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先吃一口再骑车往回走?不然怕是饿的都没力气骑车回来了。”
  巧莲看着俩大的,感觉这俩孩子又长了不少。
  十五岁的嘉康,如今已经比巧莲还高出一些了,佳媛也跟巧莲差不多高了。
  这俩娃没缺了吃的,个子窜的挺快。
  正长的孩子,就跟背着个饿口袋差不多,吃多少东西都觉得饿。
  嘉康摇摇头,“妈,不用了,我们还行,没那么饿。
  我和佳媛就算好的了,中午能吃饱,现在好多人中午就买一个黑饼子,就一碗汤,都吃不太饱。
  现在食堂里黑饼子也是限量供应了,每人就能买一个。
  不知道多少人都羡慕我和佳媛,中午吃那么多呢。”
  如今各处都粮食短缺,不仅仅是农村。
  要知道大部分的粮食都被运出国了,城市的供应也比较紧张。
  农村还好歹有野菜供应着呢,城里怎么办?只能限量供应。
  “妈,往后要是我爸在家,我们就去他那边吃了,不在学校吃。
  我和我哥带饭的背包,今天被人动过了,少了一个煎饼。”佳媛那边冒出来了一句。
  在大家伙都勒紧腰带的时候,曲家孩子每天还带着足量的口粮,的确是很让人嫉妒。
  都是半大孩子,肚子饿起来哪里还管那些?这是有人饿急眼了,动了歪念头。
  巧莲心里咯噔一下子。
  她给孩子们带的饭,虽然看起来简单,就是煎饼,可里面东西很丰富啊。
  熏肉片、鸡蛋、葱、酱,有时候还会在里面卷上火腿肠,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吃饱,有精神上课。
  关键是孩子带着饭到学校,也不可能始终看着不出教室。
  要是有心人瞅准了俩孩子出去,偷摸的翻开俩孩子带饭的背包,就能发现不同。
  这么丰盛的午饭,如果让别人知道了,不知又会闹出什么风波来。
  “那也行,往后你爸要是在家,早晨走的时候,就把午饭都给他带着,你俩放学了去你爸那边吃。
  要是你爸不在家出门,我就给你俩带着钱和粮票,你俩也在食堂将就吃一顿。
  晚上我多做点儿吃的,好不好?”让孩子们这一说,巧莲还真是不敢给他们带零食了。
  “嗯,行,就这样儿吧,现在一个个都饿的眼睛发绿,看见吃的比爹娘都亲,这情况也是难免。
  以后咱早晨做点儿好的让他们吃饱了走,晚上也做点儿好吃的。
  中午这一顿,就只能将就了。”那边,老太太开口说话了。
  说话间,曲维扬和孩子们都洗了手,大家伙坐下来,巧莲给老太太和孩子们盛蛋炒饭,菜团子留着自己和曲维扬吃。
  家里有老有少,也就只能他们夫妻吃点儿苦了,把好的留给老人和孩子。
  “妈,你把菜饼子给我一个,你盛一碗饭吧。
  天天都是你和我爸吃菜饼子,也让我尝尝新鲜呗。”
  佳媛伸手,抢过来巧莲手里的菜团子,拿过去就咬了一口。
  野菜大多都带着枯涩的味道,再加上食堂大锅饭,做的也没那么精细。
  有时候连菜都洗不干净,更不要说菜根什么的,根本就没那个时间挨个儿挑了摘干净。
  野菜混着很粗的苞米面、地瓜面,就这么蒸出来的饼子,自然是不好吃。
  佳媛咬了一口,差点儿被里头的菜根硌着牙,好不容易嚼了咽,只觉得有点儿剌嗓子。
  曲家虽说生活水平降下来了一些,可孩子们都吃的还算可以,米饭、饼子之类的管饱儿。
  佳媛从来没吃过这样的饭,还真是有些难以下咽,只能硬着头皮多嚼了两下咽下去。
  “爸,妈,往后这些饼子也分给我们,不能光让你们吃这些啊。
  我们成天吃的那么好,结果让爸爸妈妈吃这些。”
  佳媛一下子就难受起来,眼泪忍不住往下掉。
  自从去年秋天食堂限量之后,家里好吃的都紧着孩子们。
  食堂打回来的饭,都是巧莲和曲维扬吃,嘉康佳媛根本不知道,如今食堂的饭,竟然难吃到这个程度。
  嘉康一看妹妹这样,知道那菜饼子应该是很难吃。
  于是从佳媛手里掰了一半拿过去咬了一口,当时便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我还以为,学校食堂的饭就够不好吃了,原来,咱公社食堂的饭更难吃。”
  “妈,爸,往后这些饭,咱们一起吃,不能光让你俩吃这些。”
  嘉康把自己跟前的蛋炒饭,推到了曲维扬跟前儿。


第513章 孩子们懂事了
  “不用不用,你俩学习累,需要营养,这些菜饼子不适合你俩吃。
  我和你爸没事儿,我们都习惯了。
  咱家不是供应不起全家人吃喝,就算咱一家子都吃也够了。
  可这也都是粮食啊,既然咱领回来了就不能浪费。
  那么多人都还吃不饱呢,咱要是浪费了不吃,那不是伤天么?”
  巧莲没想到,孩子们会这样,当时也有点儿眼睛不太舒服。
  按说,巧莲有系统,系统里这些年攒的积分还有几百万。
  而且曲维扬和孩子们时不时的弄回来一些东西,也能换不少积分,日常花用足够了。
  粮食就是眼前金贵,在系统里,粮食最不值钱了,供应一家子吃,完全没问题。
  可如今这年月家家都挨饿,出去看看哪个不是一脸菜色?
  那真是一个个都饿的眼睛发绿,直盯着别人家呢。
  尤其是巧莲家里,曲维扬有供应,不用完全吃食堂,不知道多少人明里暗里的打听曲家吃什么。
  嘉俊嘉和在学校里就是,好多人都打听。
  幸亏这俩娃如今因为锻炼出来了,中午他们在张家,就是一起吃食堂的饭。
  嘉和这样挑嘴的孩子,如今也是什么都吃。
  没办法啊,张家那一大家子呢,总不能巧莲带着粮食过去做吧?
  做了给谁吃?两家好几个孩子呢,少了不够,多了又会惹麻烦。
  最近就有不少人,经常赶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去张家。
  经过孙建勇的事情之后,大家伙都是瞪大了眼睛盯着,就怕公社的干部捣鬼。
  要是巧莲带着粮食去张家,人家或是怀疑曲维扬,或是怀疑张文广,巧莲哪里还敢再给家里惹祸?
  当然,巧莲会带去一些吃的,私底下给小凤英和文星家的小风玉。
  这俩娃小,食堂那些饭着实不适合孩子吃,所以巧莲会带过去一点儿大米白面,或者是挂面之类。
  巧娟每天都提前单独给俩孩子做了先喂孩子吃,等着大家伙吃饭的时候,俩娃就吃饱了。
  再说几个大的也都懂事,谁都不跟小娃争。
  “妈,没事,往后拿回来的饼子,咱们一起分着吃。
  我和佳媛也不比谁特殊,没道理连嘉和都能啃饼子,我俩却天天吃好的。
  家里的饭,大家伙一起吃。”佳媛没把那半个饼子给巧莲,而是又咬了一大口。
  弟弟都能吃呢,凭什么她不能吃?在难吃也是粮食,就像妈妈说的,不能浪费了。
  佳媛和嘉康争着抢着吃了俩饼子,那边嘉和嘉俊俩人一看,也掰了一个。
  总共六个饼子还都不太大,剩下的哪里够巧莲和曲维扬吃?没办法只好再盛一些蛋炒饭。
  俩人没敢吃太多,生怕孩子们不够,一直到孩子们都吃完了饭,巧莲看看盆里还剩了点儿,这才跟曲维扬分开又吃了些。
  吃完饭,几个大的都去西屋写作业了,三个小的则是留在东屋,由老太太看着。
  曲维扬帮着巧莲,在厨房里收拾东西。
  “孩子大了,都懂事了,知道心疼人呢。”巧莲一边刷碗,一边念叨着。
  “是啊,咱家这几个孩子都教的很好,特别懂事。
  前两天遇见迟校长的时候,迟校长还一个劲儿的跟我说呢。
  咱家这俩的学习成绩都挺好,一定要让他们继续念高中。
  迟校长说,这俩以后肯定能考个好大学。”曲维扬一边接过巧莲刷好的碗,摞在碗柜里,一边说起了迟校长的话。
  “嗯,我的意思也是这样,咱家这俩孩子学习都不错,考大学应该不成问题。
  不能让他们太早就下来干活,都是孩子呢,咱可不能为了眼前那丁点的利益,就耽误了孩子一辈子。”
  在旁人看来,能念个初中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读完初中下来,就能找个差不多的工作了。
  巧莲可不是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她知道,起点对孩子有多么重要,考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
  两口子一边说话,一边把碗刷完,锅台收拾干净,巧莲又把明天早晨要做的饭提前预备了一下。
  嘉康佳媛和曲维扬都要带饭,巧莲想了想,索性发了点儿两合面,明早起来蒸点儿包子。
  光是吃煎饼,估计孩子们也够了。
  往后俩孩子不在学校吃,到曲维扬那头,那边供销社的人生活水平都要好一些,就算带了包子,别人也说不出什么。
  家里有野菜,下午的时候已经洗干净用开水烫过。
  本来是打算明晚上包点儿包子的,既然这样,那就提前做了吧。
  发好了面,剁了包子馅儿,巧莲总算忙活完,这才收拾洗了手,跟曲维扬从厨房出来。
  “对了,你不是说,要给你那几个牺牲队友的家里,寄一些粮食过去么?
  想要寄什么粮啊?你说了,我给你预备出来。
  如今这时候,他们那几家也难,咱们但凡有点儿能力,该帮的还是要帮,不然咋办?
  他们那几家没了劳力,孩子又小,日子比咱艰难。”
  巧莲忽然想起这件事来,随口问了一句。
  自从曲维扬负伤回来之后,就一直跟几个牺牲队友的家里人联系着。
  逢年过节之类的,都会给寄过去十块二十块钱,再寄一些细粮、年货等东西,也算是对朋友的一点心意。
  这两年各地粮食都歉收,日子艰难,曲维扬便不寄钱了,而是直接寄粮食。
  细粮不敢寄了,都是寄一些粗粮,苞米碴子、苞米面子、高粱米、地瓜干等。
  对方接了包裹之后,也会寄一些那边的特产,时不时的还会写封信来,反正一直都保持来往。
  “对了,我想起一件事啊,那个魏拯民家里,有好些时候没给咱回信了。
  我寄过去的东西那边都收了没有打回来,但是那头却没回信。
  不知道怎么回事,得空了,你最好打听打听,别是那边出了什么事情。
  如今这个年月,真是不好说。”
  一般时候,曲维扬都把这些事情交给巧莲来处理,巧莲心细,比他想的周全。
  所以曲维扬有一些时候没问这些事了,此刻听见巧莲提起,赶忙点头。
  “好,我托人给打听打听,离着有点儿远,一般时候我出门也不路过那边,还真是没过去看看。
  唉,拯民媳妇只有一个闺女,如今这日子肯定难熬,得空了真该去看看。”


第514章 鬼灵精嘉和
  四月中下旬,公社里开始种地,社员们不管男女都跟着下地干活。
  巧莲和雪梅玉芬她们,也都跟着下地,要是有人看病了,再回去卫生所。
  学校里也放了农忙假,不过嘉俊嘉和都还小,不能下地干活,巧莲就让他们进山去采点儿大叶芹啊之类的野菜。
  巧莲告诉嘉俊他们,曲家在城里的朋友多,这时候城里人都没什么吃的。
  孩子们如果能多薅点儿菜,就尽量,到时候可以送给朋友家里,也让大家伙都尝个新鲜。
  嘉俊嘉和倒是挺能干,加上他们这边靠着山,山里的各类野菜多得是。
  俩娃都特别实在,妈妈说让多薅,那就可劲儿往家里背。
  一天来来回回好几趟,薅几背筐的菜回家来。
  “哎呦,怎么弄这么多回来啊。
  这些都是野菜,咱家就算再能吃,也吃不过来这么多啊。”
  老太太看见了,难免心疼孩子们,于是就念叨。
  “姥,我妈说了,要给城里的人送一些去呢。
  我哥他们学校的校长啊,老师啊,我爸单位里的那些同事啊。
  他们住在城里,没地方薅野菜,大家伙吃个新鲜。”嘉和一听老太太念叨,赶忙解释。
  “就算也分给别人,也不用这么多吧?
  你们这一天弄回来了多少啊?好几背筐呢,太多了。”
  老太太摇摇头,搞不懂闺女和外孙们要干什么。
  等着巧莲回家来一看,也觉得不少。
  当然,对于目前来说,这些能挣积分的野菜,自然是多多益善。
  一冬天系统里没什么进项儿,积分花了不少。
  好不容易有点儿东西换积分,那还不是越多越好?
  于是留出来自家吃的,还有要送人的,其余的野菜,都趁着晚间的时候,卖给了系统。
  到了第二天,嘉俊嘉和继续进山薅菜,不过这回俩娃没有把菜全都带回家来,而是留了大部分在外面。
  等着巧莲下班回来的时候,嘉和扯着巧莲到一旁,神秘兮兮的说了句。
  “妈妈,我们藏起来了一些野菜,就在咱家房子后面呢。”
  说完,这小子就跑了,留下巧莲愣在那里,不知道儿子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她暴露了?不能吧?这些鬼小子们什么时候看出破绽的?
  “维扬,你快帮我分析一下,我怎么觉得,这些皮小子们好像都察觉出不对来了呢?”
  到了晚间,巧莲和曲维扬躺在炕上,巧莲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于是就找曲维扬聊天。
  “咱俩已经算是挺谨慎了,这些屁孩子从哪里看出不对的?”
  “谨慎什么啊?也就是糊弄糊弄外面的人,真以为咱家里这些人都看不出来啊?
  嘉康佳媛估计早就察觉出不对了,嘉俊嘉和这俩小子啊,看起来也瞅出什么破绽来。
  不过他们未必能想到是你有什么系统,估计也就以为,他们的娘很有本事,会法术呢。”
  曲维扬苦笑,他们俩办的这些事儿,其实都经不起推敲。
  也就是欺负乡下人没多少见识,不懂而已。
  “得了,你也不用烦,咱家的孩子你应该放心。
  他们一个个嘴巴都严实着呢,不会出去乱说的。
  我猜他们也不会问你,那你就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算了。
  孩子们都是好意,咱们也别拒绝,以前什么样,以后还什么样。”
  曲维扬觉得,家里这几个孩子这个沉得住气的劲头,特别随他。
  夫妻俩猜测一顿也没什么头绪,索性不猜了,反正自家孩子都心里有成算。
  再加上巧莲从小就教育他们,家里的事情出去不能乱说,所以也没啥可担心的。
  “睡觉睡觉,不管了。
  我就觉得,遇上你们爷们儿,我的智商好像都不够用。”
  巧莲气恼的说了句,拽过被子睡觉去了。
  曲维扬第二天特意早起,领着嘉俊嘉和去河边,顺道拐弯抹角的跟嘉和打听了一番。
  最后才确定,嘉和这熊孩子并不是看穿了巧莲的手段,而是以为曲维扬把家里的野菜想办法去卖了。
  如今这年月,倒买倒卖可是犯法的,嘉和知道,所以才会弄出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来。
  “爸爸,我和哥哥们都知道,其实你每个月的供应就那些。
  可是咱家的粮食还有吃的都很富裕,肯定是爸爸想办法从黑市换来的。
  我哥跟我们说了,说是现在城里都有黑市,不少人都是在黑书淘换东西呢。
  爸爸,你可要注意点儿啊,千万别让人抓住了。”
  嘉和很担心,就怕爸爸这样做,会惹来麻烦。
  可是也没办法啊,家里这么多人吃饭呢,爸爸要是不想点儿办法,他们一家人就要饿肚子了。
  看着儿子一脸关心的模样,曲维扬还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原来,儿子们是这样想的啊。
  也是,媳妇的那个什么系统,太匪夷所思了,不是媳妇亲口承认,谁也闹不明白这么回事。
  这几个孩子就算再聪明,也绝对想不到其他方面去。
  好吧,不管孩子们怎么想,只要大家伙都是为了这个家好就行,其他的,都不重要。
  “我们嘉和大了,越来越懂事呢。
  放心吧,爸爸妈妈都心里有数,知道该怎么做,只要能平平安安把你们都养大,做什么也都值了。”
  曲维扬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很是欣慰。
  他们家的孩子,似乎都比同龄人早熟,更稳重懂事。
  “爸爸,我和二哥有半个月的农忙假,只要天气不错,我们都去山里。”
  嘉和笑笑,后面的话没说,那个意思无非就是,我们会配合你,尽量帮家里多换点儿有用的东西回来。
  “鬼灵精,一家子这么多人,都没你一个脑子好用。
  也不知道你小子往后能干点儿啥?咋地?想去当个科学家?”
  闲来无事,曲维扬就跟儿子随便闲聊。
  嘉和摇摇头,“不想,我对科学研究没什么兴趣,倒是对历史满喜欢的。
  我现在还没想好具体要做什么,以后再说吧,反正我还小呢,对吧?”
  嘉和笑笑,没有正面回答曲维扬的话。
  曲维扬眯起眼睛看了儿子两眼,总觉的这小子其实心里早就想好了以后要做什么。
  曲家这几个娃,似乎都立志比较早。
  就像佳媛,老早就决定了要学医,要考医科大学。
  嘉和这小子有目标了却不肯说,这娃以后是想干什么呢?


第515章 电站建成
  半个月的农忙很快就过去,地里的庄稼种了大半,只剩下一些零碎地块,种一些杂粮杂豆之类。
  今年公社里定了种植计划,除了国家收购定额之外,一律都种苞米高粱地瓜,哪样产量多就种哪样。
  不过,如今巧莲已经没法偷摸的去种子仓库换种子,现有的种子都开始退化。
  产量比起以前来,降低了不少,也不知道秋天会是什么样子了。
  刚种完地,韩运鸿和张文广就领着人,开始找地方打算拦河修坝,弄个土电站。
  想要建一个全是沙子水泥的那种,目前看起来不太现实,花钱太多。
  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肯想办法,总能克服困难找到解决的办法。
  大家伙凑在一起商议了几天,倒是拿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
  就是在汤河上游,用木头砸桩子,用枝条编筐篓装沙土,混合石头等,土办法做出拦河坝来。
  方案定下来,社里便动员了所有人出工,一起下河别坝。
  这土电站说起来好像很容易,可实际上有不少难处。
  刚开始进展缓慢,后来找到了问题所在,这才进度加快。
  当然,建电站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公社已经把电站作为今年的主要目标。
  一整个夏天,就不信还建不起来一个小电站?
  如今很多城市都已经供电,人们也见识了电的方便,所以这件事大家伙都支持。
  更是迫切的希望,大营公社能用上电,以后家家户户都能用电灯。
  就在大营公社拦河修坝干的热火朝天时,上级下来了命令,今年从山东安丘迁来了不少人支边,要分批安置在抚松下属的各个场、矿、公社。
  抚松如今有四个国营参场,都需要大量人口,所以优先往各参场安置,其余的,分到各个公社。
  大营公社也要安置一批人,大概三四十户。
  要安置人口,就得有足够的住处,这下公社里又忙开了。
  韩运鸿和张文广紧急商议,统计公社里空闲房屋的数量,暂时做不到一家一栋房子。
  只能两家安排住在一处,等以后有条件了,再另外批宅基地盖房子。
  五月里,从外面迁过来的三十来户人家,分别编入大营四个生产队。
  外来人口的增多,也加重了粮食压力。
  尽管国家会划拨一部分粮食,可是相对来说,根本不够这三十几户的吃用,还有一部分要从当地公社里出。
  对于这一点,当地人少不得有意见。
  对此,韩运鸿还特意开了会,告诫大家伙不许欺生,要团结起来,尽快使迁入的住户融入到公社当中来。
  如今韩运鸿在公社里威望很高,既然书记都发话了,少数人就算心里不满,也没什么办法。
  就这样,大营公社又多了三十多户,一百多口人。
  当然,外来人口的迁入,也有好处,就是干活的人也多了。
  水坝已然修建完成,韩运鸿拜托曲维扬,从外地给买回来了水轮机和发电机,找了明白人安装。
  就在汤河边上,一个小型的水电站,总算建起来。
  水电站建成发电,全公社的人都欢呼不已,于是电工给各家各户都接了电线扯了电灯。
  大营公社至此,开始了有电灯的生活。
  当然,这种电站发电量不大,电压也不稳,灯光并不如后世那么亮。
  可即便如此,大家伙也是欣喜异常,电灯再不亮,也比煤油灯和蜡烛亮啊。
  “哎呀,这电灯可真好,你看看多亮堂啊,晚上点电灯,就跟白天一样。
  可真不错,太好了。”大家伙都这么说。
  公社发电给社员用,自然是不能要钱。
  不过韩运鸿也跟所有人都说了,每天供电只到晚上九点半,到了九点半之后就停止供电。
  也省的有一些人大晚上了不睡觉,或者是睡觉不关灯,浪费公共资源。
  对此,众人都没什么异议。
  如今这年月也没什么娱乐项目,大部分的人晚上七八点钟就睡觉了,根本不用等到九点半。
  唯一可惜的是,如今没有高压输电系统,公社电站发的电,只能供应大营公社。
  其他生产队距离远,都没法享受到供电带来的方便,依旧还得是用煤油灯和蜡烛。
  跟电站同时建起来的,还有一个磨房,用水轮机带动了石磨和石碾子,用来推磨脱粒。
  如今这年月还没有电动的碾米机粉碎机,但是用水轮机带动了石磨石碾子之后,速度却比人工提升了很多倍。
  只需要有一个人看在石磨旁边就行,不用像以前那样,赶着牲口推磨,效率可比之前提高了好多倍。
  这样一来,无疑解放了劳动力,食堂也不用每天都派人推磨了。
  各生产队都把粮食运到磨房来推磨,既方便又省力,这一项发明,赢得了社员们的赞许。
  大营公社自行发电,还用水力带动磨房,这也算是一项重大发明了。
  消息传到县里,乔书记也特别好奇,带了人过来参观。
  回去之后自然是大肆宣扬,号召各公社都要跟大营公社学习,开动脑筋想办法。
  因此,大营公社再次被评了先进,受到上级表扬。
  好多地方都派人过来,学习大营公社的经验,回去也都学着建电站。
  一时间,倒是带动了各地小水电站的发展。
  “二妹妹,还是你有办法啊,这主意真不错。”
  张文广抽空来了卫生所,找巧莲说话,顺道把巧莲夸奖一番。
  “姐夫,这跟我有多大关系?
  我当初是说建电站不假,我说的那是正经的电站,跟咱公社现在的不一样,这都是你们想出来的主意。”
  所以说,不能忽视任何人的智商,巧莲只提出了一个设想,可她说的那一套不适合现在。
  但是这个设想却给了韩运鸿等人启发,在大家伙的研究和努力下,才有了眼前这个电站。
  “要说起来啊,我还挺佩服你们呢,用这么简陋的东西,就能建起来电站。
  咱们总共也没花多少钱,除了发电机那一套之外,都是就地取材,厉害的是大家伙。”
  巧莲这话发自内心,她从没想过,这样就能发电了。
  韩运鸿这些人挺厉害,脑子够使。
  可惜,目前不是时候,要不然,凭着韩运鸿和张文广,一定能带领大营公社再次辉煌起来。


第516章 中考结束
  转眼已经是六月中下旬,六零年也算是过去了一半。
  从开春以来,天气还算不错,虽然开春也略有点儿旱,可是对大田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地里的庄稼长势还是满喜人的。
  “妈,我们考完试了。”
  这天下午,巧莲还在厨房里忙活着做饭呢,就听见嘉康和佳媛的动静。
  初中升学考试,也就是中考,终于在今天结束了。
  俩娃辛苦了小半年,总算可以松口气,听声音都能听出来,佳媛说话都带了几分欢快。
  “考的咋样儿了?成绩什么时候能出来?”
  巧莲从厨房里出来,眉开眼笑的看着闺女和儿子,颇有些心急的问道。
  “怎么也得半个月左右吧?这不是普通的考试,关系到升学呢。
  省里统一的考卷,估计不会太早出成绩。”嘉康摇摇头,他们也不知道具体的时间。
  如今这个年月,中考也算得上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了,因为其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前途走向。
  有的人可以考中专,读几年之后直接找工作,也有的人会继续念高中然后考大学。
  相对于一般人来说,选择考中专的多一些。
  因为中专三年下来一般也就是十八九岁,就可以参加工作挣钱了,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前途。
  这时候的中专生还是满吃香的,找工作特别容易,而且进工厂都是坐办公室的多,真正出大力的人很少。
  这种形势下,很多人都想考中专,早点儿参加工作挣钱。
  像嘉康佳媛他们这样,不考中专而是要念高中的,在旁人眼中都可以算异类。
  尤其是在小县城里,大部分人都觉得,高中三年之后还不是要考大学?那何苦浪费三年的时间?
  刚开始嘉康也有这个想法,他那时候也惦记着早点儿参加工作挣钱,替家里分担压力。
  是巧莲费了不少工夫,说通了嘉康,让他放弃考中专的念头,继续读高中。
  中专和大学,起点不同,将来也完全不同,巧莲不希望孩子们输在起点上。
  俩孩子今年才十五岁,正是读书学习的好时候。
  念三年高中,六三年考大学,那时候还没什么问题。
  等着以后出现变化,这俩孩子基本上就该毕业找工作了,基本上不会受太多影响。
  这也是巧莲坚持让孩子们读高中的一个原因。
  若是他们晚生几年,很可能巧莲就会同意他们读中专,可以完美避开接下来的一些事情。
  “嗯,不管啥时候出成绩,都好,妈妈相信你们两个都能考的不错。
  对了,今天晚上咱们包饺子吃啊,算是给你俩庆功的。
  这小半年你俩够辛苦了,吃点儿好的犒劳犒劳。”
  巧莲满面笑容的看着儿子闺女,孩子们都长大喽,嘉康比她都高出一些了呢。
  “原来是要包饺子啊,我说妈怎么两手都是面就出来了。
  妈,用我帮忙么?饺子馅儿剁出来没有?我帮你。”
  佳媛赶紧迈步进屋,把书包扔到屋里就赶紧钻进厨房,打算帮忙。
  闺女这么一说,巧莲这才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
  刚才她正和面呢,听见闺女儿子回来一高兴,啥都忘了,连手都没擦就这么跑了出来。
  “不用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