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在跑道上-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队伍的最前面冯主任正在接受接机媒体的采访,陈焕之作为短跑新星,当然也有媒体想过来,但都被徐指导婉拒了。
  她只好笑笑,安安静静地在队伍后方做自己的小透明,心里明白是自己以前大嘴巴做的孽,眼下都到了大阪了,当然更不能让她乱放高炮了。
  要不领导在前面说“锻炼的意义大于成绩,发挥出35%就满意”之类的,她在后面说些必进决赛冲击奖牌之类的话,这不是当场拆台吗?
  关键是在此之前,中国在上届世锦赛上就没有拿到一块金牌,以前有时候就连奖牌都没有,对于田径苦手的中国而言,世锦赛一直是个高难度副本。
  虽然刘飞不在第一批的队伍里,但无论记者还是领导,都有最少三分之一的问答是关于他的,其次就是这次有可能夺牌冲金的项目,比如竞走、女子马拉松和男子三级跳。
  虽然陈焕之已经拿了几次室内赛冠军甚至拿过大奖赛亚军,但这些奖项在世锦赛上显然不够看,哪怕是她的最好成绩11秒15,也和历届世锦赛前三名的成绩有很大差距,因此不管外界还是队内,都普遍认为她能冲进决赛就是绝大的胜利,毕竟这也是创造历史了。
  但在对外提起世锦赛的目标时,田径队一直没怎么提起她,与对她信心十足的刘鑫源不同,领导层倾向于不给陈焕之太大的压力,让她自由发挥,毕竟她才18岁,而且正如冯主任所说:世锦赛成绩不是目的,好好练兵在奥运会上发挥才是。
  今年报名女子百米的选手多达74人,几乎是历年最多的一次,她们需要先经过8月26日上午的预赛或称资格赛,先选出晋级复赛的32人,然后是半决赛的16人,最后是决赛的8人。
  陈焕之往检录处一站,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她的预赛被分在第五组,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分组,在这个小组里她无论报名成绩还是世界排名都是最高的,几乎是随便跑跑就能进复赛的感觉。
  从检录处出来,她在热身场里跑了两趟全程,感觉还不错,自从几天前把体质加上来,她就发现自己不光是肌体强健了,连体力也比过去好了一些,虽然耐力的数值没有变,但同样强度的训练,疲劳的感觉却少了。
  陈焕之正要跑第三趟的时候,听到了场内主持人播报预赛第一组的成绩,第一名是来自美国的巴勒姆,11秒07。
  正常,陈焕之默默想,在卡贝尔崛起之前,巴勒姆就一直是世界冠军的有力竞争者,但她现在已经处于职业生涯的末期,今年的最好成绩是5月在美国一场邀请赛上跑出的11秒05。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姐姐从第一场预赛开始就这么拼。
  第二名是来自比利时的赫法尔特,11秒09。
  这是在欧洲比赛时碰到过一两次的选手,不过在陈焕之的印象中她一直成绩平平,几次碰到都没进过11秒3,陈焕之开始觉得牙疼了。
  第三名是来自斯里兰卡的贾亚辛哈,11秒13。
  “这是谁?”陈焕之问旁边的苏方方,“我今年参加那么多次比赛都没听过这个名字,比我还新的新人?”可是这个成绩非常醒目啊,在她以前参加的所有比赛里,11秒13都是个妥妥进决赛的成绩了。
  “不是。”停下热身听播报的苏方方擦了把汗,“一个老将,应该有三十多了,我还以为她早一两年就退役了。”
  陈焕之有点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世界大赛了。
  幸好只有第一组如此勇猛,后面第二组第四组的小组第一成绩都在11秒3左右,第三组成绩稍好,第一名的成绩也只是11秒14,还在陈焕之的接受范围内。
  第五组比赛开始,陈焕之现在世界排名18,这个名次足以在本组中为她争得最好的道次,同组的选手有一半都在前半年的比赛中见过,虽然当时她们的成绩也都不太耀眼,不过有爆发了的赫法尔特珠玉在前,陈焕之也不敢大意。
  站在跑道上试跑了两次十几米,陈焕之停下来懒洋洋地往回走,能容纳五万人的大阪长居体育场里,上座率几乎是满的,听说门票卖的不好,其中许多是学校组织学生集体来看。
  她看了一圈,黑压压一片人头,当然看不出谁是谁。
  不过八月底是正热的天气,医院里最忙了,她妈八成是不好意思请假过来看的,昨天晚上打电话,她也清楚听见了医院里喧闹的声音,这让她非常安心,确定她妈不会像上次一样偷偷来看比赛。
  而总是想来看她比赛的宋怡不得不再一次屈服于高三的邪恶势力。高二升高三的学生没有人权、没有暑假,八月底对她们来说都已经开学了一个月了。
  现在想起来,恍惚觉得高中生活、或者说普通人的生活似乎已经离她很远很远了,仿佛她的生活一直是训练比赛训练比赛无限循环,可事实上这种日子才只不过持续了一年多而已。
  随着现场解说向观众介绍她的声音,她向四周挥了挥手,瞬间沉下心来,那些杂七杂八的念头都不见了。
  全力以赴的的十一秒过后,陈焕之看着电子屏上的11秒13摇了摇头,解决了技能切换问题后,两个技能一起上果然很强劲,立刻刷新了自己的最好成绩,但这远远不够,她在出发前一天下午的训练中曾经跑出过11秒05的成绩,可是今天大概是空气中湿气太重了,她总觉得很不舒服,难以痛痛快快地发挥到最好。
  在混合采访区跟央五的崔丽娜简单说了几句话,陈焕之往回走的时候正好是第八组的苏方方候场。
  “加油,方方姐。”
  苏方方没有回以微笑,她的脸色非常严肃,只是挥了挥手就上场去了。
  陈焕之站在原地等她,反正整个百米赛程也没几分钟。
  应该没问题,虽然第八组除了来自美国英国的选手还有来自尼日利亚、加纳、科特迪瓦等地的选手,都是黑人选手,但她们的报名成绩也只是跟苏方方差不多而已。
  而苏方方恢复的比预期要好得多,她在训练中也经常能跑到11秒3左右,最好的一次跑到过11秒26,几乎恢复到了巅峰状态。
  刘大夫多次称赞她的恢复情况超过预期,陈焕之猜测这跟自己给她做的三次轻伤修复多少有点关系。
  正想着,第八组的比赛就结束了,陈焕之听着场内报成绩,听着听着就沉默了。
  苏方方11秒44,一次让人大跌眼镜的发挥,在第八组只能排到第六。
  而小组前三和剩余成绩的前八才能晋级复赛。
  前面都是什么成绩?陈焕之努力回想着,她能排到前八吗?过了会儿,赛场内的广播念出了晋级名单,果然没有苏方方。
  苏方方走了出来,陈焕之迎上去,但不知该说什么。
  “走吧。”最后还是苏方方先开了口,“你晚上还有比赛呢。”
  陈焕之“哦”了一声,跟着她一起往外走,忽然说,“还有奥运会呢,还有明年的世锦赛呢。你今年才25,斯里兰卡那位选手,不是三十多岁还在跑吗?”
  苏方方摇了摇头,低声说,“别跟我说话,让我静一静。”
  好吧,陈焕之耸了耸肩,她空有一颗老阿姨怜惜小姑娘的心,其实并不懂如何安慰人,在她成长为老阿姨的前世,作为弱势群体她一贯都是被安慰的一方。
  等在外面的徐指导把两人送回酒店让苏方方自己安静呆着,又风风火火地跑过来找陈焕之,“你赛道分配表拿到了吗?”
  陈焕之把分配表上交,“我这次运气还不错的。”
  徐指导扫了两眼,“嗯,不错,那几个牙买加人美国人都没在一组,好好发挥,进半决赛应该没问题。”
  正如徐指导所说,有个好运气的陈焕之在晚上的复赛中以11秒11排名第三组第一,成功晋级半决赛。
  赛后崔丽娜采访她,“恭喜你成功晋级半决赛,作为中国第一名进入世锦赛百米半决赛的女选手,你已经创造了历史,恭喜你。”
  陈焕之笑笑,“谢谢。”
  “我看到你今天两枪比赛都赢得很轻松,基本上60米后就建立绝对优势了。”
  “今天分组的运气好。”
  即使陈焕之这么言简意赅,崔丽娜也能自己激情洋溢地聊下去,“是的,世界排名前五的选手都没有跟你分在一组,事实上跟你同组的也有排名第六的法国选手妮姬·卡特,但你用实力战胜了她。那你在本届世锦赛上有什么目标吗?”
  这种话题陈焕之就有兴趣了,别人越不让她说大话,她越有兴趣口出狂言,算是高龄叛逆少女的小小兴趣吧。扫一眼看台上的徐指导、梁主任,很好,天高皇帝远。
  她对着摄像机笑得一口白牙阳光下熠熠生辉,“争取一枚奖牌。”
  连崔丽娜都沉默了两秒才接上,“……真是很有信心啊。”
  “也有这个实力啊,”陈焕之笑,“反正我接下去的每一步都是在创造历史了,为什么不创造个大的?”
  比赛前当然不能吃晚饭,七点半的比赛,赛后回到酒店的时候都快九点了,陈焕之饿得够呛,下车就直奔餐厅。徐指导也没吃,俩人对坐着埋头苦吃。
  徐指导估计是看过央五的赛后采访了,吃个半饱就开始看着陈焕之欲言又止,不过她明天就要决赛,今天批评她不就跟临高考前批评高考生一样脑残吗?
  所以徐指导纠结到最后,只是和风细雨般地跟陈焕之说,“慢慢吃,吃完就去睡觉,好好休息一下,什么也不用想。”
  然后去找梁主任汇报工作的时候才忍不住吐槽,“我也不知道这孩子哪儿来的信心,当然,我不是说有信心是坏事,我也知道,她上飞机之前那天突然跑了好几次11秒零几。可是她之前训练的时候成绩区间一直在11秒15…20之间,非常稳定,就是临到出发前一天,爆发了一下。就算她明天继续爆发,牙买加的坎贝尔、美国的爱德华兹,今年都三次跑进11秒以内了,冠亚军基本就是她俩争了,还有美国的罗斯莱斯、芭布尔,都经常11秒05以内的人,今天又爆了个巴勒姆,她要是发挥不好,进决赛都危险,更别说奖牌了。”
  梁主任翻翻赛事简报,“希望她真能继续爆发吧。小陈算是今天表现最好的了。”
  也难怪梁主任郁闷,就在今天,本来预计有实力夺奖牌的男子竞走全军覆没了,好不容易祝青青参加个女子800米半决赛有戏,居然坐错了班车,等坐地铁赶到赛场的时候,几乎没时间热身就上了场,然后毫无悬念被淘汰。
  实力不济也就算了,可是这个坐错车算是什么事儿啊。
  与之相比,陈焕之大放狂言梁主任甚至有一丝欣喜:好啊,终于有一个照着超常发挥去的了。
  徐指导叹了口气,“她进决赛就挺好了,创造历史,也算是对全国人民有个交代,但是奖牌,她不说这个话还好,说了,又进不去,我是怕舆论反弹呀,我怕她面对不了外界的批评,后面接力还指望着她呢。”
  梁主任仍然很淡定,“没事,明天刘飞来,她要是得了奖牌正好,要是没得,除了咱们自己人也没人关注她的新闻。”
  刘飞的新闻度真是国民级的,他明天才会跟着罗主任一起到大阪,可是现在报纸上满坑满谷就全是他了,明天不定媒体疯狂成什么样。
  陈焕之如果半决赛被淘汰或者决赛名次低,那也只有他们少数几个人在乎,民众根本不会注意到。
  当然,梁主任还是真心希望陈焕之能超常发挥的,毕竟这半年来田管中心都是按照头号种子的待遇培养陈焕之的。


第77章 77
  这次世锦赛陈焕之和苏方方是唯二两个拿到个人短跑项目门票的运动员,也是徐指导现在最大的责任。苏方方从昨天赛后就关在房门里不出来,今天早饭也没见她吃,徐指导虽然很担心,但现在更重要的是陈焕之。
  半决赛在27号的晚上七点半,而决赛要到晚上十点多才开始。
  对于陈焕之来说,这意味着今天一整天都是绝佳的练习时间。她觉得上飞机前还能跑11秒零几,到了这里预赛复赛都是11秒1左右,除了练习不足就是因为大阪这蒸笼似的天气。
  天气没办法,那只能用练习切换来弥补不足了。
  “我们能找个有空调的室内训练场吗?”陈焕之问,“我怕我中暑”
  居然觉得自己会练到中暑……徐指导问,“你打算练多长时间?”
  陈焕之看一眼手机,“现在是早上七点,我们抓紧点时间,练七八个小时没有问题。”
  徐指导向她确认,“不会影响晚上的比赛?体力够吗?”
  陈焕之连连点头。
  徐指导又问,“但是大阪这个天气,你在空调场里练习惯了适应不了外界了怎么办?”
  “没事,”陈焕之说,“我提前半小时到热身场跑两趟就行。”
  徐指导自己是不大相信比赛前的过度练习居然能不影响比赛,不过陈焕之不是他带的,人家习惯了这种比赛节奏,贸然打破反而不好,就算他所坚持的赛前备战节奏更科学合理,对于信奉原本节奏的运动员来说,也会造成“我没有好好备战”的心理暗示。
  至于有空调的室内田径馆,还得是大阪组委会没有安排给别人的,徐指导可搞不定。不过没关系,他可以找领导,他们这些随队而来的领队、官员、教练,就是为了满足运动员的需求让他们发挥成绩而来的。
  然后陈焕之就得到了她想要的训练场。
  白天在徐指导眼皮子底下不断切技能、变节奏,30米、60米、100米,一组组几乎跑了一整天的陈焕之,果然精神百倍的站在了起点前。
  跟徐指导一起坐在看台上的梁主任不由得问,“她今天真的练了一整天?都什么内容?”
  “热身完了就开始跑,主要还是练她那种切换步频和步幅的跑法,各种长度的段落跑,中间休息时间加上吃饭不到三个小时。”
  两人对视了一眼,徐指导明白了梁主任在担心什么,梁主任果然问,“她一直是这么练的?”
  徐指导点头,“从亚运会前备战那段时间开始,快一年了,几乎一直是。”
  “虽然一直都跟着看她的训练计划,不过纸面上看见和眼睛看见的感觉可真不一样啊。我记得国际田联的飞行药检还没抽中过她吧?”得到徐指导肯定的答复后,梁主任说,“这样,等这次赛后,再给小陈安排一次血检……包括染色体检查。”
  “亚运会的时候,亚组委就已经查过她染色体了,没问题。”徐指导忍不住提醒,“而且她这半年来参加比赛凡有名次肯定会接受药检的,还有赛前抽查,我这里的记录是两次血检、十九次次尿检,完全没问题。”
  “我们自己再查一次。”梁主任固执的说,“要是她成绩没这么好,我都不担心,但是她这个训练方式、这个体力恢复速度,你自己说,正常、不,常见吗?”
  徐指导沉默了,说实话,真是生平仅见,打破他从教多年的全部认知。梁主任说要查陈焕之,他为她不平,但其实徐指导内心深处也不是一点疑惑都没有的。
  兴奋剂有很多种,临时提高比赛成绩的只是其中最广为人知、最容易被查出来的那种,更多的是在训练中使用,让运动员更容易增长肌肉、更不容易疲劳、体力能更快恢复的药。
  比如蛋白同化制剂,典型的就是克仑特罗(瘦肉精),就会让人增长肌肉。而类固醇(比如常用药地塞米松)就可以抑制疲劳的感觉,以加强训练强度。在赛前停药代谢掉,比赛中就查不出来了。
  而WADA的飞行药检制度,就是专门针对这种赛外服药的情况。在不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随机抽中一个运动员,立马打飞的过来别管在度假还是在训练,规定时限内必须抽血,拒绝?拒绝视同服药。没在?两次没在视同服药。立马禁赛没商量。
  而飞行药检虽然号称是完全偶然的抽查,但像陈焕之这样半年参加几十场比赛,还经常取得名次去尿检、血检的人,连WADA也会觉得她服药可能性比较低,而取得了突破性成绩的人,比如刘飞,从雅典以后每年都被抽到十几次。
  徐指导只能说,“她天天都在队里训练,还经常做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有段时间天天抽血,如果有问题,不可能谁都没发现。”
  “再查一次,正因为她一直在北京训练,更要好好查。”梁主任最后说,“她现在是肯定能参加明年奥运会的,万一真奥运会夺牌了,尿样留存八年,现在查不出来,未必以后八年都查不出来。一旦她被查出来有问题,整个国家队、甚至是北京奥运会的公信力都会受损,我们冒不起这个险。”
  徐指导看着底下赛道上正在试跑的陈焕之,不由觉得有点悲哀,她正在为了梦想、为了自己和国家的荣誉奋斗,但看台上讨论的是她有没有服药。
  可是运动员就是这样,成绩越好,越受怀疑,尤其是百米这样人种突破的项目。可一旦状态不好成绩变差,就有人怀疑是不是停药,只有不断地取得好成绩并且永远药检清白,才能勉强堵住别人的嘴。
  李雪茹没有做到这一点,她的国内比赛成绩始终好于国际大赛成绩,越重要的比赛越容易发挥失常,后来还没等她真正证明自己,她的巅峰期就已经过去。因此即使她从未有任何一次药检阳性,也始终有人信誓旦旦说她是短跑药王。


第78章 78
  一般认为到了世锦赛半决赛的时候再说靠分组运气已经没有意义了,不过陈焕之等着进场的时候听到里面广播的第一组成绩,还是忍不住一边庆幸一边牙疼。
  第一名,牙买加人卡贝尔,10秒99。
  第二名,美国人罗斯莱斯,11秒04。
  第三名,美国人巴勒姆,11秒06。
  第四名,比利时人赫尔法特,11秒07。
  赫尔法特居然能跑到11秒07……陈焕之摇了摇头,看来到了半决赛大家都已经是拿命来拼了。
  每组前三加两个最好成绩晋级决赛,前三名不提,赫尔法特能跑到11秒07以内,应该也能预定上决赛门票了。
  陈焕之吞了口吐沫,深吸了一口饱含水汽的湿热空气,又缓缓吐出来,重复了几次,感觉心脏没那么沉甸甸了。
  没关系,她安慰自己,你是能跑到11秒05的,想想在北京的时候,那天下午十次里面最少五次跑到11秒1以内不是吗?大阪的确是潮热得难以想象,但是今天都是到大坂的第五天了,没理由适应不了。
  当陈焕之进场的时候,靠近百米赛道的看台上骤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渐渐地这掌声合着欢呼声一起在看台上蔓延开来。
  中国观众好多呀。陈焕之打量了一下,整个长居体育场看台上零零散散地散布着小小的五星红旗,其实另一边的看台上根本看不清百米赛道这边的情况,但看到她停下来,一圈看台的欢呼加油声都更响了。
  应该都是特地来看她的吧。陈焕之有点自恋地想。
  陈焕之的步伐瞬间轻快起来,站在了属于她的第三道上,其他赛道的人已经开始脱衣服试跑了,她做了两下蹲起,感觉自己的身体还是挺火热的,之前在热身场里的跑动带来的热度还未消散。这条赛道也从下飞机那天晚上就开始适应,又跑了两场比赛,陈焕之脱了T恤长裤,不太想去试跑了。
  她双手叉腰站在起跑器后,观察着她的对手们,最为强劲的当然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美国的黑珍珠爱德华兹,她的皮肤极黑、被汗水打得闪闪发亮,满头短短的小辫子随着步伐活蹦乱跳。
  陈焕之一直看着她,试图判断她的状态如何,虽然在半决赛中她和爱德华兹并不是直接的竞争对手——毕竟人家是被公认要进决赛的人,而她,最少在外界眼中,要想进决赛,除了完美地发挥自己的实力,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不过她既然以奖牌为目标,当然要正视自己决赛的对手。
  卡贝尔的10秒99略可怕,而且她今年3次跑进10秒都是10秒9左右的成绩,决赛说不定成绩还要再提高,陈焕之觉得与其期待人家大热倒灶,还不如好好看看其他人,比如本组的爱德华兹,比如24岁的芭布尔。
  但说真的,她这次世锦赛真的运气不错。
  裁判示意所有人回到自己的位置,陈焕之还在想,从预赛分组开始,她就两次都分到最弱的一组,现在半决赛了,当然不能说爱德华兹们慢,不过跟卡贝尔比起来,还是这一组比较好吧?
  跑完后的陈焕之用力地挥了下拳,是的!当然是这组比较好!
  第一名爱德华兹11秒02,第二名就是陈焕之的11秒08!
  然后才是芭布尔的11秒09以及斯图尔特的11秒12。
  终点旁边的混合采访区,崔丽娜冲上来拦住还在团团转着向四周观众挥手的陈焕之,回头一看是她,陈焕之立刻笑了,她比了个胜利的手势,“看,我说过的,我能进决赛。”
  “对于决赛,你仍然以奖牌为目标吗?”
  陈焕之点点头。
  “那么你对战胜决赛的对手有信心吗?没有更大的野心了吗?毕竟你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好。”
  陈焕之进入决赛的兴奋劲渐渐过去,又恢复了冷静,“也要看是哪个对手了,要是卡贝尔,我说有信心,大家也不信呀,她状态好得有点可怕。”
  “所以对于金牌是……”
  “不想了。”陈焕之摇摇头,“我现在只要跑就好了,别的不用想那么多。”
  陈焕之一出去就被刘大夫按倒在休息室的长椅上,作为最了解她的队医,虽然体力不济,但是经验丰富可以在旁边指导,“许凌来,先给她小腿做按摩,顺着捋。”又从旁边拿过来运动饮料,“给,一会儿喝。”一切都是为了让她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体力。
  跟着大部队出来比赛的待遇就是不一样啊。陈焕之趴在长椅上问蹲在旁边的徐指导,“您这是……”
  徐指导蹲在旁边,“我给你介绍一下其他选手情况。”
  陈焕之摆摆手,“不用,就算听了该跑不过还是跑不过。”
  徐指导无语了片刻,“对成绩没压力,这样很好,继续放松,但还是要保持精神兴奋状态。”
  又放松又兴奋什么鬼?陈焕之正纳闷,冯主任也过来了。
  她支起上半身想从椅子上爬起来,许凌却自顾自地给她拍打按摩,冯主任也赶紧示意她继续,“别管我,你们继续给她按摩,”对着陈焕之笑得异常亲切,“放松,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就当是为明年奥运会积累经验了。”
  “冯主任,我可不是为了积累经验来的。”陈焕之趴在自己胳膊上,“我说要拿个奖牌,是认真的。”
  三个小时后,吃好喝好休息好的陈焕之去检录了,冯主任说,“我一直知道,咱们百米的春天肯定会来的,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一下就进半决赛了,又进了决赛了,现在还要争奖牌。”他叹了口气,“真像做梦一样。”
  又停了一会儿,冯主任跟徐指导说,“回去尽快给陈焕之安排检查,要是没问题,队里的培养策略就该变一变了。”
  大阪的时间比北京时间快一个小时,女子100米决赛开始的时候,北京正是晚上九点半的黄金时间。
  一般像世锦赛这样的大型赛事,即使没有中国选手参加,央五也会根据时间安排尽量转播各项目决赛的,如果是中国选手参加的明星项目,则会从半决赛开始转播,但是很遗憾,陈焕之的半决赛时间和其他比赛冲突了,所以这是她此次世锦赛的第一次全国直播。
  随着镜头慢慢拉近赛道,陈焕之正在拍打着自己胳膊腿的身影出现了。
  解说沈文斌愣了一下,他解说了陈焕之有转播的几乎所有比赛,还是第一次看到陈焕之在赛前,像别人一样通过拍打来刺激肌肉兴奋度的。以前也有记者针对这个问题做过采访,毕竟在别的选手都拍拍打打的时候她光站着跳两下有点显眼。
  当时陈焕之的回答是,“我在赛前已经做了充分的热身了。”
  但这次……沈文斌了然地想,毕竟是十八岁,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又是决赛,又是百米这么受关注的项目,她一定很紧张吧,希望这紧张给她带来的是好的影响。
  随着裁判示意所有选手回到自己的赛道,沈文斌开始随着镜头介绍着参赛选手,“……排在第二道的是比利时人赫尔法特,她今年26岁,是欧洲室内田径锦标赛的季军,在今年上半年她曾经三次与我国选手陈焕之在比赛中相遇,这三次陈焕之都战胜了她,但在这次世锦赛上,她的成绩有了一个极大的突破,一举将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提高了0。2秒,同时她也是站在决赛赛道上唯一的白人,除了她和陈焕之其他都是黑人选手。”
  “排在第三道的是来自美国的巴勒姆,她是一名28岁的老将,上届世锦赛的第四名,今年上半年的状态并不好,只有一次跑到了11秒1以内,但是这次世锦赛的表现也是极为突出,仿佛重新回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
  “排在第四道的,是上届世锦赛冠军、牙买加选手卡贝尔,她在半决赛中跑出了10秒99的好成绩,同时也是此次比赛唯一一个跑进了11秒的选手。根据前方记者发回的报道,大阪现在的天气极为炎热,对各位选手的发挥极为不利,这也是为什么此次世锦赛成绩与以往相比偏低。”
  “第五道的是来自美国的爱德华兹,目前积分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卡贝尔,金牌的有力争夺者……第七道的是我国选手陈焕之,今年才刚满18岁,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同时也是我国选手第一次站在世锦赛的决赛赛场上,无论今天比赛的结果怎样,她都创造了历史。”
  陈焕之对着摄像机挥挥手,随着裁判举起发令枪,选手们走上前去,蹲跪在起跑器上,看台上震耳欲聋的加油声渐渐平息了,整个体育场陷入一种近似于肃穆的气氛。
  “啪”地一声枪响,陈焕之埋头冲了出去,正如她所说,不必关注任何人,她只要跑好自己的就行。身旁仿佛有个穿着白色美国队服的身影被甩在了后面,又仿佛没有,看台上重新响起的加油声再次变得巨大起来。
  陈焕之一半的心思专注而空洞地判断着:身体稳定了、可以切换技能了,现在跑了多少了?35米?另一半心思漫无边际地想着:加油声好大啊,大阪的中国人真多,我喜欢这么多人来看我比赛,明年奥运会一定很热闹吧……
  啊,该压线了。陈焕之低头冲过了终点线。
  “11秒05!陈焕之获得了……咦?啊,美国选手巴勒姆也是11秒05,同时牙买加选手卡贝尔和美国选手爱德华兹都是11秒01,我们现在只能等待电子计时修正,比较千分位的结果了。”
  世锦赛场上出现了罕见的一幕,冲过终点线的女飞人们一个都没有开始庆祝,卡贝尔皱着眉盯着大屏幕,爱德华兹漫不经心地在赛道上踱步,脸上有着显而易见的恼怒:卡贝尔全程落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