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在跑道上-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记得她去年室内全锦赛是季军吧。”冯主任从电脑上调出来成绩单,“哦,7秒64。当然了,她那时候百米还跑11秒6几呢,但是即使现在成绩有了很大进步,你觉得她能在室内赛上刷出来好成绩?”
刘鑫源翻开自己笔记本,“我算了一下。她主项100米,六个最好成绩里最多只能取两个60米成绩。她现在比第40名低5分,要想靠这两个60米成绩提高5分,只要比她的两个最低分1056和1078合计高30分就可以,也就是两个1082分,我想这对她来说并不难做到。”
所以后面的计划就把所有参赛要求是积分排名前40的超级大奖赛列上去了。
但是1082分不难吗?对一个百米11秒22的人来说可能不难,不过如果这个人是后程发力型的那就难说了。冯主任不置可否,又问,“接力问题怎么解决?苏方方的情况怎么样?”
“严医生说她的恢复比预计快很多,初步判断3月初就可以开始恢复性训练,最早5月底就能尝试重返赛场。但是能不能在亚锦赛、世锦赛前恢复状态,这个还不好说。”徐指导说。
刘鑫源连忙跟上,“而且这个日程也可以不耽误训练。”
“到2月24之前这个赛程太紧张了,就让她呆在欧洲专心比赛。2月24雅典站比赛之后一直到3月11号才有墨尔本超级大奖赛,中间可以让她回来跟队训练——当然,要是她这时候还没排到前40的话,那后面比赛她就都不用去了。墨尔本之后到4月底塞内加尔大奖赛中间又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可以回来训练,等她该去比赛了,正好全国室内赛又开始了,其他人也都要去参赛。然后是到6月1号黄金联赛报名截止前,中间有5站超级大奖赛,我主要是想让她参加这5站比赛,如果她真能混到个冠亚军,后边就能参加黄金联赛,如果不能,那这些和世界顶级百米运动员交手的机会,对她的亚锦赛、世锦赛备战也大有好处。”
“所以你的目的是想让她参加黄金联赛。”冯主任沉吟着,“确实,咱们国家百米项目上还从来没有人能够不靠主办国外卡参加黄金联赛,也就是说从来没有积分排名前20过。但是等到7月亚锦赛拿个冠军,一下子名次积分就上到170分,就算成绩积分不刷新都能排到前20,那可比现在这样稳妥得多。”
“但是亚锦赛得等到7月底,那就没办法参加前三站的黄金联赛了。”刘鑫源说,“其实小陈还小,我本来也不着急,她一步一步来更好,但是前几天国际田联说十一月要改积分排名方式,新算法对她这样年纪小、参加比赛少的运动员太不利了,我怕她到时候一下子掉好几十名,再慢慢往上追分,那恐怕明年别说前20、前40也没有了。”
国际田联现在的积分算法是六次成绩积分平均分+一次最好的名次积分,这样排法只要有一次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积分就会非常靠前,所以才有陈焕之刷比赛撞死耗子的可能。
而新积分算法是每次成绩积分+当次名次积分之和,取六次最高的算平均分,对于参加很多比赛,好成绩都是在决赛里取得的运动员来说影响不大,但是陈焕之就不行了,如果按照新算法,她几次好成绩都是在半决赛、预赛中取得的,根本没有名次积分,算下来还不如她去年全锦赛第六或者室内全锦赛第四那两次分高,而且就算加上这两次她甚至都凑不够六个名次积分,这一平均下来,连1140分也没有了,一下子要掉到七八十名去。
就算她今年参加了亚锦赛、世锦赛,且世锦赛还真的走运进了决赛,那也才两次大赛,明年恐怕连田联特许的室内赛都报不上名,还得先从国内比赛刷起。
以她的水平,这不纯粹是耽误时间吗?
年轻运动员的时间就是成绩,每一天都很宝贵,怎么耽误得起?
徐指导本来是咬死了一定要让陈焕之呆在国内好好练接力的,虽然他是女子短跑主管教练,可是陈焕之的训练全程都是刘鑫源在管,他只负责协调管理而已。陈焕之的百米成绩上去了,受益最大的还是刘鑫源,他也就是面子上好看点,没什么大用。但接力是他一直亲力亲为在带的,不管从领导们的意思,还是他个人意愿来讲,都应该以接力为重。
可是国际田联公布的积分规则变更一事打乱了他的计划,如果陈焕之今年只参加亚锦赛、世锦赛两项国际大赛,如果她正好这两项比赛发挥失常、不、发挥不那么超常的话,那很可能明年她也报不上真正与她成绩相称的国际大赛了。
而明年是奥运年,体总现在一切训练和比赛的安排都是以奥运为第一优先。陈焕之的11秒22已经超过了上届奥运会的A标11秒29,只要她能保持住,等达标时间开始后在正式比赛里做出这个成绩,明年就能参加奥运会。
让她明年上半年都报不上大赛、没法在奥运会前练兵?徐指导可不敢负这个责任,还是让领导来决定百米和接力的取舍吧。
冯主任的手指慢慢地敲着桌子,确实,按照新的积分规则,最受影响的就是陈焕之这样横空出世的年轻运动员,对她个人项目来说,当然是趁现在排名高去刷一年的比赛比较好。
可是对国家队来说,如果把她这样安排,问题就很多。
首先就是公平问题。比如跳远的金一鸣,今年19岁,世青赛、亚运会都得了冠军,田管中心教练组对他的潜力评价比陈焕之还高——毕竟跳远的人种差异没有百米项目那么明显——而且参加的比赛还更多,明年都不会排名大幅下降,唯一不如的就是本身项目的国民认可度。如果给陈焕之这样安排,那金一鸣要不要也这样安排?除了跳远,各个项目主管教练也都有自己的心头好,亚运冠军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大家都有,难道都要集体刷个人比赛去?
看得出来刘鑫源也担心这个问题,所以在计划最后还提出,刷室内赛的时候赛程紧张无法训练,英语好,没伤,所以可以不要教练、队医、翻译,她自己一个人去比赛一个人回来,如果还不行,自己出机票酒店钱都行,但最好后面取得了名次有了奖金能把前面的钱也给报销了。
这些支出对国家队来说九牛一毛,对运动员个人来说,就不是什么小钱了,虽然参加室内赛是有出场费的,可是如果不能得奖,仅靠出场费可不够人家不远万里地来参加比赛,因此每年年初这些室内赛大家都是就近参加的,尤其莫斯科、斯德哥尔摩这种地方,它们过低的温度对运动员的成绩有非常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除了本身就在附近对天气适应良好的,很多知名运动员都会无视这两场比赛。而赛事主办方为了确保比赛的门票能卖出去,也会相应付出高额出场费主动邀请真正高水平的运动员来参赛。
不过这就和陈焕之没关系了,她肯定是拿最低那一档出场费的。所以能提出自掏腰包参加比赛,金牛座的陈焕之也是听了刘鑫源关于积分改革之事后才下定的决心。
其次是接力,以接力女队现在的成绩不光有可能进入世锦赛,而且有可能进明年的奥运会。接力项目与个人项目不同,世锦赛和奥运会都不设绝对的达标线,而是看达标时间内的最好成绩排名前十六名。
女子接力亚运会上的成绩在世锦赛的达标时间内暂时排名十一,如果到了七月底还在前十六名内,那就能参加世锦赛。而根据往年经验,明年奥运会的达标时间应该从今年的五月到明年七月,这期间的亚锦赛、世锦赛都是有效成绩,当然非常重要。
可以说陈焕之的百米项目和4X100接力项目同样重要,虽然都是拿不了奖牌甚至进不了决赛的水平,可是它们的国民认可度就决定了这两个项目都会是田管中心工作的重点。但现在要是全力发展一个,另一个就必定会受到影响了。
看到冯主任一直沉默地思考着,刘鑫源忍不住又说,“冯主任,前两天运动医学所那边给小陈出了份报告,我不知道您看了没?”
“哦?”冯主任抬头,“怎么?那批报告我还没看。”
“报告里说小陈的骨垢没有完全愈合,说明她现在还在发育期,另外进入国家队以来也长高了3厘米,这些说明她的身体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暂时还没有碰到天赋的天花板。另外亚运会前她加练那段时间,所里也给派了科研队医全程跟着,陈医生给她出的报告是对训练的耐受性非常高,能承受比同等身体条件的人更多的训练。而且我了解小陈,她是一个特别争强好胜、参赛欲望特别强烈的运动员,平时的训练只是在给她的身体打基础,她几次成绩大的进步都出现在大赛的预赛到决赛的过程中,是个真正的大赛型选手。”
“冯主任,”刘鑫源最后说,“只要给她机会,陈焕之就能变成下一个刘飞。”
一个星期后,陈焕之接到通知,田协已经帮她报名了1月28日的莫斯科国际室内田径锦标赛,以及之后的瑞典、德国、希腊等9站比赛,请她提前做好准备,前往欧洲参加比赛。
钱是不用她自己出的,国家队不差她这几万块钱,但是想要跟集体参加比赛的时候一样,带齐教练、队医、翻译全套也是不可能的。
她必须自己一个人上路,开始她的新赛季征程。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我本来都做好心里准备要自己倒贴钱了呢。”陈焕之在电话里撒娇,“别担心啦,妈妈,这时候欧洲的治安还蛮好的,而且我都在大城市,住的酒店都是田协给联系好的常年合作酒店,出入都有公交地铁,很安全的。”
“安全?我不知道你们国家队领导都是怎么想的,你妈我心就够大了,可我也不敢把十八岁小姑娘扔出去,让她自己在欧洲呆一个月呀,语言不通,还连个陪着的人都没有,这要是出点什么事儿,他们打算怎么负责?”陈妈妈在电话那边越说越气,“不行,不许去,给我回家!”
陈焕之很无奈,“妈妈呀,别说气话啦。”
“哼,”陈妈妈简直是焦躁了,“不是我说,你们这个那个的国家队,到底把运动员当什么了?!你这个就不说了,反正你自己觉得自己能得很。就前段时间,打台球那个姑娘,亚运会时候被性骚扰被打,好吧这就算了,人都有倒霉的时候,但是那个台球队的领导,跟记者说什么两人是情侣关系、年轻人的私事?!这事儿不应该报警吗?他说是情侣就情侣?就算是男朋友就能打人了?打人总是事实吧。哦对还说那姑娘在台球界名声不好,什么玩意儿,是不是还得一人发个牌坊啊哈,名声!现在人姑娘家里都不告那男的了,专心要告她领导诽谤了,活该。”
这事儿的后续陈焕之还真没关注,现在她妈都了解这么清楚,看来真是闹得满城风雨了,她按捺住现在就回去搜新闻的心,继续安抚她妈,“好了妈妈,我不会遇到这样的事儿的,有人打我我打不过可以跑啊,他们跑得过我吗?而且我英语也很好啊,不存在语言不通问题,我们教练加里,他现在有时候不带翻译来,都是我给他传话呢。”
陈妈妈冷笑,“我说了,你觉得自己能耐大,能平安去平安回,我不管你,但你们那个国家队,是真不觉得他们有义务把一小姑娘从家里带出去就得好好地送回来。你才刚18!”
“是啊,都成年啦。”陈焕之说,“妈,咱们这么想,这国家队呢,别看挂了国家两个字,但也就是个工作单位嘛,不管在您心里我多小,可我现在领着人家的工资,就等于已经上班了,单位派我出差学习去,还得给我配个保镖?没有这样的道理啊。”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陈妈妈是真心的气儿不顺外加很担心。可陈焕之不当一回事儿,摆明了就是要去,而且还是废了好大的力气争取来的,陈妈妈又有什么办法呢?她也就只能恨恨地挂了电话,再发短信令她去欧洲的每一天都必须早晚通话罢了。
在欧洲的半个月,陈焕之的脚步需要北到莫斯科、斯德哥尔摩,南到马德里、雅典,她除了准备厚薄不一的衣物,还从队医那里拿了一大堆没有违禁成分的感冒药。
最近半年她的免疫力似乎有点下降,即使一直吃着队里发的提高免疫力、补充矿物质的营养品也没什么用,亚运会接力赛后就有点轻度感冒,但是不影响训练她也就没当回事儿,这两天刚好点。
下了飞机,走出机场大楼,陈焕之就不由得打了个哆嗦,她裹紧了自己长到脚面的羽绒服,为自己的先见之明点了个赞,然后背起背包、推上箱子,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各种俄语问路小纸条,开始了她2007年的征程。
第55章
1月底的莫斯科早上气温足有零下十度,陈焕之从机场出来坐大巴到了市区,又打车到比赛场馆旁边的酒店,她早上九点出机场,到了酒店就已经该吃中午饭了。
其实运动员出门在外比赛,跟饮食问题比起来,其他问题都只是小问题,尤其对陈焕之来说,她上次就有多年的单独出差经验,虽然现在年代不一样,没有手机导航、没有即时翻译软件,但是她提前准备的俄语小纸条们、在飞机场买的地图也帮了很大忙,到了酒店,前台都会英语就更没问题了。
但是饮食真是一件大事。
陈焕之不是个挑食的人,不管中餐还是西餐对她来说都不是问题,俄式风味的罗宋汤和香肠她也适应良好,但是自从去年上半年参加比赛,陈焕之几乎没在外面吃过任何肉类食品了。就算是酒店提供的食品,她也并不觉得有多可靠,大概只有素食她才敢吃,实在是层出不穷的瘦肉精事件,让她们运动员快要个个都被害妄想了。
幸好莫斯科也有很多麦当劳,幸好只要二十多天。
莫斯科比北京时间慢5个小时,跟多哈一个时区,陈焕之下午一边打哈欠一边在酒店的健身房里做简单的训练,晚上吃饭也没胃口,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感觉自己勉强有了点精神。
到了赛前,陈焕之两手啪啪地拍着自己脸颊,想让自己再兴奋点。
与冷风呼呼的室外不同,比赛场馆内温暖如春,但室内外的巨大温差还是让陈焕之有点适应不良。估计其他运动员也是这么想的,毕竟零下十度对短跑真的是太不友好了,虽然室内暖和,但是人在室外的低温状态下是肌肉紧张的,整个人的延展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都会下降,出不来成绩事小,万一受伤了就事大了。
因此莫斯科室内赛虽然作为国际田联特许比赛,在田联的评分体系中与亚运会同级,但参赛人员却远远算不上大牌。参加的人也以东欧这边的运动员为主。
尤其女子百米这块儿,感觉金发的白人姑娘比黑人多得多,这可是短跑比赛中难得的奇景了。
不过即使老虎们都不在,她这个猴子也没机会称大王,而且她也不要什么名次之类的,只求刷个好成绩出来,所以这二十多天的九场比赛,她必须力求每一次都进入决赛,跑的越多,经验值越多,机会越多。
之前亚运会累积的经验值,给苏方方治了两次伤后还剩下1500多万,她本来打算把自己的中级冲刺升到高级然后再升升级,幸好还没来得及动手,刘鑫源就抛出了刷比赛计划。
那她现在首要任务就是提高60米成绩了。
对于她前半程比较吃亏,刘鑫源给她的分析是她的核心力量不够,并不是说她腰部力量不强,而是跟她的腿部爆发力和神经反射速度比起来不够强。所以她对自己身体各个部位发力的控制、对重心和身体平衡的控制都会受到限制。
而且她的身高现在已经一米七,眼看着还能再长点,跟前半程强的苏方方、苏圆圆姐妹比起来,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重心高,所以她们起跑后的加速、重心的平衡以及步频都比她快。
但这些特征在跑百米的时候就不再是她的弱点而成为优势了,徐指导曾说,如果苏方方能再高十公分、保持住现在的步频,那她的成绩还能再提高一点,因为身高则腿长、腿长则步幅大,而不管是她还是苏圆圆,她们再怎么练习柔韧,腿长摆在那里,步幅的上限也就比陈焕之低了。
陈焕之身高腿长柔韧好,爆发力强,步幅比身高相仿的元绘云还大,这是她的优点,但相对的,步频就会受到影响。
冲刺技能是不能升级的,她现在已经是中级冲刺100级,一方面升级后因为爆发力带给肢体非常大的驱动力,所以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另一方面,如果升级到高级,技能效果虽然增强,但是持续时间必然再次重置,而根据系统现在这99升100就要30万经验值的尿性,她的1500万未必够再升四五十级。
到时候爆发力强了时间却不够,那她的百米就傻眼了。
所以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升级速度技能,从亚运会上的初级速度35级,花了1036万经验值、1个技能点升到了跟冲刺一样的中级100级,这样经验值还好,还有400多万,也足够平日里消除疲劳和应急疗伤了,但是技能点只剩下了2点。
可是技能点只有各种破纪录才会给,而国内的女子60米、100米记录都被同一个名字用对她而言暂时遥不可及的成绩统治着。
唉,真是后辈面前的拦路大魔王。
陈焕之升级了中级速度后为了适应还专门在训练中全程开速度技能而不开冲刺,随着属性的变化,她的跑法也相应的变成了高步频,虽然步幅难免受到影响,但30点的敏捷确实提升不小,她的百米成绩在这种跑法加持下居然没下降多少。
“我就是试试。”她这么对目瞪口呆的徐指导和刘鑫源解释,“这不是马上要去刷60米了吗。之前我一直都努力练习步幅,但是步幅上去了步频肯定要下来。这样明显不利于跑60米,所以我想试一下如果我全力提升步频的话,能到什么地步,是不是对60米更有帮助。”
能到什么地步呢?
就是她开冲刺技能7秒44、开速度技能7秒38的地步。
听起来确实比全国纪录7秒19差多了,不过那个7秒19是李雪茹2001年在里斯本室内世锦赛半决赛上跑出来的,她决赛的时候跑了7秒20位列第七。而苏方方的个人最好成绩7秒22是在布达佩斯室内世锦赛上跑出来的,虽然未能打破全国纪录,但那年是小年,她得了第四。
而去年陈焕之参加的那届室内全锦赛,得了冠军的苏圆圆才不过7秒55而已。
刘鑫源当面板着脸跟陈焕之说,“这个成绩可无法达成咱们的目标,你必须还得提升。”
陈焕之点头“是是是”之后,他扭头就跟徐指导在背地里说,“你说这世界上怎么能有这样的人呢?她想跑成什么样就能跑成什么样,想步频快步频就能快起来,想步幅大步幅就真能跟上,她不受身体条件限制吗?她的身体到底啥条件?”
徐指导比他还懵逼呢,这件事太颠覆他作为一个短跑教练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了。
跑步是特别本能的一件事,每个人跑步的本能都是尽量迈大步、尽量跑快点,顶级运动员必然都是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的,而运动员想改进一些自己的技术也都必须经过痛苦的挣扎、克服身体和神经的惯性才行,可陈焕之的表现就是,“诶我以前那样跑不适合这个项目吗?那我改改吧。”然后说完就改了。
关键是改完了成绩也没受太大影响,她百米还是能跑到11秒3以内。
那她真正适合的到底是什么跑法呢?还是说实际上,她在跑步中也一直在收着跑,从未释放过自己身体真正的力量?
不行,这事儿越想越玄幻,徐指导不得不抽根烟冷静一下。他问刘鑫源,“她跑步最开始谁教的?”
关于陈焕之从学校运动会上被发掘的故事,随着她亚运会后声名鹊起,已经在田径迷中广为流传了,徐指导当然也知道,但他还是问了,刘鑫源也特别认真地回答了,“是她们学校体育老师教的,老师倒是B体大科班出身,把她送进省队之后就辞职去科隆体育学院进修了。”
徐指导先是感叹,“高手在民间啊。”又沉默了一会儿,给陈焕之找到了一个非常合情合理的理由,“可能黑人中特别优秀的身体也是这样吧,陈焕之虽然看起来是黄种人,不过她的身体条件显然跟普通人不大一样。”
竞技体育可能是最看重个人天赋的行业了,譬如以后将会横空出世一个身高一米九多的百米飞人,在他之前没人想过这么高大的人能跑这么快。譬如乒乓球的初代大魔王,在她之前也没人想过这么矮还能把乒乓球打得这么好。
可他们就是出现了,而且也就是打破了教练们固有的选材观点。在他们之后,教练们不再问为什么而是开始照着他们探索出来的道路去做。
所以当陈焕之站在他们面前,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别问为什么,反正我就是可以”的时候,两位教练也只是短暂地怀疑了一下人生,就喜闻乐见地接受了“超出常理的天才”这个人设。
而对自己造成的震撼一无所知的陈焕之,就带着刘鑫源“很好,但还不够好”的结论,孤身来到了莫斯科。
室内赛60米一般都只有两枪,一枪上午预赛,一枪下午决赛,所有项目一天完事儿。
陈焕之被分在第一组第二赛道,她到了莫斯科体育馆里就脱衣服开始做准备活动。
这一枪是她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采取先开快速反应、跑起来后立刻切换中级速度的策略。敏捷+30带给她的冲击远小于提高同等数值的爆发力,因此即使只经过了几天的训练,她也敢全力发挥敏捷加成带给自己的步频能力。
但是旁边第三道是个俄罗斯本地选手,与一般人印象中高挑健美的俄罗斯女性不同,她的身高还不到160,整个人都非常娇小,但是不管是肩臂还是臀腿,都隐隐露出发达的肌肉线条。
本来陈焕之只是看一眼她胸前挂的名牌,发现是个田坛上很陌生的名字,立刻就不关注了,她在这里语言不通,又只是一天的比赛而已,连跟旁边选手打招呼的兴趣都没有。俄罗斯的英语普及率特别低,陈焕之估计她就算想热情友善一些,两人也只能互相“hello”而已。
发令枪一响,陈焕之和旁边选手几乎同时冲出去,但很快她就眼睁睁地看着那位姑娘淡金色的马尾辫随风飘扬,渐渐地离她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直到整个人撞在终点外的海绵墙上,陈焕之都懵懵的,她到最后被旁边俄罗斯姐姐落下几乎两三米的距离,要知道这可是60米比赛,60米!
这时候计时结果还没出来,但那俄罗斯姐姐很明显是第一,而她也很明显告别决赛了。
一轮游?她的第一次成年组世界级比赛就这样结束了?这么突然这么快?她从北京坐了八九个小时的飞机来到莫斯科,就只是跑这一趟几秒钟?这可是从她参加正式田径比赛以来的第一次。这种感觉可真是……残酷啊。
大概从现在开始,她要正式面对人种差异这个横亘在国内所有运动员面前的残酷话题了。
这时电子计时结果打在了大屏幕上,第一名Polyakova,7秒20,而陈焕之第四名7秒39。
她发挥的并不算差,但正如她自己的预料,无缘决赛。
而Polyakova,波利亚科娃?一个在国际田坛上默默无闻的名字,看她的样子最少也有二十多岁了,绝对不是初出道的青少年,所以,即使是比李雪茹还厉害、随随便便预赛里就能跑出7秒20的选手,出了本国在她这个外国人看来也只能是“查无此人”?
陈焕之中午的时候在赛事组委会的餐厅里一边吃饭一边打电话给刘鑫源汇报了成绩,“……这还是我第一次只跑一枪就被淘汰呢,不,这是我第一次没进决赛吧。”
“是,”刘鑫源问她,“世界赛场的感觉怎么样?”
“真挺残酷的,我准备了半个月,跑了那么远,结果却只能跑7秒多。”陈焕之说完才想起来,收获除了这7秒还有10万经验值,倒不算完全白来。
刘鑫源故意问她,“你要是打算知难而退,可以现在就回来接着跟队训练,反正你成绩好能任性,也不会有人说你什么。”
陈焕之捧着罗宋汤一饮而尽,回答道,“那可不行,这种残酷让我更爱短跑了。说真的教练,我以前只是喜欢跑步喜欢赢而已,但是现在,我开始爱上它了。”
刘鑫源满意地笑了,“你现在什么打算?还按照原计划?”
陈焕之摇头,“教练,我不会德语,能不能让队里帮我联系个能练60米的室内田径场?下一场是2月3号的德国斯图加特,还有五天,我得更努力一点才行。”
因为咨询了航空公司没有可以临时改签的机票,陈焕之就在体育馆内呆到看完下午的比赛,那位波利亚科娃选手最后以7秒18的成绩名列第一,让预赛就一败涂地的陈焕之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安慰。
2月3日,德国斯图加特,陈焕之7秒36通过预赛,挺进决赛,然后在决赛中以7秒37排行第八。
2月10日,西班牙巴伦西亚,陈焕之7秒33通过预赛后,发现这次的预赛三个小组最好成绩是7秒29,明明瓦伦西亚空气湿润、温暖宜人,却没什么高手来参加。
她觉得这是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连治伤的备用经验也不留了,一口气将上次用剩的和最近三次比赛又得到的经验值全部加在了中级速度上,592万经验和1个技能点甩下去,升级到了高级速度116级,虽然持续时间6。6秒短了点,但在60米中也勉强够用了,敏捷加成则提高到了36。5点。
决赛中她前半程牢牢咬住了第一集 团军,后半程别人越来越快她有点乏力,过终点线的时候就略微落后了一个身位,最后电子计时一修正,她又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7秒3,而且正如她所料,这是几次室内赛中水平最低的一次,冠军7秒22一骑绝尘,亚军7秒28与她差距不大,而她则位列第三,第一次站上了世界赛场的领奖台。
“简直不可思议……”陈焕之颁奖仪式过后跟刘鑫源感叹,“居然真的给我刷到名次了,我现在也算是世界季军了?在俄罗斯和德国比赛的时候,7秒3绝对没机会领奖的。教练,我现在对我们刷超级大奖赛的想法更有信心了。”
“别高兴的太早,”刘鑫源泼她冷水,“我们是去室内赛刷成绩的,但你现在光一个7秒3可还没有达标呢。”
陈焕之不当回事,“平均7秒29呗,还有……6场比赛,我会继续训练进步的,教练,记得帮我先联系好训练馆啊。”
刘鑫源想了想,“虽然是个小比赛,但你好歹也算是世界赛场上得过奖牌的人了,而且成绩进步这么快,现在他们再叫你一个人在外面比赛就不合适了。你等着,我去给你争取一下,最少叫我跟你一块过去,你训练的时候能有个人看着。”
虽然刘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