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炮灰-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兰芝倒是从来没有想过怕,住在深山里的曾老头她都不怕,还会怕杨大婆?
对付这种恶婆子,还是要拿住她的七寸。光是和她横是没用的,这种泼辣婆子,她可泼不过。
“武雄小英,你们去把支书和生产队队长请过来,就说你们婆回来了。”兰芝吩咐道。
武雄和小英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叫支书和生产队队长,但是妈妈叫他们去叫,一定就有他们妈妈的道理,两个小孩手牵着手很快跑走了。
燕三娘是刘家的媳妇,不方便去插手杨家那边的事情,就没跟过去。
杨大嫂和老七媳妇想着兰芝买几块糖都一人分一块,前几天割七八两肉还分给他们,在情分上怎么说也要过去帮着刘兰芝看一看。再加上他们是一家人,婆婆的娘家来了人,他们过去招呼一声也是对的,就跟着兰芝一起走了。
兰芝刚到家门口把东西放下,杨大婆就带着娘家人过来。
兰芝淡淡的看了几人一眼,吩咐小梅:“去给舅公姨婆端张凳子。”
小梅闷声去把凳子端过来,让舅公姨婆坐下,却完全没给杨大婆端板凳的意思。
杨大婆怒上心头,这两天她回娘家那边也过得非常憋屈,就恼道:“刘兰芝,你是什么意思?我是你婆婆,连你一条板凳都不得坐?!”
兰芝冷笑一声,“婆婆问我是什么意思?我还正想问婆婆是什么意思?哪家婆婆会逼着儿媳妇卖女儿,哪家婆婆会趁着儿媳妇不在家,就伙同外人把自己亲生女儿给卖了?正好今天趁着舅舅和姨妈都在,还请两位长辈为我这个外侄媳妇讨个公道。”
杨大婆本来就是因为这件事,才把自己的姐姐和兄弟叫过来,结果刘兰芝却先开口让他们主公道。
“刘兰芝,我到底哪里对不起你?你要这么往我身上泼脏水!”杨大婆捶胸顿足地哭,“你哪只眼睛看见我伙同别人卖孙女?那天我腰杆痛,就让小英帮我抬一下水,我哪里知道小梅被人贩子盯上了?小梅也是我的孙女,我怎么可能卖她?我卖她有什么好处?”
杨大婆哭得呼天抢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往袖子上抹。
幺舅便劝说道:“老五媳妇,孩子被拐,摊在谁身上肯定都很急,现在小梅找回来了,你也先消消气,别把身体气坏了。你婆婆那天就过来给我们说了这件事,这其中肯定有些误会,所以我和你姨妈今天才抽空过来看看。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事情关了门来吵,别在外人面前闹,闹得人尽皆知,反倒让别人看了笑话。”
“就是这个道理,你婆婆身上确实有很多缺点,我这个当姨妈的也知道。她一个人把□□个孩子拉扯大,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们走在前面的倒是都结了婚,老幺走在后面怎么办?这事儿闹大了,以后都没人敢给老幺说亲。你婆婆平时再有不对,你们过来找姨妈找幺舅,我们一定帮理不帮亲。小梅现在好好的,这件事情我们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是再揪着不放,传出去别人谈起来肯定也是说你们做子女的不对。”
兰芝被气得笑了,怎么在他们口中,自己这个差点被卖女儿的媳妇反而成了罪魁祸首?而那个勾结人贩子拐卖自己亲孙女的恶婆子反而成了弱势方?!
“舅舅,姨妈,首先我想说,谁都不容易。我一个寡妇还要拉扯三个小孩子,我容易吗?既然怕当笑柄,那又何必生那么歹毒的心?这件事不是我揪着不放,而是我若就这么轻易放过了,那就还有无数次。当初我就和我婆婆说过,叫她不要打小梅的主意,结果我一走,她就帮着外人掳走了小梅。”
兰芝说着冷笑一声,“你们说我冤枉了她,那在我带着邻里一起去追回小梅的时候,她又做了些什么?她丝毫都没有关心小梅的下落,反而跑去找你们回来为她撑腰!”
兰芝毫不掩饰自己的嘲讽,冷眼睨着杨大婆。
杨大婆被她这么一睨,又开始嚎啕大哭,“我就是命苦,老五不在,我这个婆婆怎么当都不对。我到底多狠心,才会卖孙女?刘兰芝,你摸着你的良心说,我哪里对不起你了?我看你病得要死,还自己掏腰包东拼西凑拿出10块钱给你去蚕桑坡烧蛋,你现在病好了,就有精力诬陷我了?”
“说起这事,你去烧的那只蛋就在家里。小梅,你进去拿出来,让姨婆他们看看这么一只蛋值几个钱?我问过蚕桑坡的那个药婆,人家只收了你五毛钱。”兰芝道,小梅听后忙进屋去拿蛋。
蚕桑坡烧蛋的收的都是五毛到一块不等,杨大婆开口就说十块,杨大嫂杨七媳妇都自是不信。
小梅把蛋拿出来给众人看,兰芝又接着说:“你给我烧蛋的目的是为什么,还不就是讨好我、让我跟你们一起卖儿卖女?那日我病得稀里糊涂的,都根本不知道你跟我说些什么,等我醒来才知道你和赵大婆要我卖小梅。”
“哎哟喂!让我死了吧!我这是造了什么孽?我到处借钱给儿媳妇烧蛋,你不认我这份功劳就算了,还把我说得这么不堪!刘兰芝,你到底有没有心?”杨大婆指着兰芝,眼泪鼻涕一起流。
“到底是我把你说得这么不堪,还是你自己本身就这么不堪,很快就见分晓。赵大婆和曾老头都已经招了,现在正在牢里关着呢!”兰芝看着她那副耍泼嘴脸,眉毛都没动一下,又补充了句:“你收了赵大婆那七十块钱也是赃款,是要拿出来充公的。”
杨大婆一听这话哪里得了,当下就又哭又闹:“刘兰芝!你是不是一定要逼死我才甘心?我哪里收了赵大婆的钱?我今天就撞死在这里得了!以后你们没有婆婆了,想干嘛就干嘛去!偷汉子都没人管着你们!”
杨大嫂和杨七媳妇一旁听得脸色难堪。
杨大婆作势就要撞墙,几个媳妇没有一个出手相拦的,还是幺舅拉了下。
姨妈说:“算了,兰芝,你婆婆都这样了,难不成你还真想逼得她撞死在你面前呀!”
“是呀,她都一大把年纪了,活得了几个年头呀?就当给自己积点福吧!”幺舅说。
这哪里是积福,这分明就是在减寿。
杨大婆一向是个耍泼能手,当下就睡在地上打滚。
兰芝冷漠地看着,理都难得理。
幺舅和姨妈轮番劝说,让兰芝服个软,一家人要和和气气。但他们没想到刘兰芝是个不听劝的冷心人,任他们怎么劝,她自岿然不动。
另外两个媳妇在一旁很不走心地附和几句,也没说帮着劝劝刘兰芝。
幺舅和舅妈见劝不动刘兰芝,就劝地上的杨大婆起来。杨大婆见耍泼不行,只好哭着起来。
结果才刚坐在地上都还没站起来,生产队的人还真的来了。
“杨大婆,你可总算是回来了,你这样闹也没用,镇上的公安正在找你。”来的是杨支书和裴大队长,后面还跟着杨武雄和杨小英。
杨大婆听说公安找她,顿时就吓傻了,连哭都忘了哭。
公安不就是压犯人游街的那种么?
“你要把那七十块黑心钱交出来,那是你卖孙女的非法所得。”裴大队长说。
“我没有卖孙女……”杨大婆还想辩解。
“你也是同谋之一,这事要认真追究起来,你也是要去牢里蹲的,你要庆幸你儿媳妇没去上头告你。”杨支书道。
杨大婆脸色陡变,兰芝却兴致勃勃地追问:“杨支书裴队长,这种案子我该去哪里告呀?”
“我给,我给还不好吗?我真的没有卖……”
杨大婆还欲狡辩,兰芝皮笑肉不笑道:“是啊,你没有卖小梅,你是清白的。为了还你清白,我去告那些真正的凶手,让上面的人查个明明白白,到时候免得冤枉婆婆,还可以还婆婆你清白。”
杨大婆想起刘兰芝带着那么多人去找小梅的阵仗,现在她越发看不透刘兰芝这人了,感觉刘兰芝这人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杨大婆最后只好灰溜溜地回去拿钱给杨支书,这笔钱是要交上去充公的。
杨大婆闹成这个样子,舅舅和姨妈也觉得很没脸,他们原本以为是婆媳矛盾,过来调停。结果是杨大婆真的犯了事,现在两人饭也没吃,就气得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泽宝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章
娘家人走后,杨大婆又还了七十块钱,估计怕刘兰芝去告她,反而安静下来。
杨家几个媳妇坐在兰芝的门口聊了会儿闲话,见兰芝光听她们说也不怎么搭话,就都各自散了。
杨大婆闹事不成,自己反丢了钱,又被戳穿了面具,最高兴的当属三个小豆丁,叽叽喳喳的,完全掩饰不了心中的欣喜。
那天杨大婆把小英支走,使得小梅被人贩子拐了,小英心中也惶恐不安,既是内疚无助,又害怕刘兰芝把所有的气都撒在她身上,她这几天都勤快乖巧得不像话。坏人们都得到了惩罚,而刘兰芝也丝毫没有怪她,小英这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他们的妈妈变得跟以前很不一样了,脸还是那张脸,但里子却像换了个人。
不过,换了好,她默默祈求以前那个对她又打又骂的亲妈千万别再回来。
兰芝不知道小鬼头们心中的那点小心眼,她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个家实在太穷了。
兰芝让武雄和小英传火,大铁锅熬板油,铝锅灶热水。她来这里之后,都没好好的洗过一次头一次澡,别说洗头水和香皂了,家里连块洗衣服的肥皂都没有。
她勉强用清水洗过几次,也不知道原主以前到底多邋遢,身上的死皮都堆了几层,头发上涨了虱子,可把她给恶心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兰芝估摸几个孩子身上肯定也有,每次她一靠近他们,就能闻到他们身上的汗臭味道。
这个时代没有饲料猪瘦肉猪等,卖的都是用猪草喂养大的传统家猪,身上肥肉占比大,但熬出来的油十分清亮,冷却后能凝成白色固状。兰芝让小梅把家里的油罐洗净,用干净棉巾擦干,她把锅中熬好的猪油盛出装到油罐中。
油渣则用一只大碗装好,今后地里的菜长出来后,可以把这油渣放入菜汤中。
三个小家伙看着碗里的油渣,都忍不住咽了口口水。杨武雄人小鬼大,比他两个姐姐开朗些,就问兰芝:“妈,闻着好香,我可不可以尝尝味道?”
“想吃就吃吧!”兰芝看他们三双冒着绿光的眼,好笑道,“几块油渣子就把你们给馋成这样。”
以往的日子,油渣子他们家也没有啊!
自打他们爸走了后,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除了周边有人办酒,他们哪里能吃得到油渣?
得了兰芝的应允,三只黑乎乎的手就伸向了油渣碗,兰芝见状挨个在他们手背上轻轻拍了下,“先去把手洗干净,拿筷子夹。”
三个小家伙不讲卫生的习惯太糟糕了,想要纠正他们,还得慢慢来。
兰芝把早上留在家里的豆腐切成四方小块,将就熬油的锅煎成金黄色的一小块,撒了点点盐巴和野葱花下去,顿时香飘四溢,馋得小家伙们连油渣都不吃了,伸长了脖子守着锅里。
饭后,兰芝把床上的被套床单枕套等取下泡在大盆里,又将被褥垫絮搬出去晾晒在外面。这年头乡下没几个讲究人,原主睡的被子又黑又臭,被褥也是一块死板的老棉絮,黑得看不出棉花的色泽。她得琢磨着赶紧赚钱换上新的,她穿过来之后就没睡过一天好觉。
这个地方太穷了,估摸放在全国都能算上贫困县,供销社连洗头水都没有,她买回来的还是一块皂角,十分原生态。
不过总比没有好。
兰芝一个人就把小家伙烧的热水全部用完了,结果她还总觉得身上没冲洗干净,但条件有限,也只能如此了。
洗了头和澡,整个人神清气爽了许多,她又让几个小家伙烧水挨个洗干净。
原主估摸少有换洗衣服,连院坝边的晾衣杆也只搭了一根,他们今天做大扫除,完全不够用。还好农村最不缺的就是竹子,兰芝拿这砍刀在房子背后的竹林砍了一根,处理干净后搭在院子边的树杈上,晾晒被单床套等。
家里几个小孩年纪不大,却都非常勤快懂事,帮着她一起洗床单洗衣服。
燕三娘有块土挨着她的房子这边,正背着背篓和刘二娘过来打猪草,见着兰芝一家在池塘边清洗衣服,就笑着寒暄道:“三姐,洗得这么干净作甚?”
兰芝对她印象很不错,也笑着回道:“前些日子病了,家里到处都脏兮兮的,今儿天气好,洗起来晾晒晾晒。”
时间还早,外面太阳正烈,燕三娘也不慌着走,就把背篓放平,坐在上面与兰芝攀谈起来。
“三姐,还是你厉害,可算是把你婆婆收服了。”燕三娘道。
兰芝轻笑一声,“是她自己心虚,我哪有那能耐收服她。”
“我们现在这一村人都佩服你,真的,你那几个妯娌那么精明也拿她没法的。你还能把小梅从人贩子手上追回来,我们家老太爷都说你厉害。”
“那也是大家伙们帮的大忙,我一个人哪里追得回来。”兰芝说着,又想起一事,“我做豆腐留下了一大桶泔水,我家里没养猪,正想问你们要不要?”
豆腐泔水并没什么危害,喂猪是可以的,而刘大鹏夫妻平日里对他们家也多有照顾。
燕三娘和刘二娘听后都高兴不已,刘家没分家,金沟就属他们喂养的猪最多,她们两姑嫂每天都要打两大背猪草回去。
燕三娘赶紧谢过兰芝,说起豆腐,她疑道:“三姐,你怎么来那么多豆子?”
可能意识到这个话问得容易起疑,燕三娘又加了句:“我就随口问问。”
兰芝知她没有恶意,就随口诌道:“老五以前留了一缸豆子在家,我也是最近才翻出来的。”
燕三娘听她解释得敷衍,也很知趣的没再问了。
兰芝见她是个识趣的聪明人,略微一想,又问:“我这有个买卖,不知燕三娘和大鹏有没有兴趣?”
燕三娘来了精神,“三姐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你这勾得我心痒痒的。”
第13章
“你也知道我们家没有个得力的男丁,我这肩不能挑手不能抬,想要卖点豆腐换点钱也艰难。我看你和大鹏都是能干的人,你们要是有兴趣,我就以两毛一斤卖给你,你们无论担到哪里去卖,也绝对可赚。”兰芝说道。
豆腐的利润还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各家各户粮食都紧缺,自己都不够吃,所以也少见拿去集市上卖。
兰芝现在也看出来了,这年代什么东西都是供不应求,并不是因为卖不掉没人卖,而是大家都没有东西卖,所以很萧条。尤其是粮食这一类的,通过正规渠道根本就买不到,只有在黑市上才能见。
不过就这样卖黄大豆赚不了几个钱,做成豆腐可以翻几番。只是豆腐很沉,她还要走大老远的路搬去集市上,太费神耗力了。
刘大鹏正值青壮年,而且跑的地方多,让他去打开销路,比她现在靠赶集赚几个钱强。
当初农科园研究这个项目需要大量黄大豆,他们仓库里囤了很多,足足有几吨。所以空间实验站中最多的东西是各类品种的黄大豆,等撑过这个月,她地里面的菜也熟了。
再则,兰芝也不想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卖豆腐上,她还有更具意义的事情要做,她掌握着比这个时代更先进的种植技术,还有更优良的蔬果种子,她要用自己所学所有慢慢地改变这里的贫瘠状态。
这才不枉费她一个掌握先进技术的人重返历史一趟。
燕三娘听兰芝这么一说,自是惊喜不已,中间这个差价利润可观,只是……
“三姐,你到底还剩多少豆子啊?你要是全部卖了,今后吃什么?”燕三娘迟疑地问。
他们都是从那个苦年头过来的,粮荒的时候,大米能卖到五六块钱一斤,还没处买。
这两年土地下放了,大家的日子稍微好过了些。但谁也不敢把自己家里的存粮全部卖掉,万一哪一天又变天了,那日子怎么过?
“这个我自有主意,你不用担心,就问你愿不愿意做这个买卖?”兰芝说。
燕三娘哪里有不愿意的?当下连猪草也不打了,就和刘二娘把豆腐泔水抬回去,找大鹏商量这事。
第二天,兰芝就做了六七十斤豆腐,让他们拿去城里卖。他们这种偏远的农村卖不起什么价,买的人也远没有城里多。
兰芝以两毛钱一斤的价钱批发给他们,刘大鹏夫妇拿去城里至少要卖到四五毛钱,这笔生意是准赚的。只是他们这里离县城太远,要从晚上就开始走,第二天清晨五六点才能到。
兰芝自觉自己走不了那么长的夜路,上次去雷风崖救小梅回来,她都累得要死不活的。要是再背上几十斤豆腐,简直就是要了她这一身脆弱的骨头。
刘大鹏第一次担去城里很快就卖完回来,他卖了近三十块钱,除去兰芝那十多块成本价,也还净赚十来块。
像他们生产队的这些人家,家里能够拿出几百块钱的,都算是非常富足了,吃不上饭的人都多着呢。一天净赚十来块这种事,刘大鹏以前想都不敢想。杨老大在地铁上干活,吃的是国家分配的粮食,每个月的工钱也才一二十块。
刘大鹏心中感激,在城里买了两块肉,一块买回去自家吃,另一块给兰芝送过去。
因怕被隔壁邻居发现不好,刘大鹏和燕三两夫妇还特地挑晚上悄悄送过去,“三姐,你做的豆腐太好卖了。这十五块是给你的成本钱,还有这肉是城里买的,米是自家米缸的,你别嫌弃。”
兰芝看小两口笑得嘴巴都合不拢,看来他们今天也赚大发了,就没有和他们客气,让三个小孩把米和肉捡好,自己也收下钱。
她给刘大鹏的豆腐只有六十多斤,他们给十五块钱,也是比较厚道了。兰芝知道他们还是想去城里卖,城里才卖得起好价钱,只是跋山涉水的,太费人力了。
不过对农村人来说,累不累都是其次,能赚得到钱就好。每年秋冬的时候,生产队也有很多人去大山里偷砍木柴卖,那木材一根就是上百斤,搬出山里走几十里路,还冒着被拦下的风险,结果一趟也才得一两块。
跟这些比起来,刘大鹏挑几十斤豆腐去城里卖根本就算不得什么,更何况他卖到城里一趟就能多得好几块,又何乐而不为?
“最近春种,我有些忙不过来。你们二妹的手巧,帮我问问她愿不愿意过来做豆腐,到时候我每个月给她结一次工钱。”兰芝提议。
原书中,刘家也帮过反派杨武雄很多,原主刘兰芝只顾自己快活,对这个儿子不管不问的,刘二娘看到会给杨武雄一些饭菜吃,年少的杨武雄这才没有饿死。
然而这个年代的女性自带悲剧色彩,刘二娘勤劳能干又朴实,嫁得却很不好,男方正好也是个抽烟喝酒打老婆的人。
兰芝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改变他们身上的悲剧,最有效的就是有一技傍身,当一个人有能力有钱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容易沦为别人的附属品。
“三姐放心,我们家里人多,可以匀出人来,明天我就让家芳过来跟你学做豆腐。至于工钱就不敢再问三姐要了,三姐没让她交学费就不错了。”刘大鹏说道。
第二天,刘二娘果然一上午就过来帮忙推磨盘,下午又忙着过滤豆浆,点豆腐。她现年十六岁,长得高挑,平日里做惯了农活,力气也大,做起这些事来特别利索。
没出几日,刘二娘就把点豆腐这个活儿摸透了。兰芝就把这事全权交给了刘二娘和小梅几个孩子,她要开始忙地里的活。
她种在地里的蔬菜长势喜人,再过十来天估计就能拿去卖了。只是这年头蔬菜太不值钱,不知道到时候能卖多少钱一斤。
兰芝准备将对面山头上一块比较开阔的土地打理出来种玉米泥鳅豆等作物,这个时代的人对粮食类的产物有谜一样的执着,她估摸玉米应该很好卖。
刘大鹏夫妇每隔一天就跑一趟城里,城里比他们这种乡镇的供销社卖的东西更多更时髦,兰芝让他们给她带了几套衣服也买了好几匹布。原主家里没套像样的衣服,大人小孩都是穿的补丁衣服,武雄捡小英的穿,小英捡小梅的穿,过得十分寒酸。
老六媳妇见兰芝最近穿着新衣服去做农活,还买了好几匹布让生产队的裁缝牟大娘给他们做新衣服和床上用品等,心中别提有多艳羡。
王定英见刘兰芝正在山头的地里洒草木灰,身上正穿着一件色泽鲜艳的紫红色衬衣,花色漂亮得就跟山沟里开着的紫荆花一样。王定英是看出来了,刘兰芝赚了钱,这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她便走过去,“五嫂,你穿着这么漂亮的衣服干农活,就不怕把衣服磨旧?”
兰芝闻言抬头,见她背着个背篓站在自己的土沟里,便回道:“衣服总是会穿旧的,再买就是了。”
王定英一听她这丝毫不谦虚的话,更是认定了兰芝赚了大钱,就走过去说:“五嫂,你一点都不厚道。”
兰芝见她又是这副贱兮兮的样子,便道:“我怎么不厚道了?”
“豆腐的事呀!”
兰芝了然,笑道:“你想吃的话,下次我做的时候,让孩子给你端一碗过来。”
王定英见她装傻,气道:“我又不是要饭的,稀罕你一碗豆花。你帮着外家人赚钱,也没说帮着我们自家。”
别人不清楚,难道她还不清楚?刘家老二天天都在刘兰芝家推磨做豆腐,刘大鹏和燕三晚上就拿着箩筐和背篓过去趁夜赶去城里,她家就挨着刘兰芝的家,看见过好几次呢。
刘家那房人跟着刘兰芝闷声发大财,虽然不像刘兰芝这样买些新衣服穿,但王定英从刘家过的时候,天天都能闻到香喷喷的肉味儿。
兰芝看她一脸贼样,笑了笑说:“大鹏也姓刘,跟我算是本家,哪里是外家人了?”
“天底下姓刘的多了去了,他跟你都不同宗,你老公和我老公同一个妈生,我们才是本家人。你怎么连一点亲疏都分不清楚?”王定英责怪道。
兰芝:“那你觉得我们和婆婆像一家人吗?”
王定英被她这话问得一时语塞,“哪能这么比?算了,我们不扯这个,你哪里来这么多豆子做成豆花豆芽卖?”
“花钱买的呀!”兰芝道。
老六媳妇一脸狐疑,“哪里有卖?买的多少钱一斤?这样有赚?”
粮站的米粮都不够那些吃国家粮的分配,哪里有的卖?她也悄悄去问过黑市,那里卖得贼贵,算下来没有什么赚头,更重要的是未必买得到,根本就没有几人卖。
兰芝不想和她深究,就说:“本来就只能赚点分分钱,我也从来没想过靠这个赚大钱。你要不和我一起种粮食,你帮我犁田,我教你赚钱。”
第14章
“犁地?”王定英顿时没了兴趣。刘兰芝那几块田都已经长出杂草来了,自打杨老五走后,就没有请人犁过,田里的泥结成死板一块,很耗损犁具。
再说了,王定英自家也有四亩田,她老公杨老六最近忙着给隔壁生产队的人家做房梁,自家的四亩地都还没犁完,哪里有时间给刘兰芝犁地。
“五嫂不想带我赚钱就算了,干嘛还故意为难我?你明知老六没时间,我都找不到人犁田呢!”王定英心中不满道。
兰芝也不生气,只说:“这不就得了?你看你们都忙成这样,哪有时间帮我做豆腐卖豆腐?他们帮我跑一趟也赚不了几个钱,估计还没有老六一天的工钱多。”
王定英听她这么说,只好作罢,又听兰芝说赚不了几个钱,心中平衡了许多,就背着背篓继续去打猪草了。
老六这一房的两口子算得最精,吝啬又贪小便宜,却一点亏都不肯吃,兰芝可不想和他们合作。
不过水田还是要利用起来,这个年代的稻米太难吃了,不仅粗糙,还拿着钱都买不到,粮站只收不售。
现在农村种的还是常规稻,而不是后来的杂交稻。常规稻的产量极低,一家人也就产一千来斤,还不够一家人吃,所以很多家庭都混合着其它粮食一起吃,最常见的就属红苕稀饭了。
如果从这个年代走出来的人都特别讨厌吃红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现在还没有耕地机,农村全是原始态的水牛犁田。耕地机兰芝或许还会用,这用牛拉地,可就难着她了。
不过现在拿钱请人做活的家庭也少,很多人家都是交换农活,你帮我做两天,我帮你做两天,相互就抵消了。但像原主这样的家庭,就没人愿意和她交换。
刘大鹏夫妇还是考虑周到,主动找上她提起这事,“三姐,明天你就先不做豆腐了,让大鹏把你这几块田先犁出来。”
兰芝道:“这事就不用你们操心,豆腐还是卖起走,犁田这事我自有安排。”
让刘大鹏帮着犁地固然也可以,但这难免会让杨家的人觉得她分不清亲疏,上次去雷风崖追回小梅,杨家的本家人也出了不少力。若她什么都找刘大鹏,落在别人眼里,说不准还会误会她给了刘家许多好处。
杨老七媳妇身体不好,两口子也没什么经济来源,全靠种地维系生活。上次抓人贩子和赵大婆,老七也出了力,她若找杨老七帮着犁地,众人也没什么好议论的。
今天下午刘大鹏夫妇从城里回来时又给她带了一大块肉,兰芝晚上煮成白肉,切了一半端着从后檐沟去了杨老七那边。
杨老七媳妇这两天又病了,兰芝过去的时候她正拖着没精打采的身体淘米,杨老七则在客堂切猪草,他们四岁的女儿在灶门前传火。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农村人家的常态。
见刘兰芝端和小梅过来,几人还有些吃惊。小梅手上端着一大碗肉,半瘦半肥的,估摸有七八两;刘兰芝手上则端了一小砂罐肉汤煮的豆芽。
“五嫂,你这是作甚?”老七媳妇惊道。
兰芝把东西放在桌上,笑道:“上次你们帮我救回小梅,我和小梅一直没机会没好好答谢。听说你这两天病了,我这过来看看。”
“你过来就过来,端这些东西来做什么?”老七媳妇客气道。
“给你补补身体,正好我也有点事要找老七。”兰芝说,“你知道你们五哥不在,我那几块田还没人犁,不知七兄弟有没有时间,帮我犁几天。”
“五嫂太见外了,你让老七犁田直接说就是了,还带什么东西过来。你们家也那么多张嘴要吃,这些你端回去!”
老七媳妇说着就要推拒,兰芝阻止道:“我们家里还有,你就别再和我客气了。小梅,叫你妹妹拿东西过来盛装,我们把碗腾出来。”
老七的女儿杨小琴闻着肉味儿,直咽口水,见杨小梅进来,赶紧去碗柜端碗。
老七媳妇嘴上叨着自家女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