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一算,还是曲家精明啊,基本上花不了什么钱。
不过就是照顾照顾孩子罢了,结果却白捡了个能干活的闺女,多划算啊?”
刚开始玉淑过来没有户口没有口粮,大家伙都嫌弃这孩子是个累赘,是很大的负担。
说曲维扬两口子傻,这年月了还敢随便捡个孩子回来养。
可如今听说玉淑有口粮还有那么多钱,这些人又开始羡慕嫉妒。
说曲家精明,这是知道不用花多少钱就能养孩子,还能白赚个好名声。
人都是这样,恨人有笑人无,别人落魄了就取笑贬低,别人要是过好了就羡慕嫉妒。
巧莲早就看透了这些人,对外面的那些风言风语也懒得管。
上级就算不拨口粮,曲家也能养活玉淑。
那六百块钱,巧莲和曲维扬早就商议好了,留着不动,给玉淑攒着,等她出嫁结婚的时候带着当嫁妆。
玉淑今年十岁,按这个年月来说,十年之后差不多就该说亲事了。
那时候物价还算稳当,钱也没贬值,六百块钱还是很大一笔钱。
有这些钱当嫁妆,不管婆家是什么人,对玉淑也得另眼相看。
曲家人不受流言干扰,照常过日子,公社里那些三姑六婆传了一阵子闲话,觉得没意思也就算了。
一转眼快八月末,离着嘉康佳媛开学不远,俩孩子已经预备好,就等开学报道上高中了。
可没想到,八月二十六号这天竟是下起了大雨。
倾盆大雨连绵不断,竟是没有半点儿停歇,从二十六号,一直下到了二十八号。
这一场雨来的太急太突然,头道松花江、松江河水位迅猛上涨5。3至5。6米,县城内一片汪洋。
三十六个村屯进水,七百四十五垧土地变成了河道,损失十分严重。
暴雨自然也影响到了大营公社,好在大营公社处于汤河上游,水势没那么大。
再者今年公社里听了巧莲的建议,很多地方都修了堤坝,对沿岸农田房屋起到了保护作用。
当然,堤坝有一些部分也被洪水冲垮,下游仙人桥村子也进水大部分,河北等地方的田地也有不少浸泡在了水里。
但是跟其他公社相比,损失已经是非常小了。
石嘴子这边处在汤河下游,受灾比较严重,大田里的庄稼几乎全都被冲走了。
石嘴子这边五家住户,多数房屋都在高处,好歹的没有被洪水冲了。
只有一家地势略低,洪水进了院子,倒是没有造成太大损失。
这一场大雨不仅影响了抚松地区,整个儿省里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有的地方受灾甚至更严重。
省里虽然紧急调拨人手抗洪抢险,可面对这样大的自然灾害,人力很多时候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八月二十八号之后,大雨渐渐停歇,可面对大雨造成的灾害和损失,众人心如刀割。
辛苦了这一年,眼见着就要收获了,却遇上了这样一场灾害,接下来的日子,可要怎么过?
第546章 粮食减产
八月的这一场洪水,给东北很多地方都造成了巨大损失,良田被淹没,庄稼被冲走,道路冲毁,甚至有的房屋都被冲垮。
眼见着就要秋收了,可各处都被愁云惨雾笼罩。
大营公社跟其他地方相比,算是好一些的,那些之前说社里修堤坝是无用功的人,这回一个个都不吭声儿了。
洪水退去,社里紧急组织人,下地扶起被洪水冲倒的苞米。
能挽救多少算多少,总不能看着庄稼全都倒在地里吧。
大家伙一边干活一边叹气,眼见着今年收成不错,这一场大水,毁了百姓一年的心血,也毁了他们明年的口粮。
韩运鸿和张文广统计了庄稼过水面积,初步预估,今年大营公社粮食产量要减少三成。
三成啊,有这三成,百姓就能不挨饿,可如今看来,又是勒紧裤腰带的一年了。
“行了,咱们叹气也没用,咱们公社减产三成,已经算是好的了。
刚才你也不是没听见其他公社汇报,有的地方减产一半儿以上呢,这可真是要命了。”
张文广和韩运鸿开会出来,路上张文广劝韩运鸿。
“好什么啊?要是这些粮只交公粮,那还行,剩下的差不多够口粮。
就算差一点儿,添些瓜菜的也就能对付了。
可你刚才没听领导说么?今天的粮食收购定额又涨了,咱公社那点儿粮食,再交了定额还能剩多少啊?
别说明年了,就连今年冬天,我都愁着该怎么过了。”
韩运鸿并没有因为张文广的劝解而放松,反而紧皱眉头,唉声叹气。
“领导说的倒是好听,低标准、瓜菜代、办好食堂、管好粮食、劳逸结合。
如今的标准已经够低了,再降还能降成什么样儿?
唉,可真是愁死我了,你说这几年究竟咋回事啊?不是旱灾就是洪灾。
老百姓这是咋了?没有好日子过了是吧?”
韩运鸿这个着急啊,他真的很担心,照这样下去,真的是连菜饼子都吃不起了。
“哪能咋办?上级就是这个政策,咱们能有什么办法?咬着牙挺过去呗。
不管咋地,咱公社还有点儿储备粮,今年也不养猪了,收回来的粮食不管好坏,都留着人吃。
就是这秋冬难熬,到了开春添一些野菜,总能对付着过了。
运鸿,别较真儿了,咱们能做的全都尽力去做了。
要不是咱公社修了堤坝修了电站,今年这一场洪水,咱公社的损失比现在还大。
那能怎么办?还能不过了?走一步看一步吧,没什么办法。”
“如今最重要的是,趁着秋收还没开始,发动群众进山去捡萫子、核桃、松子。
别管能弄多少,别管好吃不好吃,总归是能添一点儿。
尤其是萫子,那玩意儿处理一下,也能当粮。不吃咋整?还真能饿着啊?”
张文广何尝不愁的慌,可是再愁的慌有什么用?他们敢跟领导叫板,不按照收购计划交粮?
既然不敢,那就什么话都别说了,如今全国上下都一样。
大营跟其他公社比起来,已经算好的了,没法再强求什么。
就这样,俩人骑着车子从县里回来,一回到公社,就立即召集生产队长聚在一起开会。
趁着秋收前的这几天,组织人进山,但凡能吃的东西,都往回划拉,一点儿也别落下。
于是,学校里也放了假,社里各家各户的都出动了人手进山。
不管是什么,只要能吃能填饱肚子的,全都往回捡。
可山里的东西哪有准数儿?不一定收成或是不收成,指着这些当粮吃,那就纯粹是开玩笑。
以往进山人少的情况下,一头午捡一筐萫子算不错。
可如今这么多人都进山,大家伙争着抢着的找各种能吃的东西,最终结果就是谁也没弄多少回家。
费了半天劲,背着半筐的萫子核桃回去。
进山也就那几天,接下来就是秋收了,不管今年粮食减产多少,秋收还是让人高兴的事儿。
如今这年月口粮艰难,社里也说了,地里一切能收拾回去的,都要收拾起来,一点儿也不能落下。
于是就见到孩子们都在地里头,捡拾掉落的谷穗、豆荚等等,捡了全都要交公,不能自家留下。
嘉俊嘉和玉淑,都放了假,跟着大家伙一起在地里忙活。
就连卫生所里巧莲和玉芬雪梅,也都纷纷下田干活,有人来看病去地里找。
一年之中最忙的秋收,就这样紧张有序的进行。
众人忙了二十来天,总算把各类来粮食都收回来,晾晒脱粒,最后过称收入仓库。
社里也统计出来了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往年的产量要低三成左右,这其中有水灾减产的原因,也有种子退化的缘故。
好在大营乡用的这些高产品种退化的还算慢,即便减产,也比以前那些产量高。
粮食产量算出来,基本上跟韩运鸿估计的差不多,少了三成的粮食。
今年又得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可好歹应该能糊弄过去。
跟大营公社相比,其他一些公社粮食减产五六成,那可真就是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了。
秋收过后没几天,巧莲这边就接到了上级的指示,说是让她趁着农闲的时间里,去临江医院学习一段时间。
“维扬,这可怎么办啊?上级让我去临江医院学习。”
晚上到家之后,巧莲拿了文件,跟曲维扬商议。
曲维扬接了文件看一遍,高兴起来,“这是好事儿啊。
你看看这上面的名单里头,那几个都是县医院的医生,只有你一个,是公社卫生所的。
这是上级看重你,想让你再提升一下医术。
好,挺好的,这么好的机会可千万不能错过。
你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去临江学习吧。”
曲维扬不是那些没见识的男人,生怕媳妇有本事了养不住。
他非常支持巧莲去学习,去提升自己,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曲维扬极力主张让巧莲去学习。
“可是这回跟前次去抚松不一样啊,去抚松我可以早晨去晚上回来。
这次去临江,我就得住在那边,好久才能回来一次了。
家里头八个孩子,上中学的上小学的,还有三个要上天的,咱娘哪能照顾的过来啊?”
巧莲也想再去学习一阵子,提升专业技能,但是一想到家里这一大摊子事情,她真是愁的慌。
第547章 出门学习
“维扬说的对,这么难得的机会,不能错过了。
家里头你放心,大的都上学,白天就三个小的和我在家。
现在嘉晟他们也大了,就是淘一点儿,不耽误我干活了。
中午我做饭的时候,让阿黄阿灰陪着他们,就那么一会儿工夫,没事儿。”
“晚间几个大的回来,都能帮着干点儿活,大家伙紧紧手,不怕。”老太太倒是满支持闺女出去学习的。
巧莲如今在卫生所,有正式的医生编制,工资由县里给发。
公社里还给记工分,另外药费什么的也有些补贴,收入算起来不比曲维扬差,这么好的工作可一定要珍惜。
既然上级领导让去学习,那不管咋样,家里都得支持。
“妈妈,我放学早,回家来可以先帮姥姥做饭。”
小玉淑赶紧举手表态,“烧火做饭我都会,我还能帮嘉晟他们洗衣服。”
玉淑这娃在曲家已经三四个月了,从正式认了闺女之后,玉淑心里似乎也踏实了,比以前更开朗活泼。
家里大大小小的活,她都能伸手帮着干,这孩子聪明伶俐,很是得老太太喜欢。
“妈妈,我们虽然不会洗衣服做饭,但是我们能帮忙看着嘉晟嘉祥,肯定不让他们捣乱。
妈,你就放心学习好了,家里保管什么事情都没有。”那头,嘉俊嘉和俩人也表态。
“妈,我们在食堂吃饭,你不用担心我们,放心去学习好了。”
嘉康佳媛如今上了高中,课业重了不少。
俩人放学骑车到家就已经五六点了,家里的活基本上帮不到什么,所以这俩人只能最后表态。
“看,孩子们都这么懂事,你怕什么?
我要是不忙的时候,也能提前回家来帮一把,我们这么多人呢,咋地还照顾不了那三个小的啊?
放心去学习,好好把握机会。
我看照这个架势,等以后卫生所里培养出新人来,保不齐要把你调到县里去呢。
多好啊,一定得珍惜。”曲维扬也加入了劝说的队伍。
“你看多好的机会啊,出门学习,工资照发,住医院宿舍,吃饭有补贴。
挺好的,别犹豫了,赶紧收拾收拾东西预备出门吧。”
全家人除了那三胞胎不懂事之外,其余的人都支持巧莲出去学习。
巧莲一想,也的确是个难得的机会,是该出去再学一段时间。
毕竟她是野路子半路出家学的,跟人家那些科班出身的没法比。
不管以后会不会调工作,就说眼前,她不是也有很多病症治不了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的确不能错过。
“那家里可就交给你们了啊,我这次出门估计要学挺长时间。
顶多半月二十天的能回来一趟,家里是肯定顾不上了。”巧莲犹豫半天,终于下定决心出门学习。
就这样,晚间巧莲收拾了出门要带的衣裳行李。
如今已经是十月中旬了,天气渐渐转凉,厚衣服一定要多带些。
到那边住宿舍,肯定没有被褥,要自己准备,再加上平日里的一些生活洗漱用品,林林总总的就得划拉一大堆。
好不容易都收拾好了,一看除了被褥之外,还有两个大背囊。
这么多东西,就算她有随身仓库,也不好带啊,总不能到了医院,然后凭空变出来这些行李吧?
“没事儿,后天我们供销社要出门,正好路过临江,不如你跟我们一起吧,我送你去临江医院。”
曲维扬看着那些行李,也有点儿犯愁,正好想起来最近要出门,索性提议让巧莲跟着一起。
巧莲一想也行啊,有顺风车不坐,干啥要去挤?
“成,那就后天跟你一起,反正介绍信上头说了,让十月十二号到十五号去报道。
后天十三号,赶趟儿。”巧莲很干脆的答应了下来。
“嗯,那你明天再预备点儿吃的吧,出门在外这个吃也麻烦。
你住医院的宿舍,估计不可能自己住一间,系统里的那些吃食未必敢拿出来,也就是偷摸吃一点儿。
明天叠点儿煎饼,再炒些肉酱、炸点儿小鱼干儿之类的带着。
食堂怕是吃不饱饭,从家带一点儿去,饿了能垫补一口。”
曲维扬经常出门,他是个大男人饭量大,外面吃饭根本吃不饱。
每次都是巧莲动手给他做一些吃的带上,多少添两口,不至于挨饿。
巧莲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第二天就在家里做了些吃的。
用肉丁、蘑菇、胡萝卜等炒了酱,装了一罐头瓶子。
再把夏天攒下的小杂鱼拿出来,用热油炸酥了,搁糖醋和辣椒等烹一下撒上芝麻等,也装在罐头瓶子里头放着,可以存很久。
食堂的饭可想而知没啥好的,要是不带点儿好吃的出去,真能把人饿出个好歹来。
老太太寻思了一下,又给巧莲蒸了点儿饼子。
“带着点儿吧,出门在外穷家富路,口粮一定要带足了。
一个月才给你发十来斤的粮票,能够干啥?还是能带就多带写吃的,省的挨饿。
也幸亏咱家现在有维扬和玉淑俩人的供应,玉淑的口粮比维扬还多呢,总算能余出点儿粮食来,你就是带点儿也不怕。”
其实玉淑一个月的口粮也是三十一斤,每个月凤城那边专门邮寄过来。
曲维扬就借口原单位领导知道这边生活艰难,以前的那些同事也都可怜玉淑身世,所以会另外凑一部分一起邮过来。
实际上这都是巧莲从系统里兑换的粮,借着曲维扬的手和邮局的邮包拿回来而已。
老太太和孩子们都不知情,还以为玉淑每个月的供应有这么多呢。
玉淑一个孩子,能吃多少粮食?剩下的这些,家里人不就跟着沾光儿了么?
当然,曲维扬他们也不说破,家里有点儿粮食心里也有底儿。
“维扬,走,咱俩再去藏点儿粮食,等着你抽空了拿出来就行。
家里这些孩子一个比一个能吃,光指着那点儿供应和公社的口粮,根本就不够。”
巧莲忽然想起这事儿,大半夜的,扯着曲维扬从屋里出来,跑到仓房里,掀起角落里的一块板子,下到了地窖去。
这是他们盖新房之后,曲维扬照着巧莲的意思,偷摸挖出来的。
四周都用砖和水泥抹的,有通风口通风,里头就是为了藏东西用。
第548章 临江医院实习
曲家有两个地窖,一个是后院那个大家伙都知道的,留着冬天放菜的菜窖,弄的很简单,只冬天用一下而已。
另一个,就是仓房下面这个地窖了。
这是盖房子那年,曲维扬抽空挖出来的,收拾的非常结实干净,主要是以防万一存点儿东西用。
当然,巧莲有随身仓库,平常时候用不着就是闲着。
再说这年月也不敢往里面存太多粮食,都是随用随往外拿。
这一回巧莲要出门,不一定什么时候回来,所以就得把粮食多预备点儿。
不然就凭着曲维扬和玉淑那点儿供应,真的不够。
地窖里面挺大,修着台阶,夫妻俩打着手电筒下到底下,然后巧莲就从随身仓库里面,搬出来好多的粮食。
大米白面、大黄米小米、苞米高粱,反正粗粮细粮都有。
另外还有些保质期不短的零食奶粉之类的东西,留着给孩子们吃。
平常隔一段时间,曲维扬都会拎回来一些,这回也不能忘了。
“够了,这些足够两三个月吃用了,别拿出来太多。
如今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咱家呢,一个弄不好让孩子们知道地窖的事,就不好说了。”
曲维扬看着巧莲还要往外拿东西,赶忙阻止。
巧莲一想也对,她去学习也不能始终在临江,总有机会回家来看看,到时候再往外拿东西就行。
“那成,就先留出来这么多吧,你心里有点儿数就行。
对了,你来帮我打着手电,我缝几个邮包。
要不然我不在家,你去取玉淑邮包只取回来一个,咱娘他们又要问了。”
单位里邮过来的邮包多数都是布口袋,巧莲都留着呢,里头装上粮食缝起来,然后曲维扬每次都一起带回来。
幸好老太太不认字,看不懂邮戳时间,反正就这么糊弄着,家里人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每个月多出三十来斤粮食,曲维扬再暗地里贴补一些,这样也就差不多够家里人吃了。
曲维扬给打着手电,巧莲拿出来针线和邮包,往里装了粮食,然后照着邮包过来时的样子仔细缝好了三包。
“我估计我也就是在那边学习两三个月,要是时间延长了,那就以后我回来的时候再预备,暂时就这样吧。”
地窖里各类东西都准备好,除了新鲜的肉没法储存之外,粮食和油,还有家里日常用的一些东西都预备的很齐全。
巧莲这才放心,跟曲维扬俩人从地窖里出来,赶紧回家睡觉了。
十三号这天一早,县供销社的运输队要出门去拉货,正好路过大营往临江走,顺路过来接曲维扬和巧莲。
曲维扬帮着巧莲拿了行李放车上,然后跟巧莲一起坐在了驾驶楼里,就这么直奔临江。
到了临江,拉着曲维扬和巧莲的那辆车,特意拐了个弯儿,送巧莲和曲维扬到了临江医院。
曲维扬在外面等着,巧莲进医院去找院长报道。
临江医院的院长还是当年那位杨院长,只是年纪大了些,比以前看上去老了点儿。
杨院长见到巧莲居然还认得,拿着抚松卫生局开的介绍信,满脸惊讶。
“我就说看见抚松那边传来的文件上,有个名字特别熟悉。
还以为是同名同姓呢,没想到真是你啊。啥时候开始学医的?”
杨院长好多年没见着巧莲了,再者临江和抚松不属于同一地区,他也很少听说巧莲的事情。
如今知道巧莲学医,少不得要问几句。
“没多久,去年秋天当了卫生所里的卫生员,我们公社的那个大夫调走了,我这是赶鸭子上架没办法。”
巧莲倒是也没多说,只随口说了两句。
“那个,杨院长,我住在哪儿啊?
我的行李还都在外面呢,得搬进来先安顿住下。”
曲维扬还在外面等着呢,他有任务要去办事,不能耽误时间太久。
“哦,对,对,你看,我一见是故人,光想着跟你叙旧,倒是忘了该让你先安顿下来。
你等等啊,我给你找后勤主任过来,你就跟着他走吧。”
说着,杨院长出去了一趟,很快找来了后勤主任。
“吴主任,麻烦你领着陈同志去后面的宿舍,她估计带了不少行李,需要先安顿下来才行。”
杨院长给俩人介绍了一下,然后就让吴主任帮着巧莲去拿行李了。
有曲维扬在,自然不用吴主任动手,于是吴主任领着巧莲和曲维扬,一路绕到了医院后面的一趟平房。
“就是这儿了,这是咱医院的宿舍,有些还没成家的,过来实习的医生,都住在宿舍里头。
我看看啊,好像这一间暂时没人住,陈同志,你暂时就住在这儿吧。
要是来学习的还有女同志,那就过来跟你一起住。
要是没有女同志了,这间宿舍就你自己住吧。”吴主任拿着钥匙打开了一间宿舍的房门。
“屋里没啥东西,生活用品都得你自己准备。
屋里有个炉子,烧煤饼儿的,咱医院有专门的供应,用的时候去领就行了。
就这样儿吧,你自己打扫一下卫生,等下生火烧了炕,就可以住了。”
宿舍里很简单,就是一间空屋子什么都没有,所以吴主任交代了一下就走了。
曲维扬把巧莲的行李都放在了炕上,“你自己收拾吧,那头还都等着我呢,我也不能耽误太久。
安心在这边学习,家里你就不用费心了,往后我要是路过,就来看你。”
外头车队还等着呢,曲维扬不能耽误,跟巧莲说了两句,便赶紧走了。
曲维扬走了,巧莲从行李里面拿出来脸盆和抹布,赶紧去水房打了水,回来把屋子里都收拾了一遍。
炕擦了,书桌也都擦干净,这才把行李打开放着,然后去领了煤饼和柴禾生火烧炕。
一切都收拾差不多,巧莲这才锁上了门,又去找杨院长。
她是来学习的,当然要问问杨院长怎么安排。
跟杨院长讨论了一些事情之后,杨院长的意思,让巧莲才外科先待一段时间,然后再去内科和妇科学习。
这么一算,估计年前是别想结束了,能回家过年就不错。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想要好好学习就得付出时间。
尤其是学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耐住寂寞沉下心来学习。
第549章 看望巧云
巧莲到了临江医院安顿下来,下午自然是没什么事情,于是拎了些吃的去了一趟常家。
看望常文远的爹妈,也看看巧云。
“姐,你看你,还带这些东西做什么啊?
如今家家都难,你们家也不富裕,何苦花这些钱啊?”
巧云见到巧莲背着拎着的不少东西,当即便过意不去了。
“也没啥,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是咱自家种的土豆和南瓜,这是咱娘烙的煎饼。
路远,我带不了太多的东西,要是近便的话,咋地也该给你多带些土豆南瓜来。
好歹收拾着吃,也能当粮。”
这是巧莲从家里走的时候,特意撞在仓库里带过来的。
如今这年月走亲戚,送吃的最实在,谁都不会拒绝。
常家在城里,自家没有地也没有菜园子,吃什么全都指着供应。
可今年各处都减产,城里的供应也减少了,常家人口多,日子难过。
巧莲知道常家的情况,所以临从家里出来的时候,特意带了不少东西,什么土豆南瓜之类的带了不少。
这些玩意儿能放得住,留着慢慢吃,不管咋地也比饿肚子强。
“这点儿是孩子们进山捡的核桃和榛子,你留着给雨泽吃,孩子小,多吃些这个好。
另外这两包点心,留着给叔和婶子吃吧,两位老人身体也不好,留着给他们补补。”
巧莲办事周到,家里人哪个也没落下,都预备了东西。
当然,其他都是从自家带的,没花钱。
“姐,你可让我说什么好啊?你看你这是带了多少东西来?
光是土豆南瓜就造了一背筐,这得多累啊?”
除了自家亲姐,谁能想的这么周到?巧云感动的不知道该说啥了。
“对了,姐,你在这边学习,要学多久啊?住在哪儿?
不行的话就住在我家吧,毕竟是自己家里,总比外面方便。”
“不用,医院有宿舍,我来之前已经把宿舍收拾了,行李也放好了。
宿舍就在医院的后院,离着近也方便。
你也知道医院里随时随地有病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一台手术,我离着近能多学点儿。”
巧莲拒绝了,常家住的地方也不大,这么一大家子人,住三小间房子,很挤了,她还是别来凑热闹了。
巧莲在常家坐了一会儿,也没等常文远回来就要走,巧云留姐姐在家吃饭,让巧莲拒绝了。
常家现在也不是很好过,她留下只会让巧云为难,还是算了吧,她回去怎么对付都行。
巧云苦留不住,最终没办法,也就只好让巧莲走了。
等到常文远下班回来,见到家里多了那么些土豆南瓜。
一问知道是巧莲送来的,少不得要埋怨巧云几句,嫌巧云不肯留姐姐吃饭。
“你以为我不想留啊?那是我姐。
不说人家带了这么多吃的来,就算我家什么都不拿,咱也该管一顿饭啊。
可咱家啥情况,二姐还能不清楚?
我都快磨破嘴皮子了,她也是不肯,我能有啥办法?
等以后日子好点儿了,咱再想办法还人情呗。”巧云有点儿恼了。
她亲姐姐来家里,都没舍得留下来吃顿饭,常文远还埋怨她,巧云能不生气委屈么?
“你也不说说那俩闺女,她们都挣钱开工资了,可我一分钱都看不见她们的。
那供应也不是平白就给咱啊,不得拿钱去买么?我手里有多少钱?
就你那点儿工资,我敢买什么?”巧云委屈的掉眼泪。
巧云这一哭,常文远就受不住了,当即表示,晚间找闺女谈谈,然她们往家里交钱。
常家这边如何,巧莲自然不知道。
她回到了医院,晚间也没弄别的,煮一包面,就着煎饼,就这么吃了一顿,好好休息。
休息一晚,第二天巧莲便到了外科,跟着外科的主任医师学习。
临江虽然也是县,但是比抚松历史悠久,临江医院也是比较有名的医院,故而外科很忙。
虽然巧莲只是来学习的乡村医生,可是一忙起来,也得跟着前后忙活,一些护士做的事情她也要做。
赶上一天忙起来,到了下班真能累的直不起腰来。
累,但是能学到很多东西,所以累也是快乐的。
巧莲对医学很有兴趣,别看是半路出家,倒也有些天赋。
带着她的那位主任医师时常夸奖巧莲,这倒是给了巧莲不少鼓励。
这一批来学习的只有五个人,其他几个都是男医生,所以巧莲的宿舍就没人过来住,始终都是她自己。
这样倒是方便不少,最起码想吃点儿什么东西很方便,弄个小锅放在炉子上头,做点儿面条炖点儿汤之类的都容易。
巧莲从家里带了不少饼子煎饼等,都存在随身仓库的冷藏室里了。
得空的时候就自己动手做点儿吃的,没时间就去食堂随便打点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