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夜回到七零末-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爱华被他师傅喊走了。”巧儿胡乱的衣袖擦了擦脸上汗,乖巧的笑着说。
“瞧你满头大汗的,以后出来记得戴个草帽或者斗笠,还有,不要打这么多猪草,你挑不动的。”刘兰秀摇着头笑着呵斥道。
倒不是刘兰秀心疼儿媳妇,这么点重活,换成赵家村其她同龄的女孩子,非常容易和简单,但是,这些活对巧儿来说,很困难。
因为,她之前很少干过重活。
此一时彼一时,娘家是娘家,婆家是婆家。
赵家每个人都是这么干活的,没道理巧儿要另外吧?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几天看了本恐怖小说,睡觉时老做梦,感觉听真实的,本来想用笔记下来的,刚醒来时还记得,不过一下下就全忘记了。
总感觉好亏,那梦应该很连续了。
比如我刚睡觉,梦还没有梦完,我会继续睡,再返回到梦里继续做梦,像在播放电视剧一样,可惜,醒来全忘记了。
第201章
真对巧儿特殊了; 恐怕她心里该有想法了。
那是不把她当赵家人了。
赵家的孩子,谁不是这么过来的?赵美丽挑起这担子重物的时候; 那时才多大?更何况她比巧儿还要小两岁。
“知道了,姆妈。”巧儿也没有矫情的再去跟刘兰秀抢肩上的担子,她是真的挑不起了; 没力气了。
赵国生骑着单车放慢速度,故意落在她们这对婆媳后面; 看着她们有说有笑的,画面还挺和谐的。
大概; 婆媳关系没他想的那么糟糕。
“巧儿; 让你爸去剁猪草,你先去洗手,待会来试试这金戒指。”刘兰秀连忙拦住努力找活干的巧儿; 笑着对她说。
当一个人与你想象中不同; 有落差时; 你对这个改变看法; 推开之前的偏见。
好比如刘兰秀对巧儿的印象。
一开始,刘兰秀不赞同这对小年轻的自由恋爱; 很不看好。
在她眼中; 她儿子赵爱华是最老实不过的憨厚木头人,对男女感情之事一点都不开窍,哪里会懂什么自由恋爱?更不用说讨女孩子欢心了,一定是巧儿先勾引她儿子的。
在父母眼中,自家孩子永远是最好的; 是对的。
所有错误和责任都是别家孩子造成的。
所以,先入为主的刘兰秀,从恋情发展的源头就很不喜欢这个勾搭她儿子的女孩子,对其没有好的印象。
更不用说,赵爱华曾经为了巧儿还同她顶过嘴,还说过非她不娶的誓言。
让刘兰秀感受到,儿媳妇未进门,她这个嫡亲的姆妈就在儿子心目中退避三舍的远了。
她能对儿媳妇高兴的起来吗?
从各方面打听到,巧儿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娇娇女,离她心里儿媳妇形象差十万八千里。
没办法,她儿子喜欢。
就在儿媳妇嫁妆进门的那一刻,刘兰秀心底还在犯嘀咕,那‘十里红妆’的嫁妆像是在炫耀,像是在展示她娘家的撑腰,像是在坐实了她娇娇女的传言。
娇娇女,这类人在刘兰秀印象中,如同旧社会老地主家的女儿。
以上的不好印象,在儿媳妇进门后,被巧儿自己一点一滴统统打破。
巧儿是娇生惯养长大的,没错。
但是,这不代表她是娇娇女。
或许巧儿在干农活和家务活的很多方面有不足,需要提点和细心教导。
比如她力气小,连一大桶猪食都提不起,使不上劲,担子也不会挑,一挑担子,肩膀永远是驼着躬着,横着挑担子的,甚至她还满脸孩子气,比起赵美丽,她这个嫂子更像是没长大的妹妹。
等等等,巧儿有很多刘兰秀看不习惯的,感到匪夷所思的小毛病。
如果刘兰秀是一个恶婆婆,想在巧儿身上挑刺,那真的太容易了,分分钟让她无地自容的羞愧之至。
这些小毛病再多,那也不能掩盖巧儿确实是一个很讨喜的儿媳妇。
而且是那种接触时间越长,你越喜欢的儿媳妇。
不可否认,这些小毛病她是自知的。
就是因为知道她有很多不足,架不住她懂事会做人啊?
眼里时刻保持着能找到活干的机灵,她干不了重活,洗衣扫地打猪草这类轻松活总手脚麻利的抢着干。
每次她小心翼翼的抢着干活,谨言慎行的观察着她和赵国生的眼色,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做错事的紧张不安。
每每看到这样的巧儿,她想起自己当年的情景,何其相似?
再想想大女儿赵美艳,也是家里捧在手心里的宝,刘兰秀又如何舍得大女儿在婆家受苦?三天两头往亲家送东西,多照顾,不就是为了给女儿撑腰?
换位思考,同理,巧儿娘家的所作所为也不是不能理解,也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多年媳妇熬成婆,谁不是这个阶段熬过来的呢?
既然巧儿不是娇娇女,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愿意去学,愿意去改变。
那么,当婆婆的又何必为难她呢?好好教导就行了。
更重要的是,刘兰秀不想让儿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别以为赵爱华平时那些讨好她的小动作,她这个做姆妈的不知道?还不是想让她对巧儿印象好一点,家里和睦一些。
世上只有父母愿不愿意知道孩子的事,没有父母想不想知道孩子的事。
愿意知道,他们就不会装聋作哑。
不愿意知道,他们就不想知道。
自以为瞒得很好,很严实,你却忘了,父母是一天一天看着你长大的,你一撅屁股,他们就知道你想拉什么颜色的屎。
“谢谢姆妈,谢谢爸。”巧儿高兴的把戒指戴在手指头上,不大不小,正合适,转头看了看刘兰秀手指上的戒指,又笑着说:“姆妈,快看,我们婆媳两个戴一样的戒指,像不像两姐妹?”
嘴挑的巧儿立马想起平时她两个嫂子就是这么哄她姆妈开心的,虽然她心里不赞同像两姐妹这样违心的话。
可是,讨好婆婆的话一说出口,感觉也没那么难为情。
难道这就是她两个嫂子说的,等她结婚了,自然就懂得拍马屁了?
“呵呵,胡说八道,像什么姐妹,一看就是一对母女嘛。”什么姐妹,这是在夸她年轻吗?刘兰秀眼角的鱼尾纹都笑出了一朵话,心里暗搓搓的想,难道这段时间白了不少?一白遮三丑?
女人嘛,最喜欢的夸张,排前三的,无外乎有一条是别人夸赞自己年轻,漂亮。
哪怕是违心的恭维话,她心里听着舒服,脸上也乐意。
“就是姐妹嘛,不信你问爸,找爸评评理。”巧儿撅着嘴表示她说的是实话,被人冤枉,很委屈。
赵国生:“……”
原来你是这样的巧儿,真是跟赵爱华是绝配。
同样是芝麻馅的包子,黑着呢。
“你这张小嘴啊,是不是偷吃了蜜糖啊?”不然今天怎么这么甜?
倒不是巧儿就今天嘴挑,她一直以来嘴都很甜。
刚嫁进门时,她孤身一人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神不宁的没适应,也没摸清婆家人的性子,她哪里敢乱拍马屁。
说甜言蜜语也是需要技巧的,不是你想说,人家就喜欢听的。
过犹而不及,一上来,很陌生人的就进入甜言蜜语模式,那不是乖嘴蜜舌,那是花言巧语,油嘴滑舌。
谁家女儿出嫁前,娘家姆妈会没背地里上几节课?
巧儿上的第一节课,新媳妇进门期间,少说话,多做事,尽量给婆家留一个好印象,同时适时观察婆家人的性子,以便熟悉后,再对症下药。
巧儿一直做的很好,这不能说她虚伪,说她装模做样,事实上,她只是耍了点巧。
应该说,巧儿娘家姆妈和两个嫂子太精明了,也太了解了她的性格了。
量身定做了一套扭转印象和讨好婆家的法子。
这套法子加速帮助巧儿融合到婆家去,要是没有这套法子,巧儿得到婆婆的认可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姆妈,我去煮饭了,今天我就让你和爸尝尝我的厨艺。”系上围兜,撸起袖子,巧儿准备使劲全力做一桌拿手好菜出来。
经过喂猪打翻猪食,挑水倒翻水桶,担猪草半路被婆婆接过担子的失败重重打击,她决定要大展身手的一雪前耻,为自己正名。
“要不要姆妈帮你在灶台口烧火?”刘兰秀还是不放心的笑着问。
一个‘前科累累’的人,她真的很难相信其话的真实性。
“不用,姆妈,你就坐在哪里等着吃吧。”被小看了巧儿心里很不服气。
赵国生:“……”
这对婆媳关系的画风转的有点快,他一时之间理不清头绪?
说的婆媳是天敌呢?是谁说不喜欢这个儿媳妇的?还说尽量压制住暴脾气和儿媳妇好好相处?
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亏他暗地里为这对婆媳操碎了心,想尽了各种和睦相处的办法。
看样子,他前期做得所有思想准备都是徒劳无功,多此一举的可笑了?
那他提醒赵爱华在县城买什么房子?搬什么家?什么婆媳远的香,近的臭?
早知道就把这笔钱给攒下来了,和唐德远的下海经商也不远了,他还怕家里钱不够呢?
哎,现在再阻止赵爱华和刘兰秀这对母子买房心切的心里,恐怕是没有可能了。
按理来说,她们婆媳关系融洽了,赵国生应该高兴才对啊?
想想以后不用替她们婆媳关系而烦恼,他耳根清净了,多好啊。
可是,为什么赵国生感到了惆怅呢?
真奇怪。
作者有话要说: 呵呵,又下雨了。
所有的鞋子都湿了没干,现在只能穿凉鞋了。
第202章
巧儿倒是想恨不得做一桌满汉全席来大显身手的展露下她的厨艺; 可是,有刘兰秀这个婆婆在一旁看着; 她不敢奢侈的铺张浪费。》
按照这几天得出来的结论,四个人在家吃饭,两荤一素; 份量够就可以了。
一个鲫鱼豆腐汤,一个酸豆角炒肉; 一个青菜。
简单又朴实的家常菜,非常大众; 越是平常的菜; 越是考验一个人的厨艺水平。
显然,巧儿不是王婆,没有自夸的成分; 厨艺真的很不错。
“爸; 姆妈; 你们快尝尝这个鲫鱼豆腐汤。”巧儿一脸你们快点尝; 快点夸她的兴奋表情。
看着卖相很不错的鲫鱼豆腐汤,赵国生兴起一丝对巧儿另眼相看的目光; 挺出人意料之外的; 还炖出了乳白色,几许葱花的点缀显得更加美味可口。
“嗯,不错。”刘兰秀先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试着喝了口汤,不可置信的又夹了块鲫鱼肉吃,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原以为巧儿这细皮嫩肉; 娇生惯养的,一看就不是常进厨房的模样,对她手中自卖自夸的厨艺,刘兰秀没抱多大期望,知失望不要太差劲就好。
还准备着,只要饭菜能进口,她这个婆婆就昧着良心夸赞她几句,以此鼓励。
看来,刘兰秀又得反省反省,不能从表面去片面的给一个人定下印象。
“爸,你觉得味道怎么样?”巧儿听到婆婆的夸张后,喜笑颜开的又转头问赵国生。
“兰秀啊,以后你可以偷懒了。”赵国生看似答非所问,实则给出了最诚实的回答和褒奖。
“我等这一天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了巧儿。”刘兰秀心满意足的又舀了半碗汤在碗里,这是大实话,她没有因为赵国生的话而生气和心里不舒服。
“爸,姆妈,那以后家里煮饭做菜就交给我了。”巧儿拍拍胸脯笑着保证道,那神色,似乎很有把握赢得全家人的胃。
有些人,她喜欢煮饭做菜,当成是一种爱好和乐趣。
巧儿就是这种人。
想想她娘家父母有多宠她?她两个哥哥又是捧着国家饭碗,不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与其相比,受宠程度也差不到哪里去。
可以说,在这个年代,作为一个农村姑娘,她从出生到现在,还没下田插过秧,收过禾,正常吗?
正常,一个是她在家受宠,另一个是她承包了农忙期间的后勤工作。
“好啊。”巴不得呢,刘兰秀早就甩掉这个锅了,天天围着灶台转,她也有不耐烦的烦躁时候啊。
现在有人帮忙分担,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爱华,你也喝点鲫鱼汤。”从上桌到这会,她一直在小心翼翼的讨好公婆,把赵爱华冷落到一边去了。
“是啊,爱华,你也尝尝。”赵国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又舀了一碗鲫鱼汤。
赵爱华:“……”
谢天谢地,巧儿终于记起饭桌上还有一个他了。
刚才他们三人之间那股子亲密劲,知道的人,知道巧儿是赵家儿媳妇,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巧儿是赵家的女儿呢。
还有他爸,鲫鱼豆腐汤,汤全没了,就剩下鲫鱼和豆腐了,让他喝什么汤?尝什么?
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他更想知道的是,在他上午去春根师傅家这段时间,巧儿喝他爸妈到底发生了?
不要当他是瞎子,他姆妈的态度,前后变化太明显了。
一顿午饭过后,巧儿在刘兰秀心目中的印象更好了。
在这个年代,婆婆对儿媳妇的要求,无非就是希望儿媳妇贤惠能干,好生养,又孝敬公婆。
其他,别无要求。
目前,除了生养这一条没看出什么来,另外两条都很符合。
“姆妈,把我屋里那台缝纫机抬到你屋里去吧。”巧儿拿着小板凳坐在堂屋门口陪着刘兰秀一起在洗衣服。
“怎么了?”刘兰秀抬头奇怪的问。
“我不会做衣服啊。”巧儿答得很理直气壮。
偶尔用缝纫机缝缝补补还勉强凑合,要她用缝纫机单独用布料裁制衣服,那是天方夜谭。
一开始,她娘家爸妈就说过,这台陪嫁的缝纫机就不是准备给她用的,只是单纯想添大件来撑场面的。
上次回娘家,她姆妈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既然她不适合,那么让她把缝纫机搬出来当成公用的,博取婆家好感。
“我屋里有一台缝纫机啊。”虽然有点旧,但是还能用啊。
奇怪了,你不会裁剪缝制衣服,你娘家为什么要陪嫁缝纫机啊?纯属摆设吗?
不过,这孩子倒也实诚,有一说一的,也不怕她不高兴。
要是刘兰秀知道巧儿娘家之前还想着陪嫁一台电视机,一辆单车,不知道她又作何感想?
“姆妈,那怎么办?”就放哪搁置了?不是浪费吗?
“没事,我教你啊。”这方面,她也算得上半个裁缝师傅。
刘兰秀一点也没有想过以旧换新的把那台新缝纫机给占为己有,尽管她这么做,一点问题都没有。
“噢”巧儿低头应了声,这一点她姆妈和娘家嫂子没有预料到啊。
接着,刘兰秀就着缝纫机的话题聊到了给孙子做小孩衣服的话题。
巧儿脸皮薄,基本上是刘兰秀一个人在哪里一个劲的说。
好在经过赵国生的敲打,刘兰秀在说这类话题时,很有分寸,不过过度和刻意,显得很顺其自然。
没一会儿就把巧儿的思维带沟里去了,让她情不自禁的幻想有孩子后的画面。
赵国生下午去了镇上,给赵美艳送‘传家宝’戒指。
春天,是求实者、勤奋者的季节。
这个季节青睐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只有这样的人才可真正体味到春泥的亲切。
耕地插秧,锄地种菜,一阵忙碌。
“美丽,等下你不要出去了,你陪你嫂子在家洗衣做饭,空闲时,多温习下功课。”刘兰秀放下手里碗筷,胡乱的抹了下嘴巴,又准备出去忙了。
“姆妈,衣服早上已经洗过了,家里什么事,我也跟着一起去吧。”巧儿有点拘束不安的说。
两个年幼的弟弟都出去帮着插秧了,她一个大嫂空闲着在家摇二郎腿,不好吧?
公婆不说什么,她自己心里过意不去啊。
“别了”刘兰秀连忙摆手拒绝。
不是刘兰秀心疼儿媳妇,怕她累着或晒黑了,实在是巧儿的‘战斗力’太惊人,刘兰秀怕了。
只要巧儿不去田里给她添乱,刘兰秀就谢天谢地谢谢她了。
一想到巧儿在水田里的表现,刘兰秀就哭笑不得的无奈啊,一个连在田里行走都很困难的人,你能指望她插秧?
一脚一个洞,还是半天拔不出来的那种,就算□□了,又对着蚂蝗尖喊鬼叫的大惊小怪,简直就是一出闹戏。
不但惹得他们这些人哭笑不得的耽误工夫,还要赵爱华那个排行第一的劳动力分心,得不偿失。
“姆妈”巧儿低声喊道,声音很内疚和自责。
“咳咳,姆妈,你快去忙吧,随便给我爸他们带点水过去。”还是赵美丽看不下去了,催促着化解尴尬。
赵美丽非常了解她姆妈的性格,说一不二,她嫂子这事,不说也罢。
等刘兰秀跳着一担秧苗走远了,赵美丽才安慰巧儿道:“大嫂,姆妈没有生气,真的。”你再死缠烂打的粘上去帮倒忙,姆妈才会生气,好吗?
“真的?”巧儿不太相信。
“姆妈要真生气了,要么大发脾气,要么不理你。”她姆妈对她嫂子够好的了,不然也不会把她也留在家里了。
留她在家里的意思,不就是想减轻她嫂子的愧疚感吗?
当然,也有想让她在家看书复习的意思。
“那你快去屋里学习,家里的事就交给我了。”巧儿想了想,不知道对赵美丽的解释听进去了没有,脸色的神色倒是好了许多。
“……”
赵美丽不可能真的躲在屋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偷懒了,她忙着呢。
或许巧儿娘家人知道她的‘德行’,怕她在婆家受到刁难,她爸妈硬是在春忙期间抽空过来帮忙插了一天秧。
人多力量大,就第二天,赵国生家的所有水田全都插上秧苗了。
“国生,老三家的田还没有插完。”刘兰秀的言下之意是想问,要不要过去帮忙。
“好像亲家的田也没有插完?”赵国生摸着下巴嘀咕道。
礼尚往来,赵家也应该主动登门去帮一天忙啊。
先不说人家需不需要你这劳动力,你必须的把态度给摆出来。
至于老三家嘛,赵国生真心不想去帮忙。
作者有话要说: 衣服干了还是是有一股湿润的感觉,烦躁啊。
真的,特别讨厌太阳的渣作者,第一次这么迫切希望出大太阳。
第203章
有些人; 脸皮厚,把赵国生家的帮忙看成了免费的劳动力。
凭什么?
尤其是赵宏生当上那什么赵家村的小队长之后; 王梅芳的尾巴都快翘上天去了。
张口闭口全是赵宏生去大队开会了,去镇上开会了,不是开会; 就是帮赵家村村民解决困难去了,总之就是忙忙忙。
然后; 用这个借口来匡人。
不用说,刘兰秀的意思怕是王梅芳明天又用这个借口来请他们家帮忙了。
哼; 前些天; 他们家起木匠工作间和猪圈时,想同赵宏生说一声,让他帮忙做见证人去同邻里协商换块地; 谁知赵宏生不在家; 王梅芳狐假虎威的摆起架子来了。
赵国生二话不说; 转头和邻居一起找了村子作见证; 签字盖章,一只野鸡; 两包烟; 瞬间搞定。
等到赵宏生得知此事来道歉时,杂屋和猪圈已经起好了。
都说朝中有人好办事,那得看这人是不是干实事的。
赵宏生的道歉,他收下了,王梅芳的推三堵四; 他记下了。
还说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在赵国生看来,王梅芳坑得就是自家人。
“明天,我们和爱华他们小两口一起去巧儿娘家帮忙。”赵国生心里衡量了一下,思前想后,在老三家和亲家之间做出了选择。
“你确定?”刘兰秀似笑非笑的说。
其实在她看来,赵国生不会做出这么明显得罪人的选择,这不符合他好老实人的性格。
按照他的性格,应该是他们两口子去帮老三家,赵爱华两口子去帮巧儿她娘家。
两边都顾及到,谁也不冲撞。
看来,上次王梅芳真的惹怒了赵国生。
拿着鸡毛当令箭,真以为她男人那小队长是很大的官?还摆谱?
恐怕某人忘记了,那个小队长的竞选资格是怎么得来的了。
“那好,我听你的。”刘兰秀也就在心里吐槽和不满,嘴巴很有分寸的紧闭。
她可以私底下跟赵国生抱怨老三媳妇几句,但是她并不会在赵家人面前说老三的不是。
“好了,这事你和爱华他们提一句,我去爸妈哪里说一声。”家里没人,鸡鸭和猪也得有人管啊。
除此之外,他要先一步让赵父赵母知道这件事,不能让某人故意扭曲事实的恶人先告状。
而且,老三家还没来请他去帮忙呢。
春风的和煦,春意的韵味。
迎着春风,赵国生故意绕路而行,不愿意让远处斜对着赵父赵母家屋子的王梅芳看到,免得被她抢先一步开口邀请帮忙。
“爸,姆妈,在家吗?”推着虚掩的门,赵国生试探的往里喊道。
一般这个时候赵父赵母都在家,坐等着孙子孙女们放学回来热闹一番。
“是国生啊,我和你爸在后院呢。”
一听赵父赵母在家,赵国生便不客气的直接推门而入。
虽说是赵国生是嫡亲的儿子,但是他可不想在没有人在家的情况下,独自呆在赵父赵母家,个人性格所致吧。
“国生,你来的正好,你爸今天在河里捕到了好几只大草鱼,你捉一条回去吃。”刚刚还卖了两条鱼,赵母高兴着呢。
“好啊。”赵国生已经习惯了,到没有客气的拒绝。
赵父赵母公平着呢,这样大收获的情况,不用说,三家都有份,又不是单独偏心他家。
“对了,你来是有什么事吗?”赵母随口问。
有了孙子孙女天天来尽孝心,逗他们两老开心,赵母有点嫌弃赵国生在这碍眼了,抬头看看天色,这个点,她孙子孙女快放学回来了,灶台上还熬着鱼汤呢。
“……”没事就不能来吗?赵国生怎么从这句话的语气中听出了嫌弃的味道呢?
“噢,爸,姆妈,明天麻烦您们帮忙看下家,明天我们去巧儿她娘家帮忙插秧。”赵国生说这句话的时候格外注意赵父赵母的脸色。
很奇怪,赵父赵母一脸平静,跟往常一样带着笑容。
最正常的反应才是赵国生感到最奇怪的。
人老成精的赵父赵母不可能不知道老三家明天也插秧的事,也不可能不清楚赵国生做出这个选择会引起老三的心里不痛快。
既然都知道,他们两老为什么什么都不说呢?起码也可提醒和劝说几句吧?
“好啊,那再给你捉一条大草鱼,给亲家也尝尝。”赵母向赵父使了个眼色,赵父默不吭声的麻利递上一条鱼。
赵国生:“……”
还是感觉好不对劲。
算了,这不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吗?不用多费口舌去解释什么了。
“爷爷,奶奶,好香啊。”三个熊孩子兴冲冲的跑了进来,打断了赵国生的莫名思考。
“哎哟,你们几个今天回来的有点晚啊,快去洗手,奶奶今天给你们炖了鱼汤喝。”赵母一个侧身利索的从赵国生身边越过,脚步飞快的一点看不出有六十岁了,碍眼的拐杖压根就没着地,跟个装饰品一样拿在手上。
“爸,你也在啊。”三个熊孩子看到赵国生,先是一惊,然后后知后觉的挠着头傻笑。
赵国生:“……”你们才看到吗?
“哎呀,国生,你快回去吧,你说的事,我和你爸记住了,不就是帮忙喂猪吗?”就赵国生家那几只鸡和鸭,赵母闭着眼睛都能数清楚。
不怪刘兰秀不会持家,补贴家,实在是有了野鸡和野兔子后,家里再养很多鸡和鸭就没必要了,浪费粮食。
赵国生:“……”他没出现幻觉,他姆妈是真的嫌弃他在这碍事。
深受打击的赵国生拎着一个大木桶,默默的孤独着走了。
远远的,赵国生还能听到三个熊孩子逗笑赵父赵母的欢声笑语声。
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先是赵国生最先看出赵父赵母重男轻女,使其稍稍变动下,他家就得到了重视和取得了欢心。
现在是刘兰秀火眼金睛的看出赵父赵母人老寂寞,喜欢热闹,故意让孩子们天天放学后去两老家逗乐,甚至还不吝啬野鸡野兔子等等。
最终呢,还是孩子们最讨赵父赵母的喜爱。
其实,赵国生误会刘兰秀的本意的。
要说刘兰秀知道赵国生把她想得这般‘威武高大’这么孝顺的为赵父赵母着想,她会捂着发红发烫的脸,不好意思的。
她只是单纯怕家里熊孩子常去赵父赵母家蹭吃蹭喝引起两外两家兄弟不满而已。
再就是,家里的野味自家孩子不吃,不是便宜别家了吗?
如此一来,美好的误会就此产生了。
晚上,赵父赵母家。
“老头子,你不怕老二家和老三家因为这事生间隙啊?”赵母一边泡着奶粉,一边皱眉头问。
“生什么间隙啊?老三家有提前打招呼吗?老二家亲家也过来帮过忙,现在还回去,不是很正常吗?”赵父板着脸白了赵母一眼。
要是赵国生在这,听到这一番话,他一定会目瞪口呆的惊叹道,‘老戏骨’就是‘老戏骨’。
当着他的面,多镇定,多正常,一点不露声色。
背着他的面,两人表情丰富的慢慢讨论。
“呵呵,你觉得老三媳妇也会这么想?”赵母可看清楚王梅芳的嘴脸了,一点不觉得她会这么大气的想。
大概会觉得老二家是故意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想帮她家插秧,或者是给她家难堪。
上次老二家起猪圈的事,赵母可是听说了,啧啧,芝麻大的官,还敢拿乔?
要说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别人求人帮忙办点事,你拿拿乔,适当收点好处也不会有人闲言碎语去多议论,人情往来常来如此。
可是,那也得分人啊。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一个弟媳妇在哥哥面前摆什么谱?真办成事了,赵国生会不懂礼数的少了你东西?还说是嫡亲的兄弟。
这事私底下传开来,谁不在笑话?
好在赵宏生脑子清晰,立马带着王梅芳登门负荆请罪,在外人看来,赵宏生只是被媳妇给坑了。
只有赵父赵母知道,要说没有老三的默许,或者是王梅芳按老三的意思揣摩的,她会那么摆谱吗?
可惜,小聪明终是小聪明,登不上大雅之堂,摆谱过头了,把事情搞砸了。
“管她是不是这么想的。”赵父才不想去管这点破事。
只要老三脑子没坑,他就清楚应该怎么想,怎么约束他媳妇那张嘴。
为这事生间隙,那倒不至于,顶多就是老三心里窝火一段时间。
谁家兄弟姐妹之间还没有一点小疙瘩?多少会有点小摩擦的,只要一家人遇到大事上站成统一战线就成了,都说打断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