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价格是合适的。大篮子就算是巧手的人呢,也要编一天。
  食品厂不可能用铁盒子,钢铁太贵,成本肯定不止这么点。至于纸箱子,那也不便宜。而且纸箱子在运输途中也容易损耗。
  停了苏曼报价之后,这个就定下来了。让赶紧弄一批这种包装出来。一定要快,要多。
  最近一批产品已经加工成了。整只的鸡肉兔肉都等着运出去呢。
  县里这边就是比公社门路多。林书记之前就特地去了一趟省城那边,拿着几样样品过去谈了谈。人家一看就满意了。这不是正要元旦了吗,正好可以用来当礼品送人。所以厂里都在加班加点的加工。等包装盒送来了,这边就要往省里送东西了。
  苏曼笑着保证道,“我们农民同志最勤劳,最负责任了,一定会好好按时交任务的。”
  出了厂里,苏曼又骑着车往公社赶。回来之后就和程书记汇报,“定下来了。”
  程书记高兴的一拍桌子,“好!赶紧让人砍竹子去。”
  苏曼道,“这事儿之前,咱得办一件事儿。因为工厂要运作,也需要钱。所以这次报价里面,我是将这笔钱也算在里面的,到时候咱是要记在账本上的。可社员们不知道,以后他们看到账本,以为咱们从中间压迫他们就不好了。连服装厂那边,咱们也要和他们提价格了,毕竟场地费,人工监管费,都要算进去。”
  之前是小打小闹,一切都是开头。如今既然要正儿八经的搞这个,苏曼就觉得要正规点儿了。他们当然不会去压迫社员,所以只能照服装厂涨价了。
  程书记听到这话就很严肃的点头。
  这确实是的。上面对这方面也很敏感。
  “你有计划了吧。”
  苏曼点头,“服装厂那边先不急,咱这批货交完了之后,再和他们提。但是竹编这边,我们得先说清楚,让他们自己签字。把这一笔笔的成本算给他们听。咱要用拖拉机送货,车辆耗损,油的耗损,还有司机师傅的工资,以及厂里管理人员的工资,都要算给他们看。”
  听到苏曼都想到这么清楚了,程书记刚刚还有些提起来的心也放下来了。他就知道小苏这同志想事儿想的周到。从来不给领导出难题。一向是有问题先想明白解决方案了,才会来找领导。
  这同志好啊。
  他笑呵呵道,“你去办,这事儿你办就成了。到时候找刘主任那边盖公社的公章。”
  于是苏曼这边就以公社的名义写了一份工厂耗损明细,表明公社这边给县里食品加工厂报价多少,这个价格包括厂里的日常开销损耗,其次才是工人工资。
  写的明明白白的。然后让大队那边当着全队人的面念清楚,愿意的干的工人就子啊上面签字,不愿意干的就算了。
  公社的通讯员麻溜的到处送通知去,让他们当天晚上就给办好,一早就要拿过来。
  于是北河公社下面的各个大队下午下工之后就急忙开了个大会,特别是那十来个临时工人必须要参加。
  当着大伙儿的面,大队长扯着嗓子将通知的内容喊了一遍,喊完了之后问道,“都听明白了吧。”
  “明白了!”
  下面声音更大。
  大队长就道,“好了,参加这任务的工人过来签字,愿意的就签字,不愿意的就不干这活了。”
  那十来个工人立马冲到了队长面前,“愿意愿意。咱愿意。”
  傻子才不愿意呢。公社做的厚道啊。三毛钱还分两毛钱给咱们,只留一毛钱。咱还有啥不乐意的?
  别以为咱们没见过世面,人家戏文里面不是演过吗,那些资本家都是拿大头的,现在公社拿小头,还有啥不乐意的?
  再说了,两毛钱还真不少啊。那个大框咱编的快点儿,大半天时间就能做好一个。咱还可以一家人一起干。一天家里就多将近一块钱的进项,谁不乐意啊?
  于是会写字的就签字,不会的就按手印。
  这都是当着大队所有人的面签字画押的。以后有啥问题,咱都有个人证物证。
  这些手续都是当天完成的,第二天一早大队长们就将签了字的意向书给送到了公社,亲自交到了苏曼手里。
  有了这东西在手里,苏曼就开始开工了。
  砍竹子这工作,公社当然也不用管。
  全都安排大队那边办去。
  每个大队都有十来个编包装盒的临时工人。程书记就让大队部这边每天安排人去砍竹子去。然后这些工人自己去大队部领竹子回家里编,每天往公社这边送一趟。
  这些大队先是安排了代表到公社来照着样品,也编了样品拿回大队,队里就赶紧组织大伙儿一起编包装盒了。
  说是只有百来个人,但是这工作毕竟是在自己家里做的,也没人来盯着只让你一个人做。眼看着这个工作能挣钱,大篮子都能赚两毛钱呢,那些小篮子也能赚一毛钱,赚五分钱的。就算家里人不会的,也要赶紧跟着老人学这手艺。学好了一起挣钱。当然,这事儿都是关着门偷偷干的,不能让其他人发现。毕竟只有记录在档案上面的这些临时工才能正大光明的干这活。其他人干了,那是要防着人举报的。
  所谓人多力量大,才几天的时间,一千多个篮子就往县里宋了。
  拖拉机师傅可高兴了,以前公社总是舍不得用车,他就只能看着车不能开。现在每天敞着开。下午送野味,早上又送包装盒。有时候还会帮着送送服装。每天这一趟趟的跑,日子过的可充足了。
  而且因为经常送货,他还和县里的这些厂子混熟了,有时候能抽一根烟,聊聊天。这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
  转眼就是十一月份中旬了。妇联这边开大会。
  任主席这阵子忙着县里联合演出的事情,以及年底的各种工作汇报,所以还不知道苏曼调走的事儿。
  这次看到来开会的是一个叫程晓红的同志,不是苏曼。她还特意的问了一下。
  程晓红紧张的回答道,“苏曼同志现在已经不是咱们妇联的同志了,现在属于公社综合办公室那边了。”
  任主席:“……这是啥时候的事儿?”
  “好几天了。”
  “……”
  好在程晓红也算是得了苏曼一点真传,汇报工作做的也很仔细。加上北河公社妇联的工作已经稳定了。所以汇报的工作也让任主席满意。
  只不过她心里就是不得劲儿。
  她这还惦记着等苏曼忙完了,就给调到县里来呢,怎么这人就不见了?
  等结束之后,任主席就把程晓红叫办公室去问情况。
  其他公社的见到了,一个个的羡慕不已,觉得任主席对北河公社果然看重啊,这都换了一个人了,还往办公室叫呢。
  办公室里面,程晓红紧张的磕磕巴巴的将苏曼现在的工作情况给任主席汇报了一番。
  任主席心里有些难受。
  苏曼竟然去什么厂里当主任!这位同志明明就是干妇联的好手啊,怎么就去搞什么工厂了呢?
  这不是埋没人才吗?
  “你们郝主任就同意了?”
  程晓红点头,“郝主任舍不得,但是这对苏曼确实是好机会,所以就同意了。而且苏曼同志干的确实挺好的。咱那服务厂都是她建议搞起来的。现在可红火了。”
  任主席心里后悔的不得了,她以前做事儿都是雷厉风行的。这次含蓄了一点儿,不想把抢人才这种事儿干的太明显,就准备年后提上来的。
  就耽误这么一会儿,就跑公社综合办公室去了。
  她虽然是县里妇联主席,但是还真的管不着那边去。能管那边去的,就是她男人了。
  于是晚上回到家里,任主席和颜悦色的和林主席聊了一会儿工作问题。
  “老林,你还知道小苏吧,就是北河公社那苏曼同志。我觉得她是个好同志,年后吧,我想让她过来帮我。”
  林书记一听,看着她道,“哦,那可能不行了,她现在是在北河公社办公室那边工作。”
  任主席道,“我知道,这不是商量着人才调动问题吗?我也给她安排好岗位。”
  林书记看着报纸道,“这恐怕不合适。再说了,我们这边也缺人才呢,我还准备看她在那边锻炼的怎么样,到时候调过来呢。”
  任主席:“……你说真的?”
  “那当然是真的,就是资历短了点。让她在基层磨练一下。明年我也有安排的。”
  任主席顿时一言不发了。她和老林性子像,这看人的眼光都是一样的。
  天气越来越冷。转眼就是十二月。
  北河公社却红红火火。以往大家最怕过冬了。因为过冬虽然不用干多少活,但是吃的也没农忙的时候多。日子都不好过。
  现在不用担心了,光是这阵子打猎换的粮食,队里食堂就能吃一阵子了。不说每天吃饱饭,但是每顿七分饱是可以的。
  北河这边的工作越来越好,其他公社就越发的眼热了。
  之前他们还跑林书记面前去举报来着。结果人家不止没被批评,转眼就又多了一个进项了。
  这些公社也没脾气了,都打电话给程书记,想要掺和一脚。
  程书记当然是走不通的,“咱也不容易啊,你们要不去县里?”
  这些公社书记就往县里去找林书记。


第72章 
  其实就算他们不来找林书记,林书记都要找他们了。
  因为食品厂里面的货物不够了。
  省城的大厂小厂一大堆,人又多。家庭条件好的更多了。双职工都是常见的,甚至一些有出息的家庭不靠爹妈,自己考上工人的,还能搞个三代工人同堂。人家不差钱,不差吃的,乡下这边的东西过去了,人家就喜欢买电热新鲜。
  甚至还有些买了,寄给远房的亲戚尝尝。
  这就导致食品厂的货不够了。
  而林书记也想起了建立这个厂子的初衷,那可不是单单为了北河公社,而是为了整个南平县啊。
  于是干脆下发了一个通知,让各个公社过来开会。
  会议上,林书记拿北河公社作为案列,将取得的成绩讲了一遍。
  “要多想法子让老百姓吃饭。北河公社做的很不错。所以我之前就是选他们那边作为试点。”
  程书记一脸认真的点头。没错,我们也是抱着牺牲精神做实验的。
  林书记又严肃道,“所以同志们,从今天开始,下面的大队都可以往县里送野味。有野味的送野味,野山菌也可以。当然,我也要强调一点,该那片山头就哪片山头的,不能越界了。”
  就担心下面的公社为了抢猎物闹矛盾。
  北河公社就做的挺好。之前就在山上的分解出那边拉了线,从来不过界。过界被抓到了挨了打,那是白打的。还要被批评。
  听到林书记这左一个北河公社,又一个北河公社的,其他公社的书记都酸掉了牙齿。
  倒是程书记一直憋着笑,努力表现的云淡风轻。
  会议结束之后,南平县的其他公社也开始忙碌起来了。
  北河公社这边经验丰富,直接套用他们的经验就可以开干了。
  其他公社的社员们终于盼来了好消息,也欢天喜地的分工去打猎。符合年龄的就去打猎,不符合条件的就下地去。反正农活也不多,慢慢干。
  和他们相反的是,北河公社这边的猎物反而没多少了。
  毕竟这种东西也不是说一直打就一直有,而且好多猎物被打得直接吓跑了。
  好在北河公社这边已经吃了第一遍的好处,所以也不慌。
  而且综合服务厂这边也一直在给他们找工作。
  这不,大队里面的女同志做服装的手艺培训好了之后,苏曼就和县里的服装厂谈了这个情况。问他们还需不需要更多的工人干活,如果不需要,她就要去省里服装厂去了,她们已经找到路子了,可以和人谈谈。但是要优先照顾县里服装厂,所以特意过来问问。
  “要啊,当然要。”朱厂长立马道。
  “有多少人都成,只要衣服做合格,还保持之前那个质量,咱不怕多。”反正不怕卖不出去的。
  这话朱厂长说的十分有劲儿。
  从之前的几次合作里面,朱厂长已经尝到了甜头了。花的成本不高,但是这效率却贼高。
  这样说吧,请临时工或者正式工,每个月都要给固定那么多工资,可她们每个月不一定能干那么多活。但是请公社的同志就不同了,人家是干多少拿多少。保质保量。
  就上个月他们服装厂就超额完成任务了。还受到了县里的表扬。
  朱厂长心里就有自己的打算了,想要拿出更好的成绩来。之前还担心北河公社这边的能力达不到他的野心,这会儿听到苏曼说又有一大批的人来干活了,他自然十分乐意。
  就等着年底再爆一次产量,到时候没准能够评一个积极先进单位。
  见朱厂长这么笃定的样子,苏曼就和他商量其他问题了。
  首先这个价钱要提一提了。至少要提8分钱。
  朱厂长有些不乐意,“怎么突然就涨价了?”
  苏曼道,“我们也是没办法。之前是想要小打小闹一下,所以公社这边也没花什么资源来搞这个,赚多少就给多少社员们。可现在人多了,咱要管理,要安排场地,还要占用一些资源。公社也需要花销。朱厂长,你看这个价格就算涨了,但是也是远比你们工人工资要低的。咱可没乱开价。毕竟我们主要是为了社员。涨的这点,也是为了保证扩大生产之后的一切消耗。”
  这种消耗的问题,朱厂长当然明白。摊子大了,就要消耗的多了。
  只是涨价这种事儿,总让人心里不踏实。
  苏曼就道,“这个价钱确实不高,如果去省里,我还要给他们加点儿,毕竟这路上运输偶尔还需要我们跑。”
  听到苏曼这话,朱厂长心里就犹豫了。苏曼这话里的意思,她还能去找省里的服装厂啊。
  那种大单位下的单子还要多呢,而且价钱也给得起。
  人家省城的工人工资都要更高。
  总而言之,苏曼这要是直接拿这个价去找省里那边,人家肯定不会嫌贵。
  两人扯皮拉筋的谈了谈之后,最后每人让一步,每件衣服增加5分钱的工钱。
  苏曼拿着谈好的协议,回来就安排各个大队组织女社员工作了。
  这事儿由大队部的妇联主任来管理。毕竟工作的都是妇女同志,管理起来比较方便。
  然后让大队部安排一间空房子给她们当工作的厂房。
  这消息一下来,各个大队又热闹起来了。
  之前去公社做衣服的只有一小部分人。没有抓住机会,大伙儿心里也后悔,之前没积极的参与培训。后来队里搞培训,大家就参与了,心里又有些担心,见着这么多人参加培训,公社能安排这么多人工作吗?结果现在公社还真的给安排了。
  按着之前做竹编的流程一样,苏曼也让他们自己签了意向书,表明知道工钱,也同意这么干。
  当然,不管是竹编还是服装,都是先记工分,然后统一发放。
  流程走完了之后,就开始开工了。
  这事儿让郝主任也心情愉悦的不得了。
  自从苏曼走了之后啊,她这心里就不得劲儿,觉得做事儿都缺了几分精神,现在这么大的事情由着妇联来协助,这再次体现了妇联的重要性啊。
  她心里觉得苏曼还是很重视妇联的。
  于是这提拔下面的人来公社的事儿,她还私下里找了苏曼。想问问苏曼的意见。
  苏曼笑着道,“我这边也只能提供一个参与培训人数作为参考了。至于其他人,我觉得都是好同志。”
  郝主任道,“那就按照培训情况来参考。上次我下通知的时候也是这么通知她们的。能够安排女同志参与培训,完成这项工作,那就是好同志,是干得了实事的。”
  说完之后,她又特意提了一句,“我觉得你们大桥湾那个小刘就不错。人挺积极的。你们大桥湾大队参与培训的妇女同志是最多的。还经常过来汇报情况。”
  苏曼照例还是笑了笑,“她平时确实很积极。”
  没两天,郝主任就从下面提了两个人上来了。
  是顶替之前的王芳,还有苏曼的职位的。
  其中一个就有大桥湾大队的刘主任。现在应该叫刘干事了。
  不过她这主任也就是个名头响亮,其实级别不高,光杆司令,真正算起来还比不上公社干事。最重要的是基本上没啥升职机会。
  所以成了刘干事之后,她反而兴奋的不得了。
  郝主任有心照顾苏曼,找她谈话的时候,还特意提了一句,“小苏总说你们大桥湾大队的妇联工作做的不错。我也觉得不错。小刘啊,你过来之后,要尽快熟悉工作,争取更加进步。”
  刘干事听了之后,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了。
  她之前想过找苏曼这条路,但是苏曼只答应说会给她指点一下工作。没说要给她说好话啊。
  结果人家这不声不响的,背着她就帮着说了好话……
  这真的是无名英雄啊。
  心里惦记着以后有机会也要回报一下。老苏家人可都很积极呢,有啥好机会也要记住他们家一点。
  大桥湾大队调走一个妇联主任的事儿,在公社里面不算啥,但是在整个大队还是一件稀奇的事儿。
  她们觉得自从苏曼去了公社之后,大桥湾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连干部也跟着沾光了。
  哪里也少不了小心思的人,就想着能不能跟着沾光。
  做衣服的时候,女同志们就围着宋玉华,“玉华,苏主任就没想着给你们安排啥职位?”
  宋玉华不咸不淡道,“我们都有工作啊,下地干活也是工作,咋还要小妹安排?”
  “话不能这么说,当干部还是要更好的。”
  宋玉华就道,“干部哪有那么好当的,有本事才行。咱没这个本事,也就不想了。组织上选人,那也是有要求的。咋能让我们小姑子安排,她也不是这样的人。”
  宋玉华觉得这日子挺好的,挺知足。没想过去做自己没能力做的事儿。更不想给小姑子拉后腿。
  听到宋玉华这么说,大伙儿就熄灭了心思了。
  人家自家人都不沾光,其他人就更别想了。
  ……
  公社的女人们忙碌起来了,苏曼又盯上了男社员们。
  之前打猎辛苦,现在别的公社加入之后,北河公社这边倒是不用继续打了。因为打也打不了多少了。其他一些小猎物要留着以后可持续发展。
  于是就开始让大队里面搞培训,男人们学木匠。
  实在不行,就学竹编吧。竹编这个生意苏曼是准备一直搞下去的。食品厂那边以后肯定会越做越大,这个生产量也会加大。即便食品厂这边不需要这么多,还可以找其他的厂子啊。而且就算不给厂里供货,也能编生活用品,比如说箩筐,竹床之类都行。反正就没给他们闲着,都找了事儿干。
  崔向北不乐意干这种手工活,他觉得没意思。
  没意思的事儿就不想干。但是大家都忙碌的时候,他一个人闲着,总觉得不得劲儿。特别是看着那小干事每天那么积极,他就更不得劲儿了。总不能连一个小干事都比不上。到时候见了面,人家又要教育他几句。说他思想觉悟不高,不积极,还摘公家的野栗子。
  和他同样不想干这种手工活的还有苏二柱。听都听不懂,看都看不懂。啥还要画图,还要认识尺子之类的。完全不懂。
  他本来觉得是自己没文化的原因。但是看到崔向北这个城里来的知识分子也这样,他就乐了,觉得这和知识无关。
  就念叨道,“崔知青,可能咱两这种英雄好汉就干不了这种细致活,咱要做更汉子一点的活。”
  崔向北心不在焉的问道,“你觉得什么活比较汉子。”
  “……我觉得杀猪就挺好的,我妹子之前还念叨,说想让大队里面养猪呢,以后没准我还真能杀猪。”
  崔向北一琢磨,就和郭队长请了个假。想出去一趟。
  郭队长问他,“你出去干啥?这不是才来几个月吗?你家里在京市,你这怎么去省城?”
  崔向北道,“我去买一些书,想学点别的东西。”
  郭队长担心道,“你还惦记着考大学?”
  “……我想学养猪。山里没吃的了,总要想办法弄点肉吃。”
  “……”
  郭队长觉得这知识分子真的是想一出是一出。


第73章 
  崔向北到了省城之后,就去了省城最大的书店里面找书。
  这类书当然是有的。他之前想考大学,了解过一些专业,知道农业大学就有相关专业。
  找到书之后,他脑子有一瞬间的迷茫。
  其实之前考大学,他从没想过要搞农业方面的东西,他想理科成绩不错,想去学数学。
  在学生里面有这么一种人,他就是不听课,看看书,就能学好一门学科,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科都有这个效果,也就这么一两门。俗称偏科严重。
  崔向北就是这种人。其他文科方面的知识觉得学的没意思,所以就没怎么学,就是理科知识学的还不错,靠着这个分数拉高了总分,还考上了首都的一所重点大学。
  大学梦破碎之后,他当时挺迷茫,又很愤恨。于是下了乡。来这里之后他觉得生活更没意思了。
  这会儿拿着养殖方面的书,他自己都没搞明白,自己怎么就想着养猪了。
  一直到付账的时候,他都没想明白。
  想了半天,他最后的结论是,自己可能是受到那个小干事的影响了。
  看她整天一副积极向上的样子,做事风风火火的,让人看着那样子就闲不下来,闲着就觉得不自在,好像挺荒废的样子。正好那小干事又有想要搞养殖场的意思,他觉得自凭着这些老乡们来养猪,肯定是没大用处的,干脆就跑过来找点儿书看,用书本上的知识养猪。没准能够让那小干事刮目相看。
  光买书当然不够,崔向北又到邮局那边打了个电话。
  联系的是他的一个亲戚。
  这亲戚也在省城这边,在省政府上班。
  当初下乡的时候还说要找关系,给他安排个轻松的活,他没同意。
  要是走了这关系,他这辈子在老头子面前都抬不起头了。
  转接了几个电话,总算是联系上了。这会儿又是中午,两人约着在省城东方红国营饭店吃饭。
  崔向北就背着自己的书包往国营饭店去。
  “小北啊,你可算是联系我了。你说说你,来了这里也不和我联系。还和你爸怄气呢。”
  来人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小平头,戴着眼镜。有点儿硬汉的气质,又有些文人的气息。看到崔向北站在国营饭店门口之后,他就赶紧拉着人往饭店去,边走边教育。
  崔向北道,“顾叔你可别先提他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事儿。”
  顾城当然知道那事儿,知道的时候他也挺生气的,还和崔向北他爸大吵了一架,说他这是犯罪。
  但是那个老顽固一辈子就是那个脾气,你骂他,他嗓门更大。
  顾城自己也觉得挺可惜的。他自己也是大学生,很希望后辈们念大学。
  但是崔向北他爸不一样啊,自己念书不成,后来糊里糊涂的就当了兵,然后还干的很不错。就一心一意的觉得自己的儿子应该走这条路,是男人就该走这条路,念那么多书干啥。还说你要是你个闺女,老子就让你去念了,你不去我也让你去。但是你是个男娃啊,男娃念那么多书干啥?
  崔向北他妈倒是争取了一下,但是斗不过家里的男人,先是吵,后来就哭,哭完了之后冷战。
  这些招数都没用,崔向北他爸甚至公然放话,不许汇款,不许寄东西,让他自己吃点苦头。要是发现寄东西汇款,就给他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至于找关系安排好岗位,那就更没可能了。他爸发话了,谁要是帮忙,割袍断义。
  最后的结果就是,顾城没帮忙安排什么职位,只让人将崔向北给分这边来了,这边虽然也干旱,好歹也有口吃的,不至于让崔向北给饿死了。
  顾城在窗口去点了饭菜,崔向北就跟着一起端菜。知道崔向北在下面日子可能过的不大好,还特意点了一些红烧肉啥的。
  “本来要带你去家里吃的,可你婶儿今天没准备好菜,咱今天中午在外面对付一顿,晚上就在我家里去吃去。你婶儿知道你过来了,可高兴了,说要去弄点好菜。说是那个什么熏兔子肉,让你尝尝鲜。”
  崔向北:“……”他忍着好半天没说那兔子可能就是自己打的。
  这事儿也不知道省城这边知不知道,感觉弯弯道道挺多,他想了想,就没说。
  两人吃了半天之后,顾城又道,“在下面日子过的怎么样,吃得饱吗?”
  “比不上在家里,但是也还还行。”反正自己能找吃的。
  他道,“顾叔,我这次来就是买点书,然后就是想去咱们省里的养猪场观摩学习。”
  因为年成不好,加上下面技术不行。整个省城也没几家养猪场,省城附近就有一家。
  这里的养猪场可和下面不同,这边已经开始搞猪饲料吃了。
  顾城差点没噎住,“你去养猪场参观什么?”
  崔向北道,“就看看,想学点东西。在下面总不能什么都不干。我也不爱种地。”让他天天扛着锄头每天在地里干一样的活,他觉得自己能憋死了
  “那你就喜欢养猪?”
  “……”
  见崔向北噎住了,顾城哈哈的笑了笑,“行吧,你想去就去,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你要看多长时间。”
  “就两三天就行了。我就请了几天的假。”
  顾城当然同意了,这就是个小事,回头让自己的秘书带他去转转。”
  吃完之后,顾城还是问了一句,“你真的就怨你爸了,不和他联系?”
  “……我觉得我们没法沟通,不想和他沟通了。反正沟通就是吵架。”
  他爸强制性的规划他的人生,他偏偏又是个天不怕地不怕,不服管教的性子。反正两人处不到一起去。
  顾城也没多劝。难得孩子来一次,总不能让他心里不痛快。这两父子都是倔脾气,谁也不会服输。
  吃完饭,崔向北继续在书店里面看书,晚上就去了顾城家里。
  顾城是省里组织部的,而且还是副省长之一。家里条件很不错。但是平时也挺节俭的。要不是崔向北这次过来,他媳妇都舍不得买肉菜。
  晚上一起吃了熏兔肉,又做了一条鱼。
  顾城和顾夫人也生了一儿一女。可惜这两个孩子都不爱念书,所以很早就参军去了。平时很少回来。
  顾夫人道,“小北啊,你常常来省城看我们,婶儿给你做好吃的。顾亮和顾敏都不在家里,我和你叔也闷得慌。”
  崔向北点点头应了。不过他觉得可能不会经常来这边。
  下乡是他自己的决定,能不来麻烦人,尽量不给人添麻烦。
  听到崔向北要去学养猪,顾夫人也愣了片刻。
  最后艰难的憋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