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红见了巧莲亲的不行,扯着巧莲的手不松开。
  巧莲得知养殖场经营挺好,也是很开心,但还是没忘了叮嘱林红,一定要注意防疫。
  “我手里有几本关于养殖方面的书,尤其是防疫这方面的,得空了让永新捎回来。
  你们两口子也看一看,这搞养殖最要紧的就是防治疫病,你们可千万得注意这方面。”
  有句老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就是说这养牲口的风险性比较大,一旦遭遇疫病,多少钱也能折进去。
  所以巧莲才会提醒林红,让他们多学一学动物防疫相关的知识。
  林红也知道,他们现在是开养殖场,跟以前各家各户养两头猪那不一样。
  就是以前各家各户散养的时候,要是来一场鸡瘟猪瘟,都能死好多呢,更别说他们现在是大规模的养殖。
  要是防疫跟不上,那真是很容易就出乱子,到时候别说挣钱了,怕是连本钱都得赔进去。
  “哎呀,二姑,可怎么谢你才好啊?太好了,我还正愁着这些呢。
  你说我跟万福都不太懂这些,之前都是请老丛叔过来帮忙的,这要是有书,我们自己看看,不会的再问问,咋地也管用啊。”
  林红一听说巧莲手里有书,那就别提多高兴了,一个劲儿的谢巧莲。
  得知曲维扬夫妻回大营,住在温泉的万玲和丈夫任福盛也领着孩子回来凑热闹了。
  万玲这些年也有不小的变化,比起以前来倒是懂事不少,不那么胡搅蛮缠了。
  任家日子过得一般,陈民生跟万福万禄商议了之后,分给了万玲两万块钱,让万玲拿着钱干点儿什么。
  万玲跟任福盛商议了之后,打算在仙人桥那边,开一家酒坊。
  之所以选仙人桥,自然是因为那边现在通火车,而且人口也越来越多,比温泉那个小村子强。
  “二姑,我们那酒坊已经拾掇的差不多了,过一阵子就打算开工。
  我跟福盛商议着,想从温泉搬出来,直接搬到仙人桥这边,不然我们来回跑,实在是不方便。”
  巧莲对娘家这些侄儿侄女们都还算关照,虽然万玲以前又馋又懒的不招人稀罕,不过这些年也有所改变,对巧莲也越发尊敬。
  巧莲对万玲虽然比不上对林红晓燕秋萍几个,可也还说得过去,万玲要是有什么事情求着她了,巧莲也会帮忙。
  “万玲啊,你要是听二姑的话呢,就别搬出来。
  不但不能搬出来,你要是手里有钱啊,还得在温泉再盖几处房子。
  你也不想一想,温泉村子有啥?温泉啊。
  现在就一家疗养院,我听说县里好几家单位,都有意向过来建疗养院呢,要真是那样,往后你们村子的地皮可就值钱了。
  千万别犯傻搬出来,大不了你和福盛就来回跑呗,再不然温泉那边的房子留下来空着。
  你要是这时候把房子卖了搬出来,往后肯定后悔。”
  温泉村的那个温泉,是全国都很稀少的氡泉,对人体非常有益,将来肯定是非常火爆的旅游项目。
  看着吧,不出几年,肯定会有很多单位过来建疗养院开发旅游的,到时候地皮会很值钱。
  这要是卖了房子搬出来可就亏了,仙人桥没有什么有利的资源可以开发,顶多也就那样,搬出来不划算。
  万玲哪有这个眼光?不过她对巧莲的话非常信服。
  当即就决定了,温泉那边的房子不卖,他们就住在仙人桥酒厂这边,暂时两头跑着,等以后要是温泉的地真的值钱了再说。
  “秋萍啊,你跟万祺就没打算干点儿什么?
  你看现在万福、万喜他们该开店的开了店,该养牲口的养牲口,就连万玲这也要开酒坊了,你们两口子就不琢磨点儿挣钱的门道么?”
  巧莲看向那边面带微笑的秋萍,没忍住问了句。
  秋萍一听巧莲问她,当即就笑了,“二姑,我和万祺都脑子笨,也想不出要干什么来。
  万祺现在在仙人桥那边给人抬木头,算是个工头了,他说这么干着也行。
  反正我们两口子负担没那么重,手里还有些钱,就老老实实干活挣钱也短不了吃喝,他想不出做什么买卖。”
  秋萍老实,也没多少文化,脑子没有林红那么灵,可不敢胡乱出主意。
  也是,这个做买卖也不是谁都能行的,有的人有这个天分能干好,有的人就未必。
  万祺既然不想干别的,巧莲也不好多说什么。
  “嗯,那也行,反正你们手里有钱,万祺又能干,只要稳稳当当别胡乱嘚瑟,日子也不愁。”


第1229章 又是三年
  巧莲回了一趟大营,跟亲人团聚热闹了一天,到下午了才坐着小客返回县里。
  之后曲维扬回单位上班,巧莲的诊所也重新开门营业,她出门时间长了些,一开始病人少,正好可以静下心来整理东西。
  雪晴和铭昕都开学了,回学校去上课,家里一下子清净了很多。
  三月六号,嘉康美琳从东岗搬到了县里来,风林风华等人开着车过去帮忙,把行李家具等都用车拉过来了。
  嘉康夫妻搬过来,住到了西屋,这样一来家里多了人,也热闹了些。
  白天大家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傍晚美琳下班,跟巧莲俩人说说笑笑的做了晚饭,一家子热热闹闹吃完饭看会儿电视。
  巧莲再教铭昕一阵子医药相关的知识,反正日子过得充实也有乐趣。
  三月十二号,佳莹从首都打过来电话,说是她的手续全都办好了,第二天就要出国。
  巧莲少不得又嘱咐了佳莹一番话,娘俩在电话里聊了一阵子,这才依依不舍的挂了电话。
  十三号,佳莹坐飞机出国,几天后到了目的地,立即写信回来报平安。
  巧莲接到信,得知闺女到了那边一切都好,总算放心了些。
  到了四月里,嘉和打电话过来,说是那两处铺子已经全都收拾好了,菜馆打算择吉开业。
  同时,嘉和也开始谈养殖场的事情,他打算在城郊农村弄一块地,专门养殖新品种肉牛等。
  合伙人也已经找好了,是一位农业大学的学生,畜牧兽医专业出身,家就是当地的。
  双方合作,对方的兄弟和父母负责养殖场经营,他给做技术顾问。
  嘉和投资建养殖厂,从外面引进新品种牛羊等,双方合作经营,利润五五分成。
  儿子有本事,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投,巧莲也很高兴。
  于是问了嘉和手里资金够不够,要是不够的话,她这边有钱,可以支援一部分。
  嘉和自然是不需要用家里的钱,他手里的钱足够用了。
  几天之后,嘉和在首都的谭家菜馆正式开业。
  这一次是两个铺面打通了开起来的,占地不小,里面装修的也好。
  加上前期宣传做的到位,一开业就生意很红火,曲家又多了一项进钱的生意。
  到了六月,凤城那边也传来好消息,玉淑在丹东、沈阳都开了分店。
  又把凤城铺子隔壁那家给买了下来,扩大经营,旁边儿成了一处服装加工作坊,作坊里加工出来的成衣,发往丹东和沈阳。
  同时,婉瑛在首都也租了两个门面,开了两家服装店。
  玉淑给发货,这边服装店只出售成衣,那些衣裳的样式新颖大方,不会太出格但是人穿上却又特别精致合体。
  所以服装店一开业就很多人都去买,服装店里那些衣裳的款式,也直接引领了首都服装的流行。
  没多久,就看见大街上的人,都穿着差不多款式的衣裳了。
  首都这边生意好,订单不断,凤城那头作坊也是加班加点的干活。
  玉淑又招了不少人,大多数都是大院里的媳妇们。
  这些媳妇的丈夫多数都跟着到了西南,她们没什么工作,在家就是成天提心吊胆。
  出来有个工作忙起来,总比在家胡思乱想的好。
  作坊的加工量在那里,所以开了这几家分店之后,玉淑并没有盲目扩张。
  而是稳扎稳打,努力经营好目前的这些产业,积蓄力量,等着时机成熟,直接开厂子。
  八零年,是一个告别浪漫的年代。
  随着政策的放松,和一批有冒险精神开拓者的引领,人们的意识开始觉醒,这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开始。
  人们开始满怀希望,憧憬未来,就在这样的一种气氛之下,八零年过去,八一年来到。
  八一年是一个让人彷徨又困惑的年代,开放三年后,很多企业都遇到了或大或小的困难和瓶颈。
  人们面对未来,开始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接下来该往哪里走。
  而抚松在这一年的七月上旬,再次遭遇粘虫病,危害严重,全县有四百三十四个生产队受灾,成灾面积十万亩。
  七月二十一到二十二号,连降大雨,万良、北岗、兴参、榆树、新屯子、抽水等公社平均降雨量一百一十毫米,河水出槽,洼地积水。
  万良公社一百多间民房倒塌五十多户住在泡在水里。由县城往泉阳的公路多处塌方,中断交通四十多小时,五人丧生。
  八月,县里确定,今后要以发展集体多种经营为主,积极扶持个人的多种生产。
  边远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可以实行多种经营专业承包、联产到劳。
  到了八二年,空气里似乎充满了紧张的味道,那些乘着春风扬帆发展的人们,却一个个心怀惴惴,担心不安。
  嘉和玉淑等人得了巧莲的指点,这一年里个个都小心在意。
  嘉和研究生毕业,进了北影厂工作,烤肉店和菜馆,都安排了人经营,他一心写剧本参与导演电影。
  这一年,有两部电影是嘉和参与编剧和执导,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嘉和也渐渐开始转型,从一个成功的商人,转变成电影编剧。
  八二年八月,全县又降大雨,受灾损失三百四十多万元。
  九月二日,松江河木器厂细木工车间发生大火,烧毁厂房、热压机、电动机等,损失二十五万元。
  十月,北江电站建成并投产发电,抚松地区大部分用上了国电。
  八二年十二月,嘉晟嘉祥四年大学读完,参加完论文答辩之后,成为唯一一批冬天毕业的大学生。
  “媳妇,刚才嘉晟打回来电话,说他和嘉祥都毕业了。
  老四分配到首都电信部门上班了,他本身学的就是通讯类,专业对口。”
  傍晚,巧莲被人叫去出诊,等她回家来,曲维扬满面喜色的告诉巧莲,这个好消息。
  “老五没要分配的工作,他想去南面闯一闯看看,说是想开个公司。
  你说老五这孩子,他寻思什么呢?学校给分配的工作挺好,经济部门呢,多好啊,他非得要自己去闯?唉。”
  老四的工作好,老五可就有点儿闹心了,不要工作非得要自己去闯,曲维扬还是有点儿不能理解。
  “哦,对了,还有件事,嘉晟说,他们过年能回来,他要回来商议订婚的事情。”


第1230章 嘉晟要订婚了
  要说起来,嘉晟这四年大学可真是没白上,念完书,顺带拐回家个媳妇。
  也不是别人,正是沈家的欣悦。
  这俩人同一个学校的,欣悦比嘉晟小一届,说是一届,其实就是半年。
  曲家沈家关系好,欣悦一直在烤肉店帮忙,反正一来二去的,俩人就看对眼儿了。
  八一年秋天的时候,嘉晟向欣悦表白成功,将欣悦追到了手,俩人一直处着,感情非常好。
  今年嘉晟毕业了,明年夏天欣悦也毕业,这俩人商议了一下,干脆就趁着过年这个时间先订婚算了,等着欣悦一毕业,俩人就结婚。
  对于嘉晟跟欣悦的事情,巧莲和曲维扬早就知情,其实那年他们去首都的时候,多少就看出点儿苗头来,就是谁也没点破而已。
  沈欣悦出身好,人品更不用说,家境那么好却不见半点儿骄纵任性,相反非常体贴懂事,对曲家人也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
  要说巧莲唯一有点儿介意的,大概就是沈家。
  也不是别的缘故,主要是佳媛嫁到了沈家去,如今嘉晟又要从沈家娶走一个。
  巧莲就怕让人家说,曲家这是盯上沈家了,非得要跟沈家关系再近一些。
  当然,这也就是巧莲心里的一点小顾虑而已。
  毕竟沈家跟曲家关系非常好,而欣悦跟嘉晟也是真心相爱,别人就算说,那也是嫉妒嘉晟能娶这么好的媳妇。
  这么一想,心里也就没啥想法儿了,儿子要订婚,好事情。
  嘉晟今年二十六,到明年二十七,在这年月来说,那就是大龄未婚男青年呢,也实在是该结婚了。
  “我盼了好几年,总算盼着家里又要有喜事了,好啊,是该订婚呢。
  老曲,得空咱俩收拾收拾,过完年还不得去首都给俩孩子订婚啊?”
  如今已经是十二月末了,今年过年晚,二月十二号才除夕。
  嘉晟那个意思,就是领着欣悦回东北来过个年,顺道商议一下订婚的事情,年后回去订婚。
  这订婚必须是男方到女方家,这是规矩,不管多远,曲维扬和巧莲也必须去一趟。
  “嗯,是该预备预备了,如今订婚可不比以前,现在订婚要求高。
  欣悦又是首都的姑娘,咱可真得好好准备聘礼,别让人说欣悦嫁给咱嘉晟是下嫁,不好听。”
  曲维扬想的多,曲家跟沈家身份不太对等。
  别看沈靖岚不上班了,可人家现在在南方开了公司,据说挣钱不少呢,也是了不起的人物。
  再加上还有沈三江老爷子在,沈家依旧是举足轻重的地位,说起来,曲家是高攀了。
  越是这样,曲家就越是不能怠慢,该准备的必须准备齐全。
  “现在首都都流行啥?得空了你问问婉瑛,咱得照着首都的规矩来,可别让欣悦觉得委屈。
  欣悦那孩子挺懂事,沈家也不缺咱准备的这点儿东西,我估计他们未必要什么,可越是这样,咱就越得重视,对吧?”
  “对,你说的没错儿,不过也别全都照着现在流行的给。
  现在要的那些玩意儿值几个钱啊?过几年就啥用都不顶了,还是得来点儿实在的。
  你放心吧,我来准备就是了。”巧莲笑笑,现在流行的不过新三件儿罢了。
  黑白电视、洗衣机、收录机,这些东西不值钱,更新换代又快,说实话没什么大用处。
  当然,这些都是过日子必须准备的,曲家哪样儿也不会少。
  嘉晟在首都有一处房子一处铺子,房子去年收拾了,重新装的,该改造的都改了,欣悦嫁过来不愁没地方住。
  铺子是嘉和在经营着,一年能有不少分红呢,别说嘉晟和欣悦俩人都上班挣工资,就算不上班,也完全够他们花了。
  这些硬件儿都有了,巧莲琢磨着,订婚给两千块钱,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这三金,估计也就够了。
  去年黄金市场放开,黄金首饰开始出现,数量还不是特别多,价格也不便宜,要是订婚能拿出三金来,绝对是有面子的事情。
  至于其他什么衣服鞋子这些,那都不用说,婉瑛的店里有的是好样子,随便去挑就行。
  再不然,她从系统里换也可以,反正不会给嘉晟和欣悦丢脸就是了。
  巧莲办事,曲维扬自然放心,“成,这事儿你看着安排就行了。
  赶趟儿,他们过年才回来,年后才能订婚呢,慢慢预备就是。”
  两口子商议了几句,那头美琳已经做好了晚饭,“爸、妈,晚饭好了,出来吃饭吧。”
  美琳自打八零年调到了抚松,就一直在参茸公司上班。
  那边工作轻松,也就是每年秋末人参做货之后,各个参场还有公社做货的人参统一收上来,然后运到南方去销售。
  美琳是销售科的科长,所以每年十一月中旬要出差,到十二月中旬回来。
  美琳一年往南方跑一次,出门长见识,这人变化也不小,比以前穿着打扮都洋气好多。
  不过回到家里,美琳依旧是那个勤快麻利的媳妇,除了出差那一个来月之外,其余时候下班了都会主动做饭收拾家。
  巧莲如果忙就没办法了,要是不忙,就跟美琳一起做饭,婆媳俩相处的极好,没有半点儿矛盾。
  今天这是巧莲被人叫走了才回来,结果一进门又让曲维扬喊进屋里商量事情,所以没腾出工夫来下厨做饭。
  美琳也不在意,反正家里就这六口人,也不费多少劲就做出来了。
  一起过日子就怕个攀比,这要是都藏着小心眼儿,谁都不想干活,天长日久了肯定就有矛盾。
  好在这婆媳俩都勤快,家里的活抢着干,谁要是忙了顾不上,另一个也绝对没什么怨言,也就这样,婆媳才能长久的相处下去。
  “你爸刚才说,嘉晟过年要回来,商议跟欣悦订婚的事情。
  我俩刚才在商议,不知道现在订婚都要啥呢。”儿子总算要订婚了,巧莲很开心,忍不住要跟儿媳妇分享喜悦。
  “妈,你这可算是盼来了对吧?这些年您嘴里不说,我猜您心里也不可能不着急。
  这回好,订了婚等欣悦毕业就结婚,咱家也该再办场喜事了,好几年没什么热闹的事情了呢。”
  美琳一听也挺高兴,小叔子都二十六七了,正经该结婚。
  “老四有对象要订婚,老五呢?这老五咋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啊?”
  说起嘉晟的事情,就少不得要念叨一下嘉祥,同样是去上大学,区别咋就这么大呢?


第1231章 兄弟差别大
  “这个老五啊,比嘉康那时候还能沉得住气。
  当初嘉康跟你结婚的时候才二十三吧?你看老五,这都眼瞅着二十七了,也没见他的对象在哪里,可真是沉得住气。
  你说同是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前后差了就十几分钟而已,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老四在大房子教书的时候,就处个对象,那是让我愣给搅合了。
  到了大学这又跟欣悦处,如今马上就要订婚。”
  “可再看看老五,都这么大了,就没见过他对哪个女孩子用心过,你说这小子是不是天生和尚命啊?”
  要说巧莲一点儿都不惦记儿子们的终身大事,那是瞎话。
  七个儿女,就剩这三个没结婚了,巧莲心里能不惦记么?
  佳莹在国外呢,还不知道啥时候回来,巧莲其实也不希望她在外面找。
  别看她跟曲维扬说的好,不在乎什么洋女婿不洋女婿,可说实在话,巧莲从心里还是希望,闺女能回来找。
  不为了别的,要是回来找,不管在哪个省,好歹是国内,再远也方便。
  可要是真的在国外找了,那估计佳莹就只能在国外定居,回不来了。
  一想到闺女离着那么远,多少年未必见着一回,巧莲就觉得心酸。
  “算了,不去想那些,这婚姻的,也是讲究缘分的,缘分不到,咱们再着急也没用。
  就像嘉康和美琳当初,那不就是缘分到了么?”曲维扬见巧莲唉声叹气的模样,赶忙劝解。
  “一切都随缘吧,老五这孩子从小主意就正,又何止是婚姻这上面有主意啊?
  咱就别操那份儿心了,孩子心里有数,就是没遇上喜欢的,你等他遇见喜欢的,不用谁催,他自己就要结婚了。”
  曲维扬满看得开,老五连工作这种大事都不听别人劝呢,说别的不更没用么?
  巧莲一想也是,老五那主意正的很,只要是他不想找,谁劝也没用。
  她就算磨破嘴皮子,人家也不一定搭理,还不如不管呢。
  爱咋咋地吧,反正老四都快要结婚了,孙子孙女她也那么多,老五想结就结,不想结就拉到。
  “对了,佳媛他们是不是也该回来了?
  我记得原本说的是今年秋天就要回来,后来说是跟着导师做什么课题,要晚半年,那是不是年前能回来啊?”
  做母亲的,有几个孩子就得操几份儿心,刚不说老五了,巧莲又想起大闺女来。
  佳媛是七九年八月出国学习的,原本说是今年夏秋就能回国。
  可前一阵子来信,说是导师有个课题没做完,他们要多留半年,这么一算的话,估计也快该回来了。
  “三年多了,这俩孩子在外面也不知道什么样儿,我这还真是挺惦记的。”巧莲念叨了两句。
  “嗯,估计是快了,保不齐哪天就回来,咱就安心等着吧。来,吃饭,别去想那些了。”
  曲维扬给巧莲夹了菜,安慰巧莲,让她多吃点儿东西。
  “不对啊,嘉康呢?嘉康今天不回来么?”巧莲刚吃了几口,忽然想起不对来,嘉康还没回来啊。
  “琳子,嘉康呢?他加班么?”对啊,光顾着高兴老四要订婚的事情了,连嘉康没回来都没留意到。
  “妈,您是不是忘了?嘉康今早晨走的时候不是跟您说过么?榆树那边要建四参场,嘉康过去看一看,安排具体事情。”
  美琳有些感慨,看起来婆婆年纪是大了,记性比不上以前,早晨嘉康明明说过的,这就忘了。
  “哦,对,你看我这记性,是差了好多啊。
  对啊,早起嘉康走的时候跟我说过了,说是要建四参场,他要过去帮着选地方呢。”
  巧莲摇头感叹,自己果然是老了,记性开始变差了呢。
  抚松之前有三个参场,其中一参场最早,二参场、三参场都是五七年之后建成的,只是经营项目略有些不同。
  这几年人参产业发展不错,省里多次表扬抚松人参产业。
  认为人参产业是省农业生产的经济支柱,对抚松人参产业的发展很关注,也给予了很多照顾。
  鉴于这种形势,县里决定再建一个参场,于是就选在榆树。
  参场归参茸公司下属,嘉康既然是参茸公司的主任,这些事情他当然得出面。
  所以就趁着这几天不太忙的工夫,去榆树那边研究商议,四参场选址在什么地方。
  “挺好,咱县的人参产业是发展越来越好了,今年那三个参场上缴利润有多少?”巧莲随口问了一句。
  “妈,今年人参产量不错,三个参场上缴的利润有两百七十多万,又受到省里表彰了呢。
  要不然咱省里和县里怎么能大力支持再发展一个参场,这种人参啊,是真挣钱。
  就是现在不让个人种,这要是让个人种,我和嘉康非得想办法也种一些不可,多赚钱啊。”
  美琳成天经手的都是人参,当然知道这东西利润多大,说实话,她也挺心动的。
  “瞅瞅,这都离开参场好几年了,怎么还没扔下种人参的心思啊?那些活多累啊?何苦受那些罪去?”
  巧莲一听就笑了,美琳这孩子也挺有意思,玉淑婉瑛都在琢磨怎么做买卖呢,就她,反倒还想干老农民的活。
  不过,美琳这个心愿倒是很快就能达成,估计明年开春,这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也就差不多落实到大部分地区了。
  一旦承包到户,像东岗等人参种植多的地方,这人参肯定就要个人种植。
  巧莲依稀记得,好像就是八五年吧,抚松红参去参加了一个什么巴拿马博览会,拿到了一个金奖。
  哎呦,这下那可了不得了,回来之后这抚松红参就一下子出了名儿。
  国外客商纷纷过来收购,人参价格是一路上涨,参农也算是迎来了最好的时候。
  “嗯,你要是真有这个打算啊,等嘉康回来你俩商议商议,明年看情况,可以想办法找地方种一些。”
  明年种,等着起参正好赶上行情最好的时候。
  嘉康懂技术,美琳有销售渠道,这两口子要是想在人参上面挣点儿钱,那还真是不难。
  美琳刚想张口问巧莲,为什么说明年就能种呢,结果这个时候,桌子上的电话,又响了。
  “妈,是玉淑的电话,找您呢。”美琳起来接了电话,才知道是玉淑打来的,于是赶紧把电话给了巧莲。


第1232章 嘉俊要回来
  “玉淑啊,咋想起来给家里打电话了?你那边不忙啊?”巧莲接过电话,跟玉淑聊了起来。
  嘉俊这几年一直在西南,那边形势不好,边境总有对方袭扰。
  所以嘉俊也没敢让玉淑母子搬过去,两口子就这么两地分居好几年。
  玉淑在凤城那边倒是还行,铺子里生意不错。
  之前经过巧莲指点,玉淑没有盲目扩张,这些年始终还是丹东沈阳两处分店,另外给首都婉瑛那边供货,并没有像之前想的那样开厂子。
  也幸好是这样,今年春天形势不好,上面也盯上了玉淑。
  好在玉淑这身份不一样,再加上她铺子里用的都是大院里那些媳妇们。
  这些媳妇的男人都在大西南保家卫国,玉淑干的是稳固后方的大好事。
  有这个名头在,上头才没动玉淑。当然,玉淑也小心在意,丝毫不敢有什么差错儿。
  最近一段时间形势又好了起来,前几天玉淑还说铺子里生意挺好忙不开,不知道这又是有什么事情了。
  “妈,嘉俊前几天来信,说是今年能回来过年了。”玉淑在电话里高兴的说着。
  “妈,我给嘉俊回信了,让他过年的时候直接回家,今年我们都回去陪爸妈过年。”
  玉淑刚接到丈夫的信,就迫不及待的打电话,告诉家里这个好消息了。
  “哎呀,这可太好了,嘉俊到那边都好几年了,一直没回来,也不知道这几年在那头,造的成什么样儿了。”
  嘉俊自从七九年夏天轮调到西南去,这都三年半了,一直没机会回来。
  巧莲也是成日的惦记,尤其是一到逢年过节,就想起来这三个在外面的儿女了。
  佳媛佳莹还差一点儿,毕竟只是在国外学习,可嘉俊不一样啊,时刻面对危险,巧莲在家那真是时刻都提心吊胆的。
  如今得知嘉俊要回家来过年,巧莲这心里也是松了口气,这就表示,那边形势暂时稳定了对吧?
  “老曲,玉淑说,今年嘉俊能回来过年。”
  巧莲没忍住,拿着电话就喊曲维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曲维扬。
  曲维扬那头听见了也挺高兴,“你问问玉淑,他们娘几个什么时候回来啊?咱家里得收拾收拾。”
  曲维扬是大男人,比巧莲沉稳些,虽然心里也激动,终究表现的没那么明显。
  玉淑在电话里已经听见了,当即就笑,“妈,我还得临近年根儿了回去。
  明天我送铭暄他们到沈阳,让他们坐车回家。
  这几个都考完试放假了,跟我念叨好几天,要回去看爷爷奶奶。
  我这边也忙,快腊月了,做衣服的太多,实在顾不过来他们,就让他们带着寒假作业回家去吧。
  麻烦妈帮我看着他们,让他们好好写作业。”
  这两年,火车线路有所调整,从沈阳有直达白河的火车了。
  玉淑把孩子们从沈阳送上车,不用在通化倒车,直接到仙人桥下车,再坐小客就能到抚松。
  铭暄今年十三过了年十四,大孩子了,领着弟妹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这边只要有人去接一下就行。
  “好,好,那我知道了,后天我让你爸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