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学霸-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秘书直接给他们安排到其中一个三星级酒店。

    干净舒适的房间,电视机空调都有,房间还很大,里面还有烧水壶茶叶和可口可乐之类的。

    除了孟时之外,其他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这……床单弄脏了人家还要让赔吧?

    孟时看着家里人的窘迫,摇摇头,并未多说什么。

    观念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过来的。

    第二天一早,还是那位秘书。

    “你们好,我们联系了这里最好的心血管病专家,已经预约好了,我现在就送你们过去。”秘书的态度很好,一点儿没有因为孟时他们是乡下人就鄙视啊什么的。

    那种随时随地把自己的高贵放在面上,鄙视别人的人,从来都是下乘。

    秘书带他们来的是Z市第一人民医院。

    秘书口中的这位专家,其实就是这里的副院长,心血管方面的专家教授。

    医生详细细询问了外婆的病史,以前做过的治疗,还有检查的数据等等。后来,又给外婆开了化验单,让护士带着外婆去做各项化验。

    回来之后,又给外婆诊脉。

    别人需要两三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拿到的化验单,孟时他们则很快拿到了,血液报告稍微慢一点,也不到一个小时就出来了。几乎是血液检测时间一到,就率先拿了报告出来。

    各项检查都弄完了之后,医生才微笑着跟孟时他们解释道。

    “血压血脂都偏高,血液粘稠,不过没有糖尿病,情况还算是稍微好一点。以前做的洗血,不要再做了。高血压高血脂,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只能是科学地控制血压,同时配合合理的饮食,减肥锻炼等等……”

    老医生看完之后,把各种注意事项都说了,同时还给了他们一个小册子,高血压病人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

    而且,给他们开了一个月的药,除了降压药利尿的,还有保护心脑血管的。同时,还给了他们一台血压计,并让护士教他们怎么使用。还给了他们一个电话号码,说是一个月后,让他们到本地的县医院里做个抽血检查,把检查结果电话通知老医生,如果有必要的话,再来Z市一趟,没必要的话,他会直接告诉孟时他们,要怎么样加减药量。

    因为降压药有好几种,每个人适应的药物种类也不同。医生开的只是用得最广的,最有效的,如果吃一段时间后,血压还是没下来,就要换药了。

    看完病,妈妈和大舅说要交钱啊什么的,那位秘书直接笑笑说不用,就又送他们回了酒店。

    孟时一直都没说什么。

    一路上,外婆的脸色都不太好看,“看病不给钱能行吗?”

    孟时笑笑,“人家的心意,我们就不用计较太多了。”

    一家人都不吭声,不过看得出来,他们心里不太舒服的。

    孟时无奈,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他们一直接受的教育就是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没见过做好事还要钱的。

    当然了,房费人家也已经付好了的,甚至一日三餐都不少,菜色还算不错。

    孟时怀疑,如果让外婆妈妈他们知道这里一间房住一晚要好几十块钱的话,他们会不会蹦起来。

    又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他们就买了回去的火车票。

    如此,简简单单地跟Z市告别了。

    孟时微微叹气,或许她以后再也不能见到那什么大人物了,不过……

    能找到专家看外婆的病,已经是意外之幸了。

    要知道,若没有这回事的话,他们怎么可能让这位医院的副院长,老教授专家,给他们看病?

    孟时却不知道,那位秘书在回去之后,可是把关于她的一切,都跟韩临韩承兄弟,说了个清清楚楚。

    听完秘书的话,韩承忍不住轻笑一声,“哥,我怎么觉得这丫头那么像你啊,该不会是你背着我嫂子什么留了个私生女吧……得得,我也就这么一说。”

    韩承的话没说完,就被韩临的眼刀子给逼退了。

    他悻悻地摸摸鼻子,忽然又想起来那个怪怪的小丫头,真好玩。

    刚刚十八岁的韩承,中二期才刚过去,叛逆还未完全消褪,他可不知道,这好玩,可不是谁都玩的起的!

    紧赶慢赶,孟时他们在下午四点多到了N市,直接从N市去镇上的车子,还没走。

    他们在车站外吃了点儿东西,才又上车会镇子。

    紧赶慢赶,回到镇上的时候,也已经是晚上六点多了。

    大概也有心理作用的原因,外婆觉得自己现在状态好的很。

    不过孟时可是严格遵照医生的指示,不准外婆吃油腻的,高盐的,高甜的等等。

    而且,为了给外婆锻炼的动力,孟时直接说让外婆早上帮她送饭到学校,中午到学校接她,下午放学也到学校接她!

    从外婆家到孟时镇上的学校,三公里左右。

    这些运动量,应该足够了。

    至于说地里的农活,她却不让外婆干。

    干农活的运动,跟走路运动完全不同。干农活,又热又累。医生让外婆多运动,却不能过度劳累,更不能精神紧张!

    大概是孟时这一连串的表现,太出乎预料了,她的提议,没人拒绝。

    都同意,外婆也只能同意。不过逢人就说,我那外孙女啊,真是孝顺……

    这个时候,农村人可舍不得买点儿水果吃。

    街上两三个的水果摊,也不过是卖点苹果橘子甘蔗,其他水果种类,根本没有。

    孟时给外婆规定,每天必须吃生番茄和胡萝卜,补充维生素,还有洋葱之类的降压食品!

    周二,孟时就又回到学校上学了。

    周四,稿费来了!

    孟青山拿着邮局的汇款单,激动不已。

    中午,一家人在一起包了顿肉饺子,孟翔飞吃的满嘴流油。

    看着一家人的笑脸,孟时有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不过她知道,不能松懈,要继续赚钱,赚很多钱给家人改善生活,才能避免以后惨剧的发生。

    周五上午去上学,班主任杨老师告诉孟时,要抽考。

    孟时乖巧地点点头,表示我一定会好好考的。

    抽考,真是个历史悠久的词儿。

    县里各个乡镇之间比教学成果,往往就是用抽考的方式。

    抽到某个年级,县里把试卷弄好,然后各个乡镇,一般都是最好的学校,找到相应的年级,再让各班老师们挑最好的学生参加考试。

    杨庄镇第一小学,每个年级也就只有两个班而已。

    两个班加起来,一百多个学生,抽其中的二十个出来考试。

    抽中孟时,绝对是意料之中。

    孟莎莎也被抽中了。

    考试是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的,就考一门,数学。每个学生搬上自己的凳子,将凳子放倒坐上去,拿一本与考试科目无关的书当衬底,垫在腿上,然后把卷子垫在书上做题。

    从小学到初中,这样的考试经历过无数次。在上初中之后,期中期末这样的大考,会三个年级交叉坐在教室里,但平时各个班级的考试,还是拉到外面去,坐地上考的……

    十点钟左右才开始的考试,温度还行,就是太阳有点儿晒。

    孟时很快就做完了所有的题目,又检查了一遍,避免出现一些很简单的错误。

    整体看完之后,没有什么疏漏了,她想交卷。

    没办法,实在是太阳越来越晒了。

    再过不了几天就是小满了,小满过后,就要放麦假割麦子,夏天已然到来了。

    虽然早上还有点凉凉的,可是中午这会儿,正晒。

    孟时也顾不得装好学生了,赶紧交卷走人。

    看孟时提前交卷,一起来考试的学生都像是看外星人一样看着她。

    老师三番两次地强调,不能提前交卷,要多检查几遍,孟时竟然还敢提前交卷!

    很多人已经能够想象,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孟时肯定会因为某个错误,被老师翻来覆去地批评,就好像是孟时不提前交卷了,这个错误就不会发生了一般。

    孟时可懒得管这些,她交卷之后,直接拎着凳子跑到树荫底下,从小道回教室。

    她就想不明白了,这树荫底下就不能考试吗?非得在太阳下晒着。

    到教室门口,班主任杨老师看见她了,脸色立刻就不好看了,“你不是在考试吗?”

    “我做完了。”

    “检查过了吗?马马虎虎的能考成什么样?”杨老师严厉地批评着。

    于是,接下来的半堂课时间,就成了孟时的□□会。

    杨老师从各个方面翻来覆去地批评她,说得孟时都以为,自己可能是罪人吧!

    “铃——”

    放学铃声终于响起,孟时狠狠地松了一口气,这酷刑,终于结束了。她发誓,下次这种考试,她绝对……

    绝对在提前交卷之后直接回家,不回教室!

 第011章

    小满,是以前的农村孩子们除了新年之外最盼望的一个时间了。

    因为在小满的时候,有小满会。

    其实就是夏季来临之前,农村各个乡镇轮流转来转去的一个乡镇集会,不像其他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什么庙会之类的,这里的小满会的,单调得很,可还是孩子们最期盼的。

    街道上,搭满了用雨布盖的防雨棚,一个接一个,有卖衣服的,凉鞋的,玩具的,棉花糖的,粽子的,还有马戏团来表演,门票大人两块小孩一块。

    以前的孟时,当然也不例外,很喜欢小满会。

    妈妈会给她买双凉鞋,买件短袖什么的,当然,还可以给几毛钱的零钱,自己去买粽子买冰砖吃。

    不过,这小满会对于现在的孟时来说,可就没有那么多的吸引力了。

    倒是弟弟孟翔飞,正是喜欢热闹的时候。

    孟时的稿费拿到了,虽然都上交给爸妈了,但是她也留了几百块钱。

    这可是个大数目,她说要留这么些钱的时候,爸爸还犹豫了一下,但是妈妈大概是在Z市的事情,对孟时形成了盲目的信任,直接点头。

    所以,带弟弟来会上吃糖葫芦、粽子,都是小事一桩。

    当然,粽子只敢让弟弟吃一个,多了不消化。

    去看马戏,很多家长都不愿意带孩子去的。那大人两块小孩一块的门票,可的确不便宜。

    孟翔飞是男孩子,往年的时候,他和姐姐都吵着想去看马戏,但妈妈一次都没同意过。

    倒是有好几次,姐弟俩从人家马戏团的帐篷边上,偷偷地掀开一个角,隔着围栏,看了一点点,就被人家马戏团在外面巡视的人给赶走了。

    原本这次,孟翔飞还不抱什么希望的,却没想到,吃过了东西,姐姐竟然直接带他去看马戏!

    买票进去,终于能光明正大地看了。

    虽然这里面的空气超级无敌差,虽然这舞台效果让人不忍直视,虽然那些所谓的马戏孟时连第二眼都不愿意多看……

    可姐弟俩还是看得很开心。

    看着孟翔飞快乐天真的笑容,孟时觉得很满足。

    小满过后没几天,学校就放麦假了。

    其实这个时候,有的麦子成熟得早,已经可以割了,但有的成熟得晚,还要几天才能收割。,孟时家的,就属于稍微要晚几天的,其实今年,大多数的麦子都跟孟时家的差不多,要稍微晚点收。

    别看就这早几天晚几天的差别,麦粒的饱满干燥程度不同,卖的时候价格当然也不同。这也是为何,人们都宁肯多等几天再收割的缘故。

    虽然说暂时不割麦子,可也不是没别的事情要做。

    家里种的农作物,最多的就是棉花、黄豆、花生、芝麻之类的。

    这里不像是东北那里,动不动就是几百亩连成一片的田地,这里是中原地区,人口繁多,人均土地面积,有的村有一亩多,有的村甚至还不到一亩。

    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靠这点儿地,种植小麦自己吃、交公粮,种花生和芝麻榨油,黄豆和棉花则是卖的。

    种植面积都不大。

    可以说,最主要的经济农作物,就是棉花了。

    可是让农民很失望的是,这连续几年,棉花大丰收,棉花的价格一压再压,去年,棉花的价格甚至跌到了谷底。反倒是芝麻的价格,节节攀升。

    所以今年,很多人都开始改种芝麻。

    说实话,种植棉花,工序极多,非常累人,这也是为何在二十年后,棉花的种植量不断降低,棉花价格不断走高的原因。很简单,现在的人们为了赚钱,根本不会嫌苦嫌累,但是二十年后,条件好了,人们都不愿意种棉花这种超级麻烦的植物。

    而现在,前两年棉花价格都不高,赚不了什么钱,反倒是以往因为产量低而种植少的芝麻,价格节节攀升。

    再加上种芝麻可比种棉花要省事得多,所以很多人都不再种棉花,而是改种芝麻了。

    不过,孟时家一直种棉花种了很多年,怎么说,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了。

    尽管前几年棉花的价格都不高,只勉强保本,可孟时家今年,仍旧是在合适的时机,把棉花苗给育上了。

    育苗的时候,差不多就是孟时写《侏罗纪公园》的时候,她没去帮忙,她也帮不上忙。

    棉花种子为了防病虫害,拌过农药,在田间地头专门开辟出来一小块地方,泥土松软湿润,育苗后,因为当时温度还低,要先盖上塑料薄膜,不然的话种子是不会发芽的。

    到了现在,割完麦子,就要移苗栽苗了。

    看现在这天气这么干旱,多天都不下雨了,割完麦子种棉花苗,是肯定要浇水的。

    要先把浇水用的抽水泵和水带先找出来,检修一下等等的。

    “你去外婆家玩不?”放假第一天,妈妈就问道。

    孟时点点头,“去。”

    妈妈嗯了一声,然后又迟疑着问道,“又写文章了吗?写得出来就写,写不出来别用坏了脑子。”

    孟时笑了笑,“我知道了。妈,放心吧,你闺女聪明着呢,这辈子就指着这脑子吃饭呢。”

    鲁彩霞没好气地瞪了孟时一眼,“小小人,别使坏了脑子成了傻子你就不乐了。”

    孟时做了个鬼脸,收拾了两件衣服,准备去外婆家。

    可是才要出门,她的脚忽然又收回来了。

    “妈,咱们家什么时候割麦?”

    “问这干啥,反正又不让你去。”

    “到底什么时间呀?”

    “再有个三五天吧,今年麦子好,我估摸着一亩地能有一个一千二百斤。哎呀跟你说这个干吗,去吧去吧,路上小心点。”鲁彩霞不在意地说了说,就转身进屋,继续收拾泡豆芽用的豆子。

    孟时的心里却忽然咯噔了一下。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已经干旱了一个多月的H省,再过不了几天,就会迎来大暴雨。

    孟时清楚地记得,尽管下着大雨,爸妈却还在地里割麦,有一块涝得很严重的地,甚至一脚踩进去,泥巴都漫到了她膝盖处!

    想到这儿,孟时忽然又回来了。

    她得仔细回忆一下,毕竟曾经的记忆,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实在是太久远了,她确定有这回事,却不敢确定时间。

    到底是今年明年还是后年?

    孟时开始搜肠刮肚地想着那年发生的事情。

    可是很悲哀的是,对于真正的小孩子来说,他们关心的从来都不是收成好不好,身边物品价格涨跌之类的,他们只关心吃的喝的玩的……

    回忆小时候的记忆,真的没有多少鲜明的事件可供她参考。

    正在苦恼至极,忽然,孟时想起了一件事。

    就是今年秋天,因为要相亲,小姨从打工的地方回来。很巧,她和小姨的生日是同一天,小姨回来的时候,从城里唯一的一家蛋糕店,买了一个蛋糕,一家人一起过的生日。

    这是孟时第一次吃蛋糕,而且蛋糕的造型很漂亮,奶油做成的花等等的,在农村孩子的眼中,简直是新奇极了,奶油的味道也好吃极了。

    她清楚地记着,蛋糕上插的九根蜡烛,当时为了谁来点蜡烛,她还跟弟弟打了一架呢。

    而她现在,就是九岁,当然了,虚岁,还没过生日,农村都爱讲虚岁,而非周岁。

    终于确定了,孟时深吸口气,开始斟酌着要怎么跟父母说。

    要知道,这次的大暴雨,对农村的收成影响,可非常非常大。

    大雨一脸下了一周,原本在麦穗中已经饱满成熟干燥的麦子,长时间被雨淋,重新湿润。收割不及时,有百分之八十的麦子都出芽了。

    那些冒雨收割回来的麦子,则因为没能及时晾晒,发霉了。

    虽然不至于颗粒无收,但损失也非常非常大,由原本的丰收年,变成了灾年!

    一想到这儿,孟时就坐不住了。

    这是,鲁彩霞也从屋里出来了,她疑惑地看着孟时,“咋还没走呢?”

    孟时咬咬牙,“妈,咱们今天就开始割麦吧!”

    “为啥?麦子这会儿还湿着,在地里再晒几天,颗粒饱满干燥,价钱也高。你小孩子家家的管好学习就行了,地里的事儿甭操心。”

    “妈,我知道再晒两天好。但要是这两天下雨了咋办?”

 第012章

    听了孟时的话,鲁彩霞忍不住笑了起来。

    “下雨?你瞧这都旱了多少天,连个雨毛都没见着。再说了,就算是下雨了,大不了就再多等几天才割麦。人家村子里就种得早那几家,还有种麦套棉的几家割麦了别的谁家割了啊,人家都不怕下雨,咱也不怕。”

    麦套棉,指的是麦地里套种棉花。

    原本种麦应该是一大块不分垄的,但是棉花因为植株较大,棉花的间距也要远,还要分垄。而如果想要种早棉花的话,地里就不能种麦子,麦子收割完再种棉花,就成了晚夏棉了。

    如果不种麦子的话,就只能种油菜等收割早的作物,偏偏油菜价格不高,人们不太想种。

    所以就种成麦套棉,既可以收成很大一部分的小麦,又可以种早棉花。

    很多人都是这么弄的,外婆家就有几块地是种的麦套棉,不过外婆说不急,过两天再割麦。

    但是一般种麦套棉的,因为天太旱了,想给棉花苗浇水,就得先把麦子割了。

    孟时想了想说道,“妈,就是这样,咱们这儿已经旱了这么多天了,你没听说过物极必反的道理吗?旱久了,自然就要下雨的。 ”

    鲁彩霞却是摇头,根本不信,“行了行了,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管那么多。”

    孟时非常无奈,可她却发现,自己也没有好办法来说服鲁彩霞。

    毕竟,就连天气预报上都说要持续干旱,没雨。

    想到这儿,孟时一咬牙,“妈,你们不割的话我自己一个人去地里割!”

    “你这孩子犯啥倔啊,人家都种了几十年的地了,还不如你一个小孩子懂得多吗?”

    “反正我不管,你们爱割不割,大不了我自己割!”

    说着,孟时就不管不顾地跑回房间里换衣服。

    换好衣服,推着自行车就要往外走。

    “时时你咋说风就是雨的?这都几点了!太阳那么晒,你忘记去年割麦都把你晒晕到地里了!”鲁彩霞连忙追出来。

    孟时这会儿也犯了倔,不理会鲁彩霞的叫喊。

    眼看孟时就要骑上自行车走了,鲁彩霞连忙过来抓住车子,“好了好了,割麦就割麦!真是怕了你这个小祖宗了,这会儿都快晌午了,去地里能割几分钟就得回来吃饭了。吃完饭,咱们下午去割,成不?”

    孟时得逞,终于笑了。

    重生回来,她应该可以慢慢地改变一些什么了。

    比如,她一个小孩子发表了文章赚了一大笔钱,再比如她机智地在Z市救下了一个遭拐骗的小孩子,所以,相对来说,她在父母心中的话语权,提高了很多,他们也不再把她完全当成小孩子,进行*管教了。

    上午,孟青山在给育苗的棉花浇水,中午回来,鲁彩霞把孟时犯倔的事情给孟青山说了。

    孟青山皱着眉头想了想,“那行,割就割吧。这天太干了,到时候熟过头了割起来掉得多。叫英鹏过来帮忙,先割咱们家的,咱们家鸡岭那一块地,我看也差不多了。”

    于是,割麦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去年的时候,在地里割麦,孟时也在帮忙,结果因为早上起来没吃饭,再加上天热脱水,中午的时候家里人拿了黄酒来,她一喝……就倒了。

    就这一遭,被家里人说她是饿晕的晒晕的。所以今年说什么,爸妈也都不让她去地里了。

    孟时家现在住在镇子上,不过村子是在距离镇上三公里左右的地方,村子里的是孟家老宅。

    原本爷爷和奶奶住在老宅里,但是奶奶一年中有一多半的时间都在各个姑家住,所以老宅里就爷爷一个人。

    爷爷是村里有名的管事,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都喜欢找爷爷来帮忙给客人安排座位,次序,敬酒之类的。

    爷爷和奶奶,一直都不合。两人的脾气也都倔得很。

    在弟弟孟翔飞周岁办酒席的时候,爷爷和奶奶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打起来了,从那以后,即便是住在一个院子里,两人也谁都不理谁。直到爷爷死,都没和好。

    小时候,奶奶只顾着帮忙照看几个姑姑家的孩子,孟时一直都是外婆照看的。

    怎么说呢,小孩,很多时候都是忘性大,被大人骂过打过之后,过不了多久就忘了,不记仇。

    几个姑姑家的孩子,在奶奶这里一直长到十几岁,奶奶对她们很偏爱,孟时很多时候也会嫉妒。

    但这些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孟时并没真的怨恨奶奶,毕竟,她也喜欢跟表姐们玩。

    可自从去年,就是小学二年级冬天的一件事之后,孟时从心里是真的怨奶奶了。

    那是冬天,放寒假,孟时回来老家跟奶奶住。

    孟时这辈子最喜欢的一只猫,叫胖胖,很肥很圆。

    冬天的时候,没有其他的去年设备,很冷,抱着猫睡,很暖和。

    孟时喜欢胖胖,晚上睡觉非要抱着它。

    半夜的时候,胖胖可能是想出去抓老鼠,孟时不肯,非抱住它把它按在被窝里。

    结果,胖胖怒了,一口咬在了孟时的手背上。

    这一口,很狠。

    鲜血立刻就流了出来,在胖胖松口跑掉之后,孟时甚至能看到伤口里面泛白的皮肉。

    很深,即便是后来好了,这四个牙印的疤痕,也清晰地伴随了孟时一辈子,很多年后已然很清晰。

    当时,奶奶就睡在床的另一头,一个被窝里,孟时哭着喊奶奶,说猫咬她了。

    可是奶奶就咕哝了一句,翻个身就又睡了,任凭孟时哭,也没管她。

    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孟时的手背,被咬的地方已经肿得很高了。

    当时奶奶怎么说的,孟时现在已经完全忘记了,她只记得,奶奶并未安慰她啊什么的。

    后来,她跑去了距离自家村子不足两公里外的鲁营村,就是外婆家。

    外婆一看到孟时的手,立刻就吓了一大跳,不由分说带孟时到镇上去打针。

    至此之后,虽然孟时还跟奶奶很亲近,但到底心里已经有了隔阂。

    长大后,她曾经想过,当时是半夜时分,冬天的夜,冷,人们睡得沉,或许是因为奶奶根本就没听清楚她说的是什么吧。可心里就是一直有疙瘩,解不开。

    奶奶现在几十公里外的大姑家住,老宅里就只有爷爷一人。

    爷爷的身体很好,一直到死,他的身体一直都不错,死亡是突发的。

    这会儿,爷爷也才五十多岁,这在农村,都属于壮年劳力,甚至七八十依旧下地干活的,也很多。

    割麦,爷爷自然也要帮忙的。

    因为是全家齐上阵,所以外婆和孟时在孟家老宅里做饭,烧水给他们送地里,爸爸妈妈大舅外公爷爷一起,先割孟家的麦子。

    孟时除了三个已经结婚的姑姑外,还有一个未出嫁的小姑,和一个为成婚的小叔,都在外地打工,这会儿是敢不回来的。

    孟家的地也比较多,大约有十七亩左右。

    每天早上五点钟出发去地里割麦,凉快,白天顶着烈日干一天,晚上到十点多才收工!

    这种不知辛苦的日子,孟时觉得已经很遥远了。

    实在是太苦了。

    真正体验过的人才能知道,在炎炎烈日之下,从早到晚不停歇地干活……

    可农村家家户户都是这么过来的。每次在地里割麦,又热又累的时候,爸妈就喜欢跟孟时说,“时时你看看下地干活苦不苦,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以后坐办公室。”

    这样的话,孟时从小听到大。

    孟家的麦子,没日没夜地割了五天。

    等把麦子全都拉回到麦场堆成麦垛的时候,还是烈日炎炎,一点儿要下雨的意思都没有。

    孟时不禁猜测,是不是自己真的记错了?

    还是说,自己重生了,有些东西也跟着改变了,包括天气?

    割麦这种情绪也会传染,孟时家割麦的第一天,别人都很疑惑,打趣怎么割这么早。

    但是到孟时家割到第三天,割了一半的时候,村里其他家也忍不住了,也开始动手割麦。

    这么一割,就是全村都开始割了!

    人们都说,咱们村今年肯定是这一片儿最早割麦的。

    孟家的麦子割完,就改割外婆家的了。

    外婆家的地少,只有十亩地。

    三天的时间,就只剩下了最后一块不到两亩的麦田还没割了。

    就在这时,变天了。

 第013章

    天色一下子暗了下来。

    风很大,飞沙走石。

    “孟哥,我们继续割,你赶紧回去孟营麦场里,把麦垛给盖上!旱了这么些天,一下大雨,恐怕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下来了,麦子淋了可就糟了!”鲁英鹏赶紧说道。

    孟青山也知道,这会儿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得先回家把自家已经堆在麦场上的麦垛给盖住。

    立刻,孟青山和爷爷孟继忠就赶回孟营村,却盖麦垛,妈妈也赶回鲁营村麦场,帮外婆一起把那已经割好堆成垛的八亩地的麦子,也盖住。

    盖好了之后,风已经越来越大了,一股股的冷气,昭示着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盖好麦垛之后,爷爷直接回了老宅,爸爸又赶紧骑车赶来外婆家。

    外婆和妈妈盖好麦垛,也赶紧又赶去地里,能抢收一点就是一点。就连孟时,和在地头玩的孟翔飞,也来帮忙,帮爸爸孟青山往拉车上装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