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大部分东西都让她偷摸的藏在随身仓库了,只留下两个行李卷儿和一口锅在外面。
等着外头柴禾装好了,巧莲把行李等拿出去放在车上,自己则是跟曲维扬并肩坐在车前面,就这么赶着车一路去了县城。
到了自家租的房子前,巧莲微微皱眉,不是嫌别的,主要是地方太小了。
两边都是别人家,房子挨着房子,院子也不大,没有菜园子,好歹的在院子西角上有个茅厕。
这地方看起来真的是窄窄巴巴特别憋屈,跟曲家的大房子根本没法比。
这就是乡下和城里的不同,要是以前旧社会嘛,城里大户人家的房子也都不小,住着挺舒坦。
可如今不行了,城里每家每户差不多都这么大,很少有大房子。
所以说城里未必赶得上乡下,至少巧莲眼里是这样,住在乡下房子大院子大,菜园子里啥都不缺。
巧莲对这房子真是喜欢不起来,好在这只是曲维扬他们暂时居住的地方,等来年高考结束,他们就退了房回家去。
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不管怎么样,咬牙忍一忍算了。
马车停下来,曲维扬过去敞开了大门,然后上了马车,把行李等东西递给巧莲,巧莲抱着送进屋里去。
曲维扬则是站在柴禾上面,开始往下扔。等着一车柴火都扔下来,这才下去,往院子里那个柴棚抱。
可是那柴棚太小了,装不下多少柴禾,没办法,曲维扬只好把柴禾都摞在围墙边儿上。
曲维扬在外头收拾柴禾,巧莲则是在屋里打扫卫生。
把两间半房子从里到外,从棚顶到地上,尽数收拾了一回。
幸好屋子里除了一铺炕啥都没有,要打扫也容易,等曲维扬摞好柴禾进屋,就发现屋里已经收拾的很干净了。
“我媳妇就是能干,这么会儿的工夫,都收拾好了。”
第621章 县城安家
打扫完卫生,巧莲从随身仓库里取出过日子要用的各种东西。
两口子把所有东西都归置好摆放妥当,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的全数归位,各种米面菜蔬也都收拾好。
这么一拾掇,看起来倒是有个过日子的模样了。
“成了,今天就这样儿吧,基本上东西都齐了。”
巧莲在屋里屋外转了一圈,感觉差不多没什么缺的了,这才放心。
一看时间,已经下午三点多了,索性让曲维扬挑点儿水回来,收拾着做点儿饭。
这爷三个的衣裳行李都搬过来了,从今天起住在县里,也就是节假日什么的,能回家住一住,直到明年孩子们高考结束。
如今这时候还没有自来水呢,也没有那种压水井,之前靠着江边的就是吃江水,城里有几眼井。
自从省里专家来调研,说是大骨节病与水有关,提议深挖井之后,县城里各处都打了不少井。
曲家租的这个小院没有,但是离着不远有一口井,附近的住户用水,都是挑那口井的井水。
于是曲维扬挑着两个铁皮水桶出去,来回挑了好多趟,总算把水缸装满了。
巧莲这边洗菜摘菜,剁排骨切肉,不多时做出几个菜来。
排骨炖豆角、肉炒大辣椒、拍黄瓜、西红柿炒鸡蛋,再焖一锅大米饭,晚饭也就成了。
“呦,做这么多好吃的啊,这也太丰盛了,以前在家也不这么吃啊。”
曲维扬看见了便笑道,“我们爷三个这是来城里享福呢。”
“孩子们课业重,必须多吃点儿好的补补,往后我隔几天就过来一趟,给你们送些肉和菜。
咱不管别人家,咱家孩子一定要吃好。
那边柜子里,我放了一箱奶,还有蛋糕面包等吃的,晚间俩孩子学习累,记得让他们垫一口。”
巧莲一边说,一边解下来围裙。
“可惜现在这个电压不太稳,我也不敢给你们整一台冰箱出来,没辙了,暂时就只能这么对付着。
好歹这时候天气没那么热了,肉什么的不行你就给炒一下放着,要是坏了可千万就别吃啊。”
这年月国外已经有冰箱了,国内还很少见。
关键是这时候的冰箱跟巧莲从系统里换的不一样,再说了,眼下用电还很紧张。
晚间那电灯也是黄黄的不是多么亮堂,一旦谁家用个大功率的电器,别人家的灯就更暗了。
要是农村吧,各家离着远,家里有啥旁人不太留心也就那么样了。
可城里不行啊,这家家户户挨着那么近,改天有人来串门,一看这屋里放了个冰箱,那肯定又是麻烦。
“嗯,我明白,肉什么的你也不用送来太多,我手里还有肉票,少买一点儿炒菜啥的就行了。
麻烦的是往后我不在家,没什么借口往回带东西了。
估计真得你抽空来一趟,不然咱家这些皮孩子,真糊弄不住他们。”
曲维扬叹口气,以前都是打着他的旗号往回带东西,可如今他不能经常回家了。
就算回去也是跟嘉康佳媛一起,没办法捣鬼糊弄孩子们。
这回就只能两口子换一下,改成巧莲隔几天来城里,送东西的同时,再往回带些吃的用的。
巧莲做完饭时间可就不早了,也没工夫再跟曲维扬聊天。
“行了,往后你们自己做饭吧,我得赶紧回去了,牲口还得赶紧送回公社呢。”
说完,就收拾一下出门,赶着马车往回走。
曲维扬本来想送巧莲回去的,可是一看时间,离着孩子们下午放学没多会儿了,无奈之下只好赶紧去学校门口等着。
俩孩子还不知道租房子的事情呢,估计还等着曲维扬给送饭。
出来锁了门,正好旁边邻居听见这边有动静过来瞧热闹。
“呦,这房子你们家住了啊?”那边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笑呵呵问道。
“嗯,孩子在一中念书,高三了来回不方便,就租了这房子住一阵子。”
左邻右舍的往后少不了相处,曲维扬也不好不搭理人家,于是就随口跟人家聊了两句。
“对不住啊,孩子要放学了,我得先去接一下,他们不知道住在这儿呢。”说完,曲维扬就急匆匆走了。
身后,那男人看着曲维扬的背影,摇摇头。
“这得是学习多好,家里多少钱啊?还为了孩子念书特意租房子住?”
这年月来说,对孩子都不怎么重视,很少有人能为孩子做这么多事情的,所以曲维扬夫妻的举动,旁人很难理解。
曲维扬才懒得管别人怎么说呢,在他眼里,闺女儿子放学吃饭要紧。
于是一路快步来到了学校,站在大门外等了一会儿,就见到闺女和儿子放学出来了。
那天瞧见的男孩,又在佳媛身边转悠,直把嘉康烦的挡在佳媛跟前。
“我爸来接我们了。”嘉康一眼就看见了曲维扬,故意大声说道。
那小子一听曲佳媛的爸爸来接,吓得立即转身就往学校里走。
这年月的孩子多数都如此,都害怕见到家长。
尤其是那男孩子对佳媛有点儿别的心思,更害怕,所以就一溜烟的跑了。
嘉康一看那小子跑了,哼一声,“怂样儿吧,就你这样儿的也敢对我妹妹有想法?
你小子往后再纠缠,我揍死你。”
这话基本上就是在嗓子眼儿咕哝,没太出声,怕佳媛听见。
其实嘉康什么都懂,他只是不好开口明说而已。
自家妹子懵懵懂懂的根本闹不明白那小子干啥,他要是直接说了,万一妹妹好奇了咋办?
索性就什么都不说,让佳媛继续迷糊着吧。
至于那小子,也不能跟他明说,不然那冒失鬼一着急直接跑去跟佳媛说什么咋办?
往后他多照看着妹妹就行了,这些臭小子们,别想靠近他妹妹。
今天早晨妈妈还嘱咐了,让他一定要看好了妹妹,那些不着四六的臭小子,有多远都滚多远。
嘉康想着,脚下却没停,一路走到了曲维扬的跟前来。
“爸,你没带饭来啊?那咱们找地方吃饭?”
嘉康看见曲维扬手里没有饭盒,还以为今天要在外面吃呢。
“我和你妈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往后咱三个住在县城了,这样你俩不用来回跑,也能吃点儿热乎饭菜。
走吧,我领你们去咱的住处,你妈给做了好吃的,一定要多吃些。”曲维扬含笑解释道。
第622章 父母之爱
“租房子了?爸,那是不是得花不少钱啊?
咱三个人住在县城里,吃喝花用的也不少吧?”嘉康这个精打细算的性子算是定型了。
虽然这些年巧莲一直在纠正,嘉康在很多方面也都表现的不错,但是有一些东西还是无法改变。
遇见花钱的事情,嘉康还是会盘算一番。
好在嘉康自己很清楚,什么是必要支出,什么是不必要的浪费。
所以他做事并不拘束,只要是对的都会坚持,倒是没养成小气抠门儿的性格。
曲维扬觉得,儿子这样挺好。
不是有句老话么?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受了穷,该算计的还是要算,只是不能吝啬小气。
“嗯,花钱的确不少,但是为了你俩能安心学习,也算值了。
马上天气就冷了,大晚上的你们俩骑车回家太不方便。
咱家离着太远,来回就得耽误两个多钟头,有这个时间,你俩多休息一会儿或者多看书也是好的啊。
放心吧,花销虽然大了些,家里还能负担得起。
走吧,回家吃饭去,吃完饭,你俩还得回来上晚自习呢。”
曲维扬朝着俩孩子笑笑,伸手揽着儿子的肩膀,父子俩倒像是哥们儿一样,有说有笑的走回住处。
住的地方离着很近,走路连五分钟都用不上,看着眼前这个小院,嘉康佳媛心里也是沉甸甸的。
爸爸妈妈为了他们两个能好好学习,也真是用心良苦了。
这地方离着学校很近,上学放学简直太方便了,真好。
再看看小院里收拾的干净利落,屋里炕桌上摆着四个菜,还冒着热气呢。
“爸,辛苦你了。”俩孩子异口同声说道。
“爸爸不辛苦,往后是你妈辛苦,她还得抽空过来,给咱送菜和粮食。
往后咱礼拜六晚间回家去住,礼拜一早晨赶回来,菜蔬米粮的尽量咱们带回来,也省的你妈来回多跑。”
曲维扬这话,意思是让孩子们别忘了巧莲的付出。
“嗯,都听爸安排。”嘉康点头,俩孩子赶紧去洗手,然后曲维扬盛了米饭端上来,爷三个赶紧吃饭。
“往后中午你俩做饭,我中午下班晚,再赶回来时间不太够用。
你俩离着近,简单做点儿吃的就行了。下午的饭我做,下午我回来的早。”
供销社中午也不休息,售货员都是轮班吃饭的,所以曲维扬中午休息的时间也不多。
倒是下午可以早一点下班,比起嘉康他们放学的时间要早不少,所以下午这顿饭,曲维扬可以回来好好做点儿吃的。
幸好这些年曲维扬也历练出来了,基本的家常饭菜都难不倒他,这回还真是派上大用场了。
俩孩子自然没二话,父母为了他们已经付出太多,他们也该分担一部分才对。
“爸,你放心吧,中午我回来做饭,早饭我也起来做,正好一边做饭还能一边看书背题。”佳媛表示,早饭也一起做了。
曲维扬赶紧摆手,“别,早饭不用你们,还是我来吧。
你们成天学习脑子累,一定要睡眠充足,早晨不好起特别早。
如今咱离着学校近,你们七点开始上自习,咱六点五十从家走就赶趟儿。
你俩六点二十起来洗漱吃饭,时间保准赶趟儿,不用起来太早了。”
曲维扬一算计时间,当时就心疼起来,哎呀,孩子念书还真是不容易呢。
住在县里还得六点二十就起来,之前基本上五点就得爬起来,真是太辛苦了。
“往后咱住在县里,爸爸会努力好好照顾你们。
高三这一年肯定很辛苦,爸爸没有多么大的野心,也不是非得让你们考上好大学。
就是希望你们别辜负了这些年的读书时光,希望你们能全力以赴,将来不后悔就行了,明白么?”
在这个年月里,大多数的人养孩子,就跟养小猫小狗差不多,极少给予关注。
孩子学习好不好,对于他们来说都无所谓,有的人还巴不得孩子不念书了,回家来种地帮家里挣钱呢。
相比于这些人来说,曲维扬和巧莲可以说是这个年月里的异类了。
俩人对孩子都非常看重,他们更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当然,也有一些父母很重视孩子的学习。
家里要是有个学习好的,恨不得举全家之力供这个孩子念书,将一家子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就盼着孩子将来出息了,一家人也都跟着翻身。
这样的家庭,会在有形无形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孩子背负着一个家甚至一个家族的期望去读书,往往会很累,甚至不堪重负而崩溃。
即便是有一部分人真的成功了,考上了好大学,找了个好工作,从此却要负担一大家子的生活,日子其实过得也满糟心。
曲维扬和巧莲教育孩子,从来不会把过多的负担压在孩子身上。
他们会让孩子快乐的读书,快乐的学习,只要不辜负自己的大好时光青春年华就好。
正是因为孩子们没有思想上的负担,他们更醉心于学习,也学的更轻松。
“爸,我们知道了,我们会用心努力的。”
俩孩子重重点头,他们一定会好好学习,绝不辜负父母这一番心意。
“好,好,你们知道怎么做就好了。
快,吃菜,佳媛,吃排骨,这是你妈特意做的,知道你爱吃肋排,特意多买的肋排呢。
吃吧,吃点儿好的补一补,你俩这阵子都瘦了。”
曲维扬挑了好几块排骨,放到闺女碗里,瞅着闺女那巴掌大的瓜子脸,心疼极了。
“爸,我哪里瘦了?我也就是个子高点儿占便宜了,看不出胖而已。
开学前不是还在供销社称过,我一百零二斤呢。”
佳媛就怕别人说她瘦让她多吃,她分明不瘦好么?一百多斤呢咋还叫瘦?
幸亏她个子高,一米六八的个子,所以看上去就显得瘦了些。
“我看着就是瘦,都没有小时候好看了,你小时候小脸肉呼呼的,特别招人稀罕。”
曲维扬看着眼前十七岁的大姑娘,脑子里却还是当年他回家时,那个聪明可爱肉嘟嘟的小女娃。
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乐,一转眼,闺女儿子都长大了,他也快老了呢。
“好了好了,不纠结这些,你俩快吃饭吧,多吃,学习太累了,一定多吃饭。”
曲维扬生怕孩子们吃不饱,连着给他们夹了好多菜。
第623章 老母亲的心啊
巧莲赶着车回到大营,时候就不早了,嘉俊嘉和他们早就放学回家。
于是赶紧把牲口和车送回去,然后骑着自行车返回石嘴子。
等巧莲到家,玉淑和老太太已经把饭做好了。
“回来了?咋样儿?县里面都安顿妥当了?今晚上维扬和孩子们就住那边了?”
见到巧莲回家,老太太赶忙问道。
对于闺女和姑爷在县里租房子就为了孩子念书方便,其实老太太也有点儿转不过弯来。
这两口子也太以孩子为重了,两个孩子念书的确是辛苦,可正经天冷的时候有多久?
也不过就是那么一个来月而已,咋地还不能将就了?
就算不能将就,学校里也有宿舍,让孩子住宿舍就是了,何必单独租个房子,还让曲维扬留在那头陪着?
这可到好,一家人分到两处住着,闺女和姑爷各自顾一头,这哪里像是过日子啊?
就不用说另外租一处房子,那爷三个单独开伙的花销多大了,就说曲维扬住在县里头一礼拜或许都回不来一趟,这就不好。
谁家夫妻总是分开的?也亏得巧莲放心,她就不怕曲维扬长时间在外头住着,再起了什么外心?
万一遇见个不要脸的女人硬贴过来,有几个男人能靠得住?
好,就算曲维扬不会遇上这些事情,可这么一来,家里的事情曲维扬可就一点儿都帮不上忙了。
眼见着秋收,家里这些地这些粮食,可这么办?全指着巧莲往回收,不得累坏了?
老太太自然是心疼闺女,总觉得这么弄,闺女要受累。
可是当着孩子们的面儿,老太太也不好多说,就寻思着晚间再找巧莲说说。
让巧莲多往县里去,勤走动着点儿,留意曲维扬,可千万不能出什么岔子。
嘉俊嘉和他们已经从姥姥口里得知,爸爸在县里租了房子,领着哥哥姐姐在县里过。
此刻见到巧莲回来,也少不得要问一问县里房子的事情,多大,有几间屋子,住的地方宽敞不?
巧莲倒是也没瞒着,就把县里那房子的情况说了一下。
听完巧莲的描述,嘉俊撇撇嘴,“妈,我怎么听着,县里的房子还比不上咱家呢?
两间半房子,也多亏就是我爸他们三个人住着,要是咱一家子都过去,怕是能挤出油来。”
嘉俊还是不该调皮的本性,故意做了个鬼脸笑道。
“是啊,妈妈也这么觉得,咱家这五间房子多宽敞啊,住着也舒心呢。
可是没办法,县里的房子大多都这样。
要不然前几年你爸单位分房,我不让你爸要,太小了住不开,不如咱家里舒坦。”
巧莲听了嘉俊的话,深有同感,点头表示赞许。
曲维扬以前是供销社副主任,现在是供销联社主任。
按说供销社分了五六回公房,每次都有曲维扬的名额,可最后都让他推给别人了。
因为巧莲和曲维扬都不怎么喜欢县里的公房,太窄吧了,住着一点儿也不舒心。
当然,这个时候巧莲也是有点儿后悔,早知道孩子高三要上晚自习,当时就该要一套公房了。
不过这也就是想一想吧,真要是分了公房,他们家就必须得搬过去住,不能空着。
不然别人会说曲主任占着公家的房子不住,搁那儿闲着,这要是正经说起来,也是毛病。
县城里的房子是该有,但不是现在。
巧莲早就打算好了,等着以后房子可以自由买卖了,她一定去县里找个好地方买个大点儿的。
再不然就买下来几户挨着的房子,到时候重新盖起来,宽敞一点儿,住着才舒心。
往后县城肯定会发展的很好,买房子肯定不吃亏。
眼下就算了吧,一切都是公家的,这时候不适合出风头。
“等着有空了,我领你们去县里转转,看一看你爸和你哥他们吧。
去了你们就知道,还是咱家这大房子住着舒坦。”
巧莲笑笑,想要伸手揉儿子的脑袋,却忽然发现她需要抬起手才能摸到儿子头顶了。
哎呦,这才几年啊,嘉俊也长这么高了。
十二岁的嘉俊,个子长的可是不矮。
如今看起来,差不多得有一米五几快一米六了,这孩子往后估计得比曲维扬还高。
时间过得可太快了,孩子一个个都长大了呢,连嘉俊都快要撵上巧莲高了,当初那萌萌的小胖子哪去了?
巧莲觉得心里有点儿受伤,往后是不是家里就她最矮啊?
正好这时候嘉晟那小子跑过来,巧莲赶紧一弯腰,抱起来嘉晟亲一口。
“老四乖啊,别长太快。”一边说,一边感觉儿子又重了好多,她已经快抱不动了。
是啊,嘉晟三个今年都六岁了呢,这就是公社没有幼儿园学前班,不然他们也早该上学了。
这三个孩子是开春生的,生日大,明年秋天必须得去上小学。
孩子们都大了,一个个就像学飞的鸟儿,都开始离开妈妈怀抱,该出去锻炼了呢。
“妈妈,妈妈,抱莹莹,妈妈好久都没抱莹莹了。”
那边,佳莹小丫头一看见妈妈抱哥哥,立即就扔了手里的玩具,蹬蹬跑过来。
伸出小胳膊张开小手,一脸期盼的让巧莲抱着。
看见小闺女这般可爱的模样,巧莲简直喜欢的不得了。
再加上怀里这只活猴子根本就不老实,扭啊扭的想要挣脱巧莲怀抱。
正好,巧莲一松手,放开了嘉晟,接着抱起来佳莹。
嗯,闺女和儿子就是不一样,嘉晟那小胖墩儿重的很,闺女就轻了不少,还是抱着闺女轻松。
“妈妈很久没抱你了么?不会吧?”巧莲看着闺女乌黑明亮的大眼睛,一时有些恍惚。
她最近很忙么?真的很久没抱闺女了?
一想好像真的是啊,卫生所那边挺忙,雪梅和玉芬从卫校学习回来了,但是又被派去县医院实习。
这边韩运鸿还跟巧莲商议,要把卫生所扩建,让巧莲再带几个小徒弟。
巧莲不但要给病人看病,还得给新来的几个孩子讲课,能不忙么?
“是啊,妈妈最近可忙了,回家都晚,莹莹都想妈妈了。”
佳莹这小丫头那张嘴,那可真是哄死人不偿命,一边搂着巧莲的脖子,亲了巧莲两下,一边嘟着小嘴抱怨。
巧莲一下子就让闺女给萌化了,抱着闺女不撒手,在闺女嫩呼呼的脸蛋上连着亲了好几下。
“哎呦,原来妈妈忽略莹莹好久了啊,对不起,妈妈以后每天都抱莹莹好不好?”
第624章 大丰收
为了孩子学习,不得已,曲维扬和巧莲两口子,就过上了一个在县里陪读,一个在家操持里外的生活。
每到周三下午,只要没有特别严重的病人,巧莲就会骑车子去县里。
给曲维扬和孩子们送去各种吃的用的东西,然后再带回家一些。
好在周六晚间不上晚自习,所以周六下午一放学,曲维扬和俩孩子就骑着车回家。
一家人欢欢喜喜团聚热闹一番,巧莲会做很多好吃的,让孩子们都改善生活。
等到周日晚间或者周一早晨,那爷三个再骑着车子返回县城去。
转眼间,又到了秋收时节。
这一年可以说是风调雨顺,天气非常好,地里的庄稼长的格外壮实。
黄豆的叶子已然尽数落光,只剩下粗壮的豆秸上,结着鼓灵灵密密实实的豆荚。
苞米也都黄了叶子,尺把长的苞米棒子挣出了外皮的包裹。
露出金黄色的玉米粒来,就像是小娃调皮的露出笑脸。
紫红色的高粱穗子也低下了头,一阵风吹过,高粱随风摆动,形成紫色的波浪。
那边金黄的谷穗,密实又饱满,压的谷草都晚了腰。
随便走到田间地头,处处都可以看见丰收的景象,久违了的美丽景色。
让所有人见了,都高兴不已,今年总算不用挨饿了。
地里庄稼已经成熟,公社里自然要安排收割,于是按照各种作物成熟先后,安排了收割时间。
先把黄豆收回去,然后收谷子高粱糜子这些,接下来才是苞米,最后是地瓜土豆。
秋收时节家家户户都忙,卫生所、学校、供销社等单位的人,除了必要人手之外,其余人一律下地秋收。
巧莲等人是跑不了要下田干活,就连在县医院实习的雪梅和玉芬,也结束了实习,回来秋收。
学校里自然是又放了农忙假,不少大孩子也要下地干活挣工分。
嘉俊、嘉和、玉淑三个也都放假了,不过他们三个还小,挣工分也记不了几个。
所以三个孩子没有去生产队干活,而是留在家里,收拾自家的地。
曲家今年还是种了自留地、小片荒,地里的庄稼都长得特别好,光是这些,也够孩子们干的了。
巧莲不忍心孩子们受累,于是每天早晨四点天刚亮就去地里,先干一阵子活,再回家吃饭。
曲维扬也不放心家里头,正好赶上周末,领着嘉康佳媛回来,爷几个合力,把剩下的庄稼,都收了回去。
半个多月的秋收,简直能累的人活像扒了一层皮,累的人都瘦了一圈。
可是大家伙却精神十足,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儿,因为今年大丰收,地里的庄稼长的简直太好了。
在经历过几年挨饿之后,人们对粮食有一种无比的亲切感。
今年大丰收,表示所有人都不用挨饿了,大家能不高兴么?
庄稼收割、脱粒、晾晒,这一系列的活干完,基本上也就进入十一月了。
如今不用去县里交公粮,直接把粮食送到粮所就可以,倒是省心不少。
于是各生产队都交了公粮和收购定额,然后核算了各家的收入,开始分粮分钱。
今年粮食大丰收,产量几乎跟前几年好时候差不多,尤其是地瓜产量,特别高。
韩运鸿早在秋收刚一开始,就定了今年要把粉坊恢复起来,所以大部分的地瓜全都被送去了粉坊仓库,只留少部分分给各家。
连着吃了好几年的地瓜,说实在大家伙也是见了地瓜都反胃。
今年庄稼长的好,各家自留地和小片荒也都打了不少粮,说实在话,不分那么多地瓜也挺好。
分了也不爱吃,还不如投到粉坊里挣钱呢。
粉坊早就开始干活了,如今陈民生年纪大了,又当了仓库管理员,自然不好再兼任粉坊管理。
倒是万福,本身就管着公社里副业队这一块儿呢,正好就把他调过去,冬天负责粉坊运行。
十一月十号,各生产队核算工分,然后给各家各户分粮分钱。
曲家在大营有五口人,但是只有巧莲一个人挣工分。
好在巧莲是全年都记工,而且是满工分,所以她一个人的工分,差不多能顶两个劳力。
巧莲是卫生所的大夫,她的工分、工资和其他待遇,现在都不归仙人桥生产队了,而是直接从公社里面出。
其实就跟公社里那些干部差不多,当然,上级卫生部门,也会拨一部分款项做补贴。
也就是说,巧莲一个人挣俩人的工分,还有工资和药费补贴。
总得算起来,其实不比曲维扬少,或许比曲维扬的工资还高呢。
“娘,咱家的粮分回来了,今年挺好的,咱家分了不少粮食呢。还有钱,分了六十多。”
分了粮食和钱,巧莲娘几个都高兴不已,还没等进门呢,就喊上了。
“今天分粮食啊?我们也不知道,知道的话,刚才就过去帮忙了。”
巧莲在大门外一喊,曲维扬和嘉康立即从屋里出来了。
今天正好礼拜六,学校里住宿舍的学生,可以提前放学回家。
嘉康佳媛也提前走了,跟曲维扬一起回来,爷三个刚到家不一会儿,结果就听见巧莲在外面喊。
曲维扬来到外面,看见自家大门口停了一辆骡车,车上拉着十几个缝口的麻袋,那是曲家分的粮食。
“呦,今年分了这么多粮啊?”看见车上分那么多粮,曲维扬也满惊讶的。
“是啊,今年粮食产量不错,咱公社的工分值比较高,所以分的粮食不少。
不过今年粮食定额又涨了,要不然还能多分一些呢。”
连着几年的灾荒,好不容易丰收了,上级当然也要多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