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你们想去哪里玩儿都行,反正记着别往河边去就行了。
今天风林风华都在这边,估计风荣一个人也孤单,去找他玩儿吧,中午记得回来吃饭就行。”
第151章 商议分家
嘉康佳媛跟着风林风华高高兴兴出去玩了,陈家的孩子也都被撵了出去,此刻东屋里只剩下陈家众人。
老太太看了看对面炕上坐着的陈民生三个,咳嗽了一声,三兄弟立马打起精神来,看向老太太。
“今天把你们都聚起来,主要就是商议分家的事情。
原本我的意思,老二老三去上班,媳妇和孩子都留在家里。
一则是你们都搬过去,房子不一定能解决,吃住都是问题,老二老三能吃食堂,可你们的媳妇和孩子呢?”
“第二,咱家这是十多亩地啊,就留下你大哥两口子在家种地太累了。
老二老三媳妇留下来,到了农忙时候都能下地干活,大家伙也都能轻省些,打了粮食,你们三家分就是了。”
老太太原本打算的挺好,俩儿子出去工作挣钱,儿媳妇和孙子留在家里干活。
虽说这庄户院里挣不到大钱,可毕竟是不愁吃喝啊,粮食菜蔬都不用买,自家地里就有。
这要是去了煤矿或者厂子,那边哪有这条件?到时候一口吃的都得去买,看着工资不少,可实际上花销也大啊。
老二家的小闺女万珍才三岁,老二媳妇要照顾孩子不能去找活干,老三家的万喜四岁,基本上也差不多,跟着过去就全都是累赘,帮不上什么。
但是留在家里,老太太可以帮忙看着孩子,刘氏跟周氏就能腾出手来,农忙的时候下地干活。
陈家这可是十几亩地呢,侍弄好了一年能打不少粮。
外头有俩儿子挣工资,家里还有这么十几亩地的出产,眼见着万福万禄也快长大能顶用了,这是多好的日子?
可这些败家玩意儿就是不肯,各自有各自的算计,成天闹腾着分家,差点儿耽误了地里的庄稼。
老太太算是看透了,也心凉了,没办法才同意分家。
“不过你们都不同意,非得要拖家带口的过去上班,这也闹腾了小半年。
我岁数大了实在是跟你们折腾不起,既然你们非得要分家,那就分吧。”老太太长叹一声,无可奈何的说道。
“你们要分那咱今天就分,但是怎么分,得听我的。你们要是不同意,那这个家就别分了。”
老太太可不是一般人,当家做主这么多年了,威信还是有的,她说话就算。
“娘,你说啥我们都听,不管你怎么分,我们都没二话。”陈民生率先开口,俩弟弟也都跟着说道。
老太太点点头,“行,既然你们这么说了,那就听听我的意思。
第一个,分家了我跟着老大过,我在乡下呆一辈子习惯了,住不惯城里,我哪也不去,就在家里住。
既然我跟着老大过了,那家里的房子和地,就得全都留给老大,这是他伺候我奉养我应该得的,你们不许争。”
陈家这房子是他们搬过来之后自己盖的,三间房子十分周正,当然了,土坯房也不值多少钱,这东西谁也不能掰走一块,留下是应当的。
至于土地,如今土地全都划归国有了,百姓手里只有使用权,按说像陈家这样分家,陈民安和陈民丰去当工人的,就应该把他们名下的地归还给国家和集体。
当然,这刚刚土改完事不到一年,各家各户都分了地,暂时不会再重新分配,所以陈家的地暂时不用还。
以后要真是政策有什么变动,到时候再说,反正土地带不走,也只能留下。
老太太跟着陈民生过日子,奉养老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房子和地作为奉养老人的好处,没什么不对。
“今年秋天收的粮食,按人口分三份儿,毕竟老大这边万福万禄都大了,还有我的口粮,不能按户头分。
这几天你们就抓紧时间把粮食都归拢出来,该分的全分了,老二老三到外面去上班,也是要吃饭,不能饿肚子。”
“再有就是家里的钱,这些年家里确实攒了点儿钱,没有太多,还剩下三百块,你们一家分一百。
老二老三拿着到外边安家落户用,老大这一份,留着给万福万禄娶媳妇,千万别狂花了。”老太太半点儿不糊涂,怎么分配说的一清二楚。
“还有过日子的家什,你俩往后都是工人,不种地了,那些铁锹镐头什么的就不给你们。
家里的锅灶碗盘筷子这些,你们一家一套带走,你们自己的行李衣服也带走,到外面安家,不用再置办这些了。”
“最后,就是我手里还有点儿东西,我猜着你们心里也都有数,我也不用瞒着了。
当年陈家也是出了名的大户人家,你爹那么有本事,攒了些家底儿。
可惜你爹没了之后,咱家的地卖了大半,好多东西也都卖了,我手里剩下点儿也不多。”
“这些就是我手里还剩的东西了,都在这儿呢。”老太太起身,从箱子里面捧出来一个紫檀木雕花的匣子,匣子上挂着一个小锁头。
老太太掏出钥匙来,把匣子打开,露出里面一匣子的东西。
有几锭银元宝,几块银元,另外还有一点儿金银首饰,倒是不多,可也够让人吃惊了。
当初陈家兴旺时,巧娟和巧莲姐妹都还小,没有太多的印象。
等着父亲出事,家里就像天塌下来一样,老太太性情大变,手里的东西捂得严严实实一点儿不透,姐妹俩根本就不知道家里有什么。
此时一看那匣子,姐妹俩倒是吓一跳,原来家里还有这些东西呢,这么多年了,可从来没见着母亲拿出来过。
既然家里还有家底儿,为啥当初非得把她们给卖了?姐妹俩心中同时浮起些许怒气。
陈家不是养不起她们,却为了省那点儿口粮,为了聘礼,硬生生的就把她们姐妹给嫁出去,真是让人伤心。
俩人刚想开口,那头老太太又说话了,“这些东西藏了好多年,我一直放着怕外人知道,也幸亏咱家搬这边来了,不然这点儿东西也不一定能保住。
如今既然你们要分,那就都分了吧。银锭子和银元,你们兄弟三个分了,剩下的首饰,我要留给三个丫头。”
这话一出,满屋子的人都愣了,那些首饰没多少,除了俩金戒指一对儿金耳环之外,就是几根银簪子一对儿银镯子。
现在看来倒是不值多少钱,可老太太怎么会想起来要分给闺女呢?
第152章 争吵
王氏三个虽然在厨房里忙活着烧火做饭,可一个个都竖着耳朵在听动静呢,东屋说什么,这三个媳妇全都听得真切。
老太太前面说的那些,三个儿媳妇虽然有的地方也觉得不公平,可还都没说什么。
直到听见老太太说,要把首饰给三个闺女,这三个儿媳妇可就不干了。
妯娌三个也不管做不做饭了,擦了手就进东屋来,往老太太跟前凑,目光自然是死死的盯着老太太面前的匣子,非得要看清里面有多少东西不可。
“娘,这些东西不对吧?我记得娘还有一对儿赤金龙凤镯、一对儿赤金麻花镯,另外还有两根金簪子呢,咋都不见了?”
王氏这笨蛋一时激动,直接就喊了句,这话一说出来,她自己先后悔了。
老太太往后是跟着他家过呢,手里有多少东西,到时候还不都是她的么?这下一喊出来,俩妯娌也知道了,往后可怎么再昧下。
“那个,好像是我记错了,我那时候小,只见过娘戴一两回,可能是记得不准。”王氏想到这一层,又讪讪的解释道。
王氏来陈家比较早,七岁就进了陈家门,那时候陈家还没有没落,日子挺红火的。
老太太那也是穿金戴银,王氏自然记得很清楚,哪里会记错?此刻这般描补,反倒是欲盖弥彰。
王氏这么一说话,满屋子的人脸色都不怎么好看,陈家老太太狠狠地瞪了王氏两眼。
“你说的那些都多少年了?你刚来咱家的时候确实有,还不止那些呢。
后来你爹出事,鬼子伪军来咱家抄了好几回家,好东西早就让他们给抄走了,这些东西不起眼,我费了不少心思藏地里才留下的。”
“那年大丫头在抚松出事,我在抚松五个月,带的路费不够了,连着往家里打了五封电报家里都没有回信。
当时没办法,把最后一只金镯子也给卖了。即便是那样,钱也不够用,最后只能给人干活挣房钱,出去要饭不饿肚子。”
“咱家这些年经历了多少事情?能留下这点儿家底就不错了,你们还想咋地?
就这些了,爱要不要,不要我全都自己留着。”陈老太太的态度十分强硬,瞪了三个儿媳妇几眼,又看了看三个儿子。
陈民生三个人一直都在留意老太太的表情呢,见到亲娘看过来,当即就明白了,这是让他们管管各自的媳妇。
于是三人咳嗽一声,“咱娘说什么你们就听着,还有你们说话的份儿?”陈民生有些不高兴的说了句。
要是平常,丈夫发话了,王氏几个肯定麻溜的出去干活,可眼下涉及到自身的利益,三个媳妇哪里肯就此离开?
“大哥,话可不是这么说啊,合着咱娘往后跟你们一起过,你们巴不得咱娘多藏点儿东西呢。”刘氏撇着嘴尖声道。
“再说了,就算这些是全部的家当,也该咱们三家分才是啊,为啥要分给大妹妹她们?
都是出了门子的闺女,凭啥来分咱家的东西?别说是这些金银首饰了,就是一根针一根线,她们也不该拿。”周氏那边也忍不住开口了。
巧莲姐妹俩本来就有些生气呢,再听见嫂子们这么说,俩人可真就是忍不住了。
“出门子的闺女怎么了?出了门子也是老陈家的闺女,凭什么就不能要家里的东西?
当初我们出嫁的时候,婆家都给了不少聘礼呢,家里陪送什么了?
哦,你们吃的喝的都是我们姐妹的聘礼,把我们姐妹买了让你们过好日子,现在反倒说我们跟陈家没关系了?”巧莲那脾气多火爆啊,当时就炸了。
“就是,你们忘了当初投奔过来,我帮了你们多少?这回一张嘴说跟我没关系?
早说跟我没关系,我才不管你们能不能站住脚呢,爱哪里去哪里去。
别以为你们这要去当工人了就翘起尾巴来,工人有什么了不起?你们以为那上班是去坐着喝茶水呢?那得是下矿里挖煤,真当什么好事情呢。”
巧娟那头也不乐意了,冲着嫂子们就吵吵了起来。
俩闺女这么一吵吵,老太太的脸色越发难看。
当年不管不顾的就把闺女那么嫁出去,也是她心里的一个结,可是当着一家人的面儿这么喊,老太太的面子挂不住。
“都给我闭嘴,今天是我说的算,你们要吵,等着我死了那天你们爱怎么吵我都不管。”老太太发火了。
陈老太太还是很有些威严的,她这一发火,大家都不好再说话了,只是各自怒气不减,怒瞪着对方。
“我说了,这个家是我做主,我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不用你们管。
东西是我的,跟你们三个败家玩意儿没关,还用不着你们替我当家。”老太太瞪了三个媳妇几眼,没个好气的说着。
“还有你俩,也别拿着当初没给你们嫁妆的事情总说。
养闺女就是赔钱货,谁家养了闺女,不是指望着嫁人的时候多要些聘礼?
谁家养了十几年的闺女,就平白无故送给旁人家?我养了你们十五年呢,那些聘礼够不够粮食钱?”
老太太生气了,脸上不再有笑容,也瞪了巧莲姐妹两眼。
“别搁那成天惦记这点儿事,要不是我老早就把你嫁到抚松来,你早就让咱村那几个狗东西的汉奸,给鬼子送去玩了。
你以为我为啥那么着急把你嫁出去?你以为我就不想留你多在家几年?
你也不看看你那模样,能留得住么?那都是招灾惹祸的根苗。
你爹已经惹了不少祸了,咱家不能再出事,不赶紧打发你走,真出事了,不光你一个人没好下场,一家子都得折进去。”
老太太这话,是冲着巧娟说的,这也是她藏在心里多少年的秘密了。
当年陈家出事,村子里不知道多少人都等着落井下石呢。
尤其那几个汉奸狗腿子,早就盯上了巧娟,要不是老太太动作快,巧娟还不定落个什么下场。
巧娟一听这话,当时就傻眼了,“啥?娘你说的啥?我怎么听不明白啊。”
她一直都以为,家里是不想养着她浪费米粮,所以才急火火的就把她嫁出去了,这么多年了,才知道背后还有这么一段儿?
“你以为,那时候我往家里打电报,为啥五封电报你大哥他们一封都没见过?还不是有人从中间捣鬼,那是记恨咱家呢。”
第153章 分东西
陈老太太突然说出当年的缘故来,倒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巧莲也很是惊讶,她没想到,原来大姐出嫁,背后竟然还有这么一段。
难怪当年爹出事没多久,娘就一封信一封信的催着葛家人过来娶亲。
毕竟当年陈家和葛家就是口头上有那么个约定,完全可以不认的。原来,最主要的原因在这里啊。
老太太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葛家那小子不行,结果姐姐脱了虎口又进了狼窝。
不过说起来,也算是因祸得福了,要是不来抚松这边,姐姐哪能跟了姐夫,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当时要是留在青山沟,保不齐早就被祸害了。
那也不对啊,大姐出嫁可以说是为了躲避鬼子汉奸,那她呢?
她出嫁那时候,鬼子已经投降撤退了啊,她不也是十五就嫁出去了么?
巧莲心里有些怀疑母亲的话,觉得她们老娘这是在耍心眼儿糊弄人呢。
还没等巧莲说什么,老太太扭头又看向巧莲,“你也别寻思了,曲家那亲事不好啊?
当时曲家家境不错,曲维扬还上过学念过书,长的更是一表人才,出了名的能干有本事。
那么好的亲事给你说了你还觉得委屈?那时候你以为就太平了?
一样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咱家盯着你呢,就你这没心没肺成天只知道上山下河的,你知道什么?”
巧莲终于知道,她和姐姐这嘴茬子究竟随谁了?她们的亲娘啊。亲娘这嘴茬子多溜啊,怼人怼的多狠啊。
得了,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谁也没法再追究当年的事情,还说那么多干啥?
“娘说啥就是啥呗,反正那时候我年纪小,啥都不知道。”巧莲小声嘟囔着。
老太太训了俩闺女一回,好像心里舒服点儿了,这才重新说起分家的事情。
“就这么几件首饰了,这都是我自己的东西,我想给谁都行。
大丫头,给你一个金戒指一根银簪子,二丫头,你也一个金戒指再给你根凤头钗,剩下的一对儿耳环和那个银镯子给老三。
就这么点儿东西,留着给你们当念想儿,也算是补偿你们没嫁妆了。”
老太太不由分说把东西就这么分了,直接塞到了巧娟姐妹的手里头,根本不管那边王氏几个眼珠子都快凸出来的模样。
在老太太眼里,几个媳妇根本就不当一回事。
巧莲看着手里这两样东西,金戒指做工都很老了,颜色也发暗,不过拿在手里却沉甸甸的,估计得有四五克,也不算轻了。
凤头银钗因为年头久,更是发乌一点儿也不亮堂,分量倒是挺重。
如今这年月,金银的价钱不高,官方收金子三块零一点儿,银子就更便宜了,手里这些东西,顶天了能值二三十块钱。
但是,这些玩意儿不好出手,一旦出手就要被人追查,这可是涉及到成分问题。
“娘,这些东西我不要,我家里不缺这点儿玩意儿,娘还是留着傍身养老吧。
娘岁数大了,身体又不好,手里不能一点儿钱没有。”巧莲把东西重新放回了老太太跟前儿。
巧娟那边也一样,将东西放了回去,“对,二妹说的对,我们两家也不缺这点儿东西,娘还是自己留着吧,别给我们了。”
张家的日子也很好,巧娟自己手里就有这些,不想贪这个便宜。
老太太把东西分给闺女没留给儿子,三个媳妇都气的够呛,眼珠子恨不得瞪出来,就差上去抢了。
没想到巧娟姐妹俩还算识相,竟然没有收下,这三个媳妇都松了口气。
然而老太太却没那么容易就改变主意,只冷着脸哼道,“我说了给你们就是给你们。
这是让你们留着当念想儿的,也不是让你们卖了花,谁管你家缺不缺钱用?
都收起来,我说了给你们就是给你们,你们不要,嫌弃我老婆子是不是?”老太太有些生气的样子。
老娘都这么说了,巧娟姐妹俩还能说啥?“娘,我们收下,我们收下还不行么?您别生气了,别生气。”
姐妹俩没办法,只好乖乖地把东西收下了。那头,王氏三个媳妇,鼻子都快气歪了。
王氏一个劲儿的伸手捅陈民生,让陈民生说话,刘氏和周氏也一样,不停的给自家男人使眼色。
然而陈家兄弟却有志一同,今天全都装哑巴,谁也不说话。
只要今天能顺顺利利分了家,往后各自过各自的不在一起搅和,其余的事情,都可以不计较。
那些首饰全都划拉到一起,估计也没有一百块钱,没有他们分到的银锭和银元值钱。
差不多就行了,惹急眼了,老太太把所有东西都收回去,他们岂不是啥都捞不着了?
男人不吭声,三个媳妇就算是心里再着急也没用啊,刘氏和周氏看着老太太的箱子,眼睛都红了。
这老太太绝对不止这点儿家底,手里肯定攥的更多。一想到往后这些都便宜了老大家,这俩媳妇心里就跟猫抓的一样难受。
“娘,咱家的东西不止这点儿吧?既然要分,那就彻底分了呗,省的以后还是麻烦。
往后娘跟着大哥过,我们两家也不能不管娘,娘还有什么好东西,索性就一起拿出来吧。”
刘氏终于忍不住了,站起来就要上炕去翻老太太的箱子。
“老二媳妇,你想干什么?我还没死呢,你就敢来翻我的箱子?彻底分了?
就你们这一个个没良心的东西,我要是把东西全都分了,恐怕不出三天,你们就能把我赶出门。
老二,你也不管管你媳妇?真以为我死了不成?”老太太瞪了刘氏一眼,厉声道。
刘氏还没来到箱子跟前儿呢,就被陈民安一把给薅了回去,“你个败家娘们儿,陈家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得着你发话了?
给我上一边儿去,别在这碍眼。”陈民安也有些不太高兴,手上用了两分力,差点儿把刘氏摔门外去。
刘氏撞到了腿,刚想张嘴嚎两声,结果被丈夫一瞪眼,吓得啥也没敢出口,缩了缩肩膀,老老实实到一旁呆着了。
陈家的男人下手都狠,刘氏以前也没少挨揍,知道自家男人性子不好手也狠,还是别惹他了,惹恼了没好果子吃。
刘氏出手没成,王氏和周氏也不敢造次,俩人低着头,谁也不敢再多说一句。
第154章 顺利分家
陈家老太太已经把家里大头的东西都做了处置,陈民生兄弟除了各自分走一百块钱之外,还每人分走了一锭五两的银元宝,三块银元。
这么算下来,等于一家分走了两百来块钱。从这里就足以看出,陈家还是很有些家底儿的。
三兄弟分到了这么多钱,倒还算满意,虽然他们心里也对老太太分给闺女首饰不太高兴,可是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
能顺利分了家,以后各自过各自的日子,就比什么都强,这些年三兄弟一直搅合在一起,各自藏各自的心眼儿,也着实受够了。
往后分了家,各自当家做主,不用有点儿什么事情都要听母亲吩咐,总算能扬眉吐气一回,都觉得心里舒坦。
“东西都在这儿,怎么分也说清楚了,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以后的养老。
我虽然住在你大哥家里头,你大哥管我吃喝,可我这身子骨不好,动不动就得吃药看病,所以你们每个月给我一块钱花用,一年三节得有孝敬。
你们要是同意了,咱们立即去乡里请了韩书记,还有民政上的人,当着政府的人立一份字据。
把该分给你们的,你们应该孝敬我的,全都白纸黑字写下来,省的以后有人反悔。”
陈老太太绝对不是一般人,办事那叫一个稳妥利落,当即提出了要立字据。
三个儿子一听这话,心里可就盘算起来。
老大陈民生自然是乐不得,老太太才五十来岁,虽说有时候身子不好,可平常日子能帮忙看家做饭帮着看孩子。
再者还有巧娟巧莲姐妹照应,要是民安民丰俩人平时再给点儿,基本上花不到他家什么,这么好的事情他哪能不答应?
至于陈民安和陈民丰可就不怎么高兴了,一个月一块钱,一年就十二块,说起来不多,但也不少,而且一年三节还要有孝敬,加到一起怎么不也得二十块钱?
他们去上班还不知道能挣几个钱呢,还要养媳妇和孩子,再拿回来钱孝敬老娘,怎么算都不划算啊。
“娘,是这么回事,我们哥俩说是去当工人,可究竟能挣多少钱,现在也没数儿。
再说我们到了那头还要安家,孩子娘又得在家哄孩子出不去干活,挣那点儿钱也不够干什么。
娘,您看看这样行不行?一个月一块钱的事情就免了,您要是病了吃药花钱呢,我们哥三个均摊。
一年三节,我们照着五块钱的标准孝敬,这样行么?”陈民丰比较精明,眼珠一转,想出了更有利的条件。
“对,对,娘,我们过去了也是先从学徒工开始,工资低,一年交给您十二块,的确是多了点儿。
三弟的主意不错,我看就照着三弟说的做吧。”陈民安也回过味儿来,赶紧点头。
陈老太太主要是为了以后多个保障,她怕儿子们以后不管她,所以才提了条件。她毕竟还是心疼儿子,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那也行,就照着你们说的吧。你们几个,赶紧把东西都收起来,别让外人看见,看见了那都是麻烦。
但凡日子能过下去,也别急着出手,留着总归有用,也嘱咐你们媳妇,出去别胡说,当心让人惦记上。”
陈老太太这辈子经历的事情太多,颇有些眼力和见识,绝不是王氏妯娌几个可比。
老太太对儿子是真心实意的疼爱,即便闹到现在,老太太也不忘了替儿子们打算。
陈民生三个人听了赶忙点头,把各自分到的银元宝和银元都小心收好放起来。巧娟姐俩,也把首饰都搁好了。
这些东西轻易不能让外人见着,不然可都是大麻烦。
等着众人都收拾妥当,陈民生亲自出门,去乡政府,把韩书记和民政助理请来,让他们帮着主持分家。
赶巧韩书记和民政助理都在,一听说陈家分家,就全都过来了。
进了门,老韩书记先是劝了一番,“你看看这事闹的,这去年刚分了地,别人家都巴不得一家子拧成一股绳拼命干活挣钱,你家这怎么还要分家呢?
就算是民安民丰要去上班,也不用分家啊,这多好的事情,家里有地有房,还有人上班挣钱,这好日子就在眼前,分家干什么?”
陈老太太叹口气,“孩子都大了,有主意,不能再捆一起过日子了,他们要分,那就分吧,分开了也还是陈家人。”
当着外人,老太太能说啥?能说家里闹腾了小半年?老太太这么要脸面的人,自然不肯实说,只含混两句遮掩过去。
韩书记一看这情形,知道分家不可避免了,于是叹口气,“得,既然你们已经定了,我再劝也没用。
可有一样啊,民安民丰去上班了,户口就得起走,以后村子里的地可就没有你们的份儿了。
咱这是刚分完地,暂时不能再动,下一回要是国家有政策重新分地,你家的地可就得照着实际人口重新分了,这个你们想清楚。”
丑话要说在前头,别以后乡里往回收地了,陈家再闹腾。
“嗯,这个都知道了,咱不能跟国家政策对抗,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那边,陈家三兄弟赶忙点头答应。
韩书记一看,分家已经成定局,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于是照着陈姜氏的要求,提笔写了分家的文书。
上头除了银元宝银元这些没提,其他的有关房子、地、钱,都做了分派,另外也写明了关于养老方面的约定,每一样都没落下。
文书写完,众人都在文书上签了字按了手印儿,就连巧娟和巧莲,也在老太太和韩书记的要求下,在见证人这上头签了名字按手印。
老太太的意思很明显,如果陈家三兄弟以后敢不养老,就让巧娟巧莲姐妹出头帮忙讨公道。
巧莲本来是不愿意掺和这些事,可架不住大家伙都劝,当着老韩书记和民政上的同志,巧莲又不好跟亲娘闹僵,没办法硬着头皮签字。
文书一式四份,一份老太太留着,一份陈民生三兄弟保管,还有一份乡里留档案,最后一份交给了巧娟保管。
免得有人保管不善弄丢了或是弄坏了,以后真有什么纠纷不好办。
就此,陈家算是正式分家了,往后老太太也不是当家人,只放心养老,其他事情一概不用操心。
第155章 韩书记的邀请
虽然中间有点儿小风波,可陈家还是顺利的分了家。
正好这时候王氏几个也把中午饭都做出来了,于是留了韩书记和民政的同志在陈家吃了顿午饭,大家伙热热闹闹的倒也算乐呵。
“维扬媳妇,你这得什么时候生孩子啊?我原本还打算找你到乡里来,趁着入冬农闲的时候,给大家伙讲讲课呢。
可你这模样看着有点儿吓人啊,可不敢让你折腾了。”老韩书记看着巧莲,很是遗憾的说道。
如果说现在乡镇基层最缺什么,那就是有文化的干部,尤其是有文化能写会算的女干部,简直是少之又少。
毕竟旧社会的时候,女人不受重视,很少有女人读书,如今想要找几个女干部出来,真的是很难。
就像大营乡,别说是几个村的妇女组长了,就连乡里的妇女主任都一直空缺着没人呢。
有时候上面下来文件,或者乡里谁家有个婆媳纠纷,没办法就只好让民政助理过去。
可民政助理是男人啊,有些事情处理起来就太不方便了。
之前韩书记知道巧莲在营匡子的时候当过妇女组长,就动心思想让巧莲进村部工作,但是被巧莲拒绝了。
如今这上面的各种文件总是往下发,有关妇女解放婚姻自由,还有一些普及妇女卫生健康知识的东西,乡里积压了好多。
韩书记这个犯愁啊,就想着找个识字又能干的妇女主任。
巧莲认字,以前就当过妇女组长,而且还是军嫂,各方面的条件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