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思平夫妻答应留下来,巧莲和曲维扬都挺高兴,两家既是亲戚又是亲家,用不着见外,留下一起过年挺好的。
  曲家这么多人呢,也不差陈思平这一家三口了,家里有的是吃的,就算再多几个人也完全没问题。
  陈思平一家留下来,最高兴的莫过于静姝了。
  作为新媳妇,尽管曲家上下对她都特别好,但是静姝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这时候父母答应留下来,能够多陪她一段时间,静姝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
  今年曲家大团圆,再加上陈思平一家留下过年,那肯定是要隆重一些了。
  尽管家里什么都不缺,巧莲还是打发儿子们出去采买,多置办些年货,今天一定要过个热热闹闹的团圆年。
  嘉俊嘉和他们都在家没什么事,自然是老妈怎么吩咐他们就怎么办了,于是这兄弟几个拿着钱就去采买年货。
  但凡市场上有的好东西,也不管贵贱,就像不花钱一样往回买。
  当然,这年月其实真正的好东西也不太多,能买的有限。
  可即便是这样,也把街坊邻居都给羡慕的不轻,看看老曲家这日子过的,多红火啊。
  嘉祥腊月二十结婚,没几天就是小年。
  过小年嘛,按照东北的规矩来说,肯定是要包饺子的。
  巧莲把冰箱里存着的一些野菜,全都拿出来剁了馅儿,打算包成各种馅儿的饺子,让佳莹佳媛她们都尝尝味道解解馋。
  小年下午,曲维扬和嘉康、美琳都放假,于是一家人齐动手,一起包饺子。
  “今天的饺子馅儿好几样儿呢,有白菜萝卜、酸菜、荠菜、大叶芹、刺五加。
  那几样野菜都是春天的时候林红进山采了给送来,家里没舍得吃,烫了冻在冰箱里的,就等着你们回来吃呢。”
  巧莲端了四五个小盆进来,每个盆里都是一种馅儿。
  “就是可惜,这时候没有韭菜榆黄蘑,不然肯定再给你们包点儿,那个最鲜了。”
  这时候还没有蔬菜大棚,当地没有韭菜,外地的韭菜运不来。
  榆黄蘑就更不用说了,那玩意儿还没人养殖呢,只有野生的,想吃只能在夏天,冬天可找不着。
  “妈,这些就很好了,这也就是妈心细,知道我们惦记着山里的野菜,还特意冻了菜留给我们。
  这多麻烦啊,让您费心了。”
  佳莹佳媛等人都很知足,也就是如今条件好了,家里有冰箱,要是搁以前,冬天上哪里能吃到野菜啊?
  “别管麻烦不麻烦,只要你们愿意吃就行。”
  当妈都这样,不管东西贵贱,只要孩子爱吃想吃,怎么也得想办法给留着。
  巧莲这几年岁数大了,越发惦记儿女,总想着孩子们小时候的样子。
  这些时令野菜,都是孩子们童年记忆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出门在外的人,最珍贵美好的回忆。
  一口野菜饺子,包含的是离家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更是母亲对儿女的一片慈爱之心。
  佳莹等人都明白母亲的心意,越发感激,母亲对他们这些儿女,真可以说是倾尽一切。
  他们要是不知道感恩,不能好好报答父母的恩情,那他们可就连畜生都不如了。
  饺子馅儿有好几样儿,这饺子皮儿也得弄点儿花样儿才好,不然哪能分得出来?
  于是今天的饺子花样儿可就多了,花边儿的、元宝的、麦穗的好几种呢,每一种对应一种馅儿,这样就不怕分不清楚了。
  花样儿饺子包起来要费点儿工夫,但是包出来特别好看。
  瞅着盖帘上摆着的各色饺子,大家伙也都高兴不已,这一大家子团聚在一起,欢欢喜喜包饺子,多好啊。
  家里吃饭的人多,当然干活的人也不少。
  巧莲领着五个媳妇、俩闺女,再加上雪晴雪曈俩孙女,这都是会包饺子的,曲维扬和嘉康嘉和星熠他们也都会包,还能擀皮儿。
  这么多人分作两个面板,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当然快。
  这边饺子刚包了一半儿,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那边铭晗赶忙抓起电话来。
  “爸爸,是找你的。”正巧,电话那头的人,找嘉俊,铭晗赶紧把电话递给了嘉俊。
  屋里众人一听是找嘉俊的,顿时都停止了说笑,全都凝神聆听嘉俊跟对方的谈话。
  嘉俊这边接过来电话,一下子就听出来,电话那边的人是何绍增了。
  “首长您好,我是曲嘉俊,有事您吩咐。”嘉俊站的笔直,就好像何绍增在他眼前一样。
  “小曲啊,你的嘉奖令下来了,老领导亲自批示,从现在开始,你从校官升为将官。”
  何绍增在电话那头说着,可以听的出来,何绍增心情很好,可以说非常高兴了。
  “过完年,十五之前必须赶回凤城,你的立功授奖仪式要在这边举行。
  咱们派去轮调西南的人,已经全都调回来了,立功的都要授奖表彰。
  还有,新的任命书也在我这边呢,你接下来另外有安排,年后抓紧时间回来吧,好事儿等着你呢。”
  手底下的人立了大功受到嘉奖,比何绍增自己立功都高兴呢,电话里都能听出来,何绍增一直在笑。
  嘉俊没想到他这一次竟然能越好几级提升,在听到何绍增说话的时候,嘉俊就被这巨大的惊喜给震惊了,好不容易回过神来,赶忙答应。
  “是,首长放心,我十五之前肯定能归队。”
  原本嘉俊跟玉淑商议的,也是年后一起回凤城,他的伤已经都好了,不能再耽误,必须归队。
  没想到还没等他主动归队呢,那边就来了指令,正月十五之前,肯定是能回去的,这个绝对没问题。
  “嗯,好,那就这样吧,你好好跟家人团聚,替我问候你父母,祝他们新年快乐。”


第1417章 越级提升
  何绍增通知了嘉俊好消息,便挂了电话。
  这边嘉俊拿着电话却愣住了,他知道这一次西南轮调之后肯定会升级,却没想到会跃这么多级别。
  从中级校官一下子成为了初级将官,这中间可是跨越了好几个级别呢。
  “嘉俊啊,谁打来的电话?你这咋还愣了呢?”
  巧莲在炕上包饺子呢,离着电话远,没听清电话里说什么。
  只是见到嘉俊拿着电话也不挂断,反而呆愣愣的站在那里,觉得挺奇怪,于是就问了句。
  “爸,妈,是何叔叔打来的。
  他跟我说,让我年后十五之前赶回凤城,凤城所属派出去轮调的人,已经全部回来了,要举行立功授奖仪式。
  何叔叔说,这一次我立功很多,经过上级领导批示,我从以前的校官,提到了将官。”嘉俊总感觉不太真实。
  “呦,要升到将官啊,那就算是初级将官,也跟正司厅级对应了吧?
  哎呦儿子,你这一下子跳了好几个级别啊,厉害。”
  家里头曲维扬曾经在组织上好多年,后来嘉俊又进了组织,巧莲就算再笨,多少的也明白一些啊。
  原本嘉俊算是中级校官,对应县处级,手底下能统领一两千人,已经算不错了。
  前次在医院,何绍增就跟巧莲说起过,说是嘉俊这一次能往上提。
  巧莲还以为顶多也就是最高级校官,对应到副司厅级别就不错了,毕竟嘉俊才三十几岁,能有这个前途已经很了不起。
  没想到竟然比她设想的还好,竟然是将官,对应正司厅级,这是跨了好几个级别呢,臭小子,前途无量啊。
  “哎呀,不对吧,那要是这么说的话,你现在不是跟你何叔叔平级了么?”巧莲依稀记得,好像何绍增也就这个级别啊。
  何绍增五十六七了才这个级别,他家儿子三十几就升到这一步了?“儿子,你没听错吧?”巧莲有点儿不敢相信。
  嘉俊挠挠头,“我也是纳闷儿这件事儿呢,这么感觉不太可能啊,我这个岁数资历也浅,怎么可能越了好几级提升呢?”
  嘉俊现在也是懵的,虽说组织上看重个人能力和功劳,但同时也很重视年龄和资历啊。
  他才三十几,年龄根本不够,怎么可能就升到将官呢?
  “你在西南轮调这几年,立下不少功劳,我听你何叔叔说过,光是一等功就好几个了。
  这一次你又身负重伤,破格提拔也不是不可能的,组织上的领导又不糊涂,既然提拔你,肯定就是有道理的。
  挺好,咱家今年喜事不少,佳莹嘉祥结了婚,嘉晟家添了个胖小子。
  如今你又破格提升,一下子成了高级将领,可以说是喜事连连,好,非常好。”
  相比于巧莲疑惑不解,曲维扬倒是淡定许多。
  他当初在组织上好多年,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以嘉俊的功劳来说,越级晋升也正常。
  “嗯,你爸说的也对,这些年你立了那么多功劳呢。
  再说如今组织上人才缺乏,尤其是年轻的将领少,提拔你肯定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好,好事儿,就像你爸说的,咱家今年这可是喜事连连,真好。”
  巧莲比较赞同曲维扬的意见,组织上的领导既然做出这个决定,那肯定有理由。
  嘉俊虽然年轻了点儿,但是个人能力绝对没问题,就算升了将官,也一定能胜任。
  “对了,这个初级将官对应的职衔是什么?手底下能领多少人啊?”
  嘉俊原本手底下能有不到两千人,不知道这一回,能管多少人了。
  “要是正常来说,应该是三万到五万人不等吧,凤城那边,就是将近五万人。”嘉俊想了下回答。
  “不过我不太确定我这个情况究竟怎么算,这个得我回到凤城之后才清楚。”
  凤城这边的最高领导就是何绍增了,嘉俊现在跟他平级。
  但何绍增还得三四年才能退休,其他几个跟何绍增平级的领导,年纪也不够退休,而这一次好像也没有谁要晋升到更高级别,所以凤城这边不太可能空出位置来。
  嘉俊估计,他很可能要被调到其他地方了。
  这也是常形,身在组织上,那就必须服从领导指挥,领导说让去哪里就去哪里。
  所以说,作为他们这些人的家属不容易,就得跟着各处换地方。
  “哎呀,妈,这可真了不得了,咱嘉俊往后手底下能有三五万人啊。
  天,那得多老些人啊?咱家最出息的啊,还是嘉俊。”佳媛之前都没出声,此时一听说嘉俊要管着三五万人,终于憋不住说道。
  惊呆的何止是佳媛啊,屋子里众人都被这个数字给惊到了。
  统领三五万人,是个什么概念?现在的县城里,也不过就五六万人而已啊。
  嘉俊差不多就要管着一个县城的人口了,何止是了不得?
  “大姐,这事儿还不一定呢,得我回到凤城之后才知道。”
  嘉俊再次挠头,目前不确定他接下来的职位是什么,将会调到哪里,所以也就无从谈起,手底下管多少人。
  “那就等你到了凤城,一切都有定准了之后,给我们写信或者打电话告诉我们。
  反正不管咋说,我弟弟这回是真出息了,咱们家最有前途的就是你。”
  佳媛才不管那些呢,她只知道,弟弟出息了有能耐了。
  而且弟弟还年轻呢,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保不齐再过几年又晋升呢。
  “老曲家这可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啊,没想到还能出来嘉俊这么出息的。
  当然了,其他几个也都不差。
  老曲,往后咱俩闭眼那一天,也算是对得起老曲家的列祖列宗了。”巧莲看着满屋子的儿孙们,忍不住感慨道。
  “是啊,儿子们都出息了,一个比一个强,这应该是老曲家最辉煌的一代了。
  咱俩这辈子,没白活。”曲维扬也十分激动,各种感慨。
  “对了,媳妇啊,要不然咱们年后回老家一趟吧,回去看看,祭拜一下祖先。
  咱们这又好几年没回去了,该回去看看,趁着咱们还能动弹,家里还有这么多车,是吧?”
  曲维扬又想起了老家,这人岁数大了吧,就总想着回老家看看去。
  “你这老家伙折腾个什么劲儿?咱这一大家子多少人啊?折腾的起么?可别胡闹了。”巧莲瞪了曲维扬一眼。


第1418章 好意提醒
  曲维扬年纪大了,总惦记着老家。
  之前嘉祥他们开车回来的时候,曲维扬就有点儿意动,还跟嘉祥打听了不少老家那边的事情。
  得知老家这几年发展不错,曲维扬还真是想回去看看。
  跟曲维扬相比,巧莲对于老家就那么惦记挂念,这两年总是首都东北的来回折腾,巧莲实在是懒得动弹了。
  老家回去那么勤有什么用?回去一趟就是劳民伤财浪费时间,闺女儿子都有正经事儿呢,哪能请那么长时间的假期?
  再说那头也没什么近亲了,就是些老朋友老邻居,回去一趟还给人家添麻烦。
  隔十来年回去一趟,人家当稀罕事儿,可这才回去几年啊?又嘚瑟回去干嘛?
  知道的说曲家人念旧情不忘本,不知道的还不得说曲家能嘚瑟?可是发达了有钱了,隔几年就回来显摆一次。
  还是算了吧,可别惹人烦遭人恨了,老老实实过日子比啥都强。
  曲维扬是有这个想法,可巧莲不同意,他也没辙。
  再一想闺女儿子都上班呢,好不容易请几天假回来,一家人凑一起热闹热闹多好啊,非得大老远颠簸回老家,费那个劲干嘛?
  想到此处,曲维扬也就不说什么了,只嘿嘿笑着,继续擀皮儿包饺子。
  曲维扬不提回老家的事情,那边嘉康等人都向嘉俊道喜。
  嘉俊这会儿也高兴起来,笑呵呵的跟兄弟们聊天,心里忍不住琢磨,这一次归队,他会到哪里去呢?
  一家人都动手包饺子,自然很快,不到五点,饺子就全都包出来了。
  那头铭暄铭昕他们赶紧去生火烧水,两个锅底全都烧了火,不多时水烧开,美琳玉淑几个端着饺子去煮。
  嘉康领着男孩子们,拿了鞭炮到外面去点燃。
  如今儿子、儿媳妇都在身边,巧莲和曲维扬也能轻松一些了。
  家里的事情基本上不用他们动手,坐在炕上跟钟翰轩、冯翠英还有陈思平夫妻唠嗑就行。
  “行啊,嘉俊这回算是熬出来了。
  西南战事逐渐缓和,我看着也没几年就该消停了,往后应该不会再有什么大的战争。
  和平年代了,嘉俊往后也不会再有什么危险,好好的领兵、学习,以他这个岁数,将来还会再往上升,前程远大。”
  钟翰轩这么大岁数了,经历过那么多事情,目光和想法可比一般人强多了。
  “我看那些日子嘉俊成天捧着书,那都是巧莲给找的书吧?
  挺好,他这个身份,文化上面必须抓一抓了,别让人笑话跟不上时代。”
  钟翰轩是个读书人,最喜欢文化人,在他看来,多读书是好事情,不会错。
  “维扬、巧莲,六叔嘱咐你们一句啊。
  如今,家里这些孩子们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前程,眼下来看呢,都差不多算是定型了。
  有一点你们得记住了,老三老五他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去,其他这三个,可千万别让他们迟了工作去嘚瑟。
  咱家现在来说,不差钱,这几个哪家过得也都挺好,这就行了。
  老大在体制内,老二在组织上,老四那是最好的单位。
  他们几个可不能看着兄弟们挣钱就眼热,老老实实守着工作,安安稳稳上班,比什么都强。”
  钟翰轩早就想说这事儿了,正好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提醒巧莲夫妻一下。
  主要是巧莲对孩子们太宽松了,孩子们爱干啥就干啥,干啥她都支持。
  钟翰轩就怕,年轻人一时兴起耐不住寂寞,非得要下海经商去折腾。
  巧莲再不约束着点儿,由着孩子们瞎胡闹,到最后生意没经营好,工作还丢了,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对,你六叔说的对,两口子吧,总得有一个工作稳定的,另一个折腾点儿不要紧。
  我看着嘉俊和玉淑这俩人就挺好,嘉俊在组织上,没有比这更稳定的工作了,玉淑这又是建厂子又是开门市的,没少折腾,当然,钱也没少挣,这就挺好的。
  要是两口子都下来折腾,你说万一有点儿闪失,这日子可怎么过?”
  那边冯翠英也挺赞同丈夫的话,在他们老一辈儿的人心里头,没什么比安稳工作更重要了。
  “是,六叔六婶说的对,这事儿我跟他们说。
  唉,这些年其实我一直都后悔,要是当初劝着维扬别转业就好了,以维扬的能力,现在不比何绍增差。
  二老放心吧,我不会让嘉俊瞎折腾的,他就安安稳稳在组织上吧。”
  曲维扬转业,是巧莲心里一辈子都解不开的疙瘩。
  有时候她会忍不住想,要是那个时候她有现在的医术,肯定不会让曲维扬落下后遗症影响了前程。
  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一切也不能重来。
  幸好他们夫妻如今过得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儿女们个个都出息。
  曲维扬当年没完成的事业,有嘉俊来完成,也是不错的。
  “嗯,你能这么想就对了,我知道你一向都对孩子们很宽松,由着他们发展。
  可是该约束的时候,你也必须拿出做母亲的态度来,坚持原则。”钟翰轩听见巧莲这么保证,很满意的点点头。
  “这事儿维扬应该能把握住,你们就记得我今天说的话,让那几个都安心上班,不许他们瞎折腾就行了。”
  话题到此就算结束,正好那边饺子煮出来了,雪晴铭暄他们赶紧放了桌子往上端。
  家里人多,两个锅也煮不开,后面又煮了一锅,等着饺子全都煮好了端上来,大家伙围坐在桌边,热热闹闹的吃饺子。
  白菜饺子鲜嫩,酸菜饺子酸香可口,各种野菜饺子带有野菜独特的风味儿,应该说是各有特色。
  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野菜饺子。
  佳莹佳媛她们在国外好几年,回来又去了首都,哪有机会能吃到家乡独特的野菜?
  虽然冻过的菜没有新鲜的那么鲜美,却依旧保留了那种独特的风味。
  对于她们来说,吃的不仅仅是饺子,更是一份回忆一份情怀。
  “妈,还是这野菜饺子好吃,尤其是大叶芹和刺五加的,真好。”佳莹吃的可开心呢。
  “我就馋咱家里这些吃的,以前咱们在石嘴子那时候多好啊,一到春天就有各种野菜,夏天还有那么多野果子,现在想吃都吃不到了。”佳莹一边吃一边感慨。


第1419章 美食的魅力
  “喜欢就多吃,明年野菜下来的时候,我跟你爸上山去多薅一些,到时候冻起来给你们留着。
  再不然,到那时候,赶上风林他们回来,或者你五哥回来,让他们给捎去。”
  说到这个,巧莲就觉得遗憾,这要是像后世那样,各种快递都有该多好?
  寄个顺丰,顶多两天就到首都了,保管闺女能吃上最新鲜的。
  “好啊,到时候我们也可以回来,正好陪陪老爸老妈。”
  母亲一番爱女之心,佳媛佳莹自然不会拒绝,不然老妈会觉得闺女嫌弃她了。
  “来来,欣悦,静姝,你们也多吃啊,喜欢哪种就吃哪种。
  苏珊娜,你怕是还没吃过咱东北的野菜饺子吧,尝一尝,喜欢的话,往后我也想办法给你们捎去一些。”
  巧莲笑呵呵的给众人都夹了饺子,招呼他们多吃。
  “谢谢二姐,饺子很好吃,回国这两年,我吃了很多好吃的。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感觉一辈子也吃不完,真好。”苏珊娜倒是没客气,巧莲夹多少她都吃了。
  回国之后,她就爱上了国内的各种美食,如今别说是让她吃以前那些食物了,只要一想起来,她就觉得以前简直过得太惨了,吃的那都是什么啊?
  “喜欢就好,想吃什么就跟我说,我给做。”巧莲一听就笑了,这又是个被美食征服的。
  果然,美食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别管国内国外,人们对美食的追求都是不变的。
  “好啊,二姐做饭很好吃,我很喜欢的。”苏珊娜倒是毫不客气。
  她喜欢曲家的菜,虽然都是些家常菜,不像饭店里那么花哨,但是吃起来味道一点儿也不差,非常棒。
  苏珊娜住在曲家这些日子都特别开心,这里就跟家一样,曲家人也没把他们当外人,相处起来没压力特别融洽。
  巧莲就喜欢苏珊娜这种特别直白的个性,相处起来一点儿压力都没有,这亲家俩人凑在一起,有的是话题可以说,越聊越热乎。
  就这么一会儿工夫,俩人已经从眼前的饺子,讨论到除夕团圆饭的菜单了。
  这边俩人聊的热火朝天,那头曲维扬和陈思平互相看了一眼,无奈笑笑,这俩女人凑一起,也太能说了吧?
  “吃饭,咱们吃咱们的,她俩爱聊就聊她们的,吃完饭咱俩下棋去。”曲维扬帮着陈思平夹了几个酸菜饺子,笑道。
  这顿饺子因为馅料种类多,大家伙儿每一样都想尝尝,尝了觉得都好吃,就每样儿都多吃了点儿,到最后,一个个全都吃的不少。
  “好吃,今天的饺子真好吃,我喜欢吃酸菜馅儿的。”峻熙吃饱,撂下筷子,心满意足的说道。
  “我喜欢吃白菜萝卜的。”“我喜欢吃荠菜的。”曲家的孩子们听见了,也都纷纷表态。
  “好,喜欢吃没问题,得空了咱们再包。
  年三十晚上咱们包白菜萝卜的,初二送年包酸菜的,别的馅儿暂时没有了,等着明年我多预备些啊。”
  巧莲听见孩子们说话,就笑了,“喜欢吃饺子容易,咱家过年要包好多饺子呢,保管让你们吃个够。”
  这话倒是不算忽悠人,按照曲家的规矩来说,年三十要吃饺子,初一早晨要吃,初二送年还要包饺子吃,初五破五,初七人七日都要吃饺子,那还不是管够儿吃?
  别看现在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些,可各家其实都挺忙的,包饺子费时费力,像玉淑她们都很少包。
  所以孩子们一听可以管够儿吃,一个个都乐的直蹦。
  “好了,刚吃完饭别太嘚瑟,该去看书的去看书,等会儿该演电视了,别耽误了看电视。”嘉俊看着自家儿子蹦的最欢,便开口说了一句。
  铭晗最怕爸爸,所以嘉俊一开口,这皮猴子立马不敢嘚瑟了,乖乖地去西屋看书。
  其他人一见这样,也都跟着去西屋了。
  峻熙也不例外,他在曲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书,于是兴致勃勃的跟着大家一起看书去。
  孩子们都去看书学习了,这边美琳几个赶紧动手将碗盘桌椅都收拾了,到厨房刷洗干净。
  等她们收拾好厨房回来,电视已经演了一小会儿,于是都赶紧坐下来,一起看电视。
  如今这时候的电视节目还是不太多,可大家都看的津津有味。
  “快了,等着除夕就能看见春节晚会了呢。今年三弟妹不去主持,不知道主持节目的是谁?”
  美琳玉淑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聊天,对于他们来说,三十晚上能看一台晚会,那就是非常好的娱乐方式了。
  “今年的春节晚会好像说是在体育馆里举办,我没参加也就没仔细打听。
  不过我觉得未必能好,体育馆里多冷啊,哪有演播室里暖和?”
  婉瑛今年不上晚会了,关于晚会的事情她都没参与,加上她提前请假回来给嘉祥办婚礼,具体晚会怎么办,她没关注特别多。
  婉瑛这么一提,巧莲也想起来了,八五年的春节晚会,可不是在体育馆举办的怎么?
  据说那一届算是最糟糕的春晚了,毕竟当时电视台还没有那么先进的技术和条件,结果这一年的春晚状况连连。
  再加上当天温度不高,不少演员在演出结束后,都被冻的生病了。
  据说,后来晚会的导演不得不出来向观众道歉呢,当然,巧莲前世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一段,并不清楚,都是听说的。
  “哎呀,要是这样,那还幸亏你跟佳莹都没参加今年的晚会啊,这要是在体育馆里站一晚上,还不得冻出个好歹来啊?”
  原本电视台邀请佳莹了,可佳莹要回来参加婚礼,没时间排练,于是就万言拒绝了。
  如今看来,还幸亏拒绝了呢,这要是冻出点儿毛病来,多遭罪啊。
  “嗯,具体怎么安排的我不太清楚,要真是在体育馆,那还真是幸亏回来了。”
  登台演出肯定不能穿太厚的衣裳,这大冷天的在体育馆里站着主持几个小时的节目,真能冻出病来。
  婉瑛不是不爱工作,却也不想把自己整病了,毕竟谁生病谁难受自己知道,为了登台演出把自己冻病了遭罪,说实话也不太值得。
  “是,咱啊,还是老老实实在家看电视吧,这一家热热闹闹的多好啊?”
  巧莲觉得,没有比今年更舒心的时候了,瞧这一家子多整齐啊。


第1420章 忙活过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这是老人流传下来的顺口溜,说的是过年之前要做的事情。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不管大人小孩都盼着过年,因为过年能吃到平日里吃不着的好东西。
  人们辛辛苦苦一年,到这时候不管穷富,总要做点儿好吃的犒劳一下。
  曲家以前就过得挺好,如今更不用说了,放眼县城,能比曲家日子好的,一个也找不出来。
  今年家里人最齐全,加上还有陈思平一家在这边过年,那还不得好好张罗一下?
  嘉祥结婚,提前收拾了房子,各屋也都粉刷过了,雪白的墙壁一点儿也不脏,二十四就不用扫房子了。
  二十五磨豆腐,腐通福,所以豆腐是过年必备。
  很多人会留一块豆腐压锅,就是不管做饭不做饭,锅里都放一块豆腐。
  如今搬到了县城,这个做豆腐也不用想,没那些家什儿,只能从豆腐坊定好了,让人家给预留一大块儿豆腐就好。
  二十六割块肉,这个也容易,嘉祥娶亲时家里杀了两头大肥猪呢,还剩下好多肉。
  再加上嘉祥之前弄回来那些牛肉羊肉的,过年绝对够了,不用再买。
  这些活都可以省下,但其他的却省不了,曲家人多,吃饭就多,过年了肯定要蒸好多馒头。
  从二十四开始,美琳她们就一天发两大盆面,蒸四锅大馒头。
  到了二十六七,不光蒸普通的馒头,还蒸各种花样儿的馒头呢。
  家里有专门的模具,揉好的面放进去可以做出各种形状,元宝、鱼、花等等。
  这个活不难,女孩子们都能动手,只要按照大人的指示,将面放到模具里压实,然后再扣出来醒着,等着醒好了放锅里蒸熟就行。
  除了用模子卡馒头,巧莲还领着美琳玉淑一起,蒸了不少枣馒头、花馒头,雪白的大馒头上面插满了红红的枣,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借助刀、剪子、梳子等工具做出来花馒头,多姿多彩形态各异,引得孩子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