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夜回到七零末-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埋怨这一年赵父赵母不公平的往她家送的鱼少了很多,更多的是进了老二家的门。
  赵母拨弄火盆里火势的拐杖停顿了下,轻轻的斜视着了她一眼,没有说话,不想搭理她。
  这下不搭理,王梅芳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话了,赵国生是二哥,再有错也轮不到她来评论,婆媳两人一时之间谁也没有开口说话,气氛有些尴尬。
  半响后,心里有事,忍受不了的王梅芳说话了。
  “姆妈,有个事我和二嫂都拿捏不准,要不你给出出主意?”王梅芳紧挨着火盆,坐得比较近,手被烤的有些发烫,不自然的放在面前搓起手来。
  “什么事?”怎么还跟老二家扯上关系了?这两妯娌关系向来不怎么亲密。
  “大哥家的爱民不是要结婚摆酒了吗?这不,芬娟姐家的爱勇也是这个时间,我们和二嫂拿捏不准各家包多少红包。”时间上相隔太近,要是红包金额又相差太大的话,这事不好办。
  “这事让他们兄妹四人自己去商量,红包多少是个心意。”赵母现在也学会甩的一手好锅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凡事插一手,想着掌控在手里。
  她和赵父老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她不想管了。
  王梅芳:“……”第一次被赵母的话给搪塞了回来,还无力反抗。
  她其实很想问,孙子和外甥对赵母来说是一样的吗?
  不过,她也知道,这话问不得。
  赵父赵母作为隔了一代的长辈,愿意封红包给晚辈,那是疼你,不想给你封红包,那是本分。
  “哎,姆妈,你说,孩子们成长起来怎么这么快?眨眼就要成家了,一个月两场酒席,还不得把我们这些长辈给吃穷啊,还好爱华和勇文缓了缓时间,要不然,真逼死人了。”这种程度的抱怨和牢骚放在平时,赵母会顺着她一起讨论,然后讨论着讨论着就被她带进沟里,不忍心的私底下会补贴点钱。
  现在,有了老二家孝顺的鲜明对比,赵母的心态变了。
  再加上上次王梅芳那种寒心的行为,她一颗心被冷得掉渣渣,像玻璃摔在地上一样,支离破碎的一满地。
  “是啊,估计这几场酒席吃下去,我和你爸的棺材本都吃没了。”人越老,越会打太极,无师自通的就学会了,看赵母这话说的多有水平。
  谁家儿女孝顺的话,一听到姆妈说没钱用,是不是该孝顺的进贡点钱了?
  以退为进,反过来哭穷的赵母不愧为人老成精。


第143章 
  老人常说老糊涂了; 老糊涂了,你可千万别当真。
  事实上; 老人们精明着呢。
  老人家活了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就你那点小把戏?他们会看不破?
  之所以常说老糊涂了,那是他们愿意在你面前装糊涂。
  以前赵母一听王梅芳哭穷就急三火四的掏钱补贴; 那是她老人家心里乐意,高兴给钱宠孙子。
  可是; 你不能把老人家乐意花钱宠孙子的态度,当成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的提款机啊。
  “呵呵”王梅芳干巴巴的尴尬笑着。
  没得到想要的效果; 适得其反的被将了一军,让她瞬间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滋味。
  “你家爱勇呢?你们两口子不是准备送他去部队吗?定好时间了没?”赵母对孙子的关心和疼爱是真心的。
  她摇着头,冷眼看着白白嫩嫩的王梅芳; 光是自己长得好看; 能生养却又不好好培养孩子成才; 有什么用?
  放任十五六岁半大小伙子在家里; 成天在村里游手好闲的吊儿郎当。
  “定了,等过完年; 出了元宵节就送走。”不提这事还好; 一提起把儿子送到部队去吃苦,她就牙狠狠的暗怪赵国生吃饱了撑着,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管到她家去了。
  过两年他儿子就可以成家立业,她就可以懒散的等着抱孙子了,偏偏他多嘴; 有的没的跟赵宏生说了一大堆她不以为然的大道理。
  结果,第二天,赵宏生拎着东西去二大爷家串门了,下来死决心要送大儿子去部队当兵了。
  头一次,王梅芳厌恶朝中有人好办事的方便,也不知道二大爷谁打了个电话,她大儿子进部队当兵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从头到尾就用了一天时间,这事快得令她有些猝不及防,想拖延时间来其他办法给大儿子找个工作的时间都没有。
  主动托二大爷定下的事,她可不敢有贼胆去撺掇着反悔,除非他们一家不生活在赵家村了。
  “当兵好,让爱勇在部队里好好听首长的话。”由本家二大爷出面打了招呼的事,不论分到那支部队,赵母都很放心的,二大爷总不会害自家孩子。
  刘兰秀:“……”孩子离开她身边去当兵,也不知道要在部队里待几年,吃什么苦,好什么好?
  “哼,你懂什么。”赵母哪里看不出她脸上那点不乐意。
  愚蠢,二大爷是什么人?上过战场,杀过鬼子,又跟国民党干过架,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认识的首长多了去了,随便把他扔那支部队也比带着赵家村种地强。
  想不去当兵也可以啊,有本事学老二家的孩子啊,要么学一门吃饭的手艺,要么努力好好读书。
  两者都不沾边的人,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还不死死抓住,还在那里生闷气的埋怨。
  赵母在心里鄙视目光短浅的老三媳妇,她忘记了,一开始听到孙子去当兵,她也是不情愿,不高兴的。
  在赵父狠狠对其一番妇人之仁的教育之后,又把利害关系挑明,她才恍然大悟的明白过来。
  “爱东和爱泽那两臭小子呢?最近怎么都没看到他们?”赵母想起好些天没看到老三家的孙子了,实在有点想念的紧。
  “爱东跟他爸去他外婆家了,爱泽在他二伯家和他们两个哥哥学习呢。”王梅芳收起心中那点小心思,把搭在赵母腿上的小毯子掖了掖,笑着说。
  “哟,爱泽那小子也静得下心来学习?”赵母几个孙子中,赵爱泽是最为调皮捣蛋的。
  好几次早上他扯谎去学校读书,结果在后山爬树掏鸟蛋,然后被人告诉他爸,让他爸用棍子追着在后面打,赶着他去学校读书。
  王梅芳:“……”他儿子再怎么差,也不能考三十几分的低分数。
  “老师说他读书很有天赋,只要多努力,考高分一点问题都没有。”这话的真假和掺水多少只有王梅芳自己清楚了。
  “好好好,读书好,只要他愿意读书,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供着他。”鉴于王梅芳以往的夸大其词,赵母并不是很相信,但是孙子愿意读,他们咬牙坚持也得送。
  “姆妈,你就放心吧,等爱泽考上镇上的初中后,他肯定会更加努力读书的,不会像爱强一样,考个三十几分让你难过的。”王梅芳总喜欢踩着别人来夸自家人,这种习惯很不好。
  或许是赵国生家三个孩子考上镇上初中的实力刺激到她某根精神了,再对比下自家大儿子被迫远离家乡去外地当兵,心里难受的有点口不择言了。
  赵母:“……”
  不会说话可以闭嘴,没人当你是哑巴。
  虽说爱泽最小,最得她老人家欢心的还是爱民和爱强,一个是长子嫡孙,谁也越不过去,一个是嘴最甜,最孝顺,不论那天读书再累再晚都会过来看望她,问声好。
  在这里,她脑海里也没有忘记同样每天过来问好的赵国生家其他几个孩子。
  要不是刘兰秀前两天过来学织毛线衣,顺便把他家三个孩子的通知书拿过来给她看过了,她今天说不定真的信以为真的误会赵爱强成绩很差,差到只有三十几分的低水平。
  想想那成绩单的分数,她是不识字,可是她认识数字啊。
  两孩子门门功课都是□□十分的好成绩,就差英语一门不及格。
  特别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是她很少重视的小孙女,那一水的高分数,惊呆了她老人家的老花眼了。
  这才叫真的不显山,不露水,低调谦虚的紧,从来没有在村里听谁说她成绩很好之类的赞美。
  确切来说,他们家三个孩子都很谦虚,从来不自夸。
  不像老三家的,小孙子考一次八十分,她能吹牛吹半年以上。
  “恩,让他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大学。”看样子王梅芳不知道侄子侄女的在学校的读书成绩,不然,她不会这么狂妄自大的口无遮拦。
  突然,她有些看不懂老二媳妇了,这么值得显摆和炫耀的事?她是如何憋得住的?不符合她那藏不住事的冲脾气。
  “姆妈,要是爱泽考上大学了,到时候让他带你去北京□□看看。”王梅芳越说越起劲,似乎已经看到她儿子考q大或者b大的场景了。
  赵母:“……”
  初中都没考上,小学六年级语文还不及格的孙子,她能期待考q大或是b大吗?
  她再疼孙子,睁眼说瞎话也不能把孙子说到大学教室里去啊。
  “好,有志气,让他这个寒假好好跟着他哥哥姐姐学习。”赵母不能在读书学知识方面泼孙子的冷水,硬着头皮鼓励。
  “姆妈,让他跟着美丽学习也就算了,跟着爱文和爱强,那就算了吧。”在王梅芳心里,这来两个侄子已经被他打了草包的标签。
  赵母:“……”
  心好累,要不要戳穿她?她哪里来的自信?
  “你家爱东,他现在不读书了,你心里有什么打算吗?”赵母很隐晦的敲打,就是不知道她听不听得出来了。
  “读书啊,明年开学拿棍子在后面追打,也要把他赶回学校去,美丽不也休学过一年吗?”她年纪这么小,不读书?能干嘛?王梅芳也没有办法,现在她有种吃了□□的甜蜜,三个儿子,太难管教了。
  赵母:“……”这样有用的话,你家老大就不会被扔到部队里面去了。
  爱东那小子能跟美丽比吗?美丽是老师看好考大学的重点培养苗子,她那通知书的评语,老师怎么说来着,是教过的最努力刻苦的学生,保持下去,一定会考上大学。
  在赵母没意识到的时候,她对孙女的态度有了显著的变化,且抱着极大考大学的希望。
  “哎,二哥家三个孩子都考上了镇上的初中,不知道是不是多吃鱼的关系?以前我家那三个小子的学习成绩也很不错,就是这两年下滑的厉害。”话中有话的王梅芳若有所指的叹息着说。
  “我屋里那木桶里养着两条大草鱼,你捉一条回去煮着吧。”很上道的赵母熟门熟路的接上了她的话。
  这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先是哭穷被她先声夺人的反将了一军,现在又明里暗里用孙子作为借口,暗示着要鱼吃。
  有时候,实话被拐弯抹角要让人更容易接受。
  如果她直接说想吃鱼了,赵母家里有,还能不给她不成?非得用一个可笑的理由来掩饰?
  老三媳妇聪明是聪明,就是都是些小聪明,上不得台面。
  是自以为是的聪明。
  肚子没货,就那么点小心思,在赵母面前还真不够看的。
  作者有话要说:  周末放假,今天没事,就多更了一章!
  听说我阿姨小时候特别不爱读书,我外婆说,让她去学校读书,她守在学校食堂帮忙煮饭菜,关键是老师还很乐意她在食堂帮忙,想想也是醉了。
  现在,我阿姨的大锅饭菜煮的挺不错的,就是她煮的菜对我来说,有点咸,有点辣。


第144章 
  赵母愿意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配合着她; 因为,她的话戳中了赵母的高兴。
  哪怕赵母再蠢; 也知道多吃鱼跟读书考大学没有任何关系,多吃鱼,顶多也就有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使其变得更聪明点。
  不然,世上爱吃鱼的人多了去; 好比如赵家三兄弟,怎么不见他们当年考上大学?
  但是; 赵母愿意去相信孙子们考上镇上的初中原因; 是吃了他们的鱼的缘故。
  千金难买她乐意,最好一直是这样,直到考上大学。
  “姆妈; 我走了。”王梅芳兴恹恹的拎着一条大草鱼走了。
  看着如此作态王梅芳离开时的背影; 赵母忍不住的闷声笑了。
  此时; 天色已晚; 冬天黄昏的乡村处处弥漫着温馨的气息,不少人家已经开始袅袅炊烟的准备晚饭了; 气氛是那样的柔和; 给冰冷的冬季祛除了一丝寒意。
  “老婆子,快开门,冷死我了。”赵父刻意留着过冬保暖到耳根的短发被风吹的有几许凌乱,黝黑的鼻子也能看出几分通红来,要不是手里渔网中拎着有鱼; 他整身子都缩到大棉袄里面去了。
  “来了,喊什么喊,又不是没手,不会自己推门进屋啊?”赵母嘴上不饶人的数落他,拄着拐杖的手脚倒是挺麻利的。
  “呵呵”一进屋,赵父随口把渔网往地上一扔,鱼也来不及收拾,整个人急如星火的窜到火盆边蹲着烤火。
  “呀,今天这收获不错啊,国生呢?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按照赵国生的性格,不把他爸送回到家门口,是不会放心离开的,赵母在门口张望了下,没看到人影才好奇的询问。
  “国生啊,你快别说他了,下次说什么也不让他跟着一起去了。”提起赵国生,赵父的皱着的眉头都快打成结了,语气怪异的很,又是纠结,又是好笑,矛盾极了。
  “怎么了?儿子关心你才跟着呢,要不然,谁愿意大冬天陪你去河边吹冷风?”赵母笑着瞪了他一眼,把手中的拐杖放到墙壁边靠着,弯身到渔网里捉鱼。
  赵母的腰伤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基本上可以脱离拐杖这个累赘物了。
  都说习惯养成需要二十八天,她手里这跟拐杖拄了大半年了,一时半会扔了很不习惯,索性就一直拄着拐杖。
  还别说,在冬天,老人有一种拐杖还挺方便的。
  “我知道他关心我,担心我一个人在河边,不小心掉进河里也没人发现,他有这份孝心,我很高兴,要是他能在小船上不笨手笨脚的像个八十岁的老太太,那就更好了。”儿子的孝心,他心领了,好心帮倒忙就不必要了。
  一个南方水乡长大的男人,怎么一上了船就颤颤巍巍,摇摇摆摆的活像个从没见过水的旱鸭子?夏天泡水里游泳降温,谁都没他跑得快,这一上船就变了个人?
  难不成不相信他划船的水平?害怕掉进水里?
  真要是害怕,你站在船上别动也行啊,为什么还要像个毛头小子一样,好奇的不得了,来回在船上走动,还不会找平衡点。
  硬是把平平当当的船在风平浪静的河里搞成像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的一片孤帆,一个大浪翻过,就翻船了。
  “怎么?他把你那破船给弄翻了?”看了看赵父身上一成不变的干爽棉袄,赵母故意笑着调侃。
  “船倒是没有弄翻,不过他整个人掉进河里去了。”说到这里,赵父既好笑又好气,二儿子都当外公的人了,怎么还跟毛孩子一样,毛毛躁躁的让人操心。
  “啊,那国生人呢?人没事吧?可别着凉了,不行,我得去看看。”一听说儿子掉河里了,赵母着急死了,心急如焚的担心,嘴上还不忘埋怨到:“老头子,你说你,在船上划了一辈子,怎么还能让国生掉进河里呢?”真没用。
  赵父:“……”
  要不是他划船技术好,这会,他也应该大冬天的掉进河里去洗澡了。
  船舵手技术再好,也挡不住船上主动作死的人啊。
  “你别去了,有儿媳妇在家呢。”赵父赶紧拖住急匆匆的赵母,丢脸丢到这份上,他相信赵国生不愿意在这个敏感的时候看到他姆妈的。
  “好吧”本来赵母还想回一句她是他姆妈,有什么不能管的?被赵父这么一拖,她也反应过来了。
  ……
  赵国生家。
  “国生,先喝点开水暖暖身子,我再熬点姜汤给你驱驱寒。”在赵国生换下厚重的湿衣服后,刘兰秀心疼又好笑的立马递上一杯滚烫的开水。
  “姜汤就算了吧,晚上熬个萝卜汤吧。”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他不过掉进河里一会工夫,马上就回来换了衣服,赵国生不觉得有多大关系。
  好吧,有点丢人。
  好在刘兰秀很有眼见力的在孩子们面前没有多问,其实也不用问,她也猜得到。
  “二伯,你掉池塘了?怎么一身都湿透了?”赵爱泽才不害怕这个好脾气的二伯呢,他在两位哥哥眼神的怂恿下,很好奇的问了。
  赵国生:“……”
  进屋太着急,没看到这个爱盘根问底的家伙。
  太没眼见力了,没看到其他熊孩子都没有问吗?
  凡是看穿不说穿,看破不点破,给彼此留一层朦胧的纱窗不好吗?
  “噢,陪你爷爷去河里打鱼了,有一条很大鱼想逃,你二伯我怎么可能放过呢?”赵国生这半真半假的话,也不怕他去找赵父求证。
  他确实是看到了一条大鱼,一个激动,学着后世电视里那种能人异士想徒手去捉,然后,没有然后了。
  然后他一个踉跄,直接用头扎进水里去了,那速度,那姿势,堪称跳水比赛满分,半点水花都没有溅起来。
  “那条鱼捉到了吗?”单纯的赵爱泽被忽悠的将信将疑。
  要是赵爱华在这里的话,他会在心底默默吐槽到,一个捉泥鳅、黄鳝慢半拍的人,真的相信他能在河里徒手捉鱼?
  “怎么,想吃鱼了?那你赶紧去爷爷家拿,今天的收获不错,现在去拿鱼,还能摆在晚饭的桌子上。”赵国生深会运用模棱两可的说法。
  “爱泽,别听你二伯的,鱼可以留着明天吃,今晚,二婶给可是特意给你炖了兔子肉,你可不能走。”是谁嚷嚷着要吃兔子肉的?害得她拔了半天毛,不能就这么浪费她的一番心意了。
  “二婶,我明天想吃烤野鸡,可不可以啊?”赵爱泽属于那种给他三分颜色,他就能冠冕堂皇的开染坊,得寸进尺的很。
  看这形势,估计在这学习多久,就要懒在这吃多久了。
  “好好好,你想吃什么就直接跟二婶说,别不好意思,不过你想吃烤野鸡,我不会弄啊。”对侄子不过分的要求,刘兰秀一般都会满足的,而且,侄子一年到头也难得在她家吃几顿饭。
  “二婶,不用你弄,只要你提供野鸡,我和两个哥哥来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赵爱泽觉得这个想法很好。
  烤野鸡多费时间啊,而且还好玩,一举两得啊。
  刘兰秀:“……”用一根棍子或者铁丝串起来,烧一堆火在哪里烤?上次在熊孩子不小心‘放火烧山’就是这样引起的吧。
  “爱泽,你今天的课文背完了吗?我布置的数学题目都做出来了吗?要是没有完成的话,晚上你就住在我家吧。”赵美丽很会掐时间的转移了话题,露出恶魔般的亲切笑容。
  赵爱泽:“……”
  课文有什么好背诵的?倒是她姐布置的那几数学道题目挺有意思。
  “美丽姐,你说死记硬背一些课文有什么用?真能提高语文成绩吗?”反正他讨厌一切死记硬背的东西,烦躁,他就是静不下心来背。
  “没说背课文能提高成绩啊,那只是基础,过两天我就要专门为你出几套试卷了,或者找你们唐老师要几套试卷。”赵美丽记得那位唐老师曾经也教过她,是住在赵家村的外姓人。
  “美丽姐,不要啊,我们还是来讨论这道数学题吧,我觉得这道题有好几种解法,要不要我一一解出来给你看?”同赵家另外两个熊孩子一样,赵爱泽有着不错的理科天赋。
  “呵呵,你觉得呢?”赵美丽眯笑着眼睛,用手指玩弄着垂到胸前的麻花辫发尾。
  赵爱泽:“……”
  “爱泽啊,你还是乖乖的背完吧,不然,今晚你别想睡觉。”赵爱强一副过来人的模样,很同情的拍拍他的肩膀,摇着头苦笑,他还有英语单词没有背完呢,今晚又得挑灯夜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又是周末,又是下雨,没人约着出去玩,也不能出去散步慢跑,只能在家码子!


第145章 
  接下来的日子; 让不以为然的赵爱泽强感受到了什么是水深火热的日子。
  他小堂姐一不打他,而不骂他; 只是眯笑笑的诡异盯着他。
  或许一开始觉得有人甜蜜微笑的盯着你,无所谓,没有任何杀伤力。
  可是; 半夜里你想睡觉了,她眯眯笑的陪着你继续看书; 想尽办法,千方百计的不让你睡着。
  除非你能完成她布置的作业和任务; 如若不然; 冬夜里等待你的只有寒冷和饥饿。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进来容易,出去难’的反悔不了; 也不知道他小堂姐跟他姆妈说了些什么; 然后; 视他为命根的姆妈直接把他扔到二伯家; 与两个同命相连的堂哥,同吃同住同患难。
  人在没有被逼到绝路时;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极限在哪里; 他也不敢置信自己有一天会十分期待‘死记硬背’这种耗时间的枯燥琐事。
  好吧,比起使劲脑汁写文章,咬笔杆写日记来说,他确实适合‘死记硬背’的知识。
  现在他一看到他小堂姐灿烂的笑容时,整个人会情不自禁心底发寒; 身体发颤,浑身每一个细胞都在告诉他,很不舒服,忍不住的直打哆嗦。
  “爱强哥,你说这样的度日如年,什么时候才熬到头啊,我实在受不了了,要不我们逃出去,在亲戚家避避难?”满脑子都是鬼点子的赵爱泽转动着不安分的眼珠子提议道。
  赵爱强忍住翻白眼的冲动,头也不抬的继续记单词,不想搭理这个脑袋有坑的弟弟,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出了事,倒霉的还不是他?
  不但他姆妈会化身暴躁母老虎,请他吃一顿竹笋外,他爸那一关更不好过啊,指不定有什么损招伺候他。
  而且,抓回来后他姐会变本加厉的使用加强版‘春风般的微笑’温柔的疼爱他的。
  “爱泽,你太天真了,这办法,我们早就想到了,行不通的。”赵爱文张望了下四周,没发现他姐的身影才敢偷偷的交头接耳。
  “没试过,你们怎么知道不行?两个胆小鬼。”赵爱泽对胆小怕事的两位堂哥太鄙视了,丝毫不客气的嘲笑起来。
  “爱泽,你这激将法用得太明显了,对我们没用的,知道我们为什么不敢吗?那是你不知道我们家有白纸黑字的家规啊。”上面他们还签了绝对遵循的保证名字,每条家规后面对应的还有触犯后惩罚。
  男子汉,大丈夫,做人要言而有信。
  “家规?”那莫名其妙的又是什么东西?他从来没听说过,他家也没有啊?赵爱泽皱着眉头在想。
  “是啊,我爸给制定的,其中有一条就不论任何原因,都不能离家出走,若是一定要离家出走,也只能在赵家村范围内。”开始制定这一条规定时,他们还觉得奇怪呢,谁吃饱了撑着搞离家出走啊?能养活自己吗?
  赵爱泽:“……”什么破家规?
  “我们逃去芬娟伯伯家避难不算离家出走吧?”赵爱泽心道,这是走亲戚,正常的亲戚来往,不是离家出走。
  “爱泽,要去你自己去吧,我们是不会去的。”不论赵爱泽如何巧舌如簧,他们心里坚守的防线都不会轻易松掉。
  正如同他爸口中常说的那样,如果他们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选着逃避和跳过,那样的人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况且,寒假补习功课都是为了他们本身好,再苦,再累,再不情愿都得咬牙坚持下去。
  “呵呵,你们都不去,我一个去,有什么意思啊。”赵爱泽原本就想找人一起潜逃,帮着共同承担风险,这下让他一个人潜逃?
  “爱泽,我劝你啊,好好学习吧,用心写作文,不要暗地里和姐对着干了。”那样你是在自讨苦吃,好好在女魔头手下熬过剩下的半个多月吧。
  赵爱文的安慰不但没有起到劝说安抚的作用,反倒是挑起了赵爱泽强烈的反抗心理,誓死作对到底。
  看他这幅誓不罢休的样子,赵爱文还想劝他几句别作死的话,被一旁埋头背单词的赵爱强拖住了,对其轻轻的摇摇头,给他使眼色,告诉他,他姐过来了。
  亲疏有别,死道友不死贫道,赵爱强早就看这个同年的小堂弟很不顺眼了,这些年,他明里暗里替他背的黑锅还少吗?
  每次他们一起出去野,出了什么事,他婶子就会把责任往他头上推,他居然也跟着低眉顺眼的装无辜,不站出来帮他证明清白。
  这次,他倒想看看这小子又出什么馊主意?
  堂屋虽大,很宽敞,又是瓦背式的高屋顶,容易通风,同样在冬天显得更冷。
  一间屋子,烧了两炉旺膛的火盆,暖和是暖和,架不住烟雾缭绕的呛眼睛啊。
  “咳咳咳,你要不要坐孩子们那一边的火盆去啊,这火还没旺膛起来,烟雾太大了,光线也黯淡,你织毛线衣看得清楚吗?”赵国生一手捂着嘴鼻,一手用手扇着吹到眼前来的烟雾,扭头看着专心织毛线的刘兰秀说道。
  “算了吧,我还是在这里忍忍吧,别打扰孩子们学习。”刘兰秀似乎习惯了这种烟雾,一点都不觉得呛嗓子,跟个没事人似的,双手飞速的用四根细棍子在那里织毛线,一下一下的戳。
  “要不把灯打开吧,你这样对眼睛不好。”堂屋里是南边不亮,北边通亮,他们坐在这一头灰暗的南边烤火,孩子们开着大瓦数灯泡在北边方位学习。
  “别了,大白天的开什么灯啊,费电。”要不是孩子们有着学习的必要开灯,刘兰秀很舍不得白天开灯浪费电。
  “我昨天去了趟山林村,碰到王德胜王大哥了,听他那口气,好像巧儿生病了。”赵国生语气很平常,还很随意的拨动着火盆里的柴火,试图在积堆的柴火中留出个空心来,好让柴火快点燃起来。
  “是吗?病的严不严重?爱华这孩子这几天跟他师傅去唐家岭做木匠活去了,一时半会的恐怕回不来啊,要不,我明天上门去看看?”刘兰秀放下手中正在织的毛线,紧蹙着秀气的眉头,不放心的说。
  “不是很严重,我跟王大哥说清楚了,告诉他爱华去唐家岭做木匠活去,一下子赶不回来,想必他也不会怪罪的,我还让姐帮忙去了趟他们家。”赵国生好笑的看着一脸紧张的刘兰秀,哪有儿媳妇还没过门,婆婆就跑到人家娘家去探病的?
  “不严重就好,今天冬天真的太冷了,肯定是她没注意保暖,平时又缺乏运动,跟我们家美丽一样,动不动就生病,等她嫁过来以后,让她也跟着早起晨跑,你看美丽现在身子骨不是好多了吗?”刘兰秀对这门既定不变的亲事也没有先前那么反感了。
  换句话说,在赵国生的开导下,她看开了,婆媳不和的最严重后果,也就是大不了分家单独过。
  就像赵父赵母一样,关起门来过日子,眼不见,心不烦。
  她可是有三个儿子的姆妈,到时候当三个儿媳妇的婆婆,不可能三个儿媳妇都顺她眼,顺她心意的。
  “呵呵”赵国生对刘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