钟翰轩知道,以巧莲的本事,不管在哪里,都能过得不错。
  “对了,你娘和你哥他们都怎么样?当时你在信里只简单说了说,具体什么情况,你跟我说一下。”
  钟翰轩还是不死心,想打听一下陈家的情况。
  巧莲也没瞒着,就把当时老太太那一番话复述了一遍,又说了说陈家人现在的情况。
  “我娘死活不同意,她脾气很倔,谁劝都没用。这事儿我做不得主。”
  那个时候陈俏俏才来到这个世界,对这个年月很多事情没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很不赞同老太太的做法,觉得没能立功有些遗憾。
  可是她在这个年月里生活了几年之后,想法也渐渐改变了。
  或许不立功也是件好事情,谁知道日后会不会还有别的麻烦?
  如今陈家也算不错,陈民生安安稳稳种地,陈民安陈民丰当了工人,只要他们踏踏实实的干活工作,日子不会过的太差。
  就算是当初同意立功,基本上也就现在这样了吧,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反倒不如现在这样踏实。
  “嗯,这事不怨你,你是出嫁的闺女,不能左右娘家的事情。
  行啊,我听你说三个哥哥也都过得不错,你娘如今也算安享晚年了,挺好的。
  那就这样儿吧,立功的事情也就不用再提了。”
  时过境迁,钟翰轩也不愿意再去追究什么,陈家人既然不乐意,现在这样也挺好。
  钟翰轩对巧莲一家的印象都不错,尤其是看见嘉俊这个小胖娃的时候,更是喜欢的很,扯着小胖娃到身边,塞了糖果给他吃。
  “这两个也是双胞胎?长得倒是不太像,这个虎头虎脑,那个斯斯文文,你倒是好福气,养了几个好孩子呢。”
  钟翰轩参加抗联多年,直到东北解放之后,才娶了媳妇。
  不过他年纪大了,当年爬冰卧雪的打仗,伤了身体,这些年一直没能有孩子,所以见了小娃格外喜欢。
  “是,这俩也是一对双儿,六叔怀里的是老二嘉俊,这是老三嘉和。
  嘉和生出来的时候小,不会哭,差点儿就没养活,体格也不如嘉俊,到现在才刚刚学着会走,所以看着就斯文些。
  嘉俊皮,特别淘气,不等一周岁就走的很溜了,特别能闹腾。”提起自家俩儿子来,巧莲也是满面笑容。
  “嘉俊、嘉和,叫爷爷。”巧莲指着钟翰轩,让俩娃喊爷爷。
  嘉俊嘉和这俩娃倒是也不怕生,瞅着钟翰轩就裂开嘴笑。
  小嘉和率先开口,清清楚楚的叫了一声爷爷,小嘉俊一听也不甘示弱,跟着叫了一声。
  可把钟翰轩给美坏了,抱过去嘉和,将俩娃都放在腿上,挨个儿亲了亲小娃肉呼呼的脸蛋,“真乖,都是好孩子。”
  “真好,一对龙凤胎,这又一对儿子,真是好福气,让人羡慕啊。”
  钟翰轩看着活泼可爱的小娃,羡慕不已,一边搂着俩娃,一边跟曲维扬聊天。
  钟翰轩对曲维扬印象不错,曲维扬也觉得这位种六叔和气可亲,很对脾气,于是俩人聊了不少。
  钟翰轩不停的打听曲维扬在外作战的事情,在不涉及到军事机密的情况下,曲维扬讲了一些战斗的经历,听的钟翰轩心驰神往感慨不已。
  俩人越聊越投机,已经忘了时间,那边钟翰轩的妻子已经做好了饭菜,钟翰轩一意挽留,最终曲家人留下来吃了晚饭。
  晚饭过后,又聊了一会儿,巧莲看着时间真的不早了,这才告辞离开了钟家。
  一家人出了钟家,便直接返回招待所休息了。
  幸亏要了间大点儿的屋子,一家六口住着还算宽松,路上坐车很辛苦,孩子们都累了,晚间也没闹腾,很快就全都睡着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清早起来吃了早饭退了房间,一家人又坐上了往青山沟走的汽车。
  颠了两个来小时之后,总算到了青山沟乡。一家人下了汽车,步行往营匡子村走。
  嘉俊自己会走了,这小子闲不住,不肯让人抱,也不让人领,非得自己走。
  倒是嘉和才刚刚会走,所以曲维扬和巧莲或是抱一会儿,或是领着走一小段路。
  青山沟比抚松暖和不少,基本上要差半个月的节气,这边背阴坡的积雪已经化的差不多了。
  天气很好,春日的暖阳照在身上暖融融的,孩子们都解下了围巾摘了帽子,沿着石板路奔跑。
  “嘉康,你慢点儿,注意弟弟,他还小呢,跑不动,别摔着了。”
  巧莲见到嘉康和佳媛在前面撒欢,小嘉俊倒腾着两条小短腿儿在后面跟不上,赶忙开口喊了一声。
  佳媛停了下来,伸手扯着嘉俊肉呼呼的小手,领着嘉俊慢慢往前走。
  曲维扬的腿好的差不多了,已经不用拐杖,一手领着嘉和,后面背着大背囊,含笑的看着几个孩子,无限满足。
  “媳妇,谢谢你,给我生了这几个可爱的娃。”曲维扬扭头看向巧莲,黝黑的眸子里尽是深情。
  巧莲瞪他,“谁说这是给你生的?这分明是给我自己生的好么?”说完,巧莲自己就笑了。
  “谢什么,这是我们俩的孩子,我们两个生命的延续,我今生没有别的想头,就盼着孩子们都平平安安长大,成家立业就好。”
  前世陈俏俏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温暖的家,一个知冷知热的丈夫,两个可爱懂事的孩子。
  如今愿望已经超额完成,巧莲满意极了,她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能够一直这样幸福美满的过下去。
  “那你就不想着跟我白头到老么?”曲维扬看了巧莲一眼,轻声问道。
  “不要,你白头就行了,我不想老。”巧莲朝着曲维扬做了个鬼脸,故意说道。
  曲维扬愣了下,然后才回过味来,只能摇头苦笑。
  “好,好,我白头就行了,你一直都这么年轻美丽,是我最美的小媳妇,这总成了吧?”


第219章 路遇故人
  青山沟乡离着营匡子村虽然不近,可他们不着急赶路,走的不快。
  三月里阳光明媚,小雅河早已经冰雪消融,河水匆匆流淌,河边朝阳的柳树已经吐出新绿,林子里时不时有鸟儿鸣叫。
  孩子们喜欢这样的好天气,谁也不喊累,就连小嘉俊也是一直跟着哥哥姐姐走没有停下。
  不过巧莲心疼孩子,怕嘉俊走太多累坏了腿,还是半路上抱着儿子走了一段,后来小嘉俊不乐意,非得下地走,这才又放下。
  一路上说说笑笑的走着,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到了营匡子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