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在跑道上-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命,而且能要别人命的加练都要不了她的命。
不过昨天下飞机今天就这个训练强度,徐指导摇了摇头,所以她才能说去刷成绩,就带着三个冠军头衔回来,说要进世锦赛决赛,就……
对于百米这个最能体现人种差异的项目,对于那声称要取得国人在此项目上从未有过的成绩的狂言,徐指导突然开始期待了。
苏圆圆跟着其他人在九点到达田径场上的时候,陈焕之已经上完了一整节训练课,开始坐在旁边喝饮料恢复了。
她一边做着准备活动,一边看着前胸后背的长袖T恤都湿透了的陈焕之——现在才二月底,暖气都没停呢,这可是冬天啊。
苏圆圆刚这样想,刘鑫源就拎着外套过来勒令陈焕之穿上,陈焕之把最后几口饮料喝光,补充了一下自己的电解质,懒洋洋地接过外套穿上,拉拉链的时候看到苏圆圆在看她,立刻很高兴地冲她挥挥手。
苏圆圆瞥一眼徐指导没往这边看,快速地冲陈焕之挥了挥手,又立刻接着做准备活动。她从早上七点起床就没看到陈焕之,那她得是从几点开始练的?亚运会前那段时间这样练就算了,平时也打算保持这样吗?
苏圆圆的心中五味杂陈,可是那心情又与昨天听到陈焕之说要参加超级大奖赛时不一样了。
如果昨天她还有一点羡慕和一点点的嫉妒的话,那今天就只剩下叹服了。
有姐姐的例子在前,苏圆圆无论如何也不会以透支的方法训练来争取成绩了,而陈焕之……唉,就算别人有她这样铁打一样的身体,也未必能受得了这样打铁般的训练呢。
最少我是受不了的。苏圆圆叹了口气,比起身体天赋上的差异,认知到自己在意志力方面也与别人存在巨大差距,更让她难过。
短跑队每天的接力训练,从准备活动后就开始了,在热身后的慢跑时,她们会排成交错的两列,按照同样的节奏跑,然后从最后一个人开始传接力棒。每跑五六步就要传一次,从最后一个刚从国青队提过来一起训练的备选郑春莎,一直到跑在第一个的韩英,当韩英接到接力棒的时候她们再一个一个往回传。
在上午,短跑队运动员们并不总是一起训练,她们有各自的主管教练,各自的训练计划,但热身是可以一起的。
而热身训练中几乎所有能插交接棒的部分都被徐指导调教了这个环节,以确保她们能把这个动作刻进脑子、刻进神经系统,建立起条件反射。
第61章 61
在短跑队其他人热身还没完的时候,陈焕之的休息时间已经到了,她溜溜达达地把喝空了的饮料瓶扔到垃圾桶,又把穿了没一会儿的外套脱下来搭在栏杆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吐了出去。
接下来就是力量训练时间了,可以说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尤其是在你的系统训练中断了一个月,想要重新开启的时候。
徐指导纠正着其他人慢跑中的交接棒动作,即使只是慢跑,他也要求他们的动作标准、迅速,与快速跑中的正式练习无异。
指挥着指挥着,徐指导的目光就不由自主地又移到另一边跑道外的陈焕之身上了,她正扛着空杠铃杆以箭步蹲沿着场边前进,50个箭步蹲是一组,组间休息15秒,她一口气就做了五组,两分钟后又开始下一项。
昨天刘鑫源报上来的恢复性训练计划,量可没这么大,这是又在陈焕之的要求下临时改了?
以前他还觉得不可思议:运动员确实是最了解自己身体的人,一次两次地根据运动员训练中的实际感受调整训练科目以前也不是没有,但真没人像陈焕之这样说怎么练就要怎么练,也真没教练跟刘鑫源一样全力配合的。
因为术业有专攻,运动员们往往既不足够懂训练、也不足够懂科学,如果依着他们的性子说怎样就怎样,一般不是强度不够出不了成绩、就是强度太大人给练废掉。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队每个运动员的主管教练,都必须将他的训练计划做成书面内容上报审核。而上报的训练计划除了徐指导这样的项目主管教练要看、运动医学研究所的专家也要看,如果是重点关注的冠军、准冠军运动员——注意,不是全国冠军、是世界冠军——那这份训练计划甚至还需要经过冯主任这样的级别认可才行。
而陈焕之,现在绝对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准冠军运动员。
这并不是说她被认为有在世锦赛、奥运会级别大赛上夺冠的可能,而是作为一个在国外备受关注、而我国急需“零的突破”的项目,她是这个项目上目前最好的、也是唯一有可能做出突破的人。
在她亚运会夺冠后就有这样的趋势,但那时还有人认为她“骨龄发育早,后期没什么潜力了”、“技术悟性太差,到现在都没有形成自己的稳定节奏,即使能在国内称王称霸,在世界赛场上也不会有任何建树”。
但在2月,随着陈焕之一次次夺冠的消息传来,所有曾经不看好她的人都不得不闭嘴了。
没什么潜力?她在外比赛期间成绩一次比一次好,进步速度快到吓人。
只能在国内称霸,世界赛场上没有建树?她现在光国际室内赛分站冠军拿了三个了。
是,内行人都知道,那几次都是因为天气、路途、马上室内欧锦赛的原因,很多人都没参加,她等于是捡了个便宜,冠军的含金量不高。问题是,别人就算跟她一起参加,也没这个实力捡便宜啊。
而且现在田管中心要的就是世界赛场上的突破,有突破就有政绩、有政绩就能申请经费、通向金光坦途,因此没有人会介意这个突破是不是山中无老虎的时候拿下的。
虽然不为普通民众所知,但在田径圈内,短短一个月内,陈焕之的名字已经在她不知道的时候悄悄地流传起来。
但这个准冠军运动员仍然像以前一样,肆意更改自己已经通过审核的训练计划,而她的主管教练,看起来也跟以前一样打算就这么糊弄过去,并没有把调整后的新计划上报的意思。
徐指导叹了口气,决定训练课后找刘鑫源谈谈,以前陈焕之的训练方案都归他管,训练也在他眼皮子底下,他大部分时间都能现场看着,只要大致上没问题,他也懒得叫刘鑫源一遍遍上报备案。
可惜陈焕之今时不同往日,在上头对她关注度骤然提升的现在,徐指导已经不敢承担陈焕之擅改训练计划的责任了。
万一练出点什么不妥来,影响了亚锦赛、世锦赛,徐指导觉得自己背不起这口黑锅。
还有她那条胳膊……
徐指导无力地看着陈焕之挽起T恤袖子露出来的半截花臂,完全能想象那一整条手臂上都是纹身的震撼形象。
虽然国家队没有不能纹身的明文规定,但是这也太夸张了吧,现在的年轻人都什么审美啊?最重要的是,运动员的形象都是商业资产,不知道自己好好管理管理吗?弄这么大一片纹身,估计是不能洗掉了,难道以后要求她出去比赛都带个长护臂?
夸张了点,也不可能一直瞒得住啊。
徐指导扶额,头疼死了,但是幸好他直接负责的只有竞技,最该头疼这个问题的是市场开发办公室,看潘主任怎么开发这个花臂吧。
下课后的刘鑫源回答地也很爽快,“我明白,徐指,那就按规定来,我晚上回去就做好新的训练计划发你邮箱。”
至于陈焕之那个胳膊,“她那是贴纸贴的,小孩子新鲜两天,估计过两天就洗了。”
“贴纸啊,年轻人的新鲜东西真多。”徐指导松了一口气,又隐隐有点失望,他还真有点想看潘主任能把纹身花臂的运动员代言卖出个什么价钱来呢。
但陈焕之又没爱好挨个去跟人解释这是个贴纸,而她平时还好,大冬天捂得挺严,训练的时候就算不脱到只剩短袖,也得把袖子挽起来大半。
田径场上人来人往,陈焕之出去比赛一趟纹了个花臂回来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不少田径队青年们听闻后内心骚动:看不出体总这么开明啊,小姑娘都能纹那么大一花了,那他们想纹个青龙白虎骷髅头小翅膀之类的,想必也没人管咯?
在他们付诸实践之前,第二天上午训练课刚结束陈焕之就再次被潘主任叫过去了。
去之前陈焕之还跟刘鑫源悄悄讨论,“教练,你觉得这次他是不是得给我涨价啊?能涨多少?我估计100万应该是能答应了,最好是签一年,奥运会前到期,后面身价就涨了。对了,那教练你也有钱买房子了。我也能买了。”
结果去了之后就是当头一声棒喝,“陈焕之你居然擅自纹身!身为国家队队员,你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子,纹这么大一片,是要给其它青少年树立什么榜样?!会在社会上造成多大的不良影响!”
把陈焕之给气得,别说她只是贴纸,她就是真纹身也没杀人放火呀,什么就叫“多大的不良影响”了?这就能不良影响了,那这社会也太脆弱了吧。
关键是你谁呀?你一个市场开发的你是主管教练吗?你怎么有脸管这么宽!
陈焕之深吸一口气,硬生生把嘴边的话憋回去。
她还没想好怎么措辞委婉地表达“我爱怎样就怎样关你屁事而且这就是个贴纸”这个主题,潘主任便趁着她沉默继续追击。
“本来你这个月成绩还行,就算你妈目光短浅见钱眼开,在我们市场开发办公室的运作下,人家SPORTS公司也有意向要答应了,结果你搞这一出!我告诉你,你这不光是把你自己的财路毁了,还不服从管理!给田管中心造成了损失!”
是,黑锅是她主动扣她妈头上的,但这个潘主任此言一出,陈焕之最后的自制力也仅够克制着自己保持肢体和语言上的文明,礼貌就顾不上了。
“我自己乐意纹身关你什么事?你算老几?”
说完转身就走,走到门口还是忍不住,回头,“狗屁代言,你自己玩儿去吧。”
潘主任能放过她就奇了怪了。
下午训练课都没开始,罗主任就把陈焕之叫去了,他一开始还吃不准潘主任说的是不是真的,是不是陈焕之自以为自己有了一点点成绩,就尾巴翘上天:代言开天价、大片纹身、骂人,一言不合摔门就走。
以前看着挺沉稳一小姑娘,但接触不多。虽然潘主任在他那儿可信度不高,他倒也不敢对陈焕之的人品打包票。
结果陈焕之进来一看罗主任办公桌前的椅子上坐着的人,光看那锃亮稀疏的头顶都知道是谁,立马上去就是告状。
“罗主任,市开办的潘主任歧视我小城市来的又是单亲家庭……”她余光一扫罗主任的表情没什么变化,瞬时领悟,对了,现在可不是二十年后,地域歧视、出身歧视可不是什么大杀器。立刻改变策略,干脆利落道,“他骂我妈!”
眼见罗主任皱眉,陈焕之立刻心中大定,知道这局稳了。
那潘主任跳起来就是一番颠倒黑白的狂风暴雨般的指责。
陈焕之还真没什么好反驳的,种种细节问题纠缠下去反而偏离主题,而且严格来说潘主任是她上级,上级的上级哪怕明知部下理亏,也不愿见他被怼吧。
她咬着嘴唇也不说话,等潘主任话语稍歇,就把两边袖子一捋,露出中午搓洗过后干干净净两截小臂,“我没纹身,那是贴纸。潘主任把我叫进去就骂我,我都没机会说话。而且他骂我妈。”
潘主任眼见她空荡荡的手臂,眼珠子都要瞪出来,身为一个五十来岁中年男子,他是真不知道年轻人中流行的纹身贴纸这个东西,何况在食堂听那么多人对她的花臂议论纷纷恍如亲见,哪儿知道是这么回事儿呢?
罗主任见状轻咳一声,“既然如此,就是误会了,你们再好好谈谈……”
陈焕之截断他话头,“他骂我妈,他凭什么?我妈一个人辛辛苦苦把我养大,他当着我面说我妈见钱眼开!”
罗主任噎住,目光一扫潘主任,看他表情就知道是真的。心想这可真是只猪啊,就连待价而沽这么简单又油水丰厚的工作,都能让他给弄成这样。价钱谈不拢可以接着谈,这样的事儿又不是第一回 ,当面说这种话是拿运动员都当什么了?!这得亏是陈焕之,要是个男运动员或苏圆圆之流,他非得挨揍不可。
也就是他背景深厚动不得,换成另外一个人,罗主任早给他翻来覆去修理十八回了。
既然以前罗主任没法修理潘主任,这次当然一样没法。他搅和了几圈稀泥,给两边都一同糊弄、再各打五十大板,好歹是先把气哼哼的潘主任打发出去了。
然后才恢复了和颜悦色招呼陈焕之,“来,小陈,坐,这个月在外面比赛感觉怎么样呀?”
陈焕之沉默片刻,没接这个缓冲的话茬,单刀直入,“罗主任,我很尊敬您,知道您是真正为我们运动员着想的好领导。但是这次,我就得争这口气。他说我妈目光短浅,我就要证明目光短浅的是他,我以后什么代言都不接,除非有人给我开1000万一年。”
罗主任失笑,这小孩儿是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吧,1000万什么概念?中国现在体育明星代言能有这个价的只有刘飞和大姚,她根本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您别笑,我知道我在您看来幼稚可笑,但我不能容忍别人这样说我妈,我不光要证明我妈没说错,我值100万,我还要证明我妈养出来的女儿一年能值1000万。否则,我宁可什么代言都不接。”
第62章 62
老辣的罗主任从陈焕之的表情中发现她居然是认真的,不是一时赌气,她是真的这么决定了的。
他慢悠悠地给自己倒了杯茶,“你要是坚持这个……那很有可能直到你退役都接不到任何代言了。”
陈焕之这方面倒特别有自信,“怎么会呢?我不信一个百米飞人世界冠军连1000万代言费都不值。”
罗主任失笑,“你是说你现在的世界冠军头衔?”
这点自知之明陈焕之还是有的,“当然不是啦,是奥运冠军。”她说完自己也觉得时间有点紧,羞涩地笑笑补充道,“不过不一定是北京奥运。”
罗主任捧着搪瓷杯子啜了口茶水,别管是哪届奥运会,要是真能在百米项目上出个冠军,那不管是对田管中心还是运动员个人来说,可都是……惊天动地啊。
刘飞为什么会在全国造成那么大的轰动,因为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奥运会上拿短直道竞速项目金牌的中国人、不,黄种人。
那种起跑线上黑压压一片黑人中,站着一个醒目的黄种人所激发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在刘飞出现之前,从来没人体会过,所以在刘飞奥运夺冠之前,也没人能料到他居然能引发这么大的轰动。
是的,田管中心当时就知道刘飞是有很大几率拿奖牌的,但所有人都不敢放这个话,因为连他们自己也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
这还是仍然需要依靠技巧性、灵活性的110米栏呢,如果是几乎所有体育项目中受先天条件限制最大的100米呢?
田径被称作几乎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是运动之母,是奥运会上的金牌大户,可是与其他大项比起来,几乎是中国体育最薄弱的一环。
而这一环中最弱的点,可以说就是百米。
而现在这个叫陈焕之的小姑娘,自信到毫无理由的地步,在他面前说她能打破这一局面。
她能吗?
罗主任这么想的,也是这么问的,“你能吗?”
陈焕之笑出一口整齐的白牙,“能啊。”
她这么自信,自信到罗主任瞬间就明白了,她不是小孩子赌气把代言标准提到1000万的,她是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能得冠军,相信自己能得到1000万的代言费,所以借了潘主任的错处发挥,给自己营造一个短期内不用签代言的局面。
现在的孩子可真是……罗主任摩挲着手里的搪瓷缸子,有点想笑。
说实话,按照陈焕之现在的成绩和知名度,一年100万真的不低了,哪怕其中还含着20万装备,哪怕这是个十年的长约。
而在这80万的现金中,田管中心能从税后金额中分到三十多万,可跟她的成绩比起来,罗主任一点都不关心她到底签不签这个代言,他还真看不上这点小钱。
不说别的,就说陈焕之去欧洲转这一个月,她本人和教练队医两人的签证、机票、酒店、食补、训练补贴、出差补贴再加上租借训练场馆,就算扣除从陈焕之比赛奖金里分到的钱,整个费用10万都打不住。
当然成绩的收益是远高于金钱的消耗了。
如果真能出成绩,花点钱算什么。
要是有人跟体总保证投入1亿就能打造个世界冠军出来,那他敢打包票,奥运会上所有金牌都能被包圆了。
现在让罗主任选择少收入30万,买个可能性,值不值?
太值了。
所以,罗主任特别慈眉善目地问陈焕之,“你可想好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没多长的,你现在拒绝了这个代言,又把价钱开这么高,以后未必再有品牌来找你了。那你的整个收入都要受到影响的。”
陈焕之以为罗主任这是不看好她的未来,想先把钱拿手里,连忙气愤状,“主任,不蒸馒头争口气,我一定得在潘主任面前证明他说的是错的。运动员成绩才是一切的基础,只要我成绩越来越好,您说的没代言的情况就不可能发生。”
罗主任叹了口气,“唉,年轻人啊,有志气是好事,但是不要这么冲动,一下子就拿自己的职业生涯赌气,你回去再好好想想,不要这么急着做决定。”
今天风口上都搞不定的事情,后面大家情绪平静了才搞不定呢,说不定时间一长别人都当无事发生过了。陈焕之心知今日必须敲定此事,“罗主任,我真的想好了,我要是不能在潘主任面前证明我妈就是正确的,那我还有什么脸当国家队的运动员。就算光为了这个,我也会好好训练提高自己成绩的。”
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罗主任放下茶杯,慈爱地给陈焕之打开了办公室门,“那就先去训练吧,这个咱们再议、再议。”
陈焕之出去跟刘鑫源汇报,“……因为潘主任嘴太贱了,所以指望代言费现在就买房子是不行了,不过后面超级大奖赛我会努力挣奖金的。”
刘鑫源无语地看着她,谁关心这个啊。
“罗主任态度怎么样?没生气吧?”刘鑫源得到了陈焕之肯定的回答,才算稍微松了口气。
他虽然明知道指望青春期小公主压抑克制自己的愤怒是不可能的,这时候也不由得有点埋怨,“你说说你,咱俩都是江省来的,你知道江省来的什么意思吗?意思就是在这田径队里连做饭师傅算上都没几个江省人。你现在的成绩,说是还可以,但你能当队霸吗?有人承认你是田径队一姐吗?别说苏方方恢复好了还回来,就算她退役了目前都轮不到你。我呢,我从省里上来的,到这儿也是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咱们立足的除了成绩,还得靠谁也不得罪。你可好……”
刘鑫源这么说,陈焕之就不高兴了,“教练,咱们立足除了成绩,别的什么也不用。等我百米奥运夺冠,我高兴了我就是一姐,不高兴了我就是队霸。”
刘鑫源想反驳她,但张了张嘴发现也没什么好反驳的,只好斥责她,“你这还什么成绩都没有呢就开始琢磨当队霸?你素质呢?”
陈焕之心想不是你先说的队霸嘛。她吐吐舌头,风一样冲进田径场里,“训练训练,下午训练课都开始啦。”
下午开始接力训练前,徐指导先安排所有人跑了一次百米。
七八个人人数正好,这会儿又不是正式比赛,也没人按照什么谁成绩好谁站4、5道的规矩,大家都那么随便一站。
苏圆圆拉着陈焕之,两个人提着起跑器往远离徐指导的一二道去,一起蹲下调试距离的时候苏圆圆小声问她,“老潘上午叫你干嘛呢?”
陈焕之也小小声,“没啥,就为了训我。”
苏圆圆啧了一声,“他这个人,以前对我姐就是,好像那赞助商的钱从他口袋里拿出来一样,整天吹他对运动员多好,把好好的代言分给不受待见的运动员,挽救人家的收入和职业生涯,其实都是赞助商自己指定的人选,他就传个话,什么都不用干。”
徐指导隔着整条跑道瞪她,“各就位……”
众人连忙蹲好,随着发令枪响一起冲了出去。
徐指导站在起点外眯着眼睛看她们:韩英状态保持得不错、元绘云以前前半程是要被苏圆圆落下的,这回居然跟得差不多,苏圆圆也并不是没有进步,不过这段时间的精力主要放在解决后程爆发力上面了。
至于陈焕之,徐指导都不用低头看秒表,就知道她又变快了。
也许是因为集中突击了一个月的60米,她起跑后的重心调整速度和步频都明显变快了,从一开始就把包括苏圆圆这种前半程优势的人都甩开了。但是以往三十多米后的明显爆发不见了,她一直保持着这种高步频的跑法,直到最后四十米,才猛然地大步爆发冲过了终点。
徐指导下意识地按了下秒表,不过他在起点看的肯定不准,所以直到在终点负责掐表的刘鑫源把秒表给他,他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看见的是什么。
陈焕之,手计10秒98,风速…0。8m/s。
换算成电计就是11秒22,与她去年12月的亚运会成绩一样,但考虑到她前一个月几乎没有练过全程的100米,而且风速…0。8也无论如何不算个好天气。
徐指导看着手上的秒表,也就是说,换算成电计和不逆风的情况下,她能跑11秒2以内?
真的吗?11秒2以内?
上一个能在比赛中跑出这个成绩的还是李雪茹呢。
第63章 63
11秒2。
徐指导一时间甚至有点恍惚,这个成绩已经有多久没有出现在他面前,出现在中国田径队里了?以至于当他在一次手计的练习中看到都能激动至此。
距离李雪茹退役已经五年……不、六年了。
但是在更早以前,11秒以内的成绩就从女子短跑队消失了。
曾经的女飞人李雪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年饱受伤病之苦,她选择了那一年的全锦赛作为退役舞台,可是复赛11秒52的成绩让她甚至无法进入半决赛。
那是一个她从18岁以后再也没见过的成绩。
李雪茹最后久久站在电子记分牌前的背影永远刻在徐指导记忆中。
与刘鑫源一样,当年的徐指导也是作为李雪茹的启蒙教练跟着她进入国家队的,只是后来李雪茹走了,他留下了,留下继续在这片田径场上带出苏方方、带出下一个李雪茹。
徐指导深吸了一口气,迅速平复了情绪——不管怎么说,虽然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退役,但李雪茹现在的生活还是很好的,沉溺在过去的场景中毫无意义。
“我看到小陈起跑后的步频加快了?”徐指导转向刘鑫源,“是在外面比赛时候开发出来的吗?”
“对,为了跑60米,她特地练了提高步频,正好弥补了她以前前半程略慢的缺陷。”刘鑫源没有发现徐指导片刻的走神,因为他看到这个成绩的时候也很惊讶。
早在陈焕之60米成绩提高的时候,他就料到了她的100米成绩必定会再次进步,但他本以为这进步的成果会出现得更晚一点,毕竟她在过去的一个月没有做全程专项练习、一直都跑60米,疲劳和缺乏联系肯定会对她身体记忆中的100米跑节奏有所影响。
没想到是今天,练了一早上一上午,一个月来的第一个全程跑,还逆风……刘鑫源摇了摇头,算了,他在陈焕之身上,没想到的已经够多了,而且现在也已经习惯于这种局面了。
刘鑫源先在只关心一件事:徐指导看到了陈焕之如今的成绩,还坚持要她用宝贵的一半训练时间来练习接力吗?
毕竟徐指导是知道他们刷超级大奖赛奖牌计划的。
“好,我们继续按照以前的顺序,开始全速交接棒练习。陈焕之你这次先站最后一个交接区,”徐指导说完又跟刘鑫源说,“她下次参加比赛不是还有十天么,你跟小陈商量个时间练一下交棒吧。她现在接棒勉强过关了,交棒还是不行,总不能一直给她固定到第四棒吧,这样战术变化太少了。你们商量好了时间跟我说,好安排陪练。”
刘鑫源叹了口气,有点失望,但也在意料之内,毕竟屁股决定脑袋,要是他俩位置换换,他一看陈焕之跑这么快,说什么也得压着她跑接力,反正都是为国争光吧。
事实证明徐指导也是这么想的,他整个下午基本都盯在陈焕之身边了,以从未有过的细致角度,给她一遍遍纠正接棒的动作。
从接棒时后摆臂的手腕角度到手臂和身体的夹角、从接棒时张开手掌的姿势到应该用手掌的哪个部位触棒。
说真的,陈焕之之前跟短跑其他人一起训练交接棒的时候,以刘鑫源的指导为主,但他的指导从来没到过这么细致入微的地步。
“可以说到了手把手教小学生写字的地步了。”陈焕之晚上跟苏圆圆一起吃饭的时候如此评价。
苏圆圆很惊讶,“怎么了?你觉得这样不好吗?”
陈焕之咬着筷子,“也不是,这一个下午下来我就感觉到自己有明显进步了,就是有点不太习惯。”
苏圆圆回忆了一下陈焕之平日里的训练,确实,身体素质的训练要比技战术的训练多得多,“那你是习惯了刘教练的教法了,非常地……粗放。”
“我倒觉得比较自由。”陈焕之想了想下了这个结论。
苏圆圆耸了耸肩,肯定习惯哪种就觉得哪种好咯。
冯主任看着他手里的训练报告,“从明天到去墨尔本比赛一共就十天了,不给她调整一下状态怎么还加这么大的力量,她受得了吗?”前半截在跟刘鑫源说,最后一句却是在问运动医疗所的严所长。
一模一样的报告严所长手里也有一份,事实上现在在这个办公室里的每个人手头都有一份。
现在是晚饭时间,但坐在这里开这个临时小会的人:严所长、徐指导、刘鑫源,却没有一句怨言。冯主任负责着整个田径队大大小小几十个项目的所有竞赛事宜,他有多忙可想而知。现在他特别要求几人过来,对于陈焕之的训练有多重视可见一斑。
严所长也在翻看手上的训练计划,“嗯……亚运会前我们所里小陈、陈卫亮跟过一段她的训练,从生理生化指标来看应该是没问题的,她的身体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好,对于高强度运动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当时的训练强度比这个还高,但是一直没什么问题。她这个身体特点有点像刘飞,他们两个除了身体素质出色外,最大的优势就是对高强度训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
冯主任摇摇头,“不一样,刘飞今年都24岁了,陈焕之才刚满18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